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79 道德真經疏義(一)--江瀓 (master)


[002-001a]
道德眞經䟽義卷之二莫二
    太學生江澂䟽
   道冲章第四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徽宗註曰道有情有信故有用無爲無形
 故不盈經曰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爲
 和萬物之理偏乎陽則强或失之過偏爭
 陰則弱或失之不及無過不及是謂冲氣
 冲者中也是謂大和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有餘者取之不足者予之道之用無適而
[002-001b]
 不得其中也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既
 以爲人己愈有旣以與人己愈多道之體
 猶如太虚包裹六極何盈之有
 䟽義曰道可傳而不可受以可傳故有情
 有信所以有用一根荄之細若與之扶疏
 一蠛蠓之微若與之承翼非情乎寒暑待
 此以往來而不忒其時庶物待此以生育
 而各從其類非有信乎以不可受故無爲
 無形所以不盈淵乎其居而湛然不撓漻
 乎其清而寂然不動非無爲乎昏昏默默
[002-002a]
 而視之不見窈窈冥冥搏而之不得非無
 形乎經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爲和
 蓋陰止而靜萬物負之陽融而亨萬物抱
 之然師天而無地則偏乎陽而失之過師
 陰而無陽則偏乎陰而失之不及必有陰
 陽之中者强不失之過弱不失之不及冲
 氣是已冲之爲氣天一爲之本天五爲之
 中則冲者中也中通上下是謂大和道之
 致用乃在乎此是以高者抑之以損其過
 下者舉之以補其不及有餘則取之故大
[002-002b]
 而不多不足則予之故小而不寡道之用
 無適而不得其中如此故曰道冲而用之
 蓋冲則非盈有用則非虚也非盈也是以
 注焉不滿非虚也是以酌焉不竭夫惟道
 非盈虚所能該故善貸且成而其用不窮
 既以爲人己愈有旣以與人己愈多也猶
 如大虚包裹六極無有端倪不可爲量數
 豈器之所能囿哉何盈之有
淵兮似萬物之宗
 徽宗註曰莊子曰鯢桓之審爲淵止水之
[002-003a]
 審爲淵流水之審爲淵淵虚而靜不與物
 雜道之體也惟虚也故群實之所歸惟靜
 也故群動之所屬是萬物之所係一化之
 所待也故曰似萬物之宗然道本無係物
 自宗道故似之而已
 䟽義曰莊子曰夫道淵乎其居也蓋淵水
 反流全一深靜而平内明外晦雖鯢桓之
 與流止常淵然自若測之益深窮之益遠
 可謂虚也波之非惡湛之非美可謂靜也
 道之體似之惟虚故足以該天下之羣實
[002-003b]
 惟靜故足以攝天下之羣動不物而能物
 物萬物之所係也不化而能化化一化之
 所待也故似萬物之宗文子曰虚無愉恬
 萬物之祖也義與此合雖然道偶而應本
 無所係行於萬物物自宗之其曰萬物之
 宗亦似之而非也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徽宗註曰銳則傷紛則雜挫其銳則不爭
 解其紛則不亂和其光莊子所謂光矣而
 不耀也同其塵莊子所謂與物委蛇而同
[002-004a]
 其波也内誠不解形諜成光而舍者與之
 避席豈和其光之謂歟飾智以驚愚脩身
 以明汙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豈同其塵
 之謂歟聖人挫其銳則處物不傷物物莫
 之能傷也解其紛則不謀烏用智不斲烏
 用膠萬物無足以鐃其心者若是則無泰
 色無驕氣和而不流大同於物以通天下
 之志無入而不自得也
 䟽義曰銳如火之銳不可長保也故傷紛
 如絲之紛多緒不一也故雜挫其銳則不
[002-004b]
 立圭角渾然而已孰與動爭莊子所謂以
 深爲根是已解其紛則靈臺有持外滑舉
 消敦能亂之莊子所謂以約爲紀是已火
 合并爲光惟和而無别則葆之而不露韜
 之而不發未嘗揚行以悦衆也莊子於刻
 意篇有曰光矣而不耀以言用其光而分
 夸耀之迹然後爲合天德故也是之謂和
 其光麤而非妙塵所由生惟同而不異則
 與時遷徙與世偃仰未嘗崖異以自處也
 莊子於庚桑楚篇有曰與物委蛇而同其
[002-005a]
 波以言衛生之經在乎與物宛轉而不在
 乎離世異俗也是之謂同其塵若夫内誠
 不解未能忘心形諜成光未能用晦舍者
 與之避席又未能自埋於民豈和其光之
 謂歟飾智以驚愚未能去智脩身以明汙
 未能若愚昭昭然若揭曰月而行又未能
 我獨若昏豈同其塵之謂歟蓋兊者金利
 用之時故銳徙之以銳也則有時而毁折
 能無傷乎惟有以挫之則銳斯鈍矣孰能
 傷之然則挫其銳聖人所以處物不傷物
[002-005b]
 物莫之能傷也紛以絲爲之所以分垢汙
 合則成體分則多緒能勿擾乎惟有以解
 之則雖紛而封無内外之韄思慮不萌機
 械不作覆却萬方陳乎前而不得以入其
 舍然則解其紛則不謀烏用智不斲烏用
 膠萬物無足以饒心也若是則不自矜也
 故無泰色不自伐也故無驕氣有異無乖
 如中庸所謂和而不流守一處和如列子
 所謂大同於物况應酬酢無往不當所謂
 以通天下之忘無入而不自得也
[002-006a]
湛兮似或存
 徽宗註曰心若死灰而身若槁木之枝泰
 定之中天光自照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
 形而神此其道歟
 䟽義曰心者神之舍於五行爲火方其有
 心猶火之縁物顯照也及其無心猶火事
 已而見灰也心若死灰則無心故爾草木
 有生而無知木至於槁非特無知又無生
 也身若槁木之枝則遺生忘我故爾是以
 泰定之中天光自照所謂大定持之而循
[002-006b]
 有照也若然則非作非止惛然若亡而存
 非有非無油然不形而神湛然常寂於其
 存也似之而非也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
 豈滯於一曲而言之哉湛兮似或存此其
 道歟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徽宗註曰象者物之始見帝者神之應物
 物生而後有象帝出而後妙物象帝者群
 物之始而道實先之莊子所謂神鬼神帝
 生天生地是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
[002-007a]
 不得有乎出而莫見其門敦知之者故曰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䟽義曰見乃謂之象則象者物之始見帝
 出乎震則帝者神之應物入於不生故無
 相可求墮於有生故有象可見物主然後
 有象也萬物之出帝則出而不辭萬物之
 入帝則入而不違帝出而後妙物也象者
 形之兆帝者物之尊故爲群物之始然象
 也帝也一出於道則道實先之矣莊子所
 謂神鬼神帝生天生地是也天在天成象
[002-007b]
 道生之帝以妙物道神之則舉天下萬物
 之多敦先於道者雖然道無色也故視之
 不見無聲也故聽之不聞無形也故搏之
 不得雖有乎出其出無本無旁莫見其門
 孰知之者故曰吾不知誰之子與莊子所
 謂不知其誰何同意
   天地章第五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
爲芻狗
 徽宗註曰恩生於害害生於恩以仁爲恩
[002-008a]
 害則隨至天地之於萬物聖人之於百姓
 輔其自然無愛利之心焉仁無得而名之
 束芻爲狗祭祀所用適則用之過則棄之
 彼萬物之自生百姓之自治曾何容心焉
 䟽義曰愛人利物之謂仁有心於愛人則
 其愛不博有心於利物則其利不周蓋以
 仁爲恩未免於有心故也且原恩之所起
 常本於害要害之所起常出於恩有害而
 恩隨之有恩而害繼焉自然之理也天地
 無心於萬物聖人無心於百姓常因自然
[002-008b]
 而不益生故無所不愛亦無所不利受施
 者不報蒙澤者不謝利澤施乎萬世不爲
 愛人仁烏得而名之莊子所謂大仁不仁
 是已猶之芻狗焉其未陳也盛以篋衍巾
 以文繡尸祝齋戒以將之及其旣陳也行
 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彼萬物
 之自生百姓之自治曾何用心焉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徽宗註曰橐籥虚而能受受而能應故應
 而不窮有實其中則觸處皆礙在道爲一
[002-009a]
 偏物爲一曲
 䟽義曰橐之能容籥之能鳴二者皆虚而
 能受受而能應者也隨感隨應果有窮乎
 天地之間一氣潜運周遍無外至無以供
 其求猶之橐籥也一物實之無適非礙天
 地之大豈蔽於一偏滯於一曲哉
虚而不屈動而愈出
 徽宗註曰虚己以遊世則汎應而曲當故
 曰虚而不屈迫而後動則運量而不匱故
 曰動而愈出聖人出應帝王而無言爲之
[002-009b]
 累者此也
 䟽義曰天地之大聖人法之虚其體也自
 其用也攝用歸體故寂然不動萬物莫如
 以傾其固以之汎應有不當乎從體起用
 故動而不窮既已與人己愈有以之運量
 果有匱乎虚己以遊世必迫而後動故終
 身言而無失言之愆無不爲而無有爲之
 僞其於應帝王蓋有餘裕矣莊子所謂帝
 王之功聖人之餘事者此也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002-010a]
 徽宗註曰籥虚以待氣氣至則鳴不至則
 止聖人之言似之辨者之囿言多而未免
 夫累不如守中之愈也愼汝内閉汝外收
 視反聽復以見天地之心焉此之謂守中
 䟽義曰凡樂皆出於虚籥之爲器律度量
 衡所自出樂之本在是焉故詩稱以籥不
 僣者謂此所謂虚以待氣氣至則鳴不至
 則止者也聖人得言之解鳴而當律有問
 而應之無不異此若孔之欲無言孟子以
 好辯爲不得已者爲是故也彼不能忘言
[002-010b]
 之人又離曼衍辭至於數萬書至於五車
 是辯者之囿也雖多亦奚以爲守中者不
 然極物之眞而守其本命物之化而守其
 宗愼其外而無外韄之繁閉其内而無内
 韄之繆目無所見收其視也視乎冥冥耳
 無所聞反其聽也聽乎無聲復以自知而
 天地之心坦然可見守此勿失雖終身不
 言未嘗不言又奚以譊譊爲哉蓋中通上
 下有之所謂天下之大本也言之畢不出
 於此即多言以交之不如守中之愈也
[002-011a]
   谷神章第六
谷神不死
 徽宗註曰有形則有盛衰有數則有成壞
 形數具而生死分物之理也谷應群動而
 常虚神妙萬物而常寂眞常之中與道爲
 一不麗于形不墮於數生生而不窮如日
 月焉終古不息如維斗焉終古不忒故云
 不死
 䟽義曰盛極則衰衰極則盛有形者然也
 成已俄壞壞已俄成有數者然也旣已爲
[002-011b]
 物矣未有逃乎形數者此所以有生者必
 有死也一陰落乎下一陽徂乎上未離乎
 陰陽者莫不皆然谷神則異是矣受而不
 積應群動而常虚陰陽不測妙萬物而常
 寂眞常之中與道爲一不可以形求不可
 以數索彼形有盡而此無盡彼數有終而
 此無終化出萬有生生不窮所謂未嘗死
 者是已如彼日月一往一來運行不息如
 彼維斗一南一北斡旋不忒又焉知其所
 終哉
[002-012a]
是謂玄牝
 徽宗註曰萬物受命於無而成形於有谷
 之用無相神之體無方萬物所受命也玄
 者天之色牝者地之類萬物所成形也谷
 神以况至道之常玄牝以明造物之妙
 䟽義曰且然無間謂之命命之所禀者誰
 歟谷神是已物生成理謂之命形之所賦
 者誰歟玄牝是已虚而善應視之不見其
 形谷之用無相也圓而常運索之莫知其
 所神之體無方也物之所受命者在是矣
[002-012b]
 赤黑爲玄故易稱天玄而地黄則玄者天
 之色也陽爲牡陰爲牝故易稱坤利牝馬
 之正則牝者地之類也物之所成形者在
 是矣谷神玄牝異名同實自其常存言之
 則謂之谷神所以况至道之常自其生出
 言之則謂之玄牝所以明造物之妙名相
 反而實相順也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徽宗註曰莊子曰萬物有乎生而莫見其
 根有乎出而莫見其門而見之者必聖人
[002-013a]
 已故於此明言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天
 地者萬物之上下也物與天地本無先後
 明大道之序則有天地然後有萬物然天
 地之所從出者玄牝是已彼先天地生者
 敦得而見之
 䟽義曰物之生也其出無本故莫見其根
 其來無迹故莫見其門惟聖人視人所不
 視而見不見之形則自本自根而爲衆妙
 之門者知之如視矣故直指本宗明言玄
 牝之門是謂天地根莊子所謂萬物有乎
[002-013b]
 生而莫見其根有乎出而莫見其門者此
 也且天辟乎上地辟乎下人處其中則天
 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天地與我並生萬物
 與我爲一則物與天地烏可以先後觀哉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特道之序爾夫天地
 所從出者名之爲玄牝則先天地生者果
 可得而見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徽宗註曰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火之傳
 不知其盡也夫是之謂綿綿若存茫然天
[002-014a]
 造任一氣之自運倏爾地化委衆形之自
 殖乾以易知坤以簡能非力致也何勤之
 有
 䟽義曰綿綿者不絶之謂若存者不亡之
 謂經言湛兮似或存幾是已至道之極先
 天地而無始後天地而無終惛然若亡而
 存可謂自古以固存也猶火之傳焉因薪
 顯照縁盡復入薪雖盡而未始有盡也夫
 是之謂綿綿若存然而天積氣爾萬物之
 所資始然天之造物任一氣之自運非致
[002-014b]
 力以造之也地積形爾萬物之所資生然
 地之化物委衆形之自殖非致力以化之
 也大哉乾元以易而知至哉坤元以簡而
 能妙用所具不假施爲自然而已何勤之
 有
   天長地乆章第七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
生故能長生
 徽宗註曰天穹窿而位乎上經爲日月緯
 爲星辰而萬物覆焉地磅礴而位乎下結
[002-015a]
 爲山岳融爲川澤而萬物載焉萬物覆載
 於天地天地無心於萬物故天確然而常
 運地隤然而常處所以能長且乆也天地
 有心於生物則天俄而可度其覆物也淺
 矣地俄而可測其載物也薄矣若是則有
 待也而生烏能長生
 䟽義曰輕清爲天以圓而動故其體穹窿
 而位乎上重濁爲地以方而靜故其體磅
 礴而位乎下天以氣運乎上則曰月也星
 辰也皆積氣之成乎天者也凡戴天者皆
[002-015b]
 其所覆焉地以形處乎下則山岳也川澤
 也皆積形之成乎地者也凡履地者皆其
 所載焉天無不覆地無不載萬物覆載於
 天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無心於萬
 物故確然示人以易而其運不息隤然示
 人以簡而其處不已此天地所以能長且
 乆也苟或任機械恃智巧簡髮數米物刻
 而彫之是有心於生物也焉得力而給諸
 天地之神明殆將可以數推可以智測覆
 載之功淺且薄矣若是則有待而生與物
[002-016a]
 奚擇哉夫惟不自生而冥於不生之境所
 以能長生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徽宗註曰天運乎上地處乎下聖人者位
 乎天地之中達而爲三才者有相通之用
 辯而爲三極者有各立之體交而爲三靈
 者有無不妙之神然則天地之與聖人咸
 得乎道而聖人之所以治其身亦天地已
 故此章先言天地之不自生而繼之以聖
 人不自有其身也人皆取先己獨取後曰
[002-016b]
 受天下之垢是謂後其身後其身則不與
 物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故曰後其身而
 身先在塗不爭嶮易之利冬夏不寺陰陽
 之和外死生遺禍福而神未嘗有所困也
 是謂外其身而身存夫聖人之所以治其
 身者如此况身外之事物乎遭之而不違
 過之而不守體性抱神以遊世俗之間形
 將自正物我爲一先天地生而不爲乆長
 於上古而不爲老此其效歟
 䟽義曰天職生覆故運乎上地職形載故
[002-017a]
 處乎下聖職教化故位乎天地之中焉以
 其用相通故謂之三才以其體各立故謂
 之三極以其神不離故謂之三靈即是以
 觀天地之與聖人迹雖異而道則一而已
 聖人之治身不可他求觀諸天地斯可矣
 故此章先言天地而繼之以聖人也蓋不
 自生則忘生也不自有其身則忘身也忘
 生而長生忘身而身存此天地之所以爲
 天地聖人之所以爲聖人也自後者人先
 之故人皆取先己獨取後經所謂欲先人
[002-017b]
 以其身後之是也川澤納汙國君含垢故
 受天下之垢經所謂受國之垢是謂社稷
 主是也凡此皆後其身者也惟後其身則
 以柔弱謙下爲表而不與物爭夫惟不爭
 則虚已以遊世孰能害之故天下莫能與
 之爭此身先之道也是之謂後其身而身
 先倀倀而往者不避川谷險易之利人所
 爭也今則在塗不爭險易之利違寒就温
 者自然之性陰陽之和亦所爭也今則冬
 夏不爭陰陽之和悦生而惡死嚮福而避
[002-018a]
 禍人之情也今則外死生遺禍福此無他
 知身非我有而四肢百骸將爲塵垢故能
 大同於物而不自有其身也若然則寓百
 骸象耳目而神未嘗有所困物孰能害之
 是之謂外其身而身存人莫重於一身聖
 人治之尚且如此況身外之事物乎遭之
 而不違知其來不可圉過之而不守知其
 去不可止不累於形而體性抱神與人爲
 徒以遊世俗之間形將自正物我爲一長
 生乆視而與天地並則先天地生而不爲
[002-018b]
 乆長於上古而不爲老又何難焉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徽宗註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寳
 曰位道者爲之公天地體道故無私無私
 故長久聖人體道故無私無私故常存自
 營爲私未有能成其私者也
 䟽義曰天地者有形之大也其異於萬物
 者以長久故也聖人之於民類也其異於
 衆人者以常存故也易曰天地之大德曰
 生聖人之大寳曰位天地所以生生而長
[002-019a]
 乆聖人所以保位而常存以無私故也横
 私於道不得道道者爲之公焉其能無私
 以體道故也韓非曰自營爲私背私爲公
 夫不自生也外其身也豈自營哉所以致
 長乆而身存也是之謂成其私
   上善若水章第八
上善若水
 徽宗註曰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
 善也莊子曰離道以善善名旣立則道之
 體虧然天一生水離道未遠淵而虚靜而
[002-019b]
 明是謂天下之至精故上善若水
 䟽義曰陰陽者氣之大自其未見氣言之
 則非陰非陽者道也萬物負陰而抱陽自
 其行於萬物者言之則不離陰陽者亦道
 也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即物而言之爾
 自道而降人之可欲唯善爲先則繼之者
 善也夫道一而已旣已謂之善則分於道
 矣其相分也乃相繼也故莊子曰離道以
 善蓋善名既立則渾全既析而道之體虧
 然而九疇以五行爲初五行以水爲先則
[002-020a]
 天一生水離道未遠也雖濫而不失其監
 淵而虚也澄之而鬚眉可燭靜而明也非
 天下之至精敦能與於此然則上善若水
 異乎天下皆知善之爲善者矣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所惡故幾於道
 徽宗註曰融爲雨露萬彙以滋凝爲霜雪
 萬寳以成疏爲江河聚爲沼沚泉深海大
 以汲以藏以裕生殖萬物皆往資焉而不
 匱以利萬物孰善於此善利萬物萬物蒙
 其澤受其施而常處於柔弱不爭之地納
[002-020b]
 汙受垢不以自好累乎其心故於道爲近
 幾近也
 䟽義曰天一生水周流無際其在天也陽
 氣勝則融爲雨露敷施以生物而萬彙以
 滋陰氣勝則凝爲霜雪刻制以成物而萬
 寳以成其在地也疏爲江河聚爲沼沚包
 之反流全一爲泉之深視之不見水端爲
 海之大以汲以藏以裕生殖而其養不窮
 萬物皆往資焉不匱而隨取隨給以利萬
 物敦善於此其善利萬物在天爲雨露之
[002-021a]
 類而萬物蒙其澤在地爲淵泉之類而萬
 物受其施然其性解緩而常處於柔弱不
 爭之地納汙受垢不以自好累乎其心則
 於道爲近蓋幾也幾者動之微幾動而未
 至特鄉所至爾故幾訓近幾於道則近於
 道故也
居善地
 徽宗註曰行於地中流而不盈
 䟽義曰水曰潤下故由地中行盈科而後
 進故流而不盈也
[002-021b]
心善淵
 徽宗註曰測之而益深窮之而益遠
 䟽義曰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測之而
 益深也千里之廣不足以舉其大窮之而
 益遠也
與善仁
 徽宗註曰兼愛無私施而無擇
 䟽義曰霜露所墜無有遠邇極地所載咸
 被其澤可謂兼愛無私施而無擇矣
言善信
[002-022a]
 徽宗註曰避礙而通諸海行險而不失其
 信
 䟽義曰學海而至于海所謂避礙而通諸
 海也萬折而必歸於東所謂行險而不失
 其信也
政善治
 徽宗註曰汙者潔之險者夷之順物之理
 無容心焉故無不治
 䟽義曰以出以入就鮮潔則汙者潔之也
 主量必平則險者夷之也若有决行之以
[002-022b]
 順物之理無容心也夫然故澹然無治而
 無不治矣
事善能
 徽宗註曰因地而爲曲直因器而爲方圓
 趣變無常而常可以爲平無能者若是乎
 䟽義曰流行順理故因地而爲曲直隨取
 隨應故因器而爲方圓搏之可使過顙激
 之可使在山而其平中準大匠取法焉則
 趣變無常而常可以爲平也無能者若是
 乎
[002-023a]
動善時
 徽宗註曰陽釋之而泮陰凝之而冰决諸
 東方則東流决諸西方則西流動而不括
 宜在隨時而已
 䟽義曰時方在春陽氣發於上則冰解而
 爲水陽釋之而泮也時方在冬陰氣極於
 上則水結而爲冰陰凝之而冰也不滯於
 一隅不膠於一曲决諸東方則東流决諸
 西方則西流因物而動動而不括宜在隨
 時而已
[002-023b]
夫惟不爭故無尤矣
 徽宗註曰聖人體道則治身惟長乆之存
 兼善則利物處不爭之地莊子曰有而爲
 其易耶易之者皥天不宜夫無爲而寡過
 者易有爲而無患者難既利物而有爲則
 其於無尤也難矣上善利物若水之性雖
 利物而不擇所利不與物爭而物莫能與
 之爭故無尤矣故曰天下莫柔弱於水而
 攻堅强者莫之能先
 䟽義曰聖人應世其自爲則體道以在己
[002-024a]
 故治身惟長乆之存所以與天地並其爲
 人則兼善天下故利物處不爭之地所以
 其動若水焉莊子曰有而爲其易耶易之
 者皥天不宜蓋君子將有爲必先齋戒以
 神明其德則有爲不可易也夫無爲則入
 而與物辨欲寡過則易有爲則出而與物
 交欲無患則難旣以利物爲事是未免有
 爲也則其於無尤難矣蓋又宜右上而左
 乙宜左屈而右皆所以爲尤惟上善利物
 若水之性上下屈伸無左右之偏雖利物
[002-024b]
 不擇所利不與物爭而莫能與之爭萬變
 常一物無得以勝之故無尤矣經所謂天
 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先同
 義
   持而盈之章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徽宗註曰盈則溢矣銳則挫矣萬物之理
 盈必有虧不知持後以處先執虚之馭滿
 而湛溺滿盈之欲是增傾覆之禍故不如
 其已物之變無窮吾之智有盡前識者道
[002-025a]
 之華愚之始也揣物之情而銳於進取則
 智有時而困可長保乎
 䟽義曰物有常量故盈者斯溢亦有常勢
 故銳者斯挫則盈必有虧萬物之理也苟
 不知行巽之權持後以處先用謙之柄執
 虚以馭滿消長代謝與時俱化而湛溺滿
 盈之欲是增傾覆之禍故持而盈之不如
 其已傳曰得道者能持盈而不傾蓋異此
 矣以一身對群動以一心膺萬務將殫聰
 明竭思慮以應之則終藉膠錯日投其前
[002-025b]
 雖有至智或不足以周事情以物之變無
 窮而人之智有盡故也蓋敝精神而妄億
 度是爲前識前識則徇末而忘本心勞而
 日拙所謂道之華愚之始也以智爲鑿揣
 物之情而銳於進取則智有時而困雖得
 之必失之可長保乎傳曰體道者逸而不
 窮任數者勞而無功此之謂歟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徽宗註曰金玉富貴非性命之理也外物
 之不可恃而有者也寳金玉者累於物累
[002-026a]
 於物者能勿失乎故莫之能守富貴而驕
 則害於德害於德者能免於患乎故自遺
 其咎聖人不拘一世之利以爲己私分不
 以王天下以爲己處顯夫豈金玉以爲寳
 富貴之足累乎故至富國財并焉至貴國
 爵并焉其貴無敵其富無倫而道不渝
 䟽義曰自劵之内無適非眞自劵之外無
 適非僞金玉富貴皆劵外之物非性命之
 理也外物不可必得與失常相仍則不可
 恃而有者也蓋所寳在我則無往而不存
[002-026b]
 所寳在物則隨得而隨失寳金玉者累於
 物物之去不可止能無失乎故莫之能守
 富貴體恭者君子之德驕淫矜夸者將由
 惡終富貴而驕則害於德害於德人所違
 也能無患乎故自遺其咎聖人不拘一世
 之利以爲己私分共利之之爲悦不以王
 天下爲己處顯樂道而忘勢夫豈貴難得
 之貨金玉以爲寳以名利爲心富貴之足
 累乎故有萬不同皆備於我至富國財并
 焉彼晋楚之富非此所謂富也宰制萬物
[002-027a]
 世莫能先至貴國爵并焉彼趙孟之貴非
 此所謂貴也其貴無敵其富無倫亘古今
 而常自若也是以道不渝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徽宗註曰功成者隳名成者虧日中則昃
 月盈則食物之理也聖人覩成壞之相因
 識盈虚之有數超然自得不累於物無驕
 盈之患非知天者敦能與此故曰功成名
 遂身退天之道四時之運功成者去是天
 之道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
[002-027b]
 而不知喪能勿悔乎伊尹曰臣罔以寵利
 居成功
 䟽義曰功累之至於高功之成也然有時
 而隳焉名修之至於全名之成也然有時
 而虧焉仰觀諸天日爲陽之主月爲陰之
 宗日月運行猶有虧缺況儻來之功名乎
 聖人達萬物之理知成已俄壞覩成壞之
 相因知盈極必虚識盈虚之有數非得人
 之得而超然自得能不累於物而不物於
 物謙冲持滿無復驕盈之患消息盈虚與
[002-028a]
 時偕行視富貴如陰影集身蚊蝱過前曾
 何以爲累哉非知天者敦能與此故曰功
 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今夫戊出則丁藏甲
 旺則癸廢四時之運功成者去是天之道
 茍知進不知退進退不已知存不知亡保
 其存而不變知得不知喪旣得而患失能
 勿悔乎伊尹曰臣罔以寵利居成功蓋有
 居則有去功成名遂身退則功成不居也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執臣之道者可不念
 兹
[002-028b]



道德眞經䟽義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