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00 道德真經集義(一)--危大有 (master)


[001-001a]
道德眞經集義卷之一
    盱 江 危 大 有 集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
始有名萬物之母
 何氏曰夫道者元炁虚無混沌自然二儀
 從之而生萬有資之而形不可得而名强
 爲之名曰道故首章之首宜以道一字句
 絶如經中道沖而用之之章亦是首揭一
 道字尊而稱之以示人於以見其高無上
[001-001b]
 其大無對名以道立故併標云下句可道
 可名者所謂道術爲天下裂以名爲表者
 也常道常名者所謂虚無生自然自然生
 道繩繩不可名者也夫道乃常道則名乃
 常名而可道可名皆其暫也曰可則有可
 有不可云胡而常所謂强然即不然也曰
 常則無可無不可云胡而變所謂自然即
 常然也道其體而名其用也有固爲名而
 無亦名也道原於無窅然空然以名天地
 之始物生於有油然勃然以名萬物之母
[001-002a]
 ○李氏曰虚無自然眞常之道本無可道
 可道之道非眞常之道元始祖炁化生諸
 天隨時應變之道也道本無形可名之名
 非眞常之名天地運化長養萬物著於形
 迹之名也○林氏曰道不容言纔涉有言
 皆落第二義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
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何氏曰無非暫無自古固然故曰常無列
 子太易者未見炁也太初炁之始也太始
[001-002b]
 形之始也太素質之始也循之不得故曰
 渾淪於無而觀豈不微妙有非暫有無時
 不然故曰常有列子易變而爲一一變而
 爲七七變而爲九九復變而爲一一者形
 變之始又曰有形則復於無形於有而觀
 豈無歸徼此徼字老列二注皆云歸也乃
 歸宿之義莊子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
 其宿此也一有一無欲於兩者並觀而得
 之他有所不欲觀者非其道也觀此兩者
 本同也因出而異名經曰天下萬物生於
[001-003a]
 有有生於無故本同而名異妙無非無妙
 有非有故曰有常可使無無常可使有有
 無同名爲常故得同稱爲玄也有無一也
 無固玄也有亦玄也故曰同玄經曰萬物
 並作吾以觀其復復命曰常經中三觀曰
 妙曰徼曰復然後知觀復之觀徼妙一也
 ○林氏曰常無常有兩句此老子教人究
 竟處此兩欲字有深意欲者要也要如此
 究竟也有與無雖爲兩者雖有異名其實
 同出能常無常有以觀之則皆謂之玄玄
[001-003b]
 者造化之妙也以此而觀老子何嘗專尚
 虚無若專主於無則不曰兩者同出矣不
 曰同謂之玄矣○倪氏曰無與有皆道之
 常常無道之未形者也常有道之已著者
 也道常無亦常有有無相生不可缺一道
 之常無者欲人觀道之妙也妙者精而在
 其中者也道之常有者欲人觀道之徼也
 徼者粗而在邊者也世謂老子專言無不
 言有以此首章有無並舉未嘗偏有所取
 舍也於首章言之可見其作書之意也諸
[001-004a]
 家說多以無欲有欲爲句夫欲者道之蔽
 也無欲可爾豈可有哉○吕氏曰觀妙者
 觀於内也妙者神也神者妙萬物而爲言
 也故内觀者攝動心止欲念聚神光結正
 炁凝胎眞也太上有内觀定觀之經仙眞
 有收視返聽之訣眞誥曰内觀者爲靈仙
 之根也徼邊隅也又歸也○董氏曰凡遠
 而無所至極則其色必玄其在人心乃淵
 默無象之義關尹子所謂不可測不可分
 故曰天曰命曰神曰玄合曰道是也○或
[001-004b]
 曰諸家皆以常無欲常有欲句解之今獨
 取常無常有句解者何也曰諸家皆以常
 無欲常有欲句解者理非不通也但與下
 文同謂之玄意不相屬若常有欲豈可謂
 玄又曰有欲者亡身亡身爲玄可乎又有
 以常有欲爲運用工夫此說非不妙亦未
 免牽强耳不若常無常有句絶者平易而
 理長也今故取之
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何氏曰妙固妙也徼亦妙也故曰衆妙○
[001-005a]
 林氏曰玄之又玄者贊言其妙也衆妙即
 易所謂妙萬物者也門言其所自出也此
 章人多只就天地上說不知老子之意正
 要從心上理會○吕氏曰玄者微妙之極
 也又曰玄天也玄之又玄則天中之天鬰
 羅簫臺玉山上京在人乃天谷神宫也爲
 腦血之瓊房津液之山源百靈之命宅自
 已長生大君居之人能以神内觀於天中
 之天則胎仙自成天門自開萬神從兹而
 出入故曰衆妙之門○柴氏曰乾坤闔闢
[001-005b]
 體用出入之所何莫由斯門也○劉氏曰
 玄之又玄謂元之始自然也此乃衆妙之
 門户此章首論道次論天地又以次論人
 心可謂盡之矣學者當默識之○董氏曰
 理事皆從此出故云衆妙之門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爲善
斯不善矣
 何氏曰夫道者無狀之狀無物之象陶冶
 變化天地之美具焉一陰一陽之道繼善
[001-006a]
 成性知之者不如忘所知况天下皆知乎
 哉故知美爲美不如不知之美爲至美人
 皆知爲美則美中有惡以知之淺也知善
 之爲善不如不知之善爲至善人皆知爲
 善則善有不善以知之外也○吕氏曰夫
 體道全德之士與物混成等其自然夭下
 皆知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善者自善
 吾不知其善大齊物我超乎對偶之外豈
 有美惡善不善之爲對哉世人不悟乎未
 始有物溺於私見或以貌象聲色爲美功
[001-006b]
 名富貴爲善妄心一起雖惡而美之雖不
 善而善之今之所棄後或用之昔之所是
 今或非之則美與惡善與不善奚擇焉○
 吴氏曰美惡善不善之名相因而有以有
 惡故有美以有不善故有善皆知此之爲
 美則彼爲惡矣皆知此之爲善則彼爲不
 善矣欲二者皆泯於無則無美惡善不善
 矣○林氏曰此章即有而不居之意有美
 則有惡有善則有不善美而不知其美善
 而不知其善則無惡無不善矣
[001-007a]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何氏曰夫言無必有言有必無相生也難
 作於易易圖於難相成也尺有所短寸有
 所長相形也高岸爲谷深谷爲陵相傾也
 鶴鳴子和如聲音形動影隨如前後善否
 美惡常對立於天下凡小知小識有美有
 善不如不識不知盡善盡美也○李氏曰
 有生於無無生於有難事易易事難長則
 短短則長纔有高便有下有聲音便相和
[001-007b]
 前隨後後隨前故有無難易互相倚伏有
 美便有惡有善便有不善也○吕氏曰兩
 儀既立物物爲對故相生之以有無相成
 之以難易相形之以長短相傾之以高下
 相和之以音聲相隨之以前後動涉有爲
 也○林氏曰此六句皆喻上面美惡善不
 善之意○歐陽修曰前後之相隨長短之
 相形推而廣之萬物之理皆然也老子之
 爲書其言雖若虚無而於治人之術至矣
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
[001-008a]
 何氏曰聖人能知無知道之樞機故人皆
 事事我處無事之事於物與之爲娱吾何
 心於事人皆言言我行不言之言言未嘗
 言與人並立而使人化吾何心於言○吕
 氏曰且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既
 有對偶未免乎累是以聖人遺物離人獨
 立乎萬物之上不與物爲對經所謂獨立
 而不改物無能偶之者故能爲無爲事無
 事忘言忘象默符自然豈假容聲哉南華
 言至爲去爲至言去言故曰處無爲之事
[001-008b]
 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不
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何氏曰聖人作而萬物睹萬物作聖人烏
 得而辭雖不辭生之爲之之責而亦不有
 不恃不居其成而功在聖人自不可却而
 去者勢也非聖人意也○林氏曰天地之
 生萬物千變萬化相尋不已何嘗辭其勞
 萬物之生盈於天地而夭地何嘗以爲有
 如春生秋殺而造化何嘗恃以爲能故曰
[001-009a]
 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其意只在於功成而
 不居故以萬物作焉而不辭三句發明之
 作猶易坤作成物也此即舜禹有天下而
 不與之意有其有者不能有無其有者能
 有之書曰有其善喪厥善故曰夫惟不居
 是以不去○李氏曰不辭不有不恃不居
 彼此兩忘有無不立是以眞一常存而不
 去也○吕氏曰聖人體道在己其用心也
 不勞其應物也無方故萬物並作隨感而
 應若谷應聲美惡皆赴無所辭也故曰萬
[001-009b]
 物並作而不辭自形自色自生自化各極
 其小大而遂其性孰有之哉關尹子物非
 我物不得不應我非我我不得不養故應
 物而未嘗有物養我而未嘗有我故曰生
 而不有澤及萬世而不爲仁覆載天地而
 不爲大故曰爲而不恃功蓋天下而似不
 自己出認之則惑矣故曰功成不居有居
 則有去古今是也在已無居物莫遷也惟
 其不自居不自有不自恃所以與物翱翔
 於萬物之上而自若未始或去也○吴氏
[001-010a]
 曰作謂物將生不辭不有不恃不居此天
 地無爲之事也不去常存也天地不居成
 物之功故其功常乆而不去○董氏曰此
 章進學者於名迹兩忘之地也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
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李氏曰不矜自己之賢能則民淳不貴奇
 貨則民富不見可欲則心定○吴氏曰尚
 謂尊崇之貴謂寳重之見猶示也不尚之
[001-010b]
 不貴之是不示之以可欲使民之心不爭
 不爲盜是不亂也○林氏曰尚矜也我以
 賢爲矜尚則必起天下之爭禹惟不矜天
 下莫與汝爭能便是此意我以寳貨爲貴
 則民皆有欲得之心其弊將至於爲盜人
 惟不見其所可欲則其心自定
是以聖人虚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李氏曰虚其心全性也實其腹全命也弱
 其志全神也强其骨全形也○吕氏曰前
 言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即是虚其心
[001-011a]
 也不尚賢即是弱其志若曰止是虚其心
 則恐泥於頑空若曰止是弱其志則恐不
 能自立故復言聖人之治身也須虚其心
 更須實其腹既弱其志更須强其骨虚者
 實之對弱者强之敵靈臺朗徹虚室生白
 不受一塵是虚其心也心既虚矣不能吐
 納太和咀嚼沆瀣飲玄英之炁母食大梵
 之夭粱以實其腹徒守性空安能脱胎神
 化白日上昇也哉由是觀之虚心實腹不
 可偏廢也明矣以謙自下以卑自牧是弱
[001-011b]
 其志也志既弱矣然聞道不能锐於力行
 則無所卓立安得如易所謂天行健君子
 以自强不息内鍊之士或斡旋泝流上通
 三關而補於腦腦滿則骨强矣弱志强骨
 不可偏廢也亦明矣○何氏曰虚心者清
 本超原也實腹者積精累炁也離虚坎實
 之道其神全矣弱志者專炁致柔也强骨
 者聞道勤行也坤順乾徤之道其德全矣
 ○柴氏曰無自賢無貴貨無所欲則心中
 自虚靈腹中氣自實心虚無物志自柔和
[001-012a]
 腹中有養骨自强徤矣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爲也爲無
爲則無不治
 何氏曰神與德俱全自有不言之化使民
 由之而不自知也昔有知而今無知昔有
 欲而今無欲莊子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
 乎無欲是謂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豈敢
 自私用智而他爲哉下之人則不敢爲上
 之人則爲無爲薫然至治之感無迹可尋
 ○林氏曰古者其民淳樸而無所知無所
[001-012b]
 欲雖其間有機巧心者所知雖萌於心而
 亦不敢有作爲也聖人之治天下也如此
 聖人於世亦無所容心其爲治也皆以無
 爲爲之所以無不治也○吕氏曰無爲即
 道也聖人以道唱於上百姓以道和於下
 朝斯夕斯顛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非道
 不行非道不言凡所作爲則無爲之道若
 爲於有所爲則心勞形役而終於憊矣爲
 之於無所爲者雖服餌英華嘻吸天炁漱
 咽雲液運鍊玄珠上際於天下蟠於地妙
[001-013a]
 用縱横神凝迹移百體俱理矣故曰爲無
 爲則無不治○董氏曰此章言忘貴尚泯
 思慮則復於無爲而合至理也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吴氏曰或疑辭不敢必也道之體虚人之
 用此道者亦當虚而不盈盈則非道矣淵
 深不可測也宗者宗祖之宗族之統也道
 者萬物之統也故曰萬物之宗似者亦不
 敢必之辭也○何氏曰沖虚也道貴以沖
[001-013b]
 虚爲至用也莊子知無用而始可言用如
 盈則中不虚其用小矣似者杳乎難正言
 之也虚之至也○林氏曰沖虚也道體雖
 虚而用之不窮或盈或不盈隨時而不定
 也似者以疑辭贊美之也萬物之宗即莊
 子所謂大宗師也○李氏曰道沖而用之
 或不盈謂不自滿也不自滿者必受益挫
 鋭解紛虚中忘我之謂也○吕氏曰天一
 生水其用在中故曰沖沖字從水從中言
 炁中有眞一之水是名爲沖沖者炁也和
[001-014a]
 也金華眞人曰沖和入體以活谷神能知
 沖用飛升崑崙正言道以沖炁爲用也嚴
 君平曰沖以虚爲宅和以無爲家以虚無
 爲之用自然不至於盈溢也惟其不盈故
 能淵兮似萬物之宗夫淵者至深而不可
 測至靜而莫能動之謂也萬物之宗即至
 道爾宗者祖也生一生二生三生萬物則
 道者豈不爲萬物之宗祖乎
挫其鋭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吴氏曰夫鋭者必鈍光者必暗猶盈者之
[001-014b]
 必溢道不欲盈故鋭者挫之而不欲其鋭
 光者和之而不欲其光此四句言道之用
 不盈也○林氏曰挫其鋭言其磨礱而無
 圭角也解其紛言處其紛擾之中而秩然
 有條也光而不露故曰和其光無塵而不
 自潔故曰同其塵○李氏曰挫鋭解紛和
 光同塵者虚中忘我之謂也○吕氏曰挫
 其鋭者摧挫其剛鋭名利之氣澹泊自居
 不露圭角之謂也解其紛者解釋其紛譁
 擾亂之心沉默自處不與物交之謂也光
[001-015a]
 者光華也塵者塵俗也莊子曰宇泰定者
 發乎夭光儒者曰充貪而有光輝之謂大
 今也以沖爲用則雲腴夭光日精月華流
 入四肢内既充實光輝自然發越莫不粹
 然見面而盎背其與常人亦異矣沖和既
 實於内神光又發於外直須温柔平易混
 世同塵並處雜居而不决擇不然則人將
 指爲傲世怪誕不經之人也○何氏曰其
 虚云何挫其鋭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也
 此四者泯然無迹則心如太虚谷以虚應
[001-015b]
 道以沖用此章兩言似或者所謂活句宜
 詳味
湛兮似或存
 吴氏曰湛澄寂之意道之體虚故其存於
 此也似或存而非實有一物存於此也此
 一句言道之體虚也○吕氏曰湛澄清瑩
 徹似或存者如在而非在非有非無之象
 也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然在
 後是也○林氏曰若存若亡似有似無故
 曰湛兮似或存也
[001-016a]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吴氏曰吾不知誰之子問辭也象帝之先
 答辭也象言天有象帝言天之主宰也夭
 亦由道而生故曰象帝之先○李氏曰象
 帝之先者太極未分前也○吕氏曰黄庭
 經問誰家子在我身即所謂吾不知誰之
 子也即自己性眞自古以固存長於上古
 而不爲老故曰象帝之先○董氏曰此章
 言妙本沖虚而其用不測也
   第五章
[001-016b]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
爲芻狗
 吴氏曰仁謂有心於愛之也芻狗縛草爲
 狗之形禱雨所用也既禱則棄之無復有
 顧惜之意夭地無心於愛物而任其自生
 自成聖人無心於愛民而任其自作自息
 故以芻狗爲喻蓋聖人之心虚而無所倚
 著若有心於愛民則心不虚矣○林氏曰
 生物仁也天地雖生物而不爲功與物相
 忘也養民仁也聖人雖養民而不以爲恩
[001-017a]
 與民相忘也不仁不有其仁也芻狗祭則
 用之已祭則棄之喻其不著於意而相忘
 爾經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不仁猶不德
 也莊子大仁不仁又曰至德之世相愛而
 不知以爲仁也亦是此意○吕氏曰天地
 無恩而大恩生聖人不仁則大仁成以其
 無私也故謂之不仁夭無私覆地無私載
 聖人無私化當生則生當死則死惟元炁
 之所運天地聖人未嘗容心於其間譬猶
 芻狗耳芻者草也束芻爲狗以供祭祀當
[001-017b]
 其用也盛以中篋被以文繡尸祝齋戒以
 將之敬之至也及其已事行者踐之爨者
 焚之抑無用之棄物耳夭地於春生夏長
 之時疑若仁愛之厚及其凋落之際天地
 所不能生聖人於矜憐撫養之時疑若仁
 愛之厚及其死亡之際聖人所不能救亦
 猶尊芻狗於未祭之前而棄之於已祭之
 後未祭之前所當敬也已祭之後所當棄
 也故以芻狗爲萬物百姓生殺之喻不如
 是則不足以見天地聖人之無私因其不
[001-018a]
 仁乃所以見天地之大也○李氏曰天覆
 地載化民育物可謂至仁言不仁者忘其
 所自也聖人愛民治國亦復如是修身養
 命亦復如是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虚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吴氏曰橐籥嘘風熾火之器也天地間猶
 槖籥者橐象太虚包含周遍籥象元炁氤
 氲流行之用不屈謂其動也直愈出謂其
 生不窮惟其橐之虚而籥之化化者常伸
[001-018b]
 故其籥之動而橐之生生者日富在天地
 之間如此其在人也則惟心虚無物而氣
 之道路不壅故炁動有常而虚中之生出
 益多數猶速也窮謂氣乏人而多言則氣
 耗損是速其匱竭也不如虚心固守其神
 使外不入内不出則其中虚也無涯而所
 生之氣亦無涯矣○林氏曰橐籥用而風
 生其體雖虚而用之不屈動則風生愈出
 愈有天地之間其生萬物也亦然橐籥之
 於風何嘗容心焉天地之於生物亦何嘗
[001-019a]
 容心焉故以此喻之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者意謂天地之道不容以言盡多言每每
 至於自窮不如默然而忘言孔子曰子欲
 無言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正此
 意也○李氏曰此章乃結上章道沖而用
 之之義夭地之間其猶橐籥者虚中也虚
 而不屈者無心也動而愈出者應變無窮
 也不如守中者亦虚中而已○陸氏釋屈
 作竭文始妙道眞人問老子曰道德修身
 至要在於何章老子曰在於守中抱一深
[001-019b]
 根固蒂曰何謂守中老子曰中者中宫也
 原夫赤子在母腹中臍蒂與母臍蒂相連
 暗注母炁母呼亦呼母吸亦吸綿綿十月
 氣足神備脱蒂而生亦猶果之受氣既足
 脱蒂而下也臍間深入三寸謂之中宫亦
 曰黄庭男子謂之氣海女人謂之子宫吾
 昔受太上道君訣曰勤守中莫放逸外不
 入内不出還本元萬事畢勤守中者一意
 以守元海也不出入者令往來之息兀然
 注於中宫氣海勿使息之出入也還本元
[001-020a]
 者臍間乃一萬二千五百息之源五臟六
 腑生氣之本以息還歸本源以神御之使
 息定息住也右此乃吕氏本所載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吕氏曰谷者天谷也神者一身之元神也
 天之谷含造化容虚空地之谷容萬物載
 山川人與天地同所禀亦有谷焉其谷藏
 眞一宅元神是以人之頭有九宫上應九
 天中間一宫謂之泥丸又名紫府九宫之
[001-020b]
 外别有一宫亦有數名一名寥天又名天
 關又名玉京山崑崙頂太淵池又名天谷
 乃元神所住之宫其空如谷而神居之故
 謂之谷神神存則生神去則死且日之接
 於物夜則交於夢者神不安其居也使其
 去而不還游而不返則死生之途隔矣由
 是觀之人不能生而神生之人不能死而
 神死之然谷神所以不死者由玄牝也玄
 陽也天也牝陰也地也玄者夭之色純陽
 虚無之炁輕清而浮於天其字從無從火
[001-021a]
 自無而生居於玄元之宫故爲玄也牝者
 地之性也純陰穀實之氣重濁而沉於地
 其字從氣從米自有而生居於牝元之府
 故爲牝也二炁升降於呼吸之間有法以
 制之逆其所順使陰不得而長還其所生
 使陽不得而微以無爲有易有爲無以坤
 元穀實之氣升而出之以天元虚無之炁
 降而歸之天炁既歸於身則陰滓自然蕩
 盡復爲純陽之人矣故曰還將上夭炁以
 制九天魂然則玄牝二炁各有深㫖非遇
[001-021b]
 至人授以口訣不可得而知也苟知二氣
 之所由則知玄牝之妙食其太和襲其炁
 母以養其神神依其炁得以歸其谷而不
 死豈非玄牝之功乎故曰谷神不死是謂
 玄牝靈樞神景内經天谷元神守之自眞
 上下玄牝子母相親又曰玄牝乃天地之
 器奪之以神得之以眞昇降之道也○何
 氏曰谷虚也神所舍也人自壯趍老自老
 趍死以精神耗散不知安靜頤神雖日宴
 坐而馳心於外則谷不虚而神不存何以
[001-022a]
 不死惟求精於杳冥求物於恍惚形神洞
 達與道合眞可以長生玄天也虚也牝地
 也靜也人能積虚以通神致靜以養眞則
 玄牝不死之道得矣○李氏曰谷神不死
 虚靈不昩也玄牝者一陰一陽也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吕氏曰既以昇降爲玄牝則門者乃玄牝
 二炁出入之門户也泥丸宫之前有明堂
 明堂下通於鼻故鼻爲玄門鼻通六府出
 入者輕清之炁以接於夭故謂之夭根牝
[001-022b]
 元宫之上有黄庭黄庭通重樓而至口故
 口爲牝門口通五臟出入者重濁之炁以
 接於地故謂之地根世人不窮其本不究
 其源便以鼻爲玄口爲牝則玄牝之門又
 將何以名之此由不造其妙也○何氏曰
 致虚極守靜篤入得此門夭地之根盡在
 是矣蓋天付以炁地付以精聚而爲神此
 其根也根不拔則命可乆也故曰我命在
 我不在夭地又曰我與夭地分一炁而治
 自守根本是也○倪氏曰玄者陽也乾也
[001-023a]
 天玄是也牝者陰也坤也牝馬是也門者
 所由出入乾坤一闔一闢也根者猶木之
 根生之本也易所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又曰乾坤易之門是也○李氏曰一闔一
 闢生天生地○劉氏曰玄陽也牝陰也門
 者二炁橐籥之門如前章云衆妙之門亦
 如語云誰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未
 有天地先有元炁是謂天地之根也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吕氏曰綿綿者不絶如綫之謂也當其玄
[001-023b]
 牝二炁入乎其根閉極則失之於急任之
 則失之於蕩皆非正也欲其綿綿續續勿
 令間斷若存而非存若無而非無眞息來
 臻於泰定之中如龜之藏如蛇之蟄未嘗
 至於勤勞迫切也莊子云古之眞人其息
 深深息之以踵靈樞内經混沌靈感昇雲
 煉根綿綿不息用之胡勤○何氏曰綿綿
 永存繩繩不窮湛兮似或存也用之雖不
 可既終身有不勤者勤則勞且竭矣太史
 公曰几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太
[001-024a]
 用則竭形太勞則弊形神離則死○吴氏
 曰綿綿謂長乆不絶存謂神之存勤勞也
 凡氣用之逸則有養而日增用之勤則有
 損而日耗言神長存於中則氣不消耗也
 ○李氏曰一闔一闢往來不息莫知其極
 動靜不惑不勞功力生生化化而無窮也
 列子全載此章乃曰黄帝書曰云云按葛
 仙公内傳黄帝時老君爲廣成子爲帝說
 此經故帝著書乃引此章云
天地長乆天地所以能長且乆者以其不自
[001-024b]
生故能長乆
 何氏曰天地一於生物而不自生經曰生
 而不有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皆言夭地不
 自生乃能長生故曰博厚所以載物高明
 所以覆物悠乆所以成物記三言物皆主
 於生物而不言天地之自生○李氏曰天
 不自天地不自地故生不息○林氏曰此
 章以天地喻聖人無容心之意天地之生
 萬物自然而然無所容心故千萬歲猶一
 日也
[001-025a]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
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何氏曰聖人配夭地而無疆奉覆載以無
 私以勞天下豈不以夭地與我同根萬物
 與我同體人皆取先己獨取後自後而人
 先之人皆取實己獨取虚形外而道存之
 又曰聖人以道爲身而無身何私之有此
 其所以參天地而無窮歟○吴氏曰後謂
 卑賤在下先謂尊高在上外謂清靜無爲
 存謂長生住世無私謂後其身外其身成
[001-025b]
 其私謂身先身存聖人非欲成其私也而
 自有身先身存之效假設衆人有心成其
 私者言之則爲能成其私也○李氏曰聖
 人不自聖故與天地合德○林氏曰聖人
 之修身無容心於先後無容心於内外故
 莫之先而常存是以無私而能成其私此
 一私字非公私之私也若以爲公私之私
 則不得謂之無容心矣此語是老子誘人
 爲善之意及釋氏翻出來則曰眞空實有
 眞空便是無私之意實有便是能成其私
[001-026a]
 之意○河上公曰人以爲私者欲以厚己
 也聖人無私而己自厚故能成其私




道德眞經集義卷之一





[001-02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