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172 天台四教儀集註(選錄「集註」本文)-宋-諦觀 (master)


天台四教儀集註卷第八     稼八
南天竺沙門  蒙潤  集


「次明通教者。」


【四教義一云此教明因緣即空無生四
真諦理是摩訶衍之初門也遠通常住故正為
菩薩傍通二乘通機故諸大乘方等及諸般
若有二乘得道者為同稟此教也通部問何
故不名共教荅共名但得二乘近邊不得
遠邊若立通名近遠俱便言遠便者通別
通圓也。】
[008-0191b]


「通前藏教通後別圓故名通教。」


【此望前望後獨就菩薩釋通教名釋籤九
二十云通近同三藏通遠如別教四念處二
有三通義一因果俱通通當教是二因
通而果非通即被接者是三通別通圓即
藉通開導人是謂別圓用通而為方便但
成別圓因果人也此三通義唯在菩薩今
文通後別圓者下文釋出雖但被接意亦
該於藉通開導也。】


「又從當教得名謂三人同以無言說道體色
[008-0192a]
入空故名通教。」


【此通就三乘釋通教名若三藏諦緣度三
法分三乘今通教三乘同觀無生四諦同
體假入空觀十二因緣同觀六波羅密見
第一義而分三乘之別者但總相別相等
智斷結侵習自行化他根性不同耳言說是
是事即空故無輔行六上十六云通人既觀諸法
如幻幻本不生今無所滅名之為體謂體六凡
依正之色如幻如化當體即空而入真理也。】


「依大品經乾慧等十地即是此教位次也。
[008-0192b]












[008-0193a]


【此是三乘共位若明三借等義者一三乘
共借別教始終位次二單借別教十地亦
三乘共三別為菩薩借別一教又別為菩
薩立忍名別明菩薩燋炷十地大品更說
十地菩薩為如佛併圖于后。







[008-0193b]












[008-0194a]








別明菩薩燋炷十地妙玄四三十三云別圓
各逗一種根性故用發真為初燄別初地圓初住
通教為逗多種根性所謂別圓入通故含
容取乾慧耳大品明初地燋炷大論明三處初燄燄約能燋譬智炷約
所燋喻惑三處者通別圓也三教含容通說故曰別圓入通非被接義若鈍

[008-0194b]
根者八人見地是初燄利者於乾慧即能
斷結即是初燄且乾慧初燄三通言之
是何根性須知論釋燋炷雖通三教乾慧
初燄自是一途不必三通[冰-水+〡*ㄆ]也以通教機
雜故又乾慧初燄何位伏惑倒如單借十
地如輔行或云利根即伏即斷大品更說
十地菩薩為如佛輔行明通二種如佛以
釋大品一別為菩薩立忍名第十亦名菩
薩地對共佛地故云如也又被接人至十
地破無明能八相作佛似通佛教故云如
[008-0195a]
也釋籤亦明圓教觀行如佛相似如佛但
非今通教所論。】


「一乾慧地未有理水故得其名即外凡位與
藏教五停心摠別等三位齊三乘之。」


【初同名乾慧用體法念處等觀雖未得煗
法相佀理水而摠相智慧深利故稱乾慧
也。】


「二性地相似得法性水伏見思惑即內凡位
與藏教四善根齊。」


【性地中無生方便解慧善巧轉勝於前得
[008-0195b]
相似無漏性水故言性地也。】


「三八人地四見地此二位入無間三昧斷三
界八十八使見盡發真無漏見真諦理與藏
教初果齊。」


【三乘信法二行體見假以發真斷惑在無
間三昧中八忍具足智少一分故名八人
即八忍也位也三乘同見第一義無生四諦之
理同斷見惑八十八使盡也無間三昧等
者止觀六云若言三地者據斷見初言
四地者據斷見後皆不出觀輔行六上
[008-0196a]
云通雖二地斷時仍促二乘共故雖促
復長是故須分三地四地。】


「五薄地斷欲界九品思前六品與藏教二果
齊。」


【體愛假即真發六品無碍斷欲界六品證
第六解脫欲界煩惱輕薄也。】


「六離欲地斷欲界九品思盡與藏教三果齊。」


【體愛假即真斷欲界五下分結盡離欲界
煩惱也。】


「七已辦地斷三界見思惑盡但斷正使不能
[008-0196b]
侵習如燒木成炭與藏教四果齊聲聞位齊
此。」


【三乘之人體色無色愛即真斷五上分結
七十二品盡也斷三界事惑究竟故言已
辦地燒木成炭四教義三十二引智論云
聲聞智慧力弱如小火燒木雖然猶有炭
在聲聞位齊此者輔行六上云通教二
乘七地巳前與菩薩共名共聲聞若爾八
地巳上過二乘地何故亦名共菩薩耶荅
以初名後從本立名不同別圓始終別故。】
[008-0197a]


「八辟支佛地更侵習氣如燒炭成灰。」


【緣覺發真無漏功德力大故能侵除習氣
也燒炭成灰者四教義三十二引大論云緣
覺智慧力勝如大火燒木木然炭盡餘有
灰在。】


「九菩薩地正使斷盡與二乘同扶習潤生道
觀雙流游戲神通淨佛國土。」


【從空入假道觀雙流深觀二諦進斷習氣
色心無知得法眼道種智遊戲神通淨佛
國土成就眾生學佛十力四無所畏斷習
[008-0197b]
氣將盡也扶習潤生者輔行五下廿四云大
品云留餘殘習以誓願力及扶餘習而生
三界利樂有情此教亦無中道應本以
誓扶習而生三界道觀雙流者道謂化道
觀謂空觀帶空出假故曰雙流遊戲神通
者遊諸世間譬如兒戲亦如幻師種種變
現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徹照無
碍淨佛國土者一切諸行無非菩薩淨土
之行如以布施攝眾生菩薩成佛時布施
眾生來生其國等是也。】
[008-0198a]


「十佛地機緣若熟以一念相應慧頓斷殘習
坐七寶菩提樹下以天衣為座現帶劣勝應
身成佛為三乘根性轉無生四諦法輪緣盡
入滅正習俱除如炭灰俱盡。」


【上釋諸位具如妙玄四廿八過菩薩地則入
佛地用誓扶餘習生閻浮提八相成道五
相同三藏唯六成道樹下得一念相應慧
與無生四諦理相應斷一切煩惱習盡具
足力無畏等名之為佛頓斷殘習者觀音
玄記下云前斷正使今侵二習至于佛
[008-0198b]
地見思習盡真諦究竟塵沙習盡俗諦究
竟七寶天衣者表殊勝自然也現帶劣勝
應者通佛亦是丈六之身或十里百億神
通變現耳住空故劣住中故勝以通教有
合身義故云帶劣勝應舊問別圓成道在
初寂塲鹿苑唯明三藏成佛今通教佛為
何處成如法師云只一金剛土臺成道四
機所見不同若寂塲鹿苑自論大小兩始
轉法輪處不可以難成道也然通教佛合
明八相今但明成道等者以由此三稍異
[008-0199a]
三藏前五不異故畧不論緣盡入滅者第
八涅槃相妙玄四三十云雙樹入無餘涅槃
薪盡火滅留舍利為一切人天福田也正
習俱除兼前摠舉炭灰俱盡四教義三十二
云大論云諸佛智慧力大如刦燒火炭灰
俱盡。】


「經云三獸度河謂象馬兔也論斷惑不同故
又經云諸法實相三乘皆得亦不名佛即此
教也。」


【河喻空理菩薩正習俱盡如象得底支佛
[008-0199b]
侵習如馬次深聲聞斷正使如兔最淺如涅
槃經又經云者文出華嚴彼云諸法實性相

三乘亦皆得而不名為佛幻有之俗名為
諸法即空之理名為實相乃真空實相也
菩薩至果名佛言不名佛者以中奪偏耳
彼經不共二乘那作此說如拾遺記云彼
部雖無小機稟教何妨說於三乘觕淺顯
圓佛乘彼後分經明四乘品故斥三乘
非佛乘也。】


「此教三乘因同果異證果雖異同斷見思同
[008-0200a]
出分段同證偏真。」


【三因大同三果小異異則習盡不等同乃
共觀即空不同三藏諦緣度別分段者支
分形段三界生死也。】


「然於菩薩中有二種謂利鈍。」


【此約接不接而分利鈍。】


「鈍則但見偏空不見不空止成當教果頭佛
行因雖殊果與藏教齊故言通前。」


【修因克果果在於上故曰果頭通教菩薩
扶習潤生雖異藏教伏惑行因斷惑證理
[008-0200b]
不別故言通前結釋前文通前藏教也。】


「若利根菩薩非但見空兼見不空不空即中
道分二種謂但不但若見但中別教來接若
見不但中圓教來接故言通後。」


【利根被接被字去聲如來被下之義此約
應說如云說圓中道被而覆之也若上聲
呼此就機論如云通教利根被別圓接接
即點示接入也然被接義散出諸經大品
八地聞中大經空不空一切法趣非漏非
無漏楞伽三種意生身大經三十六文末
[008-0201a]
一生二生等若具明者謂大經十二明四
諦後列八二諦章安作七二諦消之初一
是總餘七是別此於四正復論三接故名
七種二諦古來二十三家明乎二諦唯莊
嚴開善擅風流之名莊嚴謂佛果出二諦
即今被接開善謂佛果不出二諦通當教佛吾祖
曲盡如來逗機設化之相故明被接則於
諸經無所壅矣古明被接不出三義以含
中為發源點示為機要發習為根性以通
教巧故一真含二中利根菩薩纔證真空
[008-0201b]
即為點示如妙玄明別接通中寄三法以
示三根解源謂非漏非無漏空不空一切
法趣如釋籤三十九具釋然由利根發昔所
習方可點示若鈍根菩薩同二乘人直至
法華方乃被會非但見空等者止觀三十六
引大經云二乘之人但見於空不見不空
智者非但見空能見不空不空即大涅槃
離邊名但即邊名不但。】


「問何位受接進入何位荅受接人三根不同
若上根三地四地被接中根之人五地六地
[008-0202a]
下根之人七地八地所接之教真似不同若
似位被接別十廻向圓十信位若真位受接
別初地圓。」


【初住初問所接次問能接荅中就被接機
發習遅速以論根輔行以四地為上六
七為中八九為下今進一位者教位從容
或進退故此荅初問所接之教等者荅
次問也所即語辭別向圓信按位接也別
地圓住勝進接也據上似位被接真位受
接應作被字盖以能從所也輔行三下
[008-0202b]
云若接入教道在回向中若接入證道即
在初地若接入圓亦分教證比說可知
又別圓接通接聖不接賢接真不接俗若
圓接別接俗不接真接賢不接聖又妙玄
順能詮教約教道邊具明三接止觀為成
觀故從所詮理約證道邊唯明一接然圓
頓止觀亦明被接者為知通塞復以思議
顯不思議也如釋籤三十七。】


「問此藏通二教同是三乘同斷四住止出三
界同證偏真同行三百由旬同入化城何故
[008-0203a]
分二荅誠如所問然同而不同所證雖同大
小巧拙永異此之二教是界內教藏是界內
小拙不通於大故小㭊色入空故拙此教三
人雖當教內有上中下異望通三人則一槩
鈍根故須㭊破也通教則界內大巧大謂大
乘初門故巧謂體色入空故雖當教中三人
上中下異若望藏教則一槩為利。」


【然藏通三乘斷惑出界證理雖同教行有
異大小約小衍巧拙論體㭊對界外方便
等土名界內教以此二教化界內也不通
[008-0203b]
於大故小不能遠通常住故㭊色入空者
外計鄰虛不出斷常今總觀色心生滅非
斷非常對破外道汝㭊非正如止觀三廿六
輔行三下廿四通後別圓故是初門了知諸
法如幻如化當體即空。】


「問教既大乘何故有二乘之人荅朱雀門中
何妨庶民出入故人雖有小教定是大大乘
兼小漸引入實豈不巧哉般若方等部內共
般若等即此教也畧明通教竟。」


【天子南門謂之朱雀漸引入實明佛意也
[008-0204a]
釋籤四十九云不同三藏四阿含等別有部
帙今以諸部方等諸般若中但是三乘共
行即判属通今文通指般若方等下但
云共般若等盖方等彈斥共義稍踈故。】


「次明別教者此教明界外獨菩薩法教理智
斷行位因果別前二教別後圓教故名別也
涅槃云四諦因緣有無量相非聲聞緣覺所
知諸大乘經廣明菩薩歷劫修行行位次第
互不相攝此並別教之相也。」


【四教義一云別者不共之名也若名不
[008-0204b]
共但異藏通未異圓教故但名別此教明
因緣假名無量四聖諦理的化菩薩不涉
二乘別義畧明有八謂教理智斷等也教
則獨被菩薩理則隔歷三諦智則三智次
第斷則三惑前後行則五行差別位則位
不相收因則一因逈出果則一果不融釋籤
一十五在因說理不在二邊故云逈出復說果理諸位差別故云不融獨被

菩薩故別前隔歷次第故別後涅槃云等
乃聖行品明四種四諦中無量四諦即別
教義謂苦集滅道各各因緣皆有無量相
[008-0205a]
是菩薩法豈二乘所知乃以涅槃對鹿苑
說故云非聲聞等也此證別前藏通諸大
乘經等者釋籤四二十指華嚴方等般若中
歷別行法即是其相然方等中多以別行
斥於小行般若中多以別法展轉融通華
嚴正當歷別之行如別行玄下別行
記下既時長行遠次第隔歷此證別後
圓教。】


「華嚴明十住十行十廻向為賢十地為聖妙
覺為佛纓絡明五十二位金光明但出十地
[008-0205b]
佛果勝天王明十地涅槃明五行如是諸經
增減不同者界外菩薩隨機利益豈得定說。」


【此出諸大乘經行位次第之義華嚴前無
十信後無等覺於十住品前明十梵行自
古講者指為十信四念處三於十住中
多明圓義於登地中多明別義故華嚴
位義通圓別今且示別故云住行向為賢
十地妙覺為聖本業瓔珞亦明六輪如法數對
金光明指真諦所譯者勝天王即般若也
五行者聖梵天病嬰兒也又仁王般若明
[008-0206a]
五十一位但無等覺然上諸經隨機明位
雖增滅不同莫非次第故屬別也。】


「然位次周足莫過纓絡經故今依彼畧明菩
薩歷位斷證之相以五十二位束為七科謂
信住行向地等妙又合七為二初凡二聖就
凡又二信為外凡住行向為內凡亦名為賢
約聖亦二十地等覺為因妙覺為果大分如
此自下細釋。」


【瓔珞凡聖位足故今依彼以明別義然凡
聖位中有教證二道此本出乎地論今家
[008-0206b]
借用有二義焉一者玄文借證權實部二
者輔行借消別門良由地論兩種教道皆
為方便兩種證道皆為真實義同部味昔
權今實是故借用若輔行借消別教教證
者由今別教教權證實既與三教一向不
同其義難曉而地論師教道方便證道真
實名義宛同故借用之如輔行云是故今
家借用地論教證二道以消別門於中先
須知於二意一者約行地前為教登地為
證二者約說為地前說始終屬教乃至結
[008-0207a]
云若讀玄文善須曉此教證二道則別門
可消應知地論雖有四種玄文借用證權
實部但成二意輔行借用但成三義何者
以由此教行分教證說唯教道是則能詮
之教始終是權所被之機地前屬權初地
證實舊於借消別門亦立四種者且約說
證道為權為實若權則違教權證實借證
權實之義若實則背有教無人之文况地
論正申華嚴十地論師不分圓別之異但
約教證明方便真實如云若說十地巳證
[008-0207b]
之法彼為實證安可約彼立別說證既云
借證可全同耶又別位中復有竪入橫學
兩種四教釋籤十廿七云別教十住修生無
生十行修於無量十向修於無作登地證
於無作故云有四又十行中習諸佛法具
足入於一十六門亦名為四問住已習八
何故行中更習十六荅前是自行隨用一
門後為化他是故行中更習前八是故十
六俱須廣習更有三根出假十信上根
十住中根十行下根四教俱論三根出假如止觀六廿三
[008-0208a]
又對五忍十信伏忍十住信忍十行去柔
順忍十地無生忍妙覺寂滅忍妙宗中十八亦對圓
若論真緣二修則地前為緣修登地為

真修緣謂作意緣念真謂任運相應元是
地師之義今家復加觀義空假為緣中道
為真通圓亦有此之二義三云六種性習如
下對初言十信者四教義四云此十通
名信心者信以順從為義若聞說別教因
緣假名無量四諦佛性之理常住三寶隨
順不疑名信心也。】
[008-0208b]


「一信二念三精進四慧五定六不退七廻向
八護法九戒十願信。」


【常住理名曰信心憶念無忘名曰念心真
精進趣名精進心心精智慧名曰慧心周
徧湛寂名曰定心定光無退名不退心保
持不失名護法心回向佛地名廻向心今文
回向在護法前此依舊譯瓔珞經說安住無失名為戒心十

方隨願名曰願心此依楞嚴釋十信名但彼在圓。】


「此十位伏三界見思煩惱故名伏忍位外凡
藏教七賢位通教乾慧性地齊。」
[008-0209a]


【妙玄四卅三二此十信習從假入空觀伏愛
見論觀音玄下云十信通伏諸惑正
伏四住伏忍位輔行九下十五云仁王用
五忍以判別位妙宗中十八云若依別教
十信伏忍仁王經䟽中十一云未得無漏未
能證但能伏不能斷故為伏忍智也與藏
通齊者格量伏惑義齊也下去格量集此此位出
假即名上根淨名䟽七二十云菩薩化物心
重自行則輕故慈悲重者不務斷結從相
似空解即便出假見思未斷故言有疾。】
[008-0209b]


「次明十住者。」


【四教義四云此十通名住者會理之心
名之為住。】


「一發心住斷三界見惑盡與藏教初果通教八人見地齊二治地三
修行四生貴五具足方便六正心七不退巳上
六住斷三界思惑盡得位不退與藏通二佛齊。」


【於諸劫中行十信心不作邪見廣求智慧
名發心住常隨空心淨諸法門名治地住
長養眾行名修行住生在佛家種性清淨
名生貴住多習無量善根名具足方便住
[008-0210a]
成就第六般若法門名正心住入於無生
畢竟空界名不退住得位不退者初住至
七住位不退八住至十向行不退初地已
上念不退妙玄四十一見思破故得位不退
真諦三昧成惡業塵沙破故得行不退俗
諦三昧成無明破故得念不退中道三昧
。】


「八童真九法王子十灌頂巳上三住斷界內塵沙伏界外塵沙
前二不知名目。」


【不生邪倒破菩提心名童真住從佛王教
[008-0210b]
而生於解當紹佛位名法王子住觀空無
相得無生心法水灌頂名灌頂住斷界內
塵沙等者正修假觀為伏觀成俗顯為斷
輔行一下云塵沙者譬無知數多
塵沙惑只是通別見思就所化眾生得名
妙宗上廿六云眾生見思重數如塵若沙究
論其體即劣慧也如妙樂云不染污無知
劣慧為體以其不能分別藥病等也若知
病識藥應病授藥令得服行即斷塵沙相
也懶於化導為塵沙習且三品塵沙與三
[008-0211a]
根出假何異盖三品塵沙約一人豎論三
根出假約三人橫辨又三根出假通乎四
教三品塵沙局在別論。】


「亦名習種性用從假入空觀見真諦理開慧
眼成一切智行三百由旬。」


【習種性者纓絡經上卷賢字函明六種性以
對別位淨名䟽第九亦借別名以顯圓今家玄籤四教義
戒䟽等並依經列四念處中少有不次又
地持論略明二種亦名經彌勒造賢字函如戒䟽列
六種後復用二種及對教證前後生報佛
[008-0211b]
法佛併圖示。











六種性者種別性分也地持第一云種性
[008-0212a]
者名為種子名為界名為性種子不同有六界分
又性通六位種局在因故前四名種等覺
雖因望前稱覺二種者地持經云略說二
種性種性者是菩薩六入殊勝展轉相續
無始法尓是名性種性習種性者若從先
來修善所得是名習種性戒䟽以六種
對位後復用二種者以六位不出地前修
習登地證性故用地持結攝六種雖不顯
標意必如是况梵網是華嚴結經地持正
宗華嚴故宜用彼地持二種結攝瓔珞六
[008-0212b]
種又與約行教證其義宛齊故復例之自
古以戒䟽文難今凖舊註戒䟽云性習二
種若據位分習種在前性種在後若據行
論性習同時前後不定標約行中義依體起用
緣中道理起觀行用先明性種後明習種尋用取體
從自行用取中道體先習後性自依體下釋同時不定義與教證
二道相似就位以論教道在前證道在後
約行教證據行論之教證同時前後不定此標
體起用先證後教望證道理起教道用尋用取體先
教後證尋教道用證中道體習種能生報佛性種能
[008-0213a]
生法佛文地前既論自行修習至果合生報佛登地證性合生法佛智與體
冥任運起用故不論應佛也異解備諸章藻梵網經中更有六

種一習種性二長養性只是研習增長與習種性通對十住
三性種性四不可壞性俗諦建立故不可壞與性種通對十
五道種性十向六正法性通[冰-水+〡*ㄆ]聖種等妙三種







[008-0213b]


從假入空觀者次第三觀出纓絡經觀經
云假是虛妄俗諦也空是審實真諦
也今欲去俗歸真故言從假入空觀妙宗
卄六云見思取境無而謂有虛假凡俗知
虛名諦二空之理是審實法知實名諦不
究俗虛莫知真實要須照假方得入空是
故名曰從假入空觀妙玄三十一云十住正
修空傍修假中十行正修假旁修中淨名
略記下之上十五若約別教為語正觀中道
為慧眼者於十住中遠所期耳慧眼者古
[008-0214a]
德頌云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法眼唯
觀俗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
同一切智者觀音玄義下云知一切內
法內名一切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能
知能解但不能用一切道起一切種故名
一切智玄記下具釋初住斷見即離四趣
身子昔生至六住有退者此見思俱斷思
既未盡見亦餘殘故有退墮如四明荅曰
本難教行錄。】


「次明十行者。」
[008-0214b]


【四教義四云此十通名行者行以進趣
為義前既發真悟理從此加修從空入假
觀無量四諦。】


「一歡喜二饒益三無違逆四無屈撓五無癡
亂六善現七無着八難得九善法十真實斷界
外塵沙惑。」


【始入法空不為邪動名歡喜行常化眾生
使得法利名饒益行常修忍法謙下恭敬
名無違逆行行大精進令一切至究竟涅
槃名無屈撓行不為無明之所失亂名無
[008-0215a]
癡亂行生生常在佛國中生名善現行於
我我所一切皆空名無着行菩薩成就難
得善根名難得行說法授人成物軌則名
善法行二諦非如亦非非相名真實行。】


「亦云性種性用從空入假觀見俗諦開法眼
成道種智。」


【性種性者假觀分別十界差別種性也從
空入假觀者觀經䟽云若住於空與二
乘何異不成佛法不益眾生是故觀空不
住於空而入於假知病識藥應病授藥令
[008-0215b]
得服行故名從空入假觀道種智者觀
音玄下云能知一切道種差別則分別
假名無謬故名道種智諸文云十住修
空斷見思十行修假破塵沙十向修中伏
無明此以觀對位也若云初住斷見二住
至七住斷思八九十住斷界內塵沙十行
斷界外塵沙此斷惑分齊也四念處四云
十住斷界外上品塵沙十行斷中品塵沙
十向斷下品塵沙文言三品若生無生八門漏上品無量四門為
中品無作四門為下品此以惑從教也以別是界外

[008-0216a]
教或純用假觀攝故又此十行明橫學四
且無作四門為圓為但若圓無作十行位
淺尚未修中如何能說以此化他耶若謂
但中釋籤五云各附彼教而為相狀
既附彼圓豈應是但雜編五十四云十向圓
修可由實道智轉行融乃修圓中十行無作且順權
只是但中無作良以修中之位已深出假之位
尚淺位深故知昔日化他無非妙行位淺
故知將來自行亦是但中不可以實難權
以他妨自其說切當學者知之附彼圓
[008-0216b]
教但為明於無作相狀能附豈可全同深
位然此出假若果但中圓機起時何以赴
之當知圓機自感圓應十行出假乃教道
說無稽之問不足評矣。】


「次明十回向者。」


【四教義四云此十通名回向者回事向
理回因向果回巳功德普施眾生事理和
融順入法界故名回向四念處三十一云別
向圓修霅川云可由實道雜編但不合云只緣被接
方曰圓修此據得意者智轉行融及證道說也

[008-0217a]
若三觀次第惟修但中據不得意者及教
道說也。】


「一救護眾生離眾生相二不壞三等一切諸
佛四至一切處五無盡功德藏六入一切平
等善根七等隨順一切眾生八真如相九無
縛無著解脫十入法界無量伏無明習中觀。」


【以無想心常行六道而入果報不受而受
名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觀一切法有受有
用念念不住名為不壞三世佛法一切時
行名等一切諸佛以大願力入一切佛土
[008-0217b]
供養一切佛名至一切處以常住法授與
前人名無盡功德藏行無漏善善而不二
名入一切平等善根以觀善惡無二一相
名等隨順一切眾生心得自在等三世佛
常照有無名真如相以般若照三世諸法
是一合相名無縛無著解脫覺一切法中
道無相名入法界無量伏無明習中觀者
集解云空假之心既巳滿足正修中道第
一義觀無明不起悉伏故也。】


「亦名道種性行四百由旬居方便有餘土巳上
[008-0218a]
三十位為三賢亦名內凡從入住至此為行不退位。」


【道種性者始正修中故名道能生佛果故
名種行四百由旬必約生死處加方便土
約煩惱加塵沙約觀智加假觀以此增前
為四百也方便有餘土者觀經䟽云修
方便道斷四住惑故曰方便無明未盡故
曰有餘行不退者化他行滿無退轉也前
七住還斷惑證空名位不退後初地去名
念不退中道正念二邊莫動。】


「次明十地者。」
[008-0218b]


【四教義四云此十通言地者一能生成
佛智住持不動二能與無緣大悲荷負一
切故名為地也。】


「一歡喜從此用中道觀破一分無明顯一分三德乃至等覺俱名聖種性
是見道位又無功用位百界作佛八相成道
利益眾生行五百由旬初入實報無障閡土
初入寶所。」


【捨凡入聖四魔不動到有無邊平等雙照
名歡喜地從此用中道觀者四教義四
云從此見佛性發中道第一義諦觀雙照
[008-0219a]
二諦心心寂滅自然流入薩婆若海證無
作四諦一實平等法界圓融破一分無
明顯一分三德者無明乃是障中道之別
惑無明分破中道分顯法身般若解脫是
為三常樂我淨故稱德應知初地所破無
明細分三品中上雖破猶在回向後心至
三品盡方入初地俱名聖種性者據同證
論凖經必須開等覺性見道位者四教義
云從初地至佛地皆斷無明但以約
位分為三道初地名見諦道二地至六地
[008-0219b]
名修道從七地己去名無學道初地斷
無明別見發真中道故云見道大經云自
此已前皆名邪見人也故知兩教三乘別
教地前未見中道未斷別見皆名邪見人
也此約證道同圓初地即同初住故也
無功用者既至初地不加功力任運流入
薩婆若海百界作佛者四教義四云初
發真中道見佛性理斷無明見惑顯真應
二身緣感即應百佛世界現十法界身入
三世佛智地能自利利他真實大慶故名
[008-0220a]
歡喜地也輔行七下卄四引瓔珞云如初
地百界二地千界乃至萬億等界現身亦
行五百由旬者約生死處加實報土
約煩惱加無明約觀智加中觀實報無障
礙土者觀經䟽云行真實法感得勝報
色心不相妨故言無障礙寶所者喻分
證寂光也。】



天台四教儀集註卷第八
[008-022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