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077 管城碩記-清-徐文靖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管城碩記卷五   翰林院檢討徐文靖撰
  書三
泰誓惟十有三年春大㑹于孟津蔡傳曰十三年者武
王即位之十三年也春者孟春建寅之月也漢孔氏言
虞芮質成為文王受命改元之年凡九年而崩武王立
三年伐紂合為十有三年此皆惑於偽書泰誓之文而
誤歐陽氏曰西伯即位已改元年中間不宜改元武王
[005-1b]
即位改元乃上冒先君之元年并其居喪稱十一年由
是言之皆妄也歐陽之辨極明但其曰十一年者亦惑
於書序十一年之誤也又漢孔氏以序言一月戊午而
經又係之以春以春為建子之月則商以季冬為春周
以仲冬為春四時反逆豈三代聖人奉天之政乎
 按朱子曰泰誓序十有一年武王伐殷經云十有三
 年春大㑹于孟津必差誤説者乃以十一年為觀兵
 尤無義理舊有人引洪範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則
[005-2a]
 十有一年之誤可知矣余嘗考之書序不誤而經文
 十有三年三字誤也据竹書殷帝辛四十一年春三
 月西伯昌薨四十二年西伯發受丹書於吕尚五十
 一年十一月戊子周師渡盟津而還五十二年庚寅
 周始伐殷秋周師次于鮮原冬十有二月周師有事
 于上帝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從周師伐殷武王十二
 年辛卯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敗之于&KR3374野計帝辛四
 十二年武王即位之元年至五十二年周始伐殷由
[005-2b]
 庚辰至庚寅凡十有一年書序為不誤也明年誅紂
 歲在辛卯為武王即位之十二年是經文三字誤也
 洪範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孔𫝊謂箕子是年四
 月歸周亦以釋箕子囚而知之訪問天道作洪範豈
 必即是年事哉又書序云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孔
 傳曰周自虞芮質成諸侯並附以為受命之年初未
 嘗言受命改元也蔡傳譏其言改元為誤非矣至於
 以建子之月為春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其書春王
[005-3a]
 正月者九十有三凡皆周正建子之月也後漢元和
 三年陳寵奏曰夫冬至之節陽氣始萌故十一月有
 蘭射干芸荔之應時令曰諸生蕩安形體天以為正
 周以為春十二月陽氣上通雉雊雞乳地以為正殷
 以為春十三月陽氣已至天地已交萬物皆出蟄蟲
 始振人以為正夏以為春則是季冬仲冬皆可言春
 也魏書李彪傳誠宜逺稽周典近採漢制不於三統
 之春行斬絞之刑則是建子建丑皆可為春也孔疏
[005-3b]
 曰案三統厯以殷之十二月武王發師至二月甲子
 咸劉商王紂彼十二月即周之正月建子之月也此
 唐孔氏也蔡傳以為漢孔氏誤大抵紂未亡以前竹
 書所紀者商正帝辛五十二年冬十有二月庸蜀羌
 髳從周師伐殷是於周為十一月建子之月孔𫝊曰
 周之孟春是也
武成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豐丁未祀于周廟
越三日庚戌大告武成蔡傳曰史氏記武王徃伐歸獸
[005-4a]
祀羣神告羣后與其政事共為一書篇中有武成二字
遂以名篇
 按竹書武王十二年辛卯率諸侯伐殷親禽受于南
 單之臺夏四月王歸于豐饗于太廟作大武樂則是
 大告武成者謂大武之樂所由成也樂記夫子語賓
 牟賈曰夫武者象成者也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
 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
 召公右六成復綴以崇鄭注曰成猶奏也每奏武曲
[005-4b]
 一終為一成始奏象觀兵孟津時也再奏象克殷時
 也三奏象克殷有餘力而反也四奏象南方荆蠻之
 國侵畔者服也五奏象周召分職而治也六奏象兵
 還振旅也又按周頌武篇曰勝殷遏劉耆定爾功春
 秋傳以此為大武之首章其名篇亦止武之一字則
 此大告武成者即告以大武之六成也向使竹書不
 出不以夏四月王歸于豐饗于太廟作大武樂連書
 於十有二年之下予又安從而疑之又安從而辨之
[005-5a]
 孔𫝊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成於克商詩言有此武
 功者指伐崇耳若謂文有克商之武功至此而告天
 祭廟以著其成不㡬視聖人之心㡬同於魏武乎
洪範天乃錫禹洪範九疇蔡傳曰按孔氏曰天與禹神
龜負文而出列于背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世𫝊戴
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即洛書之數也
 按唐孔氏曰𫝊云禹因而第之則孔以第是禹之所
 為初一曰等二十七字必是禹加之也其敬用農用
[005-5b]
 等一十八字大劉及顧氏以為龜背先有小劉以敬
 用等字亦禹所第叙其龜文惟有二十字並無明據
 未知孰是余讀南齊書永明八年四月長山縣王惠
 獲六目龜一頭下有萬歡字并有卦兆九年八月獲
 神龜一頭下有㢲兌卦車頻秦書苻堅建元十二年
 髙陸縣民穿井得龜大三尺六寸背文負八卦古文
 晉書堅傳亦載其事隋書王劭傳汝水得神龜腹下
 有文曰天下楊興則禹時洛水龜書先有文字無足
[005-6a]
 怪也歐陽氏作葛氏鼎歌曰馬圖出河龜負疇自古
 怪説何悠悠真荆公所云歐九不學故也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蔡傳曰水火木
金土者五行之生序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
地四生金天五生土
 按禹謨水火木金土穀蔡傳曰水克火火克金金克
 木木克土而生五穀洪範水火木金土蔡傳曰五行
 相生之序殊不知聖人作書偶然序列不過倒置一
[005-6b]
 金字而遂互生異議也凡此皆五德相勝之説以為
 之倡而班志遂有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之説据月令
 春在木其數八夏在火其數七秋在金其數九冬在
 水其數六初無以水屬天以火屬地之説在傳蔡墨
 對魏獻子五行之官木正勾芒火正祝融金正蓐収
 水正𤣥㝠土正后土與月令合又史伯言先王以土
 與木金水火雜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調口與洪
 範合初何嘗以五行分屬於天地若謂禹謨主相克
[005-7a]
 洪範主相生五行以三者屬天二者屬地必不然矣
 左傳子罕曰天生五材民並用之杜預曰金木水火
 土也五行皆天之所生而謂天生者三地生者二必
 不然矣然則生克之説將遂可廢乎曰不然据儀禮
 昏禮有云適見于天日為之食孔疏曰左傳昭三十
 一年十二月辛卯朔日有食之庚午之日始有謫謫
 謂日將食之氣氣見於上所以責人君也公問於梓
 慎禍福何為對曰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為災也日
[005-7b]
 月之行也分同道也其他則為災陽不克也故常為
 水也然詩之十月則夏之八月秋分日食而為災者
 以辛卯之日卯徃侵辛木反克金故為災昭七年夏
 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而大咎衛君上卿四月夏之
 二月而為災者以其甲辰之日甲為木辰為土木當
 克土今日食土反克木故為災也昭二十一年秋七
 月壬午朔而日食壬為水午為火水應克火而日食
 火反克水不為災者以秋七月夏之五月是壬午之
[005-8a]
 日故不為災然則五行之相生如火為土母水為木
 母之類五行之相克如木當克土土反克木之類豈
 禹謨則專主於相克洪範則專主於相生之謂哉
五皇極皇建其有極蔡傳曰皇君也極猶北極之極中
立而四方之所取正焉者也
 按爾雅釋詁皇大也孔𫝊曰凡立事當用大中之道
 孔疏曰詩云莫匪爾極周禮以為民極皆謂用大中
 也洛書以皇極居中為九疇之本猶河圖以太極居
[005-8b]
 中而為八卦之本也建用皇極即所謂彜倫之攸叙
 也自五行至六極其二十字本龜文所有禹因而第
 之以皇極居五而箕子之陳洪範又因以明禹所受
 於堯舜相傳之法也彜倫攸叙而亦謂之為法者即
 所謂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下所謂錫汝保
 極維皇作極是也建極猶建中即堯舜之執中用中
 也初一曰五行潤下炎上即水火金木土穀惟修也
 次二曰敬用五事作肅作睿即慎厥身修思永也次
[005-9a]
 三曰農用八政食貨賓師即食哉惟時以及於懋遷
 有無化居司空平水土司徒敷五教之類也次四曰
 協用五紀歲月星辰即厯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與
 所謂厯數在汝躬也次六曰乂用三德正直剛柔即
 正德利用直哉惟清以及剛而塞柔而立也次七曰
 明用稽疑擇建立卜筮人龜從筮從即官占惟先蔽志
 詢謀僉同龜筮協從也次八曰念用庶徴省歲省月
 即惟㡬惟康昭受上帝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也
[005-9b]
 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極夀富康寧凶短折即惠
 廸吉從逆凶惟影響也九疇以皇極為本皇極建而
 九疇皆得矣故孔𫝊曰大中之道大立其有中謂行
 九疇之義也
無偏無陂遵王之義蔡傳曰偏不中也陂不平也
 按孔傳曰偏不平陂不正當循先王之正義以治民
 注引釋文曰陂音祕舊本作頗音普多反按唐紀開
 元十四年明皇以洪範無偏無頗聲不協詔改頗為
[005-10a]
 陂曰朕聽政之暇每夜觀書匪徒説於微言實欲暢
 於精理讀尚書洪範至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三復斯
 文並皆協韻惟頗一字實則不倫又周易泰卦中無
 平不陂釋文陂字亦有頗音陂之與頗訓詁無别為
 陂則文亦㑹意為頗則聲不成文應由煨燼之餘簡
 編墜缺𫝊授之際差舛相仍原始要終須有刋革宜
 改頗字為陂仍宣示國學又宋史徽宗宣和六年詔
 洪範復從舊文以陂為頗蔡𫝊成於寧宗嘉定二年
[005-10b]
 己巳歲則是在宣和之後不知其何以不改据易无
 平不陂蔡傳陂不平於義為允而孔𫝊云陂不正葢
 彼時猶是無頗故訓為不正也
旅獒西旅厎貢厥獒蔡傳曰西旅西方蠻夷國名
 按孟子無忘賓旅趙岐注曰賓賓客旅羈旅此葢以
 西夷獻獒周以其地逺不臣以賓旅待之故曰西旅
 竹書武王十三年巢伯来賓書序巢伯来朝王命芮
 伯作旅巢命是皆以賓旅之禮待之言賓則太過言
[005-11a]
 旅則降於賓矣泰誓中下曰西土有衆我西土君子
 牧誓曰逖矣西土之人故西土有貢獒者而武王意
 不忍却太保作旅獒用訓于王旅獒旅巢義一也漢
 孔氏旅巢傳曰陳威德以命巢於旅獒傳曰西戎逺
 國貢大犬召公陳戒並以爾雅旅陳也為訓非矣至
 謂西方之戎有國名旅者其誤始於唐孔氏而蔡傳
 依之也
金縢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無以告我先王周
[005-11b]
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蔡傳曰辟讀為避鄭氏詩傳
言周公以管蔡流言避居東都是也漢孔氏以為致辟
于管蔡之辟謂誅殺之以居東為東征非也
 按竹書成王元年春正月王即位命冢宰周文公總
 百官夏六月葬武王于畢秋武庚以殷畔周文公出
 居于東二年秋王逆周文公于郊遂伐殷三年王師
 滅殷据此則居東二年乃是避居于東陸氏釋文曰
 辟馬鄭音避謂避居東都其説葢始於馬融也然以
[005-12a]
 為避居東都則亦非也史記魯世家曰人或譖周公
 周公奔楚邵寳曰周公辟流言嘗居東矣魯公封也
 不之魯而之楚乎据國䇿季歴葬於楚山之尾季婦
 鼎銘曰王在成周王徙于楚麓括地志終南山一名
 楚山在雍州萬年縣南五十里周公奔楚當是因流
 言出居依於祖考之墓地必無逺適東都之理邵疑
 奔楚為楚國失之逺矣觀下文王啓金縢執書以泣
 曰惟朕小子其新迎王出郊天乃雨反風則居東在
[005-12b]
 成周之東為甚近而必非東都明矣
大誥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養其勸弗救蔡傳曰民養
未詳蘇氏曰養厮養也謂人之臣僕大意言若父兄有
友攻伐其子為之臣僕者其可勸其攻伐而不救乎父
兄以喻武王友以喻四國子以喻百姓民養以喻邦君
御事
 按書序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
 作大誥則受命東征者周公也武王為周公之兄成
[005-13a]
 王之考此言若兄考謂若兄即予考也本一體相關
 乃有友伐厥子民友即上所謂大化誘我友邦君者
 是也時三監淮夷共相叛亂以伐我周之子民豈可
 以養冦害民反勸若而弗救乎觀此則周公本無誅
 戮管蔡之心而成王之責任周公葢有不得不然者
 也蔡傳乃以為喻言非矣
康誥蔡傳曰按書序以康誥為成王之書今詳本篇康
叔於成王為叔父成王不應以弟稱之説者謂周公以
[005-13b]
成王命誥故曰弟然既謂之王若曰則為成王之言周
公何遽自以弟稱之也序書者不知篇首四十八字為
洛誥脱簡遂因誤為成王之書是知書序果非孔子所
作也
 按衛康叔世家曰周公旦以成王命興師伐殷殺武
 庚祿父管叔以殷餘民封康叔為衛君周公旦懼康
 叔齒少乃申告康叔故謂之康誥蔡𫝊以為序書者
 誤豈太史公亦誤乎据竹書武王十三年大封諸侯
[005-14a]
 十五年冬遷九鼎于洛十七年冬十二月王陟成王
 元年秋武庚以殷畔三年王師滅殷殺武庚祿父遷
 殷民于衛康誥惟三月哉生魄周之三月夏之正月
 也計武王以丙申年十二月陟至成王三年正月相
 距二十七月時成王冲㓜在喪服亮隂之中方二年
 及三月耳不得遽作誥以命康叔故周公取武王時
 告康叔者申之太史公謂周公申告康叔者是也序
 書者因叙之於此非誤也且康叔於武王時初封于
[005-14b]
 康則曰康誥猶召公封召則曰召誥蔡仲封蔡則曰
 蔡仲之命若成王三年遷殷民于衛時康叔已改封
 于衛矣不曰衛誥而曰康誥者豈非本武王之書而
 周公申之哉蔡傳又以序書者不知康誥篇首四十
 八字為洛誥脱簡遂因誤為成王之書是又不然篇
 首云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東國洛非直指洛誥言
 也史記周本紀武王曰粤瞻雒伊毋逺天室營周居
 于洛邑而後去至十五年遂遷鼎于洛書序所云豈
[005-15a]
 即洛誥之洛哉
洛誥王命周公後作册逸誥在十有二月惟周公誕保
文武受命惟七年蔡傳曰逸誥者史逸誥周公治洛留
後也在十有二月者明戊辰為十二月也吳氏曰周公
自留洛之後凡七年而薨也
 按上文王命作册逸祝册惟告周公其後孔傳曰尊
 周公立其後為魯侯王為册書使史逸誥伯禽据漢
 律厯志曰成王元年正月己巳此命伯禽俾侯于魯
[005-15b]
 之歲也安在於召公如洛度邑之後始尊周公之後
 為魯侯乎据竹書成王七年春三月召康公如洛度
 邑甲子周文公誥多士于成周遂城東都十年周文
 公出居于豐十一年王命周平公治東都十四年洛
 邑告成二十一年周文公薨于豐葢當時召公如洛
 周公繼至王如東都復封公之次子君陳為周公以
 代公後爰於十有二月烝祭日用兩騂牛于文武命
 史逸為祝册以告之言惟告周公其後者示重也春
[005-16a]
 秋傳隠六年周桓公僖九年宰周公其後也前言命
 公後廸將其後公勿替刑四方其世享葢言其世為
 周公儀刑勿替俾四方世享其德公答曰予旦以多
 子越御事篤前人成烈多子者公旦之諸子也言已
 以諸子治事篤厚前人之功烈答衆望而作周孚信
 也蔡𫝊乃以多子為衆卿大夫前人為文武非矣夫
 以前人為文武則多子即公之諸子可知矣至以命
 公後為命公留後治洛者則又惑於吳氏公留洛七
[005-16b]
 年之説而失考也公成王七年至洛十年出居于豐
 在洛者凡三年耳經云惟七年葢以成王十四年洛
 邑告成二十一年周公薨于豐相距凡七年公何嘗
 七年留洛且薨于洛也書君陳序云周公既没命君
 陳分正東郊成周葢先時册命周公後乃分尹東郊
 耳
多士蔡傳曰周公黜殷之後以殷民反覆難制即遷于
洛至是建成周造廬舎定疆埸乃告命與之更始焉爾
[005-17a]
此多士之所以作也書序以為成周既成遷殷頑民者
謬矣
 按竹書成王三年遷殷民于洛邑遂營成周七年三
 月召康公如洛度邑甲子周文公誥多士于成周即
 是事也書序成周既城遷殷頑民周公以王命誥作
 多士序葢以成周既成其所遷殷民之中又有頑梗
 不率者爰作多士以誥之此特為頑民而發非謂始
 遷其民也又竹書成王三年滅殷遷殷民于衛五年
[005-17b]
 營成周八年命魯侯禽父齊侯伋遷庶殷于魯則是
 成周既成亦嘗有遷殷民之事矣又多士曰惟三月
 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三月即召公如洛之
 三月也蔡傳以為成王祀洛次年之三月周公至洛
 久矣至是始行治洛之事故謂之初也殊失考矣
無逸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蔡傳曰所猶處所也
君子以無逸為所動靜食息無不在是焉作輟則非所
謂所矣
[005-18a]
 按論語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朱子集注曰
 居其所不動也葢以不動者為所而衆動以之為樞
 紐也在天為北極在易為太極在範為皇極在聖人
 為主靜以立極君子以無逸為所即君子以無逸為
 極也益曰罔遊于逸臯陶曰無教逸欲有邦周公曰
 所其無逸聖賢相傳之心法無有不以是為兢兢業
 業者若但以處所釋之其意雖本於宋玉然以為動
 靜食息無不在是處則亦淺之乎言無逸矣至謂先
[005-18b]
 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即豳風七月意也朱子詩傳曰
 周公以成王未知稼穡之艱難故陳后稷公劉風化
 之所由使瞽矇朝夕諷誦以教之豳風無逸不有互
 相發明哉
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蔡傳曰邵子經世書高宗
五十九年祖庚七年祖甲三十三年
 按竹書武丁元年丁未五十九年陟祖庚元年丙午
 十一年陟祖甲元年丁巳三十三年陟邵子云祖庚
[005-19a]
 七年恐未足据又竹書外壬小乙皆十年庚丁八年
 小庚開甲皆五年南庚六年仲壬陽甲馮辛皆四年
 小辛三年書言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
 年亦各有所指非泛言也
君奭耈造德不降我則鳴鳥不聞蔡傳曰言召公去則
耉老成人之德不下於民在郊之鳯將不得復聞其鳴
矣是時周方隆盛鳴鳯在郊卷阿鳴于高岡者乃詠其
實故周公云爾也
[005-19b]
 按竹書成王十八年鳯凰見遂有事于河是時鳯凰
 翔庭成王援琴而歌曰鳯凰翔兮于紫庭余何德以
 感靈賴先王兮恩澤臻于胥樂兮民以寧
蔡仲之命乃致辟管叔于商蔡傳曰致辟云者誅戮之

 按周書作雒解曰降辟三叔管叔經而卒是時周公
 東征既誅武庚而三叔依然無恙致辟云者辟法也
 謂欲以國法懲之管叔經而卒前漢志中牟縣有管
[005-20a]
 城後漢志縣有林鄉天問曰伯林雉經維其何故是
 管叔於伯林之地自經而死也是周公未嘗誅戮之
 也孔傳以辟為誅殺蔡傳依之非也
多方惟五月丁亥王來自奄至于宗周蔡傳曰成王即
政之明年商奄又叛成王征滅之
 按竹書成王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三
 年王師滅殷遂伐奄滅蒲姑四年王師伐淮夷遂入
 奄五年春正月王在奄遷其君于蒲姑夏五月王至
[005-20b]
 自奄六年大蒐于岐陽七年周公復政于王書五月
 丁亥王來自奄葢周公攝政五年之事書詞先言周
 公曰而後言王若曰者此也成王即政則猶在二年
 之後而孔傳謂周公歸政之明年蔡傳据為成王即
 政之明年皆失考也觀下文王曰今爾奔走臣我監
 五祀其為成王之五年不益信哉
周官惟周王撫萬邦巡侯甸四征弗庭歸于宗周董正
治官蔡傳曰此書之本序也成王歸于鎬京董正治事
[005-21a]
之官外攘之功舉而益嚴内治之修也
 按竹書成王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岳召康公從歸
 于宗周遂正百官黜豐侯周官之作當在是時也書
 序成王既黜殷命滅淮夷還歸在豐作周官計滅殷
 與伐淮夷事在三年四年至此相距十五年序以經
 言四征弗庭而實之非謂以征是地而歸也序言豐
 豐亦即宗周也徐廣曰鎬去豐二十五里是皆為宗
 周也
[005-21b]
顧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蔡傳曰哉生魄十六日
 按孔𫝊曰成王崩年之四月始生魄月十六日孔疏
 曰成王崩年經典不載漢書律厯志云成王即位三
 十年四月庚戍朔十五日甲子哉生魄即引此顧命
 之文以為成王即位三十年而崩此是劉歆説也孔
 以甲子為十六日則不得與歆同矣鄭𤣥云此成王
 二十八年傳惟言成王崩年未知成王即位㡬年崩
 也据竹書成王元年丁酉春正月王即位三十七年
[005-22a]
 夏四月乙丑王陟康王元年甲戌春正月王即位命
 冢宰召康公總百官諸侯朝于豐宫則是成王崩年
 歲在癸酉唐時竹書既出而孔氏仍未之考是亦其
 疎略處也
吕刑蚩尤惟始作亂延及于平民罔不冦賊苗民弗用
靈制以刑蔡傳曰苗民承蚩尤之暴不用善而制以刑
 按孔傳曰蚩尤黄帝所滅三苗帝堯所誅言異世而
 同惡据後漢書張衡傳凡䜟皆云伐蚩尤而詩䜟獨
[005-22b]
 云蚩尤敗然後堯受命疑蚩尤種類高辛之末尚在
 故三苗之君得習蚩尤之惡而制以重刑如張衡傳
 所云者又按周禮肆師疏賈公彦引三朝記曰蚩尤
 庶人之貪者殆即經所云延及平民罔不冦賊者也
大辟疑赦其罰百鍰閱實其罪蔡傳曰臯陶所謂罪疑惟
輕者降一等而罪之今五刑疑赦而直罰之以金是大
辟宫剕劓墨者皆不復降等用矣舜之贖刑官府學校
鞭扑之刑耳而穆王之所謂贖雖大辟亦贖也舜豈有
[005-23a]
是制哉
 按經文墨辟疑赦其罰百鍰閱實其罪言犯墨法者
 事有可疑則赦之而又不徑赦之也罰之百鍰以示
 懲若乃簡閱其情實無可疑者其罪之實與疑對罪
 與赦對實則不疑罪則不赦也大辟之法亦然疑則
 赦之使贖實則罪之不赦也豈謂贖之以金雖大辟
 亦許其贖免哉蔡𫝊謂穆王巡遊無度財匱民勞乃
 為此一切權宜之術以歛民財非也觀其言五過之
[005-23b]
 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貨惟来又言獄貨非寳惟府辜
 功其兢兢以黷貨為戒者豈反借以歛民財為哉蔡
 傳又以為夫子錄之葢亦示戒則又非也夫子作孝
 經引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曰五刑之屬三
 千皆吕刑文也向使以穆王為戒而又何引之以垂
 訓哉
 
 管城碩記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