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h0040 儒門崇理折衷堪輿完孝錄-- (master)


[008-001a]
完孝録八卷目録
 安葬簡儀小引  治棺
 治葬      開塋域
 祠后土     祝文
 穿壙      作灰隔
 和灰沙     刻誌石
 乃窆      又祀后土
 祝文      藏眀器
 下誌石     題主
 題主式     祝文
[008-001b]
 神主升車成墻
 立小石碑    附録文公父壙記
目録終








[008-002a]
儒門崇理折衷堪輿完孝録卷之八
安葬簡儀小引
 嘗聞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葬親豈可不
 從厚然陰地僅一線乃造化妙機也令之
 世宦大家徃徃肆其美麗以燿生者之觀
 甚至於鑿損造化之眞氣於都惜哉今考
 先賢造葬格言數條於後俾仁人孝子或
 可適從云
治棺
朱子曰油杉爲上栢木次之土杉又次之其
[008-002b]
 制方直頭大足小僅取容身勿令高大及
 爲虚簷高足内外皆爲灰漆底佈炭屑一
 二寸加七星板其上其於秫米油灰瀝青
 一名松脂一名松香/亦曰松糖又名雲香釘嬛則恐未然其于/以下
 非朱/子意
胡氏泳曰彭止堂作訓蒙云灌以松脂宜於
 北方江南用之適爲蟻房而釘嬛亦能引
 水其木易爲腐朽耳彭必有考更詳之
劉氏璋曰凡送死之道惟棺與椁爲親身之
 物孝子所宜盡心者臨喪之日擇木爲棺
[008-003a]
 恐倉卒未得其木灰漆亦未能堅完或值
 暑月尸難久留古者國君即位而爲椑槨
 預嵗一漆之令人亦有生時自爲壽器者
 此乃猶行其道非豫㐫事也其木油杉及
 栢爲上毋使高大以圖觀美惟棺周於身
 椁周於棺足矣棺内外皆用布裹漆務堅
 實
 按棺中七星板用板一□其長廣棺中可
 容者鑿爲七孔
治葬
[008-003b]
朱子曰三月而葬前期擇地之可葬者
程子曰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惡也非陰陽
 家所謂禍福者也地之美者則神靈安其
 子孫盛若培壅其根而枝葉茂理固然也
 地之惡者則反是然則曷謂地之美者土
 色之光潤草木之茂盛乃其驗也父祖子
 孫同氣彼安則此安彼危則此危亦其理
 也而拘忌者惑以擇地之方位决日之吉
 凶不亦泥乎甚者不以奉先爲計而專以
 利後爲慮尤非孝子安厝之用心也惟五
[008-004a]
 患者不得不謹湏使他日不爲道路不爲
 城郭不爲溝池不爲貴勢所奪不爲耕黎
 所及也一本云所謂五患者溝渠道路避
 村落遠井窑
丘文莊公曰風水之說其希覬大富貴之說
 雖不可信若夫乘生氣以安祖考之遺體
 蓋有合於伊川本根枝葉之論先儒徃徃
 取之文公先生與蔡季通預卜藏穴門人
 裹糗行紼六日始至蓋亦愼擇也昔朱子
 論擇地謂必先論其主勢之强弱風氣之
[008-004b]
 聚散水土之淺深穴道之偏正力量之全
 否然後可以較其地之美惡後之擇葬地
 者誠本朱子是說而參以伊川光潤茂盛
 之驗及五患之防庶得矣
擇日開塋域
家/禮主人帥執事者於所得地掘穴四隅外其
 壤掘中南其壤各立一標當南門立兩標
 四隅外其壤出其土壤於外也掘中南其
 壤出其土壤於南也
祠后土
[008-005a]
家禮曰祀以后土恐其僣竊也擇遠親或賓
 客一人吉服冠素告后土氏
 祝帥執事者設位於中標之左南向設盞
 注酒列脯醢於其前又設盥盆浴巾二於
 其東西其東告者所盥其西執事者所盥
 也
儀節
就位告者立北向執事/者二人在其后鞠躬拜興拜興平身
 告者與執/事者皆超盥洗告者與執/事者俱洗詣香案前告者/至案
 告者/乃跪上香斟酒執事者一人執酒/注西向跪一人執
[008-005b]
 盞東向跪告者取注斟/酒于盞畢反注取盞酹酒傾酒/于地獻酒復/酌
 酒署神/位前俯伏興少退/之讀祝執祝板跪于告/者之左而讀之
 焚祝文和楮錢/同焚之鞠躬拜興拜興平身禮畢
 祝文維○○幾年歳次干支幾月干支朔
 越幾日干支某官某姓敢昭告于本山土
 地之神今爲父則云某官姓名/母則云某封某氏營建宅兆
 于本山某士/名某山某向神其保佑俾無
 後艱謹以清酌脯醢祗蔫於神尚饗
按古禮無所謂后土氏者惟唐開元禮有之
 温公書儀本開元禮家禮本書儀喪禮開
[008-006a]
 塋域及窆與墓祭俱祀后土然后土之稱
 對皇天也惟  國家得稱士庶之家有
 似乎僣考之文公大全集有祀土地祭文
 今擬改后土氏爲土地之神
 徹出乃穿壙徹去祭儀臺/案等物也
穿壙
司馬温公曰今人葬有二法有穿地直下爲
 壙而懸柩以窆者有鑿隧道旁穿土室攛
 柩於其中者按古者惟天子得爲隧道其
 他直下爲壙而懸棺以窆今當以此爲法
[008-006b]
 其穿地宜狹而深狹則不崩損深則盗難
 近也
按深葬防盗固先正之確論但地理家又有
 淺深得乘風水自成之說謂龍脉有浮沉
 水土有厚薄如朱子謂漳泉間棺只入地
 一半上面用土培封稍深則有水若此者
 又難一律深葬且宋以前壙中多藏金寳
 故致盗寇劫塚之患  國朝制禮不許
 用金寳殉葬自無盗寇之虞蓋不用金寳
 極有禮昊下人雖化者衣裝必預剪壞亦
[008-007a]
 防盗之意然欲厚於親在擇吉地以安之
 豈必金寳爲厚哉不惟不能厚其親反致
 刼塚之禍愚亦甚矣
作灰隔
 穿壙既畢先布炭末於壙底築實厚二三
 寸然後布石灰細沙黄土拌勾者於其上
 灰三分二者各一可也築實厚二三尺别
 用薄板爲灰隔如椁之狀中取容棺墻高
 於棺四寸許置於灰上乃以四旁旋下四
 物亦以薄板隔之炭末居外三物居内如
[008-007b]
 底之厚築之既實則旋抽其板近上復下
 炭灰等而築之及墻之平而止炭禦木根
 辟水蟻石灰得沙而實得土而黏歲久結
 而爲全石螻蟻盗賊皆不得進也
程子曰古人之葬欲比化者無使土親膚今
 奇玩之物尚保藏固密以防損污况親之
 遺骨當何如哉世俗淺識惟欲不見而已
 又有采速化之說者是豈知必誠必信之
 義且非欲求其不化也未化密閉保藏當
 如是耳
[008-008a]
槨外實灰沙沿壙炭屑
朱子答廖子晦曰所問葬法後來講究木槨
 瀝青似亦無益但於穴底先鋪炭屑築之
 厚二寸許下與先所鋪者相接築之既平
 然後安槨於其四傍謂沿/槨也又下三物如前
 按槨本不必用即欲用之亦惟木槨或磚
 槨爲佳切不可用石槨蓋石能生水只觀
 天將雨而礎潤即可見矣且石槨重甚年
 數深遠設若傾頽安知其不壓於骨骸之
 上尤爲可畏故不用之爲愈也
[008-008b]
槨内亦實灰沙
槨底及棺四傍謂槨内/槨外上面皆以沙灰實之
 俟滿加蓋復布沙灰而加炭屑於其上亦
 厚寸許然後以土築之盈坎而止蓋沙灰
 以隔螻蟻愈厚愈佳
或問棺外可用灰雜沙土否朱子曰只純用
 炭末置之槨外槨内實以和沙石灰或曰
 可純用灰否曰純灰恐不實湏雜以篩過
 細沙久之灰沙相雜入其堅如石槨外四
 圍上下一切實以炭末約厚七八寸許既
[008-009a]
 辟濕氣免水患又截𣗳根不入𣗳根遇炭
 皆生轉去以此見炭灰之妙蓋炭是死物
 無情故𣗳根不入也抱朴子曰炭入地千
 年不變
禮壙中用生體之屬久之必潰爛却引螻蟻
 非所以爲亡者慮久遠也古人壙中置物
 甚多以某觀之禮文之意大備則防患之
 意反不足要之只當防慮久遠毋使土親
 膚而已其他禮文皆可畧也
 頃嘗見藉溪先王說嘗見用灰葬者後因
[008-009b]
 遷葬則見灰已化爲石矣炭屑則以隔木
 根之自外至者亦里人改葬所親見故湏
 令常任沙灰之外四面周圍皆無縫罅然
 後可以爲固○已上三條皆朱子語
石灰三分黄土細沙各一分篩半勾以淡酒
 洒造噴壺/洒之築之
按今俗用糯米粉煑粥以拌入三合土内却
 亦能使三物膠固用之可也
刻誌石
用石二片其一爲蓋刻云某官某人之墓無
[008-010a]
 官則書其字曰某君某甫其一爲底刻曰
 某官諱某字某某州某縣人考諱某毋某
 氏封某某年月日生叙歷官遷次某年月
 日絡葬于某郷某里某山向娶某氏某人
 之女子男某官女適某官某人孫男幾人
 某官某孫女幾某某婦人夫在則蓋書某/官姓名封某氏之墓
 無封則云夫之姓名夫亡則云某君某甫/妻某氏其底叙生年日月死年月日因夫
 子致封號/無則否葬之日以二石字面相向而鐵
 索束之埋之壙前近地面三四尺間蓋慮
 其時陵谷變遷或悞爲人所動而此石先
[008-010b]
 見則人有知其姓名者庶能爲掩之也
按閩俗安此石於壙内棺首者殊非宜浙俗
 安壙前是終不若安壙前近地面三四尺
 間爲當矣
乃窆窆下/棺也
先用木杠於灰隔之上乃用索四條穿柩底
 環不結而下之至杠上則抽索去之别摺
 細布或生絹兜柩底而下之更不抽出但
 截其餘棄之若柩無環即用索兜柩底兩
 頭放下至杠上乃去索用布如前法大抵
[008-011a]
 下棺之時須審用力不可悞有傾墜揺動
 主人兄弟宜輟哭親臨視之已下再整柩
 衣銘旌令平正
或問若柩無環恐索難出當如此法柩既有
 環何不就索徑下却至杠上又去索換布
 絹何也曰想亦恐索難出也今人兩頭齊
 用活套索放下者亦甚穩當從俗用之亦
 可壙内四角各用磚以架柩蓋亦可以抽
 去下柩索耳
加灰隔内外蓋
[008-011b]
先度灰隔大小製薄板一片旁距四墻取令
 脗合至是加於柩上更以油灰彌之乃加
 外蓋
按此原本用瀝青溶灌於其上約厚三寸許
 然後始加外蓋令去瀝青用石板亦不可
 外蓋之上今俗有用磁碗盛糯米粥和石
 灰以鋪數層亦牢固用之可也
實以灰
三合灰拌匀居上炭屑又居上各倍於底及
 槨外槨内四旁上面之厚以酒洒而躡實
[008-012a]
 之恐震動柩中故不敢築但多用之以俟
 其實爾
乃實土而築之
下土每尺許即輕手築之勿令震動柩中
祀后土神於墓左
祝文
維某年月朔日具位同前敢昭告於本山土
 地之神令爲某官某人封謚窆兹幽宅神
 其保佑俾無後艱敬以清酌脯醢祗爲於
 神尚饗
[008-012b]
  復位告者再拜徹出
按劉氏璋曰爲父毋形體在此故禮其神以
 安之
藏眀器等
實土及半乃藏明器下帳苞筲甖於便房
按明器乃刻木爲車馬僕從侍女各執奉養
 之物如巾帕茵褥等物象平生而小准令
 五品六品三十事七品八品二十事非陞
 朝官十五事庶人十事
謂牀帳茵蓆椅卓之/類亦象平生而小
[008-013a]
竹掩一以盛/遺奠餘脯
按儀禮注苞覃也古稱苞苴是也曲禮註苞
 者包裹魚肉之屬苴者以此藉器而貯物
 也
竹器五以/盛五穀
司馬温公曰今但以小甕貯五穀各五升可
 也
劉氏璋曰既夕禮筲三容與簋同盛黍稷麥
 其實皆瀹注云皆湛之以湯神之所享不
 用食道所以爲敬
[008-013b]
按儀禮註筲藉通飮器容與簋同論語註筲
 竹器容斗二升
 甖磁器三以/盛酒醯醢
按此數物俗又謂之倉庫今亦不用閩中用
 二磁瓶一盛五穀曰倉一盛銅錢或紙錢
 曰庫吾郷皆不用
張說曰墓中不置甕瓶以其近於水也不置
 羽毛以其近於尸也不置黄金以其久而
 爲恠也不置丹朱雄黄礬石以其近烈而
 燥使土枯而不滋也古人納明器於墓此
[008-014a]
 物久而致蟲必矣如必欲用之則莫若於
 壙旁别爲坎以瘞之也
司馬温公曰自明器以下俟實土及半乃於
 其旁穿便房以貯之以板塞其門
劉氏曰或間明器之義曰檀弓註云謂以禮
 送死者以死者之禮待之是無愛親之心
 爲不仁不可行也以生者之禮待之是無
 燭理之明爲不智亦不可行也故備物而
 不可用也其謂之明器者蓋以神明之道
 待之也
[008-014b]
或問穿便房恐虚壙中引水不便欲貯埋墓
 誌處如何曰此雖古人不忍死其親之意
 然實非有用之物且脯肉腐敗生蟲聚蟻
 尤爲非便不可用也惟埋明器矣
按穿便房以埋眀器以閩俗之木刻金難玉
 犬栢人土地等物不無有泄地脉且引水
 生蟲無益化者不若皆不用爲是若孝子
 必欲遵禮用之亦不必事雕刻而但用紙
 糊裱楮爲之乃於窆完工畢之際謝土告
 墓之時對墳燒化如焚楮錢之義庶亦就
[008-015a]
 便焉謹以告仁孝君子幸察焉
下誌石
墓在平地則於墓道南先布磚一重置石其
 上又以磚四圍之而覆其上者墓在山側
 峻處則於壙南數尺間掘地深四五尺依
 法埋之
復實以上而堅築之
 下土亦以尺許爲準但須密杵堅築
按俗有用磚捲鄲者鄲必高大空虚久則傾
 䧟甚非所宜只多用三合土而堅築之可
[008-015b]
 也
題主執事者設卓子於靈座前左向/右置硯筆墨更置盥盆帨巾
儀節主人向卓/子前立盥洗祝及題主/者俱洗出主祝開箱/出木主
卧置卓子上題/主盥手畢向右立題主䧟中字須先令他人書/完只留粉面上神主之
 主字勿加點只作王字今題主者/加一點于上即成主字謂之題主祝奉主
 置靈座置/畢收魂帛乃藏魂帛於/箱中置主后祝焚香
 斟酒跪主人以/下皆跪讀祝祝讀畢/不焚興復位
 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謝題主
 者主人再拜題/主者苔拜
按神主䧟中字何以先令他人預書而點主
[008-016a]
 者至是但於其粉面書主字之一點而已
 曰點主者多是有位之尊者及年高之老
 者臨時書字恐有不便故爾此亦從權處
 耳諸儒家禮未嘗言此
題主式
 䧟中父/則曰明故某官某公諱某字某行幾
 神主母/則曰明故某封某氏諱某行幾神主
 粉面父/則曰顯考某官封謚府君神主母/則
 顯妣某封某氏神主其下左旁/皆書曰孝子某奉
 祀無官則以主所稱/爲號如父曰顯考處士府君神
[008-016b]
 主
祝文
維年嵗次月朔日辰孤子某敢昭告於某官
 封謚府君形歸窀穸神返室堂神主既成
 伏惟尊靈含舊從新是憑是依母則改孤/子爲哀子
 窀穸左傳襄十三年楚共王疫病告諸大/夫曰獲保首領以擊地藏是春秋窀穸之
 事注窀張倫切厚也穸音夕夜/也蓋厚夜猶長夜謂葬埋也
祝奉神主升車魂帛箱/在其後
令俗主人自抱神主於懷乘轎而返蓋欲使
 神魄相依也亦有理
[008-017a]
執事者徹靈座遂行主人以下男左女右○/重服在前輕服在後出
 墓尊長乘車馬去墓百步之許卑幼亦乘/車馬水則乘船但留子弟一人監視實上
 以至/成墓
或問窆後乃題主孝子奉主而歸委其封土
 成墓之事扵他人何也荅曰事死如事生
 今遺魄用葬扵土而神魂則附於主矣故
 孝子亟於奉主以安神魂至封土成墓委
 之期親子弟或門人耳昔孔子值葬時封
 委之門人時大雨防墓崩子貢後歸以告
 孔子孔子泫然淚下責其門人曰古者不
[008-017b]
 脩墓夫所謂不脩墓者乃當時築造牢固
 堅實不俟於脩耳豈有崩而不脩哉今人
 三日後復山之說正因此也
成墻
 墳高四尺
檀弓孔子既合葬於防曰吾聞之古者墓而
 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
 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今按孔子防墓
 之封其崇四尺故取以爲法
立小石碑於其前亦高四尺趺高尺許
[008-018a]
司馬温公曰按今式墳碑石獸大小多寡雖
 各有品數然葬者當爲無窮之規後世見
 此等物安知其中不多藏金玉耶是皆無
 益於亡者而又有害故令式又有貴得同
 賤賤不得同貴之義然則不若不用之爲
 愈也
按温公說别立小碑白石徑闊尺以上其後
 居三之二圭首而刻其面如誌之蓋乃略
 述其世系名字行實而刻於其左轉及後
 右而周焉婦人則俟夫葬乃立面如夫亡
[008-018b]
 誌蓋之刻云
國朝稽古定制塋地一品九十步每品减十
 步七品以下不得過三十步庶民止於九
 步墳一品高一丈八尺每品减二尺七品
 以下不得過六尺其石碑一品螭首二品
 麒麟三品天禄辟邪皆用龜趺四品至七
 品皆圓首方趺其石人石獸長短闊狹以
 次减降其石人石獸望柱皆有次第着在
 令甲可考也貴得同賤賤雖富不得同貴
 慮遠者於所當得縱不能盡去少加减殺
[008-019a]
 可也
司馬温公曰古人有大勳德勒名鍾鼎藏之
 宗廟其葬則有豐碑以下棺耳秦漢以來
 始命文士褒賛功德刻之於石亦謂之碑
 降及南朝後亦銘誌埋之墓中使其人某
 大賢耶則名聞昭顯來世稱頌流播絡古
 不可掩蔽豈待碑銘始爲人知其人不賢
 耶雖以巧言麗辭强加采飾功侔吕望德
 比仲尼徒取議誚其誰肯信碑雖立於墓
 道人猶得見知乃藏於壙中自非開發莫
[008-019b]
 之睹也隋文帝子方四歲薨時僚請立碑
 帝曰欲求名一卷史書足矣何用碑爲徒
 與人作鎭石耳此實語也今既不能免依
 其誌文但可直叙鄕里世家官籍始終而
 已季札墓前有石世稱孔子所篆云鳴呼
 有昊延陵季子之墓豈在多言然後人知
 其賢也今但刻姓名於墓前人自知之耳
附録文公父壙記
先府君諱松字喬年姓朱氏徽州婺源人曾
 祖諱振祖諱詢妣皆汪先考諱森妣程氏
[008-020a]
 三世皆不仕考妣以府君故贈承仕郎儒
 人府君生於紹聖四年閏二月戊申性至
 孝有高志大節落筆語輒驚人政和八年
 以同上舍出身授迪功郞建州政和縣尉
 承仕公卒貪不能歸因葬其邑而游宦徃
 來閩中始從龜山楊氏門人爲大學中庸
 之學調南劔州尤溪縣尉監泉州石井鎭
 稅循左從政郎紹興四年召試除秘書省
 正字丁内艱服除召對改宣教郞遷著作
 佐郎尚書度□貟外郎兼史館校勘歷司
[008-020b]
 勳吏部兩曹皆領史職如故以史勞轉奏
 議郞以年勞轉承議郎丞相趙忠簡公張
 忠獻公皆稱知府君未及用而去秦檜以
 是忌之而府君又方率同列極論和戎不
 便檜益怒也府君知饒州未赴請問差主
 管台州崇道觀以十三年三月辛亥卒
 建州城南之寓舍年四十有七所爲文有
 韋齋集十二卷娶同郡祝氏處士確之女
 封孺人後二十七年卒男熹嘗爲左迪功
 郎差充樞密院編脩 女嫁右迪功郎長
[008-021a]
 汀縣主簿劉子翔孫男塾埜在女巽兊皆
 幼初府君將没欲葬崇安之五夫卒之明
 年遂窆其里靈梵院側時熹幼未更事卜
 地不許既懼體魄之不獲其安乃以乾道
 六年八月五日遷於里之白水鵝子峰下
 熹攀慕號殞痛貫心骨重惟先君既不得
 信其志以没而熹又無所肖似不能有以
 顯揚萬分敢次叙姓系官閱志業梗槩刻
 而掩諸幽且將請作文者以表其隧昊天
 罔極嗚呼痛哉
[008-02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