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68 道德真經傳(一)--陸希聲 (master)


[003-001a]
道德眞經傳卷之三必三
    吴郡陸希聲傳
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
德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下德爲之而有以爲
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上
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
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
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
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003-001b]
 傳上德合道不以德稱無以而爲故有常
 德下德失道而同於德有以而爲故無常
 德上德之用法乎自然故無以爲而無爲
 也下德之用法乎無爲故有以爲而爲之
 也夫仁者兼愛皆有爲而爲能無以仁爲
 功者上也義者禁非亦有爲而爲能有以
 義爲利者上也何則若以仁爲功則滯於
 爲仁矣若不以義爲利則徇於非義矣夫
 禮之上者所以辨上下定民志至於陳玉
 帛尚往來斯禮之末節也今禮敬於人人
[003-002a]
 未之答彼誠失禮之微者我乃艴然變色
 奮肱而引之則失禮復甚於彼矣夫禮所
 以防爭失之於末則反以起爭斯乃世俗
 之常情不達禮之大本故也老氏舉其失
 禮之甚譏其起爭之由將使人反禮之本
 復歸於太一者耳記曰愛人而不親則反
 其仁禮人而不答則反其敬故克己復禮
 而不尤於人易曰謙以制禮又曰謙德之
 柄苟能執謙之柄復禮之始則指撝而無
 不利安有攘仍之失哉且上德無爲自然
[003-002b]
 合道失於上德法乎無爲故曰失道而後
 德耳夫法乎無爲德業著矣有爲而爲仁
 功見矣裁而利之上義明矣制而防之上
 禮立矣故曰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
 義而後禮也夫失於彼者得於此此天下
 之常理也故忠信之質衰於中而禍亂之
 機兆則制禮以防其亂故禮居亂之首大
 道之華發於外而愚昩之情或則崇智以
 導其愚故智爲愚之始也前識者智也智
 爲先見之眀而照於未形之理者也然則
[003-003a]
 仁義禮智皆聖人適時之用所以與世汙
 隆隨時升降者耳故執古御今則以道德
 爲之本禮智爲之末化今復古則以禮制
 爲其始道德爲其終所謂損之又損之以
 至於無爲者也夫豢豕爲酒非以爲禍而
 酒之流禍生焉仁義禮智非以爲亂而治
 之弊亂至焉惑者不知利欲之爲亂乃欲
 歸罪聖智因謂絶而棄之則可以復於上
 古之治一何過哉一何過哉故曰論禮於
 淳樸之代非狂則悖忘禮於澆漓之日非
[003-003b]
 愚則誣在於尋流還源去末歸本正禮義
 以反仁德用有名而體無名則自然之道
 不逺而復矣所謂大丈夫者且將斷此而
 不疑安處於道德之本不滯於禮智之末
 者耳何爲其然乎作法於治其弊猶亂作
 法於亂弊將若何故去彼華薄取此厚實
 斯乃執古御今之深㫖也於乎禮亦有之
 祭天一獻貴質也器用陶匏貴素也明酒
 之用而玄酒之尚筦簞之安而藁秸之設
 皆貴本也安可忽之哉
[003-004a]
經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
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
得一以爲天下貞其致之一也天無以清將
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
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
以貞而貴高將恐蹶故貴必以賤爲本高必
以下爲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
賤爲本也非乎故致數輿無輿不欲琭琭如
玉珞珞如石
 傳夫一者道之子物之始也能抱其子復
[003-004b]
 其始則萬物莫不遂其生之理矣雖天道
 之與神明地道之與山谷莫不以得一之
 故而能清靈寧盈耳易曰天下之動貞夫
 一故侯王得之則爲天下貞所以致之其
 道一也然唯其致之不可恃之故戒其無
 以此爲也苟恃其清靈寧盈則必將裂發
 歇竭矣於乎萬物恃其生天理必滅侯王
 恃其貞貴高必蹶特加貴高之言將戒侯
 王之深㫖也亦旣戒之而又演之曰其所
 以得貴爲王侯必以賤者爲根本也其所
[003-005a]
 以高居大位必以下民爲基址也至於孤
 寡不穀皆下賤之稱也而侯王以此自稱
 者此以下賤爲本之謂也窮極其致何以
 明之夫士農工商具於民然後有國焉輪
 轅箱軸備於用然後有輿焉今指輿而數
 之則皆輪轅箱軸耳不見有輿也指國而
 數之則士農工商耳不見有國也然則士
 農工商國之賤下者也國之所以存以賤
 下爲本耳故侯王當以貴自戒不欲琭琭
 然如玉之貴異當以賤下爲本故宜珞珞
[003-005b]
 然如石之凡賤也
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於
有有生於無
 傳夫權也者以反爲動而合於正者也實
 也者以弱爲用而制於强者也天下之物
 皆生於有形有形之物必生於無形天下
 之事皆生於有兆有兆之事必生於無兆
 故知反之爲動必生於弱之爲用則動微
 之幾必生於靜冥之理然則幾生於理終
 歸於理權生於實終反於實此皆道之通
[003-006a]
 變覆却相濟者也
經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建言有
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眞若渝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
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傳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道也者通乎形
 外者也形而下者謂之器器也者止乎形
 内者也上士知微知彰通乎形外故聞道
[003-006b]
 而信則勤行之中士在微彰之際處道器
 之間故聞道而疑信相半故若存若亡下
 士知彰而不知微止乎形内故聞道則大
 笑之不唯笑之且將非之矣夫道也者微
 妙玄通深不可識苟不爲下士所非笑則
 不足以爲眞精之道矣然則爲下士所非
 笑者豈不以立言有云乎夫體道者與曰
 月合其貞明而其光不耀斯明道若昩也
 與天地合其易簡而其用不可爲典要斯
 夷道若纇也與四時合其運行而其動必
[003-007a]
 反於玄妙斯進道若退也常處卑下而終
 不可渝斯上德若谷也常居溷濁而終不
 可涅斯大白若辱也衣被天下而不有其
 仁斯廣德若不足也生畜萬物而不顯其
 功斯建德若偷也復其性以御其情斯質
 眞若渝也正乎内而行乎外斯大方無隅
 也以若拙之匠陶甄天下而不爲近功斯
 大器晚成也以不言之教鼓動萬物而不
 事小說斯大音希聲也事無事莫覩其用
 斯大象無形也爲無爲莫識其體斯道隱
[003-007b]
 無名也夫唯善濟貸於萬物而不責其報
 是以萬物受其生成而不知其德故下士
 聞此道而笑之不信其能若此耳
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
陰而抱陽冲炁以爲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
穀而王公以自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
而損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强梁者不得其
死吾將以爲教父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
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
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及之
[003-008a]
 傳夫眞精之體生妙物之用炁形旣具萬
 物生焉夫陰陽相交而爲冲炁冲炁運化
 而成萬物然萬物之生也莫不背陰而向
 陽冲炁行其中所以和順其生理也聖人
 立教之指必原夫天地之道窮萬物之理
 然後知人之生也亦以冲炁爲主焉何以
 明之夫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其
 始有精爽謂之魂魄魄者陰也魂者陽也
 陰陽化淳而冲和之炁行乎其間所以成
 形神也故冲和之炁全則神與形相得神
[003-008b]
 與形相得則爲生冲和之炁散則神與形
 相離神與形相離則爲死死者不可復生
 散者不可復全故必能養其浩然之炁然
 後可以合於自然之道易不云乎天地之
 大德曰生生也者蓋聖人之所重也聖人
 之所以重其生者何將以行道也道也者
 域中之所尊也雖大包天地細入毫芒要
 而言之在於身心而已是以爲道之人務
 治身心之要治身心之要在處衆人之所
 惡然則孤寡不穀皆衆人之所惡而王公
[003-009a]
 自以爲稱者將以損身心之强梁而求益
 於道德者也在易損之爲善莫善於懲忿
 窒慾懲忿窒慾則其心日明其心日明則
 可以益於理矣爲益之美莫美於遷善改
 過遷善改過則其身日正其身日正則可
 以損其事矣所謂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
 而損也夫人之所以教教人日益我亦教
 人教人日損故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爲
 也夫道以柔弱爲用不與物爭故物莫能
 與之爭所謂不損益之者也强梁者以暴
[003-009b]
 害物物亦害之故不得盡其生理所謂莫
 益之或擊之也吾知彼强梁爲萬物所惡
 故以此柔弱爲衆教之父何以明之夫水
 以至柔爲用而穿於石之至堅炁以無形
 爲體而入於物之無間是知有爲之教本
 於事以剛健爲主無爲之教本於理以柔
 順爲先吾見水之攻至堅炁之入無間是
 以知無爲之有益有爲之有損也夫行多
 言之教滯有爲之事則有爲之有損也行
 不言之教通無爲之理則無爲之有益也
[003-010a]
 多言之教有爲之損舉天下皆是也不言
 之教無爲之益則天下希及之於乎知我
 者希則我者貴信矣
經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
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
不殆可以長乆
 傳夫名者立身之表也有其實則身見尊
 於當時名亦揚於後世苟以矯激爲之不
 足施於事實則名雖聞人身必棄於有道
 矣貨者發身之資也得所用則身以好施
[003-010b]
 見重貨不爲己而積苟以貪冒得之不能
 散於仁惠則貨雖滿堂身必薄於有德矣
 得竊名黷貨之譏而亡其修身約己之道
 二者孰爲病乎故甚愛名者必生僞則大
 傷其實矣多藏貨者必招盜則厚失其資
 矣故知足則不貪貨知止則不貪名不貪
 貨則不辱不貪名則不殆夫唯如此則其
 名可以長有其貨可以乆守矣
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窮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
[003-011a]
熱清靜爲天下正
 傳夫聖人道濟天下而猶慮一物不得其
 所則成衆務而不弊矣德充四海而不敢
 介然自矜於懷則應萬機而不窮矣行至
 易之道而不徑庭因自成之器而不雕鎸
 陳至當之理而不文飾夫如此則物遂其
 性人盡其能天下之事不勞而自定矣究
 其所以然者皆自然而勝耳猶躁作者勝
 祁寒靜正者勝祁暑非有心於寒暑而寒
 暑不能侵之故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
[003-011b]
 而民自正天下之動貞夫一故清靜可以
 爲天下正也
經天下有道却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
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
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傳夫天下有道之世天子則守在四夷諸
 侯則守在鄰國雖有甲兵無所用雖有健
 馬無所乘百姓順其教化復於農桑闢污
 萊以藝樹糞田疇而播殖故民咸安其土
 而敦其親矣天下無道之時天子則外攘
[003-012a]
 四夷諸侯則外侵鄰國故兵甲動於境内
 戎馬馳於四郊百姓困於力役失其本業
 桑梓盡於樵薪荆棘生於隴畝民咸去其
 鄉而叛其君矣於乎無道之君毒痛天下
 原其所以其惡有三心見可欲非理而求
 故罪莫大焉求而不已必害於人故禍莫
 大焉欲而必得其心愈熾故咎莫重焉然
 自非聖人不能無欲欲則不能無求求而
 不知足禍之甚者也於乎未有多求而多
 得之者故求而知足者其求必寡則易供
[003-012b]
 故其求常足矣
經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窺牖而見天道其出
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
名不爲而成
 傳夫聖人之爲治也必推其身心以及於
 天下故當食而恩天下之饑當衣而思天
 下之寒愛其親以及天下之老愛其子以
 及天下之幼夫如此不俟出户而天下可
 知矣夫聖人之治也必反諸身心以合於
 天道故己好生則知天道之生萬物也己
[003-013a]
 成務則知天道之成四時也己樂善則知
 天道之與善人也天以懸象示其道聖人
 亦以身心合於道又安用窺牖而後見天
 道哉夫不能反推於身心而囂囂然自以
 天下爲己任勞其神苦其形孜孜矻矻有
 爲於天下之事者吾見其不能爲治矣何
 者夫天下之事一日萬機不能秉要執本
 而務治其末則形神勞矣夫神大勞則竭
 形大勞則弊形神俱勞則危殆及之矣徒
 勤勞於末流竟不得其萬一是以其出彌
[003-013b]
 逺其知彌少故記曰欲治天下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先治其家欲治其家先治其身
 欲治其身先治其心欲治其心先誠其意
 故君子不誠無物皆反推於身心之謂也
 夫不行天下而能察知人情不見天象而
 能名命天道則不爲勤勞之事而能成乎
 至治反推身心故也孔子曰唯天爲大唯
 堯則之又曰無爲而治者其舜也歟此之
 謂也
經爲學曰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於
[003-014a]
無爲無爲而無不爲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
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傳夫爲學者博聞多識以通於理故日益
 爲道者秉要執本以簡於事故日損夫理
 明則事定故學之日益實資道之日損也
 夫濁於亂政靜之可以徐清故損之在漸
 不可頓去則損之又損之也安於弊俗動
 之可以徐生故損之至乎無爲則能無不
 爲矣夫有爲者縁人情而作之法制故有
 事有事則民勞民勞則叛之無爲者因物
[003-014b]
 性而輔之自然故無事無事則民逸民逸
 則歸之夫聖人之心常慮一物失其所將
 欲救弊亂之要在於取天下人之心取天
 下人之心在使其自來歸之耳故爲無爲
 事無事俗化清靜則民皆樂推而不厭若
 有爲有事政煩民勞則百姓望而畏之故
 不足以取天下之心也
經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
者吾亦信之得信矣聖人在天下惵惵爲天
[003-015a]
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傳聖人體道無爲物感則應應其所感故
 無常心然百姓之心常欲安其生而遂其
 性聖人常使人人得其所欲豈非以百姓
 心爲心乎苟百姓有好善之心聖人亦應
 之以好善其本善者吾因以善輔之苟有
 不善之心吾亦因而善待之使感吾善亦
 化而爲善則天下無不善百姓皆得所欲
 之善矣至於百姓有好信之者吾亦以此
 化之則百姓皆得所欲之信而天下無不
[003-015b]
 信矣故聖人在天下惵惵然應於物感未
 嘗少息而其心渾然與天下爲一未嘗自
 有所爲故仲尼之所絶者有四謂毋意毋
 必毋固毋我是以能無可無不可無爲無
 不爲故百姓皆注其耳目於聖人若嬰兒
 之仰慈母聖人視之唯恐其傷也
經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
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
不避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
[003-016a]
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傳夫生必有死理之常也達生死之理則
 能安其常苟違其常則越於生理越於生
 理則陷於死地必矣然則知生有常理不
 違理以存其生者十中有三人耳知死亦
 常理不違理以避其死者十中亦三人耳
 若乃愛其生違理而存之則反失惡其死
 違理而避之則反得者亦如之何爲其然
 求生之厚越於生理是以動而乖常則之
 於死地故善攝生者則不然知生有常理
[003-016b]
 則守道抱德而不厚其生知死亦常理則
 樂天知命而不憂其死生死不能動其心
 患難不能奪其志則陸行遇摯獸而不驚
 入軍冒白刃而不讋雖處患難與不遇同
 何以致其然耶有心害物物亦害之有信
 及物物亦信之我無心害物故兕虎無所
 投其爪角有信及人故甲兵無所容其鋒
 刃是知生理不存於中則死地不見於前
 仲尼曰忠信則水火可蹈蓋近之矣
經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
[003-017a]
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
而常自然故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
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
是謂玄德
 傳夫物生而後畜畜而後形形而後成其
 所由生者道也其所以畜者德也形其材
 者事也成其用者勢也萬物以能生故尊
 道以能畜故貴德道德以生畜之故自然
 爲萬物所仰豈有授之爵位而後見尊貴
 哉然道者眞精之體德者妙物之用體可
[003-017b]
 以兼用用不可以兼體道可以兼德德不
 可以兼道故禀其精謂之生含其炁謂之
 畜遂其形謂之長字其材謂之育權其成
 謂之亭量其用謂之毒保其和謂之養護
 其傷謂之覆此之謂大道旣生之而不執
 有旣爲之而不矜恃旣長之而不宰制此
 之謂玄德營魄章言人同於道德今此章
 言道德同於人是以其辭同而其理通也
經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旣得其母以知其
子旣知其子復守其母殁身不殆
[003-018a]
 傳天下萬物固有所始始天下者其唯無
 名乎天下萬物固有所生生萬物者其唯
 有名乎然則無名爲天下之始有名爲萬
 物之母夫無名有名存乎體用用因體生
 故復以無名爲有名之母也故曰天下有
 始以爲天下母即道生一也夫一爲道之
 子道爲一之母道謂眞精之體一謂妙物
 之用旣得其體以知其用旣得其用復守
 其體體用冥一應感不窮然後可以無爲
 而治故能殁身不殆也
[003-018b]
經塞其兊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兊濟其事
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復歸
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傳兊者嗜慾所之生也門者云爲之所由
 也以性正情則嗜慾之原塞矣以理正事
 則云爲之路閉矣夫如此然後可以無爲
 無不爲故終身不復勞也開其源而弗塞
 則長其嗜欲之情通其路而弗閉則濟其
 云爲之事如此則形神俱勞終身不可救
 矣知塞兊閉門之術是見於微小也挫嗜
[003-019a]
 慾之銳解云爲之紛是守其柔弱也守柔
 弱則物不能加可謂强矣見微小則事不
 能昏可謂明矣明者内景謂體也光者外
 照謂用也出應於事反歸於理是以用歸
 體故曰用其光復歸其明也以用歸體則
 與道合道用柔弱嗜慾不生故能馳騁云
 爲而不爲萬物所害若嗜慾不除强梁於
 事事煩則害理是自貽其災殃故能以見
 微守柔爲用即是密用眞常也
經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
[003-019b]
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虚服文
彩帶利劍饜飲食資貨有餘是謂盜夸非道
也哉
 傳老氏言若吾囂然略無知道之心始欲
 希於當世則唯所行之爲務務其苟合於
 當世也使我介然微有知常之明方將行
 於大道則唯所施而是畏畏其不合於大
 道也夫大道之云猶亨衢也亨衢平易無
 往不達以其大直不患小迂而世人欲速
 由於捷徑是以崎嶇迷惑不達所趨故聖
[003-020a]
 人病之愼所施教畏其導民於邪路終不
 合於大道焉噫入其國其政教可知也觀
 朝闕甚修除墻宇甚雕峻則知其君好土
 木之功多嬉遊之娯矣觀田野甚荒蕪則
 知其君好力役奪民時矣觀倉廪甚空虚
 則知其君好末作廢本業矣觀衣服多文
 彩則知其君好淫巧蠹女工矣觀佩帶皆
 利劍則知其君好武勇生國患矣觀飲食
 常饜飫則知其君好醉飽忘民事矣觀資
 貨常有餘則知其君好聚歛困民財矣凡
[003-020b]
 此數者皆盜用民力以爲夸毗故謂之盜
 夸盜夸者非有道之治也然則盜用之云
 陰取之而民不知也所謂唯施是畏其在
 此乎
經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孫祭祀不輟
修之身其德乃眞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鄉
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
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
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
以此
[003-021a]
 傳善建者以道鎮國本則深根固蔕而不
 可挺拔善抱者以德懷民心則無繩約而
 不可解脱夫如此則子孫享祚長乆故祖
 宗祭祀無輟絶也故脩道於身則其德用
 淳眞修道於家則其德行有餘修道於鄉
 則其德教乆長脩道於國則其德化豐大
 修道於天下則其德施周普故以治身之
 道反觀吾身心身心能體於道則德乃眞
 矣以治家之道反觀吾家人家人能睦於
 親則德有餘矣以治鄉之道反觀吾鄉黨
[003-021b]
 鄉黨能信於友則德乃長矣以治國之道
 反觀吾國民國民能遂其生則德乃豐矣
 以治天下之道反觀吾天下之人天下之
 人能無欲則德乃普矣吾何以知天下國
 家以及身心之然哉以此反觀之乃知耳
 易曰觀我生觀民也其是之謂乎
經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
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
而䘒作精之至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知和
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炁曰强物壯
[003-022a]
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傳夫至人性含淳厚情無嗜欲泊然未兆
 有如赤子赤子者無心害物物亦無心害
 之故蜂蠆虺蛇經之而不蠹螫攫鳥猛獸
 遇之而不搏據雖筋骨至弱而拳握甚固
 雖情慾未萌而陽德自作雖終日啼呼而
 聲無嘶嗄皆以純精不散和炁常存故能
 至此耳至人之德神矣又何以異於此乎
 故能知嬰兒之和柔而法之乃德之常也
 能知和柔爲常德而用之乃心之明也夫
[003-022b]
 生爲常理德之大也能順常理福之首也
 苟厚其生而益其福旣失常理必致凶災
 故益生曰祥也志能動炁炁能動志以心
 任炁炁盛心强故心使炁曰强也夫物之
 壯者必至於老心之强者必至於暴道以
 柔弱爲用故强壯者謂之不道知其不道
 則可早已易曰不遠復無祇悔此之謂也
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兊閉其門挫其
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
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
[003-023a]
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爲天
下貴
 傳知道者以心而不以辯譚道者以辯而
 不以心故大丈夫去彼辯說取此心悟塞
 其嗜慾之端閉其云爲之路挫俗情之鋒
 銳解世故之紛糺上和光而不皦下同塵
 而不昩是謂微妙玄通與物大同者也上
 交於道而不謟故不可得而親暱下交於
 器而不瀆故亦不可得而疏隔澹泊無欲
 故不可得而利誘卑順不爭故亦不可得
[003-023b]
 而陷害處上而不重故不可得而貴寵處
 卑而不汙故不可得而鄙賤道德自尊非
 人使然此所以爲天下之至貴
經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
以知其然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
利器國家滋昏民多智慧邪事滋起法令滋
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爲而民自化我
無事而民自富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欲而
民自樸
 傳夫正名則不濫可以治國矣奇謀則不
[003-024a]
 窮可以用兵矣二者纔足救患而已非可
 乆可大者也將欲可乆可大者莫過於取
 天下之心夫唯取天下之心莫過於無事
 及其有事則不足以取天下之心矣吾何
 以知其如此哉夫天下有事則多其禁忌
 避諱將以治萬民也萬民以其有事不得
 安其業故彌貧百姓有欲則多其利用器
 具將以助國家也而國家以其有欲不得
 靜其治故滋昏民多智慧欲以防狡猾狡
 猾益有以欺之故邪事滋起法令滋彰欲
[003-024b]
 以防姦宄姦宄愈得以取之故盜賊多有
 此皆不塞其源而務壅其流故其弊愈益
 而不可止旣此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人之
 心是知唯無事者則可以取天下之心矣
 故老氏舉聖人之言云者以示不敢自專
 其所舉之言蓋三墳之文也老氏爲周柱
 下史遍觀上世之遺書故舉其言以證其
 必然耳傳序云彌綸黄帝蓋此類也我無
 爲則人遂其生故其俗自化我無事則民
 復其業故其家自富我好靜則人保天眞
[003-025a]
 之性故其事自正我無欲則人絶夸企之
 情故其質自樸苟有事有欲而望致民於
 富壽之域吾未見其可也
經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
耶正復爲奇善復爲妖民迷其日固以乆矣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
而不耀
 傳夫有道之君悶悶然以寬大含容爲政
 民皆樂其生而遂其性故淳淳然歸於樸
[003-025b]
 厚無德之君察察然以聰明苛急爲政民
 皆失其業而喪其本故缺缺然至於凋弊
 則悶悶之政世人爲之慢政而其民實樂
 察察之政世人謂之能政而其民實弊亦
 猶世之所謂禍者莫不畏惡之以其畏惡
 之則福立其中矣世之所謂福者莫不喜
 好之以其喜好之則禍藏其間矣雖禍福
 相因莫知所極考其善惡豈無正耶夫政
 寬民淳可謂正道禍中生福可謂善訓而
 世人之迷其日固乆知正道而不遵反爲
[003-026a]
 奇衺聞善訓而不信復爲妖孽斯至人之
 所歎也是以聖人以大方爲德而無所割
 正以至廉爲行而無所劌傷以大直爲心
 而無所肆訐以天光爲用而無所炫曜此
 所謂悶悶之政豈同於察察之治乎





道德眞經傳卷之三
[003-02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