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f0057 佛國暦象編-日本-圓通 (master)




% BR5.1a
[005-01a]
佛國暦象編卷之五
平安東森隱士無外子釋圓通 撰
雲陽      空谷子釋智轂 校
暦法第四之三 凡二十七條
論日有五蝕
日有五蝕是日月經緯錯行之所爲是猶可因理而
推者也如其變異之蝕則不可因理而推者而佛敎
以是變異之蝕爲修羅之障是支那西洋之所不曽
知者也南齊書云舊説曰日有五蝕謂起上下左右
中央是也交會舊術云日蝕不從東始以月從其西
% BR5.1b
[005-01b]
東行及日交中交從外入内者先會後交虧西南角
先交後會虧西北角交從内出者先會後交虧西北
角先交後會虧西南角日正在交中者則虧於西故
不嘗蝕東也若日中有虧名爲西子不名爲蝕也漢
尚書令黄香曰日蝕皆從西月蝕皆從東無上下中
央者春秋魯桓三年日蝕貫中下上竟黒疑者以爲
日月正等月何得不而見日中鄭玄云月正掩日日
光從四邊出故言從中起也王逸亦謂日蝕不起於
東然而晉書恭帝元煕元年十一月丁亥朔日有蝕
之而云自義煕元年至是日蝕日從上始皆爲革命
% BR5.2a
%[005-02a]
之徴自義煕至是其間十有五年日食凡五而皆從
上始也是天示其徴應者而非常理之所推矣豈運
籌任數者所可得而知哉
論日蝕之疑難
南齊書曰王逸以爲月若掩日當蝕日西月行既疾
須曳應過西崖既復次蝕東崖今察日蝕西崖缺而
光已復過東崖而獨不掩逸之此意實爲巨疑王充
論衡亦出此疑難如支那西洋之説爲日月倶東移
而月速於日十二倍則此疑甚難通若據印度之説
則此難易曉日之周行速於月而日月倶西移日自
% BR5.2b
[005-02b]
東及月故日蝕毎虧從西而月之緯行速於日十二
倍故日繞蝕而與月斜別或差於西北或差西南是
故不應西崖既復次蝕東崖也加旃當此時二曜之
行有高卑之別不致此難
論暗虚之説
南齊書云先儒難月以望蝕去日極遠誰蝕月乎説
者稱日有暗氣天有虚道常與日衡相對月行在虚
道中則爲氣所弇故月爲蝕也又隋書曰月食以月
行虚道暗氣所衝日有暗氣天有虚道正黄道常與
□對如鏡居下魄耀見陰名曰暗氣奄月則食故稱
% BR5.3a
%[005-03a]
當月月食當星星亡暗虚之説古人有所深考故其
義雖不中不甚遠也較之西洋以月蝕爲地影則其
義頗近矣雖然不如羅睺計都之有實騐而其義的
切也(羅計者詳之於前)
論西説太陽測量無定凖
西洋天學家測日之量其差舛最甚矣利瑪竇曰日
大於地一百六十五倍八之三而其徑四百八十八
萬四千零三十五里餘西洋新説云日徑大於地三
百六十倍同新説云日徑大於地爲五倍奇其大小
懸絶既致空壤數百倍之差矣其餘十有餘家其違
% BR5.3b
[005-03b]
並皆不啻螘垤與丘山也凡運籌任數者未曽聞如
此許多乖角而稱可者也西學者謂七曜離地及其
大小等各有測算之法測量之器實非荒唐之言揣
摩之見直是一毫不爽者然高低尚有定位而行天
轉旋皆可測也不畏大方極口自讚而其無定凖如
斯奚得其無毫差哉彼自謂器測實騐誠得厥眞而
極遠之境取徴無則故十人測之而有十差爾孰與
佛説爲日宮五十一由旬其言一出而千載不易者
論西洋新舊天説不足依用
西洋舊説測地周爲九萬里而月離地心爲四十八
% BR5.4a
%[005-04a]
萬二千五百二十餘里辰星離地心九十一萬八千
七百五十餘里太白離地心二百四十萬六百八十
一里餘日離地心一千六百零五萬五千六百八十
一里餘熒惑離地心二千七百四十一萬二千一百
里餘歳星離地心一萬二千六百七十六萬九千五
百八十四里餘塡星離地心二萬五百七十七萬五
百六十四里餘經星離地心三萬二千二百七十六
萬九千八百四十五里餘此外即係一日一周宗動
之天包絡轉運諸天者其離地心有六萬四千七百
三十三萬八千六百九十里餘其新説者與舊説大
% BR5.4b
[005-04b]
異而詭變滋甚其義如粗出於前而其七曜離地等
之測算十有餘家亦各天隔今擧其二家測算之異
餘畧之戞數濕以儞之所測算水星距地三萬三千
倍縛而捊之所測算水星距地五萬⼀一千⼀一百三十
八倍金火木土亦各互齟齬天淵不同若是全令人
無所適從予故曰不足依用也
徴西説七曜離地之諧謬明據
西洋新説家並言月者地球之副星而獨繞地球故
去地最近或爲地球半徑一萬九千倍或地球徑六
千倍凡新舊諸説言七曜離地之數者率皆妄誕不
% BR5.5a
%[005-05a]
足依用何者晉書天文志云凡月蝕五星其國皆亡
五星入月其野有逐相又曰惠帝太安二年歳星入
月中占曰國有逐相又曰元帝大興三年十二月巳
未太白入月在斗又曰成帝咸康元年二月乙未太
白入月同四年四月巳已七月乙巳月倶奄太白(奄與
入其象自別)同六年二月太白入月同十年十一月月奄
塡星又云孝武太元十二年二月戊寅熒惑入月占
曰有亂臣死同十三年十一月戊子辰星入月同十
八年正月乙酉熒惑入月隋書天文志亦云凡月蝕
五星其國亡凡五星入月其野有逐相蓋天變者司
% BR5.5b
[005-05b]
天奏之史臣記之天下倶所見而驗證莫明焉今撿
一兩史五星入月者不一而足若西説者如何通西
説爲言辰星高於月爲皇國里法七萬二千七百零
五五而入月者數矣又西説爲言歳星高於月爲皇
國里法二千百零四萬九千五百一十零里六六不
盡而今五星皆有入月者何也其餘皆凖之其非顯
著如此若據印度之説則廻照輪距地百六十萬里
於皇國里法爲二十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里有奇
而行度時有高卑故有月奄五星又時有五星入月
兩無妨如印度斷日蝕法言或火星在日下或三星
% BR5.6a
%[005-06a]
已上同聚一宿則不得其蝕其義與支那同以可知
耳近者西洋新説奇譎百出人徒惑厥精算是以不
能遽悟其非然今以五星入月實驗觀之則其説殆
若瓦解矣
論西洋五星距地測量之謬
上已以五星入月之辨駁西洋五星離地之測量今
又重覈論其非
西洋天學家戞數濕以儞之所測算以地球半中徑
爲積 五星距地球遠點之測量
土星距地二十四萬四千倍
% BR5.6b
[005-06b]
木星距地一十四萬三千倍
火星距地五萬九千倍
金星距地三萬八千倍
水星距地三萬三千倍
又五星距地球近點之測量
土星距地十七萬六千倍(較前遠點其差六萬八千倍)
木星距地八萬七千倍 (較前遠點其差五萬六千倍)
火星距地八千倍    (較前遠點其差五萬一千倍)
金星距地六千倍    (較前遠點其差三萬二千倍)
水星距地一萬一千倍 (較前遠點其差二萬二千倍)
% BR5.7a
%[005-07a]
縛而捊之所測算 五星距地球遠點之測量
土星距地三十八萬零五百五十倍
木星距地二十二萬二千二百五十倍
火星距地九萬二千二百二十一倍
金星距地六萬零零五十倍
水星距地五萬一千一百三十八倍
又五星距地球近點之測量
土星距地二十七萬六千二百六十八倍(較前遠點其差
十萬零四千二百八十二倍)木星距地一十三萬六千二百六
十八倍(較前遠點其差八萬五千九百八十二倍)火星距地一萬三千
% BR5.7b
[005-07b]
六百六十八倍(較前遠點其差七萬八千五百五十三倍)金星距地九
千零四十倍(較前遠點其差五萬一千零零九倍)水星距地二萬三
千二百二十一倍(較前遠點其差二萬七千九百一十七倍)
其不同如此今且就後測算以論之其乖理殊甚其
論土星自近點至遠點加距十萬四千二百八十二
倍而人視其遠點之時與近點之時無異者何也今
以例徴其非彼説月之徑爲皇國里法九百三十八
里而以月距地爲地之半中徑三百七十倍今人視
月其大僅如扇設二倍之則爲地之半中徑七百四
十倍而人所見必當如徑二三寸玉盌倘更三倍之
% BR5.8a
%[005-08a]
則爲地之半中徑一千一百一十倍而其大可一寸
倘四倍之則人終當不得見之今土星在其近點時
與其遠點益十萬四千餘倍所見相齊者何也請試
以月之距地騐之其非自明矣
論西法恆星天測量之非及恆星爲太陽之謬
西法爲恆星高於太陽二萬九千六百七十一萬四
千一百五十五里而西儒測五星距地既妄則其測
恆星亦誰肯爲適當乎且彼新法以謂恆星者皆太
陽而不動也今請併徴其非南齊書曰難曰日之夜
蝕驗於夜星之亡晝蝕既盡晝星何故反不見答之
% BR5.8b
[005-08b]
曰夫言光有所衝則有不衝光矣言有所當亦有所
不當矣夜蝕度遠與所當而同没晝蝕度近由非衝
而得明西法今爲恆星者皆太陽而其體焰熾不須
佗光若然則當日之夜蝕所衝之星亡者何也恆星
之非太陽確乎者矣且也以當夜蝕之所衝而亡驗
之恆星之不甚高於日亦可以知也耳西儒不自度
謾悖聖賢濫陰陽而無所畏憚豈不哀哉(此中爲恆星以爲月
所隔不能受日光故亡者且從南齊書若據印度之義則當於日衝而爲羅計所蝕也言當星則星亡
是也)
論以地球妄爲星僻説
% BR5.9a
%[005-09a]
地球旋動之非巳駁於前如其以地球爲星者害於
聖敎更甚矣皇國及支那印度其法雖異至其崇天
神重鬼神則其揆一也今西説爲言此地恆運轉與
曜宿全同自月及五星等見我地球則由海水爲日
所照故其光與月無異由是輙以爲月及五星亦地
球而人居於此與我地球無異矣甚矣哉人之好詭
一何至斯儻夫如是則互天互地我與彼既等有何
所憚而敬天之爲竟令人至無所畏懼其害於道莫
大焉西洋書中又有測月中人之長者殊不知荒唐
不稽者聖賢之所誡夫赫奕二曜其有晷影之跡猶
% BR5.9b
[005-09b]
有難得而測者況於五星中人之有無乎哉況於其
形之長短乎其罔天地誣聖賢奚其深也輕窕之徒
聞而悦之其極必至蔑如内外之聖典紊天地之常
倫其害於名敎妨於慈濟甚不少小是余之所以務
而闢之者也試問西學家既以月及五星爲人居而
獨不得以太陽爲人居者是大火聚故也耳夫日月
星宿元是同象何猥容人按排亘古七曜之徴應速
於影嚮歴代史志鑿鑿言之其豈皆盡虚設者哉聖
人寅賓出餞納者豈愚而然者也歟
論五星測騐起於印度
% BR5.10a
%[005-10a]
唐已前亦測五星而其術未詳故宿曜經曰大唐未
審知委其曜盛唐已後得傳印度諸暦其法漸備矣
然而洎丁元猶未究其精故輟畊録曰文正王嘗言
西域暦五星密於中國乃作回回暦又宿曜經説七
曜經曰南西北三方諸國一切悉用之印度西北者
回西是也回西七曜暦則自印度波及於彼於是亦
可見也耳而印度七曜暦傳于今者有西印度僧金
倶吒在唐天和中而推歩之者雖粗略其梗概亦足
見之惜哉其書殘缺脱太陰之推歩摩登伽經畧出
七曜一周天之數文殊儀䡄經熾盛光等諸經説五
% BR5.10b
[005-10b]
星陵犯之徴應甚詳矣當知其術從而來大尚焉
論測七曜形量印度西洋大異(并徴西測之非)
西測云太陽之大當吾邦里法三十二萬九千五百
零一里零九太陰之大九百三十八里八四零五土
星之大二萬九千二百九十六里四零四四大於月
三十一倍餘木星之大三萬五千三百零一里九三
七大於月凡三十七倍半餘火星之大一千九百十
八里二三七大於月二倍餘金星之大三千四百一
十二里六六大於月幾四倍水星之大一千八百三
十零一里二一零六大於月幾二倍西測五星之量
% BR5.11a
%[005-11a]
悉皆暗算妄推不足依憑也古既五星入月數也大
於月數十倍而能入月中人見其星之大如本者何
也三尺童亦所不惑也
印度説者宿曜經云日廣五十一由旬下靣玻瓈之
寶火精之質也温舒能照萬物立世阿毘曇論曰是
日宮者厚五十一由旬廣五十一由旬周迴一百五
十三由旬玻瓈所成赤金所覆火大分多下際火分
復爲最多其下際光亦爲最勝其上際金城圍繞城
高一由旬衆寶所成種種摩尼之所嚴飾日天子與
諸眷屬於其中住瑜伽論云其日輪量五十一踰繕
% BR5.11b
[005-11b]
那當知月輪其量减一日輪以火頗胝所成便當支
那二千四十里
月宮宿曜經云月廣五十由旬下靣瑠璃之寶水精
之質也清凉能照萬物立世阿毘曇論曰是月宮者
厚五十由旬廣五十由旬周迴一百五十由旬是月
宮殿瑠璃所成白銀所覆水大分多下際水分復爲
最多其下際光亦爲最勝其上際金城圍繞高一由
旬衆寶所成種種摩尼之所嚴飾月天子與諸眷屬
倶於其中住瑜伽論曰月輪以水頗胝所成金星宿
曜經云風精太白廣十由旬唐里法四百里而居月
% BR5.12a
%[005-12a]
二十五分之一七曜攘災决云太白西方金之精一
名長庚徑一百里其色白而光明此是西印度所傳
其説體量頗異蓋此書本凖西印度之所傳故或有
里法之異也
木星宿曜經云空精歳星廣九由旬凡當唐里法三
百六十里攘災决云歳星東方木之精一名攝提徑
一百里其色靑
水星宿曜經云月精辰星廣八由旬凡當唐三百二
十里攘災决云辰星北方水之精一名寃星經一百
里其色黒
% BR5.12b
[005-12b]
火星宿曜經云火精熒惑廣七由旬凡當唐二百八
十里攘災决云熒惑南方火之精一曰罸星徑七十
里其色赤
土星宿曜經云日精鎭星廣六由旬凡當唐二百四
十里攘災决云鎭星中央土之精一名地徑五十里
其色黄
其佗雜星量各不齊瑜伽論云諸星宿中其量大者
十八拘盧舎量(凡當唐百八里)中者十拘盧舎量(凡當唐六十里)最
小者四拘盧舎量(凡當唐二十四里)又増一阿含及樓炭等
説星量頗故畧之按西測爲木火土三星大於月數
% BR5.13a
%[005-13a]
十倍然以五星入月驗之(月亦有掩五星互有高卑行故也)五星小
於月且與月互高卑也必矣是皆實驗也可見印度
之説信而徴矣
論西洋測量無所適從
西洋天學其爲名家者競究測七曜離地及其體量
而其同異懸絶今唯擧太陽離地之異其佗畧之
太陽離地之遠點以地之半中徑爲積以言其列下
者皆其人名也
太陽距地一千五百八十六倍 飛把耳救數
同一千二百一十倍       甫鐸陸脈由數
% BR5.13b
[005-13b]
同一千一百四十六倍     曷而秡得及牛數
同一千七百七十九倍     骨百耳尼結由數
同一千一百八十二倍     得逸骨
同三千四百三十倍       缺甫歴力由數
同一萬四千九百零五倍    聞迭而立牛數
同七千四百二十七倍     力郭濕郁留數
同二萬二千三百七十四倍  戛數濕以儞
同三萬四千九百九十六倍  迭剌飛列
此中其差最多者三萬三千八百五十倍也未曽聞
測算一事而有如是逈乖角者須知無縁大荒之外
% BR5.14a
%[005-14a]
的取測算之徴所以遂不免歸於臆斷也
論日月體量内外所説不同
印度西洋其説如前篇支那之説者白虎通曰日月
徑千里又徐整長暦云日月徑千里周圍三千里竺
漢二説其差凡不過一倍若較西法則其差甚夥若
以日大於地三百六十倍比之印度日宮五十一由
旬則其異凡五千百餘倍也夫佛者王於諸天仙神
鬼敎化萬邦其敎無國不至矣聖言一出千載永不
易烏北之庸常凡人之臆説漢土爲日徑千里者其
言縱容似與印度之説頗合是必古之遺傳而出神
% BR5.14b
[005-14b]
聖之説者矣不類西法之荒唐者遠矣
論言輿地廣狹内外典其説大異
西洋地球之説如前數論支那説者河圖括地象曰
地南北三億三萬五千五百里地部之位起形高大
者有崑崙山廣萬里高萬一千里神物之所生聖人
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雲氣五色流水其泉南流入
中國名曰河也其山中應于天最居中八十域布繞
之中國東南隅居其一分是奸城也淮南子云禹乃
使太章歩自東極至于西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
七十五歩使豎亥歩自北極至于南極二億三萬三
% BR5.15a
%[005-15a]
千五百里七十五歩(太章豎亥善行人皆禹臣也)周髀曰日光外
所照徑八十一萬里周二百四十三萬里周髀者測
景得于圭表者而其所言氷海夜國今現有實據周
髀所言輿地大於西説之地球許多也而其測量雖
至外衡之外日光之所及而不言地之所限矣河圖
及淮南之説是皆采録舊聞者而必有其所傳與西
説各恣臆斷者不同故其崑崙等之説今皆有實據
故言地之大亦當必有其所本矣夫神人者履水猶
地豈常理之所推哉太章豎亥蓋是神人然而支那
所説皆不過言閻浮提一天下之内外其義如詳前
% BR5.15b
[005-15b]
篇印度所説輿地其度甚廣大與西説懸絶倶舎曰
地徑十二億三千四百五十由旬乃當唐四千九百
三十八萬里是以天眼親見以所測定不同庸常凡
人暗算妄推西説言地甚小而測日太廣大也印度
則與是相反夫日月雖顯象是天地間之一物而非
可與天地對較其大小者況大於地數百倍者哉悖
聖説最甚矣是故信彼説者皆言雖聖人於天文地
理則所未達也使人輕蔑聖典者遂皆可根於此豈
可不哀哉
論周髀所言四極節氣之差與佛説契合
% BR5.16a
%[005-16a]
上章就於佛説詳四天下日道及節氣之差而撿周
髀所言其立日道及節氣之差全同佛説周髀云凡
日月運行四極之道故日光外所照徑八十一萬里
周二百四十三萬里故日運行處極北北方日中南
方夜半日在極東東方日中西方日中東方夜半凡
此四方者天地四極晝夜易處加四時相及又云日
月之道常縁宿南至夏至日中北至冬至之夜半南
至冬至日中北至夏至夜半亦徑三十五萬七千里
周一百七萬一千里問西洋談地球者亦爲晝夜易
% BR5.16b
[005-16b]
處節氣隨地何唯佛説及周髀乎曰西儒所言雖相
類其義大非矣余騐諸三事一者明史及廣輿記並
言天方國一曰西域用回回暦與中國暦前後差三
日若凖此義則自支那至亞墨利加食人國相隔百
八十度故其節氣之差當不過七八日也今以自支
那京師至天方東西相隔凡七十五度而尚云節氣
差三日凖知之故也如立世及周髀之説者里差百
八十度則氣差適當百八十日故與西説乖角天淵
也二者余嘗■有合考和蘭暦相當皇國元禄十六  =門 免
年之與皇國暦者本年春分西暦則彼之三月二十
% BR5.17a
%[005-17a]
一日是日乃吾邦二月五日而皇國春分則當二月
六日未初三刻故我與彼氣差僅一日也本年夏至
西暦則彼之六月廿二日而吾邦當五月九日皇國
夏至即與彼同日也又本年秋分西暦則彼九月二
十四日是日乃吾邦八月十四日而皇國秋分乃當
本月十二日差不足二日又本年冬至西暦則彼十
二月廿三日是日乃吾邦十一月十五日而吾邦冬
至乃當十一月十四日與彼差僅一日也又是歳彼
正月三日滿月同夜月蝕(自酉刻至戌刻虧二分半)皇國暦則當
十一月十六日吾邦亦當是夜酉時月帯蝕所見七
% BR5.17b
[005-17b]
分是亦同時(伹食分有淺深耳)又是歳當彼十二月廿三日
冬至月触(自酉中刻至戌中刻虧三分)皇國暦亦同日酉時月帯
触所見八分半是亦同時而僅有刻差及食分多寡
耳自皇國至紅毛國道程凡百三十五度然利瑪竇
坤輿圖曰相隔百八十度則時差六辰而晝夜相反
焉是大妄矣今既騐和西二暦彼此相距百三十五
度而時差僅四刻餘而氣差則不足二日也以之凖
知相距百八十度則氣差僅不過三日也耳西説大
謬也明矣凖佛説及周髀從吾南洲而言則當此地
冬至東洲則春分西洲則秋分北洲則夏至也左右
% BR5.18a
%[005-18a]
相距九十度則氣差亦九十日若南北若東西其正
對地者相距百八十度而其氣差亦百八十日也其
辰恰差六時是故言晝夜易處寒暑相反今據立世
阿毘曇折半迴照輪則爲七億二千一百六十三由
旬半是即半周天之里程也以配之三百六十度則
毎度當四千九由旬而天度差一度則節氣亦差一
日矣撿今和西二暦其夏至者同日而無差其冬至
者二暦差一日也故折半二至以取之我與彼節氣
相差適半日也按和蘭者其地在于閻浮提西北之
涯而皇國者在于閻浮提東洋中與和蘭相距凡當
% BR5.18b
[005-18b]
二千由旬乃適當半度故氣差方當半日也而與立
世阿毘曇等所説其義甚合矣是實騐而最足徴焉
既以西暦親騐之無所容疑豈非執柯伐柯者乎西
説地度不當其實也於是益彰焉三者若子午卯酉
正對地者晝夜相反節氣相表裏焉驗之以星度之
移其義確存於目擊復奚疑矣今如參宿爲冬至夜
半之中星是夜乃昬見卯位而又過九十一日則昬
見午位又過九十一日乃昬見酉位又過九十一日
則凖知昬在子位由是觀之左右相距九十度則其
氣差一季故異春夏別秋冬若正對而相距百八十
% BR5.19a
%[005-19a]
四洲晝夜易處異節氣圖
% BR5.19b
[005-19b]
四洲黄道三䂓圖
% BR5.20a
%[005-20a]
日所在約南洲以配晝夜十二時圖
% BR5.20b
[005-20b]
度則寒暑相反晝夜易處其理無所容惑焉若西説
者紅毛與我相距百三十五度故非假如參宿爲吾
邦冬至中星則距吾冬至百三十五日而是時參宿
始爲紅毛冬至中星則西法地度其義與天下合也
逈遠矣二暦氣差僅不過半日故也騐中星之移則
西法之非欲遁而靡地焉耳
論西法地度不合其實
西儒以天度配諸地以辨方隅別於里程也其有益
知地理也不少矣是事本起回回如詳前篇想西洋
邊埀諸國常事通賈舶於萬國故水行是厥常矣渺
% BR5.21a
%[005-21a]
邈瀛洋由何別其遠近其所憑獨有天度耳是故彼
以學天度爲切要也然西儒之所測其量不過閻浮
提及與二中洲是故不過天度四分之一也西儒爲
法以極星出地爲標凖故若相距二百五十里北則
極益高一度若二百五十里南則極益卑亦一度也
故以二百五十里乘三百六十度則得九萬里也遂
以爲一周地之量而其地度之法以梗於地理故皓
儒碩生一皆信之不悟其非甚可哀矣其義如第二
卷辨之近者有以吾邦里法測地度者曰驗北極出
地二十八里四百二十歩而差一度故地球之周凡
% BR5.21b
[005-21b]
一萬百五十二里徑三千二百四十四里三百三十
歩餘夫蕩蕩坤輿豈如是渺小者哉如吾神洲居天
下之萬一東西凡當五百七里百八十歩故(以地理撿之自
肥瓊浦至與南部之東涯則幾及二十度雖然今且從東西十八度之義以所布算也)假使以
吾邦二十布列東西則其一萬百五十二里既皆盡
焉毫靡地容海矣彼疏於理曷如此甚哉
論世間天説正與邪並不出南方一洲義
夫寰字寥廓也不可能得而測令人難知莫若天也
按西儒所測不過閻浮提與二中洲也而彼坤輿圖
所載比較諸正法念經等之所説西人未知者甚多
% BR5.22a
%[005-22a]
矣況如餘三天下固凡人之所不知而又非舟揖所
能至也蓋極辰環運中樞如輪軸如麿臍矣是故天
下之測量諸數之所由而出獨係於斯暦象測算惟
是之由焉肉眼所見慮知所測豈得出此外哉周髀
者雖聖者所測亦是應人之所知是故以極辰爲中
樞以測定於天比之佛説則天地之量小大雖異梗
概無差周髀所言外衡經緯比之立世等所説外衡
(立世謂之外路)經緯幾當二十四分之一(周髀所測外衡經度爲八十一萬里
而立世所説外衡經度一千九百二十五萬五千二百里也)是亦似出於自然之
數者其佗三光之運地體之義無不與佛説脗合豈
% BR5.22b
[005-22b]
不信哉周髀及宣夜之外渾天已下支那西洋諸説
一皆庸常凡人之所臆度皆不足取而其義雖異以
極辰爲中樞者其揆一也是偏由乎人之所測肉眼
所見爲極辰所限故也其測量不出此外也冝矣哉
擧周髀之正以徴西説不經
周髀爲經其數也事也得之圭表得之星度悉有實
據也無毫所加臆見未嘗一言日月體幾許星宿體
幾許又測天地偏據測景以定七衡六間立里程之
外未曽言天地之大幾許也故周髀曰日光所照四
極徑八十一萬里周二百四十三萬里過此而徃者
% BR5.23a
%[005-23a]
未之或知聖者立言正大而未嘗謂無其據異乎西
儒謾欲必於大荒之外也西儒曰吾天學皆由實測
非一任臆斷者今謂西儒天説雖皆似實騐其實不
過臆見如彼測日或爲地之五倍或爲百六十五倍
或爲三百五十倍其所測各懸絶西儒亦由測算本
於實騐然而周髀則由表股取日景於遙天之外而
其測景而定數者在於視聽之間西儒則取測器於
手裡而其决數在於大荒之外(如日月體量等)識見所不及
遂不過臆見而已其事相似而其實大異是其所以
所測各有許多之差也同測其事而致數百倍之違
% BR5.23b
[005-23b]
恬然自信豈不謂之不經乎哉
論金邊山及閻浮樹可得而窺
立世象王品曰修槃那般娑山(此云金邊山)高二十四由
旬(當九百六十里)於秋月時天晴不雨最放光明復有諸人
近雪山住四月(彼土之俗避暑易處)高平地會互相招呼徃觀
天上至摩訶迦羅山頂仰觀北靣遙見彼山光明照
曜因相謂曰是須彌山我今已見天上又同閻浮提
品曰時有一人名曰長脛本是王種姓拘利氏宿業
果報所得神通是人有此威神相貌若行水中前脚
未没後脚已移若行草上草葉未靡便得移歩(是名生得
% BR5.24a
%[005-24a]
通通之微者而非眞神境通也)是人北踰六山登第七金邊山頂轉
靣向北聳身遠望唯見黒暗怖畏而反佛問汝至閻
浮樹不答言不至佛問汝何所見是人答曰唯覩黒
暗佛言此黒暗色即閻浮樹是人重禮佛足更向北
行重度七山又度六大國及七林七河等乃至閻浮
樹而得詳見之今世幸有精製望遠鏡齎持以至蝦
夷之北而從高山窺於其北則必當得覩金邊之光
明及閻浮樹之相若進於蝦夷至于北溟而窺之則
益可矣以論曰從摩訶迦羅山(在于北印度此云太黒山)得見金
邊光明凖知其地勢頗高而北極出地大率當及五
% BR5.24b
[005-24b]
十餘度故與蝦夷北邊其地勢䆮應均矣極北雖幽
渺若其有光明者謂可得窺見其事者據之故也不
肖若不得遂此擧者請海内同志佛子的窺得是實
徴而闡海内之惑以宣暢佛乘則護法莫大焉想金
邊山距北極也必不遠矣而閻浮樹者在于極辰之
北千二百由旬也若夫親得此實徴則種種邪説一
時氷消我焉好惟法是荷矣耳
論非佛説則不能盡日月及極遠之事
夫日月衆星運轉太虚萬古無錯孰御而■使然也  =至+攴
若爲非情而自爾則其理甚不盡矣夫五嶽土壤之
% BR5.25a
%[005-25a]
積也四瀆水泉之聚也尚有神祗在而鎭焉況日月
衆星照臨天地發育萬者生靈仰而憑焉群品由而
成焉豈比嶽瀆哉是以先聖寅賓出日餞納日當其
巡狩則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山川徧于群神巍巍
堯舜敬天尊神其事既如是然今蠻夷之術盛行于
世以月爲土壤以五星爲人居悖先聖曷甚哉加旃
或由是騁怪誕妖妄之説或由是縱術數詭變之談
其要由不知神道故也明儒云西人巧於術數而暗
通機之學可謂知言之選矣西儒喜搆造詭異荒唐
不知其必然而誘惑愚惷也吾法得天眼神境等神
% BR5.25b
[005-25b]
通以見其實者之外出於臆想情解者敢弗取也縱
愽識強記盡天下之書其在于聞見之間得其實者
之外出於情量臆斷者亦敢弗取也如敎而解如解
而行如行而證六通無礙無毫所惑是名眞知道之
人遠見萬劫之前猶如今日其見萬劫之後亦然而
不爲山壁所障徹視無窮天地猶如眎掌菓例如釋
迦懸知今日盛起地道説預爲設難破復如遠説海
外萬里之事今日皆有徴如是而后始可得語大荒
之外論幽渺之事又非如是人之所言不足爲據也
碌碌庸人不自揣厥分猥測荒唐之事筆以惑人輕
% BR5.26a
%[005-26a]
窕之士競騁焉苟存意於道者豈不務而闢乎哉
詳日月行度之義
起世經云彼日天勝大宮殿有五種風吹轉而行何
等爲五一名爲持二名爲住三名隨順轉四名波羅
訶迦五名將行於彼日天宮殿之前別有無量諸天
先行皆名窂行(婆娑翻名堅行天)又同經曰彼月天子最勝
宮殿爲五種風攝持而行何等爲五一持二住三順
四攝五行以此五風所攝持故月天宮殿依空而行
亦有無量諸天引前而行彼諸天子皆有名字印度
多謂氣爲風西洋多謂風爲氣其義遞通故知乘五
% BR5.26b
[005-26b]
種太氣而運旋四天下又正法念經曰閻浮提北名
曰風輪可以合考
詳日月行度速疾
大毘婆娑百三十六云譬如四善射夫各執弓箭相
背攢立欲射四方有一捷夫來語之曰汝等今可一
時放箭我能遍接倶令不堕於意云何此捷疾不苾
芻白佛甚疾世尊佛言彼人捷疾不及地行藥叉地
行藥叉捷疾不及空行藥叉空行捷疾不及四大王
衆天彼天捷疾不及日月輪二輪捷疾不及堅行天
子此是導引日月輪車者又正法念經云以天眼觀
% BR5.27a
%[005-27a]
須彌山高廣八萬四千由旬阿修羅王住在其側居
此水下以衆生業之所住持令日旋轉有大尊神名
曰健疾常在前導于眴目頃能行十千一百五十由
旬周市旋轉以日爲度其行捷疾不如是則不可得
一日而能轉四天下
辨南極之義
問揆日候星紀要一云至萬暦四十八年庚申湯羅
兩公航海過赤道南三月有奇見南極已高三十餘
度又物理小識一云滿剌加國處赤道下南北二極
此地皆可測春秋分日正麗天頂冬夏至日距頂各
% BR5.27b
[005-27b]
二十三度有奇彼人目境常見晝夜平亦常見南北
極麗天諸星無一隱者又見天經或問載南北見界
圖赤道以南衆星拱南辰猶如赤道以北衆星拱北
辰由是觀之蓋天及與印度天説非與天不合耶曰
是非難曉矣人皆久肄渾天之説故固執以爲衆星
綴附于天而繞矣更聞赤道以南衆星拱南辰而繞
益以謂渾天及地球之説信而徴焉於是嘲蓋天須
彌之説以爲虚誕是自不達也耳若夫太陰一周爲
之一月太陽一周爲之一歳五星之運亦各異其行
留退順逆各任其情豈能一軸之所轉哉其義如詳
% BR5.28a
%[005-28a]
于前若爾者南邊有居輪恰如北邊也復奚異湯羅
諸人從北邊五十餘度之地始泛南海偶得見南極
以爲飾己説具想如南印度人見南極蓋其常矣故
南海傳云若欲取正方者冝須夜揆北辰直望南極
定其邪正的辨禺中彼土者登高山而窺則闔天星
曜無一不見者故星暦等較之諸邦爲最詳又據佛
説四洲各有北極及南極是故對較四洲之衆星則
當如今所在此見界衆星不足百分之一故文殊儀
䡄經中空居大曜日月五星羅睺計都爲首別列六
十一大曜總擧無數大曜復別列四十一星王總擧
% BR5.28b
[005-28b]
百千眷屬復列三十六億衆星十二宮三十六宮及
無數大宮又正法念經説東弗婆提有多星宿海衆
星多聚其海上故名耳如此精愽豈他邦所及乎其
詳於星象亡論而如南印度者詳南極之事幾知吾
方於北極而彼地者亦得能見北極也而彼地諸人
悉信日月衆星繞須彌皆不疑矣且其詳南極豈類
此地人逈暗推以議之耶而彼不疑其蓋天則我焉
復容疑乎哉
論印度星暦説不來此上者多
印度言星象也最精且愽矣雖然非是出世之急故
% BR5.29a
%[005-29a]
弘法諸師不務而傳譯焉是以不來此土者甚多如
南極之事獨見南海傳而其餘無嘗詳之者又紫微
内外之衆星限于一洲而不互餘三洲義偶見瑜伽
略纂曰繞須彌而行者此據通天下星等(言指通四天下星也)
非別洲星(別洲者指南閻浮洲一天下)如北斗辰一洲轉故(是指紫微
宮内外)亦有表時善惡一方一國之所共覩非於餘處
如前所論紫微宮内外則當於閻浮提之中心其象
如蓋笠印度内外之典藉以北辰及斗爲禱天之要
法其本命元辰者關於人最重矣不肖昔未曽得其
意今也及撿是事始得知所以北斗辰關人切而司
% BR5.29b
[005-29b]
其命辰之理何者北辰則距閻浮南際七百六十由
旬零三二也當於閻浮提中心而位焉其於人也如
懸蓋矣原所以天地人理一而人之命辰本係於斯
之象其不顯乎故瑜伽爲法修護摩時必特供曜宿
其由致深矣哉是故密部中特説北斗辰者甚多瑜
祗熾盛光等爲首妙見經七佛神咒經北斗別行法
七星如意輪等之法不遑枚擧而當審詳閻浮提所
當極辰下之地閻浮提地過于極辰之北者猶千二
百由旬餘地如詳之於第三卷凖閻浮提餘三天下
亦不可無紫微宮内外之衆星如南閻浮提餘三天
% BR5.30a
%[005-30a]
下亦各不可無南極内外之衆星印度極詳此事故
慈恩瑜伽疏謂有別洲星與通天下星之別今撿之
以通大下星較別洲星其別洲星應當甚多凡若所
在紫微宮前後百三十度之分内衆星悉在此洲上
而環運焉故所不通餘洲也而又若所在南極前後
百三十度之分内衆星是亦限一洲不通餘洲由是
別洲之星理甚夥西説曰金水二星者其運輪小而
不能包地惟抱日爲輪月者其輪益小而秪抱地爲
輪又令地遽轉等逞種種苛纎以爲精微皆妄誕也
耳今以紫微宮内外衆星之游輪有通不凖知之五
% BR5.30b
[005-30b]
星等有運轉廣狹行度遲疾參差不齊亦何所塞之
有夫六十一種之大曜及無數眷屬三十六億之衆
星豈耐凡之所見況二極各布列四天下絶非肉眼
之所知以藐焉天地謾任胸臆蓋不知己分之甚也
證印度測曜宿高卑其傳甚久
印度則當佛出世時已有測七曜高卑術如前已引
經論而證今復撿嘉祥仁王疏云三藏師云外國(指印
度)大白星名天師星如理行則國豐失度則儉○彗
星者外國名閻羅王星此星隨所出處必有災難也
○輪星者有暉如輪若日月五星破輪星中央則國
% BR5.31a
%[005-31a]
土分散日月五星在輪星右行則國土安樂也左行
亦不好也○鬼星者九月中日没在東北若行駃是
過時節若近上則鬼神來破國病人(輪星者此方所未聞鬼星者似
言鬼宿)○火星者熒惑星也此主賊若夫高則賊起若
下則賊伏若在子處則下若在午爲高○水星者即
是濕星亦是太白若在寅爲下若在申爲高一處三
十日行十二月得一周從鷄狗猪鼠四處行無水從
鬼蛇羊猴四處行則多水從牛虎龍馬四處行則平
水平水則不多不少○風星者即昴星在虎處則高
一處三十日行猴處行則下若高多風無雨若下多
% BR5.31b
[005-31b]
雨少風七月高正月下八月至正月(從秋分至春分)漸漸下
二月至七月(從春分至秋分)漸漸高(此高卑言其大概耳若欲詳知者就於暦術而
冝撿)隨日行則有三種二月三月八月九月同日行十
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此四月在日前行四月五月
六月七月此四月在日後行此是如法行異此則失
度不好也刀星者且滿星一處行逕二年半若在兎
處最高若在鷄處最下若高多刀兵衆生餓疾病若
下少刀兵此中三藏者即指嘉祥所稟𣴎印度之師
或是眞諦等矣嘉祥與天台同時在陳隋之間印度
詳高卑術而其傳久可見也西洋雖専測七曜高卑
% BR5.32a
%[005-32a]
未曾聞測經星之高卑也以今已詳言昴星等高卑
觀則印度不止言七曜高卑亦能得測列宿高卑之
行又不止測經星亦能得測其佗雜星而其如輪星
刀星等此方所未嘗聞也又有五星之外與經星不
齊其行者今已言刀星一處行逕二年半是與五星
叚目全同由是觀之西儒恆星天之説其非也滋彰
焉西人漫欲以井蛙之見尅測渺邈天地是非不恐
大方者哉
論侍天形服翳月光之説
間阿含起世等經説縁諸天形服隱翳月光否致月
% BR5.32b
[005-32b]
有虧盈其言非甚近誕耶曰是自不達而謂爲誕耳
今擧文而釋之起世經曰月天宮殿縱廣正等四十
九由旬四靣垣牆七寶所成月天宮殿純以天銀天
靑瑠璃而相間錯二分天銀清淨無垢光甚明曜餘
之一分天靑瑠璃亦甚清淨表裏映徹光明遠照亦
爲五風攝持而行於此月殿亦有大輦靑瑠璃成輿
高十六由旬廣八由旬彼月天子身分光明照彼靑
輦其輦光明照月宮殿宮殿光照四大洲彼月天子
有五百光向下而照有五百光傍行而照是故月天
名千光明亦復名爲凉冷光明又何因縁月天宮殿
% BR5.33a
%[005-33a]
漸漸現耶佛答此月三因縁一背相轉出二靑身諸
天形服瓔珞一切悉靑常半月中隱覆其宮以隱覆
故月漸而現三從日天宮殿有六十光明一時流出
障彼月輪以此因縁漸漸而現復何因縁是月宮殿
圓淨滿足亦三因縁故令如是一月天宮殿靣相轉
出二靑色諸天常半月中隱月宮殿此月宮於十五
日時形最圓滿光明熾盛是故能覆諸光三此月宮
十五日時圓滿具足於一切處皆離翳障是時日光
不能隱覆乃至於黒月分第十五日一切不現者最
近日宮由彼日光所覆翳故一切不現此中虧盈各
% BR5.33b
[005-33b]
説三縁初所説背相轉出故虧靣相轉出故盈者與
瑜伽論所説同同論云此月輪於上稍欹便見半月
由彼餘分障其近分遂令不見如如漸側如是如是
漸現圓滿若於黒分如如漸低如是如是漸現虧減
經與論合考則義自明也其第三縁説由日光開覆
致有虧盈者即立世阿毘曇論最審詳之如前出之
其第二縁説由侍天形服有虧盈者是理當演八部
衆之所見夫如來出興不獨爲人趣是以始從成道
終至涅槃毎説經會天龍夜叉等八部大衆莫不圍
遶焉且八部之衆甚多而人纔居其萬一巳耳故不
% BR5.34a
%[005-34a]
啻説人之所見也今由何知其爲八部之所見者月
城之大四方正等當二千里而上已説月有千光其
五百光向下而照其五百光傍行而照而人之所見
則理當向下五百光及月城下靣寶光也立世阿毘
曇論云月宮者厚五十由旬廣五十由旬瑠璃所成
白銀所覆水大分多下際水分復爲最多其下際光
亦爲最勝此中既説下際光最勝其照下土者下際
寶光是也豈關二千里之上金城中侍天翳障乎故
知今所説爲侍天所翳障者其傍行光明而與八部
之所見者而決非説人之所見也故所以月光虧盈
% BR5.34b
[005-34b]
者立世阿毘曇説之既盡矣其事如前詳之起世經
等廣説其縁故不須偏以人事爲難既月天身分有
千光則侍天亦有所應光明而靑色靑光白色白光
是常所定也今巳言侍天形服瓔珞悉靑故知數多
侍天悉有靑光則豈不翳障月光哉況月宮者其果
報齊四王天婆娑論云四天王身長一拘盧舎四分
之一即百二十五弓依正法念經四天諸身其量脩
短一同王身凖知月宮諸天之身量亦當然也身量
廣大而赫■身光亦凖月天子其靑光翳障月光也  =亦÷火
著矣豈可以庸常凡人之事爲難耶夫善思旃
% BR5.35a
%[005-35a]
駁周覧地球妄談
近聞西洋賈舶有一周地球者徒是妄説耳不肖嘗
見一冊子新井白石所筆曰元禄中奉命在長崎視
蘭賈事一日蘭人語曰先是五十年吾國王欲窮■  =氵+専
天之地遂命造巨鑑十有二艘遣人浮滄溟以之四
方方各三艘尅日同發居久適東洋者還奏曰臣等
望渤澥直進將窮大陽所浴之處忽船重不能動猶
如委膠泥然俄頃驚濤大起若逆掣者却退數里似
下峻崖因得還耳之南溟者反奏曰臣等直欲窮南
溟侵太瀛幾數萬里忽激浪漲湧鼓怒若雷船不得
% BR5.35b
[005-35b]
敢前輙取遠鏡候之南可五六百里海水奔注猶如
數條瀑布或百尺許或二百尺許餘無所見浮西海
者復命曰臣等直欲西攀金樞入渺瀰幾數萬里不
見天日矇乎不知所嚮有彌覆海靣者如蛛網状甚
堅靱能遮船厲力割裂得遁歸蓋黒闇中不可辨果
是何物餘無所見航北海者反報曰直北指大洋見
曠渺之地無有人住相議欲墾辟之三船各留人凡
五十員分其糗糧與其器械而還請再與數百人徃
將理之遂許之再到其地則所留五十人皆既死云
蓋是北極下之地也是新井氏所親筆其人典實不
% BR5.36a
%[005-36a]
挿欺妄斯蘭人之話似説其實者夫大荒之境神僊
異類之居異氣甚多非凡人之所堪也如是至渺之
説非神用之人則何由得能知之若欲知之莫如學
佛典竊按如蜘蛛網者蓋是羅刹空網矣東西二邊
之處近於東西迦樓羅洲也南溟激濤者乃是大波
海而近于鐵圍也北邊陸地即是到於七林七河之
地也又近梓泰西圖説者其中曰有人欲過北海出
東洋北海堅冰厚數丈不可得舟行更轉路自南方
赤道下過及折向北不可復行所謂是冰海烏能得
過之邪又元禄中東國有一諸候欲探東溟新造巨
% BR5.36b
[005-36b]
船差人試之數日陷於泥海船不能動一日大風幸
得離之得以還報與蘭人之話適合且據大毘婆娑
之説東西隅各有一迦樓羅洲廣各一千由旬是非
人住處假使強侵之則將■粉豈得陵到哉      =敕+韭
眼智第五 自二條
後漢書論印度風土曰其國則殷乎中土靈聖賢懿
之所降集神迹詭異則理絶人區感驗明顯則事出
天外是非過與也夫■天之下何地不降賢哲若有  =氵+専
賢哲則豈得無法敎哉然聞印度獨有眼智之法未
聞佗邦始有此事是乃理絶人區之謂歟所言眼及
% BR5.37a
%[005-37a]
智各有二一有漏(眼耳等六瘡門日漏泄過失無窮使有情稽留生死流轉三界謂之
漏漏即惑染有此漏者謂之有漏)二無漏且有漏天眼有二一生得
天眼二修得天眼生得天眼者唯有漏無無漏者此
即色界初靜慮地所生諸天果報即是異熟生(餘趣有少
分倶舎論云似天謂生餘趣由勝業等之所引生能遠聞似天眼耳如藏臣寶菩薩輪王諸龍鬼神及中
有等)二修得天眼者諸仙所敎及世間定力所得者是
也此有多淺深若依初靜慮發者能見諸色便至梵
天若依第二靜慮發者所見能至光音天乃至依第
四靜慮發者所見能至廣果及色究竟天竪既爾横
亦凖焉故初禪得者能見四天下乃至第四禪得者
% BR5.37b
[005-37b]
能得見三千界又有不作意則傍極中千界作意則
能極大千界等之別廣明如婆娑百八十六次無漏
天眼者唯是修得無生得者此即佛世尊所敎佛及
阿羅漢等無漏道力所得者是也然就一家所判言
之有界内界外別界内天眼則唯約定力界外天眼
則約法性界外天眼中亦有別圓二敎之殊敎門繁
廣不能悉擧示之故今先略擧天眼相後示修習相
以開蒙士天眼相者倶舎論二十七云如是眼耳何
故名天體即是天(指色界諸天)定地攝故(禪定力所得)極清淨
故立以天名由此經言天眼耳者無有皮肉筋纏血
% BR5.38a
%[005-38a]
塗唯妙大種(色界四大故)所造淨色又云肉眼於諸法被
障細遠色無能見功用天眼見無遺法蘊足論云於
眼團有異色界大種所造天眼清淨現前由此天眼
能見前後左右上下諸色差別非石壁等所能障故
婆娑一百八十六云天眼左右勝劣品類必同謂非
左劣右勝等倶舎寶疏云問此是天眼於一切頓見
十方諸色境不曰能見智度論三十九云菩薩天眼
有二種一者從禪定力得二者先世行業果報得業
報得業報生天眼常在肉眼中以是故三千世界所
有之物不能爲礙因天眼開障肉眼得見是故肉眼
% BR5.38b
[005-38b]
得名果報生天眼常現在前不待攝心又云肉眼因
縁虚誑不淨天眼因縁清淨又云菩薩天眼有二種
一者果報得二者修禪得果報得者常與肉眼合用
唯夜闇天眼獨用諸人得果報天眼見四天下(須彌四洲
是也)欲界諸天見下不見上菩薩所得果報天眼見三
千大千世界禪定離欲天眼所見如先十力天眼明
中説又云肉眼不能見障外事又不能遠見是故求
天眼廣明天眼如毘婆娑第一百八十六卷中其佗
經論徃徃明六通甚廣今擧其大略耳總論眼根有
其五一者肉眼二者天眼三者慧眼四者法眼五者
% BR5.39a
%[005-39a]
佛眼其義甚廣皆略之又通有六種神境天眼天耳
佗心宿住漏盡是也如倶舎廿七明今略之後明修
習相者倶舎論廿七云天眼耳根即四靜慮所生淨
色謂縁光聲修加行故依四靜慮於眼耳邊引起彼
地(指四禪天也)微妙大種(四大種也)所造淨色眼耳二根見色
聞聲名天眼耳(天耳者同文故來也耳)光記云修得由修定得
故正理論七十六云根本四靜慮中有定相應勝無
記慧名爲天眼及天耳通此所引生大種果名天眼
耳極清淨故立以天名大毘婆娑論一百八十六云
謂初修業者於世俗三摩地(三界九地禪等)已善修習善得
% BR5.39b
[005-39b]
自在令起現前爲欲引發天眼通故先取淨鏡靣相
或日月輪星宮藥草燈燭未尼諸光明相或大火聚
燒諸城邑多踰繕那燄洞然相取是相己由假想作
意力於不見位能起光明勝解相續引發天眼有時
即於常眼處所有色界大種所造淨天眼起能見衆
色若好若惡又法蘊足論七云初靜慮所攝離生喜
樂(離欲界地之惑所生功德名曰離生喜樂地)倶行心一境性説名爲定
(此定名曰初禪欲修天眼者非先得此定已上則無縁修天眼雖然已於初禪前之未至定分發天眼微
視數萬里外是名似發所見麁且淺非眞天眼)即於此定若修若習恆作常
作加行不捨説名爲修若修若習若多所作顯彼自
% BR5.40a
%[005-40a]
在能令證得現法樂住義如前説於光明想善攝受
等者云何光明定加行修何加行入光明定謂於此
定初修業者先應善取淨月輪相或復善取淨日輪
相或復善取藥物末尼諸天宮殿星宿光明或復善
取燈燭光明或復善取焚燒城邑川土光明或復善
取焚燒十檐或二十檐或三十檐或四十檐或五十
檐或百檐或千檐或無量百千檐薪火光明(觀想自微至著)
此火光明熾盛極熾盛洞然徧洞然(從上文義皆就定想而説勿以
常途看謂論文煩芿)隨取一種光明相己審諦思惟解了觀察
勝解堅住而分別之彼於爾時若心散亂馳流餘境
% BR5.40b
[005-40b]
不能守念令住一縁思惟所取諸光明相齊此未名
光明定加行亦未名入光明定彼若爾時攝録自心
令不散亂馳流餘境能令一趣住念一縁思惟如是
諸光明相如是思惟發勤精進乃至勵意不息是名
光明定加行亦名入光明定彼於此道生己修習多
修習故便令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一趣等持無二無
退思惟如是諸光明想齊此名爲己入光明定而未
名爲光明定想云何名爲光明定想謂即依止前光
明定思惟如前諸光明相諸想等想解了取像己想
當想名光明定想此光明定想名光明想於光明想
% BR5.41a
%[005-41a]
善攝受者謂於此想恭敬攝受殷勤攝受尊重攝受
思惟彼因彼門彼理彼方便彼行相故名善攝受善
思惟者謂數數起光明想己數數思惟光明相想善
修習者謂於此想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故名修習善
通達者謂於此想等了審了等審觀察故名善通達
若晝若夜無有差別者謂如晝分審諦思惟解了觀
察勝解堅住分別如前諸光明相夜分亦爾如於夜
分審諦思惟解了觀察勝解堅住分別如前諸光明
相晝分亦爾故名若晝若夜無有差別(得天眼者夜視猶如晝也)
若前若後無有差別者(得天眼者視後猶如前)謂如對靣審諦
% BR5.41b
[005-41b]
思惟解了觀察勝解堅住分別如前諸光明相背靣
亦爾如於背靣對靣亦爾復次如於前時審諦思惟
解了觀察勝解堅住分別如前諸光明相今時亦爾
如於今時前時亦爾(肉眼唯能視現前境耳天眼不啻能視現在境復能視過去久
遠劫之境復能視未來之境至曠遠)故名若前若後無有差別若下若
上無有差別者(天眼視上方至色究竟天視下方至阿毘至若界外天眼者能至無邊)
謂如於下方審諦思惟解了觀察勝解堅住分別如
前諸光明相於上方亦爾如於上方於下方亦爾故
名若下若上無有差別開心者謂發起光明照了鮮
淨倶行之心離葢者謂遠離昏沈睡眠纏(十纏)葢(五葢)心
% BR5.42a
%[005-42a]
用明了修照倶心者謂修習光明照了鮮淨倶行之
心除闇昧心者謂此心中不起闇昧相惟起光明相
如燈燭光明了除闇相(以上四心者勤加除障之法也)修無量定者
謂修無量光明相定是名修定者云何爲定謂即於
光明審諦思惟解了觀察勝解堅住分別所起心住
等住乃至心一境性總名爲定云何爲修謂於此定
若修若習恆作常作加行不捨總名爲修若多所作
者顯於此定能得自在能令證得殊勝知見者云何
名爲殊勝知見謂於此定若修若習若多所作至圓
滿位於舊眼邊發起色界大種所造清淨天眼(於欲界身
% BR5.42b
[005-42b]
中獲得色界清淨大種所造天眼是因禪定力故也)依此天眼生淨眼識依此
眼識能徧觀察前後左右上下諸色如如色界大種
所造清淨天眼舊眼邊起如是如是生淨眼識依此
眼識領受觀察彼彼諸色是名此中殊勝知見有作
是説由意淨故勝解觀見即人肉眼變成天眼名勝
智見今此義中即前所説清淨眼識相應勝慧説名
爲智亦名爲見謂天眼識相應勝慧領受觀察彼彼
諸色是名此中殊勝智見今且擧修習大略耳其義
散蔓大藏中請就而研尋焉夫無天眼已既有天眼
則見大千界尚如掌菓況於一四天下乎與談天者
% BR5.43a
%[005-43a]
家臆度百計以役役籌運者豈可同日而論哉其任
數者至極遠之境則毫釐之差積爲山嶽如彼西洋
舊説測日爲大於地百六十八倍新説則測日爲大
於地纔五倍是所謂毫差積爲山嶽者也彼所測量
寧足依據何故信凡人之臆説疑大聖之妙旨一經
説舎利弗一時以天眼見水有蟲不可飲以密絹漉
至七而蟲猶不盡天眼見極細色過見微鏡遠矣又
説阿那律得半頭天眼見三千界如掌中菴摩羅果
其見於極遠彼窺天鏡豈足比耶問言天眼唯出佛
經西洋支那無嘗有是説不審何由知其不妄耶答
% BR5.43b
[005-43b]
山中人不信有魚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魚
漢武帝不信弦膠魏人不信火布胡人見錦不信有
蟲食樹吐絲所成呉人身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氈帳
及來河北不信有二萬石舩皆實驗也如世有祝師
及諸幻術猶能履火蹈刃種瓜移井倐忽之間千變
萬化人力所爲尚能如此況於得厥眞性神通者乎
佛前佛後印度佛子梵志修得天眼者豈止億兆哉
其事詳於大藏中又支那及本邦間有得天眼者粗
見諸僧傳世已澆季而得禪者甚鮮矣雖然若纔得
欲界禪而觀慧少得相應則可信人雅具天眼之性
% BR5.44a
%[005-44a]
無毫所疑譬如臨海濵者雖未得泛於瀛洋而窮其
深廣聞其曠渺無毫所疑焉在昔間有得諸深禪而
發眞似天眼徹視數千萬里之外者且擧其一二以
爲左證在乎支那以摩騰法蘭等爲其始有如寶誌
杯度白足等不啻具天眼六通無礙而厥深淺不可
測者高僧傳玄高傳云高學徒之中遊刃六門者(六門
者禪定之名即六妙門是也)百有餘人(入室之弟子也)有玄紹者秦州隴
西人學究諸禪神力自在手指出水供高洗漱其水
香淨倍異於常毎得非常蕐香以獻三寶靈異如紹
者又十一人時西海有樊會僧印者亦從高受學志
% BR5.44b
[005-44b]
狹量褊得少爲足便謂已得羅漢頓盡禪門高乃密
以神力令印於定中備見十方無極世界諸佛所説
法門不同印於一夏尋其所見永不能盡方知定水
無底大生慚愧支那僧傳中此類不啻什佰又吾本
邦累代碩德間有得神通者然吾法有佛嚴誡淺位
行人縱修得神通深禁現之故若有分得之者不爲
佗所知也況世淹澆季絶乏其人豈不慨然哉問縱
經論徃徃有其方法在而不得聞其至當理則何由
得翹信耶答欲覈此義者莫若學大乘蓋自非曉唯
識唯心之理終無縁達天眼之理夫離肉眼之性別
% BR5.45a
%[005-45a]
非有天眼之性也若不達是性則不啻暗天眼之理
又焉得達自己靈知之一念及與萬物之理本耶原
夫大眼者色界清淨四大種之所成也(大種有許多麁妙如後文)
大種體是法性(大種謂地水火風也)亦名眞如亦名如來藏亦
名唯識楞嚴曰眼耳等六根色聲等六塵眼識等六
識本是如來藏妙眞如性清淨本然周褊法界地水
火風亦復如是如來藏中性色眞空性空性空眞色(眞空者名
無相非言虚無頑空也)性火眞空性空眞火清淨本然周徧法
界性水性風等亦復如是若此虚空性圓周徧不動
搖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性眞圓融皆如來
% BR5.45b
[005-45b]
藏本無生滅若見聞覺知性圓周徧本無動搖當知
無邊不動虚空并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大性眞
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若此識心本無所從當知
了別見聞覺知圓滿湛然性非從所兼彼虚空地水
火風均名七大性眞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是名
楞嚴圓成實性其説慇懃叮嚀修圓乘者不可不讀
也今且比較外典以釋其義者楞嚴所謂如來藏者
如易所謂太極也太極生兩儀兩儀生三才三才生
萬物生生理無窮是幾似藏性之義老子謂有物混
成先天地生老氏又謂之玄牝孔子謂之太極極含
% BR5.46a
%[005-46a]
靈知蘊萬品之性蓋無象而有象也故非獨氣矣孟
子云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爲氣也至大至剛
以直養而無害則塞天地之間今唯言氣而意似含
蓄以爲難言故也夫太極生兩儀兩儀生三才而天
氣也地質也人靈也以質視氣則質爲粗以氣視太
極則氣又爲粗太極豈唯氣哉然冝古皆言天積氣
地積質爾若夫果唯氣質則當茫然無知混然無能
而四時百物孰司其柄死生治亂孰尸其權如以爲
偶然則慧迪從逆捷如影嚮治亂得失信於金石雷
擊霜飛人妖物眚皆非偶然者也其説害於道豈少
% BR5.46b
[005-46b]
小哉吾聖敎以萬法之極名爲如來藏(如來亦名如去如謂萬法
一如之義來謂生生無窮去謂滅滅無盡今則以來顯去藏謂含藏萬象之義也)又名妙明
眞心等而不爲氣者氣是無知心是靈知無知之氣
曷得能生神鬼人畜蠢蠢蠕動之靈知譬如來油榨
砂萬斛終不得一滴若言氣能生靈知者草木亦生
於氣而何無知耶若言侔生於氣而一有知一無知
者於理甚窒矣須知氣所生而非能生也故楞嚴名
之如來藏法蕐名之實相所言藏性者體唯⼀一精明
矣萬物外此莫有一法可得者也是故修稱性徧則
肉眼體全與盡虚空相融無所不至當於此時行者
% BR5.47a
%[005-47a]
雖自無分於天眼之事冷煖自知靡毫所疑矣吾聖
敎之爲法也縱理既極解既盡若不如理而行如解
而證則不爲稱以實悟圓乘者也若欲體信衆生雅
具天眼之性者先須就師聞圓實之理而依法修習
將護不已則一旦豁然藏性當自現前灼然體達本
具靈知徧於盡虚空而不得能所於是觀見法界則
盡天地無所非眼中也妙解雖既如是不依法而行
則無縁得其眼用於是若欲修天眼者先須修依地
若不然則縱修習而不能得天眼依地者四根本禪
是也欲修四禪則必先當修欲界定如登高必自卑
% BR5.47b
[005-47b]
以此定必爲發定之始摩訶止觀云若身端心攝氣
息調和覺此心路泯然澄淨怗怗安穩躡躡而入其
心在縁不馳散者此名麁住從此心後怗怗勝前名
爲細住兩心前後中間必有持身法此法起時自然
身體正直不疲不痛如似有物扶助身力若來時緊
急去時寛緩疲困此是麤惡持法若好持法持麁細
法無寛急過或一兩時或一兩日或一兩月稍覺深
細豁爾心地作一分開明身如雲如影忽然明靜與
定法相應持心不動懷抱淨除爽爽清凉雖復空靜
而猶見身心之相未有支林(謂禪定也)功德是名欲界定
% BR5.48a
%[005-48a]
成論名此十善相應心閃閃爍爍不應久住又此定
稱名電光遺敎云若見電光暫得見道涅槃經云一
切衆生皆有初地味禪若修不修必定當得文理既
如是世雖澆季若有行人修習至誠則何不發欲界
定今雖澆末間非無其人若依止是定得發一分之
開明則灼然了知見聞覺知體是一精明雖不深境
界體法無所疑若更進正發未到定則心地開明大
倍於前止觀云從是心(指前欲界定)後泯然一轉虚豁不
見欲界定中身首衣服床鋪猶如虚空冏冏(冏者光也)安
穩身是事障未來障去身空未來得發(未到定又名未來定)
% BR5.48b
[005-48b]
是名未到地相無所知人得此定謂是無生忍性障
猶在未入初禪豈得謬稱無生忍耶如灰覆火愚者
輕踏之(凡夫始得深妙之境界是以謬認以爲眞境界故有此誡)未到定之相既
如是未得發根本禪則雖無禪定眞實功德(若得入初禪則
發八種功德)若得此定發則定中總不見身心世界洞然
明白唯有一精明於是益加精修則開發相似天眼
徹視遠境能至若百里若千里若數萬里之外而是
非眞天眼也發此定甚有淺深(余別有考)僧傳中間見發
此定者然此等之定者皆世間禪而學大乘者非敢
所期而修觀稱性則欲界未到等之依地法爾自發
% BR5.49a
%[005-49a]
焉修觀者不可不知也今雖淹澆季不可謂絶無其
人若自非依止是定修習圓乗一旦豁然泯絶境智
者則不足爲知法人也問若言修能稱性者今絶無
得天眼者何也曰今雖親無其人以有解行證之分
故亦足能取徹底之信謂解者如先了知鏡能現像
行者如麿鏡垢除照顯而由用功之淺深照用有明
昧發天眼亦復如是證者如垢除照顯見自己靣無
所擬冝今初心行人雖分得相應眼識稱性稍知周
徧奈何無始薫染以未淨除故照用不顯譬如鏡未
麿則像不現以像不現豈疑其照用耶如物沈濁水
% BR5.49b
[005-49b]
則不得見之水澄清則物自彰焉以其不見豈疑有
物哉行者分得相應則豁達人皆固有天眼等六神
通之性無毫所疑今家名之解了名字位從此位進
而不已則修益稱性定中大開明而觀見無窮之天
地如明鏡現像此位有五種淺深是名觀行五品位
從是精修益加焉位踰一等則得入相似鐵輪位此
位爲用也不惟得天眼均淨六根上從阿加尼陀天
下至阿鼻至明視聽之詳思察之毫無所遺豈止一
四天下哉百億之天地皆於性中現焉若准小乘則
是爲眞位之神通若在大乘則尚是名相似内凡位
% BR5.50a
%[005-50a]
未爲眞位聖者也過是位已始得入眞位眞位有四
十二品之差降其神通妙用豈可測知哉爲井蛙不
可語滄海與山左難論珍羞如證中道之妙用縱令
爲廣論之徒生疑惑者多而信之者鮮矣故今裁示
入理之門耳庶幾一時攝心觀察是眼識體全靈知
若達是理則於天眼之事粗足釋疑氷吾黨非喜逞
偏黨愛見也西人所稱近始得知如亞墨利加墨瓦
臘泥加數千載之前聖敎言之已詳矣又如亞細亞
等三大洲其形三角倶舎等諸論已亦説之今徴之
於彼坤輿圖且如西洋新説使地運轉如來懸知是
% BR5.50b
[005-50b]
説起于後世爲預設其難破以遺之將來慈濟之深
可謂至矣盡矣又正法念經身念處品廣明修得天
眼者詳見四天下所有國土聚落山川河海及六萬
諸山圍繞須彌等之相其義甚詳矣其佗一代藏經
無性非其事深思旃
復次明智者大藏中常所演二智三智四智五智及
倶舎十智仁王十智汾陽十智天台妙玄之二十智
等取要言之不出眞俗二智而今則不問眞與俗又
非俗廣論智惟爲欲令人知智與情之分也凡世間
之典籍稱爲智者皆慮知情量之分而總非實智也
% BR5.51a
%[005-51a]
當知實智也者離念絶想昭昭靈靈洞然覺知諸法
恰如明鏡現像似清水浮影若介爾起念即墮情以
不得爲智矣慮知又名覺觀性相分別之爲四十六
以名心所此心所及心王等概皆屬情若自非能達
藏性者何由知智稱境而照察矣哉蓋佛乘之外未
曽有明斷情亡念已別有許多智用者也佛敎有大
小兩乘小乘則明六識是名事識大乘則明八識是
名業識若非破無明證法性者則不能由業識也夫
凡人之於念也其所現行但限六識意識外取五塵
之境内起相貌是名法塵名其能縁以爲縁影心若
% BR5.51b
[005-51b]
詳之則識先了別前境是名心王而領納其若樂捨
是名受次取其相貌是名想違順行於此是名行此
受想行總名心所合色法(色有十一種)以爲五蘊凡學世
典者僉昧心地故小乗之性相猶不能得而讀況知
大乘所明益精且深哉故偶雖有見佛典者夢夢而
不知所分曉矣及見界外邈遠之説惑耳驚心大生
毀詆者多矣是不知別有境界故也言以佛典不知
讀佛典者是也猥欲以六識縁影之分別智商量若
八識所現之心境若無垢清淨之寶智焉得闚其堂
哉世人伹知以慮知爲智而不知離念別有智是亦
% BR5.52a
%[005-52a]
如惟知有肉眼而不知別有天眼及五眼猶爲不然
者試道絶心路已誰能覺知焉子貢言不得其門而
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宦之冨世人不嘗知入理之門
妄欲議大聖之經典豈不謬哉請一了知現前一念
之心元是如來藏理清淨湛然周徧虚空若修稱性
徧則豈照古今横觀十方森羅萬象現於自己之性
中如浮光齊幻影靡事不明也矣當於此時灼然洞
達智眼之分釋迦一代之藏經朗然在汝之心裏要
欲令人達此智眼而無疑故不自揣鄙陋伹論其梗
概也耳
% BR5.52b
[005-52b]
佛國暦象編初編卷之五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