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001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唐-玄奘 (master)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
十九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七


「復次,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欲得常見十
方無數無邊世界現說妙法一切如來、應、正等
覺法身、色身、智慧身等,當於如是甚深般若
波羅蜜多,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至心聽聞、受
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廣為有情宣說
流布。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欲得常見
[129-0704b]
此佛土中現在如來、應、正等覺法身、色身、智慧
身等,當於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至心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
理思惟,廣為有情宣說流布。


「世尊!若善男子、
善女人等,欲得常見十方三世一切如來、應、正
等覺法身、色身、智慧身等,當於如是甚深般
若波羅蜜多,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至心聽聞、
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廣為有情宣
說流布。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
若波羅蜜多,應以法性於諸如來、應、正等覺
修隨佛念。


「世尊!法性有二:一者、有為,二者、
無為。云何名為有為法性?謂如實知我智、有
情智、命者智、生者智、養者智、士夫智、補特
伽羅智、意生智、儒童智、作者智、受者智、知
者智、見者智,若色智、受智、想智、行智、識智,若
眼處智、耳處智、鼻處智、舌處智、身處智、意處
智,若色處智、聲處智、香處智、味處智、觸處智、
法處智,若眼界智、色界智、眼識界智、眼觸智、
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耳界智、聲界智、耳
識界智、耳觸智、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鼻界
智、香界智、鼻識界智、鼻觸智、鼻觸為緣所生諸
受智,若舌界智、味界智、舌識界智、舌觸智、舌觸
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身界智、觸界智、身識界
智、身觸智、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意界智、
法界智、意識界智、意觸智、意觸為緣所生諸受
智,若地界智、水界智、火界智、風界智、空界智、
識界智,若無明智、行智、識智、名色智、六處智、觸
智、受智、愛智、取智、有智、生智、老死愁歎苦憂惱
智,若布施波羅蜜多智、淨戒波羅蜜多智、安
[129-0704c]
忍波羅蜜多智、精進波羅蜜多智、靜慮波羅蜜
多智、般若波羅蜜多智,若內空智、外空智、內
外空智、空空智、大空智、勝義空智、有為空智、無
為空智、畢竟空智、無際空智、散空智、無變異空
智、本性空智、自相空智、共相空智、一切法空智、
不可得空智、無性空智、自性空智、無性自性空
智,若真如智、法界智、法性智、不虛妄性智、不
變異性智、平等性智、離生性智、法定智、法住智、
實際智、虛空界智、不思議界智,若苦聖諦智、
集聖諦智、滅聖諦智、道聖諦智,若四靜慮智、
四無量智、四無色定智,若八解脫智、八勝處
智、九次第定智、十遍處智,若四念住智、四正
斷智、四神足智、五根智、五力智、七等覺支智、八
聖道支智,若空解脫門智、無相解脫門智、無
願解脫門智,若五眼智、六神通智,若佛十力
智、四無所畏智、四無礙解智、大慈智、大悲智、大
喜智、大捨智、十八佛不共法智,若無忘失法
智、恒住捨性智,若一切智智、道相智智、一切相
智智,若一切陀羅尼門智、一切三摩地門智,
若預流智、一來智、不還智、阿羅漢智,若預流向
預流果智、一來向一來果智、不還向不還果智、
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智,若獨覺智、獨覺菩提
智,若菩薩摩訶薩智、菩薩摩訶薩行智,若三
藐三佛陀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若
善法智、不善法智、無記法智,若過去法智、
未來法智、現在法智,若欲界繫法智、色界
繫法智、無色界繫法智,若學法智、無學法
智、非學非無學法智,若見所斷法智、修所斷
法智、非所斷法智,若有色法智、無色法智,
[129-0705a]
若有見法智、無見法智,若有對法智、無對法
智,若有漏法智、無漏法智,若有為法智、無為
法智,若有罪法智、無罪法智,若世間法智、出
世間法智,若雜染法智、清淨法智,諸如是等
無量門智,皆悉名為有為法性。


「云何名為無
為法性?謂一切法無生無滅、無住無異、無染
無淨、無增無減、無相無為無性自性。云何名
為無性自性?謂無我性,無有情性,無命者性,
無生者性,無養育者性,無士夫性,無補特伽
羅性,無意生性,無儒童性,無作者性,無受者
性,無知者性,無見者性;若無色性,無受、想、行、
識性;若無眼處性,無耳、鼻、舌、身、意處性;若
無色處性,無聲、香、味、觸、法處性;若無眼界性,
無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
性;若無耳界性,無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
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鼻界性,無香界、鼻識
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舌界
性,無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
性;若無身界性,無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
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意界性,無法界、意識
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地界
性,無水、火、風、空、識界性;若無無明性,無行、識、
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
性;若無布施波羅蜜多性,無淨戒、安忍、精進、
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性;若無內空性,無外空、
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
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
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
性空性;若無真如性,無法界、法性、不虛妄性、
[129-0705b]
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
界、不思議界性;若無苦聖諦性,無集、滅、道聖
諦性;若無四靜慮性,無四無量、四無色定性;若
無八解脫性,無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性;
若無四念住性,無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
等覺支、八聖道支性;若無空解脫門性,無無
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性;若無五眼性,無六
神通性;若無佛十力性,無四無所畏、四無礙
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性;若
無無忘失法性,無恒住捨性性;若無一切智性,
無道相智、一切相智性;若無一切陀羅尼門
性,無一切三摩地門性;若無預流性,無一來、不
還、阿羅漢性;若無預流向預流果性,無一來向
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性;
若無獨覺性,無獨覺菩提性;若無菩薩摩訶
薩性,無菩薩摩訶薩行性;若無三藐三佛陀
性,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性;若無善法性,
無不善、無記法性;若無過去法性,無未來、現
在法性;若無欲界繫法性,無色界繫法性,無無色界
繫法性;若無學法性,無無學、非學非無學法
性;若無見所斷法性,無修所斷、非所斷法性;
若無有色法性,無無色法性;若無有見法性,無
無見法性;若無有對法性,無無對法性;若無
有漏法性,無無漏法性;若無有為法性,無無
為法性;若無有罪法性,無無罪法性;若無世
間法性,無出世間法性;若無雜染法性,無清
淨法性,無如是等無量門性,空、無所有、無相、
無狀、無言、無說、無覺、無知,如是名為無性自
性。如是諸法無性自性,皆悉名為無為法性。」
[129-0705c]


爾時,佛告天帝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憍
尸迦!過去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
若波羅蜜多,已證無上正等菩提;未來如來、
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
證無上正等菩提;現在十方無量無數無邊
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
波羅蜜多,現證無上正等菩提。憍尸迦!過去
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
若波羅蜜多,已得預流果,已得一來、不還、阿
羅漢果;未來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
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得預流果,當得
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現在十方無量無數無
邊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
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得預流果,現得
一來、不還、阿羅漢果。憍尸迦!過去獨覺,亦
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證獨覺菩提;
未來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
證獨覺菩提;現在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
波羅蜜多,現證獨覺菩提。何以故?憍尸迦!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祕密藏中,廣說三乘相
應法故。然此所說以無所得為方便故,無性
無相為方便故,無生無滅為方便故,無染無
淨為方便故,無造無作為方便故,無入無出
為方便故,無增無減為方便故,無取無捨為
方便故,如是所說由世俗故,非勝義故。所
以者何?如是般若波羅蜜多非般若波羅蜜
多、非非般若波羅蜜多,非此岸、非彼岸、非中
流,非陸、非水,非高、非下,非平等、非不平等,非
有相、非無相,非世間、非出世間,非有漏、非無
[129-0706a]
漏,非有為、非無為,非有罪、非無罪,非有色、
非無色,非有見、非無見,非有對、非無對,非
善、非不善,非有記、非無記,非過去、非未來、非
現在,非欲界繫、非色界繫、非無色界繫,非學、
非無學、非非學非無學,非見所斷、非修所斷、
非非所斷,非有、非空,非境、非智。憍尸迦!如
是般若波羅蜜多,不與諸佛法,不與菩薩法,
不與獨覺法,不與預流法,不與一來法,不與
不還法,不與阿羅漢法,不捨異生法。」


時,天帝釋復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
多,是大波羅蜜多,是無上波羅蜜多,是無
等等波羅蜜多。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行如是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雖知一切有情心行境
界差別,而不得我,不得有情、命者、生者、養者、
士夫、數取趣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
者。


「是菩薩摩訶薩亦不得色,不得受、想、行、識。


「是菩薩摩訶薩亦不得眼處,不得耳、鼻、舌、身、意
處。


「是菩薩摩訶薩亦不得色處,不得聲、香、
味、觸、法處。


「是菩薩摩訶薩亦不得眼界,不得
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


「是
菩薩摩訶薩亦不得耳界,不得聲界、耳識界
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


「是菩薩摩訶薩
亦不得鼻界,不得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
為緣所生諸受。


「是菩薩摩訶薩亦不得舌界,
不得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
受。


「是菩薩摩訶薩亦不得身界,不得觸界、
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


「是菩薩
摩訶薩亦不得意界,不得法界、意識界及意
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


「是菩薩摩訶薩亦不得
[129-0706b]
地界,不得水、火、風、空、識界。


「是菩薩摩訶薩亦
不得無明,不得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
生、老死愁歎苦憂惱。


「是菩薩摩訶薩亦不得
布施波羅蜜多,不得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
若波羅蜜多。


「是菩薩摩訶薩亦不得內空,不
得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
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
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
無性自性空。


「是菩薩摩訶薩亦不得真如,不
得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
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


「是菩薩摩
訶薩亦不得苦聖諦,不得集、滅、道聖諦。


「是菩
薩摩訶薩亦不得四靜慮,不得四無量、四無
色定。


「是菩薩摩訶薩亦不得八解脫,不得八
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是菩薩摩訶薩亦不
得四念住,不得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
等覺支、八聖道支。


「是菩薩摩訶薩亦不得空
解脫門,不得無相、無願解脫門。


「是菩薩摩訶
薩亦不得五眼,不得六神通。


「是菩薩摩訶薩
亦不得佛十力,不得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
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是菩薩摩
訶薩亦不得無忘失法,不得恒住捨性。


「是菩
薩摩訶薩亦不得一切智,不得道相智、一切
相智。


「是菩薩摩訶薩亦不得一切陀羅尼門,
不得一切三摩地門。


「是菩薩摩訶薩亦不得
預流,不得一來、不還、阿羅漢。


「是菩薩摩訶薩
亦不得預流向預流果,不得一來向一來果、
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


「是菩薩
摩訶薩亦不得獨覺,不得獨覺菩提。


「是菩薩
[129-0706c]
摩訶薩亦不得菩薩摩訶薩,不得菩薩摩訶
薩法。


「是菩薩摩訶薩亦不得三藐三佛陀,不
得三藐三佛陀法。


「何以故?非此般若波羅蜜
多因有所得而現前故。所以者何?甚深般若
波羅蜜多都無自性亦不可得,能得、所得及
二依處性相皆空不可得故。」


爾時,佛告天帝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何
以故?憍尸迦!菩薩摩訶薩以無所得為方
便,長夜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尚不得菩
提及薩埵,況得菩薩摩訶薩!此菩薩摩訶薩
既不可得,豈得菩薩摩訶薩法!菩薩與法尚
不可得,況得諸佛及諸佛法!」


時,天帝釋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為
但行般若波羅蜜多,亦行餘五波羅蜜多耶?」


佛言:「憍尸迦!菩薩摩訶薩以無所得為方便,
具行六種波羅蜜多。行布施時,不得施者,不
得受者,不得施及施物;行淨戒時,不得淨戒,
不得惡戒,不得持淨戒者;行安忍時,不得安
忍,不得忿恚,不得行安忍者;行精進時,不得
精進,不得懈怠,不得行精進者;行靜慮時,不
得靜慮,不得散亂,不得行靜慮者;行般若時,
不得般若,不得惡慧,不得行般若者。


「復次,憍
尸迦!菩薩摩訶薩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尊
為導,修習一切波羅蜜多,令速圓滿。


「是菩薩摩
訶薩行布施時,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尊為
導,所修布施波羅蜜多無所執著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行淨戒時,甚深般若波羅蜜
多為尊為導,所修淨戒波羅蜜多無所執著
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行安忍時,甚深般
[129-0707a]
若波羅蜜多為尊為導,所修安忍波羅蜜多
無所執著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行精進
時,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尊為導,所修精進
波羅蜜多無所執著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
薩行靜慮時,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尊為導,
所修靜慮波羅蜜多無所執著速得圓滿。


「是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時,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為尊為導,所修般若波羅蜜多無所執著速
得圓滿。


「復次,憍尸迦!是菩薩摩訶薩於一切
法,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故無執著,令所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
於色,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
於受、想、行、識,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
羅蜜多。由此因緣無所執著,令所修習速得
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眼處,以無所得為方
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於耳、鼻、舌、身、意處,以
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
緣無所執著,令所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
訶薩於色處,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
羅蜜多;於聲、香、味、觸、法處,以無所得為方便,
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緣無所執著,令
所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眼界,以
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於色界、
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以無所得
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緣無所
執著,令所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
耳界,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
於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以
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
[129-0707b]
緣無所執著,令所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
訶薩於鼻界,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
羅蜜多;於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
生諸受,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
多。由此因緣無所執著,令所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舌界,以無所得為方便,修
習般若波羅蜜多;於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
觸為緣所生諸受,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
若波羅蜜多。由此因緣無所執著,令所修習
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身界,以無所得
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於觸界、身識界
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以無所得為方
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緣無所執著,
令所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意界,
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於法
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以無所
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緣無
所執著,令所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
薩於地界,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
蜜多;於水、火、風、空、識界,以無所得為方便,修
習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緣無所執著,令所
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無明,以無
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於行、識、名
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以無
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緣
無所執著,令所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
薩於內空,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
蜜多;於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
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
[129-0707c]
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
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
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緣無所執著,令所修
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真如,以無所
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於法界、法性、
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
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以無所得為方便,修
習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緣無所執著,令所
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苦聖諦,以
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於集、滅、
道聖諦,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
多。由此因緣無所執著,令所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布施波羅蜜多,以無所得
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於淨戒、安忍、精
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以無所得為方便,修
習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緣無所執著,令所
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四靜慮,以
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於四無
量、四無色定,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
羅蜜多。由此因緣無所執著,令所修習速得
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八解脫,以無所得為
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於八勝處、九次第
定、十遍處,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
蜜多。由此因緣無所執著,令所修習速得圓
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四念住,以無所得為方
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於四正斷、四神足、五
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以無所得為方
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緣無所執著,
令所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空解
[129-0708a]
脫門,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
於無相、無願解脫門,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
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緣無所執著,令所修
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五眼,以無所
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於六神通,以
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
緣無所執著,令所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
訶薩於佛十力,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
波羅蜜多;於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
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以無所得為方便,
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緣無所執著,令
所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無忘失
法,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於
恒住捨性,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
蜜多。由此因緣無所執著,令所修習速得圓
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智,以無所得為方
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於道相智、一切相智,
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由此
因緣無所執著,令所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
摩訶薩於一切陀羅尼門,以無所得為方便,
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於一切三摩地門,以無
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緣
無所執著,令所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
薩於預流,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
蜜多;於一來、不還、阿羅漢,以無所得為方便,
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緣無所執著,令
所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預流向
預流果,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
多;於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
[129-0708b]
向阿羅漢果,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
羅蜜多。由此因緣無所執著,令所修習速得
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獨覺,以無所得為方
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於獨覺菩提,以無
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緣
無所執著,令所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
薩於菩薩摩訶薩,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
若波羅蜜多;於菩薩摩訶薩行,以無所得為
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緣無所執
著,令所修習速得圓滿。


「是菩薩摩訶薩於三
藐三佛陀,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習般若波羅
蜜多;於無上正等菩提,以無所得為方便,修
習般若波羅蜜多。由此因緣無所執著,令所
修習速得圓滿。


「憍尸迦!如贍部洲所有諸樹
枝條、莖幹、花葉、果實,雖有種種形色不同,而
其陰影都無差別;如是布施、淨戒、安忍、精進、
靜慮波羅蜜多雖各有異,而由般若波羅蜜
多攝受,迴向一切智智,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亦無差別。」


爾時,天帝釋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
多成就廣大殊勝功德,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成就一切殊勝功德,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成
就無量殊勝功德,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成就
圓滿殊勝功德,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成就無
邊殊勝功德,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成就無對
殊勝功德,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成就無盡殊
勝功德,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成就無分限殊
勝功德,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成就無等等殊
勝功德,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成就難思議殊
[129-0708c]
勝功德,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成就不可說殊
勝功德。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書寫如
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眾寶嚴飾,以無量種
上妙花鬘、塗散等香、衣服、纓絡、寶幢、幡蓋、眾妙、
珍奇、伎樂、燈明,盡諸所有供養恭敬、尊重讚
歎,依此經說如理思惟。有善男子、善女人等,
書寫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施他受持、廣
令流布。此二福聚何者為多?」


佛言:「憍尸迦!
我還問汝,隨汝意答。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從
他請得佛設利羅,以寶函盛置高勝處,復持
無量上妙花鬘、塗散等香、衣服、纓絡、寶幢、幡蓋、
眾妙、珍奇、伎樂、燈明,盡諸所有供養恭敬、尊
重讚歎。有善男子、善女人等從他請得佛設
利羅,分施與他如芥子許,令彼敬受如法安
置,復以無量上妙花鬘、塗散等香、衣服、纓絡、
寶幢、幡蓋、眾妙、珍奇、伎樂、燈明,盡諸所有供
養恭敬、尊重讚歎。於意云何?如是前後二種
福聚何者為多?」


天帝釋言:「世尊!如我解佛
所說法義,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從他請得佛
設利羅,以寶函盛置高勝處,復持無量上妙
花鬘、塗散等香、衣服、纓絡、寶幢、幡蓋、眾妙、珍奇、
伎樂、燈明,盡諸所有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有
善男子、善女人等從他請得佛設利羅,分施
與他如芥子許,令彼敬受如法安置,復以無
量上妙花鬘、塗散等香、衣服、纓絡、寶幢、幡蓋、眾
妙、珍奇、伎樂、燈明,盡諸所有供養恭敬、尊重
讚歎。此二福聚後者為多。何以故?一切如
來、應、正等覺本以大悲觀有情類,應於諸佛
設利羅所歸敬供養而得度者,以金剛喻三
摩地力,碎金剛身令如芥子,復以深廣大悲
[129-0709a]
神力加持,如是佛設利羅令於如來般涅槃
後,有得一粒如芥子量,種種供養其福無邊,
於天人中受諸妙樂,乃至最後得盡苦際,故
施他者其福為多。」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