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249 隨緣集-清-靈耀 (master)



No. 975-A


隨緣集敘


緣從外來。非本真也。隨惟偶應。非專屬也。夫人之相
與俛仰一世。有悲歡離合。貴賤窮通。禍福凶吉。升沉
倚伏。率外來也。而人則因外來而亦悲歡離合倚伏
升沉矣。復因外來而有言。則如馬遷之史。瀧崗之表。
元亮之歸去來。太白之桃李園。孟德之橫槊。漢高之
大風。阮狂之哭。成公之嘯。皆偶應也。比猶太虗。雲騰
鳥飛。風動塵起。日輪則明。雲霧則暗。戶牖則通。牆宇
則壅。分別見緣。頑虗則空。鬱𡋯之象則紆昏塵。澄霽
斂氛又觀清淨。究之太虗體非群相。亦不妨因外來。
而明暗塞空。又不妨因外來。而有聲則以鳥鳴。春以
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雨瀟瀟而鳴乎。其冬亦偶應
耳。寧惟人物乎哉。西竺空王。巳渾全本真。永謝外務
矣。其如有世界。生善治惡。入理四種。外緣來感。亦不
獲巳而有相。則現生法報應之身。又不獲巳而有言。
所謂生生不可說。有因緣故。亦可得說。生不生不可
說。有因緣故說。不生生不可說。有因緣故說。不生不
生不可說。有因緣故亦可得說矣。予猶人耳。寧無外
[001-0509b]
來感觸。亦有偶應之言。門人裒集成帙。以乞名。予曰。
我無特操。我無專屬。而言者又非本真也。其名隨緣
可矣。因編類為四。而削去十九。雜著存十一。尺牘存
百一。詩偈存千一。而源流則具存也。徐孺子曰。周易
稱隨時之義。大矣哉。以剛來而下柔動而悅隨。天下
隨時而大貞亨。隨緣之義。取諸此乎。予曰不也。予卑
卑雌伏。言不出羣。殆庶幾於易之澤中有雷隨以嚮
晦宴息耳。


巳未中元日楞嚴講寺比丘靈耀書於大樹方丈


隨緣集目次



卷第一
 自序
  雜著
 泗水海花記 佛海和上隱山序
 金剛經部旨序 摘微總序
 摘記五經章意序 藥師經直解敘
 梧桐月記 摘百家敘
 摘佛經第一敘 普門膚說序
 集註節義序 盂蘭盆經折中疏序
 玉菴興建緣起 題玉庵交單
[001-0509c]
 同戒錄序因辰春期 讀隱秀軒集
 閱鍾子評選史傳詩皈隱秀軒集
 翁永年書法敘 大藏集廣疏
 閱元白全集 血書法華經䟦
 睿公裒文引言
 普薦罹難陣亡橫死軍民榜
 復靈芝耆宿公啟 復寂照諸護法公啟
 復陳曹諸護法公啟
卷第二
 與徑山化城寂照兩常住修刻大藏書
 復吳江象護法請修藏板啟附來啟
 修刻大藏經板疏 復淨慧監院公啟
 復淨慧諸護法公啟 復永壽院檀護啟
 天溪和尚傳 餘生字說
 題報恩院交單 智覺寺重興禪堂綠起
 題智覺交單 修井文 蓮華賦
 為玉菴住持愚原闍黎封龕
 題市居漫咏集 齊物 齊物後
 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 後五百歲二句
 募米供眾疏 閱文苑英華完
 為有玉靜媛落壙安位法語
 法海潮瞻菉禪師化龕法語
 紀六根清淨講章 紀夢井敘
 法華玄義期齋榜
[001-0510a]
卷第三
  源流
 付不藏闍梨衣拂囑辭 付愚原睿子衣拂囑辭
 付慧昶輪子衣拂囑辭 付文可社森二子合卷
 代付餘生月子源流 代付勝果因子源流
 付伊輪圓子衣拂囑辭
卷第四
  尺牘
 與等菴法師二章 復徹公二章
 與王晉侯 與四弟
 與學人 復學人二章
 復可中師 與龍媒護法
 與沈輝東 與戚朗園護法二章
 復曹石閭護法三章 與汪天真二章
 與門人二章 與學人
 與僧幢 與晉揚茂才二章
 復冷關老師 復引岩子二章
 復朱茂才 復范黽公
 與神山和尚 與死心禪師
 興蓮居法師 復南屏和尚
 復雪渠張護法 與指開法姪
 復杜吏部 與文可



隨緣集目次
[001-0510b] No. 975
隨緣集雜著一
嘉禾楞嚴講寺靈耀全彰著


泗水梅花記



梅之見聞於世者。吳曰玄墓。鄧太尉玄以游以穴之
別業也。杭曰孤山。林高士逋以飡以妻之隱居也。皆
載於志記。傳於雅俗者久矣。而獨吾鄉泗水之梅。於
志記不少概見何哉。無乃去郡遼遠。僻在山村。既不
便於游觀。故山史亦失釆輯。如天台之不列於五嶽。
闕載於常典之謂乎。泗水在吳興府治之西南三十
里。菁山之北麓焉。傍山百十畝皆植梅。居人以梅為
地利。故不加損折。不雜他樹。當春陽煖發。予有時歸
鄉。則縱往觀焉。凝神一望。繡色迷天。把茗長趺。錦茵
逐地。香魂襲襲。常恐羅浮入夢墜瓣。徐徐想到壽陽
額上。掩映參差。杳迷出處。低佪歎咏。絕欲忘歸。且北
臨泗㵎。時浮清淺之溪。南負青山。益顯氷霜之秀。而
深遠之趣。廣濶之觀。有非一時心目所能領略。筆舌
所能殫述。惟曠懷者自得之耳。要之孤山玄墓亦遜
揖下風者也。然予重有感焉。當孤山玄墓之梅放。則
[001-0510c]
蘇杭士女。結駟邊騎。絡繹縱橫。紛紛觀賞。藉藉稱傳。
雖婦人小子。亦知有二處之梅矣。而吾鄉泗水無聞
焉。與伍唯一二山樵。地癖罕有知其臭味。一為歎賞
者。予方徘徊諷詠其間。人皆指顧而笑曰。是子癡與。
今枝頭未實。何乃妮妮此空花為。予笑而問曰。若輩
對此寧不樂乎。對曰。去年猶不樂。予曰。何謂也。曰青
梅價賤耳。予乃慼然而嘆曰。均是物也。天何獨厚於
彼。而過薄於此乎。既而恍然笑曰。均是物也。天何過
薄於彼。而獨厚於此乎。葢二處之梅。雖為人見賞。然
玄墓則奇枝秀幹。即為游人攀折者。十八九。餘唯庸
枝禿幹而巳。孤山則腥風雜遝。而香魂䖍劉一空矣。
吾泗水之梅。翛然無恙也。得非晦養深者悠長。榮華
露者摧傷歟。予聞泗水之陽。宋季為顯者之第也。今
則掬為茂草土人。時有從钁頭下。得其遺簪墮珥者。
予見泗水之左。國朝為范殿元之它也。陽春聳峙。層
閣翬飛。今則町疃鹿畼。狐狸穿屋矣。而泗水之梅。固
挺然全盛也。嗚呼豈非晦養者悠長。顯露者摧傷之
大章較矣乎。又豈非天之獨厚於此者乎。是予之所
以重有感。而且欲記之也。夫玄墓孤山梅。既不堪矣。
而世尚藉藉傳聞者。徒以鄧太尉林高士之重也。今
泗水去郭既遠。遊觀者難之。未遇幽人歎賞者。其誰
是此梅抱獨拔之奇。而世則終無聞見矣。予是用一
言。以告夫來之探奇者。使知吾鄉泗水之有梅。葢天
所獨厚。而山史不可闕載。以俾梅魂抱不遭之歎。終
[001-0511a]
笑世無曠懷者。若謂比鄧林之不朽於玄墓孤山。則
吾豈敢。


佛海和上隱山序



隱山。比丘之常也。惡足言言。夫守道恒一。而利生必
溥者耳。蓋僧之無識而在山者。可言山。不可言隱。若
見道巳明。而懼其未固。或用世之才疎。而人緣猶未
洽也。則就養於山以需之。乃可名隱。或有隱而未久。
遇薄緣而一感。遂出營營焉。汲汲焉。世諦流布。而彌
見其不足。疇昔名高一旦隳矣。如世之指終南為仕
途捷逕。而致北山之檄者。比比是也。何哉。葢守道不
恒。而秉志不一也。若是者雖出。吾知其見必不明。養
必不固。用世之才必不充。所化之機必不溥。而於法
門亦必無卓卓裨補樹立也。古人云。在山為遠志。出
山為小草。譏夫出者。不如不出者之為愈也。斯葢名
為隱山。而非真隱山者也。真隱山者。其守恒。其志一。
世不苟出。出不徒然。高峯妙石屋珙。而今之佛海和
尚。此其選也。予幼而披緇。即聞湖海衲子。藉藉相傳。
有秋衲禪師。見道精明。異日化緣必不聊爾。予時敬
慕。欲一見之。而良無由緣。越數年。獲交師之令師仁
源乃孫福城於武原之資聖。言師巳得林野老人之
法印。隱於吳興之菁山深處者。十餘載矣。予恍然喜
曰。菁山吾鄉也。何幸駐高人哉。吾當歸而一禮之矣。
既復自憂曰。師見地明白。久為海內推重。必且應化
多方去矣。吾雖歸。恐見之不逮也。及歸而訪諸慧嚴
[001-0511b]
古址。則更號為佛海矣。而身固未出也。師賦性嚴正。
不苟失言色與人。而不以予之鄙陋。止予宿談。且達
旦。油然莫逆予心。及出隱山詩偈見示。予則目眩然
而不眴。舌撟然而不下。葢不惟見道精明。抑且綽綽
乎具應世全才者也。又十年而今往見之。其養益固。
凡四方道俗。及吾鄉之有識者。咸望師出。以灑同雲
之潤。俾草木昆蟲皆知佛性。而師固恬然無出意。所
謂潛龍在野。確乎不可拔者耶。嗚呼見道精明。久為
海內衲子推戴。加以養道之固。充以應世之才。緇白
顒顒然望其化道者。幾二十年所矣。而不出。豈以見
不明。養不固。才不充。感扣之機不溥而不出哉。葢以
精明之見。貞固之養。充裕之才。化機之溥。積之二十
年。而猶然不出。然後知其守道恒。秉志一。而隱山之
真者也。然貞固足以幹事異日者天龍不容。師獨居
有餘。不得巳而出。必將一鳴驚人。振作聾瞶。方之娑
竭羅龍霔雨。溥利生民。如世伊尹武侯。世不苟出。出
不徒然。其所樹立必卓卓可觀。而于法門必非小補
者也。予故頌之以言。不然。隱山比丘之常耳。惡足言
哉。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部旨序



金剛般若義旨深圓。靈徵頗著。故解釋流通者。無慮
數百家。雖蘭菊各擅。稽其起盡。轉轉因襲。十同八九。
再三討翫。似乎佛語仍煩。脉絡少貫。每臨講授。終不
釋然。方閱般若大部。探得旨歸。以臨此經。若合符契。
[001-0511c]
葢以真空慧觀。蕩汰小疑。會八十一科皆摩訶衍。是
般若部旨也。輒用隨文點出。義有餘裕。文無剩字。宛
然驪珠相抱矣。惟是語氣粗直。略無文藻。文理明白
處。即大章不舉。宗旨深隱處。雖一字必詳。正欲雅俗
共解。經義易明耳。冠之以科者。務在文言皆有位置
血脉。前後貫通。不使貫花仍散漫無歸。佛語滯煩重
之累而巳。敢言斯解之異於先賢哉。


摘微總序



大玉山人。自志學之年。遂與古人心迹語言。酬酢晤
對於爽然會心。處則挹其精。鉤深索隱處。則竊其妙。
浩澣磅礡處。僅記其細。廣大難思處。姑掇其小。日積
月累。紙帙遂繁。群分類聚。得十冊。總目之曰摘微。行
住必俱。稽檢是賴。為良師友。與之終老而巳。夫初中
後善。純一無雜。青蓮出水。喻法微妙也。恢弘汲引。陶
誘多方。剖判有致。則繡淡精微。法源道統。列聖攸傳。
一綫不絕。則道心惟微。道格天人。則極廣大精微之
致。幽贊陰陽。則垂潔淨精微之書。微文小節。每見於
童蒙曲禮。端本澄源。復存乎夫子微辭。洎乎子史百
家。心之妙會。發之于言。言之精微。錄之為文。故四種
心識。率以積聚精要者。謂之文心。凡是族也。何莫非
古人心迹所存。山人從而摘其精微焉。是摘也。又豈
一時一處。所能遽集哉。或晤對于明窓淨几。或披覽
於鄴架揚牀。或揖讓於講壇論肆。或招邀於午夜寒
燈。或適會於晨熹夕月。或邂逅於雪案螢光。風兩晦
[001-0512a]
冥。喜逢君子。樓高月白。快覩庾公。匡牀宛轉。識陶潛
之挽歌切巳。高山遠矚。憶謝眺之句子驚人。雪滿山
中。偶閱士高之傳。月明林下。忽翻百美之圖。紆袈黎
而臨堂殿。槃譚佛祖。潔爐茗以引縹緗。頓首聖賢。或
傾葢而為知巳。中心莫逆。或三接而始同臭味。寤寐
勿諼。遇詰曲聱牙。而不屑世故者。命楮先生。略為慰
藉。值艱深苦刻。而不近人情者。囑中書軍。宛為淹留。
驟爾而逆。日賦萬言之彥。殊覺應接不暇。悠爾而伴。
三年十字之賓。不妨緩頰寒溫。來寒瘦輕俗之子。遇
之謹厚。交粗弱遲速之夫。贈以韋弦。大抵與古聖先
王。溫文晉接。而遘爽然會心者。則挹其精微。迎鈎深
索隱者。則竊其微妙。比猶擇木者。必取豫章。採寶者
必摭如意。若是者幾三十年所。而始摘成吾十冊之
微也。


書不云乎。心之精微。口不能言。言之微妙。書不
能文。昔人心迹。發於語言文字。巳失本真矣。茲又從
而摘其緒餘。何能微哉。是大不然。法王內證。下地難
窺。而五十年中。因言悟入。妙契聖心者。巳連家記莂
矣。大法東漸。從書妙悟。如北齊讀三智一心中得。曹
溪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嗣後代不乏。人傳燈不絕。
靡不因語言文字。冥契精微奧妙。世人又何多疑焉。
第余之所取。不敢當精微之目逝。將語其下者。曰摘
其微小微細之一端而巳也。童蒙時。習讀經書章句。
但記其篇目梗槩。便于一時背誦。所謂遺其大者遠
者焉。及弁髦。六藉而甘心內典。以向之句讀。小心而
[001-0512b]
臨於佛法大海。汪洋浩澣。廣大無涯。如太末蟲之緣
火𦦨。渺難湊泊。秋水神之覩海。若罔測端倪。而無可
如何也。第於浩博處。記其細節。廣大處掇其微小。意
在即微小以稽廣大。就細節以檢浩繁。不外寸紙。而
能尋無邊法海。究萬象森羅。是又摘微小補之一端
也。


間多暗記默識。秪堪自怡衰老。為良師益友。不可
持贈他人也。葢移之他。目罕不眩。然不瞚鄙其無謂。
而大笑之矣。且吾儕處世。端在完前生債。讀來世書。
後倘有覽斯文。而冥然神會。如暗識金環者。或是山
人之後身不可知也。


摘記五經章意序



繹教之餘。繙閱六經。唯毛詩幼時習熟。餘經不能盡
讀。且不欲盡讀。間有所會。輒記其大章關節。摘其微
辭要意而出之。葢自便於尋討。冀有裨夫教觀云爾。


或謂六經為聖學之宗。學者皆當熟誦全文。方閑宗
旨。則不可摘而記。出世雖以教助觀。要須一空文字。
方露真心。則不必摘而記。然則此記何以哉。余曰。誠
然哉。然更有所以也。竊觀六經之御世。一一皆具正
心養性齊家治國之道。皆能究竟學者身心。直躋聖
賢之域。非此經。性理未全。更俟他經。方得了義也。以
故學人於一經得意。餘第旁通。似亦可巳。且秦火後。
魯壁古文出。六經之興。莫盛於西漢。然當時六經博
士。各以一竇。自多學士不能獨擅一經。國朝取士。亦
未甞求備六藝。葢以一經之旨易工。而眾妙之門難
[001-0512c]
兼也。我何人斯又能閑熟六藝。以求全儒林之宗旨
哉。第古人讀書。有會必書。示有所得。而志不忘也。此
予五經章意之所以摘而記。且將有以助明吾之教
觀焉。何者。如云無不敬。儼若思。安定辭。無體之禮。無
聲之樂。撥亂反正。端本澄源。誅覇意。正人心。建中建
極。咸有一德。思無邪。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于
岸。何思也。何慮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凡
是族也。引而伸之。何非誠三業。排邪立正。杜妄緣以
標宗歸極。從深禪以豁露唯心之妙慧乎。葢世教雖
淺。會以圓心。即淺而深。法華云。治世語言。皆順正法。
淨名云。文門即解脫。故知六藝亦有以助明夫教觀
也。疇謂世教之必礙至道乎哉。必謂二教相悖者。梁
肅陳瓘馬圩楊傑輩。皆歸向佛乘。游心禪觀矣。何不
礙其為匡君輔世之忠臣偉儒耶。必謂二教相悖者。
遠公以詩義。授周續之雷次宗矣。有朋法師。開胸中
六經堂。以接士大夫矣。何不礙其往生。及為教觀之
宗匠□耶。張無盡曰。唯吾學佛。然後知儒。四明謂弟
子曰。教觀之暇。當閑習六經。以接士大夫。庶於世無
壅礙耳。曾謂六經之反有悖哉。然則六經之摘記有
以夫。


或曰。六藝既不悖於至道矣。寧復礙夫習熟哉。
何乃沾沾以章節是記不巳隘乎。葢律文既許比丘
日以二時習學世典。所以綏外人而內閑正法。復禁
夫著意求工者。故余於六藝不能盡讀。且不欲盡讀。
而姑摘記其章意者。庶幾閑衛正法。以有裨夫教觀
[001-0513a]
之微意也。甲辰蜡月乙巳立春日序。


藥師直解敘



東漸聖教。每多註疏。如金剛楞嚴。動輒百十。而藥師
無解。何哉。古人意謂。秦燔經而經存。漢窮經而經亡。
牽於曲士蔓說耳。此經起盡。只一三法。如日月在天。
有目皆見。直捷顯了。無事解釋也。余既解矣。而云直
者。不曲之謂也。曲引勉證。句貼字訓。而正義反晦不
直矣。汎扯成文。播弄講口。而三德全庋不直矣。茲惟
隨經直示。體宗用法。為眾生之三因。即果人之三德。
俾造修者可依之開解。可憑之起行。如日光明。照見
種種色而巳。不敢曲注蔓解。以粖聖經者。亦解即無
解。仰體古人無事解釋之意也。


梧桐月記



梧桐月記。記梧桐月也。所以志夫心之攸適。而無諼
也。夫梧桐之生幹修挺。而葉婆娑。幽致實繁。陰穠秀
美。菶菶蔞蔞。不謝陶弘景。松柏滿山。凉颸映砌。送綠
分青。象元亮北窓。悠然羲皇上人矣。逮皎月回顛。微
風仳影。參差錯落。委曲玲瓏。肖百千片。碎玉精金。流
光逗城。又如走盤照乘。亂擲衣裾。而光怪活潑。令人
把捉不定。佳趣聯翩。殆莫可以言語殫述也。逮夫席
草就影。不憚屢遷。晤對久如。而身世欲空。習習兩腋。
宛在清涼涘也。既而天風聿駛。樹抄驚濤。若碎鴻門
之玉斗。撒石季倫。買姬十斛。復肖春潮帶雨。晚雷轟。
被襟當之。不覺長笑失聲。如金色頭陀瞰須彌大地。
[001-0513b]
舉發琴音。難遏手舞足蹈。幾不有八萬木叉之在躬
也。山林之樂。雖南面不與易。誠以南面憂勤。無多閑
適耳。曩予未冠時。妄希僥倖。對一篝而吚吾。染翰大
類。鐵牛耕石田。縱桐月滿牕。亦苦境耳。客歲逆旅武
林。日深拘忌鷗鹿之性。而強以周旋揖讓進抑退揚
之節。是百憂心而百不中度程者也。明月梧桐亦桎
梏矣。何樂於我哉。今年度夏擕李之天壽山寺。有雙
桐頗修美。凉月裁掛。輙跣足箕踞其下。幽興翩翩。而
彌覺其光景橫生。洵可樂也。然幸身有餘閑。心無事
事。廼克恣情。以領斯清況耳。是則樂不存桐與月。而
存乎心之閑適矣。且以天下之大。兆民之眾。庸詎尠
高岡之植。庾樓之明。如茲地乎。顧匪競名途式。趨世
諦營營焉。如予向所為者。比比而如予今之心迹。灑
然以消受斯樂者。幾何人耶。吾雖喜今之異於昔矣。
又愳夫後之不如今也。是固宜志之不可諼也。時紀
之七月既望。


摘百家敘



無情中忽然而分四時。時之中。率然而有春。春發奇
華異卉。紛葩豔麗為萬國瑞。參天繡地。何殊有情中
忽然而有四民。民之中掘然而有士。士吐錦心繡口。
黼黻文章成一家言。耀古輝今也。異哉。今夫飛潛游
走。與吾人同一知覺性靈也。與之言。蠢然無知。發為
聲。啾啾嘷叫。彼自云云。於我何與。公冶長介葛盧者。
世不多出也。孰能聽之。周君之兄。不辨菽麥。農工賈
[001-0513c]
家。擅廢舉顧。兔園冊子。煩燥無味。競為不入耳之言。
詎能膾炙人口哉。士君子天資美粹。力擅三長。動為
百世師。言為天下法。立言之際。靈氣來集。子史為之
驅馳。經傳為之囊括。直欲衙官屈宋傖父班馬。磅礴
今古。網羅百世。成一家言。昭視來茲。其業偉哉。方其
境與心會。情與理融。洋洋乎筆之所運。花敷神助。興
之所之。河決潮奔。俄而千軍萬馬。雷轟電掣。悠然風
恬雨霽。寂無人聲。其廣也。長江大河。東注不盡。其細
也。一丘一壑。幽致有餘。多如栲栳傾珠。少亦精金片
玉。于以游揚道德。于以旌表忠貞。于以陶寫性情。于
以咏吟風月。負扆而立宗廟朝廷。成經國之大事。蓬
累而甘衡門泌樂。為不朽之盛業。葢不煩慘淡經營。
而自然陸離彪炳。如風行水上。自成文理。落花水面。
宛爾文章。陸機文賦。未足以盡文士得意之妙也。由
是而下睨飛潛游走。農工賈流。智愚不翅霄壤什伯。
殆夙得性靈之獨厚。亶聰明而掘然高出者乎。是又
不可忽而輕庋之矣。然士亦疇不能文哉。顧欲成一
家言。以昭視來。茲未易易也。方之古聖王。以天下為
家。兆民為子。詒厥孫謀。至百十世。始得名曰國家卿
大夫功業。足以耀榮盛德。足以裕後子孫。蟬聯亦十
餘傳。乃得列于世家。然成周終不可以混夏商。而吳
太伯非魯周公也。是為百家焉。士為文章。其類是夫。
以忠孝節義為大本。以經傳子史為輔翊。合眾美而
成一文。猶纖萬縷而就一錦。有文有賦。有序有詩。雖
[001-0514a]
與後先千萬人同倫同文。而其語氣性靈之所在。同
而不雜。和而不紊也。非語語月露人人長慶也。猶之
合千花萬卉繡地參天以為春。然桃終不可以混李。
李終不可以濫梅。若是者方成一家言也。今之所集。
舉能出類拔萃。掘然高出。而各自成家者也。摘百家
云。


摘佛經第一敘



如是我聞。三界大師。於泥曰場中。金棺掩曜。雙樹潛
輝。同聞尊者飲光慶喜。合志同方。結集遺言。四依乘
願。翻譯東漸。嗟予小子幸遇佛乘。卷舒鑽仰。彌覺堅
深。爰於大部摘記章節。復於小品略識緣由。存以救
忘。難公聞見。有婆羅門居士。問曰。中華聖典。班班可
考。窮理盡性。靡不具焉。六合之外。存而弗論。子生中
國。胡嗜西書。予言不也。爾言窮理盡性。非皇極經世
之太極無極與。非夫子之言性與天道與。非子欲無
言與。非無思無為遂通天下與。則在當時賢者。猶不
能會悟。聖人引而不發之旨。抑況末學膚受者乎。子
劉子曰。讀書三十年。百慮而無一獲。惟出世法為可
盡心。張無盡曰。惟吾學佛。然後知儒。得毋儒典深微
處。非出世法。不能融會悟入者與。爾何知見之多僻
也。夫佛教大之則彌綸萬有。範圍法界。細之則精詳
善惡。因果分明。而其要則在萬緣淨盡。心識俱空。然
後吾人之全體大用。當下現前。現前時。非有非空。不
俗不真。從容中道。不涉言思。無思也。無不思也。無為
[001-0514b]
也。無不為也。雖空空絕迹。而義天之星象燦然。湛湛
亡言。而教海之波瀾浩瀚。斯之謂窮理盡性。斯之謂
太極無極。斯之謂夫子無言。而言性天道。斯之謂無
思無為。而感而遂通。是乃佛法廣大精微。復能發明
先聖躍如之旨者也。爾何守夏虫醯雞之一竇。而欲
外佛教江海之大天地之高哉。婆羅門居士。見予所
摘之經。聞予所說之敘。皆大歡喜。作禮而退。


普門膚說序



此經大師著有玄文。法智復詳二記。開深進始。事理
圓暢。誠為極廣大精微之典。後生何敢贅辭。惟是式
師分解別偈。科巽自然。義如冗𤨏。童蒙求我。難遵指
授。累因講次。潤以淺言。在祖師固視之。如皮毛碔砆。
而弁髦之矣。學人錄存。目為膚說。葢以皮膚雖淺。亦
人身之所不棄者也。則是說也。庶幾輕塵細霧。聊佐
高深。敢言別見一班。居為新說哉。知我罪我。所不辭
也。


集註節義序



玉崗師之註四教儀文也。雖廣集成言。而聯絡照映。
如一氣呵成句解字訓。矩度自然。絕不露援引痕迹。
畢肖蔡夷峰之鐵板註尚書。真勝國出塵大手筆也。
後人科段。瑣碎辯釋。云云祖意。反晦重昏。翳于太虗。
三光為之戢曜。其斯之謂歟。不用可也。第玉師隨文
註釋之外。另出手眼。所謂與諸家。有同異處。義似未
顯。余從而科解之。名之曰節。何居乎。葢惟解盤根錯
[001-0514c]
節。不事細碎科條也。且予從師二十稔。稟受八度。為
眾講說。今始七番。或時啟幃咨聞。或於教部領會。書
公同志。尚亦爝火增輝二曜而巳耳。後賢苟為未允。
亦不用可也。


盂蘭盆經折中疏序



泥文字者。拘步趨而或失深義。縱靈辯者。墮虗懸而
患不隨經。若夫深玄彪炳。而復興修多羅合。訓詁精
詳。而適與指外月冥。合二妙以雄長。成一家而獨步。
昔之哲人。其猶病諸。予閱盂蘭盆新舊二疏。而歎夫
先賢之未得兼長也。舊疏依經判釋。多約阿含事相。
矩度井井。而未揭言外義趣。新疏妙辯縱橫。文義富
麗。理觀圓極。而似不合現文。且以單法為名。則棄去
佛說二字。孝慈為宗。則多贅流通一慈。三寶為體。則
勉飾一體之談。而都忘圓三解脫。三復斯文。不忍佛
經之尚壅也。輙不自揣。櫽栝疏通。扶舊疏以點明義
旨。正新疏而挽歸契經。俾文不失義。辯不違經。庶幾
折中仰弘聖化。詎能合二妙。以成一家。實冀兼事理。
而從容中道也。夫學邯鄲武。而未得國能。匍匐道上。
寧免傍觀之笑。不如拘步趨乎。無所惜之矣。


玉菴興建緣起



玉菴在武原。駐車衖後。附郭一里許。明季甲申歲。為
邑矜朱。我佩剏搆。以供碧印禪師者五年。繼請遺聞
法師住持二年。天溪老人住持三年。運遐法師住持
十三年。已酉仲春。耀承父兄遺緒。應檀護鈞命。掛瓢
[001-0515a]
其中。器界無常。年深易朽。棟橈屋壞。亦理之宜。耀時
默禱慈雲。仰邀神力。願建大殿以供三寶。客堂以接
雲來。遂荷本邑檀信省城親友。戮力輸將鳩工有日。
權輿乎庚戌相月。落成於本年季冬。計建大殿山門。
雲水堂二十餘間。耀因夙修薄祜。適罹歲凶。僶勉圖
成檀波。難聚厥功。告圓之日。稱貸者十三。逋負者十
三。至癸丑冬。歷四年。所逋貸始完。而佛相莊嚴。亦燦
然於茲歲矣。不圖甲寅三月。舊有大悲堂。久雨坍頹。
幾至傷人毀像。乙卯春。圓木重建。前後計建。殿宇廂
房四十餘間。并塑像置地。總費約二千餘金。半荷檀
信樂輸。半竭不肖鉢資。是既眾志成城。豈敢貪天功
力。惟是緣時所洽。偶萃眇躬。故凡鳩工庀材之際。一
磚一瓦。必躬必親。良以興建大途。自屬檀波。勝善拮
據。小勤希分。勞力微功也。且僧傳十科。興福退居。其
後大興土木。昔人譏屬有為。矧茲小小經營。何須書
齒。伹架築之需。既承眾力奐輪。而後不可遺忘。故紀
姓氏。略昭盛德。再俟後賢大恢幢剎。合鐫垂永也。


題玉菴交單



開山舊有交單。茲復更立此冊者。略有三意。檀越剏
建以來。業經五六交代。紙數不多。事難具載。一也。余
自住院十稔。屢事土木。三殿廊廡。主佛韋天。俱屬更
新。依正既非疇昔。交冊不可因仍。二也。我檀而後既
六易住持。自成開山一番終始矣。余徼天倖。稍擴舊
觀。則忝居重興之小始。如國運再造。中興圖籍。必非
[001-0515b]
舊日提封。三也。今以新編十類。并舊有交單。同付後
人者。正欲彰剏業守成之功德。即後賢大恢幢剎。百
葉相承。亦必以開山更始之冊。轉相授受。庶勿忘銖
積寸累一旅一成之俶始云。


同戒錄序丙辰春期



依因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是三學以戒為
首也。比丘戒成。懷羅漢胎。菩薩戒就。入諸佛位。是三
乘以戒為體也。大哉戒乎。其為出生死。踐佛果之正
本歟。苐傳授戒法。固憑乎十師之清淨慈悲。而感發
光。又存乎諸子之精誠懇惻。幸哉。一會感應道交。無
作戒體。一眾同霑。今而後各護浮囊。長養聖孕。日就
月將。遠躋聖位。庶不忝茲會授受之勤。是所望於諸
子也。爾其勗諸。


讀隱秀軒集



偶閱鍾伯敬先生隱秀軒集。分類約數十種。皆備其
體。而不饒其篇。多者數十首。少者至一二章而止。每
閱一類畢。未甞不灑然喜其文之精美。而悵其篇之
輙盡。如小兒食少石蜜。適口而更冀其多有也。吾意
先生為國朝鉅儒。握文教銓衡。所作必不止於此。或
為選集者。刪之太苛與。而非耶。葢先生評左傳。摘遷
史精。簡而緽密。殊非後人所能置喙。豈其自作者。後
人能去取其間乎。然斯集之限於篇章。抑又何哉。至
閱先生興譚子論作文曰。莫若少作。作其所必可傳
者。選而後作。勿作而待選。然後釋然大悟。先生之作
[001-0515c]
文。葢選而後作。作其所必可傳者也。尚非作而自選
者。矧待後之選者刪耶。然則斯集之果非後人為之
去取也。明矣。而篇章之不漫存也。不亦宜乎。甞見近
人覆文瓿集。闐咽國門。纔一展卷。便嫌棄其煩冗。如
嚼木然彌覺其澹而無味也。何如此集不煩其篇。而
特備其體。令讀者泠然躍然精神潛移而心目灑然。
如食蜜雖少而甜性無窮耶。一夜珠足以起困貧而
致富貴。積千碔玞。雖多亦奚以為。


閱鍾子評選史傳詩歸隱秀軒集



知而不言。是謂之天風物。明道文教。於是乎作焉。然
文不難於自作。而難於評選古人之作。葢立題命意。
理閎大而文陸離。則巳膾炙人口。適悅人懷。此猶畵
龍肖真。長袖善舞。俾觀者心目驚悅。斯不可謂不難
矣。此苐畵工美人之常耳。若夫千百年古人之骨髓
命脉。蘊於側理。吾能潛神冥會。入而得之。復能搜精
括要。出以示人。使陳死之精神躍然。與觀者交接。俾
之懼然顧化。比猶點睛於畵龍。而使之破壁驚飛。伽
陀一丸。能生死肉骨。而土木形骸。皆飛升仙去。此屠
龍技成。而不用其巧。復能馴之。使興雲致雨。以膏澤
六合者也。是為難耳。由此觀之。評選古文。葢端也源
也。自作詩文。緒也流也。伯敬先生。評摘史傳。精簡雋
永。評選詩歸。清空靜遠。凡古人一篇一意。一字一句。
有深心所託。蘊而未能發者。必皆搜揭。歎賞點示。後
人真能起千載作者之精神。躍然馳驟於豪素間。使
[001-0516a]
觀者心目與之泠然接混然一。而脫然化者也。此點
睛手也。起死藥也。屠龍技成。而善用其巧者也。殆觀
隱秀軒集。文則精美簡秀。備其體而限其篇。詩則清
深古博。而篇帙差饒于文。似乎流清者遡於源潔。源
大者始得流長也。雖然源固有流。流必同源。首尾似
異。而河潤萬里。道同也。作必能評。評必善作。自他雖
存。而啟迪後學。功一也。先生文簡秀。而評摘史傳。則
精簡雋永。詩清深。而評選詩歸。則清空靜遠。此又混
源流。而一之之深切明著者也。曾何難易異同之分
於其間哉。抑其間果有難易流源之辨。與吾將咨先
生於白雲之鄉。必曰吾道之天。難易異同亦緒餘也。


翁永年書法敘



世之稱書法三昧者。皆於窮愁患難憂喜離合中得
之。昌黎謂愁思之聲要妙。而窮苦之言易好。虞卿非
窮愁。烏能著書。例之書法。固一道也。翁永年先生。辛
卯壬辰間。罹難來杭。吾社諸先輩。愛其詩文書法。競
為重恤。社中文會。湖上杯吟。無翁先生。則似興皆落
莫。予年十九。棄去操觚。而息心禪觀。則與之隔斷紅
塵矣。獨楷書一箑。未忍付諸祖龍耳。今甲寅冬。來遇
玉菴。詰姓氏。乃知永年先生也。出箑相證。忽逾二紀。
真成隔世再晤。話言疇昔。恍如昨日也。及贈余敘舊。
四律。書法八分。遒勁陸離。大非昔日阿蒙。果何術以
致之哉。先生曰。吾屢遘窮愁憂喜二途。乍離乍合。予
笑曰。此正先生得書法三昧之妙境歟。追憶西泠真
[001-0516b]
社之盛。吾儕後生。而與同盟者三人。王季侯。金晉陽。
及不肖也。當其諸先輩執牛耳以登壇。未免操旗皷
而靜聽約束。若乃分題屬文。卷必先完。意不後人。直
與之竝驅中原。不知鹿死誰手。既而王子鄉捷。金子
游泮。皆為富貴風流之人。予則安心雌伏。須臾王子
夭紮。金子病廢。予興先生。雖困窮而巋然如魯靈光
也。且先生進於書法。不肖脫乎息觀。欲謂憂喜離合
之非妙境得乎。夫崔張比玉逸少似金。中人十家不
敵片紙。則先生巳得却窮之技矣。抑何愁乎。不但是
也。甞聞先朝談相。徒以工書。受知君相。世廟時嬰。一
品寵賚。今先生受聘螺翁西席。操如椽。而交天下士。
豈如昔日。友吾社數十。措大而巳哉。乃為相顧一笑。
且曰。令師徐子近狀何若。予曰。今六月修文地下矣。
復相與泫然久之。


大藏進廣疏



迦文四十九年說法。乃曰。未曾道著一字。少室不立
文字。而曰。吾有楞伽四卷印心。抑何相悖也。葢無文
字者。為過關人解粘脫縛。立言教者。為未悟人提擕
警覺耳。劉虬云。寄言談于象外。而其理絕精粗。洎乎
兩極之時。言即無言。無言即言也。然則吾儕兩間嗤
嗤。孰非黃梁未熟之人。如來喃喃說法。總為開示悟
入寶鐸。如毗目仙人。擕手覩史。內紹彈指。皆令童子
得見無邊佛境。重重樓閣者也。是則大藏千萬卷之
利導生靈。豈誠小補者哉。吾浙張螺浮先生。再來人
[001-0516c]
也。給諫諤諤。既立功于朝廷。周恤殷殷。更施德於梓
里。比欲立言千古完三不朽。乃倣太史公歷龍門之
險者而游羅浮。恍然悟前身為羅浮山內僧。與蘇端
明之五祖戒。王新建之定中僧者孱齊。復慨嶺南遼
遠。佛法瞢聞。願捨大藏於羅浮。永開人天之眼目。此
又白香山藏經。匡廬之同心也。夫佛教高深。向為出
生死之法寶。故施之者為功過量。受之者感德不貲。
其於諸處皆然矣。抑況嶺表少見少聞者耶。今而後
吾慶全廣生民。因言以進無言之旨。破夢而覩佛境
重重。實始張螺浮先生為法界手眼也。嶺南大力生
無公。遣弟子頓覺。請經入山。螺浮僧那有在。久要不
忘。裝潢全藏。出于一門。惟是經非一卷。路歷數千。舟
車挽運。資斧為煩。更乞有力大人出手助和。庶可負
之而趨也。或曰。螺浮不愁強弩之末。頓覺何復捨此
取彼。予曰。不然。頓覺虞一之為甚。螺浮耻獨為君子。
出世勝善。樂與人同。幸毋多讓焉。


閱元白全集



庖丁善解。目無全牛。亦由深識全牛之始終。而後可
以無間入有餘也。若乃群盲摸象。觸其尾則曰如帚。
觸其蹄則曰如臼。尚不能諳其始終巨細。又烏能識
其大全而披剖之耶。唯觀古今人之與心亦然。憶孩
提時。從鄉塾師。課古文詞。則於連昌宮中。識微之之
纖麗。於長恨歌琵琶行中。識樂天之諷感。及觀新舊
唐書。唐文類聚。甲寅歲。讀文苑千卷。則見二公之詩
[001-0517a]
文賦表。渢渢乎多也。然猶之摸象者所見。帚焉臼焉
而巳。若乃二公之心迹大全。尚在夢夢。比閱元白長
慶全集。則二人者。均有短長。微之以少年中策穆宗
時。名滿京洛。宮人皆以才子目之。身為將相。可謂儒
學之効矣。惟是薦由幸人。躁於進取。不讓仇士良而
致譴。欲立奇節以壓眾心。而招剌裴之誣人。固以輕
而視之矣。殊不知免貢蚶彈權貴。致君澤民之忠。溢
于言表。卓卓乎得大臣任重之體者也。樂天仕宦。四
十餘年。隨時黜陟。似忘忻戚。彼自云云。於我何有。形
於詩賦。往往而在。所作詩文。信口而吟。隨筆而書。不
為艱深刻苦之語。唯闢中和平坦門戶。人則以俗而
名之。亦非也。葢其身為大臣。世際承平。正不欲刻意
蜩虫以失辭達之體。故意深而言顯。使婦人女子亦
能知解。須知其深易。其淺難。其雅易。其俗難。如秋月
晚生丹桂實。常娥滿月即成珠等。以典雅之文。作明
顯之句。夫郊寒高則寒。孤則寒。今白俗明則俗。和則
俗。正其雅可及也。其俗不可及也。至如制誥判詞。何
常不精微深奧哉。此吾識二公本來面目處也。而復
有短長之說者。非昔人元輕白俗之謂也。葢樂天持
齋默坐。言多達生。至於七十之外。賣馬遣妓。時猶有
不能忘情之吟。是留連聲。妓妮妮。欲海者微之。逡巡
外任。求復輔政。賷志長徂。是戚戚富貴。至死而不能
釋然者。夫熱中太煞。達而未達。殆二公之短長也。此
吾知其全。而妄肆以無間入有餘之論。庶幾庖丁之
[001-0517b]
解乎。若謂此論壓倒元白。則吾豈敢。


血書法華經䟦



為儒佛者。率以委蛇八正。從容中道。無過不及之患。
是謂得之。若孝而必至於割股。忠而必至於殺身。不
巳太過。而失其中道乎。然子不如是。則似為孝之力
不竭。臣不如是。則似為忠之心不盡。葢充忠孝之類
之極也。夫剖心割股。斷脰决腹。傷形毀性。一瞑而萬
世不見。然後忠孝之心盡。忠孝之名立。忠孝之行成
也。與其不及也。寧過聖人有所取之矣。即為釋子者
亦然。惟慈父之言行是式。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巳為
五種法師。可自利利他矣。而必至以骨為筆。剌血為
墨。書寫經典。似過矣。殆亦忠臣孝子之用心歟。吾於
妙因粹生師。而見一班焉。師薙落應院。志在出塵。性
重譏嫌。如擎油鉢。忽發僧那。剌血以書法華全部。夫
好事多難理之固。然或魔緣競起。或內障陡興師剌
血書經之志。確乎不拔。正歷盤根錯節。而益見其利
也。至於舌血盡而剌指。指血盡而剌臂。臂血盡而命
絕。絕而甦則更書。嘻吾至此而不能測其志。不反顧
義。不旋踵之勇猛精進矣。然調絃者。不必太急。斵輪
者。事貴不疾。名教中自有樂地。八正內道可委蛇。以
若所為。不巳太過乎。師以為不如是。則修行之心不
盡。修行之事不成。修行之道不行也。過則過矣。其不
愈於僧之窳墮飲食八瞢瞢種耶。與其不及也。寧過
昔人深取之葢以過則可幾於中道。而不及則淪入
[001-0517c]
下流矣。自握管至今。天子在宥。十有五年。而刺書成
裝。演畢將畀之。天龍呵護。永為叔世奇寶。予竊問曰。
凡字之一點。即用師一點血一點心。凡積幾許點畫
心血。而成一字。又積幾許心血。而成一偈一卷。又積
幾許心血。而成七卷全經。師能思量較計。以復我乎。
師既不可思議巳之心血。我又烏能心思口議。以頌
師功德哉。然一言可以槩諸。迦文以骨為筆。剌血為
墨。如是書經。此修行之過也。今成正覺。是則師之功
德。殆優入聖域者矣。


睿公裒文引言



世網如八陣圖。逗入輙不能出。出葢憑夫學道。昔人
云。人不得道。生老病死四字關。誰能透過。然則學道
乃出生死之大本歟。由是而下睨。語言文字。抑末矣。
大梁睿公。年垂知命。銳志修道。今且二十年所矣。雖
眾善俱崇。而指歸安養。即精力稍憊。而禮誦不輟。或
曰。若形神勿王。盍緩淨課與。則曰。主人公一旦欲捐
血肉團。亦可緩耶。雪溪公題憶佛軒云。隨波逐浪去
翩翩。彈指聲中七十年。豈不向來知憶佛。欲從老去
更加鞭。予又可緩其鞭乎。第酷嗜當代名公詩文道
語。龍蛇滿壁儼然。詩畵米家船矣。惟是少不深書。而
喜人文墨。人或疑之。吾聞蘇長公性不解飲。而喜觀
人飲。見其引滿浮白。則浩浩焉。落落焉。如飲情之在
巳也。陶元亮云。但識琴中趣。何勞絃上聲。睿公之不
善文。而喜人文墨。亦是族也。或謂。睿公操一藝。而活
[001-0518a]
於逆旅。雖曰好道。第一鄉之善士而巳。何能致四方
士君子文藻之多哉。是大不然。夫漏室來。鴻儒之談
笑。敞廬何妨聚諸賢之珠玉哉。且宇宙有何美業。唯
吾心之神智睿於無窮而巳。其既修道惟勤固。巳得
出世之大宗大本矣。抑況語言文字之緒餘哉。吾知
諸君子之寵教。睿公正未艾也。


普薦罹難陣亡橫死軍民榜



天造草昧利。建侯而治。藩守不庭。唯肅殺為心。翫
兵搆禍。歲無虗日。甲寅以來。傷殘尤甚。弟子沈光
華輩。目擊死亡。同申薦拔。設伊蒲之供齋。七日以
為期。禮調御之名。足三千之滿數。事方伊始。給語
導之。


爾等總號三才。類分九品。魂升魄降。出有入無。前陰
巳滅。後陰未來。淼淼焉一靈何託。視則不見。聽則不
聞。冥冥際。厥貌難參。勿言南面之樂。融融順彼。適來
而適去。須知北邙之塵。黯黯方且。苦畏而苦饑。河邊
骸骨。夢中身曾無彼此。枕上鴛鴦。華表鶴殆有僊。凡
宗廟陳尸。但見新鬼大。而故鬼小。空亭兢食。惟知我
肉盡。而他肉來。曩時之伎倆如斯。今日之消沉敻異。
非時而死。豈屬司命權衡缺具。以終正為造物愚弄。
雖天王明聖等觀赤子。於蒼生。而下土蒸黎。適覯刀
兵於定劫。甲寅之首。藩鎮不庭。比歲以來。王師薄伐。
崕崩砲擊。消四大於微塵。颿破舟沉。葬一靈於魚腹。
勢欲斷流城窟漲征魂之水。望成京觀屍僵高戰骨
[001-0518b]
之山。爾既爭雄於紅旗影裏。國威久恃。今固失命於
白刃叢中。死怨宜無至於四民編戶尺籍羈身秋糧
夏稅奉國。課以維艱。口算丁錢。應軍需而不繼。致有
三旬九食。歲富家貧。哀王孫而進食。罕遇其奇。憐范
叔之一寒。又無其匹瓶之罄壘之恥。他鄉嗟空。國無
人神。為馬尻為輪。於埜見一車載鬼者矣。何況更逢
殺戮。忽罹死亡。三重赤暈。民少孑遺。千里黃埃。埜無
寸艸。老弱傷於鋒刃。少艾牽入軍營。骨肉生離。四鳥
不能各分飛之。痛夫妻死訣三聲。何足喻腸斷之悲。
金條脫半殉。死稚滿路。傷心碧香鉤。全埋馬矢。千人
流涕。正劫火憑陵玉石。無分於貴賤。傾河竭澤。鰱鯉
孰辨於愚賢。試想日出而耕。日入而息。勉供上賦生
也。何德今由兵喜而活。兵怒而死。含淚下泉。殺復何
辜。井山不下於長平。僊嶺有逾乎軹道。道殤國殣。白
蟻未束乎苞茅。妻擄夫亡。青蠅徒能為弔客。致令爾
輩悠悠長夜秪炊夢裏之黃梁。澹澹斜陽好照河邊
之白骨。委諸丘壑。何如零落山丘。哭以天陰。更廼嘯
之白日。廣孝阡之怨骨。嶙峋說不盡。含冤酸楚。寒林
所之悲風。嗚咽訴難。窮橫死凄凉。本壇遵覺皇。遺範
惟勤。心觀眾信。愍爾等久淪。共啟灋筵。意在長引風
旛。不使碧燐凝野血。大明灋炬無令青火照陰房。於
是宣梵唄。以當歌鐘。釆伊蒲而充爼豆。亦謀道。亦謀
食。豈類世俗來歆。不異空。不異色。與汝佛灋相會。𦦨
口一斛耳。悟則醍醐。不悟即為毒藥。焦面一士哉。識
[001-0518c]
即菩薩。不識即是鬼王。但了觀力。宏深一唾。而劫火
滅。惟心廣大。一吹而世界成。再不必倚草木。於風前
直捨鐵圍宮殿。又何須歸珮環。於月下空將明器莊
嚴。具壽枉死。趨蹡歸安樂之鄉。弱鬼彊魂。瞻仰入無
遮之會者。


復靈芝耆宿公啟



伏以。先賢月沒劻勷。囑在耆年。後學童蒙引掖用憑。
碩德振式微于季葉。咸尊砥柱。示昏邪之道岸。競恃
司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恭惟大道。望某尊宿。座下
師模。當代領袖。後生德風。所扇英豪。翹首以歸依。慈
教攸宣。緇白希光而景慕。乃禪乃教。囊括一心。立德
立言。典型萬世。兼之謙慈。成性飲人。以溫樹之和且
也。接引為心。尊賢類平原之俠。明揚側陋。獎進群心
葢是綰長眉。而津範神州。要非守金襴以滅定鷄足
者也。比慨法門下替。手教遙頒。勉某弘經律寺。戮力
上流。曩寂法祖。向晦宴息。自分獨善。螺溪得韶國師。
推薦明揚。不覺騰光天壤。某愧非其人。實遭其遇。苐
某樗散庸材。雖曾稟教師門。難為雕琢。駑駘下乘。奚
堪受知尊宿。俾騁康莊。拊臆驚思。恐辜盛意。仰憑老
師。覆護多方。永安中外。庶俾不肖支吾小試。稍利人
天。則座下之友。聲可副。而相與有成。即諸公之麗澤
少裨。而盍簪無忝。謹俟春陽。用趨鈞命。臨書感激。無
任悚惶之至。


復寂照諸護法公啟


[001-0519a]


伏以。宰官躬弘護之休願承金囑。居士總儒釋之宗
名燦神州。翩翩楊李。藉甚祖燈。燁燁宗劉。彪炳蓮社。
葢以動垂名教國步。恃以靈長兼之。誓職金湯。法運
由之光大。恭惟大護法諸老先生門下湖山毓秀生。
苻申甫之徵。乾象擒光。群切斗山之仰比。則埋輪京
輦。豺狼避驄馬之風。總憲方州。士女滿壺漿之謁。兼
之游泳佛乘。干城法海。洵乎夙秉。願身總持儒釋者
也。邇乃方軌給孤。頫循梵世。以寂照巋存古剎。命不
肖小試。鉛刀琅函。載錫玉帛。遙頒啟緘。而珠璣滿握。
奚堪華袞之褒拜錫也。筐篚盈門。如飲江河之潤。顧
某邨墟。小艸苐屬。長行粥飯。斥澤微鱗。難使觀光滄
海。是以欲辭恐深方命之愆。將受更增覆餗之懼。憂
惶交并退。遂觸籓所。恃大君子左提右挈。曲為二天
之庇。乃俾不肖。某日就月。將得展一割之能。庶古寺
于以少裨。即鈞命因之。上副謹俟春王。敬聆玄論。臨
書惴慄。無任主臣之復。


復陳曹諸護法公啟



伏以。薩埵開普門誓願。隨應度而現身。將相稟靈山
囑累。惟弘護以為心。故金吾[嘹-口-日/小+貝]道平之職。龍光覺道。
銀鎗去史公之手。豁悟心宗。是舉緬惟夙誓。閑法運
於草昧之秋。一極悲思。翊聖化於建侯之日。奚翅利
見當時。抑亦干城末造。恭惟大護法諸老先生麾下。
朝廷柱石。法苑金湯。從龍開國。草露布以行。師綰印
通侯。定廟謨於指掌。比乃躬長城而坐鎮東。南琴書
[001-0519b]
樂。志秉弘願。以崇尚佛乘。禪慧陶心。茲於海潮寺。襄
成論席。爰命不肖。某戾止弘經。片箋天下。玉質金相。
尺素空颺。葩紛彩舞。試令入齒。飛雪還疑出袖。迸霞
曩梁慧約。朅耒剡上。逢周將軍。延住草堂。某人實天
淵。乃事符疇昔。顧某解疎三觀。行昧十乘。僅知飲食。
亡何寧解。匡群祖洽。猥承鈞命。良切驚思仰憑大護
法。擒光到處。自然華雨深。而敉寧海眾。庶俾不肖某。
食粟其間。亦得法輪轉。而上副檀心。寅看綠舞宮腰。
侯新條於細柳營前。紅飛錦障。秣良駒於大樹叢中。
臨書戰慄。無任恐惶之復。


隨緣集雜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