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63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宋-徽宗 (master)


[002-001a]
宋徽宗御解道德眞經卷之二才六
道經下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一陰一陽之謂道物得以生謂之德道常
 無名豈可形容所以神其德德有方體同
 焉皆得所以顯道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
 故惟道是從
道之爲物惟恍惟惚
 道體至無而用乃妙有所以爲物然物無
[002-001b]
 非道恍者有象之可况惚者有數之可推
 而所謂有者疑於無也故曰道之爲物
惚兮恍兮中有象焉恍兮惚兮中有物兮
 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物惚恍之中象物
 斯具猶如大空變爲雷風猶如大塊化爲
 水火以成變化以行鬼神是謂道妙
窈兮冥兮中有精兮
 窈者幽之極冥者明之藏窈冥之中至陰
 之原而天一所兆精實生焉
其精甚眞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002-002a]
 精者天德之至正而不妄故曰甚眞一而
 不變故云有信且然無間故其名不去
以閲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然哉以此
 衆甫之變日逝而不停甚精之眞常存而
 不去聖人貴精故能閲衆甫之變而知其
 所以然無思也而寂然無爲也而不動然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則思爲之端起而功
 業之迹著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曲則全
[002-002b]
 與物委蛇而同其波故全其形生而不虧
 莊子曰外曲者與人爲徒
枉則直
 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故内直而
 不失其正易曰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窪則盈
 無藏也故有餘
弊則新
 冬閉之不固則春生之不茂
少則得多則惑
[002-003a]
 道要不煩聞見之多不如其約也以支爲
 㫖則終身不解兹謂大惑
是以聖人抱一爲天下式
 其爲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惟天下之至
 精能爲天下之至神聖人抱一以守不摇
 其精故言而爲天下道動而爲天下則
不自見故明
 不蔽于一己之見則無所不燭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私于一己之是而惟是之從則功大名
[002-003b]
 顯而天下服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書曰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不自矜故長
 書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人皆取先己獨處後曰受天下之垢若是
 者常處於不爭之地孰能與之爭乎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虚言哉誠全而歸之
 聖人其動若水以交物而不虧其全其應
[002-004a]
 若繩以順理而不失其直知窪之爲盈無
 亢滿之累知弊之爲新無夸耀之迹若性
 之自爲而不知爲之者致曲而已故全而
 歸之可以保身可以盡年而不知其盡也
 是謂全德之人豈虚言哉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
 希者獨立於萬物之上而不與物對列子
 所謂疑獨者是也去智與故循天之理而
 不從事於外故言自然
[002-004b]
故飄風不終朝驟兩不終日孰爲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乆而况於人乎
 天地之造萬物風以散之委衆形之自化
 而雨以潤之任萬物之自滋故不益生不
 勸成而萬物自遂於天地之間所以長且
 乆也飄驟則陰陽有繆戾之患必或使之
 而物彼其害故不能乆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
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
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
[002-005a]
 希則無所從事無聲之表獨以性覺與道
 爲一而不與物共豈德之可名失之可累
 哉惟不知獨化之自然而以道爲難知爲
 難行疑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乃始苦心
 勞形而從事於道或倚於一偏或蔽於一
 曲道術爲天下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
 德失者同於失而不自得其得則其得之
 也適所以爲失歟
信不足有不信
 信則不妄妄見眞僞以道爲眞以物爲僞
[002-005b]
 則於信爲不足故有不信惠施韓非之徒
 皆原於道而失之也遠信不足故也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跂而欲立跨而欲行違性之常而冀形之
 適難矣以德爲循則有足者皆至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
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
 自見則智不足以周物故不明自是則仁
 不足以同衆故不彰有其善喪厥善故無
[002-006a]
 功矜其能喪厥功故不長道之所在以深
 爲根以約爲紀泰色淫志豈道也哉故於
 食爲餘於行爲贅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
 侈於性則盈天之所虧地之所變人之所
 惡也故有道者不處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曰渾淪合於渾淪則
 其成不虧易所謂太極者是也天地亦待
[002-006b]
 是而後生故云先天地生然有生也而非
 不生之妙故謂之物
寂兮寥兮
 寂兮寥兮則不涉於動不交於物湛然而
 已
獨立而不改
 大定持之不與物化言道之體
周行而不殆
 利用出入往來不窮言道之用
可以爲天下母
[002-007a]
 萬物恃之以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爲之名曰大
 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
 名生於實實有數焉字者滋而已道常無
 名故字之大者對小之稱故可名焉道之
 妙則小而幽道之中則大而顯
大曰逝
 運而不留故曰逝
逝曰遠
 應而不窮故曰遠
[002-007b]
遠曰反
 歸根曰靜靜而復命故曰反道之中體方
 名其大則遍覆包含而無所殊易所謂以
 言乎遠則不御也動者靜作者息則反復
 其道不離於性易所謂以言乎邇則靜而
 正也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道覆載天地者也天無不覆地無不載王
 者位天地之中而與天地參故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處一焉
[002-008a]
 自道而降則有方體故云域中靜而聖動
 而王能貫三才而通之人道於是爲王故
 與道同體與天地同功而同謂之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謂王也天不産而萬物化地不長而萬
 物育帝王無爲而天下功其所法者道之
 自然而已道法自然應物故也自然非道
 之全出而應物故降而下法
   重爲輕根章第二十六
重爲輕根靜爲躁君是以君子終曰行不離
[002-008b]
輜重
 重則不摇奪而有所守故爲輕根靜則不
 妄動而有所制故爲躁君靜重以自持則
 失之者鮮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是以履
 畏塗而無患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榮觀在物燕處在身身安然後物可樂
如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天下大物也有大物者懔乎若朽索之馭
 六馬故不可以身輕天下
[002-009a]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不重則不威故失臣不倡而和則犯分故
 失君
   善行章第二十七
善行無轍迹
 所存者神所過者化故無轍迹
善言無瑕謫
 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故無瑕謫言行之大
 始於擬議而終於成變化惟聖人爲能善
 其言行而成變化之妙故行無轍迹之可
[002-009b]
 尋言無瑕謫之足累
善計不用籌算
 通於一萬事畢况非數者乎故不用籌算
 而萬殊之變若數一二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
 塗郤守神退藏於密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待繩約而固者是削其性也或不言而飲
 人以和與人并立而使人化則不約而固
 孰能解之
[002-010a]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
無棄物
 善者道之繼冥於道則無善之可名善名
 立則道出而善世聖人體道以濟天下故
 有此五善而至於人物無棄然聖人所以
 愛人利物而物遂其生人樂其性者非意
 之也反一無迹因其常然而已世喪道矣
 天下舉失其恬淡寂常之性而曰淪於憂
 患之域非聖人其敦救之
是謂襲明
[002-010b]
 襲者不表而出之襲明則光矣而不耀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資以言其利有不善也然後知善之爲利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天下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善與不善
 彼是兩忘無容心焉則何貴愛之有此聖
 人所以大同於物
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道之要妙不覩衆善無所用智七聖皆迷
 無所問塗義協于此
[002-011a]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爲天下谿常德不
離復歸於嬰兒
 雄以剛勝物雌柔靜而已聖人之智知所
 以勝物矣而自處於柔靜萬物皆往資焉
 而不匱故爲天下谿谿下而流水所赴焉
 蓋不用壯而持之以謙則德與性常合而
 不離是謂全德故曰常德不離復歸於嬰
 兒氣和而不暴性醇而未散嬰兒也孟子
 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002-011b]
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常德不
忒復歸於無極
 白以况德之著黑以况道之復聖人自昭
 明德而默與道會無有一疵天下是則是
 效樂推而不厭故爲天下式正而不妄信
 如四時無或差忒若是者難終難窮未始
 有極也故曰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書於
 洪範言王道曰歸其有極老氏言爲天下
 式曰復歸於無極極中也有極者德之見
 於事以中爲至無極者德之復於道不可
[002-012a]
 致也
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常德乃
足復歸於樸
 性命之外無非物也世之人以得爲榮以
 失爲辱以泰爲榮以約爲辱惟聖人爲能
 榮辱一視而無取舍之心然不志於期費
 而以約爲紀亦虚而已故爲天下谷谷虚
 而能受應而不藏德至於此則至矣盡矣
 不可以有加矣故曰常德乃足樸者道之
 全體復歸於樸乃能備道夫孤寡不穀而
[002-012b]
 王公自以爲稱故抱樸而天下賔
樸散則爲器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有形
 名焉有分守焉道則全天與人合而爲一
 器則散天與人離而爲二
聖人用之則爲官長
 道之全聖人以治身道之散聖人以用天
 下有形之可名有分之可守故分職率屬
 而天下理此之謂官長易曰知微知彰知
 柔知剛萬夫之望與此同義
[002-013a]
故大制不割
 化而裁之存乎變刻雕衆形而不爲巧
   將欲章第二十九
將欲取天下而爲之者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
 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而無以
 天下爲者若可以寄托天下將欲取天下
 而爲之則用智而恃力失之遠矣是以聖
 人任道化而不尚智力秦失之强殆謂是
 歟
[002-013b]
天下神器
 制於形數囿於方體而域於覆載之兩間
 器也立乎不測行乎無方爲之者敗執之
 者失故謂之神器
不可爲也
 宰制萬物役使群動必有不器者焉然後
 天下治故曰上必無爲而用天下
爲者敗之
 能爲而不能無爲則智有所困莊子曰多
 知爲敗
[002-014a]
執者失之
 道之貴者時執而不化則失時之行是謂
 違道
故物或行或隨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載或

 萬物之理或行或隨若曰月之往來或嘘
 或吹若四時之相代或强或羸若五行之
 王廢或載或隳若草木之開落役於時而
 制於數固未免乎累惟聖人爲能不累於
 物而獨立於萬物之上獨往獨來是謂獨
[002-014b]
 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故運神器而有余
 裕物態不齊而吾心常一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聖人覩萬物之變遷知滿假之多累故無
 益生無侈性無泰至游乎劵内而已若是
 則豈有爲者之敗執者之失乎故曰繁文
 飾貌無益於治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三軍五兵之運德之末也末者古人有之
[002-015a]
 而非其所先以道佐人主者務本而已故
 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還
 孟子所謂反乎爾者
師之所處荆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下奪民力故荆棘生焉上違天時故有凶
 年詩曰綏萬邦屢豐年綏萬邦則人和矣
 人和則天地之和應
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以取强焉
 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
[002-015b]
 道以强勝人是謂凶德故師克在和不在
 衆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
果而勿强
 縁於不得已之類聖人之道故師以中而
 吉以正而無咎不得已而後應功求成而
 已自矜則不長自伐則無功自驕則不足
 觀也已體此四者所以成而勿强
物壯則老
 夏長秋殺之化可見已
[002-016a]
是謂非道
 道無終始不與物化
非道早已
 外乎道則有壯老之異
   夫佳兵章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

 吉事有祥兵凶器也故曰不祥兵戢而時
 動有道者耀德不觀兵故不處
是以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
[002-016b]
之器非君子之器
 左爲陽而主生右爲陰而司殺陽爲德陰
 爲刑君子貴德而畏刑故曰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爲上故不美也若美必
樂之樂之者是樂殺人也
 禁暴救亂逼而後動故不得已無心於勝
 物故曰恬淡爲上無心於勝物則兵非所
 樂也故不美
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國君好仁天下無敵安其危而利其菑樂
[002-017a]
 其所以亡者怨之所歸禍之所集也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將軍處左上將
軍處右言居上勢則以喪禮處之殺人衆多
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易以師爲毒天下雖戰而勝必有被其毒
 者故居上勢與戰勝者以喪禮處之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
 道者天地之始豈得而名
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002-017b]
 樸以喻道之全體形名而降大則制小道
 之全體不離於性小而辨物莊周所謂其
 有眞君存焉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賔
 道足以爲物之主則物將自賔莊子曰素
 樸而民性得矣服萬物而不以威刑幾是
 已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均
 純素之道守而勿失匪特物將自賔上際
 於天下蟠於地上下與天地同流則交通
[002-018a]
 成和而萬物咸彼其澤甘露者天地之和
 氣傳曰帝王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大寧中
 及萬靈則甘露降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
不殆
 大道之序五變而形名可舉有形之可名
 則道降德衰澆淳散樸而莫之止世之仁
 人嵩目而憂世之患不仁之人决性命之
 情而饕貴富聖人不然始制有名則不隨
 物遷澹然自足孰能危之故云知止不殆
[002-018b]
譬道之在天下由川谷之與江海也
 天下一性也道之在天下以性而合由川
 谷之與江海以水之聚同焉者得類焉者
 應聖人之臨莅何爲哉因性而已矣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
 傳曰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
 見其睫察人之邪正若辨白黑是智之事
 知人而已
自知者明
[002-019a]
 易曰復以自知傳曰内視之謂明智以知
 人則與接爲構日以心鬪復以自知者靜
 而反本自見而已天地之鑒也萬物之照
 也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强
 至人尚德而不尚力務自勝而不務勝人
 智者詐愚勇者若怯此勝人也而所恃者
 力勝己之私以直養而無害者自勝也岀
 則獨立不懼處則遯世無悶無往而不勝
 所以爲强
[002-019b]
知足者富
 有萬不同之謂富知足者務内游而取足
 於身萬物皆備國財并焉
强行者有志
 自强不息斯志於道
不失其所者乆
 立不易方故能乆於其道與時推移與物
 轉徙者可暫而已
死而不亡者壽
 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歸原始反終故知
[002-020a]
 死生之說聖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死之
 未始異於生故其形化其神不亡與天地
 并而莫知其極非壽而何此篇之義始於
 知人所以窮理中於知足所以盡性終於
 不亡所以至於命則造化在我非夫無古
 無今而入於不死不生孰能與此
   大道汎兮章第三十四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
 汎然無所繫輆故動靜不失往來不窮左
 之右之而無不可
[002-020b]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居
 往者資之求者與之萬物自形自化自智
 自力而不尸其功譬彼四時功成者去
衣被萬物而不爲主故常無欲可名於小矣
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可名於大矣
 道復於至幽則小而與物辨顯於至變則
 大而與物交與物辨故常無欲與物交故
 萬物歸焉覆露乎萬物而不示其宰制之
 功故不爲主鼓舞乎群衆而莫窺其歸往
 之迹故不知主夫道非小大之可名也云
[002-021a]
 可名者道之及乎物爾
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
 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故業大而富有孟
 子曰大而化之之謂聖夫大而能化則豈
 有爲大之累所以能成其大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
執大象天下往
 象如天之垂象無爲也運之以健無言也
 示之以文聖人之御世處無爲之事行不
 言之教而民歸之如父母故曰執大象天
[002-021b]
 下往
往而不害
 陰陽和靜鬼神不擾群生不傷萬物不夭
 民雖有知無所用之何害之有
安平泰
 安則無危亡之憂平則無險陂之患泰者
 通而治也
樂與餌過客止
 悦聲與味者世之人累乎物而不
 能自解者物有結之故止
[002-022a]
道之出言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
足聞用之不可既
 味之所味者嘗矣而味味者未嘗呈故淡
 乎其無味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
 嘗顯故視之不足見聲之所聲者聞矣而
 聲聲者未嘗發故聽之不足聞若是者能
 苦能甘能玄能黄能宫能商無知也而無
 不知也無能也而無不能也故用之不可
 既
   將欲歙之章第三十六
[002-022b]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强之將
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陰陽相照相蓋相治四時相代相生相殺
 萬物之理人倫之傳其斂散也其盛衰也
 其僨起也其虧盈也幾常發於至微而莫
 覩其眹惟研幾之聖人得先見之吉賢者
 殆庶幾而已陽盛於夏而陰生於午陰凝
 於冬而陽生於子句踐欲弊吴而勸之伐
 齊智伯欲襲仇由而遺之廣車此聖人所
 以履霜而知堅冰之至消息滿虚不位乎
[002-023a]
 其形故勇者不能弱智者不能奪
是謂微明
 其未兆爲微而其理爲甚著揚雄曰水息
 淵木消枝賢人覩而衆莫知
柔之勝剛弱之勝强
 積衆小不勝爲大勝者惟聖人能之經曰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先
 莊子外篇論夔蛇風之相憐曰指我則勝
 我䠓我則勝我而折大木蜚大屋者惟我
 能也
[002-023b]
魚不可脱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淵者魚之所以藏其身利器者國之所以
 制人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蟻能苦之故
 不可脱於淵君見賞則人臣用其勢君見
 罰則人臣乘其威賞罰者治之具且不可
 示况治之道乎聖人所以操利器而不示
 非用其强也蓋有妙道焉能窮海内而無
 智名威服萬物而無勇功不蘄於勝物而
 得常勝之道陽開陰閉變化無窮馭群臣
 運天下而莫之測故制人而不制於人本
[002-024a]
 在於上要在於主而天下治
   道常無爲章第三十七
道常無爲而無不爲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
 鑑水之與形接也不設智故而物之方圓
 曲直不能逃也侯王守道以御世出爲無
 爲之境而爲岀於無爲化貸萬物而萬物
 化之若性之自爲而不知爲之者故曰自
 化
[002-024b]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孟子曰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民惟上
 之從化而欲作則離道以善險德以行將
 去性而從心不足以定天下惟道無名樸
 而未散故作者鎮焉救僿者莫若忠爲是
 故也
無名之樸亦將不欲
 季眞之莫爲在物一曲古之道術有在於
 是者雖然寡能備天地之體故亦將不欲
 此老氏所以祛其惑解其蔽
[002-025a]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水靜則平中準大匠取法焉不欲以靜則
 不失其正先自正矣故天下將自正易曰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乾道變化則無爲也
 各正性命則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也以
 道治天下至於各正性命此之謂治之至



宋徽宗御解道德眞經卷之二


[002-02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