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54 信力入印法門經-元魏-曇摩流支 (master)




《信力入印法門經》卷第二


元魏天竺〔三藏〕-【宋】【宮】*三藏曇摩流支譯天竺三藏曇摩流支譯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大慈心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大慈心故,起安慰心。』有
[002-0934c]
言大慈心者,所謂拔濟一切眾生諸苦惱故,
所謂身心修集一切諸功德故。


「二謂菩薩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大悲心故,生安隱心;為令
他住大悲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大悲心者,所
謂教化諸眾生故,無有諸苦而不取故,無有
諸樂而不捨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大喜心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大喜心故,
起安慰心。』有言大喜心者,所謂得聞諸佛大
事生歡喜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
大捨心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大捨心故,起
安慰心。』有言大捨心者,所謂菩薩離愛心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論義方便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論義方便故,起安慰心。』
有言論義方便者,謂入諸法無言語故。


「文殊
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
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忍辱戒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忍辱戒故,起安慰心。』有
言忍辱戒者,謂於一切眾生不生瞋恨心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精進戒故,生
安隱心;為令他住精進戒故,起安慰心。』有言
精進戒者,所謂菩薩令諸眾生住不退法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禪定戒故,生
安隱心;為令他住禪定戒故,起安慰心。』有言
禪定戒者;所謂菩薩令諸眾生住禪支故。


「四
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般若戒故,生安
隱心;為令他住般若戒故,起安慰心。』有言般
[002-0935a]
若戒者,所謂能令一切眾生住諸善根故。


「五
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麁獷戒故,生
安隱心;為令他住不麁獷戒故,起安慰心。』有
言不麁獷戒者,謂於一切佛法柔軟心故。


「文
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
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悔戒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不悔戒故,起安慰心。』有
言不悔戒者,所謂善作所作業故。


「二謂菩薩
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憍慢戒故,生安隱心;
為令他住不憍慢戒故,起安慰心。』有言不憍
慢戒者,所謂教化一切眾生故,所謂佐助一
切眾生所作業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
得住善戒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善戒故,起
安慰心。』有言善戒者,所謂教化一切眾生,能
忍眾生罵辱瞋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
已得住攝受法戒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攝
受法戒故,起安慰心。』有言攝受法戒者,謂信
諸法空解脫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佛三昧戒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佛三昧
戒故,起安慰心。』有言佛三昧戒者,謂於一切
眾生得平等心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
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
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
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
等為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苦
[002-0935b]
諦智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苦諦智故,起
安慰心。』有言苦諦智者,所謂諸陰不生智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集諦智故,生
安隱心;為令他住集諦智故,起安慰心。』有
言集諦智者,所謂斷除諸愛智故。


「三謂菩
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滅諦智故,生安隱
心;為令他住滅諦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滅諦
智者,謂不生諸有無明使智故。


「四謂菩薩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道諦智故,生安隱心;為令
他住道諦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道諦智者,謂
得諸法平等不顛倒智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觀察自身過故,生安隱心;為令
他住觀察自身過故,起安慰心。』有言觀察自
身過者,謂觀察自戒自心寂靜故。


「文殊師利!
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
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
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
為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能護他
心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能護他心故,起安
慰心。』有言能護他心者,謂見他過不生瞋恨
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善軟心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善軟心故,起安慰心。』有
言善軟心者,謂教化眾生不疲倦故。


「三謂菩
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瞋恨心故,生安隱
心;為令他住不瞋恨心故,起安慰心。』有言不
瞋恨心者,謂於一切眾生不生惡心故。


「四謂
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觀察自身故,生安
隱心;為令他住觀察自身故,起安慰心。』有言
觀察自身者,謂觀無我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
[002-0935c]
心:『我已得住乃至無有微少煩惱故,生安隱
心;為令他住乃至無有微少煩惱故,起安慰
心。』有言乃至無有微少煩惱者,所謂身業善
寂靜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
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
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無生法忍
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無生法忍故,起安慰
心。』有言無生法忍者,謂證寂滅故。


「二謂菩薩
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無滅法忍故,生安隱心;
為令他住無滅法忍故,起安慰心。』有言無滅
法忍者,謂證無生法忍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身念智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
身念智故,起安慰心。』有言身念智者,謂離身
心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受念智
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受念智故,起安慰心。』
有言受念智者,謂息一切受故。


「五謂菩薩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心念智故,生安隱心;為令
他住心念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心念智者,所
謂觀心猶如幻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
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
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念智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法念智故,起安慰心。』有
言法念智者,謂如實知一切法故。


「二謂菩薩
[002-0936a]
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信根故,生安隱心;為令
他住信根故,起安慰心。』有言信根者,謂於一
切法中不依他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
得住精進根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精進根
故,起安慰心。』有言精進根者,謂如實知一切
法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念根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念根故,起安慰心。』有
言念根者,謂善作所作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定根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定
根故,起安慰心。』有言定根者,謂得心解脫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
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
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慧根故,生
安隱心;為令他住慧根故,起安慰心。』有言慧
根者,所謂現知一切法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信力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信
力故,起安慰心。』有言信力者,謂過一切諸魔
業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智力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智力故,起安慰心。』有言
智力者,所謂遠離無智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精進力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
精進力故,起安慰心。』有言精進力者,所謂成
就不退法地。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念力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念力故,起安
慰心。』有言念力者,所謂住持一切佛法故。


「文
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
[002-0936b]
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三昧力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三昧力故,起安慰心。』有
言三昧力者,所謂遠離一切覺觀故。


「二謂菩
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般若力故,生安隱心;
為令他住般若力故,起安慰心。』有言般若力
者,謂他不能降伏智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
『我已得住念覺分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念
覺分故,起安慰心。』有言念覺分者,謂如實知
念覺分諸法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擇法覺分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擇法覺
分故,起安慰心。』有言擇法覺分者,所謂照知
一切法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精
進覺分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精進覺分故,
起安慰心。』有言精進覺分者,謂如實知一切
佛法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
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
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喜覺分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喜覺分故,起安慰心。』有
言喜覺分者,所謂三昧三摩跋提故。


「二謂菩
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猗覺分故,生安隱心;
為令他住猗覺分故,起安慰心。』有言猗覺分
者,謂於一切佛法善作所作故。


「三謂菩薩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定覺分故,生安隱心;為令
[002-0936c]
他住定覺分故,起安慰心。』有言定覺分者,謂
平等覺一切法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
得住捨覺分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捨覺分
故,起安慰心。』有言捨覺分者,謂於諸聖法中
不生樂著心故,於非聖法中不生厭背心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見故,生安
隱心;為令他住正見故,起安慰心。』有言正見
者,謂入定位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
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
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覺分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正覺分故,起安慰心。』有
言正覺分者,所謂遠離分別、異分別、廣分別
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語故,生
安隱心;為令他住正語故,起安慰心。』有言正
語者,謂於一切名字聲響不生諸相故。


「三謂
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業故,生安隱心;
為令他住正業故,起安慰心。』有言正業者,所
謂入一切法業果報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
『我已得住正命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正命
故,起安慰心。』有言正命者,所謂離諸求故。


「五
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修行故,生安
隱心;為令他住正修行故,起安慰心。』有言正
修行者,謂捨此岸到彼岸故。


「文殊師利!是名
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
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002-0937a]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檀波羅蜜
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檀波羅蜜故,起安慰
心。』有言檀波羅蜜者,謂善教化慳嫉眾生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尸波羅蜜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尸波羅蜜故,起安慰心。』
有言尸波羅蜜者,謂善教化毀禁眾生故。


「三
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羼提波羅蜜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羼提波羅蜜故,起安慰
心。』有言羼提波羅蜜者,謂善教化瞋恨眾生
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毘梨耶波
羅蜜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毘梨耶波羅蜜
故,起安慰心。』有言毘梨耶波羅蜜者,謂善教
化懈怠眾生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禪波羅蜜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禪波羅
蜜故,起安慰心。』有言禪波羅蜜者,謂善教化
散亂眾生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
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
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般若波羅
蜜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般若波羅蜜故,起
安慰心。』有言般若波羅蜜者,謂善教化愚癡
眾生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攝受
正法戒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攝受正法戒
故,起安慰心。』有言攝受正法戒者,所謂攝受
諸菩薩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諸
功德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諸功德故,起安
[002-0937b]
慰心。』有言諸功德者,所謂供養諸菩薩摩訶
薩故,為稱十方諸菩薩名而讚歎故。


「四謂菩
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智功德故,生安隱
心;為令他住智功德故,起安慰心。』有言智功
德者,所謂與諸菩薩增上智故,與衣服飲食
臥具湯藥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
寂靜功德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寂靜功德
故,起安慰心。』有言寂靜功德者,謂入諸法平
等不生高下心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
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
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見功德
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正見功德故,起安慰
心。』有言正見功德者,所謂入一切法無初中後
際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布施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布施故,起安慰心。』有言
布施者,所謂能捨一切法故。


「三謂菩薩生如
是心:『我已得住持戒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
持戒故,起安慰心。』有言持戒者,所謂不起一
切惡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忍辱
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忍辱故,起安慰心。』有
言忍辱者,所謂信諸業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精進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精
進故,起安慰心。』有言精進者,謂入一切功德
不疲惓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
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
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
[002-0937c]
五種法,則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
之處。何等為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禪定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禪定故,起安
慰心。』有言禪定者,所謂不住一切念故。


「二謂
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般若故,生安隱心;
為令他住般若故,起安慰心。』有言般若者,所
謂現見諸法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
得住攝取一切如來法故,生安隱心;為令他
住攝取一切如來法故,起安慰心。』有言攝取
一切如來法者,謂直心攝取菩提心故。


「四謂
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如說法故,生安隱
心;為令他住如說法故,起安慰心。』有言如
說法者,謂隨如來言語智故。


「五謂菩薩生如
是心:『我已得住正念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
正念故,起安慰心。』有言正念者,謂入諸法不
忘念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
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
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意心故,生
安隱心;為令他住意心故,起安慰心。』有言意
心者,謂如實知諸法次第意故。


「二謂菩薩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堅固心故,生安隱心;為令
他住堅固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堅固心者,所
謂成就威儀行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
得住去心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去心故,起
安慰心。』有言去心者,謂入義故。


「四謂菩薩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正解脫故,生安隱心;為令
[002-0938a]
他住正解脫故,起安慰心。』有言正解脫者,謂
證妙法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
離煩惱心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離煩惱心
故,起安慰心。』有言離煩惱心者,謂悔已起諸
煩惱過故,更不造作新煩惱故,生善法故。


「文
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
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如行故,生
安隱心;為令他住如行故,起安慰心。』有言如
行者,謂住成就菩薩行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作所應作故,生安隱心;為令他
住作所應作故,起安慰心。』有言作所應作者,
謂信空解脫故,信諸業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遠離惡心所求處故,生安隱心;
為令他住遠離惡心所求處故,起安慰心。』有
言遠離惡心所求處者,謂不作諸惡求於供
養恭敬等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
不自讚毀他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不自讚
毀他故,起安慰心。』有言不自讚毀他者,謂於
自身不生實功德相,又於他身不毀不隱他
實功德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實
法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實法故,起安慰心。』
有言實法者,謂於諸法不起相故,不執著相
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
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
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002-0938b]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斷除無明
習氣煩惱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斷除無明
習氣煩惱故,起安慰心。』有言斷除無明習氣
煩惱者,謂本愚癡凡夫行不厭故,不念聲聞、
辟支佛地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
不隨愛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不隨愛故,起
安慰心。』有言不隨愛者,謂未生諸惡不善法
令不生故,已生諸善法令不散滅故。


「三謂菩
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顯現智故,生安隱心;
為令他住顯現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顯現智
者,謂證聖諦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直心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直心故,起安
慰心。』有言直心者,謂不分別聖道故。


「五謂菩
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生異身相故,生安
隱心;為令他人不生異身相故,起安慰心。』
有言不生異身相者,謂離增惡法故。


「文殊師
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
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清淨初
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五?一謂
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先意語故,生安隱
心;為令他住先意語故,起安慰心。』有言先意
語者,謂先發語言善來故,及慰喻言來無疲
勞諸難疾等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無障礙智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無障礙
智故,起安慰心。』有言無障礙智者,所謂十方
一切世界世間之業出世間業諸論伎術自然
知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於諸業
[002-0938c]
中無疑智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於諸業中
無疑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於諸業中無疑
智者,所謂遠離常見斷見故。


「四謂菩薩生如
是心:『我已得住無言語說言語說故,生安隱
心;為令他住無言語說言語說故,起安慰心。』
有言無言語說言語說者,謂離心意意識念
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界智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法界智故,起安慰心。』有
言法界智者,謂不離一切諸法法界不二智
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
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
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心遠離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心遠離故,起安慰心。』有
言心遠離者,所謂無相於諸觀中不著相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無障礙智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無障礙智故,起安慰心。』
有言無障礙智者,謂邊無邊清淨智故。


「三謂
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說言語意故,生安
隱心;為令他住說言語意故,起安慰心。』有言
說言語意者,謂依勝願力迴向諸善根故。


「四
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柔和法故,生安
隱心;為令他住柔和法故,起安慰心。』有言柔
和法者,謂令一切眾生信善事故。


「五謂菩薩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離諸業故,生安隱心;為令
他住離諸業故,起安慰心。』有言離諸業者,謂
知諸見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
[002-0939a]
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
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
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
為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歸依佛
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歸依佛故,起安慰心。』
有言歸依佛者,謂不毀犯如來戒故。


「二謂菩
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歸依法故,生安隱心;
為令他住歸依法故,起安慰心。』有言歸依法
者,謂不謗法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歸依僧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歸依僧故,
起安慰心。』有言歸依僧者,謂觀察戒故。


「四謂
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無憍慢故,生安隱
心;為令他住無憍慢故,起安慰心。』有言無憍
慢者,謂於一切眾生生尊重心故。


「五謂菩薩
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恨心故,生安隱心;為
令他住不恨心故,起安慰心。』有言不恨心者,
謂離心熱火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
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
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諛諂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不諛諂故,起安慰心。』有
言不諛諂者,謂離飲食諸供養等,為他作恩
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離妄語故,
生安隱心;為令他住離妄語故,起安慰心。』有
言離妄語者,謂教化眾生不取不捨故。


「三謂
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為利養語故,生
[002-0939b]
安隱心;為令他住不為利養語故,起安慰心。』
有言不為利養語者,謂聖種成就滿足頭陀
諸功德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
命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正命故,起安慰心。』
有言正命者,謂攝受法故,無有少苦而不受
故,無有少樂而不捨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
『我已得住無有同侶獨行處故,生安隱心;為
令他住無有同侶獨行處故,起安慰心。』有言
無有同侶獨行處者,謂離語故。


「文殊師利!是
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
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樂故,生
安隱心;為令他住法樂故,起安慰心。』有言法
樂者,所謂怖畏三界苦故,所謂不失菩提心
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離九種事
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離九種事故,起安慰
心。』
有言離九種事者,謂離九種眾生住處故。


「三
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寂靜心故,生安
隱心;為令他住寂靜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寂
靜心者,謂心不悔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
『我已得住奢摩他修行功德故,生安隱心;為
令他住奢摩他修行功德故,起安慰心。』有言
奢摩他修行功德者,謂心柔軟故。


「五謂菩薩
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心不放逸故,生安隱心;
為令他住心不放逸故,起安慰心。』有言心不
放逸者,謂不放逸戒故,行戒見毀過一切諸
[002-0939c]
見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
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
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誑天人
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不誑天人故,起安慰
心。』有言不誑天人者,所謂不捨菩提心故。


「二
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修行故,生安隱
心;為令他住修行故,起安慰心。』有言修行者,
謂與諸眾生安隱樂故,安隱事上首故。


「三謂
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鄙惡行故,生安
隱心;為令他住不鄙惡行故,起安慰心。』有言
不鄙惡行者,謂善調伏心故。


「四謂菩薩生如
是心:『我已得住一切眾生作弟子故,生安隱
心;為令他住一切眾生作弟子故,起安慰心。』
有言一切眾生作弟子者,謂與一切眾生作
弟子故,一切眾生有所作業助彼作故。


「五謂
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隨順伏從一切眾
生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隨順伏從一切眾
生故,起安慰心。』有言隨順伏從一切眾生者,
謂於福田無憍慢心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
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
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為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求法成就
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求法成就故,起安慰
心。』有言求法成就者,所謂教化一切眾生不
[002-0940a]
疲惓故,及得清淨佛國土故,能增上故,常求戒
聞法故,不取布施不捨慳嫉、不取持戒不捨毀
禁、不取忍辱不捨瞋恨、不取精進不捨懈怠、不
取禪定不捨覺觀、不取般若不捨愚癡、不取善
根不捨不善根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
得住尊重心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尊重心
故,起安慰心。』有言尊重心者,所謂於法如實
修行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於法
師所尊重心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於法師
所尊重心故,起安慰心。』有言於法師所尊重
心者,謂於法師生佛想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不惡口心故,生安隱心;為令
他住不惡口心故,起安慰心。』有言不惡口心
者,謂作言語攝取眾生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不瞋心故,生安隱心;為令他住
不瞋心故,起安慰心。』有言不瞋心者,謂入諸
業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
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
之處。
《信力入印法門經》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