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f0048 御製數理精薀-清-聖祖玄燁 (master)


[042-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製數理精藴下編卷三十七
  末部七
   難題
[042-2a]
  難題
算術之學不外於線面體其間比例相求或借根借
方等法既已分門别類於前然設問中有紆廻繁襍
之不同者非審詳明辨則何以得其統緒兹又探賾
鉤深編為難題一卷俾學者殫思觀變以不迷於入
算之方庶幾數理之微人心之巧由此引而伸之觸
類而長之將以窮天下之變亦不難也
設如甲乙丙三人值班甲三日一次乙四日一次丙
[042-2b]
 五日一次問三人何日同班
     法以三日與四日相乘得十二日再與
     五日相乘得六十日即三人同班之日
     也此法葢因六十為三四五皆可以度
     盡之數三與四相乘得十二日是甲乙
     同班之日而不能與丙同班三與五相
     乘得十五日是甲丙同班之日而不能
     與乙同班四與五相乘得二十日是乙
     丙同班之日而不能與甲同班惟六十
[042-2b]
     日為甲第二十次值班之日為乙第十
[042-3a]
     五次值班之日為丙第十二次值班之
     日故為三人同班之日也
設如有錢不知總數以三數之餘二文以五數之餘
 三文以七數之亦餘二文問錢總數幾何
     法先以三數之率定為七十五數之率
     定為二十一七數之率定為十五乃以
     三數之率七十與餘二相乘得一百四
     十以五數之率二十一與餘三相乘得
[042-3b]
     六十三以七數之率十五與餘二相乘
     得三十三數相併得二百三十三又以
     三五七遞乘得一百零五於二百三十
     三内減兩次餘二十三即總錢數也此
     法以三數之率定為七十者以其用七
     數五數皆盡惟用三數之餘一也今以
     餘二相乘得一百四十則是用七數五
     數皆盡惟用三數之餘二矣以五數之
     率定為二十一者以其用三數七數皆
[042-3b]
     盡惟用五數之餘一也今以餘三相乘
[042-4a]
     得六十三則是用三數七數皆盡惟用
     五數之餘三矣以七數之率定為十五
     者以其用三數五數皆盡惟用七數之
     餘一也今以餘二相乘得三十則是用
     三數五數皆盡惟用七數之餘二矣以
     此三數相併自為三數餘二五數餘三
     七數餘二之數又以三五七遞乘得一
     百零五者此數用三五七皆可數盡故
[042-4b]
     二百三十三雖為三數餘二五數餘三
     七數餘二之數然減去一百零五餘一
     百二十八以三五七數之其所餘之數
     仍同也即再減去一百零五餘二十三
     以三五七數之其所餘之數亦同也是
     以問數在一百零五以下必二十三如
     問數在一百零五以上必一百二十八
     或二百三十三如原數更在二百三十
     三以上則遞加一百零五求之必有合
[042-4b]
     也至其作率之法不過一乘一減如以
[042-5a]
     三五七命算則以五七相乘得三十五
     以三減之餘二不可為率以其所餘為
     二難與他數相乘也故將三十五倍之
     得七十以三減之餘一故七十即為三
     數之率三七相乘得二十一以五減之
     餘一故二十一即為五數之率三五相
     乘得一十五以七減之餘一故十五即
     為七數之率或以五數七數九數命算
[042-5b]
     皆倣此例推之
設如三人治田一人日耘七畝一人日耕三畝一人
 日種五畝今令一人自耕自種自耘問一日治田
 幾何
     法以七畝三畝五畝連乘得一百零五
     畝為治田總衰數以每日耘七畝除之
     得十五日為耘田衰數以每日耕三畝
     除之得三十五日為耕田衰數以每日
     種五畝除之得二十一日為種田衰數
[042-5b]
     三數相併得七十一日為一率一百零
[042-6a]
     五畝為二率一日為三率得四率一畝
     四分七釐有餘即每日自耕自種自耘
     之數也此法葢因一日耘七畝則一百
     零五畝湏耘十五日一日耕三畝則一
     百零五畝湏耕三十五日一日種五畝
     則一百零五畝湏種二十一日併之得
     七十一日是一人自耕自種自耘治田
     一百零五畝即知一日治田一畝四分
[042-6b]
     七釐有餘也
設如甲乙二人甲借乙本銀一千二百両已經還訖
 仍欠四月利銀今乙又借甲銀八百両欲與前利
 銀抵兑問得月數幾何
     法以今借銀八百両為一率原借銀一
     千二百両為二率原欠利銀四月作一
     百二十日為三率得四率一百八十日
     以三十日歸之得六月為所求之日數
     也葢甲借乙之銀數多故月數少乙借
[042-6b]
     甲之銀數少故月數多而其利相等為
[042-7a]
     轉比例四率也
設如原買小布一疋長一丈八尺闊一尺三寸價一
 錢一分七釐今買大布一疋長二丈五尺闊一尺
 六寸問價幾何
     法以原布長一丈八尺闊一尺三寸相
     乘得二十三尺四十寸為一率價一錢
     一分七釐為二率今布長二丈五尺闊
     一尺六寸相乘得四十尺為三率求得
[042-7b]
     四率二錢即今布之價也凡物惟長不
     同或惟闊不同則各以其長闊為比例
     今長闊俱不同故以其長闊各相乘為
     面與面之比例也
設如有銀三百九十六両令甲乙丙丁四人分之甲
 得二分之一又多十両乙得五分之三内少二十
 両丙得三分之一又多八両丁得四分之一内少
 六両問四人各得銀數幾何
     法先以總銀三百九十六両内減去甲
[042-7b]
     多十両丙多八両餘三百七十八両又
[042-8a]
     加乙少二十両丁少六両共得四百零
     四両為各分之總銀數乃以甲分母二
     乙分母五丙分母三丁分母四連乘之
     得一百二十為總衰數於總衰一百二
     十内取二分之一得六十為甲衰取五
     分之三得七十二為乙衰取三分之一
     得四十為丙衰取四分之一得三十為
     丁衰併之得二百零二衰為一率以各
[042-8b]
     分總銀數四百零四両為二率一衰為
     三率得四率二両乃以二両用甲衰六
     十乘之得一百二十両加所多十両得
     一百三十両即甲所分之銀數用乙衰
     七十二乘之得一百四十四両内減所
     少二十両餘一百二十四両即乙所分
     之銀數用丙衰四十乘之得八十両加
     所多八両得八十八両即丙所分之銀
     數用丁衰三十乘之得六十両減所少
[042-8b]
     六両餘五十四両即丁所分之銀數將
[042-9a]
     四人所分之銀併之得三百九十六両
     以合原數也
設如甲乙丙三商貨殖二年共得利銀八千五百八
 十両甲原出本銀三千両至滿八月収回一千両
 至滿十九月又添一千二百兩乙原出本銀二千
 四百両至滿六月収回八百両至滿十五月又添
 一千四百両丙原出本銀二千両滿七月悉収回
 至滿十七月别出本銀一千六百両問各人分得
[042-9b]
 利銀若干
     法以甲本銀三千両與八月相乘滿八/月収
     回一千両是八月/以前皆為三千両得二萬四千両又以
     収回一千両與原本銀三千両相減餘
     二千両以八月與十九月相減餘十一
     月八月収回一千両餘二千両十九月/後方添一千二百両則是八月以後
     十九月以前此十/一月皆為二千両以十一月與二千両
     相乘得二萬二千両又以二千両加所
     添一千二百両得三千二百両以十九
[042-9b]
     月與二年之二十四月相減餘五月十/九
[042-10a]
     月後添一千二百両是十九月以後二/十四月以前此五月皆為三千二百両
     以五月與三千二百両相乘得一萬六
     千両以三得數相併共六萬二千両為
     甲之共衰數乙本銀二千四百両與六
     月相乘滿六月収回八百両是六/月以前皆為二千四百両得一
     萬四千四百両又以収回八百両與原
     本銀二千四百両相減餘一千六百両
     以六月與十五月相減餘九月六月後/収回八
[042-10b]
     百両餘一千六百両十五月後方添一/千四百両是六月以後十五月以前此
     九月皆為一/千六百両以九月與一千六百両相
     乘得一萬四千四百両又以一千六百
     両加所添一千四百両得三千両以十
     五月與二年之二十四月相減餘九月
     十五月後添一千四百両是十五月以/後二十四月以前此九月皆為三千両
     以九月與三千両相乘得二萬七千両
     三數相併共五萬五千八百両為乙之
     共衰數丙本銀二千両與七月相乘滿/七
[042-10b]
     月悉収回則七月/以前皆為二千両得一萬四千両又以
[042-11a]
     十七月與二十四月相減餘七月與别
     出本銀一千六百両相乘七月悉収回/不算外至第
     十七月方出本一千六百両是十七/月以後二十四月以前止七月也
     一萬一千二百両二數相併共二萬五
     千二百両為丙之共衰數以甲乙丙三
     衰數相併甲六萬二千乙五萬五千/八百丙二萬五千二百
     得一十四萬三千両為一率總利銀八
     千五百八十両為二率一両為三率求
[042-11b]
     得四率六分以各人衰數乘之甲得三
     千七百二十両乙得三千三百四十八
     両丙得一千五百一十二両為各人所
     得利銀之數也
設如有一大石不知其重但知一小石重四両求大
 石重幾何
     法用一木杆結繫於中両端令平乃以
     大石掛於一端以小石作砣稱之如大
     石距提繫一寸小石距提繫六寸得平
[042-11b]
     則以一寸為一率小石重四両為二率
[042-12a]
     六寸為三率求得四率二十四両即大
     石之重也如圗甲乙為大石距提繫一
     寸甲丙為小石距提繫六寸丁為大石
     戊為小石戊小石之重即甲乙之分丁
     大石之重即甲丙之分故甲乙與戊小
     石之比同於甲丙與丁大石之比也
設如有銀大小二錠共重十五両求大小錠各重幾
 何
[042-12b]
     法用一木杆結繫於中両端令平乃以
     大錠小錠各掛一端如大錠距提繫四
     寸小錠距提繫六寸得平則以四寸六
     寸相加得十寸為一率共重十五両為
     二率大錠距提繫四寸為三率得四率
     六両即小錠之重如以小錠距提繫六
     寸為三率則得四率九両即大錠之重
     也如圗甲乙為大錠距提繫四寸甲丙
     為小錠距提繫六寸故以甲乙甲丙共
[042-12b]
     分與丁戊共重之比同於甲乙與戊小
[042-13a]
     錠之比亦同於甲丙與丁大錠之比也
設如以戥稱銀戥數不足將砣上加四兩稱之得二
 百兩原砣重八兩問銀實重幾何
     法以原砣重八兩爲一率又以原砣八
     兩與加四兩相併得十二兩爲二率以
     今稱二百兩爲三率得四率三百兩爲
     原銀之重數也如圖甲乙爲二百兩之
     分丙爲砣重十二兩試將甲乙戥衡引
[042-13b]
     長至丁甲丁爲三百兩之分戊爲原砣
     重八兩甲乙乗丙砣卽與甲丁乗戊砣
     之數等故以戊砣與甲乙之比同於丙
     砣與甲丁之比爲轉比例四率也
設如戥子失去墜砣欲配一砣不知輕重以重三兩
 之物用六錢之砣稱之得四兩問原砣重幾何
     法以原重三兩爲一率今稱得四兩爲
     二率今砣重六錢爲三率求得四率八
     錢卽原砣之重也如圖甲乙爲戥盤距
[042-13b]
     提繫之分丙爲物重甲丁爲三兩之分
[042-14a]
     戊為原砣甲己為四両之分庚為今砣
     以比例論之甲乙與戊砣之比同於甲
     丁與丙重之比又甲乙與庚砣之比同
     於甲己與丙重之比是甲丁乘戊砣即
     與甲己乘庚砣之數等故以甲丁與庚
     砣之比即同於甲己與戊砣之比為轉
     比例四率也
設如河口上寛十尺下寛六尺深五尺求每日流水
[042-14b]
 幾何
     法以木板一塊置於水面用騐時儀墜
     子候之看六十秒内木板流逺幾丈如
     流逺十丈即以十丈變為一百尺乃以
     河上寛十尺與下寛六尺相加折半得
     八尺與河深五尺相乘得四十尺又與
     木板流逺一百尺相乘得四千尺即六
     十秒内所流之數又以六十秒収為一
     分為一率水流四千尺為二率以每日
[042-14b]
     二十四小時化為一千四百四十分一/小
[042-15a]
     時為四刻一/刻為十五分為三率求得四率五千七
     百六十萬尺即一日内所流之數也此
     法先用木板以騐所流之緩急水急則
     木随水流亦急水緩則木随水流亦緩
     看木之緩急即知水流之多少故先求
     得河口面積再以逺乘之即得水流之
     積數也
設如有房一所不知間數亦不知房價但云每房六
[042-15b]
 間每年租銀二十四両五年後適得本銀每房八
 間每年租銀三十五両八年後得本銀外又得利
 銀二千一百六十両問房數房價各幾何
     法以五年與每年二十四両相乘得一
     百二十両以八年與每年三十五両相
     乘得二百八十両是為每房六間租一
     百二十両適足每房八間租二百八十
     両盈二千一百六十両乃以六間互乘
     二百八十両得一千六百八十両以八
[042-15b]
     間互乘一百二十両得九百六十両相
[042-16a]
     減餘七百二十両為一率以六間與八
     間相乘得四十八間為二率以利銀二
     千一百六十両為三率得四率一百四
     十四間即房之總數也又以六間為一
     率五年得一百二十両為二率總房一
     百四十四間為三率得四率二千八百
     八十両即房價或以八間為一率八年
     得二百八十両為二率總房一百四十
[042-16b]
     四間為三率得四率五千零四十両内
     減利銀二千一百六十両亦得二千八
     百八十両為房價也此法葢因五年八
     年之數不同故以五年八年與每年銀
     數相乘作總得租銀算也
設如有銀買物不知銀數亦不知物價但云取銀六
 分之五買之則多六両取銀四分之三買之仍多
 二両問銀數及物價各幾何
     法以前分母六互乘後分子三得十八
[042-16b]
     以後分母四互乘前分子五得二十相
[042-17a]
     減餘二分為一率盈六両與盈二両相
     減餘四両為二率両分母互乘得二十
     四分為三率求得四率四十八両即為
     銀數取六分之五為四十両減盈六两
     得三十四両為物價或取四分之三得
     三十六両減盈二両亦得三十四両為
     物價也
     又先得物價之法以前分母六互乘後
[042-17b]
     分子三得十八以後分母四互乘前分
     子五得二十又以十八互乘盈六両得
     盈一百零八両為加十八倍以二十互
     乘盈二両得盈四十両為加二十倍乃
     以十八倍與二十倍相減餘二倍為一
     率互乘所得両盈數相減餘六十八両
     為二率一倍為三率求得四率三十四
     両即物價加盈六両得四十両即原銀
     六分之五乃用五歸六因得四十八両
[042-17b]
     為原銀數或於物價三十四両加盈二
[042-18a]
     両得三十六両即原銀四分之三乃用
     三歸四因亦得四十八両為原銀數也
     此盈朒單法因帶分母子不同故用通
     分互乘以齊其分耳
設如有銀買米不知米數亦不知米價只云買米四
 分之一用銀二十両則米少一石若買三分之一
 用銀二十四両則米多二石問米數及米價各幾
 何
[042-18b]
     法以前分母四互乘得分子一得四以
     後分母三互乘前分子一得三乃以互
     乘所得後分子四互乘二十両得八十
     両互乘朒一石得朒四石又以互乘所
     得前分子三互乘二十四両得七十二
     両互乘盈二石得盈六石乃以朒四石
     與盈六石相加得十石為一率八十両
     與七十二両相減餘八両為二率一石
     為三率求得四率八錢即米一石之價
[042-18b]
     也既得米價乃以八錢除二十両得二
[042-19a]
     十五石減朒一石餘二十四石為米四
     分之一以四因之得九十六石即米數
     或以八錢除二十四両得三十石加盈
     二石得三十二石為米三分之一以三
     因之亦得九十六石為米數也葢以分
     母互乘前則為十二分之三後則為十
     二分之四両分母互/乘得十二又以分子互乘前
     則為米十二分両分子互乘/亦得十二分用銀八十
[042-19b]
     两朒四石後則為米十二分用銀七十
     二両盈六石夫米之分數既同而銀差
     八両則盈朒差十石故知十石價八両
     即知一石價八錢也此䨇套盈朒之法
     但有米之分數又有石數故立法微不
     同若止帶零分則惟用通分法餘俱與
     䨇套盈朒之法同
     又先得米數之法以銀數列於上分數
     列於下乃以前分母四互乘後分子一
[042-19b]
     得四以後分母三互乘前分子一得三
[042-20a]
     又以二十両互乘後所得分子四得八
     十分互乘盈二石得盈四十石以二十
     四両互乘前所得分子三得七十二分
     互乘朒一石得朒二十四石乃以七十
     二分與八十分相減餘八分為一率朒
     二十四石與盈四十石相加得六十四
     石為二率両分母互乘得十二分為三
     率求得四率九十六石即原米數也既
[042-20b]
     得米數四歸之得二十四石加朒一石
     得二十五石以除二十両得八錢為米
     價或將米數三歸之得三十二石減盈
     二石餘三十石以除二十四両亦得八
     錢為米價也葢用互乘前則為四百八
     十両二十両與二十四両/互乘得四百八十両買米十二分
     之七十二朒二十四石後則為四百八
     十両買米十二分之八十盈四十石夫
     銀數既同而米差八分則盈朒相差六
[042-20b]
     十四石故知八分為六十四石即知十
[042-21a]
     二分為九十六石也
     又法以二十両朒一石俱用四因之得
     八十両朒四石因四分之一價二十両/故用四因為米總價
     又以二十四両盈二石俱用三因之得
     七十二両盈六石因三分之一價二十/四両故用三因為米
     總/價作盈朒單法算以朒四石與盈六石
     相加得十石為一率八十両與七十二
     両相減餘八両為二率一石為三率求
[042-21b]
     得四率八錢即米一石之價也此法葢
     因分數整齊故可比例而得其全分之
     價若有竒零則湏用前法或用通分法
     算之
設如有一數不知幾何但云以三乘之再加一十又
 以四乘之再加二十又以五乘之再加三十又以
 六乘之再加四十共得六千七百問原數幾何
     法先以所加之一十以四乘之又以五
     乘之又以六乘之得一千二百再以所
[042-21b]
     加之二十以五乘之又以六乘之得六
[042-22a]
     百再以所加之三十以六乘之得一百
     八十乃以所得之三數相加得一千九
     百八十併所加之四十共二千零二十
     與共數六千七百相減餘四千六百八
     十為連乘之整數乃借一衰為原數以
     三乘之仍得三又以四乘之得一十二
     又以五乘之得六十又以六乘之得三
     百六十衰為一率原數一衰為二率以
[042-22b]
     連乘整數四千六百八十為三率求得
     四率十三即為原數也此法葢因三乘
     原數外加一十而又用四乘五乘六乘
     則此一十己用四乘五乘六乘矣四乘
     後加二十而又用五乘六乘則此二十
     已用五乘六乘矣五乘後加三十而又
     用六乘則三十已用六乘矣故將一十
     二十三十之數亦用連乘併後所加之
     四十與共數相減然後為三四五六與
[042-22b]
     原數連乘之整分而以三四五六連乘
[042-23a]
     所得之三百六十與原數一為比例即
     同於今三四五六連乘所得之四千六
     百八十與原數十三之比例也
設如甲乙二車運糧甲車先行二日乙車後行五日
 追及甲車比乙車運價少五錢又甲車先行二日
 乙車後行七日追過甲車八十里甲車比乙車運
 價少一両一錢問甲乙二車日行里數及運價各
 幾何
[042-23b]
     法以乙車五日為正甲車七日為負里
     數相等作一空位甲車先行二日乙車/行五日追及是乙車
     行五日甲車行七/日其里數相等運價多五錢為正列
     於上又以乙車七日為正甲車九日為
     負過八十里為正運價多一両一錢為
     正列於下乃以上乙五日遍乘下乙七
     日甲九日多八十里多一両一錢得乙
     三十五日仍為正甲四十五日仍為負
     多行四百里運價多五両五錢仍為正
[042-23b]
     又以下乙七日遍乘上乙五日甲七日
[042-24a]
     運價多五錢得乙三十五日仍為正甲
     四十九日仍為負多三両五錢仍為正
     相等無可乘仍為空位於是以上層為
     主両下相較則乙各三十五日彼此減
     盡甲両下相減餘四日本層少變負為
     正里數無可加減仍得四百里為正價
     両下相減餘二両依本層為正即甲車
     四日行四百里運價二両也以四日除
[042-24b]
     四百里得一百里為甲車每日所行之
     里數以四日除二両得五錢即甲車每
     日之運價以乙車七日比甲車九日多
     行八十里價多一両一錢計之則甲車
     九日行九百里加多八十里共九百八
     十里為乙車七日所行之里數以七日
     除之得一百四十里即乙車每日所行
     之里數甲車九日運價四両五錢加多
     一両一錢共五両六錢為乙車七日之
[042-24b]
     運價以七日除之得八錢即乙車每日
[042-25a]
     之運價也此法因有里數運價二種或
     名疊脚然不過除両次耳若里數為較
     運價為和難以分列正負者則分両法
     算之
設如甲乙丙三人有銀各不知數只云甲得乙銀二
 分之一乙得丙銀三分之一丙得甲銀四分之一
 則各得七百两問三人原銀各幾何
     法先以甲三分乙一分共七百両列於
[042-25b]
     上甲原銀四分丙得去一分餘三分又/得乙一分故為甲三分乙一分共七
     百両丙無數作/空位以足其分又以甲一分丙二分共
     七百両列於下丙原銀三分乙得去一/分餘二分又得甲一分
     故為甲一分丙二分共七百両/乙無數亦作空位以足其分乃以上
     甲三分遍乘下甲一分丙二分共七百
     両得甲三分丙六分共二千一百両又
     以下甲一分遍乘上甲三分乙一分共
     七百両仍得原數於是以下層為主両
     下相較則甲各三分彼此減盡乙一分
[042-25b]
     無可減仍為一分依本層為正丙六分
[042-26a]
     無可減仍為六分本層無數則為負銀
     両下相減餘一千四百両本層少爲負
     即乙一分比丙六分少一千四百両也
     次以乙一分為正丙六分為負少一千
     四百両為負列於上又以乙一分丙一
     分共七百兩列於下乙原銀二分甲得/去一分餘一分又
     得丙一分故為乙一分丙一分/共七百両因為和數故不用號因首色
     皆為一故省互乘両下相較則乙各一
[042-26b]
     分彼此減盡丙六與丙一相加得七分
     銀一千四百與七百相加得二千一百
     両即為丙七分之共數以七除之得三
     百両為丙一分之數以丙原銀三分乘
     之得九百両為丙之銀數以乙一分丙
     一分共七百両計之則於七百両内減
     去丙一分三百両餘四百両即乙一分
     之數以乙原銀二分乘之得八百両為
     乙之銀數以甲三分乙一分共七百両
[042-26b]
     計之則於七百両内減去乙一分四百
[042-27a]
     両餘三百両三歸之得一百両即甲一
     分之數以甲原銀四分乘之得四百両
     為甲之銀數也
設如有長方面積八百六十四歩一長二闊三和四
 較共三百一十二歩問長闊各幾何
     法以積數八因之得六千九百一十二
     歩為大長方形積乃以長闊和較共數
     三百一十二歩為長闊和折半得一百
[042-27b]
     五十六歩為半和自乘得二萬四千三
     百三十六歩與六千九百一十二歩相
     減餘一萬七千四百二十四歩開平方
     得一百三十二歩為半較與半和一百
     五十六歩相減得二十四歩為原闊數
     以闊除原積八百六十四歩得三十六
     歩為原長數也此法葢因三和内有三
     長三闊加一長二闊共四長五闊如以
     四較加於四闊則又成四長是共得八
[042-27b]
     長一闊此三百一十二歩即八長一闊
[042-28a]
     之共數今將原積八倍之成一大長方
     形其闊即原闊其長為原長之八倍故
     以三百一十二為長闊和求得闊即為
     原闊以原闊除原積即得原長也
設如買果木樹不知樹數亦不知樹價但知樹每株
 之價為樹共數之六倍而每株脚錢六文其脚錢
 并樹價共三千六百文問樹每株價及樹數各幾
 何
[042-28b]
     法先以共錢三千六百文六因之得二
     萬一千六百文為長方積脚錢六文為
     縱多爰以縱多六文折半得三文為半
     較自乘得九文與二萬一千六百文相
     加得二萬一千六百零九文開平方得
     一百四十七文為半和内減半較三文
     得一百四十四文為樹每株之價六歸
     之得二十四為樹之共數也此法以樹
     數為闊樹價併脚錢為長成長方形因
[042-28b]
     每株之價為樹數之六倍是長為闊之
[042-29a]
     六倍又多六文故六倍其積則長比闊
     多六文故以帶縱開方法算之得闊為
     樹價六歸之得樹數也
設如一河寛一丈二尺中間生一蒲草出水面三尺
 斜引蒲稍至岸適與岸齊問蒲長水深各幾何
     法以河寛一丈二尺折半得六尺為勾
     以蒲稍出水三尺為股弦較乃以勾六
     尺自乘得三十六尺以股弦較三尺除
[042-29b]
     之得一十二尺為股弦和加股弦較三
     尺得一十五尺折半得七尺五寸為弦
     即蒲之長内減股弦較三尺餘四尺五
     寸為股即水之深也如圖甲乙為河寛
     丙丁為蒲長與甲丁等戊丁為水深丙
     戊為蒲稍出水三尺故戊丁為股甲戊
     為勾甲丁為弦丙戊為股弦較用有勾
     有股弦較之法求得股為水深得弦為
     蒲之長也
[042-29b]
設如圓柱髙二十一尺周四尺以繩自底至末繞柱
[042-30a]
 七周與柱適齊問繩長幾何
     法以柱周四尺七因之得二十八尺為
     股柱髙二十一尺為勾求得弦三十五
     尺即繩之長也此法葢合七勾股為一
     勾股算也如圖甲乙為柱髙二十一尺
     甲丙為七分之一若將柱面平鋪之成
     一平面則丙丁即柱周四尺甲丁即繩
     繞柱之一周成甲丙丁勾股形今柱髙
[042-30b]
     為甲丙之七倍繩長為甲丁之七倍故
     將柱周亦加七倍成甲乙戊勾股形甲
     乙為勾乙戊為股求得甲戊弦即繩長
     也
設如一方匣内對角斜容一比例尺長一尺一寸寛
 三寸問匣方邊幾何
     法以比例尺寛三寸與長一尺一寸相
     加得一尺四寸自乘折半開方得九寸
     八分九釐九豪即方匣之邊數也如圗
[042-30b]
     甲乙丙丁方匣内容戊己庚辛比例尺
[042-31a]
     丁乙為對角斜線癸壬為比例尺之長
     壬乙與丁癸二叚與己庚寛度等葢以
     己庚度作己子丑庚正方形則乙為方
     之中心壬乙為己庚方邊之一半與壬
     庚等而壬乙與丁癸両段即與己庚等
     故以比例尺之長闊相加即為丁乙對
     角斜線用斜求方之法自乘折半開方
     即得方邊也
[042-31b]
設如三角形底二丈八尺小腰與中垂線之較二尺
 大腰與中垂線之較六尺問両腰各幾何
     法借一衰為中垂線則小腰為一衰多
     二尺小腰與中垂線之和為二衰多二
     尺與小腰較二尺相乗得四衰多四尺
     為小分底自乘方積大腰為一衰多六
     尺大腰與中垂線之和為二衰多六尺
     與大腰較六尺相乘得十二衰多三十
     六尺為大分底自乘方積以両方積相
[042-31b]
     較則大分底方為小分底方之三倍多
[042-32a]
     二十四尺大分底方十二衰為小分底/方四衰之三倍即將小分底
     方四衰多四尺以三因之得十二衰多/十二尺與大分底方十二衰多三十六
     尺相減仍餘/二十四尺乃以底二十八尺自乘得
     七百八十四尺内減去所多之二十四
     尺餘七百六十尺為小分底自乘四正
     方小分底乘大分底二長方積折半得
     三百八十尺為小分底自乘二正方小
     分底乘大分底一長方積共成一大長
[042-32b]
     方底二十八尺為長闊之較用帶縱較
     數開平方法算之得闊十尺為小分底
     自乘得一百尺以小腰較二尺除之得
     五十尺為小腰與中垂線之和内加小
     腰較二尺得五十二尺折半得二十六
     尺即小腰又以小腰較二尺與大腰較
     六尺相減餘四尺即大腰與小腰之較
     與小腰二十六尺相加得三十尺即大
     腰也如圗甲乙丙三角形甲乙為小腰
[042-32b]
     甲丙為大腰乙丙為底自甲角作甲丁
[042-33a]
     垂線則分為甲丁乙甲丁丙両勾股形
     以甲乙甲丁股弦和與甲乙甲丁股弦
     較相乘則得乙丁勾自乘之乙戊己丁
     正方形見勾/股法以甲丁甲丙股弦和與甲
     丁甲丙股弦較相乘則得丁丙勾自乘
     之丁庚辛丙正方形丁庚辛丙正方形
     既為乙戊己丁正方形之三倍多二十
     四尺故於乙壬癸丙大正方形内減去
[042-33b]
     二十四尺餘者即與乙戊己丁三正方
     等是共得乙戊己丁四正方戊壬子己
     庚子癸辛為大分底乘小分底二長方
     共成丑寅卯丙一長方形折半得丑辰
     己丙長方形乙丙即長闊之較故用帶
     縱較數開平方法算之得闊為乙丁小
     勾自乘以股弦較除之得股弦和故加
     股弦較折半即得甲乙為弦也或求得
     甲丙邊亦同
[042-33b]
設如甲乙丙三角形甲角五十三度八分乙丙邊一
[042-34a]
 丈二尺二寸甲乙甲丙両邊較三尺八寸求乙角
 丙角度幾何
     法依甲丙邊度截甲乙邊於丁餘乙丁
     即両邊較自丙至丁作丙丁線成乙丁
     丙鈍角形乃以乙丙邊一丈二尺二寸
     為一率乙丁邊三尺八寸為二率甲角
     五十三度八分與一百八十度相減餘
     一百二十六度五十二分折半得六十
[042-34b]
     三度二十六分即丁鈍角之外角與丁/丙甲
     角/等其正弦八萬九千四百四十一為三
     率求得四率二萬七千八百五十八為
     丙分角正弦撿表得十六度十分為丙
     分角與丁丙甲角六十三度二十六分
     相加得七十九度三十六分即丙角度
     以丙分角與丁外角相減餘四十七度
     十六分即乙角度也
設如甲乙丙三角形甲角五十三度八分甲丙邊一
[042-34b]
 丈一尺二寸甲乙乙丙両邊較二尺八寸求乙角
[042-35a]
 丙角度各幾何
     法依乙丙邊度截甲乙邊於丁餘甲丁
     即両邊較自丙至丁作丙丁線成甲丁
     丙鈍角形乃以甲丁邊二尺八寸與甲
     丙邊一丈一尺二寸相加得一丈四尺
     為一率甲丁與甲丙相減餘八尺四寸
     為二率甲角半外角六十三度二十六
     分之正切線一十九萬九千九百八十
[042-35b]
     六為三率求得四率一十一萬九千九
     百九十一為半較角切線撿表得五十
     度十二分為半較角度與半外角相減
     餘十三度十四分為丙分角倍之與甲
     角相加得七十九度三十六分即丙角
     度以甲角丙角相倂與半周相減餘四
     十七度十六分即乙角度也葢以丙分
     角與甲角相加則得丙丁乙角與丙大
     分角等是丙大分角與一丙小分角一
[042-35b]
     甲角之度等故倍小分角與甲角相加
[042-36a]
     得丙全角也
設如甲乙丙三角形甲角五十三度八分乙丙邊一
 丈二尺二寸甲乙甲丙両邊和二丈六尺二寸求
 丙角乙角度各幾何
     法以甲乙與甲丙相加得丙丁自乙至
     丁作乙丁線成丁乙丙三角形乃以乙
     丙邊一丈二尺二寸為一率丙丁邊二
     丈六尺二寸為二率甲角五十三度八
[042-36b]
     分折半得二十六度三十四分即丁角
     與甲乙/丁角等其正弦四萬四千七百二十四
     為三率求得四率九萬六千零四十六
     為丙乙丁角正弦撿表得七十三度五
     十分為丙乙丁角内減半甲角二十六
     度三十四分即甲乙/丁角餘四十七度十六
     分即乙角度以甲角乙角相併與半周
     相減餘七十九度三十六分即丙角度
     也
[042-36b]
設如甲乙丙三角形甲角五十三度八分甲乙邊一
[042-37a]
 丈五尺甲丙乙丙両邊和二丈三尺四寸求乙角
 丙角度幾何
     法以甲丙與乙丙相加得甲丁自乙至
     丁作乙丁線成甲乙丁三角形乃以甲
     丁邊二丈三尺四寸與甲乙邊一丈五
     尺相加得三丈八尺四寸為一率甲丁
     邊與甲乙邊相減餘八尺四寸為二率
     甲角五十三度八分與半周相減折半
[042-37b]
     得半外角六十三度二十六分其正切
     線一十九萬九千九百八十六為三率
     求得四率四萬三千七百四十七為半
     較角切線撿表得二十三度三十八分
     為半較角與半外角相減餘三十九度
     四十八分為丁角度倍之得七十九度
     三十六分即丙角度以甲角丙角相倂
     與半周相減餘四十七度十六分即乙
     角度也
[042-37b]
設如有一旗杆不知其髙用日影測之問髙幾何
[042-38a]
     法先立一表長五尺看影長幾尺如得
     四尺同時看旗杆影為幾尺如得二丈
     四尺乃以表影長四尺為一率表髙五
     尺為二率旗杆影長二丈四尺為三率
     求得四率三丈即旗杆之髙也如圗甲
     乙為旗杆乙丙為旗杆影丁戊為表髙
     戊己為表影甲乙丙與丁戊己為同式
     勾股形故己戊與丁戊之比同於乙丙
[042-38b]
     與甲乙之比也
設如有塔一座不知其髙亦不知其逺用日影測之
 問塔髙幾何
     法先立一表長六尺影長四尺同時看
     塔影所至記之閲時看表影長五尺塔
     影比先所記之處長幾尺如得八尺乃
     以表影差一尺為一率表髙六尺為二
     率影差八尺為三率求得四率四丈八
     尺即塔之髙也如圗甲乙為塔髙乙丙
[042-38b]
     為先所記塔影乙丁為後所記塔影戊
[042-39a]
     己為表髙己庚為先所記表影己辛為
     後所記表影戊庚辛與甲丙丁戊己庚
     與甲乙丙皆為同式形故庚辛與戊己
     之比同於丙丁與甲乙之比也
設如逺望一村欲知其逺用放鎗騐時儀墜子候之
 問逺幾何
     法令一人在村邊放鎗一見烟出即用
     騐時儀墜子候之一聞鎗響即止計自
[042-39b]
     見烟至聞響得幾秒如得三秒即以一
     秒為一率一百二十八丈五尺七寸為
     二率三秒為三率求得四率三百八十
     五丈七尺一寸即距村之逺也葢響與
     烟一時並出其見烟而未聞響者聲未
     至也故自見烟至聞響之分即路逺之
     分嘗以其分較之路逺五里得七秒以
     七歸之每秒得一百二十八丈五尺七
     寸聞雷亦然自一見電光至聞雷響候
[042-39b]
     其秒數即得里數也
[042-40a]
設如梭形闊四尺中長九尺求積幾何
     法以中長九尺與闊四尺相乘得三十
     六尺折半得十八尺即梭形積也如圗
     甲乙丙丁梭形以乙丁與甲丙相乘則
     成戊己庚辛長方形其積比梭形多一
     倍故半之為梭形積也此法必甲乙與
     乙丙等甲丁與丁丙等或甲乙與甲丁
     等乙丙與丁丙等則其中長適為両三
[042-40b]
     角形之垂線故長闊相乘折半而得積
     也若中長不得為垂線則湏先量得四
     邊數及長數或闊數用三角形求中垂
     線法算之
設如三廣形上闊三尺中闊五尺下闊四尺上截長
 六尺下截長四尺求積幾何
     法以中闊五尺與上闊三尺相加折半
     得四尺與上截長六尺相乘得二十四
     尺又以中闊五尺與下闊四尺相加折
[042-40b]
     半得四尺五寸與下截長四尺相乘得
[042-41a]
     十八尺両數相併得四十二尺即三廣
     形積也如圗甲乙丙丁戊己三廣形以
     乙戊線分之則成甲乙戊己乙丙丁戊
     両梯形故用梯形求積之法見第十九/卷直線形
     求得両梯形之積而併之即為三廣形
     積也舊術以上下闊相加折半加中闊
     與長相乘得積此必上下両截長數相
     等者然後可算若上下不相等湏用両
[042-41b]
     梯形算之
設如眉形両尖相距弦長二十四尺外弧距弦九尺
 内弧距弦四尺求積幾何
     法以両尖相距二十四尺為弦外弧距
     弦九尺為矢用弧矢求積法以矢九尺
     為首率弦二十四尺折半得十二尺為
     中率求得末率十六尺加矢九尺得二
     十五尺為圜徑折半得半徑十二尺五
     寸為一率半弦十二尺為二率半徑十
[042-41b]
     萬為三率求得四率九萬六千為半外
[042-42a]
     弧之正弦撿八線表得七十三度四十
     五分為半外弧之度分倍之得一百四
     十七度三十分為外弧之度分乃以三
     百六十度為一率外弧一百四十七度
     半為二率全徑二十五尺求得全周七
     十八尺五寸三分九釐八豪為三率求
     得四率三十二尺一寸七分九釐五豪
     為外弧之數與半徑十二尺五寸相乘
[042-42b]
     折半得二百零一尺十二寸十八分為
     自圜心所分弧背三角形積又以矢九
     尺與半徑十二尺五寸相減餘三尺五
     寸與弦二十四尺相乘折半得四十二
     尺為自圜心至弦所分直線三角形積
     與弧背三角形積相減餘一百五十九
     尺一十二寸一十八分為外弧矢全積
     見第二十/卷曲線形又以両尖相距二十四尺為
     弦内弧距弦四尺為矢亦用弧矢求積
[042-42b]
     法求得内弧矢虚積六十五尺三十七
[042-43a]
     寸六十分與外弧矢積相減餘九十三
     尺七十四寸五十八分即眉形積也如
     圗甲乙丙丁眉形甲丙為弦乙戊為外
     弧矢丁戊為内弧矢成甲乙丙戊甲丁
     丙戊両弧矢形故先求得甲乙丙戊弧
     矢形積又求得甲丁丙戊弧矢形積相
     減即得甲乙丙丁眉形積也
設如橄㰖形長二尺四寸闊八寸求積幾何
[042-43b]
     法以長二尺四寸為弦闊八寸折半得
     四寸為矢用弧矢求積法求得弧矢積
     六十五尺三十七寸六十分倍之得一
     百三十尺七十五寸二十分即橄㰖形
     積也如圗甲乙丙丁橄㰖形自甲至丙
     作甲丙線平分乙丁於戊則成甲乙丙
     戊甲丁丙戊両弧矢形故求得弧矢形
     積倍之即橄㰖形積也
設如錢形徑一尺二寸求積幾何
[042-43b]
     法以錢形徑一尺二寸求得圜面積一
[042-44a]
     尺一十三寸零九分七十三釐又求得
     内容方積七十二寸相減餘四十一寸
     零九分七十三釐倍之得八十二寸一
     十九分四十六釐即錢形積也如圖甲
     乙丙丁錢形作戊己己庚庚辛辛戊四
     線則分為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八弧矢
     形故先求得圜形積又求得戊己庚辛
     内方積相減餘壬癸子丑四弧矢形倍
[042-44b]
     之即得錢形積也
設如銀錠形徑一尺二寸求積幾何
     法以銀錠形徑一尺二寸自乘得一尺
     四十四寸折半得七十二寸即銀錠形
     積也如圖甲乙丙丁戊己銀錠形以甲
     丁徑自乘折半則得乙丙戊己正方其
     所虚庚辛二弧矢形與所盈壬癸二弧
     矢形之積等故乙丙戊己正方積即與
     銀錠形之積等也
[042-44b]
設如甲乙丙丁四平圜共積二百一十七尺五十五
[042-45a]
 寸五十三分一十釐甲圜徑比乙圜徑多三尺乙
 圜徑比丙圜徑多三尺丙圜徑比丁圜徑多二尺
 問四圜徑各幾何
     法用圜積方積定率比例以圜積一○
     ○○○○○○○為一率方積一二七
     三二三九五四為二率四平圜共積二
     百一十七尺五十五寸五十三分一十
     釐為三率求得四率二百七十七尺為
[042-45b]
     四平方共積乃以丙圜徑比丁圜徑所
     多之二尺自乘得四尺又以乙圜徑比
     丁圜徑所多之五尺丙比丁多二尺乙/又比丙多三尺故
     乙比丁/多五尺自乘得二十五尺又以甲圜徑
     比丁圜徑所多之八尺乙比丁多五尺/甲又比乙多三
     尺故甲比/丁多八尺自乘得六十四尺三數相併
     得九十三尺與四平方共積二百七十
     七尺相減餘一百八十四尺為長方積
     以丙圜徑比丁圜徑多二尺乙圜徑比
[042-45b]
     丁圜徑多五尺甲圜徑比丁圜徑多八
[042-46a]
     尺相加得十五尺為長闊之較用帶縱
     較數開平方法算之得闊八尺二歸之
     得四尺即丁圜徑加二尺得六尺即丙
     圜徑再加三尺得九尺即乙圜徑再加
     三尺得十二尺即甲圜徑也如圖甲乙
     丙丁四平圜形變為甲乙丙丁四平方
     形則四圜徑之較即四方邊之較故於
     四方形内減去壬癸子三較方餘戊己
[042-46b]
     庚辛四小正方丑寅卯辰巳午六長方
     共成未申酉戌一長方戌亥為長闊之
     較即三邊較之共數故用帶縱較數開
     平方法算之得闊折半而得丁方邊即
     丁圜徑遞加之即得甲乙丙各圜徑也
設如有一方形内不切方邊容一圜形但知方邊離
 圜界五丈方内圜外積三百二十一丈四十六尺
 零一寸八十四分問方邊圜徑各幾何
     法以方邊離圜界五丈自乘得二十五
[042-46b]
     丈四因之得一百丈與方内圜外積三
[042-47a]
     百二十一丈四十六尺零一寸八十四
     分相減餘二百二十一丈四十六尺零
     一寸八十四分乃以圜積定率七八五
     三九八一六與方積定率一○○○○
     ○○○○相減餘二一四六○一八四
     為一率方積一○○○○○○○○為
     二率今減餘積二百二十一丈四十六
     尺零一寸八十四分為三率求得四率
[042-47b]
     一千零三十一丈九十五尺八十四寸
     五十八分為長方積又以二一四六○
     一八四為一率一○○○○○○○○
     為二率以方邊離圜界五丈四因之得
     二十丈為三率求得四率九十三丈一
     尺九寸五分為長闊之較用帶縱較數
     開平方法算之得闊十丈即内圜徑加
     方邊離圜界共十丈得二十丈即外方
     邊也如圖甲乙丙丁方形内容戊圜形
[042-47b]
     以方邊離圜界五丈自乘四因與積相
[042-48a]
     減則減去己庚辛壬四小方形餘癸子
     丑寅四長方形及卯辰巳午四隅積今
     欲以卯辰巳午四隅積補足戊圜虚積
     共成未申酉戌長方形應以定率之方
     積圜積相減餘方内圜外積為一率方
     積為二率今所餘之卯辰巳午方内圜
     外積為三率則得四率為未亥方積而
     戊圜虚積即補足在其中然今乃以卯
[042-48b]
     辰巳午四隅積并癸子丑寅四長方積
     共為三率則戊圜虚積固已補足而癸
     子丑寅四長方積必多補出之分是知
     癸子丑寅四長方形其寛仍為戌酉而
     亥酉之長必亦多補出之分矣癸子丑/寅四長
     方形為二平行線内直角方形其面之/互相為比同於其底之互相為比見幾
     何原本八/卷第七節故又以定率之方積圜積相
     減餘方内圜外積為一率方積為二率
     以方邊離圜界五丈四因之得亥酉之
[042-48b]
     長為三率求得四率即將亥酉之長亦
[042-49a]
     増補出之分乃以此為長闊之較求得
     未申闊即為内圜徑也
設如有一方形内不切方邊容一圜形但知方角離
 圜界二十一丈二尺一寸三分方内圜外積一千
 四百四十二丈九十二尺零三寸六十八分問方
 邊圜徑各幾何
     法以方角離圜界二十一丈二尺一寸
     三分自乘得四百五十丈倍之得九百
[042-49b]
     丈與方内圜外積一千四百四十二丈
     九十二尺零三寸六十八分相減餘五
     百四十二丈九十二尺零三寸六十八
     分乃以定率弧矢積二八五三九八一
     六為一率方積一○○○○○○○○/方内容圜積七八五三九八
     一六圜内容方積五○○○○○○○/相減餘二八五三九八一六為弧矢積
     圜内容方積五○○○○○○○為二
     率今減餘積五百四十二丈九十二尺
     零三寸六十八分為三率求得四率九
[042-49b]
     百五十一丈十六尺三十寸四十八分
[042-50a]
     為長方積又以二八五三九八一六為
     一率五○○○○○○○為二率以方
     角離圜界二十一丈二尺一寸三分用
     斜求方法求得四隅方邊十五丈四因
     之得六十丈為三率求得四率一百零
     五丈一尺一寸六分為長闊和用帶縱
     和數開平方法算之得闊十丈即内圜
     所容方邊以四隅方邊十五丈倍之得
[042-50b]
     三十丈與内圜所容方邊十丈相加得
     四十丈即外方邊以内圜所容方邊十
     丈求得對角斜線十四丈一尺四寸二
     分即内圜徑加方角離圜界共四十二
     丈四尺二寸六分得五十六丈五尺六
     寸八分即外方對角斜線也如圖甲乙
     丙丁方形内容戊圜形以方角離圜界
     甲卯自乘倍之與積相減則減去己庚
     辛壬四小正方形以甲卯自乘折半得/己正方形積故甲卯
[042-50b]
     自乘倍之即得/四正方形積也餘癸子丑寅四長方形
[042-51a]
     而内虚未申酉戌四弧矢形今欲以所
     虚之未申酉戌四弧矢形變為卯辰巳
     午一正方形應以定率弧矢積為一率
     方積為二率未申酉戌四弧矢虚積為
     三率則得四率為卯辰巳午虚方積然
     今無未申酉戌四弧矢虚積而以癸子
     丑寅四長方形内虚未申酉戌四弧矢
     形之餘積為三率實積既變則虚積亦
[042-51b]
     變故求得四率為卯辰亥乾長方形而
     内虚卯辰巳午正方形葢癸子丑寅四
     長方實積與午巳亥乾長方積之比同
     於弧矢積與方積之比則其所虚之未
     申酉戌四弧矢形與卯辰巳午正方形
     之比亦同於弧矢積與方積之比而癸
     子丑寅之共長與長亥之比亦必同於
     弧矢積與方積之比矣故以四長方之
     共邊比例得辰亥邊為長闊和求得卯
[042-51b]
     辰闊為内圜所容正方形之每一邊也
[042-52a]
設如有一圜形内不切圜界容一方形但知圜界離
 方角五丈圜内方外積二百六十四丈十五尺九
 十二寸六十四分問圜徑方邊各幾何
     法以圜界離方角五丈自乗得二十五
     丈四因之得一百丈又以圜積定率七
     八五三九八一六為一率方積一○○
     ○○○○○○為二率今圜内方外積
     二百六十四丈十五尺九十二寸六十
[042-52b]
     四分為三率求得四率三百三十六丈
     三十三尺八十寸二十三分内減所得
     一百丈餘二百三十六丈三十三尺八
     十寸二十三分乃以定率弧矢積二八
     五三九八一六方積一○○○○○○/○○内容圜積七八五
     三九八一六圜内容方積五○○○○/○○○相減餘二八五三九八一六
     用圜積變方積法通之得三六三三八
     ○二三為一率方積一○○○○○○
     ○○為二率今減餘積二百三十六丈
[042-52b]
     三十三尺八十寸二十三分為三率求
[042-53a]
     得四率六百五十丈三十八尺七十四
     寸為長方積又以三六三三八○二三
     為一率一○○○○○○○○為二率
     以圜界離方角五丈四因之得二十丈
     為三率求得四率五十五丈零三寸八
     分七釐四豪為長闊之較用帶縱較數
     開平方法算之得闊十丈即内方對角
     斜線用斜求方法算之得七丈零七寸
[042-53b]
     一分即内方邊以内方對角斜線十丈
     加圜界離方角共十丈得二十丈即外
     圜徑也如圖甲乙圜形内容丙方形以
     圜積方積定率比例則變為丁戊己庚
     辛壬癸子方環形而多丑寅卯辰四弧
     矢形所變之積葢圜環變為方環今圜
     内方外積比圜環積多丑寅卯辰四弧
     矢形故所變之方環亦多丑寅卯辰四
     弧矢形所變之積也以圜界離方角五
[042-53b]
     丈自乘四因與積相減則減去巳午未
[042-54a]
     申四小方形餘酉戌亥乾四長方形及
     丑寅卯辰四弧矢形所變之積今欲以
     丑寅卯辰四弧矢形所變之積補成辛
     壬癸子正方形共成辛壬坎艮長方形
     應以定率四弧矢形已變之積為一率
     方積為二率設方積為一○○○○○/○○○方内容圜積為七
     八五三九八一六圜内容方積為五○/○○○○○○内圜積與内方積相減
     餘二八五三九八一六是二八五三九/八一六與一○○○○○○○○相比
[042-54b]
     為弧矢積與外方積之定率也然今所/多之四弧矢積先已用圜率變為方率
     故又以圜積七八五三九八一六為一/率方積一○○○○○○○○為二率
     弧矢積二八五三九八一六為三率得/四率三六三三八○二三是三六三三
     八○二三與一○○○○○○○○相/比為已變之弧矢積與外方積之定率
     也/今所多之丑寅卯辰四弧矢形已變
     之積為三率則得四率為辛壬癸子正
     方積然今乃以丑寅卯辰四弧矢形已
     變之積并酉戌亥乾四長方積共為三
     率則辛壬癸子正方積固已補足而酉
[042-54b]
     戌亥乾四長方必多補出之分是知酉
[042-55a]
     戌亥乾四長方其寛仍為子癸而癸坎
     之長必亦多補出之分矣故又以四弧
     矢形已變之積為一率方積為二率以
     圜界離方邊五丈四因之得癸坎之長
     為三率求得四率即將癸坎之長亦増
     補出之分乃以此為長闊之較求得辛
     壬闊即内方對角斜線也
設如有一圜形内不切圜界容一方形但知圜界離
[042-55b]
 方邊十五丈圜内方外積一千一百五十六丈六
 十三尺七十寸四十分問圜徑方邊各幾何
     法以圜界離方邊十五丈自乘得二百
     二十五丈四因之得九百丈又以圜積
     方積定率比例圜積七八五三九八一
     六為一率方積一○○○○○○○○
     為二率今圜内方外積一千一百五十
     六丈六十三尺七十寸四十分為三率
     求得四率一千四百七十二丈六十七
[042-55b]
     尺六十寸四十六分内減所得九百丈
[042-56a]
     餘五百七十二丈六十七尺六十寸四
     十六分乃以方内圜外積二一四六○
     一八四方積一○○○○○○○○内/容圜積七八五三九八一六相
     減餘二一四/六○一八四用圜積變方積法通之得
     二七三二三九五五為一率方積一○
     ○○○○○○○為二率今減餘積五
     百七十二丈六十七尺六十寸四十六
     分為三率求得四率二千零九十五丈
[042-56b]
     八十八尺六十三寸六十一分為長方
     積又以二七三二三九五五為一率一
     ○○○○○○○○為二率以圜界離
     方邊十五丈四因之得六十丈為三率
     求得四率二百一十九丈五尺八寸八
     分為長闊和用帶縱和數開平方法算
     之得闊十丈即内方邊加圜界離方邊
     共三十丈得四十丈即外圜徑也如圖
     甲乙圜形内容丙方形以圜積方積定
[042-56b]
     率比例則變為丁戊己庚辛壬癸子方
[042-57a]
     環形而少丑寅卯辰四隅所變之積葢
     圜環變為方環今圜内方外積比圜環
     積少丑寅卯辰四隅故所變之方環亦
     少丑寅卯辰四隅所變之積也以圜界
     離方邊十五丈自乘四因與積相減則
     減去巳午未申四小正方形餘酉戌亥
     乾四長方形而内少丑寅卯辰四隅所
     變之積今欲以所虚之丑寅卯辰四隅
[042-57b]
     形所變之積作為辛壬癸子正方形應
     以定率四隅形已變之積為一率方積
     為二率設方積為一○○○○○○○/○方内容圜積為七八五三九
     八一六相減餘二一四六○一八四是/三一四六○一八四與一○○○○○
     ○口○相比為圜外四隅積與外方積/之定率也然今所少者乃圜外四隅積
     用圜積方積比例之數故又以圜積七/八五三九八一六為一率方積一○○
     ○○○○○○為二率圜外四隅積二/一四六○一八四為三率求得四率二
     七三二三九五五是二七三二三九五/五與一○○○○○○○○相比為已
     變之四隅積與外/方積之定率也丑寅卯辰四隅形已
[042-57b]
     變之虚積為三率則得四率為辛壬癸
[042-58a]
     子虚方積然今無辛壬癸子四隅形已
     變之虚積而以酉戌亥乾四長方内虚
     丑寅卯辰四隅形之餘積為三率實積
     既變則虚積亦變故求得四率為辛壬
     坎艮長方形而内虚辛壬癸子正方形
     葢酉戌亥乾四長方實積與子癸坎艮
     長方形之比同於己變之四隅積與方
     積之比則其所虚之丑寅卯辰四隅已
[042-58b]
     變之積與辛壬癸子正方形之比亦同
     於己變之四隅積與方積之比而酉戌
     亥乾之共長與壬坎之比亦少同於己
     變之四隅積與方積之比矣故以四長
     方之共邊比例而得壬坎邊為長闊和
     求得辛壬闊為内方邊也
設如有一大球體内容四小球體大球徑一尺二寸
 求小球徑幾何
     法以大球徑一尺二寸自乘得一尺四
[042-58b]
     十四寸倍之得二百八十八寸為長方
[042-59a]
     積以大球徑一尺二寸四因之得四尺
     八寸為長闊之較用帶縱較數開平方
     法算之得闊五寸三分九釐三豪即内
     容四小球之徑也如圖甲乙大球體内
     容丙丁戊己四小球體試自四小球之
     中心俱各作線聮之則成一四等面體
     又以甲乙大球心為心丙丁戊己小球
     心為界作一虚圓則成四等面體外切
[042-59b]
     圓球體其四面體之一邊即小球徑以
     四面體外切丁庚虚球徑加一小球徑
     即大球徑故以大球徑自乘得甲乙辛
     壬正方形内甲癸丁子為小球徑自乘
     方即四面體每/邊自乘方丁庚辛丑為四面體外
     切圓球徑自乘方癸乙庚丁子丁丑壬
     為四面體之每邊與外切圓球徑相乘
     二長方凡四面體每邊自乘方為外切
     圓球徑自乘方三分之二見第二十八/卷球内容四
[042-59b]
     面體/法故甲癸丁子正方形為丁庚辛丑
[042-60a]
     正方形三分之二將甲乙辛壬正方形
     倍之則得甲癸丁子二正方丁庚辛丑
     二正方癸乙庚丁四長方而丁庚辛丑
     二正方為甲癸丁子正方形之三倍是
     共得甲癸丁子五正方癸乙庚丁四長
     方即與寅卯辰巳長方積等其巳午長
     闊之較為甲乙球徑之四倍故四因大
     球徑為較縱求得闊即小球徑也如先
[042-60b]
     有小球徑求大球徑則以小球徑為四
     面體之一邊自乘二歸三因開平方得
     四面體外切圓球徑再加一小球徑即
     大球徑也
設如有一大球體内容六小球體大球徑一尺二寸
 求小球徑幾何
     法以大球徑一尺三寸自乘得一尺四
     十四寸為長方積以大球徑一尺二寸
     倍之得二尺四寸為長闊之較用帶縱
[042-60b]
     較數開平方法算之得闊四寸九分七
[042-61a]
     釐即内容六小球之徑數也如圖甲乙
     大球體内容丙丁戊己庚辛六小球體
     試自六小球之中心俱各作線聮之則
     成一八等面體其八面體之一邊即小
     球徑以八面體之對角線加一小球徑
     即大球徑故以大球徑自乘得甲乙壬
     癸正方形内甲子丙丑為小球徑自乘
     方即八面體每/邊自乘方丙戌壬寅為八面體對
[042-61b]
     角線自乘方子乙戊丙丑丙寅癸為八
     面體之每邊與對角線相乘二長方凡
     八面體每邊自乘方為對角線自乘方
     之一半見第二十七/卷八面體法故丙戊壬寅一正
     方與甲子丙丑二正方等是甲乙壬癸
     一正方共為甲子丙丑三正方子乙戊
     丙二長方與卯辰巳午長方積等其午
     未長闊之較為甲乙球徑之二倍故倍
     大球徑為較縱求得闊即小球徑也如
[042-61b]
     先有小球徑求大球徑則以小球徑為
[042-62a]
     八面體之一邊自乘加倍開方得對角
     線再加一小球徑即大球徑也
設如一大球體内容八小球體大球徑一尺二寸求
 小球徑幾何
     法以大球徑一尺二寸自乘得一百四
     十四寸折半得七十二寸為長方積以
     大球徑一尺二寸為長闊之較用帶縱
     較數開平方法算之得闊四寸三分九
[042-62b]
     釐二豪即内容八小球之徑數也如圖
     甲乙大球體内容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八小球體試自八小球之中心俱各作
     線聮之則成一正方體其正方體之一
     邊即小球徑以正方體之丙壬對角斜
     線加一小球徑即大球徑故以大球徑
     自乘得甲乙子丑正方形内甲寅卯辰
     為小球徑自乘方卯巳子午為正方體
     對角斜線自乘方寅乙巳卯辰卯午丑
[042-62b]
     為小球徑乘正方體對角斜線二長方
[042-63a]
     凡正方對角斜線自乘方為每邊自乘
     方之三倍見第二十八卷球/内容正方體法故卯巳子
     午正方形為甲寅卯辰正方形之三倍
     折半即得未甲辰申甲寅卯辰二正方
     寅乙巳卯一長方共成未乙巳申一長
     方甲乙球徑即長闊之較故用帶縱較
     數開平方法算之得闊即小球徑也如
     先有小球徑求大球徑則以小球徑為
[042-63b]
     正方體之一邊自乘三因之開平方得
     正方體對角斜線再加一小球徑即大
     球徑也
設如有三角形底十四尺中埀線十二尺大腰與小
 腰之較二尺求両腰各幾何
     法借一根為小腰則大腰為一根多二
     尺以一根自乗得一平方為小腰之面
     積内減中垂線十二尺自乗之一百四
     十四尺餘一平方少一百四十四尺為
[042-63b]
     小分底之面積以一根多二尺自乘得
[042-64a]
     一平方多四根多四尺為大腰之面積
     内減中垂線十二尺自乘之一百四十
     四尺餘一平方多四根少一百四十尺
     為大分底之面積又以底十四尺自乘
     得一百九十六尺内減去大小両分底
     之共面積二平方多四根少二百八十
     四尺餘四百八十尺少二平方少四根
     折半得二百四十尺少一平方少二根
[042-64b]
     為小分底乘大分底之面積此數與大
     分底之面積及小分底之面積為連比
     例三率葢大分底之面積為首率而小
     分底乘大分底之面積為中率小分底
     之積為末率也乃以首率大分底之面
     積一平方多四根少一百四十尺與末
     率小分底之面積一平方少一百四十
     四尺相乘得一三乘方多四立方少二
     百八十四平方少五百七十六根多二
[042-64b]
     萬零一百六十尺又以中率小分底乘
[042-65a]
     大分底之面積二百四十尺少一平方
     少二根自乘得一三乘方多四立方少
     四百七十六平方少九百六十根多五
     萬七千六百尺此二數為相等両邊各
     減一三乘方四立方二萬零一百六十
     尺又各加四百七十六平方九百六十
     根得一百九十二平方多三百八十四
     根與三萬七千四百四十尺相等一百
[042-65b]
     九十二平方多三百八十四根既與三
     萬七千四百四十尺相等則一平方多
     二根必與一百九十五尺相等乃以一
     百九十五尺為長方積以多二根作二
     尺為長闊較用帶縱較數開平方法算
     之得闊十三尺為一根之數即小腰加
     二尺得十五尺即大腰也
設如有三角形底十四尺中垂線十二尺大腰與小
 腰之和二十八尺求大小腰各幾何
[042-65b]
     法借一根為小腰則二十八尺少一根
[042-66a]
     為大腰以一根自乘得一平方為小腰
     之面積内減中垂線十二尺自乘之一
     百四十四尺餘一平方少一百四十四
     尺為小分底之面積以二十八尺少一
     根自乘得七百八十四尺少五十六根
     多一平方為大腰之面積内減中垂線
     十二尺自乘之一百四十四尺餘一平
     方少五十六根多六百四十尺為大分
[042-66b]
     底之而積又以底四十尺自乘得一百
     九十六尺内減去大小両分底之共面
     積二平方少五十六根多四百九十六
     尺餘五十六根少三百尺少二平方折
     半得二十八根少一百五十尺少一平
     方為小分底乘大分底之面積此數與
     大分底之面積及小分底之面積為連
     比例三率葢大分底之面積為首率而
     大分底乗小分底之而積為中率小分
[042-66b]
     底之而積為末率也乃以首率大分底
[042-67a]
     之面積一平方少五十六根多六百四
     十尺與末率小分底之面積一平方少
     一百四十四尺相乘得一三乘方少五
     十六立方多四百九十六平方多八千
     零六十四根少九萬二千一百六十尺
     又以中率小分底乘大分底之面積二
     十八根少一百五十尺少一平方自乘
     得一三乘方少五十六立方多一千零
[042-67b]
     八十四平方少八千四百根多二萬二
     千五百尺此二數為相等両邊各減一
     三乘方又各加五十六立方得四百九
     十六平方多八千零六十四根少九萬
     二千一百六十尺與一千零八十四平
     方少八千四百根多二萬二千五百尺
     相等両邊各減四百九十六平方各加
     八千四百根又各加九萬二千一百六
     十尺得一萬六千四百六十四根與五
[042-67b]
     百八十八平方多一十一萬四千六百
[042-68a]
      六十尺相等一萬六千四百六十四根
      既與五百八十八平方多一十一萬四
      千六百六十尺相等則二十八根必與
      一平方多一百九十五尺相等故以一
      百九十五尺為長方積以二十八根作
      二十八尺為長闊和求得闊十三尺為
      一根之數即小腰也
 
[042-68b]
 
 
 
 
 
 
 
 
 
[042-68b]
御製數理精藴下編巻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