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146 般若心經註-中天竺-提婆 (master)


No. 526
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中天竺國沙門釋提婆 註并序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者。乃是真理之玄宗。法身之
名稱。其體則不生不滅。不去不來。量等虗空。曾無
變改。廣乃普周法界。無物不容。狹即芥子微塵。未
足為喻。顯即參羅萬像。隱即無色無名。生死苦樂
輪遷。本性軸元不動。四生三有。大聖共稟無差。此
城他邦。凡愚自舛。是知性湊則三際不易。識濁則
今古相催。業雜乃感果不同。何關本性有異。斯乃
世徒乏志。不自修行。斷信續疑。放情散逸。所以輪
迴六趣。受報無窮。苦樂交番。何曾蹔止。是故上界
仁慈。不悲含識。廣演言教。無事無為。接引溺群。令
登巳岸。今即世徒緣逼。無暇遍尋。遂只暗昧守昏。
無由得曉。乃有仁慈後胤。達世根源。撰錄大般若
之要言。用顯幽祕之義。故號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也。文言雖促。義理遙長。若非久積勤功。莫能測其
涯際。但為妄情生滅我見恒存。性外求真。他方覔
佛。遂使甘露徒膳慧日虗明。此等縱屬佛生。未曾
有益。提婆乃病愚巳久。豈敢醫他。賢士願聞。那可
緘嘿。今且略陳淺見。注寄文傍。將與理乖。請不依
侮。
[001-0720b]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所言般若波羅蜜多者。即是梵音。此地翻般若為
智慧。波羅蜜為彼岸。蜜多言支。都合即云智慧彼
岸支。云何為智慧。智能觀照。慧能證悟。彼岸者。涅
槃為彼岸。生死為此岸。悟者即涅槃。迷者即生死。
支者此觀門也。若無正觀要門。不知究竟安心之
處。是故依行合於正道。故言支也。心者。此觀門即
是眾智慧之要宗。趣涅槃城之真路。經者。訓常訓
逕。先聖莫不遊從。因是果圓解脫。故言經也。】


「觀自在菩薩。」


【菩薩者。雖是梵音。文言不足。何以得然。但以梵語
漢言方音有異。飜作漢語。文言稍不和韻。是以往
日翻譯大德。於一名中。略除三字。終須解釋。是故
知意而巳。問。梵本真言足者如何。答。即云菩提薩
怛縛。此翻菩提為道心。薩怛縛為眾生。問。云何為
道心眾生。答。行者常觀諸法。不捨須臾。進止威儀
未曾蹔息。四心普濟。而不見能所可收。為物遷形。
而善權施方便。無親無黨。常存一子之心。不曲不
邪。而隨方化物。八風扇之不動。故名行道之人。行
道之人。名中道之士。故名道心眾生。又道者乃是
萬邦不摧之逕。心者即是內照證悟之方。內照外
通相資。萬法由斯備矣。又圓明總悟。不復有進。目
之為佛。半月修滿之徒。詺之為菩薩也。
言自在
者。然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隱顯有異。一體不殊。觀
[001-0720c]
照即自在。散亂即為罔然。觀者非一。背為邪見。故
妄念滋多。妄念滋多。即隨因迸逸。即無惡不為。以
造業故。隨業輪迴。業之所使。名不自在。又世間愚
人。常隨他語。不自推求。是非善惡。一聽他言。得失
進。何曾自說。唯知貪幻欲於盲目。不知受實苦於
將來。一害苦於萬人。日夜痛於大聖。是故道心眾
生。常觀照故。不為一切法與非法。乃至苦樂之所
拘執。故言觀自在菩薩也。】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般若無底。故言深。觀照不絕。所以言行。時者。即是
行人運慧悟理。契合之時。故言行深般若波羅蜜
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者。即色受想行識也。亦云蔭。蔭者蔭覆之義。
蘊者蘊積之義也。然蔭性無遷。空無變改。蔭法生
滅故。即色受想行識。他明乃蔭集。巳曉即無生。於
觀照之時。了無取捨。故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存情逐境不稱心。乃煩冤。契意生欣。欲心轉熾。此
即苦樂交集。厄者何疑。合道之。於此門中。八風不
動。故言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舍利者梵音。鳥名也。此翻諸家各悉不同。或云秋
露子。或云眼珠子。或云身子。此皆承虗忘說。然舍
[001-0721a]
利者。鴝鵒鳥者是。舍利弗母。眼似鴝鵒眼。圓而明
淨。又復聰明多知。于時世人皆識因眼。故號為舍
利。既其所生。勝母聰明。世人共識。稱為舍利弗。弗
者梵音。此翻為子。故言舍利子。聰明第一。投佛出
家。得阿羅漢果。佛與對談。故呼其名。】


「色不異空。」


【即色從空而生。念念遷滅。滯心即有質。通情照觀。
則畢竟無形。當知妄情非是究竟。凡夫滅色。始得
言空。菩薩不妨參羅。了達色空一體。故言色不異
空也。】


「空不異色。」


【即空中生色。緣會故名色。緣散故言空。色不因空。
不能生長。生空不因色。則不立名。欲顯其源。要須
相藉。故言空不異色也。】


「色即是空。」


【即色法妄質。色性體空性。不以滅色始空。故言色
即是空。】


「空即是色。」


【萬像參羅。皆從空出。言亦得言即色。注心觀空。見
有空體。豈非空即是色。存吾之者。著空不空。忘我
之人。無空無有。意顯清混。故言空則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一蔭既爾。餘四亦然。故言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相空。」
[001-0721b]


【此則疊前所說。印一切法同空性相。】


「不生不滅。」


【即於法性中。本自不生。今即無滅。無終無始。故言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一切法生者是垢。滅者是淨。若我人見者。即有淨。
有不淨。解脫之人。無淨。無不淨。故言不垢不淨也。】


「不增不減。」


【他方入此無礙。則不增。廣濟有情不虧。名不滅。故
言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是五蔭屬諸識。緣生。緣生緣無自性。生必憑空。蔭
受之時。空無增減。蔭識生滅。畢竟歸空。既了諸法
皆空。即知本來無色。若知色本無色。即知受無所
受。受無所受想依何想。想既無想。行令誰行。行既
不行。識欲何識。因於幻色。即起受心。因受心故。妄
想即生。妄想生故。興諸業行。行有善惡。識有愛憎。
愛憎之心。由於知見。今觀照知見根本性空。即識
牙不生。識牙不生。即業種長謝。業種長謝。菩提果
成。故言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即眼能見色。得名為眼。耳能聞聲。得名為耳。鼻能
聞香。得名為鼻。舌能辨味。得名為舌。身能受觸。得
名為身。意能觀法。得名為意。若無色聲香味觸法。
[001-0721c]
即眼耳鼻舌身意何所施。若無眼耳鼻舌身意。即
色聲香味觸法。亦不自說。以是各不能自起。皆是
和合因緣。和合因緣。即生滅法。生滅法者。即是空。
故。言無也。又起信論云。所謂法者。是眾生心。法不
自法。由心故法。當知是法。乃屬於心。此處似難。故
須問答。問曰。既云法不自法。由心故法。心無定相。
云何由心。答曰。心雖無相。而知一切法。又問。心既
覺知。法有覺不。答曰。法若有覺者。還即是心。故佛
者名覺。法名不覺。僧名和合。故知法不自法者。為
無情無分別也。由心故法者。心有情識。能分別故。
邪正之理。自然即現。當知法不自法。由心故法。明
知心亦不自心。由法故心。何以故。若無法者。心即
無諸緣慮。以無緣慮故。則無法無心。當知分別者
妄念也。無分別者。會法性也。此之無分別。非總無
分別。是分別分別。是無分別。善知諸法。不逐世遷。
故言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眼界者即色也。乃至無意識界者。即聲香味觸法
也。界者即十八界也。何故言十八界。內有六根。外
有六塵。中有六識。故言十八界。又眼只見色。不能
聞聲。耳只聞聲。不能見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
復如是。用皆有所。各不相知。故言界也。又眼識為
能觀。塵為所觀。能所和合。善惡生焉。故知和合之
法。皆是妄想因緣。妄想因緣即是生滅。愚者謂實。
[001-0722a]
業種便生。智者了達根本。妄心不起。業種不生。業
種不生。則永辭後有。故言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妄心取相。確執不移。名曰無明。了達其源。無明乃
盡。雖有盡與未盡。取捨相自遷流。於畢竟法身。曾
無變改。故言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以取相故。有始無終。名為老死。因是厭患生死。脩
心出苦。名為老死盡。以上從無無明巳來。明十二
因緣。為破緣覺疑故。何以故。為行人了達法性。不
逐世遷。不住靜亂苦樂相故。故言無老死亦無老
死盡。】


「無苦集滅道。」


【若躭著世欲。則有苦集之患。厭離世間。則有滅苦
之道。菩薩於是中間。不見有苦集可捨。不見滅道
可求。取捨心息。苦樂兩忘。說無四諦。斷聲聞疑。故
言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能觀者智也。所觀者得也。既以苦樂兩忘觀心不
起。名之為得無所得。此之一得。不同世得。為破菩
薩有所得故。故言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
礙。」


【愚情逐境。動念為罣。慧識澄神。即無所滯。故言無
[001-0722b]
罣礙。】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一切顛倒夢想。」


【即明世間執妄。所謂焰中見水。空中見華。乾闥婆
城。如水龜毛。如走菟角。如石女生兒。世間五欲。榮
華富貴等。亦復如是。愚者謂實。貪愛心生。苦惱便
至。恐怖何疑。背正故名顛倒。無常故名夢想。智者
了達夢想空幻本性無生。生由妄念。菩薩常諦。邪
心不起。恐怖無從。正定心神。顛倒情息。故言無有
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即明一切法及行者身中佛性。本自不生。今則無
滅。故言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


【三世者。即過去未來現在也。諸者言一切。佛者梵
音。此云覺。自覺覺他。覺了一切。故名為佛。所言依
般若波羅蜜多者。即是依智慧。到彼岸支。言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此云無上正真等正覺道。
是故道心眾生。觀照不見有苦樂可得故。則無物
能累。故言無上。所證非虗非邪。故言正真。於自他
相。了無分別。而善覺一切諸根利鈍進退之志。故
言等正覺果。證此果。皆由智慧。所言得者。如前釋
得無所得。行此觀者。即遊解脫之逕。故言道也。】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
[001-0722c]


【神呪者。即是總持義也。智慧能持一切。故言總持。
因是智慧。故證果非小。故言是大神呪。】


「是大明呪。」


【愚癡有礙為暗。智慧圓通。豈非明。能因此見智非
小。故言是大明呪。】


「是無上呪。」


【於諸說中。此演為最。故言是無上呪。】


「是無等等呪。」


【世及二乘智。比量不能及。故言是無等等呪。】


「能除一切苦。」


【即明此經能除生死輪轉之事。譬如明燈能破黑
闇。亦如妙藥消除諸毒。復如金錍挑除眼瞙。舉要
言之。譬如如意摩尼寶珠所求皆得所願皆成。若
人能於此經。成思慧者。除諸惡報。滅三業鄣。亦復
如是。故言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虗。」


【觀行不邪。證果不謬。故言真實不虗。】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


【意在智慧。到彼岸支。能總持法。為脩覺人。故須說
也。】


「即說呪曰。」


【意在欲說總持偈言。】


「揭帝揭帝」


【言去去。】
[001-0723a]


「波羅揭帝」


【言彼岸去。】


「波羅僧揭帝」


【決定往彼岸。】


「菩提娑婆訶」


【言道心眾生。是知有道心者。即能內外推求。內外
推求。即真理自現。達理性故。不為生死所羈。生死
既不能羈。此處即為彼岸。若無道心。即不能談此
妙道。以不行故。無由到於彼岸。為欲勸進行人。故
言揭帝揭帝波羅揭帝波羅僧揭帝菩提娑婆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