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21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唐-實叉難陀 (master)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三十之一 盟四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撰述


「佛子何者是菩薩摩訶薩真如相廻向。」


【第八真如相迴向長行中二先廣明後結
示前中亦二先明位行後辨位果前中亦
三今初標名善根合以成迴向從所依立
名義通能所故本業云常照有無二諦一
切法一合相故若梵本中具名真如相自
性迴向相即德相性即體性以二非即離
所以雙舉多說德相唐本單名即以法界
印而為其性此與前後異者謂第七明會
事向理故云平等此明事盡理現故行等
同如第九明從體起用第十明用同體同
體而用餘如第四迴向會釋從所依立名者但言真如
[030-0627b]
相即是所依善根合如故義通能所常照者以有能所况一合相復有二義一有無
不二即一合相以同如故二智與境冥絕能所故則通能所為如相矣即以法界下
四出體能所契合為法界故此與前後下五揀濫前即第七以平等隨順眾生故後
即九十九即離於能所縛著故十入法界亦契合故故其四名多分相濫䟽揀可知
餘如第四廻向者彼以善根如於實際故至一切處前對此揀竟故今不對第四揀
。】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正念明了其心堅住遠
離迷惑專意修行深心不動成不壞業趣一
切智終不退轉志求大乘勇猛無畏植諸德
本普安世間生勝善根修白淨法大悲增長
心寶成就常念諸佛護持正法於菩薩道信
樂堅固。」


【第二依徵廣釋中三初明隨相迴向二佛
子菩薩摩訶薩以此善根下離相迴向三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得一切
[030-0628a]
下迴向成益初中分二先積善迴向後佛
子菩薩摩訶薩若見下觸境迴向前中亦
二先明所迴行體後菩薩爾時慧眼下攝
將迴向前中亦二先積集資粮後成就無
量下結德成就。


今初文有十句初一為總謂正念堅明下
九為別文有三節初三正念菩提一遠離
迷惑是明了義專意修行即為正念正念
是定明了是慧定慧雙運為道之源二契
理不動故曰深心緣不能沮成不壞業即
自分堅住三求佛不退即勝進堅住次四
句正念化生初句為總勇求兼濟為大法
故下三句別一悲智雙運為明了般若為
眾德之本故二進善去漏為正念三悲增
智圓為堅住後三正念三寶一念佛二護
[030-0628b]
法三信僧上有正念下句堅固影畧該攝。】


「成就無量淨妙善根勤修一切功德智慧為
調御師生眾善法以智方便而為廻向。」


【二結德成就文有四句前三結前一非止
上十故云無量二三統而[冰-水+〡*ㄆ]之不出福智
大悲末句生後廻向。】


「菩薩爾時慧眼普觀所有善根無量無邊。」


【第二攝將廻向中二先觀察善根本期廻
向二以諸善根下正明廻向今初有三初
總標。】


「其諸善根修習之時若求緣若辦具若治淨
若趣入若專勵若起行若明達若精審若開
示。」


【次其諸善下別顯。】


「如是一切有種種門種種境種種相種種事
[030-0629a]
種種分種種行種種名字種種分別種種出
生種種修習。」


【三如是下總結於中二先結種類多門有
十句謂隨前求緣等有多差別一通遊非
一故如一趣入為用有門為用空門乃至
無量故慈行童女云諸佛各以異門令我
入此普莊嚴門二隨其一門緣何為境為
佛為法等三隨一境上相貌不同四相所
依事謂色心等五隨一事上有多分位六
施等萬行七能詮名字八分別決擇九生
多知見十若定若慧上中下修。】


「其中所有一切善根悉是趣向十力乘心之
所建立皆悉廻向一切種智唯一無二。」


【後其中下結修本意本意既然寧不廻向。】


「以諸善根如是廻向所謂願得圓滿無礙身
[030-0629b]
業修菩薩行願得清淨無礙口業修菩薩行
願得成就無礙意業安住大乘願得圓滿無
障礙心淨修一切諸菩薩行願起無量廣大
施心周給無邊一切眾生願於諸法心得自
在演大法明無能障蔽願得明達一切智處
發菩提心普照世間願常正念三世諸佛諦
想如來常現在前願住圓滿增上志樂遠離
一切諸魔怨敵願得安住佛十力智普攝眾
生無有休息。」


【第二正明迴向分二初向菩提二佛子菩
薩摩訶薩如為巳身下迴向眾生前中有
二十願分三初十願願成智行即菩提因
果。】


「願得三昧遊諸世界而於世間無所染著願
住諸世界無有疲厭教化眾生恒不休息願
[030-0630a]
起無量思慧方便成就菩薩不思議道願得
諸方不迷惑智悉能分別一切世間。」


【二得三昧下四願周徧利生即化用因果
一化所依二化時處三知藥治四識病宜。】


「願得自在神通智力於一念中悉能嚴淨一
切國土願得普入諸法自性見一切世間悉
皆清淨願得生起無差別智於一剎中入一
切剎願以一切剎莊嚴之事顯示一切教化
無量無邊眾生願於一佛剎中示無邊法界
一切佛剎悉亦如是願得自在大神通智普
能往詣一切佛土。」


【三得自在下六願普嚴佛剎即淨土因果
一神通智嚴淨事土二入理智嚴法性土
亦非嚴嚴故三事理無礙智嚴帝網土四
以前三嚴用化眾生上四因圓後二果滿。】
[030-0630b]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願得莊嚴一切
佛國願得周徧一切世界願得成就智慧觀
察如為巳身如是迴向如是而為一切眾生。」


【第二迴向眾生文三初牒前起後即從後
倒牒前之三段。】


「所謂願一切眾生永離一切地獄畜生閻羅
王趣願一切眾生除滅一切障礙之業願一
切眾生得周普心平等智慧願一切眾生於
怨於親等心攝受皆令安樂智慧清淨願一
切眾生智慧圓滿淨光普照願一切眾生思
慧成滿了真實義願一切眾生以淨志樂趣
求菩提獲無量智願一切眾生普能顯示安
隱住處。」


【二所謂下正顯迴向文有八句初二願離
三障障礙之言義兼煩惱次四成四智後
[030-0631a]
二結二果謂菩提涅槃菩提不唯四智故
云無量。】


「佛子菩薩摩訶薩恒以善心如是迴向為令
一切眾生遇清涼雲霔法雨故為令一切眾
生常值福田勝境界故為令一切眾生皆能
善入菩提心藏自護持故為令一切眾生離
諸盖纏善安住故為令一切眾生皆獲無礙
神通智故為令一切眾生得自在身普示現
故為令一切眾生成就最勝一切種智普興
利益無空過故為令一切眾生普攝群品令
清淨故為令一切眾生皆能究竟一切智故
為令一切眾生心不動搖無障礙故。」


【三佛子下總結所為。】


「佛子菩薩摩訶薩見可愛樂國土園林草木
華果名香上服珍寶財物諸莊嚴具或見可
[030-0631b]
樂村邑聚落或見帝王威德自在或見住處
離諸諠雜見是事巳以方便智精勤修習出
生無量勝妙功德為諸眾生勤求善法心無
放逸廣集眾善猶如大海以無𥁞善普覆一
切為眾善法所依之處以諸善根方便廻向
而無分別開示無量種種善根智常觀察一
切眾生心恒憶念善根境界以等真如平等
善根迴向眾生無有休息。」


【第二觸境迴向大同淨行對境發願於中
五一列所見境二見是事下覩境成德謂
增悲智三以諸善根下總明迴向亦是迴
向之德四菩薩爾時下別明迴向五佛子
下迴向成益前三可知。】


「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
眾生得諸如來可愛樂見見法真性平等平
[030-0632a]
等無所取著圓滿清淨願一切眾生見諸如
來甚可愛樂圓滿供養願一切眾生徃生一
切無諸煩惱甚可愛樂清淨佛剎願一切眾
生得見諸佛可愛樂法願一切眾生常樂護
持一切菩薩可愛樂行願一切眾生得善知
識可愛樂眼見無所礙願一切眾生常見一
切可愛樂物無有違逆願一切眾生證得一
切可愛樂法而勤護持願一切眾生於一切
佛可樂法中得淨光明願一切眾生修諸菩
薩一切能捨可愛樂心願一切眾生得無所
畏能說一切可愛樂法願一切眾生得諸菩
薩極可愛樂甚深三昧願一切眾生得諸菩
薩甚可愛樂陀羅尼門願一切眾生得諸菩
薩甚可愛樂善觀察智願一切眾生能現菩
薩甚可愛樂自在神通願一切眾生能於諸
[030-0632b]
佛大眾會中說可愛樂甚深妙法願一切眾
生能以方便開示演說甚可愛樂差別之句
願一切眾生常能發起甚可愛樂平等大悲
願一切眾生念念發起甚可愛樂大菩提心
常令諸根歡喜悅豫願一切眾生能入一切
甚可愛樂諸如來家願一切眾生得可愛樂
能調伏行調伏眾生無有休息願一切眾生
得諸菩薩甚可愛樂無盡辯才演說諸法願
一切眾生於不可說不可說劫住於一切可
樂世界教化眾生心無厭倦願一切眾生以
無量方便普能悟入甚可愛樂諸佛法門願
一切眾生得可愛樂無礙方便知一切法無
有根本願一切眾生得可愛樂離貪欲際知
一切法畢竟無二斷一切障願一切眾生得
可愛樂離貪欲際知一切法平等真實願一
[030-0633a]
切眾生具足成滿一切菩薩甚可愛樂無戲
論法願一切眾生得金剛藏精進之心成可
愛樂一切智道願一切眾生具可愛樂無礙
善根摧伏一切煩惱怨敵願一切眾生得可
愛樂一切智門普於世間現成正覺。」


【四中初句總標標將說別上起行中云以
諸善根方便迴向未知迴向其相云何故
云爾時如是迴向後所謂下別顯顯如是
言三十一願皆言令得可愛樂者由見可
愛樂境起可愛樂善故願成可愛樂德釋
此諸願通有二意一橫對上境發等流願
二豎配地位以彰總願總者隨見一境即
發多願該因果故言橫對者初之十願對
上國土一若見國土當願眾生見法性土
二土之供具三通受用變化淨土餘皆土
[030-0633b]
中之事可以意得對此一境發十願者以
一例諸皆應有多不欲繁文下漸從畧三通
受用者但言清淨變化亦有淨故無諸煩惱則是受用既眾生徃生故皆通也餘皆
是土中之事者四法即法門流布五行即菩薩修行六即天眼常喜世界生者天眼
徹見十方七則水鳥樹林華池寶閣八護法九證法十心無著次得無畏

下三願對上園林無漏法林無所畏故總
持三昧為園苑故無漏法林等即淨名佛道品無漏法林樹總持
之園苑下經三昧為園苑故次一願對上草木善觀五

乘三草二木智差別故對上草木者三草二木即法華藥草
喻品初會巳引五乘差別但由智異故將善觀察智以對草木次三對華

神通等法如華開敷處眾開演皆華敷故
果之一種留在後明。


從發大悲下一願以對一境謂大悲熏心
以對上香令根喜悅如彼上服生如來家
得珍寶分以調伏行為聖財物無礙辯說
[030-0634a]
為莊嚴具可樂世界猶如於村悟入多門
等彼城邑無礙無本如彼聚落畢竟無二
若國無二王證離欲際方得自在無戲論
法為離諠雜後三句即對前果。


二賢配地位者文分為二前顯因圓後三
果滿前中分三初七未入法者令得入法
即是地前一最初發心同佛見理二行法
供養此二十信三生諸佛前四解心見法
此二十住五如說行即是十行六同善友
見七觸境無違此二十向。


二證得下十七願巳入法者令得入地初
三初地一證如理二得教光三成施行次
一二地行不慮誤犯故無所畏愛語偏多
故能說法次二三地行習諸禪定求多聞
故次有三願如次三地謂熖慧觀道品難
[030-0634b]
勝具神通現前深般若次方便下二願七
地行謂方便偏多故雖善修空無相而慈
悲不捨眾生故云平等大悲次二八地行
謂諸佛勸起利他大心無間現前常悅豫
故得無生忍真生家故次二九地行善知
稠林能調伏故四十無礙辯善說法故次
二十地行得入劫智入微塵世界等廣利
樂故能受如來大法雨故。


三有四願巳入地者成普賢位一一切境
中得無礙見覺法本源無根本故二得無
二住斷二障故三住真實際等如來故四
得寂滅忍無戲論故。


第二三願明果滿者即是三德亦初金剛
智而為能斷次離二礙以為所斷此二為
無間道後一解脫道證成出現智周法界
[030-0635a]
故用前二釋文旨有據次第無差金剛幢
之巧談非說者之穿鑿也第二三願者能斷是般若所斷
是解脫智周法界即法身取所證故又初智德次即斷德後即恩德恩德故能現世
間故涅槃三德釋中云如來之身亦非涅槃通色身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修習如是諸善根時得智
慧明為善知識之所攝受如來慧日明照其
心永滅癡冥勤修正法入諸智業善學智地
流布善根充滿法界以智廻向盡諸菩薩善
根源底以智深入大方便海成就無量廣大
善根。」


【第五迴向成益中先明得時後得智下正
顯十句攝為五對一以因感緣由智內明
外為友攝二以緣感因外蒙慧照內滅癡
冥此除障益三由勤修入三慧業此明學
益四上學證智自善普充此證入益五盡
[030-0635b]
善福源入實智海此成二嚴益即為向實
際之本以智窮入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此善根如是廻向所謂
不著世間不取眾生其心清淨無所依止正
念諸法離分別見不捨一切佛自在慧不違
三世一切諸佛正迴向門隨順一切平等正
法不壞如來真實之相。」


【第二離相迴向即向實際此與前諸迴向
小異前多攝相歸性少有依性起相今此
多顯性相無礙以為如相故上諸標文皆
躡前隨相之時今不要對前以成無礙故
無時字文分為二初直明迴向後譬如下
對如廣辯今初分二初順如之行二於諸
佛法下順如之益前中亦二先約心明則
止觀雙運不著有無後雖善下別約行明
[030-0636a]
則權實雙行不違性相今初復二一止寂
妄取不違體用二等觀下觀達空有信智
雙圓前中初二句標次其心下二句釋上
句無所取故下句離能取故不捨下明其
不違一不違因二不違法三不違果所以
不違者不著無故。】


「等觀三世無眾生相善順佛道善說於法深
了其義入最勝地悟真實法智慧圓滿信樂
堅固。」


【觀中初觀真空善順下觀其妙有。】


「雖善修正業而知業性空了一切法皆如幻
化知一切法無有自性觀一切義及種種行
隨世言說而無所著除滅一切執著因緣知
如實理觀諸法性皆悉寂滅了一切法同一
實相知諸法相不相違背與諸菩薩而共同
[030-0636b]
止修行其道善攝眾生入去來今一切菩薩
迴向之門。」


【二權實雙行中初句立宗以無礙為宗次
句同喻如幻相有體即虛故後知一切下
合及出所因一法無性故二觀一切下觀
無著故上二順於空如三知如實下知一
實故則順不空如四知諸法下結成無違
五與諸下結成所作謂能橫入一道豎入
一門初句立宗者即雖善修正業而知業性空量云正業是有法空有無礙是
宗法因云緣成即無性故同喻云如幻幻法從緣生空有不相礙正業從緣生同彼
幻法不相礙。】


「於諸佛法心無驚怖以無量心令諸眾生普
得清淨於十方世界不起執取我我所心於
諸世間無所分別於一切境界不生染著勤
修一切出世間法於諸世間無取無依於深
[030-0637a]
妙道正見牢固離諸妄見了真實法。」


【二順如益中十句五對令四心彌固一上
安深法下淨眾生即廣大心二二我不生
世見斯絕即不顛倒心三於境無染出世
勤修四不依世間正道唯固上二即第一
心無住涅槃為第一故五妄見斯寂了實
體同即常心常不捨離同體悲故十句五對者即
天親般若論中答住問也若依無著即當第一𤼵心住處然無著十八住處住住皆
答三問三問即應云何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降伏秦經闕修行問合在二中言𤼵
心住處者經佛告須菩提菩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
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即廣大心)我皆令
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第一心也)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常心
也)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不顛倒心也)論偈云廣
大第一常其心不顛倒利益深心住此乘功德滿此偈上半摽四心下半說住義四
心利益具自他行故此深心菩薩應住大乘功德𥁞圓滿矣四心者三界九類皆𥁞
[030-0637b]
度之是廣大心令入無餘涅槃是第一心二乘尚有三餘非曰無餘不名第一今二
種涅槃無餘第一四涅槃中無住涅槃方為第一今言無餘即佛無住徃昔但有三
涅槃故不言無餘耳彼䟽科上二心名加行住言常心者論云如是取眾生如我身
常不捨離是名常心偈中利益解其常義謂度眾生常不離大悲同體如我之心故
名常矣䟽科此心為修行定言不顛倒心者䟽科為折散心言不顛倒者論云此示
現離依止身見眾生等相故依身執我名為身見有我等四即非菩薩是名顛倒今
離此四即是菩薩非顛倒心大雲言此文即根本智前文大悲是後得智由根本智
離我見故前大智悲觀無眾生相始得成就又大雲解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總有五
義一眾生性空故無可滅二菩薩後得智同體大悲離自身外無別眾生即無他體
於根本智必先自離我見之相即自無體既無自他實無眾生得滅度矣三一切眾
生本來寂滅不更滅故四順法性法性無念心若起念即違法性故五解法界不度
眾生天親解云平等真法界佛不度眾生以眾生名名即法界眾生陰身陰即法界
眾生與佛同一法界豈於此理度眾生哉故淨名云眾聖賢亦如也至於彌勒亦如
也若彌勒得受記者一切眾生亦應受記以同一如不應別故斯理特深天親下文
有此解者謂教地上諸大菩薩以初地上𥁞證真如今地上學佛平等法界觀矣而
[030-0638a]
今天親即解此文大悲同體是教地前學地上觀故為此釋天親妙意今日曉矣釋
曰上皆暉公之意今謂不然且問寂滅與空為一為異若言一者則初三不別若言
異者異相云何豈不詮言法性本空寂耶又寂滅言但是𥁞相為顯實耶若是顯實
即同第五同一法界又同體悲寧殊同一法界又五法界與順法性復何差別非無
念智不名真解是知論明法界生佛相望論明同體菩薩望生故不應二則上五解
唯應為二其無念義應合在於不顛倒心經唯舉我以為顛倒法執不亡豈非顛倒
故不顛倒約止絕妄想同體常心觀冥真理是故經文以不顛倒釋上常心云何以
故由無妄故方能契實由契理故方得無妄二義相成故無眾生得滅度者一契空
如性空寂滅故無可度二契不空同一法性法性平等故無可度足顯玄妙皆就諸
佛菩薩觀心非獨約理故今䟽文直取論意便為正解復順今經以今經證天親解
經妙符聖旨第二對如廣辯如相迴向生此段

文畧以五門分別一釋名真謂真實顯非
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此法相宗若法
性宗云不變為真順緣曰如由不變故與
有為法有非一義由順緣故與有為法有
[030-0638b]
非異義而起信云無遣曰真無立曰如唯
就遮詮頓彰真理順緣曰如者即隨緣義淨名云法隨於如無所
隨故今謂如隨於法無能隨故以如性空方能隨緣成一切故而起信下此論解釋
分中初釋真如門正舉法體有二一正顯如體二會執釋名初門論云心真如者即
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
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從本以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
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釋曰此上論文自有三段一就實
畧標二一切諸法下會妄顯真三是故下結真離妄此三皆是正顯如體即離妄偽
為真離異相為如今䟽所引即會執釋名具足論云以一切言說假名無實但隨妄
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無有相謂言說之極因言遣言此真如體亦無可遣以一
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
真如釋曰此上論文中二先釋後當知一切如結前中分三初正會執恐有執言上
言離名字相何故復立真如之名故云此真如名亦是假說二言說之極下約名釋
疑疑云若但假立何故不立餘名而立真如釋云真如者言說之極此後更無有名
故攝論中謂真如為究竟名故云極耳因言遣言立此極名若無此名無以遣名若
[030-0639a]
存此名亦不遣名三此真如體亦無可遣下約相釋遣古有多釋今並不依今謂此
即非安立真如若安立說遣妄曰真顯理為如同唯識意今正拂此二無法非真何
有妄可遣耶則真非真矣無法不如何有理可顯耶故如非如矣斯則無遣無立為
非安立之真如矣故䟽結云唯就遮詮頓彰真理二明種類或唯

一味無有差別或分為二即生空真如法
空真如又安立非安立二又空不空二並
如常釋或分為三約三性辨如瑜伽等或
分為七謂一流轉真如即諸行流轉實性
二實相真如謂思惟諸法無二我性三唯
識真如即唯識性四安立五邪行六清淨
七正行上四即如次四諦體性如顯揚說
或分為十十地當明或有百門十十無盡
如今經辨則上來所列皆是其中一義設
言通一切法亦一義耳二明種類總有六門謂一二三七十
及百為六類一中有三及六真如并八真如總有十義餘如十藏及前諸會巳說唯
[030-0639b]
七真如今當說之即顯揚論第三卷攝事品第一之三論曰真如作意相者謂緣七
種徧滿真如作意廣說如經一流轉真如作意謂已見諦諸菩薩以增上法行善修
治作意於染淨法時思惟諸行無始時來流轉實性既思惟已離無因見及不平等
見二實相真如作意謂如前說乃至於染淨法因思惟諸法眾生無我性及法無我
性既思惟已一切身見及思惟分別眾相作意不復現行三唯識真如作意謂如前
說乃至於染淨法所依思惟諸法唯識之性既思惟已如實了知唯心染故眾生染
唯心淨故眾生淨四安立真如作意謂如前說乃至於染淨法體思惟苦諦既思惟
已欲令知故為有情說五邪行真如作意謂如前說乃至染汙法因思惟集諦欲令
斷故為有情說六清淨真如作意謂如前說乃至於清淨法體思惟滅諦既思惟己
欲令證故為有情說七正行真如作意謂如前說乃至於清淨行思惟道諦既思惟
已欲令修故為有情說釋曰作意之義即菩薩觀餘可知䟽但列名畧囑而已

辨德用一成依持用與一切法而為所依
此能持故二成觀境謂為賢聖證觀境故
亦是百門之一德耳起信說有三大一者
體大謂真如平等不增減故二相大謂具
[030-0640a]
足無量性功德故三用大能成一切世間
出世間善因果故然彼依心說於三大真
如乃是其一以一統二二皆屬如然違真
名惡契如則滅順真為善稱如則大約善
順義故說如為善因然違順雖殊離如則
無可違故惡亦以如為體若會此經百門
之內或體或相或用或兼實則一一皆通
體等故為百門融通理事使重重無盡猶
如帝網一成依持用者即唯識論真如為迷悟依如四轉依義中廣辯十地
再辯起信等者䟽文有四一引論三大全是論文而體大中一者體大下欠一切法
言耳斯即立義分中彼䟽釋體云真性深廣而凡聖染淨皆以為依故受大名隨流
加染而不增反流除染而不減又反流加淨而不增隨流闕淨而不減良以染淨之
所不虧始終之所不易故云平等不增減也二相大論云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
德故䟽釋云二種藏中不空如來藏也今䟽畧無如來藏言但約真如以說相故謂
不異體之德故云性功德也如水八德不異於水三用大全同彼䟽釋云謂隨淨業
[030-0640b]
約自然大用報化二身麤細之用令諸眾生始成世善終成出世善故彼論下文具
顯用相然彼依心下第二對會今經亦是解妨妨云彼論依一心法而立三大真如
乃是其一何得真如具三大耶故彼立義分中云摩訶衍者總說有二種一者法二
者義所言法者謂眾生心是心則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依於此心顯示摩訶衍義
所言義者則有三種一者體大等通局既異何得引耶故下通云以一統二二皆屬
如故下解釋分中分為三門真如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又此二門不相離故
故如必有相用二也然違真下三釋用大義似太局亦名解妨妨云真如既為一切
法體隨流成法何得不言能生惡因果耶故為此通是以瓔珞經云始起一想住於
緣順第一義諦名之為善背第一義諦名之為惡約違義邊不言生惡於中先明不
言生惡所以然違順雖殊下釋為惡體藏和尚云以違真故不得離真以違真故非
其用也故今䟽云離如則無可違故不離也如波違水離水無波若會此經下第四
會釋經文具闕至下當知四約教不同可以思凖四約教不
同者小乘但有生空始教即立二空及六七等不即於事終教則即事即如頓教多
用非安立義圓教即是百門重重無𥁞五釋文者然此百門

古釋非一一英法師十十分之如次配於
[030-0641a]
十位中如一賢首位二十住三十行四十
向五淨心地六行迹地七決定地八究竟
地九等覺地十佛地更有諸德各分十門
賢首並皆不許遠公分三初十配地前次
八十八句配地上後二句佛地中如理皆
難通佛地何以無前如德如第二門真實
為性何以不得通於諸位若取隨位之德
以立如名如十地十如理則可通然又不
出其相實則百門之德必貫之一如能如
之德豈無異相異相難見且從不分分亦
無過故末句云究竟清淨義同於果理皆難通
下二辯順違於中二意初奪分者次若取下縱成分義責不出相貌後實則縱成二
今且十十科之以配十地十如今且十十下三
申今正解上辯順違二皆有理後有究竟分則理長初徧一切及無

相為相等即徧滿真如之義初徧一切下別顯即為十
[030-0641b]
叚依唯識第九前雖隨地別釋今為對文類例併舉今初徧一切處及無相為相即
徧滿真如謂此真如二空所顯無有一法而不在故世親釋云謂此法界徧一切行
以無少法非無我故今言二空無有一法非二空故今䟽云徧滿一切徧滿義彰無
相為相即二空相二中無能測量無有比對即最

勝義二中等者唯識釋最勝真如云謂此真如具無邊德於一切法最為勝故
注云由能離犯戒垢證此真如德莊嚴故今無測無對即最勝義三中於

法無破為眾法眼即勝流義三中下論釋勝流真如云
謂此真如所流教法於餘教法最為勝故注由得三慧照大乘法觀此法教根本直
如名勝流真如或證此如說法勝故今云於法無礙即教法等為眾法眼亦勝流矣

四中無著無住等即無攝受義四中等者論云四無
攝受真如謂此真如無所繫屬非我執等所依取故世親解云於此如中無計我所
無攝我所如北洲人無繫屬故應說此如非我執我慢我愛無明邊見我所見等所
依取故今無著無住即無攝受五中畢竟無盡無有變易

即類無別義五中下論云五類無別真如謂此真如類無差別非如眼
等類有異故注云謂生死涅槃二皆平等故無差別今竟無盡變豈有別耶

[030-0642a]
中無有分別體性無生即無染淨義六中下論
云六無染淨真如謂此真如本性無染亦不可說後方淨故中邊釋云由六地觀十
二因緣知緣起法無染無淨非謂如也由真如故法無染淨詺此真如為無染淨今
無有分別何有染淨七中無所不在住有無法即法

無別義七中下論云七法無別真如謂此真如雖多教法種種安立而無異
故注雖諸教法依如建立如無異故今無所不在何有別耶有無同如法豈別耶

八中體性清淨體性平等即不增減義八中
下論云八不增減真如謂此真如離增減執不隨染淨有增減故即此亦名相土自
在所依真如謂若證得此真如巳現相現土俱自在故注謂凡位不減聖位不增故
今清淨平等豈有增減九中徧一切法是佛境界即

智自在義九中下論云九智自在真如謂若證得此真如已於無礙解得
自在故注謂此地中得無礙解名智自在今徧一切智何不知是佛境界真自在也

十中住一切地成就一切諸佛菩薩等即
業自在義其中餘義可以類取十中下論云十業自
在真如謂若證得此真如已普於一切神通作業總持定門皆自在故今住一切地
[030-0642b]
成佛菩薩業自在矣然此十如約詮辯體若不爾者且如非先不徧今者方徧若不
約詮說徧何法上來畧取文中各有二義以成其名餘各八義取類本名可以意得

隨地別顯唯說十如一具一切十十成百
欲顯如德無量無邊隨地別顯下第二解妨總有四妨第一十
百不同妨謂有妨云彼唯十如此中說百何要將百以同十耶故䟽釋云為順十地
且說十如理實真如具無盡德十十融攝且說百門百十皆是一周圓數順無盡耳

地前通修等覺徧等如來窮證地前通修者第二通
前後無如妨妨云將百門如配十地如地前等妙應無如矣故為通云地前通修十
如等覺徧等十如妙覺窮證十如但同地如無不同矣然異從義別

體本常融但契一如自含眾德非由作意
順差別如能同迴向亦融攝無礙然異從下第三
通如觀難成妨妨云十地菩薩一地之內唯觀一如加行既成方證其一今羅百數
成觀何由况一味之如何由契合故今答云約行布說別證十如就圓融修一含眾
妙加行有異說十不同正證相應本唯一味隨門入理畧有百門若契一門自含眾
妙如海一滴味具百川牽衣一角全體來矣故唯識云雖真如性體無差別而隨勝
[030-0643a]
德假立十種十既假立百門亦然德用多門非體不一言能同廻向者由如融攝行
順於如亦融攝矣故初地中徧達十如隨能證行後後建立稱如起行

體即是如但人信如德尚迷迴向故以如
德喻迴向德若取文義便者應云真如體
相徧一切處善根迴向以同如故亦徧一
切無邊際等又徧一切方得同如稱如起行下第
四通廻向非如妨妨云夫如普徧無法非如何有如外別有廻向以為所喻通意有
二一以其所信喻所不信二若取文義下立為體式則無前難百門之內

各有二句上即所同之如德下善根下能
同迴向之德百門之內下第三釋文於中有二先總。】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三十之一


音釋




除留切密也
穿𨰢
𨰢疾各切音昨

尼輙切音捻

倉胡切音
粗物不精也


眉病切音命辨別物名
[030-0643b]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三十之二 盟五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撰述


「譬如真如徧一切處無有邊際善根廻向亦
復如是徧一切處無有邊際譬如真如真實
為性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了一切法真實為
性譬如真如恒守本性無有改變善根廻向
亦復如是守其本性始終不改譬如真如以
一切法無性為性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了一
切法無性為性譬如真如無相為相善根廻
向亦復如是了一切法無相為相譬如真如
若有得者終無退轉善根廻向亦復如是若
有得者於諸佛法永不退轉譬如真如一切
諸佛之所行處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一切如
來所行之處譬如真如離境界相而為境界
[030-0644a]
善根廻向亦復如是離境界相而為三世一
切諸佛圓滿境界譬如真如能有安立善根
廻向亦復如是悉能安立一切眾生譬如真
如性常隨順善根廻向亦復如是盡未來劫
隨順不斷。」


【最初十中初門顯在緣中故無不徧二明
不變故云真實三明隨緣即不變云恒守
本性四示其性五示其相此五一向就如
以辨次二對智以說故為智境八顯真如
非境為境謂要忘境方契如境故如之本
性非安立故九即安立如十即如常之義
餘可思準逐難當解後最初下別既依十如則十十科之。】


「譬如真如無能測量善根廻向亦復如是等
虛空界盡眾生心無能測量譬如真如充滿
一切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一剎那中普周法
[030-0644b]
界。」


【十二云充滿一切者謂若色若心若大若
小等極微剎那亦皆圓滿非分滿故如不
可分分則多過即由此義及下四十不離
諸法故諸法隨如徧一塵中故下果中得
此門故一毛容納一切剎等。】


「譬如真如常住無盡善根廻向亦復如是究
竟無盡譬如真如無有比對善根廻向亦復
如是普能圓滿一切佛法無有比對。」


【十四無比對者法性不並真故。】


「譬如真如體性堅固善根廻向亦復如是體
性堅固非諸惑惱之所能沮譬如真如不可
破壞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一切眾生不能損
壞。」


【十五惑不能壞十六人不能壞。】
[030-0645a]


「譬如真如照明為體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以
普照明而為其性。」


【十七寂而常照智即如用故。】


「譬如真如無所不在善根廻向亦復如是於
一切處悉無不在譬如真如徧一切時善根
廻向亦復如是徧一切時譬如真如性常清
淨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住於世間而體清淨
譬如真如於法無礙善根廻向亦復如是周
行一切而無所礙譬如真如為眾法眼善根
𢌞向亦復如是能為一切眾生作眼。」


【二十二既以照明為體何無照矚之眼又
由見如成法眼故大般若云三世諸佛皆
以性空而為佛眼大般若者見性為佛眼故。】


「譬如真如性無勞倦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修
行一切菩薩諸行恒無勞倦譬如真如體性
[030-0645b]
甚深善根廻向亦復如是其性甚深譬如真
如無有一物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了知其性
無有一物譬如真如性非出現善根廻向亦
復如是其體微妙難可得見譬如真如離眾
垢翳善根廻向亦復如是慧眼清淨離諸癡
翳譬如真如性無與等善根𢌞向亦復如是
成就一切諸菩薩行最上無等譬如真如體
性寂靜善根廻向亦復如是善能隨順寂靜
之法譬如真如無有根本善根𢌞向亦復如
是能入一切無根本法。」


【三十云無根本者前無所依故即無住本
故。】


「譬如真如體性無邊善根𢌞向亦復如是淨
諸眾生其數無邊譬如真如體性無著善根
廻向亦復如是畢竟遠離一切諸著譬如真
[030-0646a]
如無有障礙善根廻向亦復如是除滅一切
世間障礙譬如真如非世所行善根廻向亦
復如是非諸世間之所能行譬如真如體性
無住善根𢌞向亦復如是一切生死皆非所
住譬如真如性無所作善根廻向亦復如是
一切所作悉皆捨離譬如真如體性安住善
根廻向亦復如是安住真實。」


【三十七云安住者由無所住安住真實故。】


「譬如真如與一切法而共相應善根廻向亦
復如是與諸菩薩聽聞修習而共相應譬如
真如一切法中性常平等善根廻向亦復如
是於諸世間修平等行譬如真如不離諸法
善根廻向亦復如是盡未來際不捨世間譬
如真如一切法中畢竟無盡善根廻向亦復
如是於諸眾生廻向無盡。」
[030-0646b]


【四十一畢竟無盡者雖在諸法諸法盡而
體常又正在法中取不可盡如芥子之空
故。】


「譬如真如與一切法無有相違善根𢌞向亦
復如是不違三世一切佛法譬如真如普攝
諸法善根廻向亦復如是盡攝一切眾生善
根譬如真如與一切法同其體性善根廻向
亦復如是與三世佛同一體性譬如真如與
一切法不相捨離善根廻向亦復如是攝持
一切世出世法譬如真如無能映蔽善根廻
向亦復如是一切世間無能映蔽譬如真如
不可動搖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一切魔業無
能動搖譬如真如性無垢濁善根廻向亦復
如是修菩薩行無有垢濁譬如真如無有變
易善根廻向亦復如是愍念眾生心無變易
[030-0647a]
譬如真如不可窮盡善根廻向亦復如是非
諸世法所能窮盡譬如真如性常覺悟善根
廻向亦復如是普能覺悟一切諸法。」


【五十一性常覺悟者能內熏𤼵起厭求故。】


「譬如真如不可失壞善根廻向亦復如是於
諸眾生起勝志願永不失壞。」


【五十二不可失壞者在於生死染而不染
故。】


「譬如真如能大照明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以
大智光照諸世間。」


【五十三即大智光明徧照法界義故。】


「譬如真如不可言說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一
切言語所不可說。」


【五十四離言真如。】


「譬如真如持諸世間善根廻向亦復如是能
[030-0647b]
持一切菩薩諸行譬如真如隨世言說善根
廻向亦復如是隨順一切智慧言說譬如真
如徧一切法善根廻向亦復如是徧於十方
一切佛剎現大神通成等正覺譬如真如無
有分別善根廻向亦復如是於諸世間無所
分別譬如真如徧一切身善根廻向亦復如
是徧十方剎無量身中譬如真如體性無生
善根廻向亦復如是方便示生而無所生譬
如真如無所不在善根廻向亦復如是十方
三世諸佛土中普現神通而無不在。」


【六十一無所不在者上徧一切即無邊際
今隨一一法皆全在中。】


「譬如真如徧在於夜善根廻向亦復如是於
一切夜放大光明施作佛事。」


【六十二在晝夜乃至盡未來者一念長劫
[030-0648a]
各各收如各各依如故得念劫互收互入。】


「譬如真如徧在於晝善根廻向亦復如是悉
令一切在晝眾生見佛神變演不退輪離垢
清淨無空過者譬如真如徧在半月及以一
月善根廻向亦復如是於諸世間次第時節
得善方便於一念中知一切時譬如真如徧
在年嵗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住無量劫明了
成熟一切諸根皆令圓滿譬如真如徧成壞
劫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住一切劫清淨無染
教化眾生咸令清淨譬如真如盡未來際善
根廻向亦復如是盡未來際修諸菩薩清淨
妙行成滿大願無有退轉譬如真如徧住三
世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令諸眾生於一剎那
見三世佛未曾一念而有捨離譬如真如徧
一切處善根廻向亦復如是超出三界周徧
[030-0648b]
一切悉得自在譬如真如住有無法善根廻
向亦復如是了達一切有無之法畢竟清淨。」


【七十住有無者理無惑計有無常實故理無
惑計者即生公十四科實相義中具云夫惑情所封則兩端斯失失理背宗所計皆
虛理無惑計則有無並實實則說空可以祛滯有者之惑明有可以釋守空者之迷
斯則空有二教旨俱得實釋曰此中有三初約情非二約理是三約教真今當其中
但用理是。】


「譬如真如體性清淨善根廻向亦復如是能
以方便集助道法淨治一切諸菩薩行譬如
真如體性明潔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令諸菩
薩悉得三昧明潔之心。」


【七十二性覺為明離念為潔。】


「譬如真如體性無垢善根廻向亦復如是遠
離諸垢滿足一切諸清淨意譬如真如無我
我所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以無我我所清淨
[030-0649a]
之心充滿十方諸佛國土譬如真如體性平
等善根廻向亦復如是獲得平等一切智智
照了諸法離諸癡翳譬如真如超諸數量善
根廻向亦復如是與超數量一切智乘大力
法藏而同止住興徧十方一切世界廣大法
雲譬如真如平等安住善根廻向亦復如是
𤼵生一切諸菩薩行平等住於一切智道譬
如真如徧住一切諸眾生界善根廻向亦復
如是滿足無礙一切種智於眾生界悉現在
前譬如真如無有分別普住一切音聲智中
善根廻向亦復如是具足一切諸言音智能
普示現種種言音開示眾生譬如真如永離
世間善根廻向亦復如是普使眾生永出世
間譬如真如體性廣大善根廻向亦復如是
悉能受持去來今世廣大佛法恒不忘失勤
[030-0649b]
修一切菩薩諸行譬如真如無有間息善根
廻向亦復如是為欲安處一切眾生於大智
地於一切劫修菩薩行無有間息譬如真如
體性寬廣徧一切法善根廻向亦復如是淨
念無礙音攝一切寬廣法門譬如真如徧攝
群品善根廻向亦復如是證得無量品類之
智修諸菩薩真實妙行譬如真如無所取著
善根廻向亦復如是於一切法皆無所取除
滅一切世間取著普令清淨譬如真如體性
不動善根廻向亦復如是安住普賢圓滿行
願畢竟不動譬如真如是佛境界善根廻向
亦復如是令諸眾生滿足一切大智境界滅
煩惱境悉令清淨譬如真如無能制伏善根
廻向亦復如是不為一切眾魔事業外道邪
論之所制伏譬如真如非是可修非不可修
[030-0650a]
善根廻向亦復如是捨離一切妄想取著於
修不修無所分別。」


【八十九非可修者無所得故非不可修者
為聖境故。】


「譬如真如無有退捨善根廻向亦復如是常
見諸佛𤼵菩提心大誓莊嚴永無退捨譬如
真如普攝一切世間言音善根廻向亦復如
是能得一切差別言音神通智慧普𤼵一切
種種言詞譬如真如於一切法無所希求善
根廻向亦復如是令諸眾生乘普賢乘而得
出離於一切法無所貪求譬如真如住一切
地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令一切眾生捨世間
地住智慧地以普賢行而自莊嚴譬如真如
無有斷絕善根𢌞向亦復如是於一切法得
無所畏隨其類音處處演說無有斷絕譬如
[030-0650b]
真如捨離諸漏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令一切
眾生成就法智了達於法圓滿菩提無漏功
德。」


【九十五捨離諸漏者準梵本云阿那薩攞
嚩此云無漏今言捨者性本捨故猶心體
離念。】


「譬如真如無有少法而能壞亂令其少分非
是覺悟善根廻向亦復如是普令開悟一切
諸法其心無量徧周法界。」


【九十六云無有少法而能壞亂令其少分
非覺悟者如徧非情則有少分非是覺悟
況經云佛性除於瓦石論云在非情數中
名為法性在有情數中名為佛性明知非
情非有覺性故應釋言以性從緣則情非
情異為性亦殊如涅槃等況緣從性則非
[030-0651a]
覺不覺本絕百非言亡四句若二性互融
則無非覺悟起信云以色性即智性故說
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性故說名法身徧一
切處論云菩提菩提斷俱名為菩提說智
及智處俱名為般若亦可證此既二性相
即緣復即性故無少分非覺悟者況心為
總相又融攝重重哉無有少下文中三意初牒經二如徧非情
下設難三故應釋云下會通然此段䟽為遮妄執一切無情有佛性義就計此義自
有淺深一謂精神化為土木金石梟獍負塊以成於子情變非情非情變情斯為邪
見不異外道眾生計生草木有命故不可也若說無情同一性故則稍近宗亦須得
意彼本立意約於真如自體徧故真實之性無有二故涅槃經說第一義空為佛性
故一切法中有安樂性攝境從心無非心故色性智性體無二故如是等文諸經具
有今謂此釋太即太過失情無情壞於性相若以涅槃第一義空該通心境涅槃何
以揀於瓦礫言無性耶廣如別破今直顯正義謂性與相非一非異情與非情亦非
一非異故應釋言以性從緣等一如涅槃者揀去牆壁瓦礫等故二無覺不覺者真
[030-0651b]
性之中無心境故三無非覺悟以無情性融覺性故故引起信文畧一句然其此義
前已引竟今此復要彼論通問問云若諸佛法身離於色相者云何能現種種色相
答即此法身是色體故能現於色所謂從本已來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性故色體
無形說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性故說名法身徧一切處今取二性相即互融之義說
耳論云等者引證非正證前故云亦可證此可為證者智及智處同般若故既二性
下結釋經文况心為總相下舉况以釋前結一性義今結唯心義總相則無所不攝
又融攝重重即本經意隨舉一塵即含法界何令色境非一性耶。】


「譬如真如過去非始未來非末現在非異善
根廻向亦復如是為一切眾生新新恒起菩
提心願普使清淨永離生死。」


【九十七云過去非始等者過去初際所以
名始未來為終故稱為未現在似有巳未
分之無暫住時故名為異今明真如雖徧
三世之中體絕三世初中後相故並言非
廻向亦爾雖為眾生新新起願同彼真如
[030-0652a]
徧三世中而令永離三世生死之相方名
清淨而晉本云過去非同未來非故現在
非異若以今文會取非同過去之始雖在
未來非是性本故有又晉經誤將後門三
世無分別同入此門致今百數缺一紛然
異解繁不敘之。】


「譬如真如於三世中無所分別善根廻向亦
復如是現在念念心常覺悟過去未來皆悉
清淨。」


【言三世無分別者前約遮詮不同三世今
約顯詮常無分別意旨相似故晉本合之
耳又上不同三世總顯非新今無分別亦
明非故而性相互融能新能故新故雙絕
矣。】


「譬如真如成就一切諸佛菩薩善根廻向亦
[030-0652b]
復如是𤼵起一切大願方便成就諸佛廣大
智慧譬如真如究竟清淨不與一切諸煩惱
俱善根廻向亦復如是能滅一切眾生煩惱
圓滿一切清淨智慧。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廻向時得一切佛剎
平等普嚴淨一切世界故得一切眾生平等
普為轉無礙法輪故得一切菩薩平等普出
生一切智願故得一切諸佛平等觀察諸佛
體無二故得一切法平等普知諸法性無易
故得一切世間平等以方便智善解一切語
言道故得一切菩薩行平等隨種種善根盡
廻向故得一切時平等勤修佛事於一切時
無斷絕故得一切業果平等於世出世所有
善根皆無染著咸究竟故得一切佛自在神
通平等隨順世間現佛事故佛子是為菩薩
[030-0653a]
摩訶薩第八真如相廻向。」


【第三迴向成益及結名並顯可知。】


「菩薩摩訶薩住此迴向證得無量清淨法門
能為如來大師子吼自在無畏以善方便教
化成就無量菩薩於一切時未曾休息得佛
無量圓滿之身一身充徧一切世界得佛無
量圓滿音聲一音開悟一切眾生得佛無量
圓滿之力一毛孔中普能容納一切國土得
佛無量圓滿神通置諸眾生於一塵中得佛
無量圓滿解脫於一眾生身示現一切諸佛
境界成等正覺得佛無量圓滿三昧一三昧
中普能示現一切三昧得佛無量圓滿辯才
說一句法窮未來際而不可盡悉除一切眾
生疑惑得佛無量圓滿眾生具佛十力盡眾
生界示成正覺。」
[030-0653b]


【大文第二菩薩住此下明位果初牒得因
後證得下正顯所得文有十句初總餘別
皆云無量者同如廣大無盡故皆云得佛
者同佛所證故作佛事故。】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以一切善根順真如
相廻向。」


【大文第二佛子下總以結示。】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
頌言。」


【第二應頌二十九偈分四。】


「菩薩志樂常安住正念堅固離癡惑其心善
輭恒清涼積集無邊功德行。


菩薩謙順無違逆所有志願悉清淨巳得智
慧大光明善能照了一切業。」


【初六頌隨相於中先二所迴行體。】
[030-0654a]


「菩薩思惟業廣大種種差別甚希有决意修
行無退轉以此饒益諸群生。


諸業差別無量種菩薩一切勤修習隨順眾
生不違意普令心淨生歡喜。


巳升調御人尊地離諸熱惱心無礙於法於
義悉善知為利群生轉勤習。


菩薩所修眾善行無量無數種種別於彼一
切分別知為利群生故廻向。」


【後四迴向之行。】


「以妙智慧恒觀察究竟廣大真實理斷諸有
處悉無餘如彼真如善廻向。


譬如真如徧一切如是普攝諸世間菩薩以
此心廻向悉令眾生無所著。


菩薩願力徧一切譬如真如無不在若見不
見念悉周悉以功德而廻向。
[030-0654b]


夜中隨住晝亦住半月一月亦隨住若年若
劫悉住中真如如是行亦然。


所有三世及剎土一切眾生與諸法悉住其
中無所住以如是行而廻向。


譬如真如本自性菩薩如是𤼵大心真如所
在無不在以如是行而廻向。


譬如真如本自性其中未曾有一法不得自
性是真性以如是業而廻向。


如真如相業亦爾如真如性業亦爾如真如
性本真實業亦如是同真如。


譬如真如無邊際業亦如是無有邊而於其
中無縛著是故此業得清淨。」


【二有十六偈頌離相迴向於中先九頌對
如廣辯。】


「如是聰慧真佛子志願堅固不動搖以其智
[030-0655a]
力善通達入於諸佛方便藏。


覺悟法王真實法於中無著亦無縛如是自
在心無礙未曾見有一法起。


如來法身所作業一切世間如彼相說諸法
相皆無相知如是相是知法。


菩薩住是不思議於中思議不可盡入此不
可思議處思與非思皆寂滅。


如是思惟諸法性了達一切業差別所有我
執皆除滅住於功德無能動。


菩薩一切業果報悉為無盡智所印如是無
盡自性盡是故無盡方便滅。


菩薩觀心不在外亦復不得在於內知其心
性無所有我法皆離永寂滅。」


【後七却頌約法直明菩薩住是不思議等
宜善思之。】
[030-0655b]


「彼諸佛子如是知一切法性常空寂無有一
法能造作同於諸佛悟無我。


了知一切諸世間悉與真如性相等見是不
可思議相是則能知無相法。


若能住是甚深法常樂修行菩薩行為欲利
益諸群生大誓莊嚴無退轉。


是則超過於世間不起生死妄分別了達其
心如幻化勤修眾行度群生。


菩薩正念觀世間一切皆從業緣得為欲救
度修諸行普攝三界無遺者。


了知眾生種種異悉是想行所分別於此觀
察悉明了而不壞於諸法性。」


【三彼諸佛子下六偈頌迴向成益。】


「智者了知諸佛法以如是行而𢌞向哀愍一
切諸眾生令於實法正思惟。」
[030-0656a]


【四一偈結迴向意並可知。】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三十之二


音釋




丘於切音區却也
攞嚩
攞朗可切嚩符約切
梟獍
梟吁驕切獍居
慶切


即擊切小石也

同暫

符難切音煩多也

之奢切者平聲
蔽也


市[〦/ㄠ-ㄙ+?]切柔也

苦兼切欠平聲敬也讓也
[030-065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