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21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唐-實叉難陀 (master)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六之一 橫七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撰述


「如來現相品第二」


【將釋此品四門分別一來意二釋名三宗
趣四釋文然下諸品多用此四若有增減
至文當辯。
今初來意中二先分來後品
來今初三分之中自下正宗由致既彰正
宗宜顯故次來也四分之中巳明教起因
緣次辯說法儀式故次來也二品來者曲
有二義一前辯眾集今顯疑現相二前明
舊眾今辯新集故次來也四分之中者四分即舉果勸樂
生信等四分以四分科第一會名舉果觀樂生信分六品分三初品明教起因緣分
次二品明說法儀式分後三品正陳法海分初分巳竟次有說法儀式二品經來此
是四分科中第一分內三分之中第二分來舉其大科故云四分之中對前序正流
[006-0267a]
通三故二釋名者一分名者正宗正陳宗旨

揀序流通若四分中名舉果勸樂生信者
舉依正果勸物信樂是故亦名所信因果
亦名說佛依果會以從多說故以從多說者此通妨
難然有二妨一云以文從義科中名所信因果經中復有遮那品因何以問答相屬
科中但名舉果勸樂生信分隨其本會科中但名說佛依果會耶故此答云以多說
果以因少故如河少水亦名無水如乳有水但名為乳勸物信樂宜舉果故第二妨
云上云舉佛依正二果勸物信樂何故隨會但言說佛依果會耶故此答云多說依
果少說正故亦以本意在於依果正報之果第二會去方始說故二品名

者如來是能現之人相是所現之法現通
能所能所合說體用雙陳以立其稱然如
來現相各有五義以成其十如來五者一
就理顯謂法性名如出障名來二唯就行
瑜伽云言無虛妄故名如來涅槃三十二
亦同此說三理智合說轉法輪論云第一
[006-0267b]
義諦名如正覺名來正覺第一義諦故名
如來此與成實大同四離相說般若云如
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五融
攝說謂一如無二如若理若智若開若合
無不皆如故名為如如外無法來亦即如
如是來者是真如來現相五者一現面門
光相召十方眾二現眉間光相示說法主
三振動剎網以警群機四佛前現華表說
依果五白毫出眾表教從佛流如是等相
是如來現相品中辯此故以為名涅槃三十二者
即是北經是𣗳提伽長者父之親友讚佛功德復問佛云何名如來佛云長者如來
世尊於一切法知見無礙故名為佛發言無二故名如來斷煩惱故名阿羅訶世尊
所說終無有二釋曰無二即無虛𡚶也此與成實大同者成實云乘如實道來成正
覺故曰如來乘如實道即第一義來成正覺即正覺名來以如實道亦通萬行故言
大同若理若智者若理即第一釋若智即第二釋若開即雙明前二若合者第三釋
[006-0268a]
其第四釋義通理智亦兼開合謂例大品云諸法如即是佛諸法如則無來無去此
則唯約理釋二云心無動搖智絕真妄則約智說無有來去三若以心無來去方契
如如體無來去則通合說故但判為離相釋耳以離一切相名諸佛故現相五者下
二釋現相然五各二句一句辯相一句辯意如一云現面門光相者辯現相也召十
方眾者即彰所以下四例然三宗趣者亦二一分宗三

分正宗巳如上說四分之宗即以佛果無
邊剎海具三世間無盡自在故以為宗令
諸菩薩生淨信修行涉求以之為趣二品
宗者以光相表示為宗令上智玄悟為趣
即以佛果者然華藏品猶似有邊有金輪山蓮華外故此外更有別剎海故而彼文
云法界無差別巳無邊矣况世界成就品云十方剎海叵思議佛無量劫皆嚴淨為
化眾生使成熟出興一切諸國土又偈中云所說無邊眾剎海毗盧遮那悉嚴淨世
尊境界不思議智慧神通力如是則剎無邊矣具三世間者無邊剎海即器世間毗
盧徧興即智正覺剎網所持如來所化即眾生世間言自在者三種世間互相即入
隱顯重重皆無礙故華藏偈云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寶光現佛如雲
[006-0268b]
集此是如來剎自在故無盡之義即是無邊况三皆無盡四釋文者此

下二品說法儀式是當分方便即分為二
初現相品為遠方便後三昧品為近方便
今初一品大分為六一眾海同請二光召
有緣三所召雲奔四現瑞表說五稱揚佛
德六結通無窮今初先以五門料揀諸會
請問之殊一問之有無二所問法異三能
問人別四儀式不同五疑之權實。


初中前二後二此四有問中五皆無謂初
會標果起因故問第二會尋因至果故問
但因有升降寄六會以答之果無差別第
七當會答也然諸會更有問者並當會別
義以總[冰-水+〡*ㄆ]之或重明於前非大位問第八
會明因果純熟故須有問謂行修無礙六
位頓成故當會答第九會明稱性因果故
[006-0269a]
別有問謂俱入法界無差別故亦當會答
四處都有三百一十句問謂初及第二各
四十問第八二百第九三十中本廣本問
則難思初舉摽果者舉果即是摽果勸樂生信即是起因第二會等者次第
修因即是尋因契果即為至果果無差別者有二義一對上六會不同今但第七一
會中答由第七會六品是因不言一會答也二者不對前六但第七會中六品因圓
五品果滿與因同會故云當會當會因圓中即明果滿故云當會此中應有問云若
果無差別何不別一會答故今答云欲顯因圓便得果滿故當會答若更別會便與
因圓不相攝故故前六品望前是因望後屬果然諸會下通妨為有問言九會之中
皆有問答何判唯四如第二會中十首相問第三會中正念天子及天帝釋俱問法
慧第四會中精進林問功德林答第六會中解脫月問金剛藏答第七會中大眾念
問如來功德豈非問耶唯第五會無有別問何得獨判唯四會問故今答云並當會
別義耳以總[冰-水+〡*ㄆ]別者第二會問但十信[冰-水+〡*ㄆ]第三會問即十住[冰-水+〡*ㄆ]第四會問即十行十
藏所[冰-水+〡*ㄆ]等故云以總[冰-水+〡*ㄆ]之或重明者如不思議法品十問但重舉第二會初後十問
耳謂巳答因竟將欲答果因果懸絕故於果初重復念請亦表果德是所重故第八
[006-0269b]
會明因果者初會已信次七巳解故云純熟謂行修無礙下彰當會答由由二義故
當會答之一行修無礙故謂取前六位所修之行諸位通修不隨位局故云無礙既
沒位名則無優劣故當會答二者六位頓成設爾有位一時頓成異乎約解差別因
果故一會答此云當會者當會問答第九會者謂既證法界則異前八前八但明於
信及解行故四處都有下結成問數二所問異者初兩會問

果廣因畧為成信解故第八會問因廣果
畧為成行故第九會問全同初會而因舉
主佛之因明因是果因顯唯證故初兩會者初會
四十句問初二十句問果次十句通問因果唯後十句問因故云因畧第二會四十
問唯第二十句問因餘三十句皆是問果故云果廣初會為成於信舉果令信故第
二會為成於解果相難知故廣舉之第九會問者此中十因皆云一切菩薩即通餘
也法界中十因但云顯示如來往昔趣求一切智心往昔所起菩薩大願等故是主
佛之因言明因是果因等者釋成第九舉主佛因義謂因是得佛竟因非是菩薩正
修之因因果皆證入故三能問人異者初及第九皆

同生異生二眾齊問以所問法眾同依故
[006-0270a]
第二會中唯同生問以所入位問生勝故
八唯同生一人自問以造修之行各自成
故。


四請問儀式復有二義一約言念二約通
別初中請有二種一言二念答亦有二一
言答二示相交絡相望應成九句在文唯
四初會之中具二問答謂現相品長行念
請供聲言請初光示法主現華表義現眾
表教即示相答三昧品中以言重請下之
三品亦以言答第二會唯念請如來示相
答菩薩言說答佛心自在不待興言佛力
殊勝現相能答第八會言請言答此顯菩
薩不同佛故第九會念請示相答顯以心
傳心唯證相應離言說故二通別者初後
二會別問通答二八兩會別問別答又初
[006-0270b]
會亦得是別問別答次文當明交絡相望者一言請
言答二言請示相答三念請言答四念請示相答五言請言及示相答六念請言及
示相答七言念請言答八言念請示相答九言念請言說示相答初四以單望單次
二以單問對複答次二以複問對單答後一複問複答今會正當第九第二會即第
六句第八會即第一句第九會即第四句第五疑之權實者問

諸王菩薩位皆圓極何得有疑有云為眾
生疑故有云希佛果故又顯因果懸隔故
然上二解初權後實並皆有理可通餘教
然此經中若實若權無非法界之疑以疑
為有力與所說證為緣起故此事舊爾海
印頓現疑之與答念念常疑念念常斷其
猶像模因模之高成像之下因模之下成
像之高緣起法界理應爾故然此經中下中正義非斥
權實為不當理但成緣起有異昔人言此事舊爾者法界之中法爾有此疑與答故
海印頓現者疑之與答皆佛現故由上二義故疑答皆常其猶像模者假以喻顯以
[006-0271a]
模喻疑以像喻答像因模有答假疑成。】


「爾時諸菩薩及一切世間主作是思惟。」


【次正釋文文分二別先長行念請後供聲
偈請前中亦二先舉人標念謂盡於眾海
皆希佛境並欲利生成緣起門故標同念
二云何下正顯問端有四十句且分二別
前二十句直爾疑念請後二十句引例舉
法請準義二文皆應具舉互有影畧不欲
繁辭故下偈中更不引例合二處文直爾
請說第二會中亦有此二而引例中問同
此直請正欲顯於諸佛道同影畧之義皆希
佛境者總收上三皆希佛境即上實疑並欲利生即是權疑成緣起門即是正義故
入大乘論第一偈云薄福之人不生於疑能生疑者必破諸有故下偈中下以義成
立引二文證一引偈文直爾問中巳具列故二引後會彼中引例同此直請彼中直
請同此引例二文相對則直爾引例皆合四十其義明矣正欲顯下結成上義既引
[006-0271b]
例直問皆具四十明是道同佛道既同知文影畧所以要此二勢問者直請以尊主
佛引例為顯道同故又四十句中初二十句問果後

十問因中間十句明化用普周通問依正
染淨因果前是所求後是所行中是所知
故分是舉果故先問果分是舉果下通妨此有二妨一對上
言因是所行理合在前故今答云分是舉果故先問果三釋文據斯

義類亦可分三今以兩段皆有結請故但
分二前中亦二先正疑念後明結請今初
前十句問德用圓滿後十句問體相顯著
今初十句文唯有八偈有神通及自在二
問世界成就品初答中亦同此有今文闕
者或是脫漏或是義含無能攝取之中攝
此二故故下法界品中闕無能攝取及與
神通唯有自在故此三事合則可一開則
為三故出沒不同二據斯下對科文難既義有三節何不分三以
[006-0272a]
義從文故分為二二段之中皆有結故故此三事等者可一故沒可三故出此文無
能攝取中攝於自在及與神通法界品中復以自在攝於神通及無能攝取亦合有
於神通攝無能攝取及與自在問中畧無餘經則有。】


「云何是諸佛地。」


【言佛地者即智德分位即智德者正是出體非斷德故言分
位者便彰地義然此經宗通[冰-水+〡*ㄆ]萬德故廣則無量

畧有十種如上所引同性經說然體不出
五謂清淨法界及與四智以斯五法攝大
覺性具如佛地經及彼論說然要唯有二
無所不攝謂真理妙智融而無二是諸佛
然此經宗下二辯類自寬之狹總有五重一無量法界融故二畧有十者顯無
盡故三然體不出五者尅實體故具如佛地經者即五法攝大覺性謂一真法界四
智菩提又論第一釋佛地名云地謂所依所行所攝即當所說清淨法界大圓鏡智
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受用和合一味等事是佛所依所行所攝故名佛地
然要唯有二下第四攝五為二五法之中四是智故金光明云唯有如如及如如智
[006-0272b]
獨存名法身故䟽而無二者五攝二為一謂無有智外如為智所證亦無如外智能
證於如故融無二又融無二者總融五節為無障礙如來地矣並有生成

住持功能故名為地並有生成者三釋名此有三義一能生萬
德二成熟自他三任持萬德萬德依住故如下十地中明此句為總該

攝諸德下明佛果皆答斯問此句為總下四結示結示
是總總持諸德及示答文。】


「云何是諸佛境界。」


【二佛境界下諸句皆別明佛地之德言境
界者悲智所緣故亦分齊故廣亦無量畧
有十種如出現及問明不思議品廣說三廣
亦無量下三約類開合亦有五重一廣亦無量無有一境非佛境故二畧有十種下
寄圓說十於中有二先正說三種十然出現多明體遍不思

議品以辯超勝故云十種無比境界問明
該其因果體用小有不同至文當知然出現等
者二揀三處不同謂出現品即五十二云佛子菩薩以無障無礙智慧知一切世間
[006-0273a]
境界是如來境界知一切三世境界一切剎境界一切法境界一切眾生境界真如
無差別境界法界無障礙境界實際無邊際境界虛空無分量境界無境界境界是
如來境界佛子如一切世間境界無量如來境界亦無量如一切三世境界無量如
來境界亦無量乃至如無境界境界無量如來境界亦無量如無境界境界一切處
無有如來境界亦如是一切處無有等釋曰此即明體遍義也言多明者一切處無
有亦顯深義也不思議品者四十六經云所謂一一切諸佛一加趺坐遍滿十方無
量世界二一切諸佛說一義句悉能開示一切佛法三放一光明悉能遍照一切世
界四於一身中悉能示現一切諸身五於一處中悉能示現一切世界六於一智中
悉能决了一切諸法無所罣礙七於一念中悉能遍往十方世界八於一念中悉現
如來無量威德九於一念中普緣三世佛及眾生心無雜亂十於一念中與去來今
一切諸佛體同無二是為十上八句初皆有一切諸佛之言釋曰既一念能為無盡
之事故云超勝問明該其因果者即十三經問有十一謂一何等是佛境界二何等
是佛境界因三度四入五智六法七說八知九證十現十一廣上九皆有何等是佛
境界之言初一是總二即是因智證知廣四句皆體餘五皆用偈中答云如來深境
界其量等虛空一切眾生入而實無所入此雙答總及廣二句又云如來深境界所
[006-0273b]
有勝妙因億劫常宣說亦復不能盡此即答因餘如彼文上三雖同佛境說意小殊
故云小有不同若凖瑜伽如來境界謂五界差別

一有情界二世界三法界四調伏界五調
伏加行界或說要唯有四一所緣真俗二
所住剎海三所起業用四所應攝化並如
下說此與瑜伽大同總唯有二謂佛即境
約分齊說或佛之境約所觀化等今文多
顯佛之境也謂佛即境者分齊謂如來所成一切功德智慧等是佛所
有如一國境屬於當國之王而菩薩不測唯佛得故言佛之境者真如實相真俗二
諦等是智所緣境故云所觀眾生國土等是佛悲所化境故云所觀化等。】


「云何是諸佛加持。」


【三佛加持者謂佛勝力任持令有所作廣
亦無量畧有十種如不思議法品及法雲
地說離世間品十種佛所攝持亦其例也
然不出三類一如加持化身及舍利等二
[006-0274a]
如加耆域入火不燒等三如加非情作佛
事等此與神通寬陿不同謂六通中唯神
境一有加持故今此加持即是神力畧有十種
者此舍二段一即四十六經十種為眾生作佛事何等為十所謂一一切諸佛示現
色身為眾生作佛事二出妙音聲三有所受四無所受五以地水火風六神力自在
示現一切所緣境界七種種名號八以佛剎境界九嚴淨佛剎十寂寞無言皆上有
一切諸佛下有為眾生作佛事之言故下開為三類中云三加非情作佛事等二即
四十七十種大那羅延幢勇健法故䟽結云今此加持即是神力及法雲地者即十
種持經云又如實知佛持法持僧持業持煩惱持時持願持供養持行持劫持智持
如是等皆如實知離世間品者即五十八經云所謂初始能發菩提之心佛所攝持
二於生生中持菩提心今不忘失佛所攝持三覺諸魔事悉能遠離四聞諸波羅蜜
如說修行五知生死苦而不厭惡六觀甚深法得無量果七為諸眾生說二乘法而
不證取彼乘解脫八樂觀無為法而不住其中於有為無為不生二想九至無生處
而現受生十雖證得一切智而起菩薩行不斷菩薩種皆有佛所攝持之言一如加
持者如此類甚多謂化現多身隨所樂見碎身舍利一興供養千返生天全身舍利
[006-0274b]
如多寶佛即是如來力持身也如出現品醫王留身喻等二如加耆域者即涅槃第
三十南經二十八經云我於爾時往瞻婆城中時彼城中有大長者無有繼嗣供事
六師以求子息於後不久其婦懷妊長者知巳往六師所歡喜而言我婦懷妊男耶
女耶六師答言必是其女長者聞巳心生愁惱復有知識來謂長者何故愁惱乃至
是耶長者答言我婦懷妊未知男女故問六師六師見語如我相法生必是女我聞
是語自惟年老財富無量如其非男無所付囑是故我愁知識復言汝無智慧下取
意引廣讚佛德令問世尊長者即至佛所而問佛言世尊我婦懷妊六師相言生必
是女是事云何佛言長者汝婦懷妊是男無疑其兒生巳福德無比六師聞巳心生
嫉妬乃以菴羅果和合毒藥授其長者令其妻服語云若服此藥兒則端正產者無
患服巳便死送至城外以火焚之如來知之便往塚間長者難言所言無二可名世
尊母巳終亡云何生子我言長者汝於爾時都不見問母命長短但問所懷為是男
女諸佛如來發言無二是故當知定必得子是時死屍火焚腹裂子從中出端坐火
中猶如鴛鴦處蓮華臺我於爾時尋告耆婆汝往火中抱是兒來六師止之耆婆言
如來使我入阿鼻地獄所有猛火尚不能燒况世間火爾時耆婆前入火聚猶入清
涼大河水中抱持是兒還諸我所授兒與我我授兒巳告長者言一切眾生壽命不
[006-0275a]
定如水上泡眾生若有重業果報火不能燒毒不能害是兒業報非我所作長者請
佛立字佛言是兒生於猛火之中火名𣗳提應名𣗳提爾時會中見我神化無量眾
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云如加耆婆入火則入火之言兼於二事一如向
緣二如耆婆所言佛令入阿鼻地獄猛火不燒復有一緣即令入地獄問提婆達多
事也。】


「云何是諸佛所行。」


【四所行者是佛所作或說十種如不思議
品云諸佛世尊有十種化不失時等諸佛所行
有十種化者即四十六經云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化不失時何等為十所謂一切
諸佛成等正覺不失時二成熟有緣三授菩提記四隨眾生心示現神力五隨眾生
解示現佛身六住於大捨七入諸聚落八無諸淨信九調惡眾生十現不思議諸佛
神通皆上有一切諸佛下有不失時言亦是所行之行如出

現品謂無礙行是如來行等或大悲攝生
或大智造緣無思成事方便善巧所作究
竟皆名為行亦是所行者二約所行釋先引文謂無礙行是如來行等
[006-0275b]
者即五十二經云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云何知如來應正等覺行佛子菩薩摩訶薩
應知無礙行是如來行應知真如行是如來行佛子如真如前際不生後際不動現
在不起如來行亦如是不生不動不起下舉鳥飛虛空前後無際况真如行金翅闢
海喻無礙行廣如彼文或大悲下二類釋亦成上義大悲攝生即無礙行大智造緣
即真如行無思成事成上二義亦該通所緣然約人望行標云

所行既是所作實通能所故不同彼境界
之中彼智所觀所應攝化但就所故況所
望不同故不相濫然約人下三揀濫以經云所行濫於境界是悲
智所行故於中初正揀謂佛是能行故悲智之行是所行非如於境悲智是能行真
如眾生是所行也故云約人望行摽云所行况所望不同者上行通能所境唯局所
已是不同設同取悲智行約所行以用悲智境約能行以用悲智如人望子名父望
父名子一人二用豈相濫耶若凖瑜伽七十八中引深

密經佛答文殊此二別相云所行謂一切
種如來共有不思議無量功德莊嚴淨土
如來境界謂一切種五界差別五界如前
[006-0276a]
若凖瑜伽下二引證以釋二相不同經當第五五界全同瑜伽然瑜伽全寫深密為
論今引瑜伽引經者欲雙引經論故。】


「云何是諸佛力。」


【五佛力者即佛大力自在廣有無量畧說
有十即處非處等又有十種謂廣大力等
如不思議品謂廣大力即四十七云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廣大力最
上力無量力大威德力難獲力不退力堅固力不可壞力一切世間不思議力一切
眾生無能動力大那羅延幢勇健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身不可壞等為一此
上十力遍於十種勇健法廣如彼文今畧舉其名一身命不可壞力二毛孔容持力
三毛持大山力四定用自在力五常遍演法力六德相降魔力七圓音遍徹力八心
無障礙力九法身微密力十具足行智力一一力中有多義理具於下文。】


「云何是諸佛無所畏。」


【六無畏者無諸畏懼故離世間品說有十
種無畏或說四種如常所明昔云前四是
異二乘功德佛力是破魔功德無畏是伏
[006-0276b]
外道功德未必全爾十力無畏亦不共二
乘故然上來多明大智功德離世間者即五十六云佛
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畏何等為十經文浩博今當義引謂一聞持無畏二辯才
無畏上二不畏不能答難三二空無畏此不畏妄念四威儀無缺無畏五三業無過
無畏上二不畏外譏六外護無畏此不畏天魔外道七正念無畏不畏遺忘八方便
無畏不畏生死九一切智無畏不畏二乘十具行無畏不畏不能化生或說四種者
即十藏品辯謂一一切智無畏二漏盡無畏三出障道四出苦道未必全爾者非不
許昔解但顯義包含耳。】


「云何是諸佛三昧。」


【七佛三昧者謂佛果等持數過塵筭如師
子嚬呻等畧說十種如不思議品說佛有
無量不思議三昧等如師子者六十一經畧列百門初名普莊
嚴法界三昧二名普照一切三世無礙境界三昧最後云師子嚬呻三昧結云以如
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三昧入毗盧遮耶如來念念充滿一切法界三昧大神變
海畧說十種者即四十七經云所謂一切諸佛恒在正定於一念中徧一切處普為
[006-0277a]
眾生廣說妙法二普為眾生說無我際三普入三世四普入十方廣大佛剎五普現
無量種種佛身六隨諸眾生種種心解現身語意七說一切法離欲真際八演說一
切緣起自性九示現無量世出世間廣大莊嚴令諸眾生常得見佛十令諸眾生悉
得通達一切佛法無量解脫究竟到於無上彼岸每句皆有一切諸佛恒在三昧於
一念中遍一切處之言一如初句。】


「云何是諸佛神通。」


【八凖答及頌名佛神通者謂依定發起無
礙神用或說有十如十通品不思議品云
一切諸佛有無邊際無礙解脫示現無盡
大神通力十通唯局菩薩或說有六如常
所辯然名通大小或說有十者一他心智通二天眼智通三知過
去刧宿住智通四盡未來際刧智通五無礙清淨天耳智通六無體性無動作往一
切佛剎智通七分別一切言辭智通八無數色身智通九一切法智通十入一切滅
盡三昧智通不思議品者義引經文無礙解脫一句牒經示現無量大神通力顯此
解脫是神通解脫如淨名不思議解脫能以須彌內芥子等故經云何等為十所謂
[006-0277b]
一切諸佛能於一念現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出興於世二轉淨法輪三眾生受化調
伏四諸佛國土五菩薩受記上五皆有一切諸佛能於一塵現不可說不可說言一
如初句下五句但無不可說不可說言餘同上有謂六現去來今一切諸佛七現去
來今一切世界八現去來今一切神通九現去來今一切眾生十現去來今一切佛
事釋曰既皆一塵頓現明是大神通力十通唯局菩薩者欲生下六通通二乘故六
謂天眼天耳他心宿住神境漏盡。】


「云何是諸佛自在。」


【九凖答及頌名佛自在謂所作任意無礙
成就故廣有無量或說百種謂於眾生自
在等各有十故畧有十種謂命自在等並
如離世間品說不思議品亦說有十謂諸
佛世尊於一切法皆悉自在等廣有無量者歷事別
明故或說百種者即五十六經初列十門云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礙用何等
為十所謂眾生無礙用國土無礙用三法四身五願六境界七智八神通九神力十
力皆有無礙用言下釋一一各有十門故成百也略有十種者即五十五經末云佛
[006-0278a]
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自在何等為十所謂命自在不可說劫住壽命故心自在智
慧能入阿僧祗三昧故資具自在能以無量莊嚴莊嚴一切世界故業自在隨時受
報故受生自在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生故解自在於一切世界見佛充滿故願自在
隨欲隨時於諸剎中成正覺故神力自在示現一切大神變故法自在示現無邊諸
法門故智自在於念念中示現如來十力無畏成正覺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
法則得圓滿一切諸佛諸波羅蜜智慧神力自在不思議品者即四十六云何等為
十所謂一切諸佛於一切法悉得自在明達種種句身味身演說諸法辯才無礙是
為諸佛第一自在法下畧取意上即法自在二心自在三勝解自在四財自在五命
自在六如意自在七智自在八業自在九生自在十願自在然上二經與八地全同。】


「云何是諸佛無能攝取。」


【十無能攝取者頌名無能制伏答中名無
能毀壞謂佛所作無有天上人中沙門魔
梵及諸二乘大菩薩等神力能制是故舊
經翻為佛勝法也畧有十種如不思議品
諸佛有十種最勝法等如不思議品者即四十六經一順晉
[006-0278b]
經佛最勝法言故引此文經云所謂一切諸佛大願堅固不可沮壞所言必作言無
有二二為欲圓滿一切功德盡未來刧修菩薩行不生懈倦三為欲調伏一切眾生
故往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如是而為一切眾生而無斷絕四於信行二種眾生大悲
普觀平等無異五從初發心乃至成佛終不退失菩提之心六積集無量諸善功德
皆以迴向一切智性於諸世間終無染著七於諸佛所修學三業唯行佛行非二乘
行皆迴向一切智性成於無上正等菩提八放大光明其光平等照一切處及照一
切諸佛之法令諸菩薩心得清淨滿一切智九捨離世樂不貪不染而普願世間離
苦得樂無諸戲論十愍諸眾生受種種苦守護佛種行佛境界出離生死遠十力地
是為十每句之上皆有一切諸佛之言一同初句若取無能毀壞

即十種大那羅延幢勇健法是上之十問
多在不思議品至下當知若取無能壞者二依今經釋大
勇健法前文巳引則義有兩兼多在不思議者亦有離世間等故致多言。】


「云何是諸佛眼云何是諸佛耳云何是諸佛
鼻云何是諸佛舌云何是諸佛身云何是諸
佛意云何是諸佛身光云何是諸佛光明云
[006-0279a]
何是諸佛聲云何是諸佛智。」


【二云何是諸佛眼下十句問體相顯著謂
六根三業於身業中開常光為身光放光
為光明故有十句不思議法品諸佛有十
種法普遍無量無邊法界謂無邊際眼等
離世間品一一各有十門辯釋不思議法品者即四
十六經云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身色相清淨普入諸趣而無染著二
無障礙眼於一切法悉能明見三無障礙耳悉能解了一切音聲四鼻能到諸佛自
在彼岸五有廣長舌出妙音聲六身應眾生咸令得見七意住於無礙平等法身八
無礙解脫示現無盡大神通力九消淨世界隨眾生樂現眾佛土具足無量種種莊
嚴而於其中不生染著十菩薩行願得圓滿智遊戲自在悉能通達一切佛法佛子
是為如來應正等覺普遍無邊際十種佛法其一一句上皆有一切諸佛有無邊際
言一如初句但第五舌無無邊際言以廣長替故離世間品者即第五十七經謂十
眼十耳等十眼者一肉眼二天眼三慧四法五佛六智七光明八出生死九無礙十
一切智其十耳十鼻等廣如彼文辯然彼是菩薩眼等而下結皆云則得佛眼等故
[006-0279b]
通因果可釋佛眼等又出現品說佛三業各具十義

然諸經論說佛常光一尋凖不思議品常
妙光明不可說不可說種種色相以為嚴
好為光明藏出生無量圓滿光明普照十
方無有障礙又出現品者身在五十經語意在五十一各有十義並以
十喻喻之常妙光明者即四十六經十種莊嚴中第七莊嚴文云一切諸佛皆有無
量常妙光明不可說不可說種種色相以為嚴好為光明藏出生無量圓滿光明普
照十方無有障礙是為諸佛第七最勝無上常妙光明莊嚴然放光則

有時不放如諸會面門毫相所放之類然
相海品其一一相常放光明斯即放光亦
通常光而分別者常即湛遍放則見有去
來故然放光下通伏難恐有難言若常光一尋與放光異今常光周於法界何
異放光故為此通而分別者下亦通妨難謂上通放光異常光者則放光有時不放
今引相海常放光如何取別故為此通言佛智者廣即無量

畧說有十體不出五謂清淨智及大圓鏡
[006-0280a]
等四智要唯有二謂根本後得總攝唯一
諸法實相無障礙智此之十句多如相海
及隨好品廣即無量者隨事無邊故畧說有十者即如出現品第五十一
經明意業中如來心意識俱不可知但以智無量故知如來心說有十智十喻是也
體不出五者即攝論佛地論皆言五法攝大覺性謂一真法界四智菩提則是一理
而非是智今清淨智即一真法界清淨智即本來智性金剛頂瑜伽說有五智初法
界清淨智即一真法界故。】


「唯願世尊哀愍我等開示演說。」


【二惟願下結請將欲引例故且結請。】


「又十方世界海一切諸佛皆為諸菩薩說世
界海眾生海法界安立海佛海佛波羅蜜海
佛解脫海佛變化海佛演說海佛名號海佛
壽量海。」


【二又十方下引例舉法請亦分為二初引
例後結請今初分二前十句問化用普周
[006-0280b]
後十句問因德深廣今初文唯有九闕安
立海一世界海者是化用處如華藏品二
眾生海是所化機即剎中所持三凖答及
頌名法界安立海如世界成就品通明法
界所安立海起具因緣等故若因緣者賢
首云所化生法也亦是前二於法界中施
設安立故諸經論皆說世諦為安立諦然
安立言梵云柰耶而義多含或云理趣或
云方便或云法式或云法門或云安立故
知即安立法式也通明法界者有三釋初即䟽意言通明者謂世
界海唯約果說法界安立海通因通果由具因果能安立法界故二賢首云所化生
法復是一義唯取化生之法亦是前二下是第三義安立眾生世界故前二即世界
海及眾生海於中有二先正明後然安立言下引梵文證此是賢首引證後二義法
式即化生法也安立即第三義故結云安立法式四佛海者能化

生也如華藏品廣舉其名亦如不思議等
[006-0281a]
四佛海指不思議等品者等取相海隨好皆佛德相用故是妙覺故五波
羅蜜海者化所成行如離世間品五波羅蜜指離
世間品者以二千行法一一皆到彼岸故六佛解脫海者化所

得果如法界品六如法界品者佛親證入離障解脫及大作用皆解
脫故七佛變化海者臨機神變化難化眾生

即身業化也如諸會不起而遍光明覺品
長行身業阿僧祗等皆是其文七指僧祗者僧祗偈
頌廣顯佛德重重無盡廣大用故等即等於一經上下變化之文八佛演

說海者稱根說法語業化也如四諦品
 九佛名號海隨機立稱如名號品 十佛
壽量海者隨器所感住世修短如壽量品。】


「及一切菩薩誓願海一切菩薩發趣海一切
菩薩助道海一切菩薩乘海一切菩薩行海
一切菩薩出離海一切菩薩神通海一切菩
薩波羅蜜海一切菩薩地海一切菩薩智海。」
[006-0281b]


【二及一切下問因德深廣中一創於生死
立大誓願二勝進大心趣求佛果三積集
菩提福智資粮四運諸菩薩從因至果五
慈悲喜捨四菩薩行六謂永背業惑證契
真理餘四可知因德深廣下正釋經然此十句有通
有別。
別則初二寄十信次二十住次一
十行次一十向以向出離故次三登地已
上後一等覺此約橫論一切菩薩別則下釋別先
以竪釋別諸位淺深故此約橫論一切菩薩者結上別義約所行位信住等異即是
竪論約能行人一一位中攝多菩薩故云橫論一切菩薩若約通說各

通始終即豎論一切菩薩通約所行法位位同修即是通
義隨約一人遍歷諸位皆修此十即是竪論一切菩薩故此十句文

通行位然皆普攝法界深廣無邊故云海
也並如下諸會說通行位者三雙結也別說寄位通說約行故。】


「願佛世尊亦為我等如是而說。」
[006-0282a]


【二願佛下結請既是引例故致亦言。


此四十句答文在何問有通局答亦如之
通即諸會與此相應皆是答此上所引者
居然當之謂前眾海既是九會常隨豈得
此問局於初會豈復眾海問不𥁞耶故知
初會為總九會同答此問而為分意別故
諸分初皆重舉諸問則顯分分之中皆通
因果等故則從此𥁞光明覺答十海問問
明巳下答十因問不思議下答二十句果
至下當知䟽正明通謂九會通答謂前下立理此有三理一眾海常隨既
通九會問答合通智深能問盡故合總問故以此三理問答合通而為分下釋妨謂
前問言若言眾海問盡九會九會同答何以下文復有三位大問故為此通則顯分
分之中皆通因果者謂問雖互有廣畧因果皆足則是重問耳四則從下正示答文


又就四十問十海為總九會同答十海一
世界成就品答世界安立海二華藏品答
[006-0282b]
世界海遮那但引因釋成現相三昧但是
說法由致並非別答海問三名號品答如
來名號海四四諦品答演說海五光明覺
至十忍品別答十句因問通答眾生海修
因之人即所化生故六阿僧祇品答變化
海長行舉數欲顯化用難量故偈中廣明
變化重重微細難說七壽量住處皆答壽
量海八不思議等五品別答二十句果問
總明佛海就德深廣以顯佛故九第八會
答波羅蜜海總攝諸位皆成行故十第九
會答解脫海證入法界起大用故又就下二約總
別釋十海為總餘三十句別皆十海攝故總答十海巳答餘三十問於中二先正以
九會答於十海問中為次與答異者問約本有修

成自行化他而為次第謂先有世界眾生
則有佛出修因得果故波羅蜜海是因解
[006-0283a]
脫是果餘四皆大用謂臨機變化隨宜說
法稱物立名隨物修短答中先人後已故
大用四海居先自利因果二海居後又眾
生一海亦可通在九海皆為生故種種隨
宜顯生多故後問中為次下以答對問辯次不同問中言先有世界眾
生者即摽中本有三海世界即世界海及攝安立海故次則有佛出修因得果等者
即摽中修成即自行意言餘四皆大用臨機等即摽中化他也先人後巳下先利他
故大用四海即先利他言四海者一名號海二四諦海三變化海四壽量海言自利
二海居後者即波羅蜜海為因佛解脫海為果八九兩會答故居後此中唯會六海
不會四海者以世界海及安立海依問在前故佛及眾生本居中故更以異門釋眾
生海上欲具[冰-水+〡*ㄆ]十問故以答因屬眾生海今以眾生為總即前答因屬演說海說諸
位故上來通竟若約局言當會答𥁞此復有二一

現相答下文當示二者言說答此亦有二
一經來未𥁞二答二兼餘成就品當引若約
局言下第二釋局答問經來未盡者遮那品後無結束故若來應具答盡二答二兼
[006-0283b]
餘者謂正答安立海及世界兼餘三十八問故。】


「爾時諸菩薩威神力故於一切供養具雲中
自然出音而說頌言。」


【第二爾時下供聲偈請中分二先明因緣
後正說偈。
今初前請在念佛雖巳知今
請彰言使大眾同曉前既為法興供今乃
以供宣心不因拊擊故曰自然非無因緣
即菩薩威力同異生眾皆菩薩也又表身
口為供具故供具皆即法界體故亦表身為供養
具者即解脫和尚歎佛說偈云合掌以為華身為供養具善心誠實香讚歎香煙布
諸佛聞此香尋聲來相度眾等勤精進終不相疑誤。】


「無量劫中修行滿菩提樹下成正覺為度眾
生普現身如雲充徧盡未來。


眾生有疑皆使斷廣大信解悉令發無邊際
苦普使除諸佛安樂咸令證。」
[006-0284a]


【二正說偈中十頌分二初三歎德請後七
舉法請前中亦二初二歎佛明具說因後
一歎眾明具說緣。
今初也前偈即悲之
智已滿為物現身後偈即智之悲已圓能
斷疑除苦有悲必普有智必能故應說也。】


「菩薩無數等剎塵俱來此會同瞻仰願隨其
意所應受演說妙法除疑惑。」


【後一歎眾請中前半歎眾顯無異念後半
結請明說則斷疑。】


「云何了知諸佛地云何觀察如來境佛所加
持無有邊願示此法令清淨。


云何是佛所行處而以智慧能明入佛力清
淨廣無邊為諸菩薩應開示。


云何廣大諸三昧云何淨治無畏法神通力
用不可量願隨眾生心樂說。
[006-0284b]


諸佛法王如世主所行自在無能制及餘一
切廣大法為利益故當開演。」


【舉法請中分三初四述前初十句問小有
不次但取文便及餘一切廣大法者結例
所餘謂二十句外佛無邊德亦願說之不
思議品廣說餘門諸說果處皆答此也。】


「佛眼云何無有量耳鼻舌身亦復然意無有
量復云何願示能知此方便。」


【次一頌述前體相顯著十句畧示可知。】


「如諸剎海眾生海法界所有安立海及諸佛
海亦無邊願為佛子咸開暢永出思議眾度
海普入解脫方便海所有一切法門海此道
場中願宣說。」


【後二頌述化用普周十句之問現文唯七
以佛海中含於神變壽量名號以此三海
[006-0285a]
不離佛故不問因者長行明通諸會故列
因疑今彰初分請當會答又顯此會因畧
果廣第二會果畧因廣故。】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


【第二爾時世尊下明光召有緣分長分為
十一放光意以領念故供聲易了故畧不
明念但疑法何以放光現相答故答相云
何謂佛三昧力加持放光令菩薩來遠遠
能為此即佛地境界是佛所行無攝無畏
故此為總意若別明者如文思之又召來
菩薩亦是言答上之十問至文當知若別明者
如文思之者若此之類顯義無方類例相似即可引證耳。】


「即於面門眾齒之間。」


【二即於下明光依處面門即口言眾齒者
表四十問教道遐舒口生真子咀法滋味
[006-0285b]
益法身故總處放者此會總故面門即口者以昔有
解云面門即面之正容非其口也又云鼻下口上以梵音呼面及口并門並云目佉
是故譯者解人取文非一今以眾齒之間則口為定解表四十問者有四十齒故教
道遐舒即教智光故口生真子唯取口義故法華云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
故下出現加於普賢光明入口咀法味下約齒明義言總處者口為說法處一切法
門總從此演故。】


「放佛剎微塵數光明。」


【三放佛下顯光體隨機多演故。】


「所謂眾寶華徧照光明出種種音莊嚴法界
光明垂布微妙雲光明十方佛坐道場現神
變光明一切寶燄雲蓋光明充滿法界無礙
光明徧莊嚴一切佛剎光明逈建立清淨金
剛寶幢光明普莊嚴菩薩眾會道塲光明妙
音稱揚一切佛名號光明。」


【四所謂下列光名畧列十名皆從體用立
[006-0286a]
稱。】


「如是等佛剎微塵數。」


【五如是下結光數。】


「一一復有佛剎微塵數光明以為眷屬。」


【六一一下彰眷屬。】


「其光悉具眾妙寶色。」


【七其光下辯色相眾寶隱暎表教道含容。】


「普照十方各一億佛剎微塵數世界海。」


【八普照下明光應遠。】


「彼世界海諸菩薩眾於光明中各得見此華
藏莊嚴世界海。」


【九彼世界下彼眾感通。】


「以佛神力其光於彼一切菩薩眾會之前而
說頌言。」


【十以佛下偈聲命召即通舉十號示為所
[006-0286b]
即通舉十號者佛德無邊十號畧盡故法華第三云我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
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
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令世後世如實知之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汝等天
人阿修羅眾皆應到此為聽法故斯即舉十號以昭然初但云如來亦復如是出現
於世如大雲起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則通局有異又下眾集但云天人阿修羅等勝
劣小異耳今取彼意故以十號釋經十號之義法界品方辯。】


「無量劫中修行海供養十方諸佛海化度一
切眾生海今成妙覺徧照尊。」


【十偈在文且分為五初六偈自彰因果巳
圓勸同觀禮於中初一總明二利因滿成
正遍知。】


「毛孔之中出化雲光明普照於十方應受化
者咸開覺令趣菩提淨無礙。」


【次一毛光開覺是明行足。】


「佛昔徃來諸趣中教化成熟諸群生神通自
[006-0287a]
在無邊量一念皆令得解脫。」


【次一頌徃來諸趣是世間解一念解脫可
謂善逝。】


「摩尼妙寶菩提樹種種莊嚴悉殊特佛於其
下成正覺放大光明普威耀。」


【次一頌成正覺即佛義焉。】


「大音震吼徧十方普為弘宣寂滅法隨諸眾
生心所樂種種方便令開曉。」


【次一大音演寂謂無上士隨心開覺是調
御丈夫。】


「徃修諸度皆圓滿等於千剎微塵數一切諸
力悉巳成汝等應徃同瞻禮。」


【次一諸力皆圓即天人師也。】


「十方佛子等剎塵悉共歡喜而來集巳雨諸
雲為供養今在佛前專覲仰。」
[006-0287b]


【二有一頌明眾海巳集引例勸歸既云巳
雨諸雲為供是應供也為對引例故不當
次。】


「如來一音無有量能演契經深大海普雨妙
法應群心彼兩足尊宜徃見。」


【三一頌圓音隨機見必蒙益結云見兩足
尊即世尊也。】


「三世諸佛所有願菩提樹下皆宣說一剎那
中悉現前汝可速詣如來所。」


【四一頌義海頓演宜速及時如三世佛大
願而來故結云如來也。】


「毘盧遮那大智海面門舒光無不見今待眾
集將演音汝可徃觀聞所說。」


【五一頌特命有緣是光本意。】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六之一
[006-0288a]


音釋




莫胡切模範也

毘賔切

斐父切彈也

在吕切嗣嚼也


如鴆切懷孕也

知隴切高墳也

施智切翼也
沮壞
沮在呂切遏也
壞古聵切毀也

軌範
軌居洧切範音范軌範法式也
[006-0288b]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第六之二 橫八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
唐清凉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撰述


「爾時十方世界海一切眾會蒙佛光明所開
覺巳各共來詣毘盧遮那如來所親近供養。」


【第三爾時十方下所召雲奔文分為三第
一同會道場第二現自在用第三聲光自
述今初亦三初總明二所謂下別顯三如
是等下總結。】


「所謂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東。」


【別中十方即為十段一一方中皆有十事
一定方。】


「次有世界海名清淨光蓮華莊嚴。」


【二土海。】


「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摩尼瓔珞金剛藏。」
[006-0289a]


【三世界。】


「佛號法水覺虛空無邊王。」


【四佛名。】


「於彼如來大眾海中有菩薩摩訶薩名觀察
勝法蓮華幢。」


【五主菩薩。】


「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


【六眷屬數。】


「來詣佛所。」


【七至佛所。】


「各現十種菩薩身相雲徧滿虛空而不散滅
復現十種雨一切寶蓮華光明雲復現十種
須彌寶峯雲復現十種日輪光雲復現十種
寶華瓔珞雲復現十種一切音樂雲復現十
種末香樹雲復現十種塗香燒香眾色相雲
[006-0289b]
復現十種一切香樹雲如是等世界海微塵
數諸供養雲悉徧虛空而不散滅。」


【八興供雲。】


「現是雲巳向佛作禮以為供養。」


【九申禮獻供。】


「即於東方各化作種種華光明藏師子之座
於其座上結跏趺坐。」


【十化座安坐此中應有世界種名畧不說
耳其東方供雲應有十種而但九者塗香
燒香二文合故言各現者主伴一一皆現
也重重無礙各徧虛空一一可觀名不散
滅十方化座體相各異而皆同名蓮華藏
師子之座者師子之義已見上文蓮華藏
言通有三意一約菩薩表含藏開敷故二
約所詮將說依報故三約諸會通顯華嚴
[006-0290a]
故上下還於本方坐者佛圓廻身皆見靣
故異於餘宗但八方故。】


「此華藏世界海南次有世界海名一切寶月
光明莊嚴藏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無邊光
圓滿莊嚴佛號普智光明德須彌王於彼如
來大眾海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普照法海慧
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各現
十種一切莊嚴光明藏摩尼王雲徧滿虛空
而不散滅復現十種雨一切寶莊嚴具普照
耀摩尼王雲復現十種寶燄熾然稱揚佛名
號摩尼王雲復現十種說一切佛法摩尼王
雲復現十種眾妙樹莊嚴道場摩尼王雲復
現十種寶光普照現眾化佛摩尼王雲復現
十種普現一切道場莊嚴像摩尼王雲復現
十種密燄燈說諸佛境界摩尼王雲復現十
[006-0290b]
種不思議佛剎宮殿像摩尼王雲復現十種
普現三世佛身像摩尼王雲如是等世界海
微塵數摩尼王雲悉徧虛空而不散滅現是
雲巳向佛作禮以為供養即於南方各化作
帝青寶閻浮檀金蓮華藏師子之座於其座
上結跏趺坐。


此華藏世界海西次有世界海名可愛樂寶
光明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出生上妙資身
具佛號香燄功德寶莊嚴於彼如來大眾海
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月光香𦦨普莊嚴與世
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各現十種
一切寶香眾妙華樓閣雲徧滿虛空而不散
滅復現十種無邊色相眾寶王樓閣雲復現
十種寶燈香𦦨樓閣雲復現十種一切真珠
樓閣雲復現十種一切寶華樓閣雲復現十
[006-0291a]
種寶瓔珞莊嚴樓閣雲復現十種普現十方
一切莊嚴光明藏樓閣雲復現十種眾寶末
間錯莊嚴樓閣雲復現十種眾寶周徧十方
一切莊嚴樓閣雲復現十種華門鐸網樓閣
雲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樓閣雲悉徧虛空
而不散滅現是雲已向佛作禮以為供養即
於西方各化作真金葉大寶藏師子之座於
其座上結跏趺坐。


此華藏世界海北次有世界海名毘瑠璃蓮
華光圓滿藏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優鉢羅
華莊嚴佛號普智幢音王於彼如來大眾海
中有菩薩摩訶薩名師子奮迅光明與世界
海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各現十種一
切香摩尼眾妙樹雲徧滿虛空而不散滅復
現十種密葉妙香莊嚴樹雲復現十種化現
[006-0291b]
一切無邊色相樹莊嚴樹雲復現十種一切
華周布莊嚴樹雲復現十種一切寶𦦨圓滿
光莊嚴樹雲復現十種現一切栴檀香菩薩
身莊嚴樹雲復現十種現徃昔道場處不思
議莊嚴樹雲復現十種眾寶衣服藏如日光
明樹雲復現十種普發一切恱意音聲樹雲
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樹雲悉徧虛空而不
散滅現是雲巳向佛作禮以為供養即於北
方各化作摩尼燈蓮華藏師子之座於其座
上結跏趺坐。


此華藏世界海東北方次有世界海名閻浮
檀金玻瓈色幢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眾寶
莊嚴佛號一切法無畏燈於彼如來大眾海
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最勝光明燈無盡功德
藏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各
[006-0292a]
現十種無邊色相寶蓮華藏師子座雲徧滿
虛空而不散滅復現十種摩尼王光明藏師
子座雲復現十種一切莊嚴具種種校飾師
子座雲復現十種眾寶鬘燈燄藏師子座雲
復現十種普雨寶瓔珞師子座雲復現十種
一切香華寶瓔珞藏師子座雲復現十種示
現一切佛座莊嚴摩尼王藏師子座雲復現
十種戶牖階砌及諸瓔珞一切莊嚴師子座
雲復現十種一切摩尼樹寶枝莖藏師子座
雲復現十種寶香間飾日光明藏師子座雲
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師子座雲悉徧虛空
而不散滅現是雲巳向佛作禮以為供養即
於東北方各化作寶蓮華摩尼光幢師子之
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


此華藏世界海東南方次有世界海名金莊
[006-0292b]
嚴瑠璃光普照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清淨
香光明佛號普喜深信王於彼如來大眾海
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慧燈普明與世界海微
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各現十種一切如
意王摩尼帳雲徧滿虛空而不散滅復現十
種帝青寶一切華莊嚴帳雲復現十種一切
香摩尼帳雲復現十種寶燄燈帳雲復現十
種示現佛神通說法摩尼王帳雲復現十種
現一切衣服莊嚴色像摩尼帳雲復現十種
一切寶華叢光明帳雲復現十種寶網鈴鐸
音帳雲復現十種摩尼為臺蓮華為網帳雲
復現十種現一切不思議莊嚴具色像帳雲
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眾寶帳雲悉徧虛空
而不散滅現是雲已向佛作禮以為供養即
於東南方各化作寶蓮華藏師子之座於其
[006-0293a]
座上結跏趺坐。


此華藏世界海西南方次有世界海名日光
徧照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師子日光明佛
號普智光明音於彼如來大眾海中有菩薩
摩訶薩名普華光燄髻與世界海微塵數諸
菩薩俱來詣佛所各現十種眾妙莊嚴寶蓋
雲徧滿虛空而不散滅復現十種光明莊嚴
華蓋雲復現十種無邊色真珠藏蓋雲復現
十種出一切菩薩悲愍音摩尼王蓋雲復現
十種眾妙寶𦦨鬘蓋雲復現十種妙寶嚴飾
垂網鐸蓋雲復現十種摩尼樹枝莊嚴蓋雲
復現十種日光普照摩尼王蓋雲復現十種
一切塗香燒香蓋雲復現十種栴檀藏蓋雲
復現十種廣大佛境界普光明莊嚴蓋雲如
是等世界海微塵數眾寶蓋雲悉徧虛空而
[006-0293b]
不散滅現是雲巳向佛作禮以為供養即於
西南方各化作帝青寶光燄莊嚴藏師子之
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


此華藏世界海西北方次有世界海名寶光
照耀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眾香莊嚴佛號
無量功德海光明於彼如來大眾海中有菩
薩摩訶薩名無盡光摩尼王與世界海微塵
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各現十種一切寶圓
滿光雲徧滿虛空而不散滅復現十種一切
寶燄圓滿光雲復現十種一切妙華圓滿光
雲復現十種一切化佛圓滿光雲復現十種
十方佛土圓滿光雲復現十種佛境界雷聲
寶樹圓滿光雲復現十種一切瑠璃寶摩尼
王圓滿光雲復現十種一念中現無邊眾生
相圓滿光雲復現十種演一切如來大願音
[006-0294a]
圓滿光雲復現十種演化一切眾生音摩尼
王圓滿光雲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圓滿光
雲悉徧虛空而不散滅現是雲已向佛作禮
以為供養即於西北方各化作無盡光明威
德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


此華藏世界海下方次有世界海名蓮華香
妙德藏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寶師子光明
照耀佛號法界光明於彼如來大眾海中有
菩薩摩訶薩名法界光燄慧與世界海微塵
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各現十種一切摩尼
藏光明雲徧滿虛空而不散滅復現十種一
切香光明雲復現十種一切寶燄光明雲復
現十種出一切佛說法音光明雲復現十種
現一切佛土莊嚴光明雲復現十種一切妙
華樓閣光明雲復現十種現一切劫中諸佛
[006-0294b]
教化眾生事光明雲復現十種一切無盡寶
華蘂光明雲復現十種一切莊嚴座光明雲
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光明雲悉徧虛空而
不散滅現是雲巳向佛作禮以為供養即於
下方各化作寶燄燈蓮華藏師子之座於其
座上結跏趺坐。


此華藏世界海上方次有世界海名摩尼寶
照耀莊嚴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無相妙光
明佛號無礙功德光明王於彼如來大眾海
中有菩薩摩訶薩名無礙力精進慧與世界
海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各現十種無
邊色相寶光燄雲徧滿虛空而不散滅復現
十種摩尼寶網光燄雲復現十種一切廣大
佛土莊嚴光燄雲復現十種一切妙香光燄
雲復現十種一切莊嚴光燄雲復現十種諸
[006-0295a]
佛變化光燄雲復現十種眾妙樹華光燄雲
復現十種一切金剛光燄雲復現十種說無
邊菩薩行摩尼光燄雲復現十種一切真珠
燈光燄雲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光燄雲悉
徧虛空而不散滅現是雲已向佛作禮以為
供養即於上方各化作演佛音聲光明蓮華
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


如是等十億佛剎微塵數世界海中有十億
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一一各有世界海
微塵數諸菩薩眾前後圍繞而來集會是諸
菩薩一一各現世界海微塵數種種莊嚴諸
供養雲悉徧虛空而不散滅現是雲已向佛
作禮以為供養隨所來方各化作種種寶莊
嚴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


【三總結中文有其八一略示前文云如是
[006-0295b]
等二總明海數謂十億剎塵以上來所列
是華藏鱗次之海口光各照一億十方故
有十也上二段前別中所無三結主四結
伴五結來至六結興供七結禮獻八結安
坐既為總結故闕定方已至會中故闕初
海等三事已至會中者一土海二世界海三佛名非別從彼來故此不說。】


「如是坐已其諸菩薩身毛孔中一一各現十
世界海微塵數一切寶種種色光明一一光
中悉現十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皆坐蓮華
藏師子之座。」


【第二如是坐已下現自在用即為歎德謂
塵塵近佛念念益生文有其八一明諸菩
薩毛孔現光二光現菩薩三菩薩入塵四
塵含廣剎五剎有如來六菩薩徃供七助
佛揚化八所化成益初二可知。】
[006-0296a]


「此諸菩薩悉能徧入一切法界諸安立海所
有微塵。」


【三中言安立海所有微塵者略有二義一
一切施設依正等塵一一稱真故二約觀
心眾生意識所緣即是法界例依名相分
別而轉是謂安立妄故為塵體皆可依是
名大剎皆有覺性是曰如來此明菩薩證
入眾生性海。】


「彼一一塵中皆有十佛世界微塵數諸廣大
剎。」


【四中可知。】


「一一剎中皆有三世諸佛世尊。」


【五隨世俗故說有三世全稱性故並在塵
中。】


「此諸菩薩悉能徧徃親近供養。」
[006-0296b]


【六中供養者通財及法。】


「於念念中以夢自在示現法門開悟世界海
微塵數眾生念念中以示現一切諸天歿生
法門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念念中以說
一切菩薩行法門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
念念中以普震動一切剎歎佛功德神變法
門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念念中以嚴淨
一切佛國土顯示一切大願海法門開悟世
界海微塵數眾生念念中以普攝一切眾生
言詞佛音聲法門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
念念中以能雨一切佛法雲法門開悟世界
海微塵數眾生念念中以光明普照十方國
土周徧法界示現神變法門開悟世界海微
塵數眾生念念中以普現佛身充徧法界一
切如來解脫力法門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
[006-0297a]
生念念中以普賢菩薩建立一切眾會道場
海法門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如是普徧
一切法界隨眾生心悉令開悟。」


【七於念念下助佛揚化。】


「念念中一一國土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
生墮惡道者永離其苦各令如須彌山微塵
數眾生住邪定者入正定聚各令如須彌山
微塵數眾生隨其所樂生於天上各令如須
彌山微塵數眾生安住聲聞辟支佛地各令
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事善知識具眾福行
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發於無上菩提
之心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趣於菩薩
不退轉地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得淨
智眼見於如來所見一切諸平等法各令如
須彌山微塵數眾生安住諸力諸願海中以
[006-0297b]
無盡智而為方便淨諸佛國各令如須彌山
微塵數眾生皆得安住毗盧遮那廣大願海
生如來家。」


【第八念念中下所化成益。


於中賢首對前開悟以三義釋之一別配
釋二圓通釋三各別釋初者謂以前十法
門對後所成十益一門得其一益二三前
却餘並如次一以夢自在門夢中警覺造
惡眾生令得斷惡免苦益故二以菩薩行
門令入正定三以現諸天歿生門今生天
受樂以放逸則歿尅念便生故上三人天
乘四以動剎現無常令猒以歎佛神變令
欣成二乘益下皆大乘五以嚴剎大願令
修福求向六以攝生言詞令發大心以佛
音聲即同體大悲故七以佛雲雨法令入
[006-0298a]
菩薩不退之位已上三位在地前三賢八
以照遍滿法界土及神變令得初地已上
智眼見平等法九以佛普現遍法界解脫
力令得八地已上大力大願無盡智淨國
土益十以普賢建道場令住佛果大願海
言生如來家者入佛果位故生非是初地
已上生佛家也。
二圓通者此上十法於
此十益一一遍通謂或一法成十益或十
法成一益如是互遍無所障礙。
三各別
者謂前十法門各自開悟世界海微塵數
眾生此以法為益後十益但言須彌塵數
不言剎塵之國則是已身以人為益既各
別釋則夢自在門亦顯一切皆如夢故延
促等無礙故云自在餘並可知三各別者前之二釋
一則一一別對二則互相總對今不對前則七八兩段義不相闢七約法開悟八約
[006-0298b]
身成益身法不同故不相對上言對前為三者前二相由故名為對今與前別亦是
對前此上菩薩法化始從放光終於得益順

數八段逆推十二重疊無盡一其十須彌
塵數眾生得益方在一國餘一切土皆爾
故云一一國各令等也二此一切土益在
一念時中餘一切念時皆爾故云念念中
也三如是念念之益方是一法門所開悟
一一法門皆爾四彼多法門方是一念所
用餘念念所用法門亦爾五彼多念法門
方論一廣剎如一廣剎如是十剎塵數廣
剎皆爾六彼多廣剎方論一塵內如一塵
一切安立中諸塵亦然七如上諸塵方是
一安立海如一安立海遍法界諸安立海
亦然八遍法界安立海中業用方是一化
菩薩所化如一化菩薩十世界海化菩薩
[006-0299a]
一一皆然九諸化菩薩方是一光所現如
一光一一光亦然十彼十剎塵數光明方
是一毛孔現如一毛孔遍身一一毛孔皆
然十一彼遍身毛孔方是一菩薩如一菩
薩有如是十億佛剎微塵數各世界海微
塵數菩薩遍身毛孔皆爾十二上來所明
十一重作用方論來此一會如此一會於
餘佛會亦復如是此後一段偈文具之此上
菩薩下上約順釋今乃逆收以彰深妙耳又上十二重一一開

之為二便成二十四重且如一念望一切
念即是二義類例相似合之為一餘十一
重凖此思之如是重疊無盡各周法界唯
智頓觀非心識境華嚴海會大用皆然。】


「爾時諸菩薩光明中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諸光明中出妙音普徧十方一切國演說佛
[006-0299b]
子諸功德能入菩提之妙道。」


【第三光聲自述前既光聲召命今亦光聲
自述菩薩位極用窮深廣若非自述時眾
難知十頌分二初一總明兼陳說處。】


「劫海修行無厭倦令苦眾生得解脫心無下
劣及勞疲佛子善入斯方便。


盡諸劫海修方便無量無邊無有餘一切法
門無不入而恒說彼性寂滅。


三世諸佛所有願一切修治悉令盡即以利
益諸眾生而為自行清淨業。」


【後九別顯德用殊勝文分為三初三通顯
體用自在初偈悲智相導度眾生而不疲
悲智相導者悲無大智即成愛見愛見悲者則於生死有疲猒心今劫海修行而無
疲猒明有智導智若無悲則多趣寂名為下劣今脫苦眾生心無下劣即有悲導矣
悲故能度智故無疲次偈空有雙觀入法門而常寂

[006-0300a]
次偈空有雙觀者空有雙觀即是前半空無分量有無邊際入法門而常寂即是後
半由前觀有入一切法門由前觀空而恒寂滅後偈物我無滯故

化他而自清後偈三世二利是願皆修斯則名為物我無滯便成後半
化他自淨。】


「一切諸佛眾會中普徧十方無不徃皆以甚
深智慧海入彼如來寂滅法。


一一光明無有邊悉入難思諸國土清淨智
眼普能見是諸菩薩所行境。


菩薩能住一毛端徧動十方諸國土不令眾
生有怖想是其清淨方便地。


一一塵中無量身復現種種莊嚴剎一念歿
生普令見獲無礙意莊嚴者。


三世所有一切劫一剎那中悉能現知身如
幻無體相證明法性無礙者。」


【次五頌別敘前現自在與前影略與前影略者前
[006-0300b]
有入塵此中即無此有住一毛端遍動諸剎塵塵多身剎那頓現等彼皆略無

身遍十方智觀寂滅即顯不唯來此會也
二身光普入智眼遍觀三住一毛端遍動
諸剎况乎於上處寶蓮華四塵塵多身門
門化異舉一歿生門可以例諸五念劫無
礙結由證深念劫既融故於念念能作法
性無礙者分與無分皆無礙故謂證理不
唯無分故在一切處而全在一法一切法
亦然各有四句身等不唯分故常在此而
無在思之分與無分者總相而言分即是事無分是理理事既融故無障
礙各有四句者事理皆四故理四句者一無分限以遍一切故二非無分以一法中
無不具故三具分無分謂分無分一味以全體在一法而一切處恒滿故如觀一塵
中見一切處法界四俱非分無分以自體絕待故圓融故二義一相非二門故事四
句者一有分以隨自事相有分齊故二無分以全體即理故大品云色前際不可得
後際不可得此即無分也三俱以前二義無礙是故具此二義方是事故四俱非以
[006-0301a]
二義融故平等故二相絕故身等不唯分故者謂由上諸義理性不唯無分故在一
切處而全體在於一內不唯分故常在一中而全在一切處事法不唯分故常在此
處恒在他方不唯無分故遍一切處而不移本位又由理性不唯無分故不在一事
外不唯分故不在一事內事法不唯分故常在此處而無在不唯無分故常在他處
而無不在是故無在無不在而在此在彼無有障礙也然此中有兩對事理各有二
四句乃成八句䟽中但出二句謂上云證理不唯無分故即初對約理一句其一切
法皆爾者舉例耳今云身等不唯分者即是後對中約事一句以身等即事也餘之
六句略而不出故上總言各二四句意中含取。】


「普賢勝行皆能入一切眾生悉樂見佛子能
住此法門諸光明中大音吼。」


【後一偈結廣有歸普賢勝行皆入非獨向
來所陳故能光中演斯自在。】


「爾時世尊欲令一切菩薩大眾得於如來無
邊境界神通力故。」


【大文第四現瑞表法上所現相但召有緣
[006-0301b]
眾集將陳故重現斯瑞瑞文有三初光示
法主二現華表義三現眾表教法藉人弘
故先明主義為教本故在教前今初示主
文分為六一意二體三名四相五展六收
今初可知。】


「放眉間光。」


【二放眉間光即光體也眉間者表離二邊
故於體不計有無二邊於義不著常無常
等諸法相邊於行不習苦樂二邊於道不
住邪正二邊於人不執因果二邊於教不
說世出世二邊於諦不見真俗二邊於化
不定權實二邊是故為眾放眉間光於體不計
有無者一切法體不出有無於義不著常等就一有上自有常無常之義謂生滅是
無常義不生滅是常義又不生滅是無常義等只要一有法上即有常無常我無我
苦之與樂淨非淨等故示諸法相遍於行不習苦樂者斷見計樂行常見計苦行等
[006-0302a]
住正道者則不分別是邪是正因果交徹故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隨順觀察世諦即
入第一義故於諦常自二於解常自一未堪實化權為說三大根既熟便為說實權
是即實之權實是即權之實故。】


「此光名一切菩薩智光明普照耀十方藏。」


【三此光下辯光名菩薩智光者令得能知
智也普照十方藏者令照所知境也藏有
三義一智光含德無盡故二以十方剎海
各於塵內重含諸剎故三亦通於五藏以
言智光故照初二藏令菩薩證照次二藏
令菩薩成證則得於涅槃成則得於菩提
照第五藏令化令淨三中後二如下業中
照初二藏者一如來藏在纏含果法故二自性清淨藏在纏不染故此二本有故令
其證照次二藏者一法身藏謂果位為功德所依故二出世間上上藏謂出纏超過
二乘菩薩故並已出纏故致成言照第五藏者以第五法界藏通因通果外持一切
染淨有為名為法界內含一切恒沙功德故復名藏以有因故化之以有染故淨之
[006-0302b]
餘如前說三中後二者即藏有三義中後二義下動剎網一一塵中現無數佛即第
二義三雨法雨即第三義妙法輪雲即如來藏便是所證二出離雲即令化令淨三
大願雲令得令成義。】


「其狀猶如寶色燈雲。」


【四其狀下顯相謂色如燈雲猶日月洞照
周遍潤澤雨法雨故如相海品謂色如燈雲者相海
品云如來眉間有大人相名遍法界光明雲摩尼寶華以為莊嚴放大光明具眾寶
色猶如日月洞徹清淨其光普照十方國土於中顯現一切佛身復出妙音宣揚諸
。】


「徧照十方一切佛剎。」


【五遍照下展即光業用於中分五。
一所
照分齊謂盡十方一切佛剎。】


「其中國土及以眾生悉令顯現。」


【二光所現謂土及眾生。】


「又普震動諸世界網。」
[006-0303a]


【三動剎網以諸世界重疊影現交互相當
猶如網孔。】


「一一塵中現無數佛。」


【四塵現如來。】


「隨諸眾生性欲不同普雨三世一切諸佛妙
法輪雲顯示如來波羅蜜海又雨無量諸出
離雲令諸眾生永度生死復雨諸佛大願之
雲顯示十方諸世界中普賢菩薩道場眾會。」


【五隨機雨法略舉三法皆下所顯初法輪
雲示其所行二出離雲示其所度三大願
雲示說法主謂將說普法令知法主大願
普周剎塵內故。】


「作是事已右繞於佛從足下入。」


【第六作是下收則示有終歸證從佛流眉
間出光修因順果故須右繞自下升高故
[006-0303b]
從足入履佛所行方證入故。】


「爾時佛前有大蓮華忽然出現。」


【第二爾時佛前下現華表義文有二別。


一總標華現為坐所現中方眾故通表所
詮佛華嚴故別表華藏佛所淨故故於佛
前出此蓮華既通表華嚴亦具同時具足
等十門及教義等而其本意正表義耳忽
然現者依理起事難測量故亦具同時者十門可思但
法是所依體事中一華事耳言教義等者即是十對所依體事由此華事為理所融
故具十對令同時等而賢首約義釋成云一教義謂見此蓮華能生解故二事理華
即是事舉體同真故三境智華是所觀同智性故四行位是萬行華隨位別故五因
果因事之華覽成果故六依正全是所修亦能依故七體用體同真性用應機故八
人法恒覽於人攝為法故九逆順逆同五熱順十度故十感應遍應一切亦能感故
而其本意者以十玄十對凡舉一事必具十玄凡一玄門必収十對泛明一法一一
圓收故若作義者但是傍來然其本意唯表義耳忽然現者隨難牒釋凖觀佛三昧
[006-0304a]
海經第二明地金剛白毫相光云此相現時佛菩提𣗳白毫力故根下自然化生寶
華縱廣正等四十由旬其華金色金剛為臺佛眉間光照此華臺其光直下至金剛
際等與此大同。】


「其華具有十種莊嚴一切蓮華所不能及。」


【二其華下顯具德嚴文亦有二先標十種
顯德無盡。】


「所謂眾寶間錯以為其莖摩尼寶王以為其
藏法界眾寶普作其葉諸香摩尼而作其鬚
閻浮檀金莊嚴其臺妙網覆上光色清淨。」


【後所謂下別列十句前六體備眾德後四
妙用自在今初蓮子住處有含藏之義故
名為藏表示法門一含一切華藏之名由
此而立。】


「於一念中示現無邊諸佛神變普能發起一
切音聲摩尼寶王影現佛身於音聲中普能
[006-0304b]
演說一切菩薩所修行願。」


【後妙用中一念況多摩尼寶王即前藏體
影現佛身即依正無礙既發多聲聲皆演
法。】


「此華生巳一念之間。」


【第三此華生下現眾表教文略有三一現
眾時言一念者華生無間表教義相應。】


「於如來白毫相中。」


【二現眾處謂白毫中表教從所證淨法界
所流為眾教源如白為色本。】


「有菩薩摩訶薩名一切法勝音與世界海微
塵數諸菩薩眾俱時而出。」


【三有菩薩下正明眾現亦分為三一主屬
齊現遍詮諸法故云一切所詮圓滿是曰
勝音圓教法門必攝眷屬故下文云世界
[006-0305a]
海微塵數修多羅以為眷屬權實無礙故
曰俱時。】


「右繞如來經無量帀禮佛足已時勝音菩薩
坐蓮華臺諸菩薩眾坐蓮華鬚各於其上次
第而坐。」


【二右繞下申敬就座主伴雖殊並修因順
果故右繞如來文義相隨故依華坐正助
不等臺鬚有差上義依理明故忽然而現
今教由人立故眾從佛流亦如涅槃從牛
出乳亦如涅槃等者即第十四經南本十三云爾時眾中有一菩薩名住無垢
藏王有大威德成就神通得大總持三昧具足得無所畏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
著地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諸佛菩薩所可成就功德智慧無量無邊百
千萬億實不可說我意猶謂故不如是大乘經典何以故因是大乘方等經力故能
出生諸佛世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
所說是諸大乘方等經典雖復成就無量功德欲比是經不可為喻百倍千倍百千
[006-0305b]
萬億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善男子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酥從生
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人服者眾病皆除所有諸藥悉入其中善男
子佛亦如是從佛出十二部經從十二部經出修多羅從修多羅出方等經從方等
經出般若波羅蜜從般若波羅蜜出大涅槃猶如醍醐言醍醐者喻於佛性佛性者
即是如來以是義故說言如來所有功德無量無邊不可稱計釋曰彼約讚法勝能
從微至著今但依從佛出教以况眉間出眾然此經文諸說不同若澤州先於菩薩
申已解中有一問云此經是其言教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其果證教淺證深何
故菩提不及是經釋言此中偏名宣說佛性之詮法身之教以之為經所證即是性
淨因果所生菩提是其方便因果性淨為本方便為末末不如本故佛菩提功德不
及凖佛答其義如是次下釋佛答合中云以佛合牛約應身佛十二部經合乳說小
乘經修多羅合酥名大乘教藉小開大故名為出後四俁大乘詮事之教名修多羅
謂施戒等事方等合生酥即大乘中破相空教因事顯理故名為出以般若合熟酥
究竟離相證實之慧名為般若依理起慧是故名出又約行辯教亦得名出般若經
然此般若即是向前菩提體也以醍醐合涅槃般若了因了彼無始法性涅槃是故
名出約實辯教亦得名出涅槃經言佛性即是如來者是法身如來非報身如來報
[006-0306a]
身功德不及此經故不即之上皆遠公之意若望經意未必如是謂此公竪將大小
事理以配五味乃成屈曲如何不說大乘十二部等耶今謂無垢藏意唯推功歸本
果從教生如來述成成其推功之義醍醐最上功本由乳如來至極功歸於教故涅
槃即是如來如大即是菩提誠謂滔滔之水本於濫觴合抱之𣗳生於毫末故說教
為佛本何用強分大小法報別耶然佛自揀此經異於小乘今牛出乳是大教耳若
爾何成五味謂十二部經辯所說教出修多羅者十二分教出生契理合機之義故
修多羅出方等者由契理故顯出真理正理廣陳為方等故從方等出般若者依理
生智故般若出涅槃者以智契理成極果故故云涅槃猶如醍醐醍醐喻於佛性佛
性即是如來文理昭然何須屈曲亦有說言從佛出十二部經是本質教從十二部
出修多羅是影像教者亦是妄推度耳都無本影之意。】


「其一切法勝音菩薩了深法界生大歡喜入
佛所行智無疑滯入不可測佛法身海徃一
切剎諸如來所身諸毛孔悉現神通念念普
觀一切法界十方諸佛共與其力令普安住
一切三昧盡未來劫常見諸佛無邊法界功
[006-0306b]
德海身乃至一切三昧解脫神通變化。」


【三其一切下彰其德業主教是宗故偏歎
主文有十句略為二解。
一豎配十地此
明普攝十地功德一句一地初地歡喜得
智證如二地性戒是佛所行三地多聞入
法身海四行道品善友是依五地雙行現
通利物六觀法界般若現前七功用已終
故佛與力八無生無動住三昧心九為法
師見無邊法十具於大盡三昧等圓初地
尚攝諸地功德況於後後不具前前。


二橫就極位釋者一理智了真二量智入
行三證窮法身四常觀受用五毛現神變
六念觀法門七外感佛加八內安深定九
豎見來際十橫無不圓。


故此十句攝為五對若橫若豎能證必具
[006-0307a]
故為二釋故此十句者重收前釋一如理如量對二法身報身對三身毛
心念對四外感內安對五竪見橫圓對大文第五稱揚佛德

既現既至任力稱揚自申罔極之情顯佛
無涯之德既現既至者䟽於釋文之前總彰讚意於中有二先正釋既現
即勝音讚既至即十方菩薩讚罔極者即無極之情故詩序云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言之不足則詠歌之詠歌之不足則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故生公用此意釋說
偈意云以罔極之心詠歌舞蹈耳文分為二初一眉間菩

薩讚後十十方菩薩讚新眾纔集佛便現
瑞文不累書故編成次以讚德相類結集
併之一處乘現勝音之次先舉勝音之偈
後十菩薩即如次十方昔人不曉斯文便
將後十為勝音眷屬非唯章疏之失亦乃
翻譯有違何者且眉間出眾即主伴皆讚
十方來眾寂無一言主伴禮儀一何疎索
況凖法界品例來者皆有讚詞細尋菩薩
[006-0307b]
之名與前十方如次相似但由譯人不審
致令名小乖差至下文中一一對辯新眾纔集
下明讚亦二先正明亦是通妨謂有問言若以後十為十方菩薩讚者十方先來何
以後讚故今通云現瑞與讚二皆同時則勝音與十方讚亦同時自是結集集讚一
處又應問言既是結集排次居然合排十方在前何以向後故釋云承前讚勝音德
次是故先舉勝音讚耳。】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第六之二


音釋



優鉢羅
梵語也此云青蓮華優音憂鉢音撥
奮迅
奮方問切迅思𣈆切


玻璃
梵語也此云氷玉乃千年氷之所化也玻滂禾切瓈鄰知切

莫班


同都切

趨玉切短也
歿
莫勃切終也
[006-0308a]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第六之三 橫九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撰述


「即於眾中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今初勝音文分二先說偈儀後正說偈下
十例然偈中總相讚佛亦含諸問思之可
亦含諸問者文含四十句且𠬧十海初偈即佛海次偈演說海三一偈變化海
一毛示現故四一偈眾生海五一偈世界海六一偈法界安立海七一偈波羅蜜海
八一偈佛壽量海巳證佛地必有壽故九一偈解脫海普賢開覺巳離障故巳獲神
通作用解脫故十一偈名號海身雲普遍隨物立名故十海既爾攝餘句問例然故
人忠之。】


「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眾生前隨緣赴
感靡不周而恒處此菩提座。」


【十頌分三初三直就佛歎次六約眾歎佛
三有一偈雙結主伴初中三偈皆歎如來
[006-0308b]
體用無礙於中初一不動本而周遍則十
身圓融遍四法界十身圓融者以但言佛身故通十身但云法界
故通四界以體即理用即是事體用無礙即事理無礙即一即遍即事事無礙又初
句體遍次句明用第三句明用遍第四句不動本也本有二種一真身為本本體自
遍以用如體故不動本而普遍二應用之中自有本末菩提座身即本周十方即末
故下不起樹王而昇四天正明不動本而周遍今明雖遍法界而處此座明不壞末
而歸本此二不相離故䟽以不動本而周遍釋不壞末而歸本。】


「如來一一毛孔中一切剎塵諸佛坐菩薩眾
會共圍繞演說普賢之勝行。


如來安處菩提座一毛示現多剎海一一毛
現悉亦然如是普周於法界。」


【後二不壞小相而廣容上則事如理故此
則事含理故於中前一偈半一毛攝三世
間後半類餘謂遍法界內皆有佛身無有
一毛不含剎海又一毛表解脫門諸佛菩
[006-0309a]
薩智所住故現多剎海者門門皆是淨土
因故上則事如理故者菩提座身是事以如理故周遍此則事含理者一毛是
事無不包故由理有二義一無處不遍二無法不包猶如虛空具包遍義今事如理
故具上二義即事事無礙中事理融通門也又一毛者約觀心釋一毛內空能容受
。】


「一一剎中悉安坐一切剎土皆周徧十方菩
薩如雲集莫不咸來詣道場。


一切剎土微塵數功德光明菩薩海普在如
來眾會中乃至法界咸充徧。」


【次六偈約眾歎者聖賢輔翼顯主勝故六
偈總明主伴皆遍於中初二總身總相遍。】


「法界微塵諸剎土一切眾中皆出現如是分
身智境界普賢行中能建立。


一切諸佛眾會中勝智菩薩僉然坐各各聽
法生歡喜處處修行無量劫。
[006-0309b]


已入普賢廣大願各各出生眾佛法毘盧遮
那法海中修行克證如來地。


普賢菩薩所開覺一切如來同讚喜巳獲諸
佛大神通法界周流無不徧。」


【後四總身遍別中既微細難思故唯普智
方知普行方立初二總身者然有四句謂一總遍總中二總遍別中
三別遍別中四別遍總中然所遍通依正正約能遍為正所遍為依依正各有總別
正總即全身別即眼耳乃至一毛依總即全一國土別即若樹若石乃至一塵初但
言剎中安坐故是總身總相遍後明身遍塵中之土總遍別中。】


「一切剎土微塵數常現身雲悉充滿普為眾
生放大光各雨法雨稱其心。」


【三雙結可知。】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觀察一切勝
法蓮華光慧王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
曰。」
[006-0310a]


【第二十方菩薩讚德十方即為十段今初
東方言眾中者大眾海中前列名處名觀
察勝法蓮華幢幢相高出三是超勝此喻
相似光慧即是所喻幢體言眾中者為揀昔解以為勝音
眷屬讚故則是勝音眾中菩薩故今明是新舊大眾海中。】


「如來甚深智普入於法界能隨三世轉與世
為明導。」


【偈中讚佛真應二身密答佛地如來智等
攝佛地故十頌分二初三讚真後七讚應
讚真必體用雙美讚應唯約用明欲顯門
差實非體外今初也於中初一讚智身次
一讚法身後一雙結智含四智法即法界
五法具矣智中上半正體證真下半後起
隨俗又句各一智初句大圓鏡智行相深
細故次句平等性智自他平等即法界故
[006-0310b]
次頌妙觀察智於自共相無礙轉故末句
成所作智成就利他導世事故又句各一智者上約
二智此約四智四智之相已見第一經今但取其與今經文相應之處引之耳。】


「諸佛同法身無依無差別隨諸眾生意令見
佛色形。」


【二讚法身中上半體相皆同同有二義一
本性法身體同言無依者無住本故無差
別者體無二故一巳證法身相同力無畏
等皆無異故此則無礙慧身不依一切離
諸分別是無差別力無畏等者即問明品文經云文殊法常爾法
王唯一法一切無礙人一道出生死一切諸佛身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
亦然言相同者即相似名同非謂共也䟽此即無礙者上以無住本釋無依無依是
理故無住即實相之異名今以智慧釋無依故出現品云一切佛法依慈悲慈悲復
依方便立方便依智智依慧無礙慧身無所依離諸分別者上釋無差別約理無二
今釋無差但心無分別耳故無差別與無分別有通有局局則無差別是理無分別
[006-0311a]
約智通則理亦得名無分別故問明品云佛剎無分別無憎亦無愛智亦得名無有
差別謂無差智為能證故今用通義以無分別釋無差別下半用同能

現能生身土智影皆無二故即法身無色
應物現形能現能生身土智影皆無二故者即唯識釋大圓鏡智之能亦
如上引即法身者引證此語正是肇論論云法身無色應物現形般若無知對緣而
照若取其本據即是經云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下經亦云佛以
法為身清淨如虛空所現眾色形令入此法中。】


「具足一切智徧知一切法一切國土中一切
無不現。」


【三雙結者上半結智上句根本下句後得
下半結法但舉其用體通上下以智契如
故金光明說如如及如如智為法身故以智
契如下會上二身今無障礙是真法身引金光明巳如上引即三身品。】


「佛身及光明色相不思議眾生信樂者隨應
悉令見。」
[006-0311b]


【後七讚應分三初一隨樂現應不思議者
隨緣無邊故光明覺云億那由劫共思量
色相威德轉無邊等。】


「於一佛身上化為無量佛當音徧眾剎演法
深如海。」


【次四身光演法初一化身演法望前應身
即重化也望前應身者應身對法報應是化身今於應身上起化故云重
化如釋迦是應身涅槃受供於其毛端現多化佛即重化也。】


「一一毛孔中光網徧十方演佛妙音聲調彼
難調者如來光明中常出深妙音讚佛功德
海及菩薩所行。」


【次二毛光演法。】


「佛轉正法輪無量無有邊所說法無等淺智
不能測。」


【後一結歎難量法輪義如別說。】
[006-0312a]


「一切世界中現身成正覺各各起神變法界
悉充滿如來一一身現佛等眾生一切微塵
剎普現神通力。」


【後二偈成道起通上皆圓融亦有十身且
從一義耳。】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法喜慧光明
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第二南方法喜菩薩前雲集中名普照法
海慧會義亦同光明即照法故十頌歎佛
寂用應機德答前境界法身顯現即分齊
境無生無體即所觀境眾生國土皆所化
境。】


「佛身常顯現法界悉充滿恒演廣大音普震
十方國。」


【於中分三初四依真起應於中分二先一
[006-0312b]
偈顯真佛身常者第一義常出三世故智
符於理湛然常照顯者離二障故現者常
在前故不同眾生自體常也先一偈顯真者此約法報
無礙之身為真佛也第一義常者本有常也智符於理湛然常照者修成合本有也
若依法相後常是相續常今依法性宗義符於理同理常也故生公涅槃䟽云夫真
理自然悟亦冥符真則無差悟豈容易不易之體為湛然常照即其義也顯者離二
障者亦有二意若別說者離煩惱障故法身顯離所知障故智身成合則二障俱障
二身離於二障俱顯二身智性本有非照今有法界悉充滿者諸

根相好一一無邊無限福智所莊嚴故諸根
相好一一無邊者即自受用身果無限福智所莊嚴者即自受用因故唯識云二受
用身有此二種一自受用謂諸如來三無[婁*殳]劫修習無量福慧資糧所起無邊真實
功德及極圓淨常遍色身相續湛然盡未來際恒自受用廣大法樂釋曰以論對䟽
居然可知次二句音恒用普恒自受用廣大法

樂故。】


「如來普現身徧入於世間隨眾生樂欲顯示
[006-0313a]
神通力佛隨眾生心普現於其前眾生所見
者皆是佛神力光明無有邊說法亦無量佛
子隨其智能入能觀察。」


【下三偈起用初一普隨物樂次一感應道
交後一法光無際初一普隨物樂下三義皆通他受用身及變化
身故唯識云二他受用謂諸如來由平等智示現微妙淨功德身居純淨土為住十
地諸菩薩眾現大神通轉正法輪決眾疑網令彼受用大乘法樂。】


「佛身無有生而能示出生法性如虛空諸佛
於中住無住亦無去處處皆見佛光明靡不
周名稱悉遠聞無體無住處亦無生可得無
相亦無形所現皆如影。」


【二有三偈體用無礙於中初二句約相無
生現生次二句約性無住而住次一偈約
用無去住而普周後偈體用雙拂謂無體
拂上無生無生為佛法體故今體即非體
[006-0313b]
無生為佛法體者諸經論中皆詮無生之理故淨名不二𤼵始明之楞伽經說一切
不生中論不生為論宗體傅大士亦云佛法以無生為體無著為宗忘想為因涅槃
為果諸文非一無住處者拂約性二句亦無生可

得拂示生句下半拂前第二偈約用用如
影故無住處者拂約性二句者以約性云法性如虛空諸佛於中住似有住處
今謂法性如空則無所住况體無生安有能住不住諸法方住法性故上文云諸佛
於中住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大品云若住一切法不
住般若波羅蜜不住一切法方住般若波羅蜜故大般若會會之初皆先明無住。】


「佛隨眾生心為興大法雲種種方便門示悟
而調伏一切世界中見佛坐道場大眾所圍
繞照耀十方國一切諸佛身皆有無盡相示
現雖無量色相終不盡。」


【三有三偈明真應無盡一法雲無盡二眾
會無盡三身相無盡無盡相言兼真身故
終不盡者全同體故無盡相言兼真身故者一應用無盡若鏡
[006-0314a]
對萬形二真體無盡此復二種一十蓮華藏之色相故二一一色相體無窮盡湛然
不變故經云如來妙色常安隱不為時節劫[婁*殳]遷大聖曠劫行慈悲獲得金剛不壞
體勝鬘云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香燄光普明
慧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第三西方香焰菩薩前名月光香焰普莊
嚴此中光即月光明慧即是智慧莊嚴十
頌讚佛身含眾海即答加持問由加能入
故。】


「此會諸菩薩入佛難思地一一皆能見一切
佛神力。」


【於中前九讚眾海則佛德可知後一結德
歸佛前中初一總餘八別。】


「智身能徧入一切剎微塵見身在彼中普見
於諸佛如影現眾剎一切如來所於彼一切
[006-0314b]
中悉現神通事普賢諸行願修治已明潔能
於一切剎普見佛神變身住一切處一切皆
平等智能如是行入佛之境界。」


【別中二前四平遍一切於中初一智身入
剎塵次一色身普現用後二釋成前義一
普賢行圓故二身心平等故。】


「已證如來智等照於法界普入佛毛孔一切
諸剎海一切佛國土皆現神通力示現種種
身及種種名號能於一念頃普現諸神變道
場成正覺及轉妙法輪一切廣大剎億劫不
思議菩薩三時中一念皆能現。」


【後有四偈明微細入於毛孔剎中而作用
故。】


「一切諸佛土一一諸菩薩普入於佛身無邊
亦無盡。」
[006-0315a]


【後一結中非唯一會一切菩薩皆入佛身
方為讚佛。】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師子奮迅慧
光明承佛威神徧觀十方而說頌曰。」


【第四北方菩薩此同本名但加慧字然此
十頌歎佛依體起用轉大法輪答前佛行
佛以轉法化生為其行故。】


「毘盧遮那佛能轉正法輪法界諸國土如雲
悉周徧。」


【文中分三初二句總次半偈并後八偈共
八偈半別後一偈結。】


「十方中所有諸大世界海佛神通願力處處
轉法輪一切諸剎土廣大眾會中名號各不
同隨應演妙法如來大威力普賢願所成一
切國土中妙音無不至佛身等剎塵普雨於
[006-0315b]
法雨無生無差別現一切世間無數諸億劫
一切塵剎中徃昔所行事妙音咸具演十方
塵國土光網悉周徧光中悉有佛普化諸羣
生佛身無差別充滿於法界能令見色身隨
機善調伏三世一切剎所有眾導師種種名
號殊為說皆令見。」


【別中讚佛十化前法界諸國土二句現受
生化處處受生身雲遍故今十方中所有
等一偈讚神通化末句雖云轉法意在通
用三有三句讚業果化一切諸剎名號不
同者示同趣類業報名字故上三依身四
隨應演妙法者即辯揚化隨應則能斷彼
疑故五一偈勸讚勵化妙音讚勵故六一
偈慶𢠢化普雨法雨令彼進修無生法故
上三語業七有一偈領受意化領問受取
[006-0316a]
演昔行故八有一偈決擇意化決擇有情
心行差別及揀諸法性相不同方能普化
故九一偈發起意化發起宿善及三乘大
行為善調故十有一偈造作意化建立佛
法事義種種皆令見故依實起用即是化
身故說化身無別心色此之十化與佛地
經次第無違但令相融不違經旨十化者即佛地
經說佛身有十化初依身輪起三種化一受生化謂受最後身二神通化謂諸變等
三業果化謂受金鏘等又依語輪起三種化一辯揚化謂轉法輪斷疑答難二讚勵
化謂讚勝勸學三慶慰化謂有進修或能斷證隨喜慶慰意化有四一領受意化謂
領問受取等二決擇意化謂觀有情心行差別揀擇諸法性相不同三𤼵起意化謂
能𤼵起宿世善根及令二乘𤼵大行等四造作意化謂能建立諸法事義是故當知
依實起用即是化身故說化身無別心色釋曰上即論文䟽文具用欲會釋經少有
添減但觀向引自分䟽中主客之言。】


「過未及現在一切諸如來所轉妙法輪此會
[006-0316b]
皆得聞。」


【末後一偈結歸斯會可知。】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法海慧功德
藏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第五東北方法海菩薩前眾集中名最勝
光明燈無盡功德藏法海可當最勝光明
義與慧同功德藏名前後無別無盡二字
前有後無十頌讚佛攝勝眷屬答佛力問
寄讚菩薩實由佛力故結云住力地中。】


「此會諸佛子善修眾智慧斯人已能入如是
方便門。」


【文中初一智滿得法即為總相如是方便
門者此有二意一指前謂具前三輪之化
故能周遍一一國土二即下九別為如是
方便也。】
[006-0317a]


「一一國土中普演廣大音說佛所行處周聞
十方剎。」


【餘九別相共讚七事一讚普演大音有三
種大一者處大一一國故二者義大說佛
行故三者體大周聞十方故。】


「一一心念中普觀一切法安住真如地了達
諸法海。」


【二讚時無空過念念觀法證真實故。】


「一一佛身中億劫不思議修習波羅蜜及嚴
淨國土。」


【三能入勝處諸佛身中修淨國故。】


「一一微塵中能證一切法如是無所礙周行
十方國。」


【四於染無礙塵中證法而周行故。】


「一一佛剎中徃詣悉無餘見佛神通力入佛
[006-0317b]
所行處。」


【五能入佛境見佛神力入行處故行處有
二一智行處謂十力境二佛化處謂器及
眾生。】


「諸佛廣大音法界靡不聞菩薩能了知善入
音聲海。」


【六有三頌善入音聲初入大音。】


「劫海演妙音其音等無別智周三世者入彼
音聲地。」


【次入妙音。】


「眾生所有音及佛自在聲獲得音聲智一切
皆能了。」


【後入一切音。】


「從地而得地住於力地中億劫勤修行所獲
法如是。」
[006-0318a]


【七一頌善知諸地言從地者即出心也而
得地者即住入也力地中者即佛地也所
獲法者結上方便也。】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慧燈普明承
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第六東南方慧燈菩薩名全同前十頌讚
諸菩薩悟入深廣由三昧力見佛三昧即
答三昧問也。】


「一切諸如來遠離於眾相若能知是法乃見
世導師菩薩三昧中慧光普明了能知一切
佛自在之體性。」


【於中分四初二歎見佛真體一見佛離相
二見佛自在言離眾相者般若云離一切
諸相則名諸佛慈氏論云但離四相即離
一切謂名義自性及差別也言自在者由
[006-0318b]
菩薩定慧雙運故見佛自在也離一切諸相即名諸
佛者復有文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慈氏論云引此釋上離一切言故四加行
位菩薩但觀此四四者一名二義三名義自性四名義差別名即能詮義為所詮名
中有句名詮自性句詮差別則名中有自性差別義中亦有自性差別能詮所詮此
二異相故二別觀若名義自性名義差別二二相同故合觀察謂觀於名必詮自性
若觀於句必詮差別故自性名與自性義此二相同名義差別相同亦爾。】


「見佛真實體則悟甚深法普觀於法界隨願
而受身從於福海生安住於智地觀察一切
法修行最勝道一切佛剎中一切如來所如
是徧法界悉見真實體十方廣大剎億劫勤
修行能遊止徧知一切諸法海。」


【次四頌明悟法一證深理法願力而現二
悟多行法福智成形三達果法體無不遍
四了教法深廣難知。】


「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見無生亦無相普現
[006-0319a]
於諸國隨諸眾生心普現於其前種種示調
伏速令向佛道。」


【三有二頌歎身業普應一深二廣云堅密
者齊佛體用堅即金剛之身密謂三密之
一即一而多故遍一切即大而小故現塵
中無功之應故無相而現若約法門此身
即如來藏性也不可破壞故堅深而難見
故密眾生塵心無不皆具本自有之故曰
無生體絕百非故曰無相眾生六根是謂
諸國。】


「以佛威神故出現諸菩薩佛力所加持普見
諸如來一切眾導師無量威神力開悟諸菩
薩法界悉周徧。」


【四後二頌歎得佛加持一此佛力二餘佛
力。】
[006-0319b]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華燄髻普明
智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第七西南方前列名處云普華光焰髻少
同多異十頌歎佛攝生自在德答前自在
問。】


「一切國土中普演微妙音稱揚佛功德法界
悉充滿佛以法為身清淨如虛空所現眾色
形令入此法中。」


【文分為三初六攝生無遺次二寂用無礙
後二大用無涯今初文二初二能攝謂身
語深廣前偈語後偈身身中上半體客塵
不染故下半用隨物見異故亦是釋疑為
物現相不乖如空亦是釋疑者疑云既以法為佛身清淨如虛空
何緣現金色等云何令人悟於虛空答有三意一體雖無相為物現相物宜見故隨
他意耳二若不現相云何令人悟於無相如不因言豈顯無言之理上二意即為物
[006-0320a]
現相句中通之三如虛空言取其清淨無相非離相求相即無相故不乖空故下經
云佛住甚深真法性寂滅無相同虛空而於第一實義中示現種種所行事所作利
益眾生事皆依法性而得有相與無相無差別入於究竟皆無相故相不乖無相相
即無相耳。】


「若有深信喜及為佛攝受當知如是人能生
了佛智。」


【後四偈所攝初偈何人能了內信外攝者。】


「諸有少智者不能知此法慧眼清淨人於此
乃能見。」


【次偈以何眼見唯勝非劣。】


「以佛威神力觀察一切法入住及出時所見
皆明了。」


【次偈了見何法謂一切法地地三心地地三心
者即入住出下當廣說。】


「一切諸法中法門無有邊成就一切智入於
[006-0320b]
深法海。」


【後偈何位究竟菩薩地盡至入佛海。】


「安住佛國土出興一切處無去亦無來諸佛
法如是一切眾生海佛身如影現隨其解差
別如是見導師。」


【次二寂用無礙中初偈用遍出興體無來
徃後偈即用恒寂隨解自差。】


「一切毛孔中各各現神通修行普賢願清淨
者能見佛以一一身處處轉法輪法界悉周
徧思議莫能及。」


【後二大用無涯者初一一毛皆普現通後
一一身各遍轉法。】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威德慧無盡
光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第八西北方菩薩前名無盡光摩尼王此
[006-0321a]
云威德慧即摩尼王法喻異耳十頌歎佛
出現說法皆周遍德答無畏問說法無畏
故。】


「一一佛剎中處處坐道塲眾會共圍繞魔軍
悉摧伏佛身放光明徧滿於十方隨應而示
現色相非一種。」


【於中分三初二總顯身光遍應次七辯其
所作後一結用歸本。】


「一一微塵內光明悉充滿普見十方土種種
各差別十方諸剎海種種無量剎悉平坦清
淨帝青寶所成或覆或傍住或似蓮華合或
圓或四方種種眾形相。」


【辯所作中分二初三明光照無遺。】


「法界諸剎土周行無所礙一切眾會中常轉
妙法輪佛身不思議國土悉在中於其一切
[006-0321b]
處導世演真法所轉妙法輪法性無差別依
於一實理演說諸法相佛以圓滿音闡明真
實理隨其解差別現無盡法門。」


【後四演法周遍一遍塵內外法界剎中二
遍佛身中一切剎內三明所轉性相四明
能轉圓音。】


「一切剎土中見佛坐道場佛身如影現生滅
不可得。」


【後一結用歸本不可得故。】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法界普明慧
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第九下方菩薩前名法界光焰慧此云普
明即前光焰十頌讚佛境勝用菩薩能入
答神通問文云各各現故。】


「如來微妙身色相不思議見者生歡喜恭敬
[006-0322a]
信樂法佛身一切相悉現無量佛普入十方
界一一微塵中十方國土海無量無邊佛咸
於念念中各各現神通。」


【於中二前三顯佛境勝用先半偈標其體
謂妙身色相後二頌半辯其用。】


「大智諸菩薩深入於法海佛力所加持能知
此方便若有巳安住普賢諸行願見彼眾國
土一切佛神力。」


【後七菩薩能入謂入佛境界於中三初二
具德故知見。】


「若人有信解及以諸大願具足深智慧通達
一切法能於諸佛身一一而觀察色聲無所
礙了達於諸境能於諸佛身安住智所行速
入如來地普攝於法界。」


【次三知見成益。】
[006-0322b]


「佛剎微塵數如是諸國土能令一念中一一
塵中現一切諸國土及以神通事悉現一剎
中菩薩力如是。」


【後二結用速疾並可知。】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精進力無礙
慧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第十上方菩薩此與前名顛倒而已十頌
讚佛圓音現身神變自在答無能攝取問
謂此願力普周無能令不取故。】


「佛演一妙音。」


【於中分三初三頌歎佛圓音雨法德然具
十義一唯一妙音一梵音故一梵音故者唯取五天梵
音意在一故。】


「周聞十方剎。」


【二遍聞一切稱法性故二即此一梵音稱性故遍。】
[006-0323a]


「眾音悉具足。」


【三此一即多事理融故三此一梵音中即具一切音故䟽釋
云事理融故一梵音是事事為理融故一具一切。】


「法雨皆充徧。」


【四彼一一音雨多法雨四多法雨者隨前一音即說四諦十
二因緣六波羅蜜因果等法。】


「一切言詞海。」


【五彼法各具一切文詞五隨說一法具多文辭如四諦品說
四諦法遍周法界主伴無盡。】


「一切隨類音。」


【六各同一切眾生之音六隨前一音一法各同一切眾生之
音如百道風各吹多竅競𤼵異響前第三一音具多是佛音自具今一具多是隨一
音外同物類。】


「一切佛剎中。」


【七此音各各遍一切處七隨一類音各遍一切處多類皆爾。】
[006-0323b]


「轉於淨法輪。」


【八所說各顯性淨之理八唯宣稱性融差別故。】


「一切諸國土悉見佛神變聽佛說法音。」


【九各令一切普得見聞九能令萬類皆得見聞上之性淨。】


「聞已趣菩提。」


【十各各皆得究竟之益十隨聞大小益皆究竟


上之十義從一妙音展轉開之具十無盡
方曰圓音文處可見文處可見者上之八義句各一義唯第九
義具於三句十亦一句故十二句而有十義。】


「法界諸國土一一微塵中如來解脫力於彼
普現身法身同虛空無礙無差別色形如影
像種種眾相現影像無方所如空無體性智
慧廣大人了達其平等佛身不可取無生無
起作應物普現前平等如虛空。」


【次四歎佛現身無礙德初偈解脫力故現
[006-0324a]
處周細次偈法身力故現相即虛後二偈
以般若德發揮前偈初偈釋下半言影像
者顯無方所故謂光東則影西光西則影
東質對像生來無所從質謝像亡去無所
至故此影像即空無體言影像者此句摽下別釋之離其影
像以為二喻影取光影喻故云光東影西等然光影喻自有二意一以若身若樹等
以喻物機日月之光以喻佛智所見之影喻佛色形如瞿師羅之短質佛智對之為
三尺之影無邊身之長質佛智對之為窮上界而有餘之影今不取此義二質喻法
身無二相故光喻機感隨其東西所感異故影喻色形隨機感光而東西故今取此
義云無方所二以像一種為鏡像喻故云質對像生無從無去即無方所故此影像
下雙結二喻無方所言意明空耳後偈釋上半言如空者

不可取等故故雖現形猶如水月平等如
言如空者等取四義謂此偈中五義如空一不可取無物可取智覽無性故二
無生非從無之有故三無起作非新成故四應物現前無有一物不對空故隨噐大
小孔隙之異故五平等十方虛空皆不可量三際虛空同一相故如來五義者一離
[006-0324b]
相故二真常故三湛寂故上三寂然不動四即感而遂通五體相用等佛佛相望平
等無二故雖現形者經云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此義佛佛平等
是故經云平等如空。】


「十方所有佛盡入一毛孔各各現神通智眼
能觀見毘盧遮那佛願力周法界一切國土
中恒轉無上輪一毛現神變一切佛同說經
於無量劫不得其邊際。」


【後三歎佛神變自在德一則毛孔廣容二
則願能普遍三舉少況多又上畧配十句
其中具有四十句意不能繁指。】


「如此四天下道場中以佛神力十方各有一
億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眾而來集會。」


【第六大段結通無窮分中分二初舉此。】


「應知一切世界海一一四天下諸道場中悉
亦如是。」
[006-0325a]


【二應知下類彼言四天下者意在閻浮言
總意別既以結通菩薩雲集尤顯上歎是
彼十方遠方便竟既以結通者謂若是勝音眷屬何以歎後結云
如此四天下道塲中以佛神力十方各有一億世界海微塵[婁*殳]諸菩薩等而來集會
耶明知上是十方菩薩歎佛德耳。】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第六之三


音釋




千亷切音籤皆也

苦弔切穴也

千羊切與搶同

力制切勸
勉也

[006-032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