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00 道德真經集義(一)--危大有 (master)


[002-001a]
道德眞經集義卷之二覆五
    盱江危大有集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
惡故幾於道
 林氏曰此章又以水喻無容心之意上善
 者至善也謂世間至善之理與水一同水
 之爲善能利萬物而何嘗自以爲能順流
 而不逆不爭也就卑就濕不以人之所惡
 爲惡也以此觀水則近道矣幾近也○吴
[002-001b]
 氏曰上善至極之善有道者之善其若水
 者何也蓋水之善以其灌溉浣濯有利物
 之功而不爭處高潔乃處衆人所惡卑污
 之地故幾於有道之善幾近也○吕氏曰
 得天一之妙體道一之端全上善之功者
 莫過於水水者方圓凝釋俱協其宜是以
 聖人研其道法其善應變隨時如水之性
 或剛或柔或方或圓無可無不可故曰上
 善若水至人由一以貫道即道以會一故
 以水喻心以心造道且參同契言一者道
[002-002a]
 樞知白守黑彭眞人所解皆爲一也蓋金
 液玉液爲金丹之道樞灌溉五臟滋溢三
 田漱咽則順下斡旋則泝流黄庭經言漱
 咽靈液灾不干夫炁中有眞一之水水中
 有眞一之炁是以華池爲上善之利源也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
能動善時
 何氏曰首句上善若水非徒以水爲善甚
 欲人皆似之與水相似俱備此善之上也
 若水者若道也故人之善居若水之於地
[002-002b]
 水得地而流地得水而柔豈有挾其所居
 乎人之善心若水之於淵人無鑒於流水
 鑒於止水豈有失其本心乎人之善與若
 水之於仁則酌彼注兹豈肯以人從欲乎
 人之善言若水之善信則如潮之有時豈
 得自食其言乎人之善政若水之於治則
 如手中準豈復高下其手乎人之善事若
 水之於能則能方能圓豈不達權盡變乎
 人之於動若水之於時則時止時行豈不
 應機任運乎○李氏曰居善地利物也心
[002-003a]
 善淵容物也與善仁生物也言善信應物
 也政善治化物也事善能成物也動善時
 順物也
夫惟不爭故無尤
 林氏曰上七句之善皆言有道之士其善
 如此而不自以爲能故於天下無所爭亦
 無尤怨之者此即汝惟不爭天下莫與汝
 爭能解者多以此爲水之小善七故其說
 多牽强非老子本㫖○何氏曰兼其數善
 又始此不爭終此不爭善之善者也誰能
[002-003b]
 似之故無尤夫不善故有尤既善矣而不
 免於爭則亦有尤有善且無爭又何尤爲
 此若水之爲善而與道相似者歟○李氏
 曰水取柔和之義處下之義也利物無爭
 故無尤○吴氏曰夫惟有道者之上善不
 爭處上而甘處下故人無尤之者尤謂怨
 咎故欲上人者不免有爭心有爭則有尤
 矣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鋭之不可長保
[002-004a]
 林氏曰此章只言進不如退故以持盈揣
 鋭爲喻器之盈者必溢持之則難也不如
 不盈之易持耳已者勿盈之意也揣治也
 鋭銛也治器至於極銛極鋭無有不折不
 如不鋭者可以長保○吴氏曰持捧之也
 已止也此章謂道不欲盈盈則易至於溢
 也不如已之而不使盈也鋒者不可以鋭
 鋭者則易至於剉而不可長保其鋭矣盈
 之則不可長保其盈亦由是也○劉氏曰
 盈則必虚戒之在滿鋭則必鈍戒之在進
[002-004b]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
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林氏曰富貴而至於金玉滿堂必不能長
 保居王公之位而至於驕盈必遺其咎故
 欲全其功保其名者必知早退乃爲夭道
 功成名遂是隨其大小而能自全者故曰
 成曰遂若不知自足則何時爲成耶何時
 爲遂耶此四字須扔細看○吴氏曰世有
 金玉滿堂而不能守者何哉蓋因富貴而
 驕自壝其咎耳是以功成名遂身退乃合
[002-005a]
 天之道此言不可盈之也金玉滿堂謂富
 驕謂盈之者自遺由己所致非由乎人功
 成名遂謂貴身退謂不盈之者天之道虚
 而不盈故四時之序成功者去○李氏曰
 功成名遂身退戒盈勸謙之義○吕氏曰
 易曰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
 人乎陸希聲曰持大器而滿盈雖懼之不
 如早止居大位而亢極雖憂之不如早退
 至於從赤松之遊泛扁舟而去亦明於持
 盈之義也○劉氏曰金玉必累戒之在貪
[002-005b]
 富貴必淫戒之在傲功成名遂必危戒之
 在不知止老子之言深欲救人非謂絶人
 事處山林者可以入道雖居富貴功名之
 域皆可勤而行之
   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炁致柔能嬰兒乎
 何氏曰抱一無離子能守一一亦守子也
 專炁致柔能嬰兒經曰含德之厚比於赤
 子骨弱筋柔而握固專炁者純氣之守也
 致柔至和不遷也此大人者不失其赤子
[002-006a]
 之心也○林氏曰載猶車載物也嬰兒未
 有見聞則其氣專致者極也柔者順也能
 如嬰兒專氣致柔則能抱一矣故曰專氣
 致柔能嬰兒乎此老子設問語也蓋曰人
 能如此乎此下數句皆然○吕氏曰魂强
 者生之徒魄壯者死之徒蓋魂者屬於陽
 而喜於清虚魄者屬於陰而好營擾蓋魄
 者陽之賊也且魄之爲物喜人耽於聲色
 尚於浮華迷於昏寐馳騁遊走耗人精氣
 使人趍於死地形謝之後得以享其祭祀
[002-006b]
 也是以聖人以神御炁以形制魄法地之
 用安靜厚載鎮以不動陰魄雖欲營營動
 我念慮其可得乎故曰載營魄原其載之
 之法則抱一無離之耳抱一者如鑒之含
 明明豈離於鑒乎猶恐載之不至故雖純
 一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是謂不二乃能神
 全而不虧精用而不竭未嘗須臾離也故
 曰抱一能無離乎且神不治則氣亂神治
 則氣不妄作矣至人善於調御專於精誠
 乳之以虚息之以踵純粹柔弱其養炁如
[002-007a]
 靈龜其養神也如嬰兒嬰兒含德之厚居
 不知所爲行不知所之故曰專氣致柔能
 嬰兒乎○李氏曰載營魄猶車載物之喻
 魄好運動好馳騁好剛鋭故曰營魄魄屬
 陰陰盛則害陽情盛則役性能制伏者抱
 一無離致柔無疵無爲爲雌無知使陰魄
 不能肆其情至於魄伏陰消則神靈性寂
 矣不用拘束自然不動如獲寳滿載而歸
 自抱一以下純是載營魄之義
滌除玄鑒能無疵乎
[002-007b]
何氏曰關尹子知心無物則知物無物知
 物無物則知道無物故不敬玄妙之言心
 恩玄妙者神愈傷此言濯去玄覧除心之
 瑕乃無疵也○吕氏曰外不爲魄所蕩内
 不爲氣所使涓滌思慮絶棄情慾是謂玄
 覽夫玄覽者觀其妙而非目之所見除至
 眞之外一切屏去表裏虚徹空洞自然靈
 府湛寂始能玄覧既能玄覽爲玄覽礙玄
 覧亦除則無疵矣○李氏曰不見不聞塵
 净鑒明○董氏曰夫玄妙之見不除是爲
[002-008a]
 解縛滌除之迹猶存是爲覺礙無疵則法
 愛忘而能雙泯矣
愛國治民能無爲乎
 何氏曰黄帝書富國安民者鍊氣之法也
 聖人以身爲國以心爲君精氣爲民民安
 國泰民散國虚心無爲則氣和氣和則萬
 寳結心有爲則氣亂氣亂則英華散矣○
 吕氏曰至人治身亦猶治國愛其民所以
 安其國愛其氣所以保其身善愛身者以
 心爲君以血爲臣以氣爲民一其性養其
[002-008b]
 氣使充塞百關珍之調之使其自然又何
 爲之有治國治身義均一體○李氏曰不
 動不摇道泰時清
天門開闔能無雌乎
 何氏曰莊子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無見
 其形是謂天門又曰其心以爲不然者天
 門弗開矣此言天門即玄門也一闔一闢
 之變守靜守柔乃守雌也○林氏曰天門
 者天地間自然之理也○倪氏曰天門者
 乾也易謂之户有開必有闔開闔相爲用
[002-009a]
 者也能無雌諸家皆作能爲雌然以上文
 例之曰能無雌乎是不欲其有疵也曰能
 無爲乎是不欲其有爲也今曰能無雌是
 不欲其有雌也老子以柔爲上宜欲雌者
 而曰無雌蓋一於雌而無雄是能闔而不
 能開也非天門也故發無雌之義欲以陽
 濟陰也○諸本皆曰能爲雌獨倪氏曰能
 無雌然以上下文觀之不若無雌文意爲
 順或云雌靜而不滯於靜乃無雌也又曰
 無雌乃無陰邪以間之也亦通
[002-009b]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何氏曰明白四達覺也照也能若無知則
 覺而不照見而常寂所謂無知乃眞知也
 ○吕氏曰性夭朗徹光被四表洞燭八荒
 實而若虚有而若無智周萬物而返智於
 愚明並三光而歸於昩使人曰用而不知
 故曰明白四達能無知○林氏曰明白四
 達無所不通而以無知爲知則能抱一矣
 ○李氏曰出聰屏智和光同塵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
[002-010a]
謂玄德
 何氏曰爲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聖人身
 擬夭地愛養萬物生者道畜者德雖生與
 不生同雖爲與不爲同雖爲器長與不長
 同虚之至靜之極也玄天德也寧復有之
 恃之宰之以累其通玄之妙德乎○李氏
 曰生之畜之不有不恃不宰者忘其所自
 也○吴氏曰生之者雖有所生而實無心
 以生之故曰不有畜之者雖有所爲而實
 無心於爲之故曰不恃如爲官長者雖宰
[002-010b]
 夫民而實無心於長之故曰不宰此所以
 爲玄妙不可測之德也○林氏曰生之畜
 之言造化之間生養萬物也造化何嘗恃
 之以爲有何嘗恃之以爲能雖爲萬物之
 長而何嘗有宰制萬物之心如此而後謂
 之玄妙之德此章之意大抵主於無爲而
 爲自然而然
   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爲
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户牖以爲室當其無
[002-011a]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
 李氏曰以輻輳轂利車之用即總萬法歸
 心全神之妙也輻不輳轂何以名車法不
 歸心無以通神轂虚其中車所以運行心
 虚其中神所以通變故虚爲實利實爲虚
 用虚實相通去來無礙即上章載營魄之
 義也至於無物可載輻轂兩忘車復無也
 猶心法雙忘神歸虚也器與室並同此義
 ○吴氏曰輻輪之轑也轂輪之心也無空
 虚之處也埏和土也埴土之粘膩者有此
[002-011b]
 車此器此室皆所以爲天下之利也故曰
 有之以爲利車器室皆以中虚爲用故曰
 無之以爲用人之實腹有氣所以存身所
 謂爲利也虚心無物所以生氣所謂爲用
 也故取此二物爲喻也○林氏曰三者皆
 是譬喻虚者之爲用車器室皆實有之利
 也而其所以爲車爲器爲室皆虚中之用
 也以此形容一無字可謂奇筆○吕氏曰
 車以虚而運行器以虚而容物室以虚而
 四達引此三者詳言之貴乎以物喻己存
[002-012a]
 無守有焉故有則存乎器無則存乎道至
 人假有爲之體鍊無爲之神非有則無以
 施其利非無則無以致其用以形爲存生
 之利以虚爲致神之用有爲則利於物無
 爲則利於用○何氏曰有不能用有者形
 也以無而用有者神也轂以一孔之虚而
 運三十輻之衆豈以車爲車蓋以車之無
 處而用車也陶爲坏如未冶則敗速器固
 以埏成苟不虚其中物於何受豈以器爲
 器蓋以器之無處而用器也宫室雖美塞
[002-012b]
 以墻壁將焉用此升堂必自户牖豈以室
 爲室蓋以室之無處而用室也身也物也
 猶車器室皆形質之具也道也心也猶轂
 牖等有神明之妙焉易曰形而上者謂之
 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不但先道而後器無
 形而有形而一器之中自具一道所以運
 斯器者人見其器之實有吾見其道之妙
 無則沖用虚通之中有不器於器者矣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
[002-013a]
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

 李氏曰發上章虚用虚其用則不爲聲色
 眩故次之以五色令人目盲色聲味物皆
 是根塵一切世人皆受其盜惟有道者不
 受他瞞視聽言動非禮勿爲則六賊化爲
 六通矣○林氏曰目盲謂惑視也耳聾惑
 聽也口爽失正味也心發狂不定也行妨
 謂妨害德行也此五者皆務外而失内也
 ○吕氏曰視色聽音嘗味皆爲性眞之累
[002-013b]
 方嬰兒之未孩敦爲聲色孰爲滋味及其
 情□一開方知有青黑之色錦繡之麗隨
 物奔競不能徹視無色之色與盲何殊徹
 視者非謂外視於物見獨而已惟至人審
 其目者乃太乙之日月能於空寂之中收
 視返矚神光瑩徹冥冥之中獨見曉焉又
 豈爲五色之盲乎五音者何宫啇角徵羽
 耳鄭衛鏗鏘使人耽樂蕩其眞性損其靈
 聰不能返聽無聲之聲與聾何殊返聽者
 非謂外聆於彼獨聞和焉而已惟聖人察
[002-014a]
 其耳者乃帝君之聽門能於大定之中徐
 以氣聽則天籟自鳴天樂自響或如金玉
 之聲或如琴瑟之韵一聞是音故外雖大
 風振海疾雷破山皆不聞也又豈爲五音
 之所聾乎五味者何辛醎甘苦酸耳烹麟
 庖鳳食前方丈窮奢極侈使人舌端耽嗜
 無厭濁神穢眞不能内嘗無味之味與爽
 何殊也爽者亡也内嘗者非謂嗜彼外味
 自嘗而已矣惟至人知其口者乃絳宫之
 朱淵是以餐沆瀣茹玉英飲金液吸瓊醴
[002-014b]
 以灌溉其靈根也故曰淡然無味天人糧
 子丹進饌餚正黄乃曰琅膏及玉霜豈膏
 粱異味所能奪乎夫畋獵國之常經春蒐
 夏苗秋獮冬狩不失其時矣若夫極流連
 之樂成荒亡之行晝夕不息烏得不汨偽
 其眞乎至人内心恬淡不動絶其聲利之
 弊不恣其性不伐其仁太乙澄靜狂蕩奚
 自而發乎噫照乘之珠連城之璧世之所
 珍人之所重苟貪求之不厭過逾其分一
 念之失則一己之行悉泯然而默虧矣至
[002-015a]
 人視萬物爲蟬翼睹嵩嶽爲贅疣不汨於
 嗜慾以道自沖雖有難得之貨又安能妨
 其行乎○何氏曰莊子五色亂目使目不
 明五音亂耳使耳不聰五味濁口使口癘
 爽趍舍滑心使性飛揚意與此章同昔有
 好畋獵者自謂此樂令人忘死豈非狂心
 之發有清旦適市攫金者捕者問之則曰
 取金之時徒見金不見人此非妨行之貨
 此章言令字與莊子言使字皆物重而志
 反輕誘深而得反淺不知不覺被他役去
[002-015b]
 莫知主宰人不知道以至於此爽字訓差
 乃失也非爽快之爽○晁氏曰人能不耽
 耳目之娱縱口腹之美勿問有得决定無
 失
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李氏曰爲腹不爲目者内境不出外境不
 入收視返聽○林氏曰腹内也目外也聖
 人務内而不務外故曰去彼取此彼上五
 者此道也○吕氏曰坤爲腹以載物離爲
 目以外視腹者有容於内受物以養其實
[002-016a]
 道炁沖滿故内全其精神也目者有見於
 外著於諸色亂其眞宅也故聖人治其内
 不治其外求諸己而不求諸人也收視返
 聽復命還原去彼爲目之神取此爲腹之
 精故曰去彼取此○何氏曰快其情者疲
 其神飾其外者傷其内故爲腹則惟内而
 精神專一爲目則外而目見心動物能引
 而去之者衆矣忘於目則光溢無極實其
 腹則中有所主取此者道也去彼者物也
   第十三章
[002-016b]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吕氏曰寵辱者得失之常理幼身者性眞
 之大患寵則繼以辱辱則生於寵夫美爵
 厚禄錦衣玉食固足以爲寵然其來則喜
 其去則悲而辱亦多矣豈不驚乎故曰寵
 辱若驚身本無貴所可貴者性與命爾人
 本無恚所可患者得與失爾故人之生也
 愆於寒暑涉於是非拘於怵迫難於進退
 苟惟患得失於外物亦猶一身遺患於性
 眞故曰貴大患若身○吴氏曰貴猶重也
[002-017a]
 貨財之富人以爲大利反觀之則大患也
 故知道者不貴而貴之者於此而身焉身
 謂不能外之而以之自累也
何謂寵辱若驚寵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是謂寵辱若驚
 吕氏曰且寵辱奚也豈非親權操柄折節
 汗顔善其言辭承暇俟便覬其提撕揄揚
 神交氣合哺糟啜醨言聽計從謂之寵乎
 既受其寵是處其執事之列唯恐其不寵
 也安得不爲之下故曰寵辱若驚寵爲下
[002-017b]
 然寵者辱之本福者禍之因其寵之臨也
 高車駟馬峻宇雕墻佩玉鳴珂位躋極品
 澤及後昆無施不可既得之矣悦然若驚
 其辱之至也一旦恩弛幸衰浸潤之譖行
 焉朝吹嘘而暮沙汰深責厚罰禍不旋踵
 遽失矣凛然若驚是以一寵一辱如影隨
 形俱可驚也惟聖人則不爲形役視寵爲
 辱逃名棄世全身遠害齊毁譽一死生不
 營營於外不擾擾於内不爲軒冕肆志不
 爲窮約趍俗回視寵辱得失豈能驚乎○
[002-018a]
 何氏曰何謂寵辱寵爲下言名起謗隨是
 名爲下官高身危是官爲下寵即爲下得
 乃爲失言不待辱而知其爲下也○林氏
 曰此即患得患失之意也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
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吕氏曰世之所貴乎大患若身者以謂人
 之生也天地同根萬物資其養小人則殉
 利士則殉名權勢雖殊爲有身則一爾世
 謂無其身則無患是失老子之㫖矣烏知
[002-018b]
 至人所謂有身之大患者非謂忘形喪軀
 入於頑空也謂其逐物認己不體於道故
 也是以心如死灰形如枯木雖貴不辱雖
 辱無患外身以身爲無身忘心以心爲無
 心脱幻妄證眞常遺照坐忘然後玉符保
 神金液鍊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眞不爲有
 身之所病豈能爲大患也哉○何氏曰何
 謂貴大患若身貴者重也身爲大患宜重
 而不可輕也身小而患大身忘而禍息有
 由矣故曰耳目聲色爲子留愆鼻口是喜
[002-019a]
 香味是怨身爲惱本痛癢寒温吾拘於身
 知有大患然一受其成形未能使遽無徒
 患之何益聖人一言以蔽之曰外身而身
 存盍思夫形非我有名非我留我所生者
 從虚無自然中來結炁而成體也故我受
 形形亦非我形也寄之以爲形示之以爲
 相故得道之士外形骸以理自勝變化氣
 質勤習清虚超入無形之道則人之所患
 吾有所不患矣抑此身固爲患之本而有
 身必有物所以爲患之招也列子身非我
[002-019b]
 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物非我有也既有
 不得不去之身固生之主物亦養之主雖
 全其身不可有其身雖不去物不可有其
 物有其物有其身者是横私天下之身横
 私天下之物其爲聖人乎公夭下之身公
 夭下之物此言能不以身物爲我有而天
 下公其身物則身可忘而患亦可忘矣
故貴以身爲天下則可寄於天下愛以身爲
天下則可託於天下
 吴氏曰夭子之尊四海之富皆以身爲天
[002-020a]
 下者也知道之人愛惜貴重此身不肯以
 之爲天下寧不有夭下而不輕用其身夫
 惟如此乃可以寄託於天下寄猶寄百里
 之命之寄託猶託六尺之孤之託舜禹有
 天下而不與焉所以唐虞之襌也彼寵其
 辱以爲榮貴其大患以爲大利者鄙夫耳
 何可付之以天下○何氏曰有貴愛此身
 過於天下之大者此人必不以天下動其
 心乃可受天下之寄託莊子道之眞以治
 身其土苴以治夭下今世俗之君子多危
[002-020b]
 身棄生殉物豈不悲夫此固有隋珠彈雀
 之喻○林氏曰寄託二字便有天下不與
 之意○董氏曰此章明去妄情而復正性
 也謂遺寵則辱不及忘身而患不至天下
 大物也且不以爲累况於他物乎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
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爲一
 林氏曰此章形容道之無迹夷平也希微
 不可見之意三字初無分别皆形容道之
[002-021a]
 不可聞不可見不可得爾摶執也三者夷
 希微也三者之名不可致詰言不可分别
 也故混而爲一者言皆道也○吴氏曰夷
 謂平夷夷則泯滅無迹故視之不見希謂
 希疏希則間闊無聲故聽之不聞微謂微
 茫微則杳漠無形故摶之不得希夷微三
 者雖欲究極言之而不可故混同無所分
 别而名之爲一○吕氏曰夫無色之色使
 離朱子羽方晝拭目揚眉而望之弗見也
 無聲之聲使䚦俞師曠方夜俛首側耳而
[002-021b]
 聽之弗聞也無形之形使賁育五丁持勇
 鼓臂竭力而摶之不得也目既無所施其
 明耳既無所施其聰形既無所竭其力則
 曰夷曰希曰微三者其名雖殊於道之體
 則一而已亦猶萬籟一風而異聲七竅同
 氣而用殊此三者皆不可致詰故混而爲
 一然合而言之則混然脗合爲一雖有視
 聽摶摸皆不可得而分矣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
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
[002-022a]
 林氏曰不皦不明也不昩不暗也上下俯
 仰之上下二字亦不可拘但言此道不明
 不暗上下求之皆不可見耳繩繩多也多
 而不可名其終皆歸於無物故爲無狀之
 狀無象之象亦恍惚耳○吴氏曰其上其
 下猶易言形而上形而下也繩繩續而不
 絶也復反還也無物指道而言復還返其
 初則歸於無物之道莊子所謂德至同於
 初是也道無物也故無狀無象然其狀其
 象亦非如物之有狀有象也故曰無狀之
[002-022b]
 狀無象之象似有似無故曰恍惚○吕氏
 曰夫形色之物皆有涯際唯道也先天先
 地亘古亘今散爲沖氣布爲太虚與雨儀
 並著而其明不耀忽焉處乎九地之下與
 瓦礫同隱而其幽不晦循環斡旋混成不
 間繩繩不絶不可以名稱不可以迹見德
 備不顯雖欲以物喻不可得也故曰其上
 不皦其下不昩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蕩然巍然淵兮深兮不可擬議測度於無
 形中則有無狀之狀於無物中則有無象
[002-023a]
 之象謂其有狀則狀孰云有謂其無象則
 象孰云無故曰妙有不有眞無不無恍恍
 惚惚縹渺氤氲有無莫定故曰無狀之狀
 無象之象是謂光惚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
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林氏曰迎之而不見其首無始也隨之而
 不見其後無終也執古之道言其初自無
 而出也以其初之無而御今之有則可以
 知古始之所謂道者矣紀綱紀也道紀猶
[002-023b]
 曰人紀猶曰王道之綱也○吴氏曰惟其
 惚恍故迎之隨之皆不可見古謂在先今
 謂在後有謂萬物之源皆出於道故曰執
 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古始者道也○何氏
 曰此章自執古之道以上極虚本無末乃
 言一有字於以見萬變雖殊可以執一御
 也道御而王大制不割皆以至無爲宗也
 經曰執大象天下往蓋有不能御有而御
 有者無也言執者持此以往也
道德眞經集義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