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001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唐-玄奘 (master)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
十二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第十五靜慮波羅蜜多分之二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
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般若波羅蜜多,
於諸靜慮及靜慮支不生味著亦無退轉,於
諸靜慮及靜慮支不起我想分別執著,復持
如是相應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


爾時,佛
告滿慈子言:「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
波羅蜜多,於諸靜慮及靜慮支,發起無著無
常想等,復持如是相應善根,迴向趣求一切
智智,如是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
[592-1060c]
多,攝受般若波羅蜜多,於諸靜慮及靜慮支
不生味著亦無退轉。」


時,滿慈子復白佛言:「云
何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
精進波羅蜜多?」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若諸菩
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超過欲界
諸雜染法,方便趣入四種靜慮、四無色定寂
靜安樂,還復棄捨,受欲界身,精進修行布施、
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及餘無邊
菩提分法,如是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
羅蜜多,攝受精進波羅蜜多。」


時,滿慈子復白
佛言:「云何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
多,攝受安忍波羅蜜多?」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
「若諸菩薩摩訶薩眾修學成就大慈、大悲,於
諸有情欲作饒益,安住靜慮波羅蜜多,遇諸
違緣心無雜穢,如是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
慮波羅蜜多,攝受安忍波羅蜜多。」


時,滿慈
子復白佛言:「云何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
波羅蜜多,攝受淨戒波羅蜜多?」


爾時,佛告滿
慈子言:「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
蜜多,於諸聲聞及獨覺地不生取著,如是
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淨
戒波羅蜜多。」


時,滿慈子復白佛言:「云何菩
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布施
波羅蜜多?」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若諸菩薩摩
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於諸有情起大
悲念,誓不棄捨一切有情,欲令解脫生死苦
故,求證無上正等菩提,作是念言:『我當決
定以大法施攝受有情,常為有情宣說永斷
一切煩惱真淨法要。』如是菩薩摩訶薩眾
[592-1061a]
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布施波羅蜜多。」



時,滿慈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成就
如是方便善巧,是菩薩摩訶薩應知名為何
等菩薩?」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是菩薩摩訶薩
應知名為不退菩薩。」


時,滿慈子便白佛言:「如
是菩薩摩訶薩眾甚為希有,能為難事,已住
如是諸勝定中寂靜安樂,復能棄捨,還受欲
界相應劣法,方便善巧饒益有情。」


爾時,世尊
告滿慈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如是菩薩
摩訶薩眾甚為希有,能為難事。應知如是諸
菩薩眾為度無量無邊有情,被戴堅牢大願
甲冑,恒作是念:『我當度脫無量無數無邊
有情,令入無餘般涅槃界。我當令佛清淨法
眼常無間斷,利益安樂一切有情,雖作是事
而無執著,謂無有情得涅槃者,或得無上正
等菩提。所以者何?諸法無我亦無我所。眾
苦生時,唯有苦生,無能生者;眾苦滅時,唯有
苦滅,無能滅者。當知亦無能證、能得清淨法
者。』由此因緣,應知菩薩摩訶薩眾甚為希有,
能為難事。」


時,滿慈子便白佛言:「如是!世尊!
如是!善逝!當知菩薩摩訶薩眾甚為希有,能
為難事。所以者何?雖實無法有生有滅、或
般涅槃、或證無上正等菩提,而諸菩薩摩訶
薩眾為度無量無邊有情,精進修行諸菩薩
行,求證無上正等菩提,欲為有情宣說永斷
貪、瞋、癡法,令勤修學得般涅槃;或為有情宣
說菩薩摩訶薩道,令勤修學疾證無上正等
菩提。」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若菩薩摩訶薩心
無散亂,相續安住一切智智相應作意,是菩
[592-1061b]
薩摩訶薩應知名為安住靜慮波羅蜜多。若
菩薩摩訶薩住聲聞地相應作意或獨覺地相
應作意,是菩薩摩訶薩應知名為心常散亂。
何以故?滿慈子!若菩薩摩訶薩修學二乘相
應作意,障礙無上正等菩提,令菩提心恒散
亂故。


「又,滿慈子!諸菩薩摩訶薩雖緣色、聲、
香、味、觸境,發起種種非理作意,擾亂菩薩布
施等心,而不障礙菩薩所求一切智智。若法
不能障礙菩薩一切智智,雖現在前,而於菩
薩摩訶薩眾所修靜慮波羅蜜多,應知不名
極違逆法,非永退失菩薩定地。」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世尊!一切如來、應、正等
覺觀何義故,讚諸菩薩摩訶薩眾所有功
德,不讚聲聞?」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我今問汝,
隨汝意答。於意云何?日輪與此贍部洲人作
光明事,螢能作不?」


滿慈子曰:「不也!世尊!不
也!善逝!」


佛言:「如是!如汝所說。一切菩薩摩
訶薩眾所能作事亦復如是,非諸聲聞所能
成辦。」


時,滿慈子復白佛言:「云何應知唯
諸菩薩摩訶薩眾能作是念:我當度脫無量
無數無邊有情,令入無餘般涅槃界;我當令
佛清淨法眼無間無斷,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云何應知唯諸菩薩摩訶薩眾能作如是殊勝
事業,非諸聲聞?」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汝今觀
此聲聞眾中,有一苾芻能如菩薩摩訶薩眾
作如是念、辦斯事不?」


滿慈子曰:「不也!世尊!
不也!善逝!我今觀此聲聞眾中,無一苾芻能
如菩薩摩訶薩眾作如是念,亦無能辦此事
業者。」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是故如來、應、正等
[592-1061c]
覺唯讚菩薩不讚聲聞。觀此眾中諸阿羅
漢無如是念,亦不能成如是事業,當知一切
聲聞乘人無如菩薩摩訶薩眾所作事業。是
故我說:『譬如日輪與贍部洲作光明事,螢不能
辦。』所謂日輪放無量光,普照贍部諸有情
類,螢光唯照自身非餘。如是菩薩摩訶薩
眾調伏自身煩惱惡業,亦能度脫無量有情,
令離一切煩惱惡業,入無餘依般涅槃界,或
證無上正等菩提;聲聞乘人唯能調伏自身
所有煩惱惡業,不能饒益無量有情,故聲聞
人非如菩薩所有事業皆悉殊勝。


「又,滿慈
子!如善射夫於所學法已作加行,身手、弓
仗皆善調習,學諸武伎已至究竟,已百千
歲食王封祿。王與怨敵欲戰諍時,象馬等軍
及諸兵仗,皆悉委任令其指揮,冀殄凶徒
無所損失。如是菩薩摩訶薩眾已發無上正
等覺心,已修菩薩摩訶薩行,於能調伏諸有
情類貪、瞋、癡行已得善巧。是故如來、應、正等
覺偏讚菩薩摩訶薩眾,教誡教授令勤修習,
能正引發菩提資糧,令速圓滿所發大願,疾
證無上正等菩提,為諸有情說能永斷貪、瞋、
癡等清淨法要。是故菩薩摩訶薩眾被戴甲
冑所作事業,聲聞、獨覺俱不能為,由此如來
應、正、等覺讚勵菩薩、非諸聲聞。」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
義者,應知菩薩摩訶薩眾諸有所作無不定
心,謂諸菩薩摩訶薩眾若住布施波羅蜜多,
當知爾時心亦在定;若住淨戒波羅蜜多,當
知爾時心亦在定;若住安忍波羅蜜多,當知
[592-1062a]
爾時心亦在定;若住精進波羅蜜多,當知爾
時心亦在定;若住靜慮波羅蜜多,當知爾時
心亦在定;若住般若波羅蜜多,當知爾時心
亦在定;若住諸餘菩提分法,當知爾時心亦
在定。如吠琉璃隨所在處,於自寶色終不棄
捨,謂彼若在金器、銀器、頗胝迦器、銅、鐵、瓦等,
常不棄捨吠琉璃色;如是菩薩摩訶薩眾若
住布施波羅蜜多,若住淨戒波羅蜜多,若
住安忍波羅蜜多,若住精進波羅蜜多,若住
靜慮波羅蜜多,若住般若波羅蜜多,若住諸
餘菩提分法,當知爾時心常在定,我如是解
佛所說義。」


爾時,佛讚滿慈子言:「善哉!善哉!如
是!如是!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離
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初靜慮具足
住。安住如是初靜慮已,若樂聲聞或獨覺地,
當知名為亂心菩薩,當知彼住非定地心。


「又,
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尋伺寂靜,內等
淨,心一趣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第二靜慮具
足住。安住如是第二靜慮已,若樂聲聞或獨
覺地,當知名為亂心菩薩,當知彼住非定地
心。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離喜住
捨,具念正知,受身受樂,唯諸聖者能說能捨,具
念樂住,第三靜慮具足住。安住如是第三靜
慮已,若樂聲聞或獨覺地,當知名為亂心菩
薩,當知彼住非定地心。


「又,滿慈子!若諸菩
薩摩訶薩眾斷樂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
捨念清淨,第四靜慮具足住。安住如是第四
靜慮已,若樂聲聞或獨覺地,當知名為亂心
菩薩,當知彼住非定地心。」
[592-1062b]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世尊!齊何應知菩薩心
定?」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若諸菩薩摩訶薩
眾隨見彼彼諸有情時,便作是念:『我當精
勤修菩薩行,證得無上正等覺時,決定當令
彼有情類入無餘依般涅槃界,或證無上正
等菩提。』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
諸菩薩摩訶薩眾勸有情類受持三歸,彼諸
有情住三歸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
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
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勸有情類受持五戒,彼
諸有情住五戒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
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
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勸有情類受持八戒,
彼諸有情住八戒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
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
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勸有情類受持十
戒,彼諸有情住十戒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
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勸有情類受
持十善業道,彼諸有情住十善業道已,即持
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
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
眾勸有情類受持具戒,彼諸有情住具戒已,
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
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
薩眾勸有情類受持菩薩戒,彼諸有情住菩
薩戒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
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
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
[592-1062c]
等修行布施波羅蜜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
安住布施波羅蜜多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
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
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淨戒波羅蜜多,彼善
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淨戒波羅蜜多已,即持
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
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
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安忍波
羅蜜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安忍波羅
蜜多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
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
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
等修行精進波羅蜜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
安住精進波羅蜜多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
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
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
男子、善女人等修行靜慮波羅蜜多,彼善男
子、善女人等安住靜慮波羅蜜多已,即持如
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
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
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
羅蜜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般若波羅
蜜多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
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
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
等修行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彼善男子、
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
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
[592-1063a]
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
子、善女人等修行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
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彼善男子、善女
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
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
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
女人等修行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
處,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
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
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
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空、無相、無
願解脫門,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
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
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
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一切
陀羅尼門、三摩地門,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
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
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
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
等修行淨觀地、種姓地、第八地、具見地、薄
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彼
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
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
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
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極喜地、離垢地、
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
地、善慧地、法雲地,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
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
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
[592-1063b]
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
等修行五眼及六神通,彼善男子、善女人
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
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
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
女人等修行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
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
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
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
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大慈、大悲、大
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彼善男子、善女人等
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
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
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
人等修行無忘失法、恒住捨性,彼善男子、善
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
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
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
善女人等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彼
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
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
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
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預流果、若一來
果、若不還果、若阿羅漢果、若獨覺菩提,彼善
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
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
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
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
[592-1063c]
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
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
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諸佛無上正
等菩提,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
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
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
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嚴淨佛土、
成熟有情,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
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
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
眾於他所修布施等善深心隨喜,迴向趣求
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若諸菩薩摩
訶薩眾於一切處心得定已,應知名為安住
靜慮波羅蜜多。何以故?滿慈子!是諸菩薩
摩訶薩眾,常不遠離一切智智勝作意故。若
諸菩薩摩訶薩眾常不遠離一切智智勝作意
者,應知名為安住靜慮波羅蜜多,如是菩薩
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引發無邊殊
勝功德,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知如來、應、正
等覺安住不動第四靜慮,捨諸壽行,現入無
餘般涅槃界。是故靜慮波羅蜜多,於諸菩薩
摩訶薩眾所求無上正等菩提有大恩德。是
故菩薩摩訶薩眾所住靜慮波羅蜜多,除如
來定,於諸餘定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
微妙、為上為無上。何以故?滿慈子!菩薩靜
慮波羅蜜多常不遠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二乘靜慮決定遠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故
於菩薩靜慮為劣,菩薩靜慮於彼為勝。」


時,滿
慈子便白佛言:「若諸聲聞住此靜慮,證得法
[592-1064a]
性成聲聞果;即諸菩薩住此靜慮,證得法性
離諸執著得成如來、應、正等覺。云何可說聲
聞靜慮決定遠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菩薩
靜慮常不遠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爾時,世
尊告滿慈子:「我今問汝,隨汝意答。於意云
何?諸聲聞人住此靜慮,證得法性成聲聞果;
即諸菩薩住此靜慮,證得法性離諸執著得
成如來、應、正等覺。彼聲聞人名如來不?」


滿
慈子曰:「不也!世尊!」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吾
當為汝更說譬喻,諸有智者因斯譬喻,於甚
深義易得解了。譬如凡人輒昇王座,其人即
得名為王不?」


滿慈子曰:「不也!世尊!所以者
何?彼人無福、無王相故。」


佛言:「如是諸聲聞
人雖能現入四種靜慮、四無色定,證得法性
成聲聞果,而無如來力、無畏等殊勝功德及
諸相好不名如來,由斯遠離一切智智相應
作意。由無佛德說名聲聞。不爾如何彼不名
佛?


「又,滿慈子!諸聲聞人所住靜慮,無勝德
故其性下劣,於諸菩薩所住靜慮,百分不及
一,千分不及一,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
一。何以故?滿慈子!菩薩靜慮波羅蜜多,
常不遠離一切智智,嚴淨佛土、成熟有情,引
發無邊殊勝功德;由斯菩薩所住勝定,聲聞、
獨覺皆不能知。」


時,滿慈子便白佛言:「何等名
為菩薩勝定?如是勝定復有何名?」


爾時,世尊
告滿慈子:「菩薩勝定名不思議。何以故?滿
慈子!如是勝定威力難思,速能證得一切
智故。如是勝定亦名利樂一切世間諸有情
類。何以故?滿慈子!諸菩薩摩訶薩為欲利
[592-1064b]
樂無量有情,方便善巧入此定故。如是勝
定若現在前,能引無邊微妙勝定,疾證無上
正等菩提,與諸有情作大饒益;如是勝定若
現在前,引發無邊方便善巧,教誡教授無量
有情,皆令引發無漏靜慮,證真法性斷諸煩
惱,入無餘依般涅槃界,或證無上正等菩提。
由此因緣,菩薩勝定亦名利樂一切世間諸
有情類,是故菩薩摩訶薩眾欲證無上正等
菩提,應學靜慮波羅蜜多;若學靜慮波羅蜜
多,速能引發一切智智。」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世尊!我謂聲聞所得諸
定勝菩薩定。所以者何?聲聞具得九次第定,
菩薩於中唯得前八,菩薩不得滅受想定,故
聲聞定勝諸菩薩。」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菩薩
亦得滅受想定,謂於此定已得自在但不現
入。所以者何?如來不許諸菩薩眾現入此定,
勿由現入退墮聲聞或獨覺地。


「又,滿慈子!吾
當為汝更說譬喻,諸有智者由譬喻故,於甚
深義易得解了。如轉輪王雖於邊地諸小國
邑皆得自在,而不自往彼國邑中。豈轉輪王
不往彼處,說於彼處不得自在?如是菩薩摩
訶薩眾雖不現入滅受想定,而於此定已得
自在,由自在故亦名為得。


「又,滿慈子!非諸
菩薩常不現入滅受想定,乃至未坐妙菩提
座,諸佛世尊不許現入;若時得坐妙菩提座,
諸佛世尊亦許現入。何以故?滿慈子!勿諸
菩薩由入此定,便墮聲聞或獨覺地,或謂諸
佛與二乘等故,佛世尊不許現入。


「又,滿慈子!
如剎帝利灌頂大王,欲入市中飲凡人酒。
[592-1064c]
時,有智臣諫大王曰:『今此時處,王不應飲。若
須飲者,待至宮中。』於意云何?王於市酒豈不
能飲?而彼智臣慇懃諫諍不令王飲,然剎帝
利灌頂大王非處非時法不應飲,雖不應飲,
而於市中酒等諸物皆得自在。所以者何?王
於一切國土、城邑、所有人物皆自在故。如是菩
薩有殊勝智,由此智故能數現入滅受想定,
但佛不許故不現入。所以者何?菩薩若入滅
受想定便非時、處;若時菩薩坐菩提座,永害
一切虛妄相想證甘露界,爾時方入滅受想
定,後證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具三十
二相利益安樂無量有情。」


爾時,滿慈子白佛
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甚為希有,能作難
作,謂雖有力引漏盡智,而為有情不證漏
盡。所以者何?以諸菩薩於有情所,長夜思
惟利益安樂,增上意樂恒現在前。」


爾時,世
尊告滿慈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是諸菩
薩於有情所,長夜思惟利益安樂,增上意
樂恒現在前。


「又,滿慈子!是諸菩薩觀此義利,
雖能具入九次第定而不具入。所以者何?是
諸菩薩方便善巧,於一切定雖得自在而能
不入。


「又,滿慈子!一切菩薩若初發心、若已不
退,皆應安住如是靜慮波羅蜜多。若諸菩薩
常能安住如是靜慮波羅蜜多,於諸有情能
作饒益,速能引發一切智智。」


時,滿慈子便白
佛言:「當知菩薩摩訶薩眾具大勢力,能為有
情作饒益事,亦能引發一切智智,疾證無
上正等菩提。」


佛言:「如是!如汝所說。」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
[592-1065a]
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云何方便還從定起?」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離欲惡
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乃至
非想非非想處具足而住,於色、無色、靜慮、等
至,順逆次第超越串習,極善純熟遊戲自在,
復入欲界非等引心。所以者何?勿由定力
生色、無色長壽天故。勿色、無色、靜慮、等至引
起彼地續生之心,為護彼心令不現起,還
入欲界非等引心。由起此心還生欲界,親近
供養諸佛世尊,引發無邊菩提分法;生色、無
色無如是能,上二界生身心鈍故。由斯菩薩
方便善巧,先習上定令善純熟,後起下心還
生欲界,修集無量菩提資糧,至圓滿已超過
三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譬如有人作如是
念:『設何方便得入王宮,與王后妃竊為戲樂,
令王不覺,身命得存?』作是念已求諸妙藥,服
使男形或隱或顯,得斯藥已方便事王。王
既識知,便服隱藥,遂白王曰:『我今無形,請
為大王守禁宮室。』王令檢已委任中宮。其人
爾時入王宮內,與諸妃后恣意交通;荏苒
時經一、二、三月,恐王知覺喪失身命,便服顯
藥而白王言:『我今男形欻然復現,請從今去
不入中宮。』時王讚言:『此真善士,自能進退
不違我法。』厚賜爵祿委任外事。當知是人方
便善巧,能滿己願,身命得存,復蒙彼王厚賜
財位。如是菩薩方便善巧,入四靜慮及四無
色,次第超越得善巧已,復起下心還生欲界,
親近供養諸佛世尊,引發無邊菩提分法,
乃至未滿不證實際。何以故?舍利子!是諸
[592-1065b]
菩薩方便善巧,不捨有情一切智故,如是菩
薩方便善巧,修行靜慮波羅蜜多,於實際中
能不作證,亦不現入滅受想定,乃至未滿菩
提資糧,受欲界身修菩薩行。」


爾時,佛告阿難陀言:「汝應受持諸菩薩眾所
學靜慮波羅蜜多,勿令忘失!」


阿難陀曰:「唯
然!世尊!我已受持諸菩薩眾所學靜慮波羅
蜜多,必無忘失!」


時,薄伽梵說是經已,具壽舍
利子、具壽滿慈子、具壽阿難陀,及餘聲聞、諸菩
薩眾,并餘一切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
路茶、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