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162 居易錄-清-王士禛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居易録卷十     刑部尚書王士禎撰
國子監博士孔尚任字東塘曲阜聖裔博雅好古丙寅
丁卯間從故工部侍郎孫屺瞻在/豐治下河在江都得漢
銅尺一上有文字曰慮虒銅尺建初六年八月十五日
造後又得一尺定為司馬文正公布帛尺也孔自作漢
銅尺記周尺考周尺辨三篇極精核今備載於左方漢
銅尺記云江都閔義行博雅好古所藏銅尺一朱碧繡
[010-1b]
錯為賞鑒家所玩余既得之乃不敢以玩物蓄焉古者
黄鍾律厯疆畮冕服圭璧尊彞之屬皆取裁於尺而周
尺為准自王制不講鄉遂都鄙之間各從其俗於是布
帛營造等尺代異區分遺法蕩然况禮樂之大者乎此
尺有文曰慮虒音廬/夷銅尺建初六年八月十五日造慮
虒乃太原邑建初則東漢章帝年號也考章帝時冷道
舜祠下得玉律以為尺與周尺同因鑄為銅尺頒郡國
謂之漢官尺此或其遺與漢代去周未逺且禮經皆出
[010-2a]
漢儒漢尺之存即周尺之存也聞之先王制法近取諸
身逺取諸物然後尺寸之度起何休曰側手為膚按指
知寸布手知尺此則尺之取諸身者也律厯志謂一黍
之廣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此則尺之取諸物者也
指有長短黍有巨細每不相符漢儒因有指黍二尺之
辨此尺取指取黍固不能定今以中指中節量之適當
一寸無毫髪差及纍黍試之正足一百何指與黍之偶
符若此耶廣一寸厚五分重抵廣法十八兩歸之闕里
[010-2b]
凡造禮樂器皆准之准周尺也周尺考云虞書同律度
量衡三代共之至秦不師古而後紛綸莫定迨六朝割
裂之餘乃有大升大兩長尺不等當時調鍾律測晷景
及冠冕禮制用小者餘公私俱用大者宋人考定制度
集古尺法為十五種曰周尺曰晉田父玉尺曰梁表尺
曰漢官尺曰魏尺曰晉後尺曰後魏前尺曰中尺曰後
尺曰東魏後尺曰蔡邕銅籥尺曰宋氏尺曰隋水尺曰
雜尺曰梁俗間尺而必以周尺為之本盖非周尺無以
[010-3a]
定諸尺之失蔡邕獨斷曰夏十寸為尺殷九寸為尺周
八寸為尺何以知其八寸為尺也王制曰周尺八尺為
步司馬法曰一舉足曰跬跬三尺兩舉足曰步步六尺
儀禮注武跡也中人之跡尺二寸五武為步步六尺故
禮書以周六尺四寸為步又說文曰伸臂一尋八尺徐
鍇曰六尺曰尋小爾雅曰四尺為仞倍曰尋包咸鄭康
成皆以仞為七尺應邵以為五尺六寸顔籀曰八尺為
仞取人臂一尋語為山九仞釋文曰仞七尺孟子掘井
[010-3b]
九仞註仞八尺然皆不越乎八與六之間故禮書以周
六尺四寸為尋六尺四寸者十寸之尺也十寸之尺六
尺四寸乃八寸之尺八尺也兩足步之如是兩手尋之
亦如是按禮記周尺鄭註周猶以十寸為尺六國變法
度或言周尺八寸然亦非也所云周尺八寸者盖以當
時所用尺較周尺之長短止當八寸故云周尺八寸而
非但用八寸也考工記于案言十有二寸於鎮圭言尺
有二寸則是周之長尺有十寸周之短尺亦有十寸文
[010-4a]
公家禮言古尺五寸五分周尺七寸五分則又以宋時
布帛尺較之矣郎瑛曰周八寸為尺秦比周七寸四分
前漢官尺比周一尺三分七毫劉歆銅斛尺後漢建武
銅尺與周同建初間得周玉律以為尺/謂之後漢官尺疑非建武三國蜀吳同周
魏比周一尺四分七毫後魏前尺比周一尺二寸七釐
中尺比周一尺二寸一分一釐後尺比周一尺二寸八
分一釐晉田父玉尺世說田父於野/中得周時玉尺與梁法尺比周一
尺七釐後晉比周一尺六分二釐宋齊尺比周一尺六
[010-4b]
分四釐梁表尺比周一尺二分陳尺同後晉東魏比周
一尺五寸八釐市尺與後魏後尺同隋開皇官尺同上
市尺官尺/皆鐵尺萬寳常所造木尺比周一尺一寸八分六釐
以前多銅為/之至此用木唐尺與古玉尺同貞觀中武延秀為太常/得玉尺以為竒玩獻而
失之其迹猶存/所定得六之五開元尺度以十寸為尺尺二寸為大尺
五代世短多相應襲志無考也惟周王朴所定尺比周
一尺二分有竒及宋二景表尺比周一尺六分有竒胡
瑗樂書黍尺比周一尺七分司馬光布帛尺比周一尺
[010-5a]
三寸四分元尺傳聞至長志無考明部定官尺皆依家
禮布帛尺凡田畝布帛營造所用悉同雖南北稍有參
差然必以部定官尺為准五尺為尋十尺為丈一百八
十尺為一里五尺為步十尺為弓二百四十步為一畝
茲建初銅尺當明所用官尺七寸五分明所用官尺即
宋布帛尺也布帛尺比周一尺三寸四分固知銅尺與
周尺無二周尺八尺為步八尺為尋今以銅尺較止足
六尺六寸五分或者今人身短小故步尋較古減一尺
[010-5b]
若用明官尺六尺為步六尺為尋而銅尺乃足八尺之
數若再分銅尺為八寸更益二寸則是古十寸尺當得
六尺四寸之數我
朝丈田稍增尺數每尺加一寸以明官尺五尺五寸為
一步尋而銅尺又當用七尺四寸矣去古日逺遺法莫
考幸得漢銅尺與周尺相准歴代制度了然無疑因詳
書之以俟後賢參考焉周尺辨云世儒考制度皆本周
尺盖三代損益惟周為詳本之是已然亦何所得周尺
[010-6a]
而本之哉或者皆臆說耳宋潘時舉註家禮曰程先生
木主之制取象甚精可以為萬世法然用其制者多失
其真往往不考周尺之長短故也盖周尺當今省尺七
寸五分弱而陳氏文集與温公書儀多誤註為五寸五
分弱而所謂省尺者亦莫知其為何尺時舉舊常質之
晦翁先生荅云省尺乃是京尺温公有圖所謂三司布
帛尺者是也繼從㑹稽司馬侍郎家求得此圖其間有
古尺數等周尺居其右三司布帛尺居其左以周尺較
[010-6b]
之布帛尺正是七寸五分弱因圖二尺長短而著伊川
之說於其旁庶㡬用其制者可以曉然無惑余觀家禮
三尺圖各分十寸為冊幅所限僅圖尺形而非尺准也
其古尺圖註云當今省尺五寸五分弱周尺圖註云當
三司布帛尺七寸五分弱當浙尺八寸四分三司布帛
尺圖註云即是省尺又名京尺比上周尺更加三寸四
分當周尺一尺三寸四分當浙尺一尺一寸二分盖司
馬公家有石刻本故其說可據今刻本已不可見而世
[010-7a]
但以家禮所圖為尺式豈知乃尺形非尺准也如為尺
准何以短二寸五分之周尺與長三寸五分之布帛尺
式相等耶世儒紛紜傅㑹止據家禮之尺形余故知其
皆臆說也今既得建初銅尺與周尺同周尺既定何尺
不定因定曰建初銅尺與周尺同當古尺一尺三寸六
分當漢末尺八寸與唐開元尺同當宋省尺七寸五分
當宋浙尺八寸四分當明部定官尺七寸五分弱當今
工匠尺七寸四分當今裁尺六寸七分當今量地官尺
[010-7b]
六寸六分當今河北大布尺四寸七分余之能定者以
有建初銅尺在也設無之此說亦臆矣
予鄉文獻舊家以臨胊馮氏為首初閭山公裕居遼東
從賀醫閭學中正徳進士官止副使歸居青州有四子
惟健舉人惟重進士官行人惟敏舉人官通判惟訥進
士官光禄寺卿惟訥字汝言最有文名著古詩紀風雅
廣逸諸書惟健字汝強以詩名惟敏字汝行詞曲為明
第一手惟重字汝威名稍遜伯叔季而其子子咸以進
[010-8a]
士官給事中夢天帝以韓魏公為其子遂生文敏公琦
官至禮部尚書號文章經濟大儒光禄曾孫易齋公溥
本朝官少傅文華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數代皆有集
傳於世
院寺舊無員外主事之名後翰林院起居注添設主事
四員太僕寺員外郎八員皆以滿洲人為之
同年僉都御史陳省齋肇昌黄岡人有六子次子大章
康熙戊辰進士翰林庶吉士第四子大羣五子大華庚
[010-8b]
午同捷楚榜大華又解元也是科長子大年亦中順天
副榜第一省齋即於是冬擢僉憲父子兄弟極一時之
盛朝士榮之後幼子大輦又中壬午鄉試
陳司空說巖招同朱竹垞姜西溟飲觀東坡頴沙彌書
迹帖凡數百字甚竒又觀劉松年宫蠶圖
門人蒲城趙舉人善昌貽曹全碑碑在漢𨽻中最為完
好書法圓美此碑萬厯時出於郃陽嵗月未乆故鮮刓
缺趙崡石墨鐫華于奕正金石志始載之都元敬著金
[010-9a]
薤琳琅未及見也碑尾署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郭祥正功甫青山集閩謝氏冩本六卷古詩二卷近體
詩四卷七言歌行僅二篇或有闕文也祥正多與王安
石倡和之作李之儀晚居姑孰與祥正有隙至為詩排
詆最力盖各有所主也方安石當國祥正上言請以天
下大計專聴相公區畫罷一切異議者其人可知己詩
格亦不高偶喜其三絶句云原武城西㸔杏花紛紛紅
雪委泥沙何如姑孰溪頭見照水蒙烟小謝家又渡江
[010-9b]
乗興泊江干草襯殘花色未乾慣在釣魚船上住一簔
一笠伴春寒又籃輿投曉出重城桃李無言似有情淡
白輕紅能㡬日可憐吹洗過清明又稻秧才一寸蠶子
始三眠句
張光啟字元明章邱人世居白雲湖上少為諸生有名
為梅長公朱未孩二公所知崇禎庚辰年四十遂棄諸
生闢一圃曰省園以種樹藝花自樂亂後足不履城市
年八十餘卒有張仲集詩若干篇予刪存百餘首往往
[010-10a]
可傳嘗有句云盡日閒㸔髙士傳一生怕讀早朝詩即
其志可知也
宋時士大夫多重兖墨余已記之前卷讀范忠宣公集有
兖墨詩云誰爇長松製作勤輕煤匀膩雜蘭薫中疑元
石無纎翳外似靈犀有密紋溪石乍研浮紫翠蜀牋試
寫落煙雲㑹将㸃畫傳青簡千古忠邪為爾分忠宣公
不以詩名五言如溪風消酒力煙樹入春愁最工
李户部說蜀有墨猿通體黝黒可愛常於樹上騰跳足
[010-10b]
不履地獵者不能獲又有謳猿其聲如謳
四川道監察御史陸龍其疏言孝道為萬事之本奪情
非治世所宜仰祈
聖斷以維綱常事臣辦事署中聞九卿科道㑹議湖南
巡撫于養志在任守制一事臣以資淺不在㑹議之列
不知所議云何及詢與議諸臣謂㑹議之時昌言其不
可者固有其人而依違不斷者比比而是臣竊怪之此
明白顯易之事有何可疑而依違若是夫治天下之不
[010-11a]
可不以孝易明也在任守制之非所以教孝易明也天
下正當承平之時湖南又非用兵之地無藉於在任守
制易明也
皇上以孝治天下在廷諸臣沐浴於
皇上孝治之中乆矣何難一言直斷其不可耶且臣不
知議者以于養志為何如人如其非賢者耶則固不當
使之在任守制矣如其誠賢者耶則必不肯安心於在
任守制矣在督臣代為題請或從愛惜人才起見然臣
[010-11b]
以為使之解任全孝正所以深愛惜之况
皇上一日所行天下萬世奉為法程者也若使一撫臣
因督臣之題請而留将來督撫之丁憂者皆将援此以
為例其不思僥倖奪情者鮮矣名教自此而弛綱常自
此而壊此端一開關係天下實非淺鮮至於湖南一省
之人是則是傚不復知有父母又無足論矣云云龍其
字稼書平湖人庚戌進士初官嘉定知縣有亷名巡撫
慕天顔惡之疏劾降級故尚書魏敏果象樞力言於朝
[010-12a]
得還職補靈夀知縣今年夏五月
詔九卿舉廉吏龍其與三河知縣彭鵬清苑知縣邵嗣
堯麻城知縣趙蒼璧四人奉
特㫖行取彭給事中邵陸趙三人俱御史
文/鼎字定九宣城諸生也著中西算學通若干卷中者
中國之法西者泰西之法也其書有九一曰籌算目有/七曰
乗除平方立方帶縱平方帶/縱立方開方捷法開方分秒二曰筆算目六曰加減乗/除異乗同除開
方法其别有二曰/西域法回回法三曰度算目十曰平分線分面線分/體線更面線更體線分圓
[010-12b]
線正弦線割線切線五/金線 其别為矩算四曰比例算目三曰比例四線/比例四線新比例
五曰㡬何摘要目三曰/線面體六曰三角法目二曰平三/角弧三角七曰
方程論目六曰正名極數致/用刋誤測量雜法八曰勾股測量目三曰測/高測深測
逺象其别有六曰矩度矩/尺 限儀鏡測笠測扇測九曰九數存古目九曰方田/粟布差分少
廣均輸商功盈/不足方程勾股梅精於厯學嘗合七十餘家著厯學通
考亦今之異人也
予家世業毛詩幼時即疑晦菴臆改小序之非宋元明
已來駁之者甚衆非予創論也嘗欲輯歐蘇呂嚴諸家
[010-13a]
之說作為一書嘗著其說於木𤓰詩辯猶恨藏書少耳
頃得崑山新刻經解又數種如逸齋補傳成伯璵指說
李樗黄櫄集解朱倬疑問朱善解頤詳略雖不同要皆
可互相發明獨王栢詩疑輔廣童子問朱鑑遺說朱升
旁注傅㑹固陋無足采録
武昌舉人葉道復以其父工部主事井叔封/遺詩來井
叔本嘉興人寓黄州順治己亥進士篤實君子也由登
封令入為兵馬司指揮其族弟文敏公方藹介於予以
[010-13b]
詩來質予盡刪其舊作獨取其嵩山詩五六十篇為嵩
逰集序而刻之又選其己未庚申詩刻之列其詩於十
子中於是井叔之名益噪康熈己未以博學宏詞徵罷
歸及吏部銓授虞衡司主事而井叔已前卒年六十餘
矣井叔精爾雅說文學有根柢所輯嵩山志嵩山石刻
集記皆可傳
井叔未第時酷貧嗜讀書家樊口湖中王宗伯昊廬澤/宏
常扁舟過之值湖漲不辨涯涘日已暮聞有書聲出蘆
[010-14a]
荻中先悲哀而後愉樂曰此必井叔也迹之果然
文則詩則各三卷周居岐撰居岐字伯康號與泉濟南
歴城人嘉靖間官當塗知縣周吾里前輩無詩文名然
其自序二篇甚有理致
潁川劉氏閨閣皆知書同年公㦷吏部往為予述其女
姪名第五幼工詩兼能古文從姪搢妻李氏亦工詩予
壬子使蜀時搢令洪洞李以詩卷來相質今皆歿矣第
五之女姪名令佑嫁為公㦷甥寗擢益賢子婦今年才
[010-14b]
二十詩詞書迹以至金石篆刻皆臻妙何巾幗之多才
也嘗為予刻二小印款云潁川女士
康熙三十年辛未元旦
上御太和門受朝賀午
賜宴召滿漢内閣大學士學士六部尚書侍郎都察院
都御史副都御史上殿
賜酒是日風日暄霽仰瞻
天顔恱豫羣臣皆喜
[010-15a]
以太僕寺卿李元振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胡副憲昇/猷以疾卒
於/位
命禮部尚書熊賜履兵部督捕侍郎王士禎俱以原銜

經筵講官先是大學士徐公元文以兼領翰林院掌院
事不解講官去年某月罷禮部尚書張公玉書為文華
殿大學士例解講官翰林院以部院由翰林出身諸臣
名上留中數月至是以仲春
[010-15b]
經筵届期特有是
命士禎以菲才與焉既感
聖恩髙厚益自愧報稱之難也
二月初二日同兵書李公天馥刑書杜公臻工書陳公
廷敬吏侍李公振裕赴
起居注館㑹看
經筵講章先是翰林院進擬題目
欽㸃孟子后稷教民稼穡一段尚書六卿分職一段講
[010-16a]
章則張公英及陳公撰也
以大理寺少卿唐朝彞為太僕寺卿山東布政使衛既
齊為順天府府尹
初六日晨内閣九卿啟
奏乾清門辰刻奉
㫖以户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張玉書
經筵講官工部尚書陳廷敬兵部右侍郎李光地
經筵講官兵部督捕右侍郎王士禎為㑹試主考官禮
[010-16b]
部左侍郎王颺昌為知貢舉官同考十八人翰林院編
修許承家等七人兵科掌印給事中卞三畏等四人吏
部郎中鍾儀傑等七人宴於禮部
賜金花綵緞表裏各有差宴畢入鎖院
二十七日恭呈十卷進
御覽次日奉
㫖著考試官自定次第先是二十四年乙丑科㑹試主
考官刑部尚書張公士甄今吏部/尚書等始進擬十卷恭請
[010-17a]
上裁
欽定名次以陸肯堂為第一戊辰已來遵為定例然戊
辰亦未
欽定云
三月初一日放榜中式舉人百五十六人㑹元張瑗江
南祁門人滿洲巴海等四人烏金超哈胡麟徵等二人
以試監察御史邵嗣堯為直𨽻守道㕘議舊例科道官
非外轉無出為監司者至是守道缺奉
[010-17b]
特㫖直𨽻守道員缺緊要著以邵嗣堯轉補重其選也
掌河南道監察御史王承祐疏請以安慶廬州鳳陽三
府滁和徐三州仍歸南卷舊例㑹試以廣西四川雲南
貴州四省及江北三府三州為中卷自丙辰科以滇黔
亂去中卷之名以三府三州歸南卷雲南平復舊是科
榜發廣西雲貴三省遂無一人入彀者故言官有是請
部議允行
徐編修元正子貞貽石門呂氏新刋司馬文正公稽古
[010-18a]
録二十卷首有文正公進表一首朱文公與鄭知院書
以為此書當與六經同進講筵云
貴州巡撫田中丞子綸雯/寄所著黔書乞序中述名宦
頗及先太僕太師二公太僕嘉靖中官貴州監司歿於
黔今永寜衛有專祠太師則萬厯中以兵侍總督川湖
貴州軍務云
盤山拙菴智朴禪師以所創山誌若干卷屬㕘訂頗有
體裁所録碑刻詩文等亦不汎濫所述山中物産一卷
[010-18b]
尤雅
田子綸中丞作黔書凡七十六篇篇不一格其記苗蠻
種類記水西烏蒙馬記革器記朱砂水銀雄黄凱里鉛
蒟醤卭竹諸篇有似爾雅者似考工記者似公榖檀弓
者似越絶書者讀之如觀化人之戲故相國孫文定公
沚亭作顔山雜記記山蠶琉璃窑器煤井鐵冶等文筆
竒峭亦如此
戊辰春予來京師朱太史竹垞招飲古藤書屋食半翅
[010-19a]
甚美不知是何鳥閱盤山新誌云爾雅鵽鳩冠雉郭璞
注鵽大如鴿似雌雉䑕脚無後指岐尾為鳥憨急羣飛出
北方沙漠盤山多有之土人呼為半翅即沙雞也一名
鐵脚
拙菴山居詩有極似寒山子者其佳句如雪衲經時補
春薪帶雨燒青溝一派水紫盖萬重山閒心将白日隨
意斬青茅木蛇鱗甲異俊鷂羽毛青蒲團安養地秋色
浄居天鬢從新處白天自舊来青竹牕来夜月茆屋隠
[010-19b]
春雲皆可誦
庚午於慈仁寺市得如臯孫應鼇淮海易談四卷每舉
以語揚之士大夫訪其他所著書輒無知者讀黔書乃
知公字山甫本如臯人籍清平衛嘉靖己酉舉貴州鄉
試第一癸丑進士改庶吉士歴僉都御史撫治鄖陽入
為大理卿以禮侍掌國子監祭酒事終南京工部尚書
萬厯庚子黔撫郭子章為請諡諡曰文恭始青螺入黔
鄒南臯謂之曰黔孫淮海李同野馬心菴皆致力道學
[010-20a]
君此行惜不及見三君耳又胡正甫語青螺宇内講明
正學楚有黄安耿公蜀有内江趙公黔有清平孫公豫
章有南城羅公孫公著述有學孔精舎類稿教秦語録
春秋節要律呂分解等書易談其一耳
史多曲筆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也漢昌邑王之事吾
嘗疑之及讀東坡所論始暢然坡云觀昌邑王與張敞
語真清狂不慧者烏能為惡既廢則已矣何至誅其從
官二百餘人以吾觀之從官中必有謀光者光知之故
[010-20b]
廢賀非專以淫亂故也二百人者方誅號呼於市曰當
斷不斷反受其亂此其有謀明矣特其事秘史無縁得
之著此者亦欲後人微見其意也武王數紂之罪孔子
猶且疑之光等數賀之惡可盡信耶論世者須具如此
識力乃不墮古人雲霧中
十八日
萬夀節
上不受朝賀免廷臣進表惟在外督撫進表如故
[010-21a]
二十三日
御太和門傳臚
賜中式舉人戴有祺及第第一初讀卷官内閣九卿擬
吳昺第一有祺第二楊中訥第三既進
御覽改有祺第一昺第二黄叔琳第三中訥居二甲之
首昺全椒人故禮科給事中國龍子對策倣陸宣公奏

上以書法拔有祺狀元而昺次之又以鼎甲乆無北人
[010-21b]
拔叔琳次昺叔琳大興人中訥海寜人同年兵部左侍
郎雍建子遇合之有定數如此
有祺戊辰進士休寜人籍華亭
本朝狀元非本科中式者壬辰之鄒修撰忠倚己丑中
式甲辰之嚴侍郎我斯榜眼李都御史元振皆辛丑中
式及此而三
添設盛京兵部調兵部左侍郎舜拜為盛京兵部侍郎
盛京舊止設户禮刑工四部侍郎及郎中等官至是奉
[010-22a]
㫖添設户科給事中王原祁因疏請倣明南京例并添
設漢侍郎以下下九卿詹事科道㑹議不行
昺試卷在㑹闈予所特拔及拆號王少宗伯昊廬亟稱
之明旦榜發入
朝遇李少宰醒齋振/裕王閣學鶴汀尹/方皆為主司賀得人
李前督江南學政王即庚午江南鄉闈主司也昺父伯
叔兄弟五人進士第者凡四其世父國對順治戊戌一
甲第三人也兄晟丙辰進士從兄昇戊午舉人盖家學
[010-22b]
云後其弟早又中壬午順天鄉試
人家科第在積學種徳堪輿之說非所論也然亦有灼
然可信者門人全椒吴昺述其曽祖體泉翁為父卜吉
壤致閩人簡堯坡者於家廩餼甚厚簡日為擇兆域三
年不可得辭歸翁固留之一日同往梅花山中遇大雪
同飲陳家市酒樓簡倚檻逺眺乆之罷酒起曰異哉吾
逺近求之三年不得乃在此乎遂同往三里許審視良
乆曰是矣雪晴更往觀之喜曰天賜也得此地足報君
[010-23a]
矣然葬後君子未即發至孫乃大發發必兄弟同之對
面文峯秀絶發必鼎甲然稍偏未必鼎元或第二第三
人亦不僅一世而止翁如言卜葬其後孫國鼎字玉鉉
中崇禎癸未進士國縉字玉林順治己丑進士國對玉
隨國龍玉騧孿生玉隨順治戊戌進士及第一甲第三
人官翰林侍讀玉騧亦癸未進士官禮科都給事中至
昺兄弟又前後舉科第而昺今辛未科及第一甲第二
人簡之術亦神矣
[010-23b]
兵部職方司督捕主事齊祖望雞澤人予令訪其縣人
殷岳伯巖遺集得留耕草堂詩一卷僅讀史三十首登
嵩登岱詩各六首餘十八首共五十餘篇皆五言古體
也殷平生不為律詩永年申涵光和孟序之云宗山不
多作詩復不耐聲偶為古詩淳龎淵穆莽莽可敵萬夫
乙未正旦祀先畢即皁帽跨驢攜一童子逰嵩少婆娑
緱嶺有遺世之思已乃入大騩大騩人好之留數月予
與傅掌靁太史将登岱宗山衣塵未拂欣然同往時方
[010-24a]
病腰脊比歴天門松聲謖謖萬山在下大呌竒絶棄肩
輿步登不知沈疴之去體也夜宿岳頂予二人憊而偃
卧宗山夜數起謂羽人日出時喚我已而雨聲淅瀝少
止即躍起視户外以星辰隠見為憂喜竟夕不寐其嗜
竒癖山水如此宗山亦殷字也予往見其咏史詩於國
門集古鬱涼壮有横槊之風河朔一竒士也和孟節愍
公子有髙義與予兄弟相友善同時有張盖字覆輿狂
士詩亦竒皆廣平人又趙湛秋水劉逢源津逮亦廣平
[010-24b]
人能詩皆與予善
王侍郎損仲惟/儉留心宋後三史苦宋史煩蕪删定成書
呉興潘昭度鈔得副本損仲家圖籍沈於汴京之水未
知呉興鈔本云何庚午嵗石門吕葆中無黨遊太學至
京師予見其行笈有此書蓋即潘本塗乙宛然凡二百
五十卷首紀次表次傳次志紀十五表五列傳二百志
三十通為宋史記其義例大畧本紀則更瀛國公為帝
㬎增端宗帝昺二紀年表於宰輔外增南唐諸國及遼
[010-25a]
金二表而附以夏國宗室傳於英宗皇考濮王孝宗皇
考秀王之後增理宗考榮王希瓐改南唐北漢世家依
漢書項羽例總名列傳宰執中如王安石之亂法耿南
仲之悞國皆特書以示戒若庸臣如李昌齡姜遵輩倣
漢書陶青劉舎之例止於他傳末附見姓名年表具爵
位而已史彌逺嵩之一代窮奇李知孝梁成大相門鷹
犬舊史於二史虚事褒揚梁李徒有官簿幷從刋正諸
史止有儒林宋史始列道學道學之目乃賈同胡紘諸
[010-25b]
奸創之以攻朱熹者今删去道學通曰儒林舊史奸臣
傳倣新唐書例然既列惇布諸人而史彌逺之易皇嗣
史嵩之之酖直臣罪豈可貰史家據事直書忠邪自見
不必復别之為奸始足懲戒也若薛昂羅汝楫陳自强
王次翁之流皆附諸奸本傳之下志則厯法删天文五/行二志
郡邑禮儀衛輿服/二志併入樂食貨河渠兵刑百官選舉凡十篇
卷帙繁重未及繕寫聊述其大凡於此吉水劉晉卿同/升
狀元亦曾删定宋史江右洊經兵燹不知其書猶有存
[010-26a]
否朱竹垞云此書改定目録是湯義仍親筆詳東都事
畧跋中
户部郎中宗人培益仲示新著周禮左傳國語刋誤益
仲舊著二十一史通鑑綱目刋誤二卷亦讀書稽古之

 
 
 
[010-26b]
 
 
 
 
 
 
 
 居易録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