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243 教觀撮要論-宋- (master)



台宗教觀撮要論卷第四


論光明立題



自古稱光明定題為教門一關余亦未敢輕有所議
昔寶祐丙辰首眾南湖講斯玄記因而複熟之乃知
文本明白而人自迷耳余甞曰當時吾祖若不因古
以三字作譬喻釋吾知其必無順古之釋也若不順
古作譬喻釋吾知其亦無附文之釋也何以知然葢
[004-0291b]
由古師以三字為譬而譬法不周故吾祖一往順古
亦以三字為譬徧譬無量法門略言十種三法耳當
知順古作譬皆是義推非文之正意也然先順則意
在後違故次以附文一釋斥彼義推疎遠備舉經文
以生下當體之釋也故曰義推譬喻無有一文等也
由是言之則兩科之文皆因古師而有非釋題之正
意也然附文一釋雖說名說事猶未知此名事從法
性而立也故須當體一章方是申釋三字首題的從
法為名也故曰法性可尊可貴名法性為金此法性
寂而常照為光此法性大悲能多利益為明入此法
門即有金光明菩薩究竟此法門即有金𦦨光明如
來等乃至云當體竝是玅寶具足光明非借世金以
譬法也葢第一義諦有名有實義故世間所有一切
諸名皆依真理而立也故曰劫初廓然萬物無字等
也若然則三字首題的從法為名固何所疑哉四明
記文亦無出於此故不必謄敘也雖然文云義有二
途應須兩存乃至云若鈍根人以譬擬法若利根人
即法作譬神智據此謂利鈍人竝以三字為譬具如
集解未知其義如何曰若得前來所說之義必不執
此以為難也然神智尚暗於此則今人可知故不得
巳更為申之文云若鈍根人以譬擬法者意斥古師
用譬之失也葢言鈍人乃以世間金光明此擬法性
金光明此得其末而失其本也言利根人即法作譬
者意明今釋之得也葢言利人能了即法性金光明
[004-0291c]
而作世間金光明此得其本而不逐其末也雖不彰
言意正如此但文中直指世金等為譬翻倒言之頗
似難見耳若爾何須存譬而云義有二途耶曰如來
唱題的從單法而今之釋義者不能無利鈍於其間
所以雙存法譬二釋而於學者不無利益故須兩存
耳例如佛世既有利鈍二機今豈不然所以引經利
鈍兩文乃引例耳非證也且空品之文自約聞持稱
鈍非謂其以譬擬法也請以今意攷彼玄記自見旨
歸不勞詳議也。


論教行五章玄云神力品中約教次第止序品約行次第等記釋云云



約教約行之分無他伹名有在纏能詮之殊而用居
第二第四之異此固記中巳說而今古莫不知之然
約教之名乃從吾佛果後施教而說故云欲說此法
先以神力駭動等也未知約行之名從何立耶若云
從佛立名佛巳證果何須約行若云從機前標體中
云今取佛所見為實相正體標宗中云所謂佛自行
因果以為宗也標用中云三種權實二智皆是力用
標教相中約化道始終師弟遠近是則五章之名皆
從佛立敢問其旨如何曰今之五章本為釋經之首
題故稱為玅法之名玅法之體玅法之宗玅法之用
玅法之教相也然玅法寂滅本無於名亦無於體宗
用教相皆不可得故寄果佛以釋玅法之名故云原
聖建名葢為開深以進始等也體宗用教皆寄果人
以顯之故標五章皆從佛說葢由如來因聞名故識
[004-0292a]
體欲顯體故修行行成故利他分別故為教是故五
章扶行次第竝寄果人顯於玅法故也然如來既證
此玅法今說示於人欲令眾生依而行之是知五章
雖寄於果其意在於今之行人是以文文之下皆約
觀心良由於此。


論玄文引壽量證經體文玄云不如三界止今取佛所見為實


相正體也記釋云云


或問按本疏釋此文云不如三界者不同二種三界
人之所見也據此則自等覺巳還未離三界皆非佛
所見也然此中乃云菩薩人見三界亦如亦異則似
但簡偏教菩薩而巳二文進退敢問所安答曰應知
此旨不唯祖誥如是而佛經亦如是也且如方便文
初云唯佛與佛乃能究盡據此則等覺巳還皆不能
測也而偈文乃簡不退菩薩是則但齊別教教道而
巳佛祖之言如是信非造次可得議之葢由經體乃
是果人究顯上品寂光故云簡非分證巳還臣子之
體此體非二種三界人之所見也而今文唯簡偏人
者以由圓教因人雖未能究顯此體而初心之人便
用佛智照境以上寂光而為觀體有此義故置而不
論盡理言之須簡分證可也故光明觀疏唯取君父
意在於此然記言長壽祇是證體之用未是親證實
相體者應知此之二句即釋伏疑意也疑云既云本
門正意顯壽長遠今何不與長壽辨同而引非如非
異者何是故釋云長壽祇是證體之用等也葢由本
[004-0292b]
門顯於佛用長遠以三身言之即當應用此用元由
智與體冥方能有用故玅記云長壽之由其唯法報
是也今取所冥之體即是非如非異與迹門實相體
一名殊實相雙遮即非如非異雙照如異故云體同
也或問文云今取佛所見為實相正體古人謂是廢
權之文其說如何曰應知此文寄眼智以明之非廢
權之文也如經云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光
明云如來所遊等是皆取佛所知見之理為體耳豈
皆廢權之文歟前文云一切不出法性正是佛所見
非如非異雙照如異也二文一揆何開廢之異哉所
以不取四眼所見者以皆有無明之膜故也。


論玄籤指文例玄云若廢權顯實如前所用記釋云如前標體中等



記釋指前之文定之者或異故今出之須知此指有
文有意若據意者此問既因離謗之文而生故今還
指離謗之文葢四謗不出前之三教即是自行化他
及化他體也若指文者即章安私謂中云既不會正
體攝屬何法但空是化他之實但不伹是自行化他
之實出二邊中是自行之權竝他經所說非今體也
即此文是或謂既是私謂大師不應預指須知三部
之中互指前後竝出於章安結集者之意耳當大師
高座宣揚之時道俗顒顒欽渴法乳大師樂說之辯
流瀉不竭豈得但指而不說乎能知此意則於文不
壅也如下玄云直對一番四諦如前說記釋云言如
前者如前私釋學者苟能舉隅而反則知前云有翻
[004-0292c]
無翻事如後釋者豈大師指之乎謂之別時講經之
序無可疑矣。


論玅記釋中止一城文



記釋中止一城之文有云始末雙明故云勝劣說者
紛紜今略議之若夫如來未施化前中止於方便土
中伺覓同居子機若準起於一代五時之化則雙垂
勝劣兩應勝應應菩薩劣應應聲聞約於大小兩始
而言也今觀記釋五人生方便土者專約一類小機
而說故云四果支佛斷盡通惑者同生其中皆為菩
薩等據此既約小機而說則始在鹿園見劣終於彼
土見勝約此以論始末也必矣所以然者諸大乘經
菩薩見勝此是常談而此經能開難開之人故三周
說法正意唯在二乘故約小機而論始末乃一經之
元意也所以記釋五人之名雖約藏通兩教進退可
否而論而終以三藏五人為正故曰但彼對勝應其
義不成等是則專約一類小機而說葢無可疑矣。


論玅記釋轉法輪文



記釋轉法輪之文有曰若約跨節通四如來等或者
不達乃對玄文何處別有四教主之文作難以余觀
之無可難者今文先約跨節故云通四如來凡有所
說無非化他葢準佛意雖現四身說無非隨他意語
故云化他也又以圓自對三教為他亦跨節之意此
皆泛論耳今論經中正意約於波羅柰初轉法輪且
從三藏當分義邊約佛內證之法轉示於人故云轉
[004-0293a]
法輪耳汝所證者我亦證之其斯之謂也若夫玄文
則曰祇是隱其無量功德莊嚴之身現為丈六紫金
輝等正是點此當分之身從今佛示現耳與記泛論
之文語雖不同其意無別故皆名跨節也尚何難之
有哉。


論三法無邊玄云色無邊故般若亦無邊記云五陰是理故即陰是實相般


若故皆無邊以由理故令法無邊


四明甞於玅宗引用此文以明頓足之義祇緣淨覺
執生身但可即自受用及以法身不即尊特故四明
引此文畢乃云自受用身既證極理豈不即劣而無
邊邪此文意者五陰報法一一即理理無邊故法亦
無邊又即此便是實相般若三法具足皆悉無邊何
者理即是法般若是報五陰是應既皆無邊方名頓
足若如淨覺所解劣應不即尊特何名色無邊邪應
知此文同起信論彼云從本以來色心不二以色性
即智故色體無形說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說名法
身徧一切處所現之色無有分齊隨心能示十方世
界各各差別皆無分齊而不相妨嗚呼使淨覺知
所現之色無有分齊必不執劣應非尊特矣。


論玄序十德玄第一德云自解佛乘至第九德云玄悟法華圓意



或問佛乘與法華圓意一也而前後重出者何曰佛
乘之言且通指一經而含待絕之意故記釋云即是
今典永異餘教不同三五七九等乘相待仍開會之使
歸乎一極絕待葢今經獨得玅名功由此二所以獨受
[004-0293b]
佛乘之名若前四時兼帶之教全無二玅縱有圓融
不稱佛乘也玄悟法華圓意者別舉五重玄義釋經
首題自於一家故列為十德之一豈有重繁之咎乎
所以列次在於第九而第十繼之以樂說辯者葢此
十德前之八德且是通舉大師具足定慧弘法隱居
出為帝者之師而受道俗讚禮至第九第十方是別
開今經玄義晝夜流瀉此乃從通以至別所以得為
玄文之序也或問發悟之言乃是謄前自解佛乘即
大蘇玅悟之時也獲旋陀羅尼正此時也今又開為
第二一德豈非重累乎曰最初一德正言發悟自解
佛乘第二一德正言深入禪定三昧故第三德中總
舉上二云縱具定慧也而此復云得陀羅尼者葢相
帶來耳以得陀羅尼由於入定故也記指發悟屬慧
而不及於陀羅尼者意則可知也。


論萬乘數



愚甞攷王制及班史地理志皆言方里為井為田九
百畝井十為通通十為成地方十里為方一里者百
為田九百畝以井田計之適一百井也除三十六井
為山陵林麓川澤溝瀆城郭宮室途巷之外其餘六
十四井共出車一乘自此等而上之則千乘萬乘之
數皆可計也謂成十為終終十為同同方百里為方
十里者百為田九十億畝以井計之則一萬井也同
十為封受田十萬井其賦出車千乘即大諸侯之國
也封十為畿畿方千里為方百里者百為田九千億
[004-0293c]
畝以井計之則百萬井也其賦出車萬乘即天子之
國也今記云十井為乘井字恐悞應云十里葢十里
為成出車一乘故云十里為乘也言百里之國適千
乘者葢同方百里同十為封既未迨於地方千里之
數故皆稱為百里之國或曰何以六十四井共出車
一乘曰周禮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十六
井也四丘為甸甸六十四井共出兵車一乘戎馬四
匹牛十二頭甲士六十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所謂
徹也。


論輔行十義評無情佛性



余讀止觀至記中以十義評無情佛性雖與金錍相
表裏但最初約身一義頗覺難曉異時曾見賢首藏
法師起信論疏釋歸命偈有曰及彼身體相等方知
吾祖評破之意正對彼疏而作也當知一者約身二
者約體皆本彼立義而說也葢由彼疏以彼身二字
指上佛寶即最勝業徧知等體相二字即屬法寶即
法性真如海等既以身屬佛實約於報化二身而說
以今家義定之即勝劣兩應也體相屬法寶以今家
義定之即法身自報也故今先本彼以身屬佛為難
故云不可獨云有應身性等次本彼以體相屬法為
難故云既許法身徧一切處報應未甞離於法身等
也苟不知此則顯吾祖破斥孤然全無來歷至若金
錍四十六問中亦有此義義學之士不可不知故今
特表而出之。
[004-0294a]


論玄籤稱味味例玄問既以五味分別那同稱漸記釋云問前五味教


相味既有五何故中問三味皆名為漸


善乎孟子之論曰不以文害詞不以詞害意是不獨
為說詩者言故凡看讀之法莫不然也且今文云既
以五味分別那同稱漸使惑者讀之必以法華亦稱
為漸而有紛紜之說唯毗陵以意逆之但約中間三
味而釋則無可疑者又下文不定教後云味味中悉
如此使昧者讀之必謂法華亦有不定而致無窮之
難唯記主以意逆之乃云乳中則圓別相對以辨不
定乃至生熟二酥三四對辨由此釋之故人無疑者
惜乎今人不能觸類而長纔聞味味之言必須具約
五味而說亦甚可笑也如後記云五味則一道豎進
味味各有半滿相成復於味味皆有祕密及以不定
至今說者不能解紛請以今文格之可不言而喻矣。


頌解金錍四十六問



問佛性之名從因從果從因非佛果不名性。


「 圓明究竟名為佛
 直指眾生性本然
 若向名中思得義
 十方身土有何偏」



問佛性之名常無常耶無常非性常應不變。


「 性名不變古常然
 剎剎塵塵覺照圓
 強把真如分兩派
 定知其說落邪偏」



問佛性之名共耶別耶別不名性共不可分。


「 依正同彰一性靈
 休於兩處各安名
 世人多用情分別
 請把斯文子細評」


[004-0294b]


問佛性之名大小教耶小無性名大無無情。


「 大乘了義非凡說
 互古從今不變遷
 山色溪聲常示現
 莫將情見錯流傳」



問佛性之名權耶實耶對體辨異其相何耶。


「 依體立名名大教
 有名無實號權方
 若知名實元相稱
 瓦礫時時盡放光」



問無情之名大小教耶大教大部有權實耶。


「 涅槃部大兼權說
 便有三非躄用殊
 可惜清涼明眼老
 錯將魚目認為珠」



問無情無者無情為色為非色耶為二俱耶。


「 無情是色非無色
 真顯方堪號二俱
 陰體既同為質礙
 如何一有一偏無」



問無情色等佛見爾耶為生見耶為共見耶。


「 眾生眼見號無情
 佛眼觀之等性靈
 生佛雖然無共見
 應知一處不殊形」



問無情敗壞故無性者陰亦敗壞性亦然耶。


「 世間動植同歸壞
 佛性何緣有去留
 苟順凡情論玅法
 空教白盡少年頭」



問無情是色法界處色為亦無耶為復有耶。


「 界入科中多屬色
 非唯瓦石是無情
 若非佛智同觀察
 生滅何時得暫停」



問唯心之言子曾聞耶唯只是心異不名唯。


「 十方剎海從心現
 一代雄詮似鏡明
 此外既無塵許法
 更於何處覓無情」


[004-0294c]


問唯心之言凡聖心耶若聖若凡二俱有過。


「 凡心取著沈生死
 聖智高明等太虗
 過此若言觀一念
 行人當自識規橅」



問唯心名心造無心耶唯造心耶二俱有過。


「 心與無心均是物
 都從吾一念中生
 凡情淺識徒分別
 未免偏枯異見成」



問唯心唯心亦唯色耶若不唯色色非心耶。


「 根境法中堪入道
 隨人宜樂體無差
 天台門戶如天闊
 自是時人病眼華」



問唯心所造唯依與正依正能所同耶異耶。


「 果地融通能所一
 本從凡地妄心成
 自緣狹見初乖隔
 到了何曾有二名」



問眾生量異性隨異耶不爾非內爾不名性。


「 眾生自有無窮異
 箇事明明豈變遷
 若道遮那唯陰質
 似觀雲霧不知天」



問眾生惑心性徧不徧神我四句為同異耶。


「 惑性徧兮無處所
 山河大地巳全該
 世人自局居身內
 羸得波旬笑眼開」



問眾生有性唯應身性亦法性耶亦報性耶。


「 三身一體無前後
 一念纔空總見成
 若計修因能趣果
 可容似應隔無情」



問眾生本迷迷佛悟耶佛既悟巳悟生迷耶。


「 迷悟乍分凡聖異
 猶如明暗不相除
 若知全暗為明理
 此性何緣會不俱」


[004-0295a]


問眾生一身幾佛性耶一佛身中幾生性耶。


「 一性圓明無有幾
 紛紛情識等河沙
 世人錯認情為佛
 何啻天涯萬里賒」



問佛國土身為始本耶始本同耶為復異耶。


「 佛國土身全本起
 本來身土不乖殊
 請君自讀華嚴典
 豈有無情可廢除」



問佛土佛身為一異耶一無能所異則同凡。


「 三千究顯亡能所
 依正何妨又宛然
 若向箇中明得透
 天台鼻孔許伊穿」



問佛土界分生亦居耶為各所居佛無土耶。


「 普天率土皆王國
 民物蚩蚩擅守疆
 一佛土成周法界
 滿中凡聖死還生」



問佛土所攝為遠近耶何土與生一異共別。


「 橫論諸土皆相攝
 約豎言之下攝高
 唯有寂光名理體
 與生元不隔絲毫」



問佛佛土體為同異耶娑婆之處為共別耶。


「 豈離伽耶有寂光
 無邊諸佛盡含藏
 當知此理曾無間
 瓦礫堪稱大法王」



問佛成道時土亦成耶成廣狹耶不成有過。


「 佛成身土一時成
 廣狹皆因機見生
 理土從來無廣狹
 終年共住不知名」



問佛成見性與生見處為同異耶離二不可。


「 如來元是眾生做
 見處何時有兩般
 可惜紛紛迷路客
 從前只被眼睛瞞」


[004-0295b]


問佛成土咸與彼彼成彼彼不成為一異耶。


「 諸佛同成淨法身
 猶如天上一冰輪
 自緣眾水分清濁
 影現何曾有不均」



問佛成三身與彼彼果及彼彼生為一異耶。


「 佛有三身生亦具
 偶因迷悟乍分途
 更於一異生分別
 天性從茲轉見疎」



問佛成身土成何眼智見自他境初後如何。


「 佛眼周觀境不殊
 大圓鏡智絕名橅
 寄言學者能如此
 那箇無情佛性無」



問真如所造互相攝耶不相攝耶二俱如何。


「 萬法盡從真變造
 猶如燈鏡互交輝
 若言依正成乖異
 知是渠儂正眼虧」



問真如之體通於修性修性身土等不等耶。


「 事理互成無欠闕
 若身若土盡周圓
 非關造作能如此
 自是天真性本然」



問真如隨緣變為無情為永無耶何當有耶。


「 不變隨緣依與正
 隨緣不變豈終殊
 他家幸識真如理
 何事甘心適異途」



問真如隨緣隨巳與真為同異耶為永隨耶。


「 黃金打作瓶盆用
 鎔煉瓶盆又作金
 金體本來無二相
 紛紛工作苦勞心」



問真如本有為本無耶與惑共住同異如何。


「 真金頑鑛同時有
 頑鑛應銷不動金
 此理雖然同惑住
 定知煩惑不能侵」


[004-0295c]


問波水同異前後得失真妄同異法譬如何。


「 全波是水無同異
 全水為波沒後先
 明得此兮方不失
 乃知真妄法皆然」



問病眼見花花處空處同異存沒法譬如何。


「 眼因帶病華存沒
 空體何甞暫動搖
 世謂無情如病見
 邪無之責諒難逃」



問鏡像明體本始同異前後存沒法譬如何。


「 鏡明如性像如修
 體相圓成翳不留
 前後本無存與沒
 如斯至理莫他求」



問帝網之譬唯譬果耶亦譬因耶果無因耶。


「 影現珠珠帝網全
 惟因與果理皆然
 剛言瓦石猶非佛
 以喻方之定落偏」



問如意珠身身有土耶唯在果耶通因如何。


「 珠名如意曾無間
 果用全彰應所求
 請就此心明此理
 纖塵不現理非周」



問行者觀心心即境耶能所得名同異如何。


「 諦觀乍分能所別
 一心融泯豈應殊
 若知心外元無境
 依正何因有異途」



問行者觀心一耶多耶一多心境同異如何。


「 一即多兮稱曰假
 多還即一號為空
 非多非一名中道
 心境如斯絕異同」



問行者觀心為唯觀心亦觀身耶亦觀土耶。


「 觀分內外隨機用
 性體圓融是處彰
 於此若還生揀別
 定知孤負法中王」


[004-0296a]


問行者觀心在惑業苦內耶同耶異耶。


「 天台正統超諸說
 玅道何須向外求
 三障本非元即是
 臨崖觀虎使人愁」



問行者觀心心內佛性為本淨耶為始淨耶。


「 人人有箇天真佛
 不假修持照用全
 若道本無今始有
 山家宗旨隔天淵」



問行者觀心心佛眾生因果身土法相融攝一切同
耶。


龍猛宗傳九世孫金錍決膜導迷津一家所本文
誠委三法無差理最親末上巳觀明自行問餘重
示驗他人從茲野客心開解一答皆通不在頻。


首眾南湖講光明玄題



甚深法性徹過去而極未來圓玅經王統羣靈而該
萬有絕思絕議可貴可尊其性虗融似春行於大地
其體獨脫如月朗於中天纖入無倫大包無比是如
來之所證過菩薩之所行譬喻莫盡其涯逈出虗空
之量讚嘆曷窮其玅徒檛金鼓之聲信相於此未免
懷疑樹神於此空知雨淚林間雕虎無所施其爪牙
澤內靈魚曾未測其涓滴是玅智境號中道空懺讚
雙融生法俱泯名尊體極用大宗深教既稱王橫該
豎攝非智者孰攄其蘊捨四明罕得其傳掃蕩邪宗
恢張正說符一家之玄道救十法之觀心解行兼明
自他均益盛矣哉斯道也仰觀之天日月星辰之運
行俯察諸地山岳江河之渟峙龍神鬼畜動植飛鳴
[004-0296b]
出沒低昂盈虗消長頭頭顯露處處全彰夫如是則
堂雨天華露柱燈籠無非法性橋橫水月霜風落木
盡是金光擬之則萬別千差會得乃百慮一致如斯
提唱巳涉支離直截為人如何舉似擊拂子靈鳳巳翔
霄漢去可憐方始探鳩巢。


觀經疏題



唯心淨土豈離乎苦域泥沙本性彌陀無越乎棘林
胎獄若使心無取舍則淨穢之相泯然其如行有順
違故麤玅之名斯立是以闍王示逆而圓機發起欲
彰性惡之本融韋提哀請而大聖宣掦葢顯修心之
要術觀雖不二爰開十六以為進德之階理既無殊
當以三千而作司南之運舉一觀而徧收諸觀統羣
機而咸會一機義趣幽深文詞奧密非智者親承之
玅孰闡其宗捨四明頴悟之懷寧知其道修心玅觀
到無修處正好著鞭落日故鄉向冷落中何妨進步
苟或膠文滯相懸知其於斯道冥然要須了境唯心
則在我者能事畢矣將釋茲疏略舉大猷至下臨文
更當委說。


觀音玄題



真智常圓如春在百華豈有去來之相應身不斷似
月臨眾水曾無取捨之心不墮見聞寧容擬議子規
啼夜月苦口何多楊柳舞春風勞形不少說甚慈悲
與拔機應顯冥但了自心更無別事會得目前無法
圓通門彈指豁開若於境上生心羅剎國應時飄墮
[004-0296c]
如斯舉唱猶在半途芝峰主人有何方便從今未免
頻頻舉箇事何曾在舌頭。


法華文句題



玅法不可以言宣要由自悟大教元從於理立豈假
他求二十八品皆古佛之真心六萬餘言乃含靈之
祕藏用因緣約教待絕之義巳在其中明本迹觀心
事理之名無越於此本懷暢矣玅義冷然衣坐室處
處流通豈逾於當念種熟脫番番無廢不離於剎那
是別鵲噪鴉鳴皆承記莂松風㵎水一等敷揚正恁
麼時如何話會太虗有口談何盡露柱無心聽始真。


十不二門題



十不二門者乃斯經本迹之大猷今家解行之要術
以十玅為觀體深符圓頓之宗以一念為指歸備盡
修證之旨坦然明白可舉而行中興尊者從而鈔釋
之發明教觀兼舉之正途開闢事理抗分之邪說使
後之學者思修有託宗說俱通其猶騁六驥於康莊
耀神珠於心目羣疑冰釋大道風行正恁麼時如何
點示薰風生殿閣懷抱為誰傾。


入廣恩祝 聖講題



大道只在目前色見聲求總沒交涉虗空生我心內
鸎啼華笑恰爾見成摩竭國行布圓融分疎下不毗
耶城彈呵攝受節目轉多就中自有生涯向上別無
巴鼻指權是實懽呼萬國來朝即劣為尊羅列眾星
齊拱直得溪山改觀雲漢昭回泉涌醴而崖產芝河
[004-0297a]
圖呈而洛書出祥風被埜秀麥如雲人人穩駕白牛
車物物共談無上法然雖如是且道以何為驗邊頭
不獻平戎策埜外時聞擊壤歌。

No. 967-B


先師頑空和尚三千說附


昔人有云三千立法合於假諦上說之以空彰亡泯
中彰絕待不當建立故剋體言之須於假上立三千
也然後即此假法即空即中却廣引諸文為證今謂
直就假上說三千其文雖多要而言之無出輔行觀
具一文足以統貫諸說如云具即是假假即空中又
云尚不識具豈識空中豈非的就假上示具具之一字即三
千也然後假即空中耶後人因此於假上建立三千推

原此說出於淨覺復宗次之指南又次之弊源一泄
勢不可遏今人往往承用者眾殊不知廣智傳法智
之道凡此等文竝是寄事而辨為示三觀之相令易
見故且以三千而為假耳是故先示三千辨其玅假
然後即空即中三諦顯矣輔行釋止觀玅境三千前
後諸文竝直明三千即三諦只此一文寄事而辨是
總例之文須究寄之一字非是正意正意有二一者
三千即三諦二者三千即中諦言三千即三諦者約
體德而示也葢才言三千玅境體也任運具三不須先
於假上立三千巳然後方即空中也波水之喻其義
[004-0297b]
最親水之溼水之明水之動水體一也曰溼
曰明曰動者德也故才言於水任運具三不須先於
動上立此一水然後方即溼與明也帝惠王喻帝網
珠金師子等例此可知舉一人一網一師子任運具
三思之可見然寄事而辨輔行只此一文以為總例
則諸文中有於假上說三千然後即空中者皆是寄
事而辨非文之正意也二者三千即中諦者乃從勝
而示祖師作此顯示厥有深旨良以中者不偏為義
絕待為功若於諸法有所偏倚有所對待何能諸法
互融互入耶所以別教謂十定十但成十界不談百
界三千世間圓知中道當體不偏當體絕待故立玅
名學者應知三千是絕待之法合於中諦示之斯乃
從勝而示中必雙照三諦具足故不妨諸文三千即
三諦也今更以帝網之喻申明斯義其猶帝網百千
萬珠舉一寶網全體任運具三曰含容曰明淨
曰光影然究了所以珠珠交映重重無盡正由珠
有含容之德故從義而示就寶網之上舉一含容則
珠之明淨光影二義皆顯應知舉一寶網者三千之
全體也曰含容明淨光影者三諦之德也中以示其
含容也空以示其明淨也假以示其光影也點一中
道絕待則空之虗通假之建立二義皆顯也推原此
道實見於如來金口親宣非天台大師自為之說經
不云乎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豈非三千實
相乃的示中道天台大師靈岳親承說圓頓止觀則
[004-0297c]
曰初緣實相提起諸法實相造境即中點此三千玅境是中道也無不真
實故云一色一香無非中道此是大師略說巳心所
行法門至第五卷廣說造境即中之觀不出一念三
千名為玅觀也須究玅字即是今經題云玅法是也
此之玅法世尊自說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
有諸佛乃能知之當究是之一字乃指法之辭不指
三千更指何法世尊既說唯佛能知又道唯佛與佛
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則知實相者無生死相無涅槃
相無相之相即中道也中故玅玅故不可思議天台
大師準此立不思議境名荊溪則曰故止觀中不思
議境一念三千非思量分別之所解文見釋籤第二是故定
此不思議名因推佛祖相承彌顯即中之道不出三
千玅境而巳荊溪深領此旨點示野客一言以斷之
曰而此三千性是中理可謂盡其玅也輔行正示玅
境文云大師於覺意三昧及誦經法小止觀等諸心
觀文但以自他等觀推於三假竝未云一念三千乃
至觀心論中亦只以三十六問責於四心亦不涉於
一念三千唯四念處中略明觀心十界而巳信知三千諸法
不易得聞其猶世尊四十餘年久默斯要故至止觀正明觀法竝以三千

而為指南乃是終窮究竟極說指要云一念三千為開顯大綱又云即中
是法身究竟義故豈非的指中道耶故序中云說巳心中所行法門

一句驗大師心中所行行於中道即同十方三世諸佛常居中道常行中道若不然者何名初心即用佛智照
境耶何名上品寂光為觀體耶初緣實相造境即中蓋見於此荊溪斷云性是中理

不亦宜乎淨覺到此自當結舌然猶曲為之辭曰不
[004-0298a]
觀三千照境不徧必須徧攬因果自他依正觀於巳
心指南之意正在茲耳今試問之若如此說則是止
觀正明觀法乃以俗諦為指南也果然者應改大師
造境即中為造境即俗可也荊溪點野客亦合云性
是俗理可也又指南二字始與其曲說其如終窮究
竟極說說巳心中所行法門莫不以俗諦為極說耶
以俗諦為所行法門耶岳師縱有天辯其莫能救矣
學斯宗者當具宗眼詎得不究其本而濫用承襲之
說乎今更於祖師語中指出二字以證其說所謂是
字寄字言是字者如云性是中理又云三千即中等
葢即者是義也言寄字者如云可寄事辨請評是之
與寄相去幾何寄名為客即一往之辭非盡理之論
是者即須當體全是方名為即故道性是中理三千
即中方為盡理之論一定而不可易也今既云可寄
事辨豈非一往之義乎或曰二字與奪敢不聞命其
如輔行具即是假假即空中之文何以通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