KR6e0137 評金剛錍-宋-善熹 (master)


No. 1018
評金錍


嘉禾語溪常樂教寺住持傳教苾蒭善喜因觀金
錍說無情佛性義始曰不覺䆿云牛世反無情有性
終曰忽然夢覺所問所答都無所得前代諸師乃
見始終寐語故不辨也近代有作顯性錄或為注
解孟軻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巳矣。


「金錍云僕野客也容儀麤獷進退不恒逼前平立又
云於是野客恭退昃跪。」


【評曰出此言是聖耶是凡耶聖必忘情情者凡夫
也設有破斥當存禮樂義或可取人自服膺豈以
是非情厚勝負氣高自是非彼美巳惡人如賢首
敘十家立教云並是當時法將英悟絕倫歷代明
模階位叵測祇如思禪師及智者禪師神異感通
迹參登位靈山聽法憶在於今清涼引韋虗舟傳
云自佛教東流秘密斯闡思大禪師之所證智者
大師之所弘故思大師一見便云昔日靈山同聽
法華宿緣所追今復來矣故知作者之難寧容一
[001-0581a]
家之見斥他宗為非余雖不敏當為剖陳略伸一
兩令其自悟耳。】


「金錍云客曰僕忝尋釋教薄究根源盛演斯宗豈過
雙林最後極唱究竟之談而云佛性非謂無情仁何
獨言無情有性耶答以子不閑佛性進否教部權實
故使同於常人疑之今且為子委引經文使後代好
引此文證佛性非無情者善得經旨故三十一迦葉
品眾生佛性猶如虗空非內非外若內外者云何得
名一切處有請觀有之一字虗空何所不收又云非
佛性者謂墻壁瓦石故知經文寄方便教說下文又
云如迦葉所引三皆有者此乃涅槃帶權門說故佛
順迦葉三皆是有。」


【評曰涅槃經云佛性者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
為智慧此二不二以為佛性然第一義空是佛性
性名為智慧即佛性相第一義空不在智慧但名
法性由在智慧故名佛性若以性從相則唯眾生
得有佛性有智慧故墻壁瓦礫無有智慧故無佛
性若以相從性第一義空無所不在則墻壁等皆
第一義空云何非性故華嚴經云知一切法即心
自性起信論云以色性即智性故色體無形說名
智身以智性即色性故說名法身遍一切處明體
本均也今分性相故分二義如何却云教部權實
耶然種性有無邪正大小權實差別不等如外道
計自然為因能生萬物即是邪因若謂萬物自然
[001-0581b]
而生如鶴之白烏之黑即是無因無因邪因乃成
大過若小乘種性有六種第六不動中有三品上
者佛種性中者獨覺性下者聲聞性雖於此中說
佛一人有佛種性然非彼大菩提性以於佛功德
不說盡未來際起大用等當知於小乘中除佛一
人餘一切眾生皆不說有大菩提性如小乘論說
若大乘初教於有為無常法中立種性故即不能
遍一切有情五種性中故有一分無性種眾生顯
揚論云云何種性差別五種道理謂一切界差別
可得故當知一切有情有五種性第五種性無有
出世功德因故永不滅度由三善根即立三乘種
性若於三行隨一修行未至本位立為不定種性
若於三行全未修行立為無性如涅槃經云三種
人中畢竟死者喻一闡提無佛性也若大乘實教
即就真如性中立種性故則遍一切眾生皆悉有
性故智論云白石有銀性黃石有金性水有濕性
火有熱性一切眾生有涅槃性如經說言眾生亦
爾悉皆有心凡有心者定當得成阿耨菩提皆是
此義聞引智論云在眾生數中名為佛性非眾生
數中名為法性彼云親曾委讀細撿論文都無此
說是親曾讀論文乎況自制妙樂云文義四句一
有文有義常人用之二無文有義智者用之等妙
樂若是金錍必非也金錍若是妙樂必非也古人
云我買汝矛還刺汝盾入與不入即無詞矣若一
[001-0581c]
乘教種性甚深因果無二通依及正盡三世間該
通一切理事解行等諸法門本來滿足巳成就訖
華嚴經云菩薩種性甚深廣大與法界虗空等此
之謂也況華嚴性海雲臺寶網同演妙音毛孔光
明皆能說法華香雲樹即法界之法門剎土眾生
本十身之正體于何非性故大經云剎說眾生說
三世一切說又云一切世間諸境界皆悉能令轉
法輪等其文非一也問既然如是云何在有情數
中名為佛性在非情數中名為法性各唯識云雖
此身土體無差別而屬佛屬法性相異故謂法性
屬佛為法性身法性屬法為法性土性隨相異故
云爾也彼謂大部說無情無性此乃帶權門說者
此言非也設或更過涅槃最後極唱亦只此說以
性隨相異故說有無相逐性生一切皆有涅槃帶
權門說者深非經意。】


「金錍云云何乃以智斷果上緣了佛性以難正因如
來是智果涅槃是斷果故智斷果上有緣了性所以
迦葉難云如來佛性涅槃是有世人多引涅槃為難
故廣引之以杜餘論子應不見涅槃之文空効世人
瓦石之妨緣了難正殊不相應此即子不知佛性之
進否也況復以空譬正緣了猶局如迦葉所引三皆
有者此乃涅槃帶權說故。」


【評曰然涅槃雖非吾家所宗而正因緣因非所謂
也涅槃具正因緣因其文甚顯自是立意之悞曲
[001-0582a]
說緣了判為權門又為文之質礙展轉枝詞翳其
正理今為略示令涅槃文義自顯涅槃二十九師
子吼難云如佛所說一切諸法有二種因一者正
因二者緣因以第一義空為正因佛性故無所有
即正因也華嚴云了知一切法自性無所有於此
了知即是了因明知一切眾生雖有第一義空智
慧之性若無般若為了因者終不成佛涅槃二十
八又云善男子因有二種一者生因二者了因能
生法者是名生因燈能照物名為了因煩惱諸結
是名生因眾生父母名為了因糓子名生水土名
了六度名生佛性名了六度能生菩提故為菩提
生因佛性能了菩提故為菩提了因又云善男子
因有二種一者正因二者緣因正因者如乳生酪
緣因者如酵暖等顯無緣了不見正因虗空無性
故無緣因佛言善男子若使乳中定有性者何須
緣因師子吼菩薩言世尊有性故故須緣因何以
故欲明見故緣因者即是了因世尊譬如暗中先
有諸物為欲見故以燈照了若本無者燈何所照
如土有瓶故須人工水輪繩杖等而為了因是故
雖先有性要假了因然後得見以是義故定知乳
中先有酪性性體雖有須籍了因修之令現眾生
佛性不得言定有定無涅槃三十五云說如是言
一切眾生定有佛性是名執著若無佛性是名虗
妄智者應說眾生佛性亦有亦無然佛性有四門
[001-0582b]
涅槃經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如乳有酪性等斯
即有門也又云石無金性乳無酪性眾生佛性猶
如虗空迦毗羅城空大涅槃空即空門也又云眾
生佛性亦有亦無何以為有一切眾生悉同有故
何以為無謂從善方便而得見故即亦有亦無門
也又云眾生佛性即是中道非有如虗空非無如
兔角百非斯遣此即非有非無門也若取經論唯
識多明有門掌珍多辨空門中邊論多辨亦有亦
無門中百論多辨非有非空門涅槃三十六又云
善男子若有人言一切眾生定有佛性當知是人
謗佛法僧若有人言一切眾生定無佛性當知是
人謗佛法僧乃是涅槃具談正緣二因如何將緣
因判為權門涅槃大旨有所未盡燈物之喻其理
甚明儻有公論其諍自息也。】


「金錍云不覺無覺法性不成覺無不覺佛性寧立是
則佛性之法性容在小宗即法性之佛性方曰大教
故今問子諸經論中法界實際相真性等為同法性
在無情中為同真如分為兩派若同真如諸經不見
無情法界及實際等若在無情但名法性非佛性者
何故華嚴須彌山頂偈讚品云了知一切法自性無
所有若能如是解則見盧舍那豈非諸法本有舍那
之性耶。」


【評曰彼云不覺無覺法性不成覺無不覺佛性寧
立者法性乃目諸法差別自性就無情說覺與不
[001-0582c]
覺乃就有情說故起信論云凡夫謂之不覺菩薩
謂之分覺如來名究竟覺如何謂法性不成佛性
寧立耶又云法界實際實相真性等為同法性在
無情中為同真如分為兩派者肇公云本無實相
法性性空緣會一義耳如何將實相同法性作難
問也又云為同真如分為兩派起信論云真如者
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真如法界如理虗融
平等無二如何却云分成兩派又引華嚴證法性
佛性為一故云豈非諸法本有舍那之性者華嚴
往往非所宗經論故至率略也清涼曰情破理現
則見舍那以性融相故無內外也如何却云諸法
本有舍那之性孔目云佛性者據覺語時佛者覺
也口稱無情復言有覺若如所謂則情變無情無
情變情大同邪見。】


「金錍云余欲開導子之情懷更以四十六問而問於
子子若能曉余之一問則眾滯自消法界融通釋然
大觀洞見法界生佛依正一念具足一塵不虧者。」


【評曰然佛性要義不可不知今此涅槃宗於法性
故以法性而為佛性則非內非外隨物迷悟強說
昇沉宗法性者以無障礙法界為宗則法性即佛
性知一切法即心自性若以心性無佛性者無法
非心性則不隔內外而體非內外內外屬相性不
同相何有內外然迷一性而變成外外既唯心何
有非佛所變無實故說墻壁言無佛性以性該相
[001-0583a]
無非性矣如煙因火煙即是火如水成波波即是
水境因心變境不異心心若有性境寧非有況心
與境皆即真性真性不二心境豈乖若以性從相
不妨內外若以外境而例於心令有覺知修行作
佛即是邪見外道之法故須常照不即不離不一
不異無所惑矣。】


「金錍云最初一問問佛性之名從因從果從因非佛
果不名性。」


【評曰涅槃經云佛性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因
者即十二因緣因因者即是智慧果者謂大菩提
果果者謂大涅槃既有四種皆名佛性前二本有
後二當有文理昭然如何難云從因非佛果不名
性此言悞矣。】


「金錍末後一問問行者觀心心佛眾生因果身土法
相融攝一切同耶。」


【評曰華嚴經云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心是總
相悟之名佛成淨緣起迷作眾生成染緣起染淨
雖殊心體一耳此說心徧融攝一切何以用證身
土法相一切同耶。】


「金錍云客曰何故不多不少唯四十六余曰攻惑攻
疑攻行攻理通教通義通自通他一問亦足為對鈍
根故有四十六應知一問亦皆能攻。」


【評曰但破初後中亦可破則四十六問皆可破也
何者彼以一念三千以伸四十六問該取因果依
[001-0583b]
正色心生佛等一切諸法以至後文皆是此義故
不評議也然但得以相從性一義而未曉以性從
相說也故以墻璧瓦礫抑在權門矣學者當去情
思之然聖旨幽遠隨智取會各伸巳見共讚大猷。


旹紹熙甲寅十月日日頤菴苾蒭善喜 書】


評金碑


建長五年八月二十二日巳時於花洛之邊栂尾之
菴染紫毫於清瀧川浪打白麻於高雄山嵐為散
後學疑朦書寫新渡唐書迴向無貳只為興華嚴
佛法願念非他偏為遂兜率上生也願一宗三寶
垂哀愍二世善願令成就而巳。


沙門釋心海俗齡三十二戒度一十七


文化十一甲戌年九月偶得此珍篇不耐蹈舞令
學生臨寫自手挍合了此編鳳潭德門未見處可
秘藏可秘藏。


高野山日光院潮音窟主輝潭識



文政二己卯年四月十八日巳時書寫於洛陽第五
橋頭天照山極樂寺中喜雲窟了緣山蔡華樓主
杜多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