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66 道德真經解(一)--陳象古 (master)


[002-001a]
道德眞經解卷下知六
   丞議郎陳象古解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不德者謂不自矜其德故人仰其德而歸之
不失德者謂自矜其德而患失之苟患失之
無所不至故人觀其所爲而輕之安可更以
德言哉書曰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又曰
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
莫與汝爭功上德無爲而無以爲默運元化
包藏在心物順其理不假自爲以彰於外是
[002-001b]
無所爲者也下德爲之而有以爲以其不失
德故爲之以爲累道數不遠智慧不明故也
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仁
者好生惡殺其施設已及於萬物也故曰爲
之不自矜憍化行被物不見其跡故曰無以
爲義謂裁斷取與合宜以是之故義之及物
是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
攘臂而仍之仍重也頻也禮以治人使人服
禮中禮則是不中禮則非是非必爭不應外
教唯威能整故曰攘臂而仍之重則不一頻
[002-002a]
則不苟必使之從禮則失自然之道也故失
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
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道全則德
與仁義禮可包而一之今失道則事以類分
則德見而獨行有爲有用理非自然故德失
則求之於仁仁失求之於義義失求之於禮
泒别旣異就薄轉多雖欲一之固不可得故
曰禮者忠信之薄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
而愚之始前識者謂事前之知識也識其終
善而行之如草木之英是道之華見於外也
[002-002b]
暗於終惡而行之亦不可掩故曰愚人之始
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
居其華厚者無踰於道也薄者下德也仁也
義也禮也實者内之所施沖和之道也華者
外之所施常行之事也無爲清靜何假於華
故處厚處實矣故去彼取此彼謂下德上仁
上義上禮此謂大道上德以理觀之其去取
者豈可以亂乎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
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
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其致之一者
[002-003a]
大道之妙用也致至也至其妙用之理也天
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
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
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裂則不全發則不
靜歇則不乆竭則易崩滅則不繼蹶則不安
皆失道所致也故貴以賤爲本高以下爲基
物理相續其勢然也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
穀此其以賤爲本邪非乎是用賤下之道者
也自謂孤寡不穀謙之至也易曰天道虧盈
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
[002-003b]
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
子之終也非乎者不可以爲非也故致數輿
無輿上古聖人觀轉蓬始以爲輪輪行不可
載因物生智後爲之輿用輿以載物物至則
捨輿雖數輿不一輿豈自矜其用乎競無輿
也王侯之功濟物者甚大自謂孤寡不穀輿
無輿何以異哉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琭
琭玉之美容也落落石之美狀也雖外見其
美而内無變通以濟之故不欲如玉石之有
外容狀也反者道之動物極則反道非隨物
[002-004a]
而極故知爲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道之行也
與物無競知雄守雌故知爲道之用矣天下
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生則爲有不生則無
利害相因存亡相繼唯反者弱者理契於無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信悟之至也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信不厚而悟未至也下士聞道大
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不信不悟理故如是
建言有之有所據也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
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
德若偷質眞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
[002-004b]
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外跡淺近内融幾
微知幾守微故不可測夫唯道善貸且成貸
則假於物而不窮成則全其妙而不敗矣道
生一一謂璞之始也一生二天之體也二生
三地之形也三生萬物天地旣判萬物遂生
情欲之繁不能守一矣萬物負陰而抱陽沖
氣以爲和陰陽道之妙用也負則在外抱則
在内沖而用之不失其和者也人之所惡唯
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稱沖和之至也故物
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道之所在不可測度
[002-005a]
損益盈虚相續不已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
言其教有所始有所起教以沖氣爲和也義
宜也我道之所在也人用其教亦由我隨物
宜而教之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强梁則不任
自然也非沖和之妙用也不得其死則不復
能全其生理者也吾將以爲教父凡稱父母
者皆喻其始生之義也以爲教父本其教興
之始也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道性
虚無微妙可不謂之柔乎與物無競用之則
行捨之則藏可不謂之堅乎無有入於無間
[002-005b]
無有妙用之道無間無所不通不可隔塞也
妙用道行則通變不測可以全微妙之理矣
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無爲之益達道者覺
之非衆人之易悟也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
下希及之語曰天不言而四時行焉百物生
焉故及者少也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
與亡孰病名者道之華貨者道之妄得者道
之累身者道之本有身則可以視教行道故
名不親於身貨不多於身得不安於亡也是
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恐失其愛者必
[002-006a]
耗散其精恐失其藏者必心常不足故有大
費之悔厚亡之憂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
以長乆知足則不甚愛也知止則不多藏也
契道合教雖不欲長乆其可得乎大成若缺
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窮若缺若沖不
自滿假之謂也如是則不弊不窮可見矣大
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屈則不直拙則
不巧訥則不辯直有時而彰巧有時而行辯
有時而設聖人深於道妙藏用待時故能如
此躁勝寒靜勝熱必然之理也清靜爲天下
[002-006b]
正清靜無爲之所致也我無爲而民自正故
清靜可爲天下正矣天下有道却走馬以糞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有道者以清靜爲用
心存不爭故却走馬天下無事人悉好生故
可以糞田疇美土疆以自足食而實其腹也
無道則嗜欲共興處於必爭之地大則兵戈
以相好勝故戎馬生於郊以其不捨鬥亂也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
欲得可欲者以名爲親者也不知足者以貨
爲多者也欲得者以得爲病者也故知足之
[002-007a]
足常足矣知足者有一而不望二有少而不
望多外境紛紜内明了悟一與少猶之以爲
累況不足乎故知足者常足矣不出户知天
下不窺牖見天道聖人得一以爲天下正故
不假户牖而所知所見愈遠矣其出彌遠其
知彌少耳目之所接者有渥故曰彌少是以
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爲而成道博者
知其行之動止見其名之孚偽諳其成之大
小所以不待自行而知不待自見而名不待
自爲而成也爲學日益爲道日損學者有漸
[002-007b]
從少至多故曰有益道成則藏其用祕其明
故曰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無爲而無
不爲虚無清淨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故不畏
損損而至於無爲是道之微妙也無爲而無
不爲如損之而無所損也聖人無常心以百
姓心爲心因物有治隨事而教故無常心善
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
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言均一無愛惡也
有德之善有德之信故不分别而天下以爲
善以爲信聖人在天下惵惵爲天下渾其心
[002-008a]
惵惵思懼貌易曰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以百姓心爲心者不自明其心之所能也渾
則與百姓外同其跡而内異也百姓皆注耳
目信順懷仰之至也百姓日用而不知故注
耳目而未知心之淵默矣聖人皆孩之言百
姓隨教順治未有所能如孩童之就乳不難
率也出生入死萬物出則生入則死自然之
道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言其類異
而事不異也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言不
出於生死之徒也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物
[002-008b]
性本不生不死專用死以爲死是故以生爲
生隨生而死隨死而生是厚於生也故曰生
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
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
無所容其刃不生不死内明常存外境之來
於我何有故兕虎甲兵無所能及矣夫何故
以其無死地以其不生故無死地玄機妙理
悟者知之道生之大道也始於道也德畜之
上德也善於容物故歸於德物形之能生而
在地各自成形勢成之順於生畜賦分類聚
[002-009a]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由道而生仰德
之育故有尊貴之常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
爵而常自然天下之所尊貴者官爵而已道
德無形人莫能爵之是不可以名之義也如
是則出於自然故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成
之熟之養之覆之皆自然之常理也生而不
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不自有其功之至也
是謂玄德不可以測度故也天下有始以爲
天下母始於道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萬物故曰爲天下母也旣得其母以知其
[002-009b]
子旣知其子復守其母没身不殆萬物本道
而生得其母之義也見萬物已生之衆是知
其子之義也萬物有窮盡之時而人道無休
息之理是復守其母之義也如是則没身豈
有危殆以相及乎塞其兊閉其門終身不勤
塞其兊者欲心不興於内也閉其門者羣邪
自施於外也勤勞也不勞苦而可保淳和之
道開其兊濟其事終身不救開其兊者道不
全也濟其事者施爲不窮也不可救者入患
難而不復安强矣故曰不救見小曰明常人
[002-010a]
忽於小而重於大干雲之木起於葱青千里
之塗始於足下此見小之義也預識先知非
明而何守柔曰强揉曲木者不累日銷金者
不累月此柔弱勝剛强之義也用其光復歸
其明光者照於外者也明者内自照者也用
其光則知其子是也歸其明則復其母是也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介大也大有知則
知其道之要妙故能行於大道唯施是畏畏
其亂得失迷善惡以施及於萬物也大道甚
夷舉道之要以明非道民甚好徑不任自然
[002-010b]
務敏於得故好徑捷之跡形焉朝甚除除其
荒穢以尚嚴整也田甚蕪禾稼盛之義如蕪
生焉非荒蕪之蕪也倉甚虚上下足食無掊
剋聚歛之事非空虚之虚也服文彩文事之
飾也帶利劍武事之備也厭飲食無饑饉也
財貨有餘無窮乏之憂也是謂盜誇非道也
哉務於好徑至於財貨有餘不任自然者多
矣失道之甚如盜者之相誇不足貴也故曰
非道也哉善建者不拔謹其始也善抱者不
脱保其成也子孫祭祀不輟不拔不脱之至
[002-011a]
也修之身其德乃眞德上德也眞則不妄信
於下也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鄕其德乃長
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普以其
全眞故有餘以及於家以其有餘故能長以
及其鄉以其可長故爲豐厚以及於國以其
遂豐故普遍行於天下是善建不拔之明驗
也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鄕觀鄕以國觀
國以天下觀天下見治身之道則知治己之
身見治家之道則知治己之家見治鄉之道
則知治己之鄉見治國之道則知治己之國
[002-011b]
見治天下之道則知治己之天下不拔不脱
由此可明矣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用
此觀身觀家觀鄉觀國觀天下之道矣含德
之厚比於赤子上德之人也赤子嬰兒之巽
名也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無恐畏
之心不傷於物至誠所在物亦知之故不加
害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䘒作
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握固則無
所欲得而自執也䘒作則不因有爲而自動
也號而不嗄其本固也非精與和之至而何
[002-012a]
哉知和曰常知此和之至可以常行而不離
知常曰明知此常之義復歸其明不難也益
生曰祥保此常守此明日益日生至於盛大
無凶咎也心使氣曰强不求外助内保乆長
氣與道俱不强何待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
道早已物有成形老必及之不知變道非道
之用已止也止而至於敗微妙何容焉知者
不言默運元機物隨以化家至户曉事有窮
時故不在於言言者不知入乎耳出乎口口
耳之間數寸爾何足以美七尺之軀哉故言
[002-012b]
者非知之要也塞其兊内藏其明閉其門外
社其邪挫其銳知進退解其紛順而不亂和
其光不自顯同其塵不自異是謂玄同玄則
微妙同則均一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
得而賤親疏利害貴賤此之所重衆人之所
分别者也大道所在名非常名不可見其形
不可聞其聲况可得而親疏利害貴賤乎故
爲天下貴貴重其道也天下無能踰之者以
政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政正也奇
[002-013a]
不正也正如表之端而曲不用也兵尚詭祚
如守東擊西正不可行也正與奇有而用無
形如無事以取天下有事則愛偏愛偏則人
悉不與人猶不與况天下乎吾何以知其然
哉以此以此無事爲要妙也天下多忌諱而
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
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亦自然之理也多
忌諱則失取捨之和也多利器則權在下也
多技巧則蕩心之所生也滋法令則敝倖之
興不可革也故聖人云我無爲而民自化我
[002-013b]
無事而民自富内自足也我好靜而民自正
不妄貪求率歸寡欲我無欲而民自樸嗜欲
不生保眞守素反道之始故曰樸其政悶悶
其民淳淳悶悶如無所能也淳淳如無所知
也道本無爲故貴如是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察察則無所能容也缺缺則無所能完也失
道之妙故致如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孰知其極樂極則悲否極則泰非一日也明
有是理人不究尋强欲反禍强欲祈福是謂
不知其極致也其無正邪言物未嘗不存於
[002-014a]
正道也正復爲奇善復爲妖復反復也迷而
不復捨爾元龜將獲其凶豈止於奇妖乎民
之迷其日固乆歎其甚而不知止息也是以
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
耀自足於内與道同和不假外飾之繁以汙
其眞實之理也治人事天莫若嗇嗇謂愛而
藏之聖人嗇於道小人嗇於財夫唯嗇是謂
早服以其能嗇可謂上德故人競懷服而恐
其後矣早服謂之重積德不矜己能德乃轉
盛故曰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
[002-014b]
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沖和内融自
無不足故無不克所克無遺不見涯涘故莫
知其極移之治人與道人契物無不歸故可
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乆母者始生之義
也用嗇積德是治國之所宗如是而不保長
乆者未之有也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乆視之
道根蒂喻其不可離二也長生乆視非寂滅
無爲之㫖也治大國若烹小鮮割烹有理小
大何殊見理知機政治爲易以道蒞天下其
鬼不神各安其分名存用密無妄禍福是謂
[002-015a]
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民無可傷之隙
故也非其神不傷民聖人亦不傷民民循道
化口無擇言身無擇行皆因聖人以道蒞之
鬼神依人而止故無所用其神矣夫兩不相
傷故德交歸焉感通之道雖木石猶行况於
鬼神乎以神守其靈我保其德相與全道是
謂交焉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下流者柔和
接物不視剛强滔滔其勢不逆不窮交謂交
結而附於己者也天下之交牝柔和之喻也
牝常以靜勝得柔和之要也牡以靜爲下用
[002-015b]
牡者常以靜爲下靜爲下則天下之交至焉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
則取大國俱以靜勝然也謂小國不治大國
取以治之大國不治小國取以治之不限大
小惟道是尊非私其人而取其境土也故或
下以取或下而取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其歸
一揆自然之道不出其下矣大國不過欲兼
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兼育人有義入事
人有禮事人則己爲下矣兩者各得其所故
大者宜爲下大國恃强鮮能下下今獨言大
[002-016a]
者宜爲下將明其大者所難行也道者萬物
之奥奥深奥也深奥則無名可稱無跡可尋
非淺近之類善人之寳珍寳人之所藏是以
爲喻也不善人之所保得之則生不得則死
故得安焉美言可以市聞而從之者衆也尊
行可以加人人所欽仰故不厭焉人之不善
何棄之有棄人則道不行道不行則教不興
故不可棄也故立天子置三公言其用教之
至大也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拱璧駟馬雖禮之貴用畢則已備禮之物物
[002-016b]
無變通三公坐而論道元化莫窮以治於民
民咸受賜故璧馬與道不可同日而語也古
之所以貴此道者不日求而得有罪以免邪
故爲天下貴行之即是故不日求與理合宜
故非有罪道本如是故天下貴之爲無爲事
無事味無味爲無爲則所爲不礙也事無事
則事不復因也味無味則其味不爽也知其
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大小多
少報怨以德大小多少總而言之包括其不
一也報怨以德柔和清靜不懷惡意道之妙
[002-017a]
用也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
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
爲大故能成其大易者難之基細者大之本
故難易之相尋大小之相續如循環之無端
聖人知其然信其理故保小守下而已夫輕
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亦自然之理也爲先
言圖難於其易難事必作於易恐人以輕易
自處故今言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明其
事有漸也是以聖人由難之故終無難知難
之道愼終如始難不能阻其妙用故終無難
[002-017b]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爲之於未有危未有
跡之時也其脆易破其微易散治之於未亂
也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用力少而見功
多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
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言有之與亂從微至
著也爲者敗之執者失之極力有爲爲極必
敗極力以執執多必失之也是以聖人無爲
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明上義也民之從事常
於幾成而敗之愚者諳成事智者覩未萌爲
山九仞功虧一簣常情淺見故成敗如是焉
[002-018a]
愼終如始則無敗事持盈守成可保長乆故
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難
得之貨欲之大者欲不欲則無欲之至也學
不學道被德廣無所可學也復衆人之所過
復反也反衆人之所過不與衆人同過也以
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爲輔萬物之自然不
專於己之力也不敢爲所以顯輔之之道也
古之善爲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愚者無
所知識明者智識務多智識相競背德違道
非善爲道者之所宜也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002-018b]
已爲難治因自用其智識況復明之以助其
亂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用智則失其自然故喻之以賊治物有理濟
以變通何禍之有知此兩者亦楷式不可渝
也古今同然蓋取楷式以爲之喻常知楷式
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
至大順雖云楷式無狀可見故曰玄德深矣
遠矣物之趨利巧偽並生道本自然故與物
反反其物之失道者順之至也無不順者故
曰大順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
[002-019a]
之故能爲百谷王喻也江海處於低下大而
有容衆流歸之故在百谷之上是以聖人欲
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孤寡
不穀以言下之也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
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盡力乎溝洫
以身役之也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
不害道德深邃不可得以輕重不可得以加
害也處上無自崇大之意處前有容於後人
故重害遠矣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
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樂推不厭因不重不
[002-019b]
害之所生也輕重灾害猶不可及況於爭競
乎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肖似也似前人
也世俗衆人之所見謂以强治之也言不似
前人有爲顯跡以治天下也夫唯大故似不
肖若肖乆矣其細也夫大道不可測衆人不
能知不能見故似不肖我道肖似前人以道
治天下者也故曰若肖乆矣理密言玄故曰
其細我有三寳保而持之不可須臾離也一
曰慈謂愍天下之失道者二曰儉嗇之至也
三曰不敢爲天下先如江海之善下也夫慈
[002-020a]
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其
器長道之用理之然也今捨其慈且勇捨其
儉且廣捨其後且先死矣獨任貪强行及於
亂人悉不與死可立而待也夫慈以戰則勝
以守則固言慈之爲道無施不可也天將救
之以慈衛之合天德也天之道亦以慈爲大
善爲士者不武以柔和行之也善戰者不怒
以仁義勝之也善勝者不爭爭則不足故勝
在不爭也善用人者爲之下推美遜德人必
歸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
[002-020b]
天古之極得道之至也己有不爭之德人有
奉己之力天法道而行聖人法天而治極中
也大中之道也用兵有言吾不敢爲主而爲
客不敢進寸而退尺兵者凶器聖人不得巳
而用之故不爲主而爲客言禍亂不從已生
也不敢進寸無妄動也不敢退尺果於禦亂
也是謂行無行行不自我始也攘無臂仍無
敵執無兵皆行無行之類也禍莫大於輕敵
不敢進寸不敢退尺豈輕敵之有焉輕敵則
幾喪吾寳喻也以慈爲寳也故抗兵相加哀
[002-021a]
者勝矣戰而不怒仁義隨之固可取勝漢高
祖素服軍門能奉義帝哀之至也吾言甚易
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人能崇道非
道崇人易知而不能知易行而不能行所以
歎之也言有宗事有君宗君强名也在知其
要而已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因其無知故
不知道之妙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旣知我者
希容有知者而以爲楷式是可貴也是以聖
人被褐懷玉喻也被褐則不自顯其美以略
外相也懷玉則内自視其眞以全内境也知
[002-021b]
不知上知道之沖謙虚不足猶爲不知知之
上也不知知病實不知而强知穿鑿其義失
於自然是以爲病原憲曰學道而不能行者
謂之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知不知道爲病
能求知道以除其不知道之病故無病可及
所以不病矣聖人不病知道之要故不病也
以其病病是以不病亦由知不知道之病教
使除不知道之病故也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非常人所用之威捨聲色刑罰者也道唯貴
知不知則亂倫理取戕賊是大威存乎其中
[002-022a]
矣民不畏人而畏道故曰大威至也無狹其
所居狹其所安則道不廣矣無厭其所生所
生益得以顯道故不可厭其所生矣夫唯不
厭是以不厭以其不厭道故不厭所生樂之
在内豈有厭哉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
不自貴詳於内而略於外也故去彼取此去
彼自見自貴而取不厭之道也勇於敢則殺
勇於不敢則活知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
惡孰知其故勇於敢是害也勇於不敢是利
也皆失其冲和之妙用也天之所惡與道違
[002-022b]
也孰知其故迷於敢不敢不知其故如何耳
是以聖人猶難之亦不能勇於敢不敢也天
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
繟然而善謀天法道故如是天網恢恢疏而
不失網以喻夫包籠萬物也恢恢大之貌也
大則難密體雖不密而應乎物如影響然不
可言其有失也民不畏死捨安就危日以爲
務知進不知退同類相推俱入禍門豈畏死
乎奈何以死懼之見死在前觸冒爲之是以
不懼若使人常畏死而爲奇者吾得執而殺
[002-023a]
之孰敢畏死懼殺則爲惡者悛輕死慢殺則
爲惡者如舊又何益於教化哉奇邪也今以
其不畏死故不敢任殺常有司殺者殺惡盈
罪見司殺者主之殺之足以懲勸代司殺者
是謂代大匠斲喻也大匠有繩墨有利器不
妄雕斲故能使物成其器也夫代大匠斲希
有不傷其手矣傷手則不得其法者代司殺
者殺人如代大匠斲木器必不成而又有所
傷害也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不
知予之爲取聚歛大行民食不足於是乎飢
[002-023b]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爲是以難治法令滋
彰盜賊多有有爲之甚者民興敝倖以逃其
刑情僞百端於是乎難治人之輕死以其求
生之厚是以輕死迷於愛欲忘其患苦衆人
之情也夫唯無以生爲者是賢於貴生無以
生爲道之妙也任理自然不强其物故賢於
貴生得其道者也民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
强性靜忘情樸素可保長存情欲漸盛不畏
死亡故曰生柔弱而死堅强也萬物草木生
也柔脆其死也枯槁生甲葱青觸物則折貪
[002-024a]
生務長力極數窮必致枯死亦有性焉與人
同也故曰生柔脆死枯槁也故堅强者死之
徒柔弱者生之徒情欲盛者必與人爭支幹
大者必膺人用柔弱柔脆人不競之工不取
之故死生之境異矣是以兵强則不勝木强
則共兵强而極易見必敗故曰不勝木强而
極易見枯槁故曰則共謂共同其枯槁皆自
然之理也强大處下柔弱處上强大無容極
則易喪處下之道可保長乆柔弱有容未至
極致人悉與之處下之益萬物皆然天之道
[002-024b]
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
之不足者與之此張弓之勢冲而用之不盈
者也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稱物平施故如
是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言貪求
之無厭損至和之妙用也孰能以有餘奉天
下唯有道者道用廣大利物不窮是常有餘
能奉天下矣是以聖人爲而不恃功成不處
此有餘之玄機也其不欲見賢恃其爲處其
功則見其賢矣非聖人得道之宜也天下至
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勝其無以
[002-025a]
易之水之爲功善利萬物入汙流下非柔而
何攻堅强者恃力違順故不能勝水之柔也
無以易之其理自然不可改易故柔勝剛弱
勝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水衆人之所見非
難知之物也莫能行則信道不明崇道不篤
也是以聖人言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
之不祥是謂天下王言含垢納汙不窮則信
道行德愈大天下之所與也正言若反似反
於正也受垢爲社稷主受不祥爲天下王以
言觀之則似非正以理觀之則至正矣和大
[002-025b]
怨必有餘怨有怨不如無怨和怨非强力不
可故有怨生怨所以有餘怨也安可以爲善
非善之善也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左契衆人之所不能見者也亦抱陽之義也
左契用則人必從之故不必責於人而後成
其道也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左契上德者
之所執也上德存則契於道無上德則無契
故曰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謂善於行道之
人也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寡少
也民寡則所用不多貪欲不競可以似道之
[002-026a]
妙全眞反素什伯之器非全不用不爭用之
也使民重死而不遠徙人各自足以全生意
故重其死少欲寡求不必遠就其利故也雖
有舟輿無所乗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
復結繩而用之寡欲易足物共不爭故舟輿
可閑甲兵可偃結繩之政上古民淳之時所
行今復結繩全眞反素之驗也甘其食美其
服安其居樂其俗易自足也鄰國相望雞大
之音相聞言其不爲荒僻不治也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各不貪求淳淳之至使然也信言
[002-026b]
不美美言不信言以顯教達理豈拘以美惡
哉飾美其言未必誠實取信則難矣善者不
辯辯者不善行著於前不假膚說膚說旣盛
豈善之善哉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心知在内
無所不通自顯其博博豈誠然不知之嫌因
是而有聖人不積立教顯理未常不與人同
道豈獨藏積於己乎旣以爲人己愈有旣以
與人己愈多明達識通道大德廣教人猶己
如江海之源不患不有不多矣天之道利而
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天道聖人其施一
[002-027a]
也利於物性爲於物始不害不爭乃全妙用



道德眞經解卷下






[002-02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