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04 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開題科文疏--薛致玄 (master)


[005-001a]
道德眞經藏室纂微開題科文䟽卷之五
    太霞老人薛致玄述
題曰而歷代尊崇廟貌不絶至唐乾封元年
高宗詔贈老君爲玄元皇帝光宅元年太后
詎贈尹氏爲先天太后故爲有唐聖祖焉
 䟽曰此第十五門明太上玄恩普被聖德
 遐長歷代尊崇廟貌不絶故有唐尊爲聖
 祖焉題曰歷代尊崇廟貌不絶者爰自周
 秦漢隋及唐宋以來莫不朝朝尊奉代代
 欽崇飾修宫宇源源不絶故長安終南之
[005-001b]
 樓觀乃尹眞人之故宅太上傳經之所也
 至周穆王時賁音/秘飾宫祠訪求幽逸之人
 杜沖并眞人之弟尹軌俾主領觀事仍度
 道士七人迄今八興八廢矣又亳州太清
 宫者太上降生之所也歷代修崇皆有碑
 記故漢有蔡邕碑邊紹碑隋有薛道街碑
 唐碑已訛缺不完莫詳孰氏所撰昔王希
 夷有詩云雙闕已訛唐故事殘碑猶有漢
 文章是也至宋有張商英碑皆代代修崇
 之明驗也又陜西鳯翔府岐山之陽有啓
[005-002a]
 聖宫當文王時號燮邑子所居之地也又
 平陽府浮山縣有天聖觀乃太上當唐高
 宗時乘青鬂白騾顯化之地也乃至蜀都
 之青羊宫玉局觀秦州之柏林觀本號啓
 靈宫又有太霄宫崆峒山之問道宫城父
 縣之天靜宫北邙山之上清宫處處顯化
 朝朝尊崇無有窮盡不可具陳至有唐尊
 爲聖祖者當高宗乾封元年太歲丙寅二
 月二十八日追上尊號曰玄元皇帝按廣
 聖義解玄元皇帝四字云夫玄者深也妙
[005-002b]
 也亦云道也天也言至道高妙不可言詮
 約妙與深以玄爲極言深妙玄遠以明道
 之體也故謂之玄夫元者初也本也祖也
 爾雅云肇祖元台俶落權輿始也言太上
 老君爲大道之根源萬物之宗祖處世出
 世之法皆謂之本始故謂之元夫皇者大
 也謂大道也又曰道大曰皇尚書序云三
 皇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故曰皇夫帝
 者天也其德配天次於道也又曰德大曰
 帝書序云五帝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
[005-003a]
 道德兼稱曰皇帝又云法道法天謂之皇
 帝故曰玄元皇帝也至玄宗朝又加聖祖
 二字乃曰聖祖玄元皇帝焉古者稱王不
 敢稱帝稱帝不敢稱皇所以有三皇五帝
 三王之優劣也至秦始皇既以滅周一統
 天下於是焚滅先代典籍自我作古將欲
 垂法後代上採三皇之尊稱下取五帝之
 美號兩字兼稱號曰皇帝仍欲以皇帝之
 稱自兹爲始故謂之始皇帝也故有唐既
 尊太上爲聖祖仍下詔追贈爲聖祖玄元
[005-003b]
 皇帝焉乃改谷陽縣爲眞源縣當縣宗姓
 特給復一年用伸尊祖之意也至光宅元
 年太后下詔追贈聖母尹氏尊號爲先天
 太后於太清宫之北一里立宫號曰洞霄
 宫左曰先天觀右曰廣靈宫中曰洞霄宫
 即聖母之故居也見有遺履墳存焉又至
 宋眞宗朝追上老君尊號曰太上混元上
 德皇帝太上二字已具前釋夫混元者言
 太上生於混沌之先長於億劫之始故曰
 混元也上德者謂太上每言功成不居長
[005-004a]
 而不宰無德可稱故曰上德也皇帝二字
 已解于前故曰太上混元上德皇帝仍改
 眞源縣爲衛眞縣即今之縣名是也故云
 追贈老子爲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者以此
 也
題曰昔老子著書曰道德二篇今曰老子道
德經者當是關尹受書之後標題云爾
 䟽曰此第十六門明後人受此二篇之後
 著經字之由爾夫此道德經者厥初太上
 傳授尹君眞人止云道德二篇殊無經字
[005-004b]
 亦無八十一章之數夫經者常也言此道
 德二篇之義爲萬世常行不易之典也是
 知後人受書之後尊此二篇故升之爲經
 也今詳題文所論此經之一字當是關尹
 受書之後標題云爾亦如儒教五經易尚
 書毛詩春秋禮記之類厥初止是逐書之
 本題亦是後之學者尊師重書之禮故升
 之爲五經也又如莊列文亢四子本爲子
 書至有唐玄宗朝敬上玄虚旌崇道典故
 以莊子爲南華眞經列子爲冲虚至德眞
[005-005a]
 經文子爲通玄眞經亢倉子爲洞靈眞經
 亦此義也況我太上老君演道德之根源
 爲萬教之宗祖後之學者尊以爲經不亦
 可乎又河上公分上下二經爲八十一章
 焉
題曰夫道者窅然難言有物混成故强名曰
道以其通生萬物故訓曰通也又道蹈也況
道路之道使人佩服其言而履行之也故道
者德之欽也有道則必有德德得也内得於
心外得於物得而不喪也故物得以生謂之
[005-005b]
德有德則必全道道德相須而不相離故曰
道德也
 䟽曰此第十七門正明道德訓釋之義也
 題云夫道窅然難言哉有物混成强名曰
 道者窅然深奥之義也夫道無形無影無
 色無聲非神口之所能辯至深至奥而不
 可以言詮也故莊子曰夫道窅然難言哉
 者已具本經首章詳載又本經云道者萬
 物之奥又度人經云是謂玄奥難可尋詳
 孟子養浩然之氣曰難言也莊子又曰道
[005-006a]
 不可言言而非也皆此義也故云夫道者
 窅然難言哉又題曰有物混成强名曰道
 者此本經第二十五章之文也已具本章
 消釋今不復云又題云道者通也以通生
 萬物爲義故訓通也又曰道蹈也況道路
 之道使人佩服其言而履行之也又解曰
 道導也導引也所謂導迷令悟引凡入聖
 之謂也自然經云導末歸本者是也本即
 眞性也末即妄情也所以導引妄情復於
 眞性也故曰道者導也又莊子庚桑楚篇
[005-006b]
 云道者德之欽也欽敬也言德之所可尊
 敬者道也題曰有道則必有德德得也内
 得於心外得於物使道在於我而不喪也
 物得以生謂之德凡物之生必始資於道
 氣然後乃生既生而養育之則賴於德也
 故經云道生之德畜之是也又解云德者
 成也所以濟度衆生令成於無極之道果
 故曰德題曰有德則必全道道德相須而
 不相離故曰道德也夫道者德之體也德
 者道之用也用以體立體以用明譬如草
[005-007a]
 木之有根本花果也根本者草木之體也
 花果者草木之用也是知花之與果皆從
 根本中來若非根本則花之與果從何而
 生非花果則根本妙用何由而顯故知花
 果根本乃草木之一體也喻如道德體用
 亦然夫根本妙用幽隱而人所不見者也
 花之與果顯明而人所見者也然則見與
 不見皆起於一體亦如道無形色杳㝠而
 人所不見者也德有作用顯著而人所見
 者也然而無之與有隱之與顯亦一體也
[005-007b]
 明矣按廣聖義云道德一體而具二義一
 而不一二而不二二而不二由一故二一
 而不一由二故一不可言有體無體亦不
 可言有用無用蓋是無體爲體體而無體
 無用爲用用而無用尋其體也離空離有
 非陰非陽視聽不得搏觸莫辨尋其用也
 能權能實可左可右以小容大以大容小
 體既無窮用亦莫盡是知道德體用之義
 固不可思而議之也斯可體用兩忘有無
 雙遣方至此理也故題文所論有德則必
[005-008a]
 全道道德相須而不相離故曰道德也是
 故司馬遷云爲陰陽者繁而致惑爲儒者
 博而多慮爲墨者苦而傷性爲名者華而
 少實爲法者酷而薄恩唯老氏之教稱爲
 大道焉清虚無爲使精神專一動合無形
 贍足萬物其爲術也與時遷移應物變化
 無所不宜㫖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其實
 易行其辭易知以虚無爲本以因循爲用
 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爲物
 先不爲物後故能爲萬物之主是以先黃
[005-008b]
 老而後六經獨嘆道家爲清尚焉故曰九
 經浩浩不及二篇之約也
題曰經者常也法也言其理有常可法如九
經可法之義也又經者書之尊稱也今言道
經上德經下者上篇之首取其道可道非常
道下篇之首取其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而題
之也後之說者故隨文生義言道非德無以
顯德非道無以明道無爲無形故居化物之
先德有用有爲故在生物之後道居先故處
上德居後故處下又道衰而有德德衰而有
[005-009a]
五常是明道德爲衆行之先五常之本故道
經居先德經次之上下二卷法兩儀之生育
八十一章象太陽之極數是以上經眀道以
法天下經明德以法地而天數奇故上經三
十七章地數偶故下經四十四章然則起自
先賢且仍舊貫
 䟽曰此第十八門正明經訓之義及上下
 二經八十一章取法之㫖就此門中又分
 爲二其一正明經訓之義其二眀上
 下二經八十一章取法之㫖一曰正明
[005-009b]
 經訓之義者題曰經者常也法也言其理
 有常可法也如九經可法之義也又經者
 書之尊稱也按廣聖義中所解經者諸家
 解釋凡有四義一由二徑三法四常也
 一由者言三世天尊十方聖衆皆由經教
 證聖成眞也二徑者言開通道理導達
 衆生爲學者之津梁登眞之徑路也三
 法者言眞趣玄妙至理精微可以爲群生
 之楷苦駭切模衆聖之法式也四常者言
 妙理深遠㝠寂玄通萬代百王不刊之典
[005-010a]
 也具此四義總稱爲經其或結氣成文凝
 雲作篆字方一丈八角垂芒或玉字瓊章
 龍書鳳扎劫初降世劫末歸天或刊玉鑴
 金竹木縑紙流傳演化篆隸隨時雖麤妙
 不同皆玄聖眞訣爲治病之良藥乃出世
 之妙門也假使代變時移金消石化而我
 道德眞經垂世立教常布於人天萬劫長
 存以爲修身治世之達道證果登眞之法
 式故曰經也其二明上下二經及八十
 一章取法之㫖者題曰道經上德經下云
[005-010b]
 云起自先賢仍且舊貫者題文已明不必
 詳解又觀唐明皇疏序云而經分上下者
 先明道而德次之然體用之名可散而體
 用之實不可散也眞實凝然之謂體謂妙/體也應變隨機之謂用
 謂妙/用也故經云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語其
 出則分而爲二咨其同則混而爲一故曰
 可散而不可散也則上經曰是謂玄德又
 曰孔德之容又曰德者同於德又曰常德
 不離故云道資於德下經曰失道而後德
 又曰反者道之動又曰道生一又曰大道
[005-011a]
 甚夷故云德宗於道是其體用互陳遞明
 精要不必定名於上下也
題曰此經以重玄爲宗自然爲體道德爲用
其要在乎治身治國治國則我無爲而民自
化我無欲而民自樸治身則寒其兊閉其門
穀神不死少私寡欲此其要㫖可得而言也
若夫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玄之又玄衆妙之
門殆不可得而言傳也故游其廊廡者自以
謂陞堂睹奥及其研精覃思然後於道知其
秋毫之端萬分未得處一焉
[005-011b]
 疏曰此第十九門明道德二經之宗本治
 國治身之大㫖以遺後學爾就此門中又
 分爲二其一明道德之宗本其二明
 治國治身之大㫖其一明道德之宗本
 者題曰此經以重玄爲宗自然爲體道德
 爲用夫重玄爲宗者經云同謂之玄玄之
 又玄衆妙之門又云損之又損以至於無
 爲是也自然爲體者經云百姓皆謂我自
 然又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是也道德爲用者經云道沖而用之又云
[005-012a]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又云大盈若冲
 其用不窮是也此其大㫖也逐文之義各
 具本章消釋今不復云廣聖義云宗趣㫖
 歸者言此道德眞經包含衆義指歸意趣
 各有君宗且夫河上公厭君平等皆明治
 國之道松靈仙人魏代孫登梁朝陶隱居
 南齊顧歡等皆明治身之道符堅時僧羅
 什後趙時僧佛圖澄梁武帝時道士竇略
 等皆明事理因果之道梁朝道士孟智周
 臧玄靜陳朝道士朱𤌧女救/切隋朝道士劉
[005-012b]
 進喜唐朝道士成玄英蔡子晃黃玄頤李
 榮車玄弼張慧超黎元興等皆明重玄之
 道何晏鍾會杜元凱王輔嗣羊祜盧氏劉
 仁會等皆明虚極無爲治家治國之道此
 明注解之人意趣俱各不同又諸家禀學
 立宗亦各不同嚴君平以玄虚爲宗顧歡
 以無爲爲宗孟智周臧玄靜以道德爲宗
 梁武帝以非有非無爲宗孫登以重玄爲
 宗宗指之中孫氏爲妙夫此碧虚眞人纂
 微者亦以重玄爲宗自然爲體道德爲用
[005-013a]
 修之國則無爲無事自致太平修之家則
 六親和睦萬禍不侵修之身則抱一守中
 自登道果得之者排空躡景乆視長生失
 之者禍身及家殘齡促壽在乎上士勤人
 守之抱之常爲法式也其二明治國治
 身之大㫖題曰其要在乎治身治國云云
 萬分未得處一焉者以上題文皆以本經
 爲證各於逐章下消釋今不復云且據唐
 開元御䟽序云夫道德二經其要在理身
 理國理國則絶矜尚棄華薄以無爲不言
[005-013b]
 爲教理身則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以虚心
 實腹爲務此其要㫖可得而言也及乎窮
 理盡性閉縁息想處實行權坐忘遺照損
 之又損玄之又玄殆不可得而言傳者也
 何謂窮理盡性按廣聖義云窮理者窮極
 萬物深妙之理盡性者究盡群生所禀之
 性物理既窮生性亦盡然後以至於命也
 閉縁息想者隨境生欲謂之縁因心繫念
 謂之想就此門中分爲四别一者意隨
 善境而生善欲謂之善縁二者意隨惡
[005-014a]
 境而生惡欲謂之惡縁三者心繫善念
 謂之善想四者心繫惡念謂之惡想
 此四者雖同因境所起分爲善惡夫初修
 道者既閉惡縁又息惡想以降其心心澄
 氣定想念正眞稍入道分善縁善想亦復
 忘之然後窮達妙理了盡眞性縁想俱忘
 乃可得道故曰窮理盡性閉縁息想也處
 實行權者廣聖義云實者眞諦玄妙幽微
 所謂妙本之道大乘之趣也權者因事制
 宜隨時立教謂中乘小乘之道以誘迷悮
[005-014b]
 者也迷悮一/作開悟亦猶治身治國者先資權教
 後入大道故云處實行權也坐忘遺照者
 廣聖義云坐忘者莊子大宗師云隳肢體
 黜聰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通謂之坐忘遺
 照者至道玄微不可以言詮但可以心照
 既因心照而得悟其照亦忘故曰遺照此
 皆大乘之道也損之又損玄之又玄者此
 皆本經之文各於逐章消釋是乃至微至
 妙之道故云殆不可得而言傳者也是故
 其教圓其文約其㫖暢其言邇游其廊廡
[005-015a]
 者自以爲升堂睹奥及其研精覃思然後
 於道知其秋毫之端萬分未得處一焉其
 教圓者廣聖義云行有五教分爲五别
 一者挫鋭解紛和光同塵初教也二者
 見素抱樸虚心實腹漸教也三者後其
 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半教也四者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無爲而無不爲滿
 教也五者淡然常存用之不勤天地有
 終大道無變圓教也合此爲教五者俱備
 萬行總包故曰其教圓圓者圓通一切道
[005-015b]
 無不在之謂也其㫖約者廣聖義云約者
 簡省也不出二篇之文五千餘字包羅萬
 法不亦約乎其文暢者廣聖義云暢通快
 也經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不曰暢乎其
 言邇者廣聖義云邇近也經云以身觀身
 以家觀家至於以天下觀天下又云不出
 户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不曰邇乎游其
 廊廡者自以爲升堂睹奥者廣聖義云廊
 者堂前之步廊也廡者堂下也奥者室之
 内也西南隅謂之奥言世儒之士習道之
[005-016a]
 人初睹此經自謂窮理盡性而極於玄微
 爾及其研精覃思然後知其於秋毫之端
 萬分未得其一焉者廣聖義云沈研鑽考
 其情運思探道之奥窮道之源箋注詮疏
 以求聖人之㫖其所得之理愈少聖人之
 意愈深言秋毫則細矣又云秋毫之端則
 細之甚者也端末也言於秋毫之末萬分
 之中未得其一則少之至也故碧虚作開
 題亦云其要在乎治身治國及其研精覃
 思然後於道知其秋毫之端萬分未得處
[005-016b]
 一焉耳
題曰輒依師授之㫖略纂昔賢之微其如恍
惚窅㝠之理在達者之自悟耳
 疏曰此第二十門明我碧虚眞人纂集訓
 解之由發明道德之義以遺後學耳題曰
 輒依師授之㫖略纂昔賢之微者輒專也
 乃碧虚自云我今所解道德二經皆是專
 輒依奉吾師鴻濛張君眞人傳授之㫖仍
 纂集往昔賢達之士箋注此經精微要妙
 之義與經㫖相合者必明著本人氏號取
[005-017a]
 而證之抑又討論玄都寳藏三洞四輔群
 經子史若稍有與此經義理相符合者必
 採而録之以爲傍證將使我太上老君道
 德眞經重玄之理坦然明白俾諸後學得
 其門而易入之也由是知我碧虚眞人上
 以弘闡猶龍玄微之教下以開發後學蒙
 昩之心庶使大道興行法輪常轉而無窮
 也不其偉歟又有集解四注靈寳度人經
 南華眞經章句解義皆藏諸藏室流傳於
 人間觀其扶宗立教之誠可謂至矣猶曰
[005-017b]
 其如恍惚窅㝠之理在達者之自悟耳此
 又謙遜之辭也今太霞老人不揆管見略
 將此開題本末疏之于前如以螢爝之光
 增益於太陽也其不知量也斷可識矣然
 亦未敢以此言爲必當庶幾將來窮是經
 者以此爲門户而易入之也但請頴鑒之
 士詳擇而已矣苟不以人廢言則爲幸甚
 故曰太上道德經藏室纂微開題䟽也



道德眞經藏室纂微開題科文䟽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