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032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元魏-天親菩薩 (master)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中


天親菩薩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經曰:「佛言:『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
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
況其沙!』佛言:『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
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世界
以施諸佛如來。須菩提!於意云何?彼善男子
[002-0786c]
善女人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彼善
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佛告須菩提:『以七寶
滿爾所恒河沙世界持用布施,若善男子善
女人於此法門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
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無量阿僧祇。』」


論曰:前已說多福德譬喻,何故此中復說?偈
言:


「 說多義差別,
 亦成勝挍量;
 後福過於前,
 故重說勝喻。」



此義云何?前說三千世界譬喻明福德多,今
重說無量三千世界故。何故不先說此喻?為
漸化眾生令生信心上妙義故。又前未顯以
何等勝功德能得大菩提故,以此喻成彼功
德,是故重說勝喻。


經曰:「『復次須菩提!隨所有處說是法門,乃至
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
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
誦此經。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
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
重似佛。』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
法門?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法門名
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何
以故?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
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
菩提言:『世尊!如來無所說法。』『須菩提!於意云
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
提言:『彼微塵甚多。世尊!』『何以故?須菩提!是
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
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
[002-0787a]
可以三十二大人相見如來不?』須菩提言:『不
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大人相即是
非相,是名三十二大人相。』」


論曰:云何成彼勝福?偈言:


「 尊重於二處,
 因習證大體;
 彼因習煩惱,
 此降伏染福。」



此義云何?尊重於二處者,一者所說處,隨何
等處說此經,令生尊重奇特相故;二者能說
人,隨何等人能受持及說,以尊重經論故,非
七寶等隨何處捨、隨何人能捨,如是生敬重
故,此法門與一切諸佛如來證法作勝因故。
如經「須菩提言:世尊!如來無所說法故」,此義
云何?無有一法唯獨如來說、餘佛不說故。彼
珍寶布施福德是染煩惱因,以能成就煩惱
事故。此因示現遠離煩惱因故,是故說地微
塵喻。如經「須菩提!是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
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故。
何故如是說?彼微塵非貪等煩惱體,以是義
故名為地微塵,故彼世界非煩惱染因界,是
故說世界。此明何義?彼福德是煩惱塵染因,
是故於外無記塵,彼福德善根為近,何況此
福德能成佛菩提故,及成就大丈夫相福德
中勝故。是故受持演說此法門,能成佛菩提
勝彼福德。何以故?彼相於佛菩提非相故,以
彼非法身故。是故說大丈夫相,以彼相故。此
受持及說福德能成佛菩提,是故彼非勝故。
又彼福德能降伏珍寶等福,何況此福故能
降伏,是故此福最近最勝。如是彼檀等福德
中,此福德最,如是成已。
[002-0787b]


經曰:「佛言:『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
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法門中,乃
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無量
阿僧祇。』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
淚悲泣,捫淚而白佛言:『希有婆伽婆!希有修
伽陀!佛說如是甚深法門,我從昔來所得慧
眼未曾得聞如是法門。』『何以故?須菩提!佛說
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世尊!若復有
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
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
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實相。世尊!我今得聞
如是法門,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其
有眾生,得聞是法門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
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
者相。何以故?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
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
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
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
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
蜜。如來說第一波羅蜜者,彼無量諸佛亦說
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論曰:自下經文,重明彼福德中此福轉勝。此
義云何?偈言:


「 苦身勝於彼,
 希有及上義,
 彼智岸難量,
 亦不同餘法。
 堅實解深義,
 勝餘修多羅,
 大因及清淨,
 福中勝福德。」



此二偈說何義?捐捨身命,重於捨資生珍寶
等。彼如是捨無量身命果報福德,此福德勝
[002-0787c]
彼福。何以故?彼捨身命苦身心故,何況為法
捨故。念彼身苦,慧命須菩提尊重法故,悲泣
流淚。如經「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
涕淚悲泣」故。此法門希有。何以故?尊者須菩
提雖有智眼,昔來未曾得聞,是故希有。如經
「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法門」故。
又此法門第一,以說名般若波羅蜜故。此云
何成?以上義故。如經「何以故?須菩提!佛說般若
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故。何故如是說?彼
智岸故。彼智岸無人能量,是故非波羅蜜。又
此法門不同。何以故?此中有實相故。餘者非
實相,除佛法餘處無實故。以彼處未曾有、未
曾生信,以是義故。如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
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
一希有功德」故。又此法門堅實深妙。何以故?
受持此經思量修習,不起我等相故。又不起
我等相者,示可取境界不倒相故。我等相即
非相者,示能取境界不倒相故。此二明我空、
法空,無我智故。如是次第,如經「何以故?此人
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何以故?我相即
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
故?離此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故,如來為須菩
提說如是義。驚者,謂非處生懼,是故名驚,以
可訶故,如非正道行故。怖者,心體怖故。以起
不能斷疑心故,畏者一向怖故。其心畢竟驚
怖墮,故遠離彼處。如經「不驚不怖不畏」故。又
此法門勝餘修多羅,如經「何以故?須菩提!如
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故。又此法
門名為大因,如經「如來說第一波羅蜜者」故。
[002-0788a]
又此法門名為清淨,以無量佛說故。如經「彼
無量諸佛亦說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故。
彼珍寶檀等無如是功德,是故彼福德中此
福為勝,如是成已。


論曰:自下經文復為斷疑。云何疑?向說彼
身苦,以彼捨身苦身果報而彼福是劣。若爾,
依此法門受持演說,諸菩薩行苦行,彼苦行
亦是苦果,云何於此法門不成苦果?為斷此
疑故。


經曰:「『須菩提!如來說忍辱波羅蜜,即非忍辱
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
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相亦非無相。何以故?須菩提!
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
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
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
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
若心有住則為非住。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
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是故佛說
菩薩心不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
切眾生,應如是布施。』須菩提言:『世尊!一切眾
生相即是非相。何以故?如來說一切眾生即
非眾生。』」


論曰:此示何義?偈言:


「 能忍於苦行,
 以苦行有善,
 彼福不可量,
 如是最勝義。
 離我及恚相,
 實無於苦惱,
 共樂有慈悲,
 如是苦行果。」


[002-0788b]


此二偈說何義?雖此苦行同於苦果,而此苦
行不疲惓,以有羼提波羅蜜名為第一故。彼
岸有二種義:一者波羅蜜清淨善根體;二者
彼岸功德不可量。如經「即非波羅蜜」故。非波
羅蜜者,無人知彼功德岸故。言非波羅蜜,是
故為得第一法。此苦行勝彼捨身,何況離我
相、瞋恚相故。又此行無苦,不但無苦,及有樂,
以有慈悲故。如經「我於爾時無我相,乃至無
相亦非無相」故。此明慈悲心相應,故如是說。
若有菩薩不離我相等,彼菩薩見苦行苦,亦
欲捨菩提心,為彼故說。如經「是故須菩提!菩
薩應離一切相」等。此明何義?未生第一菩提
心者有如是過,為防此過。偈言:


「 為不捨心起,
 修行及堅固;
 為忍波羅蜜,
 習彼能學心。」



此義云何?為何等心起行相而修行?為何等
心不捨相?偈言「為忍波羅蜜,習彼能學心」故。
又第一義心者,已入初地得羼提波羅蜜故。
此名不住心,如經「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
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何以故?
示不住生心義故。若心住於色等法,彼心不
住佛菩提,此明不住心行於布施。此經文說
不住心起行方便,以檀波羅蜜攝六波羅蜜
故。云何為利益眾生修行,而不名住於眾生
事?為斷此疑,如經「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
眾生,應如是布施」故。此明何義?偈言:


「 修行利眾生,
 如是因當識;
 眾生及事相,
 遠離亦應知。」



此義云何?利益是因體故。彼修行利益眾生,
[002-0788c]
非取眾生相事故。何者是眾生事?偈言:


「 假名及陰事,
 如來離彼相;
 諸佛無彼二,
 以見實法故。」



此說何義?名相眾生及彼陰事故。云何彼修
行遠離眾生事相?即彼名相相非相,以無
彼實體故。以是義故,眾生即非眾生。以何等
法?謂五陰名眾生。彼五陰無眾生體,以無實
故。如是明法無我、人無我。何以故?一切諸佛
如來遠離一切相故。此句明彼二相不實,偈
言「如來離彼相,諸佛無彼二」,以見實法故。此
說何義?若彼二實有者,諸佛如來應有彼二
相。何以故?諸佛如來實見故。


經曰:「『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
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所說法無實、
無妄語。』」


論曰:此中有疑於證果中無道,云何彼於果
能作因?為斷此疑,如經「須菩提!如來是真語
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故。此四句說何
等義?偈言:


「 果雖不住道,
 而道能為因;
 以諸佛實語,
 彼智有四種。」



此義云何?彼境界有四種,是故如來有四種
實語。云何四種?偈言:


「 實智及小乘,
 說摩訶衍法,
 及一切授記,
 以不虛說故。」



此明何義?以如來實智,不妄說佛菩提,及小
乘、大乘、授記之事皆不妄說,以是四境故。次
第說四語,如經「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
如語者、不異語者」故。不妄說小乘者,說小乘
[002-0789a]
苦諦等唯是諦故。不妄說大乘者,說法無我
真如故,真如者即是真如故。不妄說授記
者,一切過去未來現在授記故。如彼義,如是
說,不顛倒故。經復言「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所
說法無實、無妄語」者。何故如是說?偈言:


「 隨順彼實智,
 說不實不虛;
 如聞聲取證,
 對治如是說。」



此義云何?諸佛所說法,此法不能得彼法。而
隨順義故,以所說法不能得彼證法。何以故?
如所聞聲無如是義故,是故無實。以此所說
法,隨順彼證法,是故無妄語。若爾,何故說如
來所得法、所說法?以依字句說故。何故如來
前說如來是真語者,復言所說法無實無妄
語?偈言「如聞聲取證,對治如是說」故。


經曰:「『須菩提!譬如有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
薩心住於事而行布施,亦復如是。須菩提,譬
如人有目,夜分已盡,日光明照見種種色。若
菩薩不住於事行於布施,亦復如是。』」


論曰:復有疑,若聖人以無為真如法得名,彼
真如一切時一切處有,云何不住心得佛菩
提則非不住?若一切時一切處實有真如,何
故有人能得、有不得者?為斷此疑,故說入闇
等喻。此明何義?偈言:


「 時及處實有,
 而不得真如;
 無智以住法,
 餘者有智得。」



此義云何?一切時者,謂過、現、未來。一切處者,
謂三世。眾生實有真如法,何故不得?偈言「無
智以住法」故。彼無智以心住法故。此復何義?
不清淨故。以有智者心不住法,是故能得。以
[002-0789b]
是義故,諸佛如來清淨真如得名,是故住心
不得佛菩提。又此譬喻明於何義?偈言:


「 闇明愚無智,
 明者如有智;
 對治及對法,
 得滅法如是。」



此義云何?彼闇明喻者,相似法故。闇者示現
無智,日光明者示現有智。有目者明何義?偈
言「對治及對法,得滅法如是」故。如是次第,又
有目者如能對治法故。夜分已盡者,如所
治暗法盡故。日光明照者,如能治法現前故。
如經「須菩提!譬如有人入暗,則無所見」如是等
故。


經曰:「『復次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
此法門受持讀誦修行,則為如來以佛智慧
悉知是人、悉見是人、悉覺是人,皆得成就無
量無邊功德聚。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
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
施。如是捨恒河沙等無量身,如是百千萬億
那由他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法門,信
心不謗,其福勝彼無量阿僧祇,何況書寫受
持讀誦修行為人廣說!』」


論曰:自下復說何義?偈言:


「 於何法修行,
 得何等福德?
 復成就何業?
 如是說修行。」



於何法修行者,示現彼行。云何示現?偈言:


「 名字三種法,
 受持聞廣說,
 修從他及內,
 得聞是修智。」



此說何義?於彼名字得成聞慧。此有三種:一
者受;二者持;三者讀誦。此云何知?偈言「受持
[002-0789c]
聞廣說」故。受持修行,依總持法故。讀誦修行,
依聞慧廣故。廣多讀習亦名聞慧,此是名字
中三種修行。如經「復次須菩提!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能於此法門受持讀誦」故。彼修行云
何得?偈言「修從他及內,得聞是修智」故。此義
云何?為修得相,於他及自身。云何於他及自
身?謂聞及修如是次第,從他聞法、內自思惟,
為得修行故。向說名字及以修行,此為自身。
偈言:


「 此為自淳熟,
 餘者化眾生;
 以事及時大,
 福中勝福德。」



此義云何?彼名字聞慧修行為自身淳熟故,
餘者化眾生廣說法故。得何等福德者,示現
勝挍量福德故。偈言「以事及時大,福中勝福
德」故,此捨身福德勝於前捨身福德。云何勝?
以事勝故、以時大故,即一日時多捨身故,復
多時故。如經「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初日
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乃至若復有人聞此
法門信心不謗,其福勝彼無量阿僧祇,何況
書寫受持、讀誦修行、為人廣說」故。


經曰:「『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
可稱量無邊功德。此法門如來為發大乘者
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修
行此經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
皆成就不可思議不可稱無有邊無量功德
聚。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則於此
經不能受持讀誦修行為人解說。若有我見、
眾生見、人見、壽者見,於此法門能受持讀誦
[002-0790a]
修行為人解說者,無有是處。須菩提!在在處
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
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
以諸花香而散其處。復次須菩提!若善男子
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為人輕賤。何以故?是
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
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阿僧祇劫,
於然燈佛前得值八十四億那由他百千萬諸
佛,我皆親承供養無空過者。須菩提!如是
無量諸佛,我皆親承供養無空過者。若復有
人於後世末世,能受持讀誦修行此經所得
功德,我所供養諸佛功德,於彼百分不及一,
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後世末世有受持讀
誦修行此經,所得功德若我具說者,或有人
聞心則狂亂疑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法門
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論曰:復成就何業修行者?今顯彼修行業。偈
言:


「 非餘者境界,
 唯依大人說,
 及希聞信法,
 滿足無上界。
 受持真妙法,
 尊重身得福,
 及遠離諸障,
 復能速證法。
 成種種勢力,
 得大妙果報,
 如是等勝業,
 於法修行知。」



此三行偈說何等義?有不可思議者,示不可
思議境界故。不可稱量者,謂唯獨大人,不共
聲聞等,以為住第一大乘眾生說故,此示依
[002-0790b]
止大人故。又說大乘者,最妙大乘修行勝故。
以信小乘等則不能聞此,示希聞而能信法
故。如經「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
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
乘者說」故。希聞者,謂不可思議等文句。得不
可思議等福德,顯滿足性故。以福德善根滿
足故,此說不可思議等文句。如經「皆成就不
可思議、不可稱、無有邊、無量功德聚」故。如是
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者,示現受持真妙法故。受持法者,即是荷擔
大菩提。如經「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在在處處供養者,當知
是人必定成就無量功德。如經「在在處處若
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
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
花香而散其處」故。受持讀誦此經為人輕賤
者,示現遠離一切諸障故。何故為人輕賤而
離諸障?以有大功德故。如經「是人先世罪業
則為消滅」故。於然燈佛前供養諸佛功德,於
後末世受持此法門功德福多於彼者,此示
速證菩提法故,以多福德莊嚴速疾滿足故。
如經「若復有人,於後世末世能受持讀誦修
行此經,所得功德,我所供養諸佛功德,於彼
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
能及」故。當知是法門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
思議者,此明何義?偈言「成種種勢力,得大妙
果報」故。所謂攝受四天王、釋提桓因、梵天王
等,成就勢力故。若聞此事其心迷亂者,以彼
果報不可思議甚為勝妙,示非思量智境界
[002-0790c]
故。住彼修行中成如是等功德,是故彼修行
等業應知。如經「當知是法門不可思議,果報
亦不可思議」故。


經曰:「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住?云何修行?
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菩薩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
一切眾生令入無餘涅槃界。」如是滅度一切
眾生已,而無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
提!若菩薩有眾生相、人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故。』」


論曰:何故前說三種修行,今復重說,此有何
勝?偈言:


「 於內心修行,
 存我為菩薩,
 此即障於心,
 違於不住道。」



此義云何?若菩薩於自身三種修行,生如是
心:「我住於菩薩大乘,我如是修行,我如是降
伏其心。」菩薩生此分別,則障於菩提行。偈言
「於內心修行,存我為菩薩,此即障於心」故。障
何等心?偈言「違於不住道」故。如經「何以故?須
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心者」故。


經曰:「『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
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須菩提白
佛言:『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
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
『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於然燈佛
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
[002-0791a]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
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
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
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如是言:「摩那婆!汝
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須菩
提!言如來者即實真如。須菩提!若有人言「如
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是人不實語。
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是中不實不妄語,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
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一切法者即非
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論曰:此中有疑,若無菩薩,云何釋迦如來於
然燈佛所行菩薩行?為斷此疑,如經「須菩提!
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是等。此明何
義?偈言:


「 以後時授記,
 然燈行非上;
 菩提彼行等,
 非實有為相。」



此義云何?於然燈佛時非第一菩薩行。何以
故?我於彼時所修諸行,無有一法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若我於彼佛所已證菩提,則
後時諸佛不授我記,是故我於彼時行未成
佛,故偈言「以後時授記,然燈行非上」故。若無
菩提,即無諸佛如來。有如是謗,謂一向無諸
佛。為斷此疑,如經「何以故?須菩提!言如來
者即實真如」故。實者非顛倒義故,真如者不
異不變故。「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者,此示何義?偈言「菩提彼
[002-0791b]
行等」故。此義云何?彼菩薩行,若人言有實者,
此則虛妄。如是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若人言得者,此亦虛妄故,言「菩提彼行等」
故。若如是有人謗言:如來不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為斷此疑,如經「須菩提!如來所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不實不妄語」故。此
義云何?以如來得彼菩提故。偈言「非實有為
相」故。有為相者,謂五陰相,彼菩提法無色等
相故。此復云何?偈言:


「 彼即非相相,
 以不虛妄說;
 是法諸佛法,
 一切自體相。」



此義云何?彼即於色等非相,無色等相故,
彼即菩提相故。是故偈言「彼即非相相,以
不虛妄說」故。「是故如來說一切法佛法」如是
等,此義云何?以如來得如是法。偈言「是法
諸佛法,一切自體相」故。自體相者,非體自體
故。此明何義?一切法真如體故。彼法如來所
證,是故言一切法佛法。彼處色等相不住
故,彼一切色等諸法非法。如是諸法非法,即
是諸法法,以無彼法相,常不住持彼法相故。


經曰:「『須菩提!譬如有人其身妙大。』須菩提言:
『世尊!如來說人身妙大,則非大身,是故如來
說名大身。』」


論曰:大身譬喻,示現何義?偈言:


「 依彼法身佛,
 故說大身喻,
 身離一切障,
 及遍一切境。
 功德及大體,
 故即說大身;
 非身即是身,
 是故說非身。」



此二偈示何義?畢竟遠離煩惱障智障,畢竟
[002-0791c]
具足法身故。此復云何?有二種義:一者遍一
切處;二者功德大,是故名大身。偈言「功德及
大體」故。遍一切處者,真如一切法不差別故。
偈言「非身即是身,是故說非身」故。如經「世尊!
如來說人身妙大,則非大身,是故如來說名
大身」故。此說何義?非身者無有諸相,是名非
身;大者,有真如體,如是即名妙大身。如經「是
名妙大身」故。


經曰:「佛言:『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
「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非菩薩。』佛言:『須菩提!
於意云何?頗有實法名為菩薩?』須菩提言:『不
也。世尊!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
法無我、無眾生、無人、無壽者。』『須菩提!若菩
薩作是言:「我莊嚴佛國土。」是不名菩薩。何以
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
是名莊嚴佛國土。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
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菩薩。』」


論曰:此中有疑,若無菩薩者,諸佛亦不成大
菩提,眾生亦不入大涅槃,亦無清淨佛國土。
若如是,為何義故,諸菩薩摩訶薩發心欲令
眾生入涅槃,起心修行清淨佛國土?自下經
文為斷此疑。云何斷疑?偈言:


「 不達真法界,
 起度眾生意,
 及清淨國土,
 生心即是倒。」



此義云何?若起如是心即是顛倒非菩薩者,
起何等心名為菩薩?如經「須菩提!若菩薩通
達無我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菩薩」
故。此示何義?偈言:


「 眾生及菩薩,
 知諸法無我,
[002-0792a]
 非聖自智信,
 及聖以有智。」



此明何義?知無我無我法者,謂眾生及菩薩。
何等眾生?何等菩薩?於彼法若能自智信,若
世間智出世間智,所謂凡夫聖人,是人名為
菩薩。此言攝世諦菩薩、出世諦菩薩,是故重
說菩薩菩薩。如經「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菩薩」故。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