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21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唐-實叉難陀 (master)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二之一 困六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义難陀 譯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撰述


【自下大文第七稱揚讚德分亦是𤼵起序
第七稱揚讚德分一對十分之名稱揚讚詠本師功德二云亦是發起序者對三分
科經謂序正流通一品是序常途分二一證信二發起今以前六分皆為證信此下
四分總為發起讚揚發起佛德出眾顯於佛用發起大經不同古德但用天地楨祥
為發起也。】


「爾時如來道場眾海悉已雲集。」


【文中有三第一總結威儀住第二此諸眾
下總顯德行因緣第三所謂下別明得法
讚佛前中有三初結眾集次明相異後顯
意同今初數廣德深故名眾海起於自地
集空道場多數大身重重無礙雲之象也
又浮雲無心龍吟則起菩薩無住佛現爰
[002-0088b]
來。】


「無邊品類周帀徧滿形色部從各各差別。」


【二無邊下相異也不唯上列故云品類無
邊旋環不空故云周匝遍滿大小等形妍
[媏-而+虫]等色部主徒從各有區分故云差別。】


「隨所來方親近世尊一心瞻仰。」


【三隨所下意同也隨所來方參而不雜皆
得見佛各對目前其猶百川各全覩月同
無異念故曰一心諦矚欽承瞻而且仰不
唯直覩丈六乃徹見法界身雲。


第二總顯德行因緣者以上列中隨宜別
歎今方總顯德行齊均又與下別得法門
以為總故前同生眾中共集善根亦是別
故又前共集明主伴所由今曾攝受顯眷
屬所以影略其文第二總顯德行因緣先總彰大意何名總顯德
[002-0089a]
行因緣先釋總顯自有二義一望前為總前四十眾各隨所宜以歎勝德所歎則局
如歎海神云佛功德海充滿其身等今總顯四十眾德二望後為總下四十眾得法
各異今總顯具德前同生眾下躡跡成難謂有難云前顯同生云皆與毗盧遮那共
集善根豈非總耶故今答云前局同生今該同異四十眾德方得名總又前明共集
下重通所難非唯總別不等實亦文意有殊前之共集與佛德齊故為主伴今曾攝
受唯為佛攝故為眷屬為分二義前略攝受此略共集可互影取故云影略其文。】


「此諸眾會已離一切煩惱心垢及其餘習摧
重障山見佛無礙。」


【此文多勢且分為三初明離障見淨二如
是下受化根深三種無量下德行圓[備-用+冉]初
後是因中一是緣以因奪緣大眾自見以
緣奪因佛力令見因緣和合無定親疎故
因緣間說又初段德行現深後二因緣宿
著久攝今見即緣成因感應道交故常居
佛會此文多勢下二科判也言多勢者或可分三或可分二二中立名亦可有
[002-0089b]
異於中有三初科為三初後是因下料揀又初叚下對前且字今為二故久攝今見
下亦是料揀上三分中二即是緣初後是因者約自行為因佛攝為緣今得見佛由
昔曾攝攝即親因因緣既著為感昔既曾攝故應今初離障見淨

者煩惱即煩惱障也心垢即所知障也此
障翳心迷所知故言一切者謂分別俱生
若種若現言餘習者二障氣分麤重麤重
如畢陵上慢迦葉不安今皆位極菩薩智
現情亡證理達事心鏡瑩淨故云已離若
諸位圓融一斷一切斷亦通初位言一切者謂分
別俱生若種若現者謂二障各二一者分別謂因邪師邪教及邪思惟此見道斷入
初地時便永斷𥁞二者俱生不由上二生而便有此修道斷地地斷之此又二種一
者現行二者種子若所知現行地地斷之若煩惱現行亦地地斷煩惱種子直至金
剛定斷二障氣分麤重麤重者二障氣分即熏習所成揀異現障故云習氣然習氣
有二謂因與果於現起障能為因者亦名種子此因習氣根本智斷斷此因已現不
起故不起現因但麤重者唯名習氣此果習氣後得智斷斷現麤重知現無故言麤
[002-0090a]
重者違細輕故麤重有三一現起麤重貪等令心無堪任故二種子麤重煩惱種子
障諸智故三麤重麤重實非煩惱似煩惱故如身子瞋習畢陵慢習等今即第三以
經云餘習故又位極故前二即是一切中攝故疏釋云若種若現上言已斷即有能
斷之道揀異伏道故云已斷斷道有二一根本無分別智親證二空所顯真理無境
相故能斷二障種子現行二後得無分別智雖不親證無力能斷迷理隨眠而於安
立非安立相明了現前無倒證故亦能永斷彼修所斷迷事隨眠上來皆是唯識論
意更有釋者所知障中亦有二種一於所知境而能為障即是不染汙無知而非法
執如於五明處有所未解但是無知何曾有執然唯識云由我法執二障俱生若證
二空彼障隨斷者據見道分別障說以證空理而斷障故言是障而非執者據修道
斷俱生障說以遍知有成種智故上來所知之障二所知即障名所知障此體即是
善心心所以彼空有二相未除帶相觀心有所得故前據了俗此據證真說名智障
此障對治亦有二種一者解有二者達空空有俱明名遍知故然唯識正義唯所知
之障今就理通故亦用之問永斷習氣唯是如來云何此眾皆云已斷答此有二釋
一約法相離𥁞唯是如來若據分離亦通菩薩經說麤重三位斷故解深密經說三
麤重一者在皮初地即斷二者在膚八地方斷三者在骨唯佛地斷雖則餘位亦斷
[002-0090b]
麤重而三位顯是故偏說初地捨凡入聖位故八地無漏常相續故佛地果滿頓得
捨故又此即是八地菩薩故云斷也二約圓融如疏文顯言摧重障山

者通以喻顯以能摧道摧二障山障體堅
厚崇聳如山又別則智障菩提惑障圓寂
通則俱障及一切佛法故名為重言見佛
無礙者斷障果也然有二義一就能見以
明無礙由斷二礙智明理顯理顯故見法
性身智明故見佛智身理智冥一見無礙
身無礙亦即涅槃二約所見明無礙者具
十無礙已如上說。】


「如是皆以毗盧遮那如來往昔之時於劫海
中修菩薩行以四攝事而曾攝受。」


【第二如是下受化根深於中初總後別初
中如是者指前斷障之眾劫海者明攝時
曠遠言四攝者即攝化之方謂布施愛語
[002-0091a]
利行同事布施是攝緣與彼資持故愛語
是攝體正示損益故利行是攝處安住善
處故同事謂釋疑令彼決定故布施是攝緣等者略
示四攝之相然瑜伽說各有九門至賢首品當略明之。】


「一一佛所種善根時皆已善攝種種方便教
化成熟令其安立一切智道。」


【後一一下別示攝相於中向言劫海曾攝
何所攝耶謂一一佛所何時攝耶種善根
時將何法攝謂種種方便攝相云何謂教
化成熟教化約始成熟就終攝意云何令
其安立一切智道道者因也謂唯為佛果
修佛因耳。】


「種無量善獲眾大福悉已入於方便願海所
行之行具足清淨於出離道已能善出常見
於佛分明照了。」
[002-0091b]


【第三種無量下德行圓備前攝何益令德
圓故於中先辯因圓後入果海今初文有
五句一種無量善已超七地殊勝善根故
二悉已下已超八地大願滿故三所行下
已超十地行滿障淨故四於出離下前明
德圓此具出道一道無量道已超生死不
住涅槃故云善出五常見下結成見佛謂
德高十地是以常見非比量見故曰分明
不取色相名為照了又塵毛剎海佛遍重
重有德斯覩名分明照了已超七地殊勝善根者以七地
有空中方便慧有中殊勝行功用行滿故云無量一道無量道者一道者一切無礙
人一道出生死故離世間品說一道是菩薩道不捨獨一菩提心故二道是菩薩道
謂方便智慧故三道四道乃至十道又云菩薩有無量道無量助道無量修道無量
莊嚴道各列十句則萬行觸目皆菩薩道又塵毛剎海下上是通相般若之意此是
華嚴一乘玄旨。】

[002-0092a]


「以勝解力入於如來功德大海。」


【二以勝解力下入果海也此一段文望前
是別總具德中別入果故望後是總四十
眾中解脫標故今且屬前於中二初乘因
入果是比智知如見鸞翔知太虛可冲矚
龍躍知宏海可汎也謂以勝解力印可佛
言知福慧之深遠以信解力瞻仰佛化知
慈悲之廣大是入如來功德大海亦是勝
解印持果德此一段下總顯文意以總具德文有三節第三德行圓備
中自有七句令但是二故云別也既言得於諸佛解脫之門則是四百餘門之總標
也義雖兩向科且屬前初乘因入果者以勝解力即是乘因入於如來功德大海即
是入果冲者和也深也虗也高也昇也今正是昇義兼虗高亦是勝解印持果德者
前則印化比知二嚴與慈悲皆教道也今云印果則心冥果海為證道也。】


「得於諸佛解脫之門遊戲神通。」


【二得於下明分得果用言解脫門者佛果
[002-0092b]
障寂大用無礙故稱解脫真解脫者即是
如來通智遊入故號門也眾各證契故名
為得此解脫即門佛得其總眾海得別又
佛解脫但名解脫眾所得法稱之為門以
能通入彼果用故此解脫之門又眾所得
法離障自在名為解脫智所入處亦名為
門以因解脫入果解脫亦稱為門此解脫
即門言解脫門者先別釋三初解脫門三字皆屬於佛二解脫屬果門屬眾海
三三字皆屬眾海於中有二一就因中自分能所二將已解脫望果為門然總

別圓融因果交徹重重無礙方為真解脫
門故下或歎佛果德或歎因行或約天等
所得欲影顯故然總別下二圓融融上三義總別圓融融第一義因
果交徹融後二義重重無礙通上三義且如總具於別別亦具總則一解脫門中有
一切解脫門次遊戲神通正明入相遊戲者出

入自在神通者難測無壅故約觀心者心
[002-0093a]
境無礙稱為解脫由此入理故號為門若
以門為門非能通矣門即如實何所通耶
正入雙亡為真門矣如此入者則本覺湛
然名窮果海真非𡚶外則因果圓融心境
無涯則解脫無際矣正入以下後順結能所雙寂故曰雙亡門
理歷然稱為正入正入則理無不契雙亡則過無不寂第三所謂下

別明得法讚佛四十眾中各先長行得法
即經家序列後說偈讚即當時所陳然眾
集偈讚並在一時文不累書故編之作次
而各得一者顯佛德無盡故乘別入總盡
眾不能及故故海慧云如來境界無有邊
各隨解脫能觀見而普賢得十者顯等佛
無盡故。】


「所謂妙燄海大自在天王得法界虛空界寂
靜方便力解脫門。」
[002-0093b]


【文中先異生眾後同生眾前中三初諸天
次八部後諸神今初分二先色天後欲天
前中有五今初自在天長行十法第一法
界等者即法身解脫也法界虛空界即用
所遍處空即事空法界之言義兼事理謂
非但遍空亦遍空內色心等事及空有稱
真之理又但言空則一重遍今云法界則
重重皆遍何者謂空界容一一塵處及彼
事物一一塵中皆稱真故各有無邊剎海
佛身大用皆悉充滿故下頌云無窮盡也
言寂靜者體也然有二義一明前大用用
無用相不礙常寂二由此智用即寂同真
是故隨一一用遍一切處也言方便者用
也亦有二義一明前寂無寂相不礙大用
二內同真性不礙外應羣機故云方便寂
[002-0094a]
用無礙所以稱力及空有稱真之理者此空是外空若以理空對
外空外空離法是斷滅空理空即事名為真空若以外空亦心所現亦由對色滅色
方顯則此斷空從緣無性即性空也故十八空明大空者謂十方空即十方虗空亦
是性空矣是故疏云空有稱真之理即有之空皆性空也一明前大用等者此二義
中一用同體寂二用同體遍方便二者一由忘寂故不礙用二由依寂故能起用。】


「自在名稱光天王得普觀一切法悉自在解
脫門。」


【二普觀一切法悉自在者智身解脫也此
有三義一以普眼於一切法無不能觀二
觀一切法不壞事而全理三於一法中見
一切而無礙並名自在。】


「清淨功德眼天王得知一切法不生不滅不
來不去無功用行解脫門。」


【三知一切法不生等者自共相解脫也亦
有二義一知不生等內證真理二無功用
[002-0094b]
行外應羣機三自相解脫者以一切法各各不同色非心等故名自相
今皆不生故名解脫此明無彼生相則法體不生故名自相若直遣生住滅相亦共
相耳然不生等佛法之體釋有多門略申一

二一別釋以不生滅約境不來去約行初
不生滅略有五義初不生滅略有五重者前三別據三性不同四
即含前三而義別五即融四句而無礙就別約三性中各三釋者初一通就當性說
二約當性二義說三對三無性說唯圓成二義小異云何三性各二義耶遍計二者
一情有二理無依他二者一緣生二無性圓成二者一性有二相無一就遍

計由是𡚶執無法可生滅也又情有即是
理無故不生也理無即是情有故不滅也
不滅不生是一法也又求遍計相不可得
故不生能顯無相性故不滅不滅即不生
亦一法也一就遍計下遍計三義也一遍計無體如繩上蛇故無可生滅
二約二義者情有合是生理無體是滅今此情有即是理無何有生耶正理無處方
是情有故非滅也下例可知三對無性者由無遍計方顯無相故唯識云即依此三
[002-0095a]
性說彼三無性是知若無遍計安知無相下亦例然二就緣起性謂

法無自體攬緣而起即生無生既本不生
故無可滅也又緣起無性故不生無性緣
起故不滅中論云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
成是故不生即不滅不滅即不生為一物
也又推緣無起故不生能顯無生性故不
二就緣起性者一通說因緣之法依他而起因緣所生無有生故故經云一切
法無來是故無有生以生無有故滅亦不可得二明二義中又緣起無性故者緣生
即無性也無性緣起者無性即緣生也前句即因緣故空此句即無性故有故引中
論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唯證後句三顯無性中若無因緣不知無性故論四句
推之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若不推此安知無生無生
即是生無自性性也三約圓成性謂非是有為故無

彼生滅相也又非𡚶心境故不生聖智所
證故不滅又體非遷變故不生隨緣令法
起故不滅不滅即不生為一物也三約圓成初義
[002-0095b]
可知一約二義中小異耳前二謂二三皆約二義二即法相宗二義於此二義顯無
性義謂非妄心境故即相無義聖智所證故即性有義而非妄心境故遠離我法所
執便能顯得勝義無自性性又體非遷變下約不變隨緣法性宗中二義既不變故
不生由此不變方能隨緣則不生是不滅義既以隨緣為不滅由隨緣不失自性方
知不變則不滅是不生故云為一物也四通就三性混融於

一法上就遍計故不生就圓成故不滅就
依他故亦不生亦不滅就三無性故非不
生非不滅四通就三性等者即合前三而義別理實具合三性三無性以
成四句如一念心剎那瞥起即具六義謂一念之心是緣起法是依他起情計有實
即遍計所執體本空寂即是圓成三性備矣既即依三性說三無性故六義具矣今
於三性成其三句三無性上共成一句謂一念之上既理本無故遍計為不生本無
之理即是圓成故不滅依他即無性故亦不生而不壞相故亦不滅三句備矣言就
三無性非不生非不滅者上約遍計故不生今遍計即無性故無彼不生為非不生
也上約圓成故不滅今圓成即是勝義無自性性故非不滅上約依他亦不生亦不
滅今依他即生無自性性故何有亦不生亦不滅故上三性不出不生不滅今飜彼
[002-0096a]
三性以成三無性故雙非也五然此四句合為一聚圓

融無礙頓思可見五中融四句而無礙以一念心上一微塵上即
有六義故總融合言合四句者非第四門中四句合前別說總說四句耳二不

來不去者約行謂正智背捨𡚶執而無去
向證真理而不來又依體起用而不去應
機現前而不來又往應羣機而不去恒歸
寂滅而不來不來即是不去無二為一味
也由此大智無念應機如摩尼天鼓無思
成事故云無功用行也二不來不去下有三義釋初唯約體
背捨是去而云不去者智照妄空無可捨故照惑無本即智體故向證真理合是來
義如如來故而云不來者真不可得故照體無自即真理故故經云如來者無所從
來又依體起用等者第二雙約體周說也依體起用故是去以即體之用故不去應
機現前合是來以應不離體如月之影故不來又往應羣機而不去等者第三唯約
用說往應合是去應無應相故不去恒歸寂滅合是來滅不可得故不來又即體之
用往而不去用即體故歸而不來前對於佛上明去機上明來此對機上明去佛上
[002-0096b]
明來又前對機見佛來此對佛自歸來三義雖殊皆顯不來即不去也由此下釋無
功用摩尼約身天鼓約口無思約意二通釋者不生不滅亦

可約行不來不去亦可約境二通釋者既言不生滅約
行不來去約境此亦是局何名為通已上是賢首意不生滅局境而不通行不來去
局行而不通境今翻其不通令通則四義俱通境行故名為通謂𡚶念斯

寂猶若虛空何生何滅又雖起大用見心
無生用謝歸寂了本無滅又常稱真理寂
照居懷於此心中有何生滅此約行釋不
生滅也謂妄念下別亦約三性以成觀行初即遍計契同無相何有生滅二
又雖起大用下約依他觀三又常稱真下約圓成觀約境釋不來去

者猶如空華無可去來又緣會即來來無
所從故無來緣謝而去去無所至故無去
又諸法即如如豈來去約境釋不來下亦約三性初即遍計
又緣會下約依他又諸法即如下約圓成而並從揀略各出一義例前不生亦可具
五亦應前三別說四五融通如遍計上亦應云情有即是理無故不來理無即是情
[002-0097a]
有故不去等但改生滅二字為來去二字餘凖前思三展轉釋又何

以不生滅由無來去故何以不來去由無
生滅故三展轉釋所以為此釋者有三意一則上來但當句釋今顯互相釋
故如經云一切法無來是故無有生等即此亦名相因釋也又既無來

去則非一非異不生不滅則無斷無常智
契前理故無功用不礙生等故云行也又既
無來去則非一異者次正是展轉釋欲明不生滅等四含義無盡故略舉八不即中
論宗論云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而青目釋之有展轉
相釋今取此勢故為此釋云何不來不去則得為異對此非一非異耶謂若有來去
則有能所能所為一今無來去故無一異云何不生不滅則得不常不斷謂若許有
生生即是有定有則常若許有滅滅則是無定無則斷今無生滅何有斷常故中論
問云不生不滅已總破一切法何故復說此六事耶答為成不生不滅故謂有人不
信不生不滅而信不常不斷若深求不常不斷即是不生不滅故知二義相成從智
契下釋無功用是則不生之生生之不生無功用

故常寂行故常用寂用無二是於功用得
[002-0097b]
解脫也斯為正法之要義味難盡無猒繁
是則不生之生下生與不生展轉相成上來諸不相成總顯不生之理今則性
相相成以此不生不同斷滅故不礙於生若礙於生非真不生故不礙生成不生也
是則緣生故無性無性故緣生二義相成真不生也。】


「可愛樂大慧天王得現見一切法真實相智
慧海解脫門。」


【四現見一切法等者觀義解脫也現見之
言揀比知故真實相言略有三義一以智
觀事實事不虛故故下經文觀有為法如
實相故二以慧觀理實所謂無相無相不
相名為實相三以無礙智知無二實窮實
故深盡邊故廣稱智慧海不為相縛是解
脫門。】


「不動光自在天王得與眾生無邊安樂大方
便定解脫門。」
[002-0098a]


【五與眾生等者慈障解脫也離諸危怖曰
安適悅身心為樂見佛則獲二利故安樂
也煩惱不生故得定也佛德難思故樂定
無邊斯為大方便也。】


「妙莊嚴眼天王得令觀寂靜法滅諸癡暗怖
解脫門。」


【六令觀等者悲障解脫也眾生癡故造業
造業故受苦闇故不見未來不見未來即
顛墮故大怖之極莫越愚癡令觀本寂則
癡相本空尚不造善豈當為惡尚不造善等者然邪
說空謂豁達無物或言無礙不妨造惡若真知空善順於理恐生動亂尚不起心惡
背於理以順妄情豈當更造若云無礙不礙造惡何不無礙不礙修善而斷惡耶厭
修善法恐有著心恣情造惡何不懼著明大邪見惡眾生也。】


「善思惟光明天王得善入無邊境界不起一
切諸有思惟業解脫門。」
[002-0098b]


【七善入等者業障解脫也佛現十方是無
邊境了無依性稱為善入尚不依佛寧造
業思尚不依佛者意同前義入理觀佛恐懷觀心更造業思特達至理。】


「可愛樂大智天王得普往十方說法而不動
無所依解脫門。」


【八普往十方等者即無相解脫門也雖身
應十方寂然不動智宣諸法泊爾無依不
取於相如如不動故。】


「普音莊嚴幢天王得入佛寂靜境界普現光
明解脫門。」


【九入佛等者即名相解脫也佛智契如名
入寂境寂而能應故普遍十方身智𤼵光
又令物入無相故靜無名故寂。】


「名稱光善精進天王得住自所悟處而以無
邊廣大境界為所緣解脫門。」
[002-0099a]


【十中此天王名與前列中少倒前名極精
進名稱光上下諸文多有此例或義存名
異或廣略參差皆譯者不善會耳法門名
住自等者此離二取相能益自他解脫門
自悟處者即離覺所覺自覺聖智常現前
也而以無邊等者謂緣無邊法界度無邊
眾生得廣大菩提也此離二取相者唯識第八有四二取一相
見二名色三王所四本末本即第八異熟末即六識異熟今當相見所覺是相能覺
是見遠離覺所覺名自覺聖智故楞伽云一切無涅槃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遠
離覺所覺即斯義也上是第一經第二又云佛告大慧前聖所知轉相傳授妄想無
性菩薩摩訶薩獨一靜處自覺觀察不由於他離見妄想上上勝進入如來地是名
自覺聖智之相。】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二之一


音釋



妍[媏-而+虫]
妍倪堅切美也[媏-而+虫]兗之切醜也

盧官切神鳥也

委勇切塞也
[002-0099b]



匹滅切篇入聲驟也
[002-0100a]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二之二 困十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义難陀 譯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撰述


「爾時妙𦦨海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自在
天眾而說頌言。」


【二上首說偈中二先彰說儀後明正說今
初𦦨海是當眾上首仰承佛力為眾申心
十地論云承佛力者顯無我慢普觀十方
示無偏心今觀已眾通局小異耳十地論云承佛
力等者論中但云示無我慢無偏心故昔人或將通配二句疏意以別配為正故便
配之然頌總有四種一名阿耨窣覩婆頌此

不問長行與偈但數字滿三十二即為一
偈二名伽陀此云諷頌或名不頌頌不頌
長行故或名直頌謂直以偈說法故三名
祗夜此云應頌四名嗢䭾南此云集施頌
[002-0100b]
謂以少言攝集多義施他誦持故今此即
伽陀頌也下皆凖之為何意故經多立頌
略有八義一少字攝多義故二諸讚歎者
多以偈頌故三為鈍根重說故四為後來
之徒故五隨意樂故六易受持故七增明
前說故八長行未說故今此正唯前二義
兼五六。


二正說中十偈次第各一法門結集取此
以為長行非此頌前也然此中長行與偈
有多不同謂偈字則定長行多少不同而
長行則約天得法偈中即是歎佛此必然
也若二文互望或因果之殊或體用有別
或互相影略或難易更陳或法喻不同或
能所遞舉故傳授者善消息之二文相暎
於義易了結集取此者以昔人皆云頌長行故然此中長行下相對料揀
[002-0101a]
者示說偈儀然上舉四種明偈體式次明八義即立偈之由然通重頌及與孤起華
藏品有十例五對唯約祇夜今此料揀唯局此文雖是孤起而經家廣列故須會釋
總有六對一因果者如第十偈云佛於無邊大劫海為眾生故求菩提此舉因故長
行即云自所悟處此顯果也第二體用者第二偈云能然照世妙法燈用也長行云
普觀一切悉自在體也第三影略者長行云知一切法不生不滅不來不去偈中但
云了相無有即偈略也第四偈云永滅眾生癡暗心長行但有現見一切法即長行
略也第四難易者如初天王長行但云得法界虗空界寂靜方便力解脫不見偈文
難為解釋第五法喻不同者長行第二但云觀一切法偈云能然照世妙法燈是也
第六能所遞舉者初天王但云法界虗空界是所遍處偈中則云佛身普遍諸大會
則長行闕能遍且就初叚具有六對況下諸叚顯文甚多言傳授者善消息之者易
豐卦云天地盈虗與時消息釋云消者盡也息者生也謂可加則加可減則減可出
則出可沒則沒故言消息二文相映者長行不了則觀偈文偈文難見則觀長行則
易了也。】


「佛身普徧諸大會充滿法界無窮盡寂滅無
性不可取為救世間而出現。」
[002-0101b]


【今初天中初二句即前所遍法界虛空兼
明能遍佛身則十身皆遍無窮盡者一出
現無盡若高山之出雲二非滅盡法猶虛
空之常住次句寂靜也由無性故不可取
為一異俱不俱等後句方便合二為力此
偈是說者自法故不結天名下並凖知一出
現無盡等者然還源觀說有三遍一一塵普周法界遍即經充滿法界無窮盡二一
塵出生無盡遍即疏前意三一塵含容空有遍即疏後意不可取為一異等者普遍
諸會此應有異充滿法界此應唯一今他相俱寂故皆叵得若有一異則合此為俱
一異既亡俱從何有若有俱句遣此雙非俱句已無雙非寧立故四句皆遣百非俱
亡寂乎唯寂而言等者亦不可說有無等四真應等殊唯證相應耳。】


「如來法王出世間能然照世妙法燈境界無
邊亦無盡此自在名之所證。」


【二中初句是上自在佛為法王於法自在
故次句觀也第三句普也後句結法屬人
[002-0102a]
為他說故然其結名義同法門恐繁不配
他皆倣此。】


「佛不思議離分別了相十方無所有為世廣
開清淨道如是淨眼能觀見。」


【三中初句無功用也不思議是標離分別
是釋次句即不生等相即生等無即不義
第三句即行也長行約要先知法無生方
得成無功用偈則要無分別方能見法無
生內證與外用同時所以二文前後。】


「如來智慧無邊際一切世間莫能測永滅眾
生癡暗心大慧入此深安住。」


【四中初句明廣次句明深即上智慧海也
第三句自見法實故能令物不迷事理。】


「如來功德不思議眾生見者煩惱滅普使世
間獲安樂不動自在天能見。」
[002-0102b]


【五中初句方便定也次二句與安樂也。】


「眾生癡暗常迷覆如來為說寂靜法是則照
世智慧燈妙眼能知此方便。」


【六中初句即前癡闇謂長迷妄境鎮覆真
心也次句即令觀寂靜次句因滅無明則
得熾然三菩提明是前滅義因滅無明則得熾然三菩
提明者即涅槃二十一南經十九高貴德王菩薩品因瑠璃光菩薩欲來放光佛問
文殊文殊初入第一義答云世尊如是光明名為智慧智慧者即是常住常住之法
無有因緣云何佛問何因緣故有是光明廣說無因緣竟末後云世尊亦有因緣因
滅無明則得熾然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燈今略義引耳。】


「如來清淨妙色身普現十方無有比此身無
性無依處善思惟天所觀察。」


【七中初二句即善入無邊境無邊境即所
應處也無有比善也次句無性者感而應
故無依者思念寂故由此能令物不造業。】
[002-0103a]


「如來音聲無限礙堪受化者靡不聞而佛寂
然恒不動此樂智天之解脫。」


【八中初二句即普徃十方說法次一句即
不動無依。】


「寂靜解脫天人主十方無處不現前光明照
耀滿世間此無礙法嚴幢見。」


【九中初句即入寂靜境次二句即普現光
明。】


「佛於無邊大劫海為眾生故求菩提種種神
通化一切名稱光天悟斯法。」


【十中初十一字即無邊境為所緣求菩提
即自所悟處次句既緣其境必起通化前
文略耳。】


「復次可愛樂法光明幢天王得普觀一切眾
生根為說法斷疑解脫門。」
[002-0103b]


【第二明第四禪廣果天長行十法中一普
觀等者此應根授法明於不知根說法無
果障中得解脫也斷疑生信是說法果故
謂觀機識病稱根說法藥病無謬故疑除
疾愈。】


「淨莊嚴海天王得隨憶念令見佛解脫門。」


【二中隨憶念言略有二意一隨念何佛如
名應之二隨念有淺深令見佛有麤妙此
於現身得解脫也。】


「最勝慧光明天王得法性平等無所依莊嚴
身解脫門。」


【三中法性平等者唯一味也無所依者離
能所也莊嚴身者證真莊嚴即非莊嚴故
雖現世間還如法性不依諸有此於有依
得解脫也。】
[002-0104a]


「自在智慧幢天王得了知一切世間法一念
中安立不思議莊嚴海解脫門。」


【四中知世間法者謂眾生世間心法各異
知已隨宜現通說法故云安立一念速安
非人天外道所能思議以此莊嚴如來教
海此於安立教法遲鈍障得解脫也。】


「樂寂靜天王得於一毛孔現不思議佛剎無
障礙解脫門。」


【五一毛等者約偈不思議解脫力也無礙
有二義一唯就所現則毛中多剎自互無
礙二雙就能所一毛不大而多剎不小一
多大小皆無礙也又由無大小相故此於
取著障得解脫。】


「普智眼天王得入普門觀察法界解脫門。」


【六普門者一門攝一切門名為普門隨一
[002-0104b]
一門各全[冰-水+〡*ㄆ]法界故於其中觀察法界深
智契達故名為入此於隨相中得解脫。】


「樂旋慧天王得為一切眾生種種出現無邊
劫常現前解脫門。」


【七中眾生無邊根噐各異應形說法種種
不同既根熟不休故窮劫長現此於畏苦
不化生障得解脫。】


「善種慧光明天王得觀一切世間境界入不
思議法解脫門。」


【八中觀一切等者謂觀事入理理超情表
云不思議此於諸業報得解脫。】


「無垢寂靜光天王得示一切眾生出要法解
脫門。」


【九中法門無邊出者為要根噐萬品故出
要難思此於著相得解脫。】
[002-0105a]


「廣大清淨光天王得觀察一切應化眾生令
入佛法解脫門。」


【十中種種方便但隨所應終成種智名入
佛法以大悲出現皆等雨故此於不欲利
生得解脫上云出要令離妄苦今云入法
令得真樂也。】


「爾時可愛樂法光明幢天王承佛威力普觀
一切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眾而說頌言。」


【頌中觀巳眾內三類天者上五淨居非所
被故十偈次第一如長行。】


「諸佛境界不思議一切眾生莫能測普令其
心生信解廣大意樂無窮盡。」


【初中前二句即所疑境界境界之言通分
齊所觀普令者觀根為說故生信解者斷
疑也信佛大用分齊難測故斷佛上疑生
[002-0105b]
其正解信佛所觀之境則斷法上疑亦生
正解謂如有疑云為存因果非真空耶為
是空故無因果耶今明只由真空能立因
果因果立故乃是真空也第四句釋一切
之言佛以利生為意樂故既該一切故廣
大無盡只由真空能立因果下答上疑念此句明其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
成若無有空義因果定有便墯於常言因果立故乃是真空者即因緣故空義若離
因果以明空者是斷空故。】


「若有眾生堪受法佛威神力開導彼令其恒
覩佛現前嚴海天王如是見。」


【二中初句即憶念次二句令見佛。】


「一切法性無所依佛現世間亦如是普於諸
有無依處此義勝智能觀察。」


【三中初句即法性平等無依次二句即莊
嚴身謂如法性為嚴故無依處。】
[002-0106a]


「隨諸眾生心所欲佛神通力皆能現各各差
別不思議此智幢王解脫海。」


【四中初一句即了一切世間次二句即一
念安立不思議莊嚴海。】


「過去所有諸國土一毛孔中皆示現此是諸
佛大神通愛樂寂靜能宣說。」


【五中初二句即毛孔現剎上云不思議佛
剎但以橫多今云過去乃豎窮前際皆示
現者如鏡現像次一句是無障礙令應度
者見即佛神通依佛鏡智而觀乃法性恒
爾。】


「一切法門無盡海同會一法道塲中如是法
性佛所說智眼能明此方便。」


【六中初二句即普門次一句即法界末句
義兼於入。】
[002-0106b]


「十方所有諸國土悉在其中而說法佛身無
去亦無來愛樂慧旋之境界。」


【七中初二句即為一切眾生種種出現次
句即無邊劫常現前謂約機隱顯佛無去
來故常現也。】


「佛觀諸法如光影入彼甚深幽奧處說諸法
性常寂然善種思惟能見此。」


【八中初句即觀一切世間也次二句即入
不思議法也若約理論深是深非甚今不
壞事而即理故曰甚深全攬理以成事名
為幽奧處兼上二法常寂然釋上義也以
諸法即寂故不可以理事思也。】


「佛善了知諸境界隨眾生根雨法雨為啟難
思出要門此寂靜天能悟入。」


【九中初二句示一切眾生次一句顯出要
[002-0107a]
法。】


「世尊恒以大慈悲利益眾生而出現等雨法
雨充其噐清淨光天能演說。」


【十中初二句即觀應化眾生次句令入佛
法。】


「復次清淨慧名稱天王得了達一切眾生解
脫道方便解脫門。」


【第三明三禪長行十法第一門即寂普現
名為方便說即是道由說入佛解脫海故
此於體用有礙得解脫也又方便言亦通
入解脫之方便也。】


「最勝見天王得隨一切諸天眾所樂如光影
普示現解脫門。」


【第二門隨一切等者謂不能普現得解脫
也光影之言略有二釋一謂因光發影影
[002-0107b]
但似質而不似光依智現形形隨眾樂不
隨自智隨樂即應名普示現二水中之月
亦名光影謂佛月不來影現心水影多似
月少似於水謂水動則流光蕩瀁水濁則
似晦魄臨池若止而且清則圓璧皎皎此
亦隨自他意也此就天王且隨天眾所樂
偈就於佛無不應也光影之言略有二者賢首更有一義今不
存之故云略也彼釋云謂如明淨物得日光曜於屋壁上有光影現如來應機現身
亦爾然有多義一緣集義謂大智明淨悲願日照於眾生陰室之內現於佛影二速
疾義無遠不至故三無礙義不可執持故四有用義能破暗故五無生義無所有故
廣如十忍品說此義似有穿鑿故略不存今疏所明二影者然攝論影略有三一眏
質影二水月影三鏡像影廣如十忍品今是前二今云光影故略鏡像正是初義謂
日喻如來身樹等形質以喻眾生日無異體質有萬差樹側影斜形端影正影不現
於日內但在質邊弄影多端隨心萬品二水月影以月有光亦名光影影多似月者
如月圓缺故少似水者隨動靜故。】

[002-0108a]


「寂靜德天王得普嚴淨一切佛境界大方便
解脫門。」


【第三門佛境界有二一如如法性是佛證
境二十方國土是佛化境嚴淨亦二離相
息妄則嚴如境萬行迴向則嚴化境此二
無礙大方便也此於無巧莊嚴得解脫也。】


「須彌音天王得隨諸眾生永流轉生死海解
脫門。」


【第四隨諸等者謂大悲深厚故隨入生死
眾生無邊故永流轉而示導也此於無大
悲捨眾生障得解脫也。】


「淨念眼天王得憶念如來調伏眾生行解脫
門。」


【第五門佛調眾生或折或攝或兼二行雖
悲願多門皆令趣無上道若憶念此居然
[002-0108b]
受化不滯於權此於勝所緣有忘念障得
解脫或折攝等者勝鬘云應攝受者而攝受之應折伏者而折伏之攝受折伏
則正法久住。】


「可愛樂普照天王得普門陀羅尼海所流出
解脫門。」


【第六得普門等者佛以稱法性之總持包
攝一切總持故云普門復能流演無盡故
得稱海此於聞思有忘失障得解脫也。】


「世間自在主天王得能令眾生值佛生信藏
解脫門。」


【第七門謂佛出難值引之令值信心難生
勸之令生信含眾德所以名藏下經云信
為寶藏第一財故此於嫉妬邪見障得解
脫也。】


「光𦦨自在天王得能令一切眾生聞法信喜
[002-0109a]
而出離解脫門。」


【第八能令等者上令信佛此令信法仰依
即信領解便喜信可趣入喜則奉行因得
解脫名而出離此於迷覆眾生障出離道
得解脫。】


「樂思惟法變化天王得入一切菩薩調伏行
如虛空無邊無盡解脫門。」


【第九門謂眾生界法界調伏界虛空界皆
無邊無盡菩薩悲智以方便界開示法界
行調伏界等虛空界於有限礙障中得解
脫故謂眾生界等者瑜伽有五無量界此前列四後言以方便界者即調伏方
便界故五具矣。】


「變化幢天王得觀眾生無量煩惱普悲智解
脫門。」


【第十觀眾生等者由悲故憐愍由智故觀
[002-0109b]
察觀察煩惱知病行已化而度之此於無
悲無方便障得解脫也。】


「星宿音妙莊嚴天王得放光現佛三輪攝化
解脫門依藏補


爾時清淨慧名稱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
少淨天無量淨天徧淨天眾而說頌言。」


【頌中十一頌初十次第如前長行依梵本
列名中此長行闕第十一天彼名星宿音
妙莊嚴天王下言妙音者略而未迴。】


「了知法性無礙者普現十方無量剎說佛境
界不思議令眾同歸解脫海。」


【第一頌中初二句是了達方便依法性而
現故後二句說即是道說不思議解脫令
眾同歸。】


「如來處世無所依譬如光影現眾國法性究
[002-0110a]
竟無生起此勝見王所入門。」


【二中初二句明光影普現無依故如影第
三句成上二義以無生故如影無依略不
明隨天所樂。】


「無量劫海修方便普淨十方諸國土法界如
如常不動寂靜德天之所悟。」


【三中初句標方便無量劫修兼顯大義次
二句正明方便嚴佛境界。】


「眾生愚癡所覆障盲暗恒居生死中如來示
以清淨道此須彌音之解脫。」


【四中初二句即眾生永流轉謂無明所盲
覆本淨心造業受身故恒居生死次句即
隨而示之。】


「諸佛所行無上道一切眾生莫能測示以種
種方便門淨眼諦觀能悉了。」
[002-0110b]


【五中總相頌佛調生行初句高次句深後
句廣。】


「如來恒以總持門譬如剎海微塵數示教眾
生徧一切普照天王此能入。」


【六中初二句即普門陀羅尼次一句即所
流出示教者示其善惡教使修行稱性無
偏故遍而無盡。】


「如來出世甚難值無量劫海時一遇能令眾
生生信解此自在天之所得。」


【七中初二句值佛次句生信藏不信則佛
難值正信唯佛能生既值佛生信反覆相
成今之一遇何得不信。】


「佛說法性皆無性甚深廣大不思議普使眾
生生淨信光燄天王能善了。」


【八中初二句即所聞之法以無性為法之
[002-0111a]
真性次句即令眾生信喜出離淨則出不
信濁成無漏故。】


「三世如來功德滿化眾生界不思議於彼思
惟生慶悅如是樂法能開演。」


【九中初句能調伏人前因此果耳化眾生
界即調伏行無邊無盡為不思議思惟悅
生是名為入。】


「眾生沒在煩惱海愚癡見濁甚可怖大師哀
愍令永離此化幢王所觀境。」


【十中初二句即眾生無量煩惱謂利鈍二
使愛見羅剎皆甚可怖也次一句以悲愍
之以智令離愛見羅剎甚可怖畏者即涅槃第十一巳如前引。】


「如來恒放大光明一一光中無量佛各各現
化眾生事此妙音天所入門。」


【十一中既闕長行對名略顯初二句星宿
[002-0111b]
莊嚴義也謂佛光流於法界粲若星羅次
句即妙音莊嚴化眾生事不出三輪上云
妙音舉一立稱耳若長行立名應云得放
光現佛三輪攝化解脫門。】


「復次可愛樂光明天王得恒受寂靜樂而能
降現消滅世間苦解脫門。」


【第四二禪長行十法初中二義一內證真
樂經論共說樂有五種謂一因二果三苦
對除四斷受五無惱害無惱害樂更有四
種謂出家遠離樂禪定適悅樂菩提覺法
樂涅槃寂靜樂今當第四若通取受字兼
禪定菩提則含因果言恒受者以無所受
受諸受故若待境界即非恒也二而能降
下外建大義降神現相除苦因果此於涅
槃體用障得解脫也經論共說樂有五種等者論即瑜伽等經
[002-0112a]
即善戒經第二自利利他品經云云何名快樂快樂義者有五種一者因樂二者受
樂三者斷受樂四者遠離樂五者菩提樂云何因樂因內外觸因觸因緣故有受樂
是名因樂因行善法得他世樂是名因樂云何受樂從因因緣身得增長心得安隱
是名受樂受樂者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有漏二者無漏無漏有二一者學地二者
無學有漏有三欲界色界無色界三有有內外入故有六觸六觸有二一者身樂二
者心樂五識共行名為身樂意識共行名為心樂修習聖道斷諸受故道得增長無
有諸受名斷受樂永斷煩惱身心無患名遠離樂受常樂故名菩提樂或有說言無
想定者名為斷樂是義不然何以故不斷受樂故遠離樂者有四種一者出家樂二
者寂靜樂三者斷樂四者菩提樂世間之人多有憂苦永斷是苦名出家樂斷欲界
貪名寂靜樂永斷煩惱名為斷樂受常樂故名菩提樂菩薩常能施眾生樂名菩提
樂菩薩摩訶薩自受常樂轉施眾生名菩提樂何故名為因樂是樂因故名為因樂
不名受樂受樂者不名因樂名為性樂斷樂者不名因樂不名受樂以斷多樂故名
為斷樂遠離樂者不名因樂不名受樂不名斷樂以觀生死眾過患故名智慧樂菩
提樂者不名因樂不名受樂不名斷樂不名遠離樂無邊常故名菩提樂名無勝樂
名無邊樂名無上樂亦名常樂名寂靜樂菩薩摩訶薩能以如是五種之樂施於眾
[002-0112b]
生是名因樂義今疏望彼經數名不同若欲會者果及苦對除即是受樂開出無惱
害者即遠離樂及菩提樂經中遠離有四今云出家遠離樂含其二種出家即第一
遠離兼得第三斷樂復開菩提為菩提涅槃二樂若瑜伽九十六說樂有二種一者
欲樂二者遠離遠離復有三種一劣謂無所有已下二中謂第一有三勝謂滅受定
然世尊依第一義說有三種最寂靜樂謂等解脫故總攝為三一應遠離二應修習
即前三上中下遠離名有上遠離三最極究竟解脫無上住樂即前貪等解。】


「清淨妙光天王得大悲心相應海一切眾生
喜樂藏解脫門。」


【第二門謂無緣大悲與性海相應拔世憂
患故出生喜樂無盡名藏此於惱害心得
解脫。】


「自在音天王得一念中普現無邊劫一切眾
生福德力解脫門。」


【三一念等者修福德因感依正果福之力
也雖多人多劫所感念劫融之䪺現此於
[002-0113a]
時劫得解脫也。】


「最勝念智天王得普使成住壞一切世間皆
悉如虛空清淨解脫門。」


【第四門謂以佛力不動成住壞三皆如空
劫常清淨也此於遷變得解脫也。】


「可愛樂淨妙音天王得愛樂信受一切聖人
法解脫門。」


【五愛樂等者謂信樂佛菩薩法敬奉修行
則二障得解脫也。】


「善思惟音天王得能經劫住演說一切地義
及方便解脫門。」


【第六門地謂地智義謂清淨即離念超心
地也方便者教導及入地之由入住出等
也以無盡辯演無盡法故能經劫。】


「演莊嚴音天王得一切菩薩從兜率天宮沒
[002-0113b]
下生時大供養方便解脫門。」


【七一切等者通有二義一現多身興多供
供多佛皆稱真故名大方便即長行意二
一念八相遍法界故名大方便即偈中意
於上自在名為解脫。】


「甚深光音天王得觀察無盡神通智慧海解
脫門。」


【八於定慧障得解脫。】


「廣大名稱天王得一切佛功德海滿足出現
世間方便力解脫門。」


【九果滿應機是於現身化生無堪任性得
解脫。】


「最勝淨光天王得如來徃昔誓願力發生深
信愛樂藏解脫門。」


【十見佛大願雲愛樂隨學此於自輕障得
[002-0114a]
解脫。】


「爾時可愛樂光明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
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天眾而說頌言。」


【二頌中十偈次第依前。】


「我念如來昔所行承事供養無邊佛如本信
心清淨業以佛威神今悉見。」


【今初前三句明寂靜樂通舉因樂以顯果
樂後句降現之用。】


「佛身無相離眾垢恒住慈悲哀憫地世間憂
患悉使除此是妙光之解脫。」


【二中初句即所相應海次句即能應大悲
大悲荷物故名為地次句即生喜藏憂除
故喜患除故樂。】


「佛法廣大無涯際一切剎海於中現如其成
壞各不同自在音天解脫力。」
[002-0114b]


【三中初句能現次句所現。】


「佛神通力無與等普現十方廣大剎悉令嚴
淨常現前勝念解脫之方便。」


【四中初二句即普使成住等次一句頌如
虛空清淨以三災彌綸而淨土不毀故然
三四二偈似如前却且順文釋耳。】


「如諸剎海微塵數所有如來咸敬奉聞法離
染不唐捐此妙音天法門用。」


【五中初二句咸敬奉是愛樂餘是聖人次
一句即上法及信受也。】


「佛於無量大劫海說地方便無倫匹所說無
邊無有窮善思音天知此義。」


【六中初句經劫住次二句即地義方便無
邊是一切也。】


「如來神變無量門一念現於一切處降神成
[002-0115a]
道大方便此莊嚴音之解脫。」


【七中通頌八相普周略無供養。】


「威力所持能演說及現諸佛神通事隨其根
欲悉令淨此光音天解脫門。」


【八中初句是前智慧次句神通次句無盡
及海以隨根令淨是深廣故。】


「如來智慧無邊際世中無等無所著慈心應
物普現前廣大名天悟斯道。」


【九中初二句即德海滿足次句出現世間。】


「佛昔修習菩提行供養十方一切佛一一佛
所發誓心最勝光聞大歡喜。」


【十中三句通明前昔誓願力第四句結中
便顯深信愛樂藏以文云大歡喜故。】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二之二
[002-0115b]


音釋




烏沒切

於到切深也
蕩瀁
蕩徒浪切瀁餘亮切蕩瀁浮遊貌


盲暗
盲眉庚切目無童子也
唐捐
捐余專切唐捐謂徒棄也
[002-0116a]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二之三 困八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义難陀 譯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撰述


「復次尸棄梵王得普住十方道場中說法而
所行清淨無染著解脫門。」


【第五初禪長行十法中一普住等者大用
應機故普遍說法用而常寂故行淨無染
得心無行故行淨了境無相故無染。】


「慧光梵王得使一切眾生入禪三昧住解脫
門。」


【二佛為定境住定則所見深故。】


「善思慧光明梵王得普入一切不思議法解
脫門。」


【三普入等者法海難量名不思議一言演
盡名為普入。】
[002-0116b]


「普雲音梵王得入諸佛一切音聲海解脫門。」


【四圓音隨類名音聲海要無分別方入佛
聲。】


「觀世言音自在梵王得能憶念菩薩教化一
切眾生方便解脫門。」


【五能憶等者化生即是趣菩提行故以宿
住智明記。】


「寂靜光明眼梵王得現一切世間業報相各
差別解脫門。」


【六眾生報異隨業有差佛示現受令生正
信。】


「普光明梵王得隨一切眾生品類差別皆現
前調伏解脫門。」


【七於法自在方能隨類調生。】


「變化音梵王得住一切法清淨相寂滅行境
[002-0117a]
界解脫門。」


【八佛身無相等法性之清淨現而同化為
寂滅之行矣。】


「光耀眼梵王得於一切有無所著無邊際無
依止常勤出現解脫門。」


【九不著諸有故能常現三業無邊更無可
依。】


「恱意海音梵王得常思惟觀察無盡法解脫
門。」


【十觀性無相猶如虛空何有可盡察用隨
宜如擊水文隨擊隨生復何可盡。】


「爾時尸棄大梵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梵身
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眾而說頌言。」


【偈中先上首觀眾開成四天合則梵身即
眾亦有經云梵眾梵身梵輔梵眷屬身即
[002-0117b]
是眾輔即眷屬。】


「佛身清淨常寂滅光明照耀徧世間無相無
行無影像譬如空雲如是見。」


【十偈初中初句法身普遍道場次句智光
說法次句行淨無染境相智行既亡則大
用影像亦寂後句通以喻顯雲不離空空
不礙雲以況寂用。】


「佛身如是定境界一切眾生莫能測示彼難
思方便門此慧光王之所悟。」


【二中初二句入禪之境如來法身即是心
性若能觀之為上定故次句示入方便雖
多同入一寂。】


「佛剎微塵法門海一言演說盡無餘如是劫
海演不窮善思慧光之解脫。」


【三中初句即不思議法次二句明普入義
[002-0118a]
以一言說盡故一言說盡之辯劫海亦不
能窮顯法無盡也約能包則一言說盡約
能久則劫海莫窮然一言但說剎塵未是
無盡設欲一言盡者則二三兩句相違一
言說盡劫海更何所演而得無窮更有所
演前則不盡又不可重說若欲通者總望
則可說盡隱暎重重則不可盡如擊水文
小擊大擊遍擊各隨文生盡未來際擊盡
未來文生為難思法也以一言說盡故者釋此一偈疏文有
二一正釋二解妨前中自有二意一佛法對說前句一言說盡顯佛勝德後句劫說
不窮明法無盡約能包下總就佛說是歎佛故前二句能包後一句能久然一言但
說剎塵下通妨謂有問云前言說盡後云不窮豈不相違答有二意一順文通二約
理通今初經云佛剎微塵法門海一言演說盡無餘剎塵法外更有無盡之法何妨
劫海演說不窮故反成之設欲一言盡者則二三兩句相違初明前違於後後更有
所演下後違於前若欲通下二約理會通則前二句直是說盡一切諸法後之一句
[002-0118b]
不妨無窮若一言不盡者佛非不思議故故云總說則盡成於前句隱映無盡成於
後句兼以喻顯皆遺忘集意。】


「諸佛圓音等世間眾生隨類各得解而於音
聲不分別普音梵天如是悟。」


【四中圓音之義文略有三義一廣無邊二
別詮表三無分別如次三句餘如出現品
辯。】


「三世所有諸如來趣入菩提方便行一切皆
於佛身現自在音天之解脫。」


【五中初二句即教化眾生方便行三世諸
佛皆以利他為向菩提自清淨業故次句
前就梵王故云憶念今據如來故身現耳
一毛尚現何況全身。】


「一切眾生業差別隨其因感種種殊世間如
是佛皆現寂靜光天能悟入。」
[002-0119a]


【六中初句業相差別次句報相差別次句
現同世間。】


「無量法門皆自在調伏眾生徧十方亦不於
中起分別此是普光之境界。」


【七中前二句即隨類調生調法自在故能
隨類廣遍次句顯明前義無思成事故。】


「佛身如空不可盡無相無礙徧十方所有應
現皆如化變化音王悟斯道。」


【八中初二句明佛體性即前清淨寂滅不
可盡下略顯四義如空次句佛用應現為
行既皆如化不失寂滅。】


「如來身相無有邊智慧音聲亦如是處世現
形無所著光耀天王入此門。」


【九中初二句所現無有邊次句勤現無依
著。】
[002-0119b]


「法王安處妙法宮法身光明無不照法性無
比無諸相此海音王之解脫。」


【十中初二句常思大用無盡謂安住大悲
宮能現大事故次句常觀法體無盡。】


「復次自在天王得現前成熟無量眾生自在
藏解脫門。」


【自下第二欲界諸天文有七段第一他化
天王長行十法中一謂現眾生前自在調
伏使其成熟化法無盡故名為藏。】


「善目主天王得觀察一切眾生樂令入聖境
界樂解脫門。」


【二觀世樂相皆苦故應捨觀世樂性即入
聖樂。】


「妙寶幢冠天王得隨諸眾生種種欲解令起
行解脫門。」
[002-0120a]


【三隨樂斷疑令起正行。】


「勇猛慧天王得普攝為一切眾生所說義解
脫門。」


【四一言普攝諸義遍於時處為物而說。】


「妙音句天王得憶念如來廣大慈增進自所
行解脫門。」


【五倣佛修慈。】


「妙光幢天王得示現大悲門摧滅一切憍慢
幢解脫門。」


【六示現等者大悲十力摧彼慢高而無摧
心故云示現。】


「寂靜境天王得調伏一切世間瞋害心解脫
門。」


【七以智慧光照諸世間令離三毒之闇則
無惡趣之果瞋癡障重故與偈互陳。】
[002-0120b]


「妙輪莊嚴幢天王得十方無邊佛隨憶念悉
來赴解脫門。」


【八十方等者為念佛三昧純熟故隨念何
佛即能得見如休捨解脫等。】


「華光慧天王得隨眾生心念普現成正覺解
脫門。」


【九應念現成。】


「因陀羅妙光天王得普入一切世間大威力
自在法解脫門。」


【十普入等者寂用自在現世調生總名威
力。】


「爾時自在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自在天
眾而說頌言。


佛身周徧等法界普應眾生悉現前種種教
門常化誘於法自在能開悟。」
[002-0121a]


【偈中亦十初中初句體遍次句用周故能
現前次句教藏能成後句所成自在開於
法藏悟深法門即成熟也。】


「世間所有種種樂聖寂滅樂為最勝住於廣
大法性中妙眼天王觀見此。」


【二中初二句二樂次句令入。】


「如來出現徧十方普應群心而說法一切疑
念皆除斷此妙幢冠解脫門。


諸佛徧世演妙音無量劫中所說法能以一
言咸說盡勇猛慧天之解脫。」


【三四可知。】


「世間所有廣大慈不及如來一毫分佛慈如
空不可盡此妙音天之所得。」


【五中三句共顯如來大慈初二句舉劣顯
勝次句以喻正顯謂世慈有相若須彌之
[002-0121b]
高大海之廣終可傾盡佛慈稱性若芥子
之空投刃之地即不可盡又如空有普覆
常攝廣容無礙難壞無盡略舉一無盡耳
芥子之空者即四十一經云佛子譬如虗空於蟲所食芥子孔中亦不減小於無數
世界中亦不增廣其諸佛身亦復如是見大之時亦無所增見小之時亦無所減今
但取能喻投刃之地者即莊子中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君問其故答云臣始見牛為全牛也今見非全牛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
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故文選云投刃皆虗目牛無全今借其骨
間小空以對上小空為真俗之況耳。】


「一切眾生慢高山十力摧殄悉無餘此是如
來大悲用妙光幢王所行道。


慧光清淨滿世間若有見者除癡暗令其遠
離諸惡道寂靜天王悟斯法。


毛孔光明能演說等眾生數諸佛名隨其所
樂悉得聞此妙輪幢之解脫。」
[002-0122a]


【六七與八文亦可知。】


「如來自在不可量法界虛空悉充滿一切眾
會皆明覩此解脫門華慧入。」


【九中初二句明佛體普遍無成不成次句
隨眾生心現成正覺。】


「無量無邊大劫海普現十方而說法未曾見
佛有去來此妙光天之所悟。」


【十中普現十方即普入一切世間餘皆威
力自在餘皆威力自在者大集經云孩子以啼為力女人以瞋為力外道以
見為力波旬以生死為力菩薩以慈悲為力佛以智慧為力故以說法皆為威力。】


「復次善化天王得開示一切業變化力解脫
門。」


【第二化樂天長行十一法中一為物開示
諸業如化化雖體虛而有作用為力業亦
從緣無性而報不忘。】
[002-0122b]


「寂靜音光明天王得捨離一切攀緣解脫門。」


【二捨離等者攀取緣慮是惑病之本若心
境無得則捨攀緣攀取緣慮是惑病之本者即淨名問疾品經云
何謂病本謂有攀緣從有攀緣則為病本何所攀緣謂之三界云何斷攀緣以無所
得若無所得則無攀緣何謂無所得謂離二見何謂二見謂內見外見是無所得故
今疏云心境無得則捻攀緣。】


「變化力光明天王得普滅一切眾生癡暗心
令智慧圓滿解脫門。」


【三闇滅智生如月盈缺。】


「莊嚴主天王得示現無邊恱意聲解脫門。」


【四示現等者梵聲微妙故云恱意應遍十
方故云無邊。】


「念光天王得了知一切佛無盡福德相解脫
門。」


【五知一切等者此有三義一福德之相有
[002-0123a]
十蓮華藏世界微塵數故無有盡二謂清
淨慈門等無限因所生故一一因果皆稱
真故一一即無有盡皆同虛空三大慈悲
行是福德相使盲聾視聽等皆慈善根力
故涅槃經中有聞讚佛為大福德怒云生
經七日母便命終豈謂大福德相讚者云
年志俱盛而不卒暴打之不瞋罵之不報
是故我言大福德相怒者聞而心伏故慈
為無盡福相然與前義相成涅槃經中有聞讚佛等者
即三十八經南經三十五諸婆羅門欲與佛捔力爾時復有一婆羅門作如是言瞿
曇沙門成就具足無量功德汝等不應與諍大眾答言癡人云何說言沙門瞿曇有
大功德其生七日母便命終是何得名福德相耶婆羅門言罵時不瞋打時不報當
知即是大福德相其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量神通是故當知是福德相心
無憍慢先意問訊言語柔輭初無麤獷年志俱盛心不卒暴王國多財無所愛戀捨
之出家如棄涕唾是故我說沙門瞿曇成就具足無量功德大眾答言善哉仁者瞿
[002-0123b]
曇沙門實如所說成就無量神通變化我不應與彼捔試是事釋曰文甚昭著今但
義引略不引相好者前已有故然與前義相成者第二義慈異相因此義慈即是相
舉果由因致復能顯因故云相成。】


「最上雲音天王得普知過去一切劫成壞次
第解脫門。」


【六三達圓智了三世劫此就天王且言宿
住耳。】


「勝光天王得開悟一切眾生智解脫門。」


【七開悟等者此門闕偈上下文中屢有開
悟即同法華開示悟入以開攝示以悟攝
入謂開示約能化悟入約所化以開攝示等者此有
二釋前即嘉祥意四句雖殊不出能所開示約能化悟入約所化全彼疏文彼更釋
云能化有大開之與曲示所化有始悟之與終入意云但說有性名為大開言此是
凡夫性此是聖人性因果理行即名曲示豁然了知故名為悟修行契證目之為入
則始淺終深下引論意則初深終淺以入約因故彼論云開者無

[002-0124a]
上義謂除一切智智更無餘事即雙開菩
提涅槃謂以知見之性為涅槃知見之相
為菩提眾生本有障翳不現佛為開除則
本智顯故示者同義三乘同法身故悟者
不知義不知唯一實事故今令知成報身
菩提故入者令證不退轉地故即是因義
為證初地已上為菩提涅槃因故廣如彼
彼論云下即第二釋彼論先釋如來知見云佛知見者如來能證如實知彼義
故疏意云如實即法性所證也知彼義即能證大智也能所知見皆名知見正同今
經開示正覺境界正覺即能證境界即所證今疏但出開等四句開者無上義論標
名也除一切智智更無餘事者釋所開即一切智智一切智是根本智重言智者是
後得智根本名知後得名見除此二事更無有餘能勝過此故名無上即雙開菩提
涅槃者釋所開一切智智也謂以知見之性下釋雙開義眾生本有下疏釋開義大
乘法師釋開云開者出生顯證之義謂出生菩提顯證涅槃故即法相宗之意故下
釋悟云令悟知見相本有種子以成報身今疏意不然知見性相並皆本有本有大
[002-0124b]
智光明遍照法界義故涅槃云佛性名第一義空知見性也第一義空名為智慧知
見相也在因為性相在果為菩提涅槃故云眾生本有障翳不現耳智障菩提惑障
涅槃二障俱無菩提涅槃一時俱顯故云佛為開除則本智顯現示者同義別示知
見之性以成涅槃悟者不知義別示知見之相以成菩提言不知唯一實事者經云
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一實事即是知見上三皆果斷德智德以總別故而成三
句入即因義未知何可能證故示與無量智業無量智者即果中一切智智體用而
言業者是彼因也所以要舉初地已上為因者登地證如為涅槃因能證地智為菩
提因故十地論釋經究竟如虗空盡未來際云即因善決定究竟如虗空即菩提因
如依空生色色不盡故盡未來際為涅槃因常果無窮故二果即智性相也又開者
即般若故論云除一切智智更無餘事示即法身悟即解脫三德涅槃即是三句入
是三德之因上有三意一約佛性釋二約菩提涅槃釋三約三德涅槃釋會之並同
佛性有果有果果即菩提涅槃故三德涅槃攝菩提故亦佛性故餘如前後釋禪宗
之解如問明品。】


「妙髻天王得舒光疾滿十方虛空界解脫門。」


【八稱性之光有何難遍。】
[002-0125a]


「喜慧天王得一切所作無能壞精進力解脫
門。」


【九一切等者謂契理具修長劫無倦故眾
魔外道所不能摧。】


「華光髻天王得知一切眾生業所受報解脫
門。」


【十善惡等殊苦樂等異皆知性相。】


「普見十方天王得示現不思議眾生形類差
別解脫門。」


【十一示現等者無邊品類一毛頓現更無
來去尤顯難思。】


「爾時善化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善化天
眾而說頌言。」


【偈中脫於第七唯有十偈。】


「世間業性不思議佛為群迷悉開示巧說因
[002-0125b]
緣真實理一切眾生差別業。」


【初中初句總次句開示後二句顯如化力
差別業者果不亡故。】


「種種觀佛無所有十方求覓不可得法身示
現無真實此法寂音之所見。」


【二中初句所攀緣後二無得然緣境有二
一真二妄真佛有緣亦成妄惑況於妄耶
種種觀者五求不得故謂佛有耶常見為
惑謂佛無耶邪見深厚四句百非所不能
加故無所有非唯一佛十方亦然應化示
現非真實故求實無得即見真身真即無
緣佛尚應捨何況餘境五求不得等者即是中論觀如來品
偈云非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即五求也由諸外道妄計
有我我為如來計有五故一謂即陰是如來二謂離陰有如來三謂如來中有陰四
謂陰中有如來五謂陰能有如來今並非之若陰即如來陰生滅故佛應生滅故云
[002-0126a]
非陰二若謂離陰有如來者以何相知如來墮常過離陰生滅故故云不離三若謂
如來中有陰如器中有果則亦是異如來亦墮常故四若陰中有如來如牀上有人
亦有別異過故云此彼不相在五若如來能有五陰陰屬如來者則如人有子亦有
別異過異則如來墯常等故然後四句皆成異過初即是一總合但是一異過耳故
觀法品破我但云若我是五陰我即為生滅若我異五陰即非五陰相今細推尋故
有五求皆不可得上之五求但能破有今四句並非故言謂佛有耶常見為惑謂佛
無耶邪見深厚此且雙破有無而有過則微無過則重故云深厚彼論偈云邪見深
厚者則說無如來如來寂滅相分別有亦非如是性空中思惟亦不可者亦遣有無
四句百非所不能加故無所有者結歸經文凖中論中略說三種四句皆不能加初
偈云空則不可說非空不可說共不共叵說但以假名說此一四句共即俱句不共
則雙遮若別說者一空二非空三亦空亦非空四非空非非空此皆雙遮辯中第二
四句云寂滅相中無常無常等四第三四句云寂滅相中無邊無邊等四今並拂之
非唯此四泛爾隨相皆悉非之然百非有二義一約十惡說如下當明二約通相說
謂離一切分別之相耳故論結云如來過戲論而人生戲論戲論破慧眼是皆不見
佛謂起心動念並為戲論非觀如來應如淨名觀阿閦品故疏結云真則無緣佛尚
[002-0126b]
應捨何况餘境即借用金剛法尚應捨何况非法。】


「佛於劫海修諸行為滅世間癡暗惑是故清
淨最照明此是力光心所悟。


世間所有妙音聲無有能比如來音佛以一
音徧十方入此解脫莊嚴主。」


【三四可知。】


「世間所有眾福力不與如來一相等如來福
德同虛空此念光天所觀見。」


【五中初二句福德相次句無盡相相好者
經云盡人中福不及一天乃至云盡世間
福不及如來一相等相好經云盡人中福等者等取善生經云
一切世間福不及如來一毛功德一切毛功德不及一好一切好功德不及一相故
名福相云不及如來一相等等取瑜伽四十九亦如是說。】


「三世所有無量劫如其成敗種種相佛一毛
孔皆能現最上雲音所了知。」
[002-0127a]


【六中約天之智普知約佛一毛能現○七闕。】


「十方虛空可知量佛毛孔量不可得如是無
礙不思議妙髻天王已能悟。」


【八中初二句明毛孔過空謂靈智證理非
如虛空真理超事故亦非比無限理智不
可分析隨其少分即融攝重重故一毛之
量便越虛空次句別示越相謂毛孔不大
而無涯即廣陿無礙故杜絕思議之境前
即一光外展今即一毛內廣文𦂶互耳一
毛本自遍空十方豈得難滿毛孔過空䟽有三叚說二
種過一如來靈智能證真理虗空不能證二如來稱真之理空超過事空事空即斷
滅空故三無限理智下雙結上二皆不可分理無分限智契於理亦無分限智結靈
智理結真理既不可分一毛稱真則重重融攝此處之空豈不能攝於餘處之空。】


「佛於曩世無量劫具修廣大波羅蜜勤行精
進無厭怠喜慧能知此法門。」
[002-0127b]


【九中初句長時修次句無餘修次句無間
修具此三修故進力難壞而言廣大波羅
蜜者至第五經釋。】


「業性因緣不可思佛為世間皆演說法性本
淨無諸垢此是華光之入處。」


【十中初句總顯業之性相即緣生果報之
不亡便是無性之非有故不可有無思也
次句佛如是說天如是知次句以法性示
業性。】


「汝應觀佛一毛孔一切眾生悉在中彼亦不
來亦不去此普見王之所了。」


【十一中初二句小一現大多為一難思次
句現時不來不現不去又難思也。】


「復次知足天王得一切佛出興世圓滿教輪
解脫門。」
[002-0128a]


【第三知足天長行十法中第一天得總相
法門諸佛將興皆生彼天下生之時普應
法界頓闡華嚴為圓滿法。】


「喜樂海髻天王得盡虛空界清淨光明身解
脫門。」


【二盡虛空等者光明色身皆遍空界了不
可取故云清淨。】


「最勝功德幢天王得消滅世間苦淨願海解
脫門。」


【三以淨願力滅惑業苦。】


「寂靜光天王得普現身說法解脫門。


善目天王得普淨一切眾生界解脫門。」


【四五可知。】


「寶峰月天王得普化世間常現前無盡藏解
脫門。」
[002-0128b]


【六普化等者普即無偏常即無間示其真
樂即如來藏。】


「勇健力天王得開示一切佛正覺境界解脫
門。」


【七自覺智境佛已入之故示物同悟故。】


「金剛妙光天王得堅固一切眾生菩提心令
不可壞解脫門。」


【八以淨福堅菩提心。】


「星宿幢天王得一切佛出興咸親近觀察調
伏眾生方便解脫門。」


【九謂仰觀下化。】


「妙莊嚴天王得一念悉知眾生心隨機應現
解脫門。」


【十即照現迅疾也。】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第二之三
[002-0129a]


音釋



憍慢
憍舉喬切慠也慢莫宴切倨也
摧殄
摧徂回切折也殄徒典切滅也


曩世
曩乃郎切曩世謂昔世也

齒善切顯也

奚經切砥石也


訖岳切校也
卒暴
卒蒼沒切暴蒲報切卒暴猛急也

古猛切不可附

[002-0129b]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二之四 困九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义難陀 譯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撰述


「爾時知足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知足天
眾而說頌言。


如來廣大徧法界於諸眾生悉平等普應群
情闡妙門令入難思清淨法。」


【偈中初偈前半即出世義上句體智俱遍
下句悲用皆普後半即圓滿教輪前句即
實之權為妙門後句會權入實為圓滿。】


「佛身普現於十方無著無礙不可取種種色
像世咸見此喜髻天之所入。」


【二中可知。】


「如來徃昔修諸行清淨大願深如海一切佛
法皆令滿勝德能知此方便。」
[002-0130a]


【三中初二句以行淨願次句雜染本空故
前令滅佛法本具故今令滿妄盡真顯二
言相成。】


「如來法身不思議如影分形等法界處處闡
明一切法寂靜光天解脫門。」


【四中初二句依體普現若月入百川尋影
之月月體不分即體之用用彌法界體用
交徹故不思議次句稱根說法尋影之月月體不分
者此中法喻影略若具更云以月隨影萬流異見尋用之體體本寂然為寂靜光也。】


「眾生業惑所纏覆憍慢放逸心馳蕩如來為
說寂靜法善目照知心喜慶。」


【五中前半即所淨之眾生具三雜染故於
中上句標下句略示惑相慢是根本憍逸
隨惑憍謂染自盛事慢謂恃已陵他放逸
即是縱蕩憍為染法所依慢能長淪生死
[002-0130b]
放逸眾惑之本故偏舉此三蕩者動也謂
境風鼓擊飄蕩馳散次句能淨法門謂不
取於相當體寂故慢是根本等者六根本中之一也憍逸隨惑者
二十隨煩惱中之二也憍是小隨放逸是大隨並如初發心品今略釋之以經有意
故慢謂已下釋三惑相以順經文故唯識云慢謂恃已𣣋他高舉為性能障不慢生
苦為業謂若有慢於彼有德心不謙下由此生死輪轉無窮受諸苦故故䟽云慢能
長淪生死論云云何為憍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能障不憍染依為業故䟽
云憍為染法所依論云云何放逸謂於染淨品不能防修縱蕩為性障不放逸增惡
損善所依為業故䟽云放逸即是縱蕩餘可思準。】


「一切世間真導師為救為歸而出現普示眾
生安樂處峯月於此能深入。


諸佛境界不思議一切法界皆周徧入於諸
法到彼岸勇慧見此生歡喜。


若有眾生堪受化聞佛功德趣菩提令住福
海常清淨妙光於此能觀察。」
[002-0131a]


【六七及八文並可知。】


「十方剎海微塵數一切佛所皆徃集恭敬供
養聽聞法此莊嚴幢之所見。」


【九中通顯上既親近必當敬養聞法以聞
調他為真供養列名中云星宿幢今故莊
嚴與長行互出。】


「眾生心海不思議無住無動無依處佛於一
念皆明見妙莊嚴天斯善了。」


【十中前半所知眾生心上句標深廣下句
顯相念慮不住多於草故廣也深者有三
義一恒轉如流故不住二本體寂然故不
動三從緣妄起無別所依次句即一念悉
知。】


「復次時分天王得發起一切眾生善根令永
離憂惱解脫門。」
[002-0131b]


【第四時分天十法一善根若發憂惱自除。】


「妙光天王得普入一切境界解脫門。」


【二以無限方便普證法身之境。】


「無盡慧功德幢天王得滅除一切患大悲輪
解脫門。」


【三悲摧惑苦故名為輪。】


「善化端嚴天王得了知三世一切眾生心解
脫門。」


【四以三達智知機授法。】


「總持大光明天王得陀羅尼門光明憶持一
切法無忘失解脫門。」


【五陀羅尼等者總持入理故名為門以慧
為體故云光明若取助伴則兼念定念即
明記故能憶持定乃心一常無忘失四無
礙等一切諸法皆是所持。】
[002-0132a]


「不思議慧天王得善入一切業自性不思議
方便解脫門。」


【六可知。】


「輪䐡天王得轉法輪成熟眾生方便解脫門。」


【七轉法等者轉法示菩提之道即是成熟
眾生方便。】


「光燄天王得廣大眼普觀眾生而徃調伏解
脫門。」


【八十眼圓見隨宜徃調。】


「光照天王得超出一切業障不隨魔所作解
脫門。」


【九超出等者超出業障使離惡因不隨魔
作捨惡緣也。】


「普觀察大名稱天王得善誘誨一切諸天眾
令受行心清淨解脫門。」
[002-0132b]


【十等雨法雨誘令進善使彼受行誨令斷
惡得心清淨此就於天偈通一切。】


「爾時時分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時分天
眾而說頌言。」


【偈中亦十。】


「佛於無量久遠劫已竭世間憂惱海廣闢離
塵清淨道永耀眾生智慧燈。」


【初偈通顯前半彰已已離後半開發能離
善根。】


「如來法身甚廣大十方邊際不可得一切方
便無限量妙光明天智能入。


生老病死憂悲苦逼迫世間無暫歇大師哀
愍誓悉除無盡慧光能覺了。


佛如幻智無所礙於三世法悉明達普入眾
生心行中此善化天之境界。
[002-0133a]


總持邊際不可得辯才大海亦無盡能轉清
淨妙法輪此是大光之解脫。」


【二三四五文並可知。】


「業性廣大無窮盡智慧覺了善開示一切方
便不思議如是慧天之所入。」


【六中初句即業性言廣大者一念造一切
故無窮盡者未得對治無能止故有多門
故次句善入智了自入開示令他入次句
入門多種。】


「轉不思議妙法輪顯示修習菩提道永滅一
切眾生苦此是輪䐡方便地。


如來真身本無二應物隨形滿世間眾生各
見在其前此是燄天之境界。」


【七八亦可知。】


「若有眾生一見佛必使淨除諸業障離諸魔
[002-0133b]
業永無餘光照天王所行道。」


【九中初句見佛為緣次二見佛二益一正
智生必內超業障二佛為真導豈外逐魔
緣既不隨魔安造魔業十魔並離故致諸
十魔並離者即五十八經一蘊魔二煩惱三業四心五死六天七善根八三昧
九善知識十菩提法智下廣有釋。】


「一切眾會廣大海佛在其中最威耀普雨法
雨潤眾生此解脫門名稱入。」


【十亦可知。】


「復次釋迦因陀羅天王得憶念三世佛出興
乃至剎成壞皆明見大歡喜解脫門。」


【第五三十三天眾長行有十一法初中承
力故憶念念過去佛者曾入此天故三世
有二一亦念未來二過去自互相望亦有
三世生大喜者境殊勝故慶自福故。】
[002-0134a]


「普稱滿音天王得能令佛色身最清淨廣大
世無能比解脫門。」


【二能令等者然佛身無染淨大小亦無勝
劣猶若虛空雲屯即闇日朗即明色昏即
劣物隔言小今妄雲盡而智光照故清淨
性空現故廣大妙色顯故無比皆解脫力
故曰能令。】


「慈目寶髻天王得慈雲普覆解脫門。」


【三大慈不揀怨親若雲無心而普覆。】


「寶光幢名稱天王得恒見佛於一切世主前
現種種形相威德身解脫門。」


【四恒見等者人天世主多恃威德故佛現
超之令其敬喜。】


「發生喜樂髻天王得知一切眾生城邑宮殿
從何福業生解脫門。」
[002-0134b]


【五知其因果差別使物勤修因果並得名
福。】


「端正念天王得開示諸佛成熟眾生事解脫
門。」


【六開示等者示佛調生令菩薩倣習。】


「高勝音天王得知一切世間成壞劫轉變相
解脫門。」


【七初成後壞住時轉變乃至毛孔細剎皆
悉知之言轉變者福人出世則琳琅現矣
薄福者出則荊𣗥生焉。】


「成就念天王得憶念當來菩薩調伏眾生行
解脫門。」


【八憶念等者佛毛現因調行天憶則能思
齊。】


「淨華光天王得了知一切諸天快樂因解脫
[002-0135a]
門。」


【九一切諸樂以佛為因具勝德故就樂增
勝說諸天耳。】


「智日眼天王得開示一切諸天子受生善根
俾無癡惑解脫門。」


【十開示等者受生善根即念佛力開示令
不迷惑則去放逸而進修。】


「自在光明天王得開悟一切諸天眾令永斷
種種疑解脫門。」


【十一疑自疑他疑理疑事有多種種如聞
空疑斷聞有疑常聞雙是則疑其兩分聞
雙非疑無所據又聞空疑有聞有疑空等
互相疑也今開之使悟疑自疑他等者然疑有二一通相說
於諸諦理猶豫為性能障不疑善品為業二者五蓋中疑略有三種一疑自謂已不
能入理二疑師為彼不能善赦三疑法謂於所學為令出離為不出離如有病人疑
[002-0135b]
自疑醫疑藥病終不愈今言疑自疑他疑理疑事即五蓋中之三種也合其事理皆
所疑法通相說也如聞空疑斷者略示疑理事之相亦通一切疑也䟽有二勢一當
句生疑謂聞空疑斷等不了真空將謂斷滅等二又聞空疑有者即空有互疑而云
等者等取聞雙是則疑雙非聞雙非則疑兩是今開之可思更畧示其義謂聞空莫
疑斷是即事之空非斷滅故聞有莫疑常非定性有從緣有故聞雙是莫疑兩分但
雙照二諦無二體故聞雙非莫疑無㨿以但遮過令不著故又聞空莫疑於有是即
有之空故聞有莫疑於空是即空之有故聞雙是莫疑雙非是即非有無為有無故
聞雙非莫疑雙是是即有無方是非有無故。】


「爾時釋迦因陀羅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
三十三天眾而說頌言。」


【偈中亦有十一。】


「我念三世一切佛所有境界悉平等如其國
土壞與成以佛威神皆得見。」


【初中云平等者化儀同故又但以世俗文
字數故說有三世非謂如來有去來今又但
[002-0136a]
以世俗下即淨名第二唯改菩提為如來耳。】


「佛身廣大徧十方妙色無比利群生光明照
耀靡不及此道普稱能觀見。」


【二中初句廣大次句無比次句清淨然古
德明通有六義一廣謂總法界為身故二
遍全遍一塵至十方故三妙色即無色無
色之色故四勝無有比故五益利物無涯
故六用光破闇故。】


「如來方便大慈海徃劫修行極清淨化導眾
生無有邊寶髻天王斯悟了。」


【三中前半即慈雲上句果大下句因深一
切佛法依慈悲慈悲又依方便立俱稱深
廣故致海言次句即普覆也。】


「我念法王功德海世中最上無與等發生廣
大歡喜心此寶光天之解脫。
[002-0136b]


佛知眾生善業海種種勝因生大福皆令顯
現無有餘此喜髻天之所見。


諸佛出現於十方普徧一切世間中觀眾生
心示調伏正念天王悟斯道。


如來智身廣大眼世界微塵無不見如是普
徧於十方此雲音天之解脫。


一切佛子菩提行如來悉現毛孔中如其無
量皆具足此念天王所明見。


世間所有安樂事一切皆由佛出生如來功
德勝無等此解脫處華王入。」


【次六可知。】


「若念如來少功德乃至一念心專仰諸惡道
怖悉永除智眼於此能深悟。」


【十中初二句即前善根少功德者以少況
多彰因為勝次句即人天受生故離三惡
[002-0137a]
怖。】


「寂滅法中大神通普應群心靡不周所有疑
惑皆令斷此光明王之所得。」


【十一中初句即能開之法是寂滅智通次
二句由普應故疑皆斷也。】


「復次日天子得淨光普照十方眾生盡未來
劫常為利益解脫門。」


【第六日天長行十一法既為日天多辯光
益初一名及法門皆是總也謂佛身智光
猶如彼日無私而照是曰淨光此光體也
次辯光用略有四義一約心高下齊明故
名普照二約處則窮十方界三約時盡於
未來四約功用常無間斷如斯利益即大
智之功。】


「光燄眼天子得以一切隨類身開悟眾生令
[002-0137b]
入智慧海解脫門。」


【二以一切等者眾生本有佛智如海潛流
今佛以隨彼彼類身設種種方便務在開
悟令其證入。】


「須彌光歡喜幢天子得為一切眾生主令勤
修無邊淨功德解脫門。」


【三眾生愛染漂泊無依佛德無礙應為其
主隨修絕染名淨功德一行契理即曰無
邊况其具修耶。】


「淨寶月天子得修一切苦行深心歡喜解脫
門。」


【四修一切等者以智導悲為物受苦故深
歡喜。】


「勇猛不退轉天子得無礙光普照令一切眾
生益其精爽解脫門。」
[002-0138a]


【五謂體離障惑用而遂通故云無礙若身
若智俱得稱光周而不偏故云普照身心
明利是益精爽爽明也大集經云國王護
法增長三種精氣一地精氣謂五穀豐熟
二眾生精氣謂形貌端嚴無諸疾疫三善
法精氣謂修施戒信等今文正在第三益
其福智義兼前二法力遠資故。】


「妙華纓光明天子得淨光普照眾生身令生
歡喜信解海解脫門。」


【六淨光等者身智二光淨物身心信解深
廣于何不喜。】


「最勝幢光明天子得光明普照一切世間令
成辦種種妙功德解脫門。」


【七晝則勤心修善業故。】


「寶髻普光明天子得大悲海現無邊境界種
[002-0138b]
種色相寶解脫門。」


【八大悲海等者謂無緣大悲坐於道𣗳出
多奇寶故色相寶者應言寶色相圓明可
貴故以寶為體寶莊嚴故具十蓮華藏塵
數故云種種一一色相用周法界名現無
邊境如是皆從大悲海流悲海包納不揀
賢愚故。】


「光明眼天子得淨治一切眾生眼令見法界
藏解脫門。」


【九慧除癡翳法眼則淨淨見法界法界即
藏藏如前說。】


「持德天子得發生清淨相續心令不失壞解
脫門。」


【十發生等者謂於佛所發生清淨心曾一
供養能令其福續至菩提故如出現品食
[002-0139a]
金剛喻況相續耶。】


「普運行光明天子得普運日宮殿照十方一
切眾生令成就所作業解脫門。」


【十一使物居業莫越日光令人進德寧過
法義。】


「爾時日天子承佛威力普觀一切日天子眾
而說頌言。」


【偈中亦有十一。】


「如來廣大智慧光普照十方諸國土一切眾
生咸見佛種種調伏多方便。」


【初中前半淨光普照後半常為利益滅惡
生善破愚為智等為多方便。】


「如來色相無有邊隨其所樂悉現身普為世
間開智海燄眼如是觀於佛。


佛身無等無有比光明照耀徧十方超過一
[002-0139b]
切最無上如是法門歡喜得。」


【二三可知。】


「為利世間修苦行徃來諸有無量劫光明徧
淨如虛空寶月能知此方便。」


【四中前半即一切苦行此有四難一背已
利世難二行相唯苦難三處經諸有難四
時劫無量難於此具行故云一切次句明
深心歡喜亦有四義一為物苦行滿本願
故義在初句二智照苦性本空寂故即有
光明照空三遍淨無染非雜毒故即遍淨
如空四自他有果非無利故即第三句全。】


「佛演妙音無障礙普徧十方諸國土以法滋
味益群生勇猛能知此方便。


放光明網不思議普淨一切諸含識悉使發
生深信解此華纓天所入門。」
[002-0140a]


【五六可知光網之義如賢首品。】


「世間所有諸光明不及佛一毛孔光佛光如
是不思議此勝幢光之解脫。」


【七中通明舉劣顯勝以辯難思故能成辦
諸妙功德言世不及者世雖多光益非究
竟佛光雖少必徹真源不可盡故以一況
諸。】


「一切諸佛法如是悉坐菩提𣗳王下令非道
者住於道寶髻光明如是見。


眾生盲暗愚癡苦佛欲令其生淨眼是故為
然智慧燈善目於此深觀察。


解脫方便自在尊若有曾見一供養悉使修
行至於果此是德天方便力。」


【八九與十文亦可知。】


「一法門中無量門無量千劫如是說所演法
[002-0140b]
門廣大義普運光天之所了。」


【十一中初句即能照法門猶一日宮千光
並照隨舉一法有無量門然有二義一約
相類如一無常門有生老病死聚散合離
得失成壞三災四相外器內身剎那一期
生滅轉變染淨隱顯皆無常門餘亦如是
二就性融不可盡也次二句普運照義一
日周天則日日無盡一門歷事則劫劫難
窮方便多門終歸一極廣者無邊大者無
上。】


「復次月天子得淨光普照法界攝化眾生解
脫門。」


【第七月天長行十法初名法門亦總稱也
謂光有身智二殊法界亦事理兩別事即
機之身心及所依剎身光照身令覺照剎
[002-0141a]
令淨智光照心破癡照理令顯身智二光
相即則所照四法亦融以之稱普並除惑
障俱得淨名。】


「華王髻光明天子得觀察一切眾生界令普
入無邊法解脫門。」


【二觀察等者悲心普觀授以多法令入無
邊法界。】


「眾妙淨光天子得了知一切眾生心海種種
攀緣轉解脫門。」


【三眾生藏識皆名心海前七轉識名攀緣
轉轉謂轉生亦流轉也緣境非一立種種
名故經云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
諸識浪騰躍而轉生喻云洪波鼓溟壑無
有斷絕期既知機殊隨應授法故經云藏識海常住
等者此䟽義引具云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洪波鼓溟壑無有斷絕期藏識海常
[002-0141b]
住等同此義至問明品當廣分別耳。】


「安樂世間心天子得與一切眾生不可思議
樂令踊躍大歡喜解脫門。」


【四與一切眾生等者謂示物聖樂令得初
地此樂本有染而不染為不思議。】


「樹王眼光明天子得如田家作業種芽莖等
隨時守護令成就解脫門。」


【五謂以菩提心為家二利為作業並以身
口為牛利智為犁耕於心地下聞熏種生
信解芽起正行莖開諸覺華獲菩提果自
利則以不放逸隨時守護利他則以能化
大願守護不令魔惑禽獸侵犯從因至果
得成就也。】


「出現淨光天子得慈悲救護一切眾生令現
見受苦受樂事解脫門。」
[002-0142a]


【六慈悲等者謂慈護現樂悲救其苦令見
因果斷惡修善名真救護。】


「普遊不動光天子得能持清淨月普現十方
解脫門。」


【七以佛智風持大悲月使明見正覺離苦
清涼。】


「星宿王自在天子得開示一切法如幻如虛
空無相無自性解脫門。」


【入開示等者一切法有二種一是所迷謂
緣起不實故如幻緣成故無性二是能迷
謂遍計無物故如空妄計故無相又緣起
法有二義一無相如空則蕩盡無所有是
相空也二無自性如幻則業果恒不失即
性空也此二不二為一緣起是故兩喻共
顯一法既不迷能所則悟真如成正智火
[002-0142b]
言此二不二者融上性相二空也云何融耶謂若不達者性相二空俱非了義何者
謂法若性空相不空故若云相空性又不空以性相異猶如畫火無有熱性而似火
相如木中火不見其相而有其性如角峯垂𩑶即是牛相負重致遠是其性故性主
於內相㨿於外若一空者彼一不空若得意者此二相成謂由從緣無性名為性空
故令體相無不空寂即相空也此以性空成於相空由諸相蕩盡是故空中無色無
受想行識方顯法性本自空耳此以相空成性空故二空相成云不二也又說性空
總有三義一法無定性名空則相未空二法之真性本空則相亦未空三若說從緣
無性故名為空則一切法性自空矣非推之使空則悟真如成正智火者此中具五
法三自性三性文顯五法相者謂徧計無物故亡名也妄計無相絕妄想也緣起無
相故亡相也悟真如即圓成成正智火五法具矣。】


「淨覺月天子得普為一切眾生起大業用解
脫門。」


【九悲願為物現相好形是大業也。】


「大威德光明天子得普斷一切疑惑解脫門。」


【十普斷等者毛光普演何疑不斷。】
[002-0143a]


「爾時月天子承佛威力普觀一切月宮殿中
諸天眾會而說頌言。」


【偈中亦十。】


「佛放光明徧世間照耀十方諸國土演不思
議廣大法永破眾生癡惑暗。


境界無邊無有盡於無量劫常開導種種自
在化群生華髻如是觀於佛。」


【初二可知。】


「眾生心海念念殊佛智寬廣悉了知普為說
法令歡喜此妙光明之解脫。」


【三中初句即心海攀緣轉若以生滅八識
即彼第八亦名為轉以恒轉故云念念殊
恒故非斷轉故非常若以生滅八識即彼第八亦名轉者以起
信中則生滅與不生滅和合故有藏識海常住之言如長行辯今取唯識宗八識唯
是業惑辯生故皆生滅言以恒轉故者即引證也論釋第一能變即阿頼耶於中因
[002-0143b]
果法喻間之恒轉如瀑流論有問云阿頼耶識為斷為常論答云非斷非常以恒轉
故恒謂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
故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為轉識熏成種
故恒言遮斷轉表非常猶如瀑流因果法爾云念念殊者即以論恒轉之言會同經
新新而生念念而滅念念殊故體恒不

即彼如來藏功德常具義亦不離如彼瀑
流離水無流離流無水又如海波濤有漂
溺故多畜養故法合思之次句明了知謂
此識深細唯佛智知故次句示心海性即
是佛智不令外求稱機故喜新新已下義引上論念念
殊故下會法性宗與如來藏非一非異故起信云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
異名阿頼耶識由念念殊是生滅故與藏非一即此生滅心恒沙性德本來具足故
名不離不即不離即不一不異如彼瀑流者即向所引唯識後文云如瀑流水非斷
非常相續長時有所漂溺此識亦爾從無始來生滅相續非常非斷漂溺有情令不
出離又如瀑流雖因風等攀起諸波而流不斷此識亦爾雖遇眾緣起眼等識而恒
[002-0144a]
相續又如瀑流漂水上下魚草等物隨流不捨此識亦爾與內習氣外觸等法恒相
續轉釋曰但觀上引於䟽文中二宗合釋如瀑流水即唯識文離水無流通二宗義
若成法相離第八識無眼等識若依法性離如來藏無有八識廣如問明又如海波
濤即起信云如大海水因風波動水相風相不相捨離海即藏識如長行說恒常住
故是如來藏此即成上離水無流亦乃生下有所漂溺即唯識上生人天猶如漂草
下沉三塗猶如溺魚多畜養故又兼法性此中具有恒沙性德一切至實自此而生
若取法相阿陁那識甚微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亦多畜養義義兼二宗言法合思之已如上說玄文又明至問明品當廣分別二宗
之異謂此識微細即如向引偈文即唯識第三引解深密偈次句示心海性即是佛
智者上句佛智為能了故八十經云佛智廣大如虗空悉了世間諸妄想故今此即
出現品云一切眾生無不具有如來智慧如大海水潛流四天下地故云即是佛智
不令外求者即淨名云諸佛解脫當於眾生心行中求稱彼圓機故生歡喜。】


「眾生無有聖安樂沉迷惡道受諸苦如來示
彼法性門安樂思惟如是見。」


【四中初二句明失聖樂聖安樂者即聖智
[002-0144b]
涅槃本有今無故沉迷妄苦次句明與示
其性有樂非苦外名不思議見性得樂性
即是門即聖智涅槃本有今無者約法相說湼槃本有聖智本無故無菩提
覺法之樂今約法性涅槃聖智皆有性淨即法性門是則真樂本有失而不知云無
有耳故初地云諸佛正法如是甚深而諸凡夫心墯邪見既失真樂妄苦本空得而
不覺是故沉迷若覺本性不沉迷故故第三句示其性有令其覺性了彼苦性真寂
靜樂云樂非苦外是以長行名不思議見性得樂性即是門者若約解苦無苦苦為
見性之門今約見性成佛故性為聖樂之門。】


「如來希有大慈悲為利眾生入諸有說法勸
善令成就此目光天所了知。」


【五中但是法說如來即田主也悲佃物田
為利入有是所作業為利同於求果入有
似於耕犁說法即是下種勸善正當守護
令熟可知。】


「世尊開闡法光明分別世間諸業性善惡所
[002-0145a]
行無失壞淨光見此生歡喜。」


【六中前悲救護語其本心此明智光彰其
所用悲智相導能真救也。】


「佛為一切福所依譬如大地持宮室巧示離
憂安隱道不動能知此方便。」


【七中初句佛為福依月為涼本次句應言
大風持宮而今云爾即是轉喻大地如佛
宮室如福次句即照現義亦清涼義。】


「智火大明周法界現形無數等眾生普為一
切開真實星宿王天悟斯道。」


【八中可知。】


「佛如虛空無自性為利眾生現世間相好莊
嚴如影像淨覺天王如是見。」


【九中初句佛如虛空大業性也次句大業
體也不利眾生非大業故次句大業相依
[002-0145b]
光有影可以知動靜依鏡有像可以辯妍
[媏-而+虫]然彼影像無自性相如來相好當知亦
依光有影等者䟽開影像二字以為兩喻影謂光影喻像謂鏡像喻然此二喻
有通一切今取別義光影之喻喻佛現多端故云有動靜質動影動質靜影靜鏡像
喻現身勝劣如丈六三尺三十二相等隨機見故。】


「佛身毛孔普演音法雲覆世悉無餘聽聞莫
不生歡喜如是解脫光天悟。」


【十亦可知。
天眾竟。】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二之四


音釋



𣣋
離呈切與凌同
纏覆
纏澄延切繞也覆敷救切

蒲報切急流也


馳陳知切驅馳也蕩大浪切流蕩也
廣闢
闢毗亦切廣闢謂廣大開闢也


逼迫
逼筆力切窘逼也迫音伯急迫也
芽莖
芽牛加切萌芽也莖何耕
切枝柱也

溟壑
溟忙丁切壑黑各切溟壑海也
𩑶
音壺牛頸下垂也
[002-014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