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d0056 至言總-唐後期-范翛然 (master)


[004-001a]
至言緫卷之四去四
    會稽禹穴道士范翛然撰
  運氣
混元之氣自無而生有有曰太極是生雨儀
兩儀既分四象昭晰陰陽變化萬物生焉然
後形質成立而愚智不同生靈之涯短長區
别蓋因受納元和清濁損益也世人多不能
順時和氣理藏安神信其老衰任其亡滅甘
爲壽命之限良可悲哉夫身之有氣若川之
有水水能覆舟亦能載舟氣能生身亦能滅
[004-001b]
身運深厚之水則能載非常之舟積深厚之
氣則能持非常之命水積深厚必成泉源氣
積深厚必達精田精田者神明也神存則身
立神去則身亡故須積運氣力存養精神長
生之道也老子西昇經曰身之虚而萬物至
心之無而和氣歸故善養身者藏身於身而
不出藏人於人而不見故君子之治也必先
死於國既死不亡其國盛也民不敢散更復
充也若能知常施行返衆人歡樂用生生也
動而失之壽命竭也夫天下大物甚綿綿冥
[004-002a]
冥混沌不可知知之者去之欲之者離之近
之者遠之是以聖人非託於天下非托於鬼
神亦非託於萬物常以虚爲身亦以無爲心
此兩者同謂之無身之身无心之心可謂守
神守神玄通是謂道同黄老經玄示曰天地
施化與物無窮人道施化形神消亡轉神施
化精竭故衰形本生於精精生於神不以精
施故能與天合德不以神化故能與道同域
又曰道者氣之率氣者體之充善充者遂其
志惡充者喪其形故行氣之法少食自節動
[004-002b]
其形和其氣因輕而上之勿過失突復而還
之其狀若煙正體正形心意專一固守中外
上下俱閑神周形骸滌暢四溢修守關元滿
而且實因而推之衆邪自出老子曰食氣咽
精受明玄經生道要妙出幽入冥上固雲門
下固靈根如雲無足如水無根元氣混沌變
化太清審而握之乆乆自靈知之甚易行之
甚難矣夫修生之人德以形爲車道以氣爲
馬魂以精爲根魄以目爲户形動德散氣越
道叛精消魂損目動魂亂是以聖人靜形閉
[004-003a]
氣畜精愛視道德虚凝魂魄堅固守形一神
萬道乃成就道變化臨危不懼子能修之得
道大要夫生不再來故道之以氣也保氣得
道則長生神者精也寳精則神明神明則長
生氣行之則爲道也精存之則爲寳也行氣
一名煉氣一名長息法正偃卧握固漱口咽
之三咽行氣鼻但内氣口但出氣徐縮鼻引
之莫極滿極滿則難還初爲氣之時入五息
己一息可吐之也每口吐氣欲止轉一吐之
乃復鼻納之不爾或令人咳逆欲行氣先安
[004-003b]
其身和其氣無與息爭若不和且止和乃爲
之當守之勿倦氣至形安鼻息和則氣來至
自覺形熱則汗出且勿起安養務欲乆乆則
三蟲自去意相分明也常夜鷄鳴祝曰
東方青牙服食青牙飲以朝華三咽止
南方朱丹服食朱丹飲以丹池三咽止
中央戊己昂昂服食精氣飲以醴泉三咽止
西方明石服食明石飲以靈液三咽止
北方玄滋服食玄滋飲以玉飴三咽止如此
三十日蟲皆死正神正氣自安定伏尸不復
[004-004a]
還心中子自仙矣老子玉曆中經曰養生之
術絶俗事約歸清淨養元氣和精蓄神還返
生審欲修道守自然愼無導引勞爾形辟穀
不食餓子精六甲陰陽勿擾傾心狂意亂神
去形枯骨獨立歸黄泉靜處冥室養爾神精
熟思之道自然其三一之篇乃元氣之祖酌
自然之和其要在於抱一而無離矣漢武帝
内傳西王母謂帝曰太上眞經所謂行益易
之道益者益精易者易形能益能易名上仙
籍不益不易不離死厄行益易者謂常思靈
[004-004b]
寳靈者神也寳者精也子但愛精握固閉氣
吞液氣化爲血血化爲骨行之不倦神精充
溢爲之一年則易氣二年則易血三年則易
脉四年則易筋五年則易骨六年則易皮七
年則易貌八年則易髮九年則易形易形則
變化變化則道成道成則位爲仙人吐納六
氣口中甘香飲食靈芝存得其味則自然輕
舉矣凡人爲之亦得延年山人廖庠服氣訣
曰凡學服氣先二時齋食燒香左右經二七
日减一食每了良久即安坐閉氣息慮凝神
[004-005a]
若不用心刻意徒勞服氣終無益也凡言閉
氣者外氣不入内氣不出是於其中間自便
調息無令煩悶稍覺悶熱以口微微噓出口
中氣也日乆月深氣如雲行氣既行矣亦自
長乆從此宜令斷穀服氣之法臨時口訣所
言閉氣靜慮然後鼓口咽氣以飽爲度也不
愈再宿眞氣便行更無飢渴若自看經方必
有疑誤耳先須入精思定門不然者縱得氣
皆濁而不精也若氣與心俱煉一得眞氣永
不失也設使在官理據都無所妨神情不撓
[004-005b]
信益清虚如覺四體羸弱即吃一頓美食補
之明日即止服餌如初常須作意忌鹹酸之
物大蒜等餘淡味任吃仍不得多也每飲酒
無令極醉鍾乳雲母等分胡麻地黄枸杞麥
門冬茯苓黄精諸藥煎酥蜜棗栗俱可助氣
也縱不俱備但常得一味藥食即無虚損也
夫眞氣入口便不覺飢其初學之人未得要
妙以不飢故成即欲斷穀頓絶麻麥乃不知
速受風虚竟無所成却招諸疾也每食飽良
乆即閉氣飢即服氣行住坐卧不妨修習事
[004-006a]
須腹中常有藥食時時飲少許藥酒以助氣
也所謂年月未足飢肉常疏若勤著功夫四
五年間穀精方盡氣精漸凝乆乆眞氣自成
若願住人間自知道氣成就容顔不衰志願
兼廣與俗有緣者長年在人寰物不能損也
遇食便吃無妨也不食尤清虚若速求昇仙
必歸名山修行道業永絶攀緣不過十年白
日輕舉昇仙之日使夫時人知見無涉暗行
之議可謂眞仙矣夫金漿玉液並口中唾名
曰華池漱而作之非求所致亦名曰自然金
[004-006b]
液玉泉也語曰煉氣成眞識能通神胎息守
一與天相畢還丹胎息延年無極穀氣實而
腹虚胎氣虚而腹實然初服氣之人語不高
聲恐傷和氣三年之外精氣不少用動無妨
若陽道輒起慾想便生未可近房室且須正
卧冥日閉氣嗒喪萬物須臾精氣流布悉遍
骨髓及血脉毛髮以來此賢聖至人忍力成
就能行此法也然房中之術學道先須知此
爲要既此漏身必資陰陽之事安可不知耳
恣色想慾動或於夢寢中失精若能時時行
[004-007a]
之還却補腦即能制得夢邪魅及冷熱蓄滯
及諸漏泄也故南華篇云聖人貴精是其義
也又晦朔卧未起即閉氣使氣通流猶如江
河不暫停擁擁則病生常須作意閉精氣煉
訖即咽氣液三五度補之直至昇仙之日行
氣方伏故老子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斯之
謂矣夫行氣百日以來腸猶有糞宜作湯餅
吃半碗不足更加但勿極飽勿向厠中先拳
兩手當腹四邊挼捺之乃閉氣良久宿糞自
下每日吃藥食及胡麻麵常依前法下之去
[004-007b]
腸中積聚也常含棗核取津液數數吞之其
唾亦永不弃之所謂涕唾爲上精上精不脫
下精不泄自得長生然睹一切色相常須抑
挫身心無令慾情輒起如覺起即作意安神
定志若能行心遍定睹相不起是謂得道者
當思氣時氣清心湛不求輕舉而得飛仙不
求成道而道自然也證學者尋此理無以徒
行哉卧取氣者微息兩股仍動兩足指鈎下
乍急乍緩便縱四體凝神寂慮一如前法以
送氣雖言送氣不必使心心寂氣融其理自
[004-008a]
妙氣行之際形相顯如急有病處及諸毒所
損須微弩腸握固閉氣作意長息以心服而
攻其病處良久即愈不能爲患也每平明未
起即於被底熱摩手熨面動目神光挽耳及
兩鬢鬢前後髮際直至頂上以來總須將手
拔之使血脉通流能止白髮也若氣煉息長
習爲内息爲内息者氣不由於玄牝也口嘗
不可入氣若鼻出入俱順也口入氣者名爲
逆氣極損人愼勿令氣從口入也若四體煩
擁五藏不調閉煉訖即須導引按摩噓呵了
[004-008b]
即須飲少藥酒排風於是息慮坐良久任性
所適夫學道服氣之人未得精妙不得妄傳
受人彼此俱損矣殃及先亡耳故亦先殞本
壽況乃便求長生爾每朝先叩齒吐故納新
二七徧然始閉氣服氣也旦夕氣法曰每日
旦旦夕者陰陽轉换之時凡旦五更初暖氣
至名曰陽息而陰消暮日入後冷氣常出天
地日月山川河海人六畜草木一切萬物體
中代謝往來無一時休息然一進一退如晝
夜之更迭如海水之朝夕天地消息之道也
[004-009a]
展兩手於膝上徐捺支節口吐濁氣鼻引
清氣凡吐者去故氣亦名死氣納者取新氣
亦名生氣故老子經曰玄牝之門天地之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言口是天地之門可以
出納陰陽死生之事云云良久徐徐乃以手
拓上拓下拓前拓後瞋目張口叩齒摩眼押
頭抜耳抜髮戾腰咳嗽發揚震動也矣雙作
隻作反手爲之然後掣手足仰展數九十而
止抑下也徐徐定心精思内觀想見空中太
和元氣下入毛髮之際漸漸入頂如雨暗雲
[004-009b]
行入山川間而入皮肉至骨腦漸漸下入腹
中四支五藏皆受其潤如水深入地若徹則
覺腹中有聲汨汩然意專存思不得散亂斯
須元氣達於氣海轉達涌泉若徹則覺身體
振動兩脚踡屈亦令牀有聲拉拉然則若一
通兩通乃止日别得三通則覺身體滑澤面
色光瑩膚毛潤悅耳目精明令人美食力徤
百病皆去年五十歲長存不忘得滿千通則
仙道不遠調氣治病法曰夫調氣治病乃至
大患調氣百日眉鬢便生余病不足言也凡
[004-010a]
言調氣之法夜半後日中前則名生氣可調
服之日中後半夜前名爲死氣不可調服之
調氣之時仰卧牀席厚軟枕高下共身平舒
手展脚兩手握固去身四五寸兩脚相去四
五分引氣從鼻入至足即止有力更取乆住
氣悶從口細細吐出之盡還從鼻細細引入
出氣一准前法若患寒熱及卒患癰腫不問
日中夜後患未發前一食間即如調未差來
日更調之若患心冷病氣即呼出之肝病氣
噓出之肺病氣呬出之腎病氣吹出之脾病
[004-010b]
氣嘻出之鷄鳴七十二平旦六十三日出五
十四食時四十五巳時三十六陶眞人握中
訣服三氣法常以旦旦向日臨日存青氣白
氣赤氣各如綫從日下來直入口中挹之九
十過自飽便止此當一吸一咽令三氣入臟
腑分明流貫徹數畢氣歇云此童初府範監
幼冲所受高元眞君太素内景之法事鮮而
易驗鄭元明服氣之法氣者長生之術也不
患於無益患不能行施於俗之士則始矣苟
能行之容彭之壽可捨而取之也故禽蟲之
[004-011a]
蟄藏不食而自全者蓋用此道夫欲有意必
俟其人游心於淡合氣於漠少私寡欲去智
離形六體未足存其形萬物安得干其慮克
意在位從而修行然後熊經鳥伸龜息鶴變
視松喬之儔蔑如也故序其法列之於後訣
云初服氣偃卧閉口鼓腮令氣滿口即咽咽
之法作意蹙向後吞之猶如食入喉有三通
津液入腎中一道氣入腹胃中一道氣從五
臟中出若上熱下冷即先服暖氣暖氣者以
口蹙氣春夏宜服冷氣初仰卧服便之後無
[004-011b]
問行住坐卧咽鼓腮之時齒須開氣即下若
牙齒相著氣不下唯宜審之凡服氣五更食
盡消則爲之至食時乃忘飢忘飢即是得力
得力之後覺飢即服亦無時節若覺得力即
决定莫食初覺體氣稍虚以酒茶蜜杏子湯
及鼓汁等任情量多少以助氣氣勢秋冬要
暖服勿令過熱春夏冷飲無妨服氣至七日
或五日即有三數行痢勿怪之或有沫或無
沫少頃赤色不須怪七日之後氣漸通徹方
得體氣安穩七日己前終有少弱爲氣未通
[004-012a]
也七日己後覺調和加服氣耳不必更須喫
物七日内陽動此量通之候勿怪也服氣常
莫使腹中欠若欠不相續即恐力弱如服氣
過多即令人噫上噫下欲泄亦非事耳凡服
氣至三日以來愼不用吃食及果子之屬欲
得湯水而己若吃諸物相兼氣即不行後亦
無成矣爲腹中泄穢故耳凡服氣氣入腹中
或上欲噫下欲泄皆須抑遏之無令出若不
能禁止隨泄隨添計數添之亦以意運令散
之初服氣必須心意坦然無疑勿畏不得懼
[004-012b]
若有懼氣即難行必須欣樂自不羨一切然
日勝一日歡快無極凡初服氣未成不得過
勞乏即損氣仍時時步少地令氣脉勾調也
夫以精於此道决在丹誠無不得者也夫服
氣之人先令内無攀緣心與道契然服之諸
病盡愈覺四體不和適存氣令向病處攻之
當自除耳通成之後永無疾病體中輕徤行
及走馬氣力甚强不殊吃食行日至二三百
里或云服氣入觸穢即損此亦謬矣但清虚
自守不觸穢惡爲佳耳又服氣十日訣云一
[004-013a]
日之道朝飽暮飢謂未能頓斷食者以朝飽
暮飢也一月之道不失盛衰謂論其盛衰者
述房中意若保息其精則骨髓滿滿則盛盛
則長生貪欲即其精盡精盡則骨枯骨枯則
衰死一歲之道夏瘦冬肥謂其和氣之長短
節度喻若胎息以成腹似嬰兒在母胎中無
出無入自然肥悅也百歲之道節穀食棗
其未能頓斷食故以藥物食之棗能益氣所
以食之也千歲之道孤男無女謂保其精絶
其淫色永保長生之道孤男也凡服氣之法
[004-013b]
呼吸咽之三百六十咽積數以滿十益佳即
不飢也半夜後九九鷄鳴八八日出六六食
五五禺中四四平旦七七此在第三凡此
六服應節二十四氣春秋冬夏四時氣皆備
矣服氣法須正偃卧散髮兩脚相去一尺五
寸雨臂各五寸瞑目合口徐以鼻内氣啄齒
蹴舌潄醴泉咽之滿二三咽止須臾復爲九
咽爲成訖竟瞑目咒曰
飲食醴液百病除索以養五神保藏魂魄無
離己身常在玄宅長生乆視壽蔽金石位爲
[004-014a]
眞一太一奉籍上名天君昭然明白
至言總卷之四









[004-0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