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34 十住經-姚秦-鳩摩羅什 (master)




《十住經》卷第二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明地第三



「 諸菩薩聞是,
 不可思議行,
 心皆大歡喜,
 恭敬無有量。
[002-0507a]
 即時虛空中,
 雨眾名華香,
 如雲而垂下,
 供養金剛藏。
 咸讚言:「善哉,
 善哉!金剛藏!
 善說諸大人,
 護持淨戒行。
 於諸眾生中,
 深有憐愍心,
 敷演解說是,
 第二地行處。
 菩薩微妙行,
 真實無有異,
 是諸菩薩等,
 清淨之行處,
 為一切眾生,
 常求諸好事,
 第二淨明地,
 今已解說竟。
 天人恭敬者!
 願說第三地,
 善示智所作、
 菩薩之所行。
 願說諸大人,
 云何行布施、
 持戒及忍辱、
 精進、行禪定,
 智慧與方便、
 并及慈悲心?
 云何行是法,
 清淨於佛行?」
 解脫月菩薩,
 語金剛藏言:
 「菩薩至三地,
 當以何等心?」」



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語解脫月菩薩言:「佛子!
諸菩薩摩訶薩深淨心行第二地已、欲得第
三地,當以十心得入第三地。何等為十?一、淨
心,二、猛利心,三、厭心,四、離心,五、不退心,六、
堅心,七、明盛心,八、無足心,九、快心,十、大心。


「諸佛子!是菩薩摩訶薩以是十心得入第三
地,能觀一切有為法如實相,所謂:無常苦空、
無我不淨、不久敗壞、不可信相、念念生滅又
不生不滅,不從前際來、不去至後際、現在不
住。菩薩如是觀一切有為法真實相,知此諸
法無作、無起,無來、無去。而諸眾生憂、悲、苦惱、
[002-0507b]
憎愛所繫,無有停積、無定生處,但為貪、恚、癡
火所然,增長後世苦惱火聚,無有實性、猶
如幻化。見如是已,於一切有為法轉復厭離,
趣佛智慧。


「是菩薩知如來智慧不可思議、不
可稱量、有大勢力、無能勝者、無有雜相、無有
衰惱憂悲之苦,能至無畏安隱大城不復轉
還、能救無量苦惱眾生。如是,見知佛智無量、
見有為法無量苦惱,於一切眾生轉生殊勝
十心。何等為十?眾生可愍、孤獨無救、貧窮
無所依止、三毒之火熾然不息、閉在三有
牢固之獄、常住煩惱諸惡刺林、無正觀力、於
善法中欲樂心薄、失諸佛妙法而常隨順生
死水行、驚畏涅槃。是菩薩見眾生如是多諸
衰惱,發大精進:『是諸眾生我應救、我應解、
應令清淨、應令得脫、應著善處、應令安住、應
令歡喜、應知所宜、應令得度、應使滅苦。』


「菩薩
如是善遠離一切有為法,深念一切眾生,見
諸佛一切智有無量利益,即時欲具佛智慧
救度眾生故,勤行菩薩道。


「作是思惟:『以何因
緣、以何方便,是諸眾生墮在大苦諸煩惱中,
當拔出之,使得永住畢竟常樂?』即時知住無
礙解脫智慧中者乃可得此。是無礙智慧解
脫,不離通達諸法如實智、無行行慧。『如是智
慧之明從何而得?當知不離多聞決定智慧。』


「復作是念:『無礙解脫等諸佛法以何為本?不
離聞法為本。』菩薩如是念已,一切求法時轉
加精進,日夜常樂聽法,無有厭足,心無休
息。喜法、愛法、依法、隨法、重法、究竟法、歸法、
救法、隨順行法,菩薩如是方便求法。


「所有
[002-0507c]
珍寶、財物、金銀……等庫藏無所匱惜,於此物
中不生難想,但於說法者生難遭想。為求
法故,於內外物無不能捨。世間所有可布施
者——所謂國土、人民、眷屬、田業、財物、摩尼寶珠、
金銀庫藏、象馬輦輿、眾寶瓔珞、諸嚴身之具、
妻子、男女,及支節、手、足、耳、目、鼻、舌,舉身施與
無所愛惜。又為求法故,於說法者盡心恭敬、
供養、給侍,破除憍慢、我慢、大慢諸惡苦惱,
無理等事悉能忍受。深求法故,若得一句
未曾聞法,勝得滿三千大千世界珍寶;得聞
正法一偈,勝得轉輪聖王、釋提桓因、梵天王
處無量劫住。


「是菩薩,若有人來作是言:『我
與汝佛所說法一句,能淨菩薩所行道,令汝
得聞。若能入大火坑受大苦者,當以相與。』是
菩薩作是念:『我受一句法故,尚於三千大千
世界火坑從梵天投下,何況墮小火坑?我等
求法應盡受一切,諸地獄苦猶應求法,何況
人中諸小苦惱?』為求法故,發如是心。又,如所
聞法,心常喜樂,悉能正觀。


「是菩薩聞諸法
已,降伏其心,於空閑處心作是念:『如說行
者乃得佛法,不可但以口之所言。』菩薩如是
能住明地,即離諸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
生喜樂,入初禪;滅覺觀,內清淨、心一處,無覺
無觀,定生喜樂,入二禪;離喜故,行捨心、念
安慧、身受樂,諸賢聖能說、能捨,常念受樂,入
三禪;斷苦斷樂故、先滅憂喜故,不苦、不樂,行
捨念淨,入四禪。是菩薩過一切色相,滅一
切有對相,不念一切別異相故,知無邊虛
空,即入虛空無色定處;過一切虛空相,知
[002-0508a]
無邊識,即入識無色定處;過一切識相,知
無所有,即入無所有無色定處;過一切無所
有處,知非有想非無想安隱,即入無色非有
想非無想處;但隨順諸法行故而不樂著。


「是
菩薩以慈心高廣無量,無瞋、無恨、無惱害,
以信解力遍滿一方、二方、三方、四方,四維上
下亦復如是。悲心、喜心、捨心高廣無量,無瞋
恨、無惱害,以信解力遍滿一方、第二、三、四
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是菩薩有種種神通
力:能動大地、一身為多身、多身為一身、現滅
還出、石壁山障皆能徹過如行虛空、於虛空
中加趺而去猶如飛鳥,入出於地如水無異,
履水如地、身出烟焰如大火聚、日月有大神
德威力而能以手捫摸摩之、身力自在乃至
梵世。是菩薩以清淨天耳過於人耳,悉聞人
天音聲遠近。是菩薩以他心智如實知他心,
染心如實知染心、離染心如實知離染心、瞋
心離瞋心、癡心離癡心、垢心離垢心、小心大
心、散亂心如實知散亂心、定心不定心、縛心
解心、有上心無上心如實知有上心無上心;
如是,以自心知他心。是菩薩念知宿命諸所
生處,所謂一世、二世,三、四、五世,乃至十、二十、
三十、四十、五十,乃至百世、千世、萬世、百千萬
億那由他世。一劫、二劫,乃至百千萬億那由
他無量劫數,其中諸劫無量成壞、於諸劫中
所經因緣,悉能念知,我生彼處、如是種族、如
是姓名、如是飲食、如是苦樂、如是久住,我於
彼死生於此間、於此間死生於彼間。如是,種
種相貌因緣悉能念知。是菩薩天眼清淨
[002-0508b]
過於人眼,見眾生生死,形色好醜、善惡、貧賤
富貴、趣善惡道、隨業受報,皆如實知,所謂
是諸眾生成就身惡業、成就口惡業、成就意
惡業、距逆賢聖、受邪見教,起罪業因緣故,
身死墮惡道、生在地獄;是諸眾生成就善身
業、善口業、善意業、不逆賢聖、信受正見,行
善業因緣故,死後生善處天上。


「是菩薩於諸
禪定解脫三昧能入、能出,而不隨生,但見何
處有助菩提法處,以願力故,能生其中。


「是
菩薩住明地中,見數百千萬億那由他諸佛,
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親
近諸佛聽受經法;聽受法已,隨力而行。


「是菩
薩爾時觀諸法不生不滅,眾緣而有。於百千
萬億劫所集欲縛漸得微薄,一切有縛、一切
無明縛皆悉微薄,不復積集;不積集故,斷
於邪貪、邪瞋、邪癡。


「諸佛子!譬如真金,巧師鍊
治轉更精好,光明倍勝;菩薩亦如是,住在明
地、不集三縛故,斷於邪貪、邪瞋、邪癡,諸善根
轉增明淨。是菩薩忍辱心、柔軟心、美妙心、不
壞心、不動心、不濁心、不高心、不下心、一切所
作不望報心、他少有作當生報心、不諂曲心、
不染亂心轉勝明淨。


「爾時,菩薩於四攝法中
愛語利益偏多,十波羅蜜中忍辱波羅蜜、精
進波羅蜜轉多,餘助菩提法皆轉明淨。


「諸佛
子!是名諸菩薩第三明地。


「菩薩摩訶薩住是
地中,多作釋提桓因,智慧猛利,能以方便因
緣轉諸眾生,令離淫欲。所作善業,若布施、
若愛語、若利益、若同事,皆不離念佛、念法、乃
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智。常生是心:『我當何
[002-0508c]
時於眾生中為首、為尊、乃至於一切眾生
為依止者?』是人若欲勤加精進,於須臾間能
得十萬三昧,乃至能示十萬菩薩以為眷屬——
隨其願力,神通自在不可算數,若干百千萬
億那由他劫不可計知。」


爾時,金剛藏菩薩
欲令此義轉明故而說偈言:


「 「菩薩以是心,
 能得第三地:
 淨心、猛、厭心、
 離心、不退心、
 堅心、堪、受心、
 快心及大心,
 以如是等心,
 得入於三地。
 智者住明地,
 觀有為作法,
 不淨無常苦,
 無我壞敗相,
 無有牢固性,
 不久念念滅,
 如是思惟知,
 無有來去相。
 見諸有為法,
 如病如癰瘡,
 愛心所纏縛,
 生諸憂悲苦。
 但為貪恚癡,
 猛火所焚燒,
 從無始世來,
 熾然常不息。
 即時於一切,
 三界生厭離,
 惡賤有為法,
 心無所貪著。
 但求諸佛智,
 無量無邊限,
 甚深難思議,
 清淨無諸苦。
 如是見佛智,
 無諸苦惱已,
 哀愍諸眾生,
 貧窮無福慧,
 三毒火常然,
 無有救護者;
 墮在地獄中,
 百種苦所切;
 放逸凡夫人,
 沒諸煩惱聚;
 盲冥無所見,
 失諸佛法寶;
 常隨生死水,
 無怖空怖畏。
[002-0509a]
 我於是眾生,
 當勤度脫之,
 精進求智慧,
 為作饒益者。
 思惟何方便,
 可以得救護?
 唯有諸如來,
 深妙無礙智。
 此智何為因?
 唯從智慧生。
 思惟是智慧,
 但從多聞生,
 如是籌量已,
 勤求多聞法。
 日夜常精進,
 聽受無厭惓,
 讀誦愛樂法,
 唯法以為貴。
 為欲求法故,
 以諸珍寶等、
 所親愛妻子、
 隨意諸眷屬、
 國土及城邑、
 資生諸好物,
 歡喜而施與,
 心無所戀惜。
 頭目耳鼻舌、
 牙齒及手足、
 支節身血肉、
 心肝及髓腦,
 以此等施人,
 猶不以為難;
 若得聞正法,
 是為最甚難。
 假令有一人,
 語此菩薩言:
 『汝今若能入,
 是大猛火聚,
 然後當與汝,
 諸佛所說法。』
 聞已即歡喜,
 自投於火聚。
 『設使大千界,
 火聚滿其中,
 須彌梵世下,
 不足以為難;
 若為求一句,
 諸佛所說法,
 救諸苦惱者,
 得之甚為難。
 始從初發心,
 乃至成佛道,
 我於其中間,
 盡此諸劫數,
 為欲求諸法,
 備受阿鼻苦,
 何況於人間,
 小小諸苦惱?』
[002-0509b]
 以聽法因緣,
 能得正憶念;
 正憶念因緣,
 能生諸禪定,
 深妙等三昧,
 及五神通事,
 次第皆能起,
 自在不隨生。
 菩薩住是地,
 能以決定心,
 多供養諸佛,
 聽受所說法。
 斷邪、愛、恚等,
 餘煩惱微薄,
 猶如成鍊金,
 調和得其所。
 菩薩住是地,
 功德藏充滿,
 多作忉利王,
 自在化婬欲。
 愛佛功德故,
 化導無量眾,
 悉能令得住,
 無上佛道中。
 菩薩住是地,
 能以柔軟心,
 勤行於精進,
 得百千三昧。
 悉得見諸佛,
 相好莊嚴身,
 其心轉猛利,
 願力者殊勝。
 常為諸眾生,
 勤求好事者,
 分別解說此,
 第三明地已。」」



焰地第四



「 諸佛子聞說,
 如是地相義,
 深妙無有量,
 心皆大歡喜,
 散眾名花香,
 供養於如來。
 地及大海水,
 悉皆大震動,
 天諸婇女等,
 於上虛空中,
 同以微妙音,
 歌頌此上法。
 他化自在王,
 聞以大歡喜,
 雨摩尼珠寶,
 以散於佛上,
 踊躍稱讚言:
 「善哉,佛出世,
 功德藏流布,
 利益於我等。
[002-0509c]
 我今聞說此,
 菩薩地相義,
 是事百千劫,
 難聞而得聞。
 願更說後地,
 利益諸天人,
 僉皆喜欲聞,
 得地諸行相。」
 解脫月菩薩,
 重請金剛藏:
 「願為諸菩薩,
 說至四地行。」」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語解脫月菩薩言:
「佛子!諸菩薩摩訶薩具足清淨行第三地已、
欲得第四地者,當以十法明門得入此四地。
何等為十?一、思量眾生性,二、思量法性,三、思
量世界性,四、思量虛空性,五、思量識性,六、思
量欲界性,七、思量色界性,八、思量無色界性,
九、思量快信解性,十、思量大心性。諸佛子!
菩薩以此十法明門能從三地入第四地。


「諸佛子!菩薩摩訶薩若得第四菩薩焰地,即
於如來家轉有勢力,得內法故,有十種智。何
等為十?一、不退轉心,二、於三寶中得不壞信清
淨畢竟智,三、修習觀生滅,四、修習諸法本來
不生,五、常修習轉還世間行,六、修習知業因
緣故有生,七、修習分別生死涅槃門差別,八、
修習眾生業差別,九、修習前際後際差別,十、
修習現在常滅不住行。是十智心則生佛家,
轉得勢力。


「復次,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是菩薩
第四地,觀內身循身觀,精勤一心除世間貪
憂;觀外身循身觀,精勤一心除世間貪憂;觀
內外身循身觀,精勤一心除世間貪憂;觀內
受、外受、內外受,內心、外心、內外心,內法、外法、
內外法循法觀,精勤一心除世間貪憂。


「是
菩薩,未生惡不善法,為不生故,欲生勤精進,
[002-0510a]
發心正斷;已生諸惡不善法,為斷故,欲生勤
精進,發心正斷;未生諸善法,為生故,欲生勤
精進,發心正行;已生諸善法,為住不失、修
增廣故,欲生勤精進,發心正行。


「是菩薩修行
四如意分:欲定斷行成就修如意分,依止厭、
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精進定斷行成就
修如意分、心定斷行成就修如意分、思惟定
斷行成就修如意分,依止厭、離、滅,迴向於捨。


「是菩薩修行信根,依止厭、離、滅,迴向於捨;精
進根、念根、定根、修行慧根,依止厭、離、滅,迴向
於捨。


「是菩薩修行信力,依止厭、離、滅,迴向於
捨;精進力、念力、定力、修行慧力,依止厭、離、
滅,迴向於捨。


「是菩薩修行念覺分,依止厭、
離、滅,迴向於捨;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
分、除覺分、定覺分、修行捨覺分,依止厭、離、滅,
迴向於捨。


「是菩薩修行正見,依止厭、離、滅,迴
向於捨;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
修行正定,依止厭、離、滅,迴向於捨。


「是菩薩以
不捨眾生心故行;以本願力故,大悲為首、大
慈合行;為攝一切智、為莊嚴佛國,為具佛
諸力、無畏、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具
足音聲,為隨順佛深解脫、為思惟大智慧方
便故行。


「諸佛子!諸菩薩摩訶薩住菩薩焰地,
所有身見著等:著我、著眾生、著人壽者,知
者、見者,著五陰、十二入、十八界,所起屈伸卷
舒出沒,推求心所行,愛著寶重所見,為歸、為
洲,皆悉斷滅。


「是菩薩轉倍精進慧方便所生
助道法,隨所修行,心轉柔和堪任有用。心無
疲惓轉求上法,增益智慧救一切世間。隨順
[002-0510b]
諸師,恭敬受教,如所說行。


「是菩薩爾時知恩、
知報恩,心轉和善,同止安樂,直心、軟心。無有
邪曲,行正定行;無有憍慢,則易與語。隨順
教誨,得說者意。如是,具足善心、軟心、寂滅心、
忍辱心,淨地諸法思惟修行。


「是菩薩爾時
成不轉精進者,不捨精進、不壞精進、不厭精
進、不惓精進、廣大精進、無邊精進、猛利精進、
無等等精進、救一切眾生精進、分別是道非
道精進。


「是菩薩心志清淨,不失深心,信解
明利,諸善根增長。遠離世間垢濁,不信、疑悔
等皆已滅盡。無疑、無悔,現前具足,於一切
佛大信解事中不厭、不捨,自然習樂,無量之
心常現在前。


「菩薩住是第四焰地能見諸佛,
數百、數千、數千萬億那由他佛,供養、恭敬、尊
重、讚歎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親近諸佛,一心
聽法;聽受法已,能信奉持,多於佛所出家修
道。


「是菩薩樂心、深心清淨,信解平等轉更明
了,住壽多劫——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善
根轉勝明利。


「諸佛子!如上,真金以為莊嚴,餘
金不及;如是,諸菩薩摩訶薩住此菩薩焰地,
諸善根轉增明利,下地菩薩所不能及。


「譬如
摩尼珠光明清淨能照四方,餘寶不及,雨漬
水澆光明不滅;菩薩住焰地中,下地菩薩所
不能及,一切諸魔及諸煩惱皆不能壞其智
慧。


「諸佛子!是名略說諸菩薩摩訶薩第四焰
地。


「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多作須夜磨天
王,多教化眾生破於我心。所作善業,若布施、
若愛語、若利益、若同事,皆不離念佛、不離念
法、不離念諸菩薩摩訶薩為伴,乃至不離念
[002-0510c]
具足一切種智。常生是心:『我當何時於一切
眾生中為首、為尊,乃至於一切眾生中為依
止者?』


「是菩薩摩訶薩若欲如是勤行精進,須
臾之間得百億三昧,乃至示現百億菩薩以
為眷屬——若以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此數,若干
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計劫。」


爾時,金剛藏菩
薩欲重明此義而說偈言:


「 「諸菩薩具足,
 修治明地已,
 觀諸眾生性、
 法性、世間性、
 虛空性、識性、
 三界性,信解,
 深心清淨故,
 得入第四地。
 即於如來家,
 增長得勢力,
 不退於佛道,
 三寶不壞信。
 觀生滅無作,
 知世間轉行,
 從業而有生,
 生死涅槃異。
 知眾生諸業,
 觀法先後際,
 不住常滅相,
 佛家生勢力。
 諸大菩薩等,
 得如是法已,
 憐愍諸眾生,
 習身受心法。
 內外四念處,
 依止於厭、離、
 亦依止寂滅,
 迴向於涅槃。
 除滅惡法故,
 善法得增長,
 習行四正法、
 修四如意分、
 習行於五根、
 及以修五力、
 修習七覺意、
 行於八聖道,
 修習如是法,
 皆為眾生故。
 本願之所助,
 慈悲心為首,
 求覓一切智;
 為淨諸佛土,
 成十力功德、
 無畏、不共法。
[002-0511a]
 諸音聲言說,
 甚深妙道法,
 及無礙解脫,
 大智慧方便。
 從身見為首,
 六十二見等,
 眾生見、人見、
 命者、知者見,
 於諸陰界入,
 之所貪著處,
 得是第四地,
 皆悉已除斷。
 隨斷煩惱業,
 其心亦隨淨,
 諸所作善業,
 皆為救世間。
 菩薩柔軟心,
 常不為放逸,
 堪用心、直心、
 求利眾生心,
 如此所求事,
 皆為無上道。
 大智慧職位,
 利益世間故,
 深心敬養師,
 如說樂修行。
 知恩報恩者,
 易化無瞋恨,
 無有邪曲心,
 柔和同止樂,
 修習如是法,
 精進不退轉。
 菩薩住是地,
 深心及直心、
 淨心與信解,
 皆轉得明淨,
 增長諸善根;
 垢濁、疑、悔法,
 如是等諸事,
 皆悉得除滅。
 諸菩薩住是,
 第四焰地中,
 得值無量佛,
 諮受所說法,
 於是諸佛所,
 出家難沮壞,
 如真金莊嚴,
 餘金所不及;
 菩薩住是地,
 諸功德深心、
 智慧及方便,
 所行清淨道,
 乃至千億魔,
 皆所不能壞。
 如真妙明珠,
 不為水雨敗;
 菩薩住是地,
 天人所供養,
[002-0511b]
 多作夜摩王,
 能轉諸邪見,
 所作諸善業,
 皆為佛智慧,
 其心常堅固,
 不可得動轉。
 若勤行精進,
 得百億三昧,
 能見百億佛,
 願力則過是。
 如是第四地,
 清淨名為焰。
 無量福慧者!
 今已解說竟。」」



難勝地第五



「 諸菩薩聞是,
 第四地行法,
 心皆大歡喜,
 踊躍無有量。
 雨天眾寶花,
 雰雰如雪下,
 咸讚言:「善哉!
 金剛藏大士!」
 他化自在王,
 與諸眷屬等,
 於上虛空中,
 心皆大歡喜,
 放眾妙光明,
 作天諸伎樂,
 歌歎佛功德,
 并及菩薩眾。
 天諸婇女等,
 各以清妙音,
 同聲稱讚佛,
 而說如是言:
 「世尊久遠來,
 勤苦所求願,
 無上正真道,
 於今始乃得。
 利益天人者,
 久乃今得見;
 釋迦牟尼佛,
 今至於天宮;
 從久遠已來,
 今始異相動;
 久遠世已來,
 今始放妙光;
 眾生從久來,
 今始得安樂。
 久來方得聞,
 大慈悲德音;
 度諸功德岸,
 久遠今乃值。
 聖王能悉破,
 憍慢我心等,
 無比可供養,
 而今得供養,
[002-0511c]
 能開諸天道,
 使得一切智。
 世尊甚清淨,
 無量如虛空,
 不染於世法,
 如蓮花在水。
 處世最高大,
 猶如大海中,
 須彌金山王,
 是故歡喜禮。」
 如是諸天女,
 各以眾妙音,
 敬心歌頌已,
 默然而觀佛。
 解脫月菩薩,
 請金剛藏言,
 菩薩得五地,
 相貌之因緣。」



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語解脫月菩薩言:「佛子!
諸菩薩摩訶薩已具足第四地、欲得第五地,
以十平等心能入第五地。何等為十?一、過去
佛法平等,二、未來佛法平等,三、現在佛法平
等,四、戒淨平等,五、心淨平等,六、除見疑悔淨
平等,七、知道非道淨平等,八、行知見淨平等,
九、諸菩提分法轉勝淨平等,十、等化眾生淨
平等。諸佛子!諸菩薩摩訶薩以是十平等淨
心具足得入於五地,善修菩提法故、深心
清淨故、求轉勝道故,則能得佛道。


「是菩薩
得大願力,以慈悲心不捨於一切,以得念慧
心道理之勢力修習於福慧不捨。起方便,欲
得轉勝道上地;明觀法,受諸佛神力所護;生
定不退心,如實知是苦聖諦、是苦集諦、是
苦滅諦、是至滅苦道諦。


「是菩薩善知世諦、
善知第一義諦、善知相諦、善知差別諦、善知
示成諦、善知事諦、善知生起諦、善知盡無生
諦、善知令入道諦,次第成菩薩諸地故,善知
習如來智諦。爾時,菩薩常在一乘故,善知
第一義諦;隨眾生意、令歡喜故,知世諦;分別
[002-0512a]
諸法自相故,知相諦;諸法各異故,知差別諦;
分別諸陰界入故,知示成諦;以身心苦惱故,
知苦諦;諸道生相續故,知集諦;畢竟滅一切
惱熱故,知滅諦;起不二法故,知道諦。以一切
種智知一切法次第、成一切菩薩地故,善知
習如來智諦;以信解力故,知非得無盡諦智。


「菩薩如是,以此諸諦智如實知一切有為法
虛偽、誑詐、敗壞相,假住須臾誑惑凡夫人。
菩薩爾時於眾生中大悲轉勝而現在前,能
生大慈光明,得如是智慧力,不捨一切眾生,
常求佛智慧,如實觀一切有為法先際、後際。
知眾生從先際無明有愛故生,流轉生死;於
五陰歸處不能動發,增大苦惱聚。是中無我、
無我所,無眾生、無人,無知者、無壽命者;後際
亦如是。如是無所有而愚癡、貪著不斷,不知
無邊有出、無出。


「爾時作是念:『凡夫眾生甚為
可怪,無明癡故,有無量無邊阿僧祇身,已滅、
今滅、當滅。如是常受生死,不能於身生厭離
想,轉更增長機關苦身,常為生死水漂,不能
得返歸五陰舍、不能捨離、不畏四大毒蛇、不
能拔出憍慢見箭、不能滅除貪恚癡焰、不能
破壞無明愚闇、不能乾竭愛著大海、不求十
力大聖導師,常隨魔意於生死城中,多為諸
惡覺觀所轉。如是苦惱孤窮眾生無有救者、
無有舍者、無有究竟道者,唯我一人,獨無等
侶,修集福德智慧,以是資糧令此一切眾生
得住畢竟清淨,乃至使得一切法中佛無礙智
力。』


「如是思惟,從正觀生於智力,發願所作一
切善根皆為度諸眾生故、為一切眾生求好
[002-0512b]
事故、求安樂故、為利益一切眾生故、為解脫
一切眾生故、為一切眾生無苦惱故、為一切
眾生無麁惡故、為一切眾生心清淨故、為調伏
一切眾生故、為滅一切眾生諸憂惱苦、滿其願
故。


「是菩薩爾時住此第五難勝地中,不忘諸
法故,名為念者;決定智慧故,名為智者;知經
書意次第故,名為有道者;自護護彼故,名為
有慚愧者;不捨持戒故,名為堅心者;善思惟
是處非處故,名為覺者;不隨他故,名為隨智
者;善分別諸法章句義故,名為隨慧者;善修
禪定故,名為得神通者;隨世間法行故,名為
方便者;善集福德資糧故,名為無厭足者;常
求智慧因緣故,名為不捨者;集大慈大悲因
緣故,名為無疲惓者;常正憶念故,名為遠離
破戒者;深心求佛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
故,名為常念佛法者;常令眾生離惡修善故,
名為莊嚴佛國者;種諸福德莊嚴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故,名為行種種善業者;求莊嚴佛
身口意故,名為常行精進者;供養一切說法
菩薩故,名為樂大恭敬者;一切菩薩諸世間
方便中,心無瞋礙故,名為心無礙者;常樂教
化眾生故,名為晝夜遠離餘心者。


「菩薩如是
行時,布施,亦教化眾生;愛語、利益、同事,亦教
化眾生。又以色身示現,亦教化眾生;亦以說
法教化眾生、亦示菩薩行事教化眾生、亦示
諸佛大事教化眾生、亦示生死過惡教化眾
生、亦示諸佛智慧利益教化眾生。菩薩如是
修習,以大神力,種種因緣方便道,教化眾生。


「是菩薩雖種種因緣方便,心常在佛智而不
[002-0512c]
退失善根,又復常求轉勝利益眾生法。是人
利益眾生故,世間所有經書、伎藝、文章、算數、
名性經書、治病醫方,所謂治乾消病、小兒
病、鬼著病、蠱毒病、癩病等,伎樂歌舞、戲笑
歡娛經書;國土、城郭、聚落、室宅、園觀池泉、
華果、藥草、林樹、金銀、摩尼珠、琉璃、珊瑚、虎魄、
車𤦲、馬碯,示諸寶聚;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占
相吉凶、地動夢書怪相;身中諸相,布施、持戒、
攝伏其心、禪定神通、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
定,凡諸不惱眾生事、安樂眾生事,憐愍眾生
故,出令入諸佛無上之法。


「菩薩住是難勝地,
值數百、數千、數萬億佛,供養、尊重、讚歎衣服、
飲食、臥具、醫藥,親近聽法;聽法已,出家;出家
已,於諸佛所聽受經法而為法師,說法利益
得轉勝多聞積三昧,乃至過百千萬億劫不
忘此事,是菩薩爾時一切福德善根轉勝明
淨。


「佛子!譬如成鍊真金,以車𤦲磨瑩,其光轉
勝。菩薩住是地中,方便智慧力故,功德善根
轉淨明勝,下地所不及。又如日、月、星宿、諸天
宮殿,風持令去,不失法度。如是,佛子!菩薩住
難勝地,以方便思惟故,福德善根轉倍明淨,
而不取證亦不疾至佛道。


「諸佛子!是名諸菩
薩摩訶薩難勝地,今已略說。


「菩薩摩訶薩
住是地中,多作兜率陀天王,諸根猛利,能
摧伏一切外道。有所作業,若布施、愛語、利益、
同事,皆不離念佛、念法、念菩薩伴,乃至不
離念具足一切種智。『我當何時於眾生中為
首、為尊、乃至於一切眾生中為依止者?』


「諸佛
子!是菩薩若欲如是勤行精進,須臾之間能
[002-0513a]
得千億三昧,乃至示千億菩薩以為眷屬——若
以願力,神力自在復過是數,若干百千萬億
不可得知。」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明此義故,重
說偈言:


「 「諸菩薩具足,
 四地行法已,
 思惟三世佛,
 戒等、心亦等、
 除見疑悔等、
 道非道、行等,
 觀諸平等已,
 得入第五地。
 四念處為弓、
 諸根為利箭、
 四正勤為馬、
 四如意為車、
 五力以為鎧,
 破諸煩惱賊,
 勇健不退轉,
 直入第五地。
 慚愧無垢衣、
 淨戒以為香、
 七覺為華鬘、
 禪定為塗香、
 智慧與方便,
 種種念莊嚴,
 如是得入諸,
 陀羅尼園林。
 四如意為足、
 正念為頭項、
 慈悲明淨眼、
 利智慧為牙,
 以空無我吼,
 破諸煩惱賊,
 如是人師子,
 能入第五地。
 是菩薩得至,
 住於第五地,
 轉修勝淨法,
 皆為佛道故。
 常行慈悲心,
 未曾有厭惓,
 但為修習此,
 第五地行法。
 深集二資糧,
 福德及智慧,
 種種方便力,
 欲得上明觀。
 常為佛所護,
 得成於念慧,
 次第能善觀,
 如實知諸諦:
 第一諦、世諦、
 差別諦、成諦、
[002-0513b]
 事、生、滅、道諦、
 至無障礙諦,
 如是觀諸諦,
 心微妙清淨。
 雖為未能得,
 無障礙解脫,
 以能有智慧,
 及與信力故,
 得勝於一切,
 世間諸智慧。
 如是觀諸諦,
 悉知有為法,
 虛妄偽詐誑,
 無有一堅實。
 能得於諸佛,
 慈悲光明分,
 為諸眾生故,
 專心求佛慧。
 知有為先後,
 眾生甚可愍,
 墮在無明闇,
 愛因緣所繫。
 是菩薩能拔,
 世間之苦惱,
 知法無壽者,
 猶如草木等。
 眾生常以二,
 煩惱因緣故,
 從於先世來,
 後世亦如是。
 相續不斷絕,
 不能盡苦邊,
 於此生愍傷,
 我當度脫之。
 不出五陰舍、
 不畏四大害、
 不拔諸邪箭、
 不滅三毒焰、
 不破無明闇、
 墮在大愛海、
 無有智慧明、
 離大導師故,
 知如是事已,
 轉加勤精進,
 有所作起業,
 皆為度眾生。
 常念正念慧,
 修道有慚愧,
 堅心與智慧,
 轉更令增益。
 修福慧無厭,
 持戒不羸弱,
 求多聞無倦,
 正修淨佛土。
 種相好音聲,
 因緣無厭足,
 所作諸善業,
 皆為利眾生。
[002-0513c]
 為利世間故,
 造立經書等、
 名姓鬼病方、
 歌舞戲笑等;
 堂閣園林法、
 衣服、諸飲食,
 示種種寶聚,
 令眾得歡喜;
 占日、月、五星、
 二十八宿等,
 地動吉凶相,
 夢書諸怪事;
 布施、持戒等,
 離欲修禪定,
 四無量神通,
 安樂世間故。
 大智慧菩薩,
 得此難勝地,
 供養數億佛,
 從佛而聽法,
 而修諸善根,
 皆悉得明淨。
 猶如車𤦲寶,
 瑩磨於真金;
 譬如寶宮殿,
 隨風不失法;
 世法利不染,
 如蓮華在水。
 菩薩住是地,
 多作兜率王,
 諸根轉猛利,
 破諸外道見。
 所作諸善業,
 皆為佛智慧,
 得佛力無畏,
 能度諸眾生。
 是菩薩勤修,
 轉勝精進力,
 能得千萬億,
 諸深妙三昧、
 供養千億佛、
 能動千世界,
 隨其所願力,
 過是數無量。
 如是第五地,
 種種諸方便,
 上智慧大人,
 如法解說竟。」」


《十住經》卷第二
[002-051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