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f0048 御製數理精薀-清-聖祖玄燁 (master)


[035-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製數理精藴下編卷三十
  體部八
   各體權度比例
   堆垜
[035-2a]
  各體權度比例
數學至體而備以其綜線面之全而盡度量衡之用
也葢線面存乎度體則存乎量求輕重則存乎衡是
以又有權度之比例其法㮣以諸物製爲正方其邊
一寸其積千分較量豪釐俾有定率然後凡物知其
體積即知其重輕知其重輕即知其體積而權度無
遁情也且體之爲質不一邊積等者輕重不同輕重
等者邊積不同皆有互相比例之法而各體無混淆
[035-2b]

  赤金十六兩八錢
  紋銀九兩
  水銀十二兩二錢八分
  紅銅七兩五錢
  白銅六兩九錢八分
  黃銅六兩八錢
  綱六兩七錢三分
  生鐵六兩七錢
[035-2b]
  熟鐵六兩七錢三分
[035-3a]
  高錫六兩三錢
  六錫七兩六錢
  倭鉛六兩
  黑鉛九兩九錢三分
  白玉二兩六錢
  金珀八錢
  白瑪瑙二兩三錢
  紅瑪瑙二兩二錢
[035-3b]
  硨磲一兩五錢二分
  青石二兩八錢八分
  白石二兩五錢
  紅石二兩五錢六分
  象牙一兩五錢四分
  牛角一兩九錢
  沉香八錢二分
  白檀八錢三分
  紫檀一兩零二分
[035-3b]
  花梨八錢七分
[035-4a]
  楠木四錢八分
  黃楊七錢五分
  烏木一兩一錢
  油八錢三分
  水九錢三分
設如有金一方每邊三寸問重幾何
     法以一寸爲一率金寸方重一十六兩
     八錢爲二率今所設之金方每邊三寸
[035-4b]
     自乘再乘得二十七寸爲三率求得四
     率四百五十三兩六錢即金之重數也
     此法葢因金方每邊三寸則體積爲二
     十七寸以一寸與一十六兩八錢之比
     同於二十七寸與四百五十三兩六錢
     之比也
設如有銀一方每邊二寸問重幾何
     法以一寸爲一率銀寸方重九兩爲二
     率今所設之銀方每邊二寸自乘再乘
[035-4b]
     得八寸爲三率求得四率七十二兩即
[035-5a]
     銀之重數也此法葢因銀方每邊二寸
     則體積爲八寸以一寸與九兩之比同
     於八寸與七十二兩之比也
設如黄銅一條重三百七十四兩問積幾何
     法以黃銅寸方重六兩八錢為一率一
     寸爲二率今所設黄銅重三百七十四
     兩爲三率求得四率五十五寸即黃銅
     之積也
[035-5b]
設如熟鐵一塊重十六兩欲鎔爲正方體問毎邊幾
 何
     法以熟鐵寸方重六兩七錢三分爲一
     率一寸爲二率今鐵重十六兩爲三率
     求得四率二寸三百七十七分四百一
     十四釐有餘開立方得一寸三分三釐
     有餘即每邊之數也
設如水銀一匣但知匣闊四寸長六寸高三寸五分
 問内水銀重數幾何
[035-5b]
     法以匣闊四寸與長六寸相乘得二十
[035-6a]
     四寸又以高三寸五分再乘得八十四
     寸爲水銀一匣之積數爰以一寸爲一
     率水銀寸方重一十二兩二錢八分爲
     二率今所得之水銀一匣之積數八十
     四寸爲三率求得四率一千零三十一
     兩五錢二分即水銀之重數也
設如白玉一方重九十三兩六錢但知闊比高多一
 寸長比闊多三寸問高闊長各幾何
[035-6b]
     法以玉寸方重二兩六錢爲一率一寸
     爲二率今所設玉重九十三兩六錢爲
     三率求得四率三十六寸爲長方體積
     乃以闊比高多一寸長比闊多三寸爲
     帶兩縱之較用帶兩縱不同較數開立
     方法算之得高二寸加闊比高多一寸
     得三寸爲闊再加長比闊多三寸得六
     寸爲長也
設如金與銀鎔於一處共得正方體積二十七寸重
[035-6b]
 二百七十四兩二錢問金與銀各幾何
[035-7a]
     法以共積二十七寸以銀寸方重九兩
     乘之得二百四十三兩與共重二百七
     十四兩二錢相減餘三十一兩二錢乃
     以銀寸方重九兩與金寸方重十六兩
     八錢相減餘七兩八錢爲一率金一寸
     爲二率今相減所餘之三十一兩二錢
     爲三率求得四率四寸即金之寸數於
     共積二十七寸内減去四寸餘二十三
[035-7b]
     寸即銀之寸數也以金四寸與金寸方
     重十六兩八錢相乘得六十七兩二錢
     以銀二十三寸與銀寸方重九兩相乘
     得二百零七兩兩數相併得二百七十
     四兩二錢仍與原數相合也此即和較
     比例之法葢銀二十七寸則其重數應
     得二百四十三兩與共重二百七十四
     兩二錢相減餘三十一兩二錢即金重
     於銀之數而金每寸比銀毎寸多七兩
[035-7b]
     八錢故多七兩八錢則金有一寸今多
[035-8a]
     三十一兩二錢則知金有四寸也若欲
     先得銀數則仍以七兩八錢爲一率一
     寸爲二率將共積二十七寸以金寸方
     重十六兩八錢乘之得四百五十三兩
     六錢内減共重二百七十四兩二錢餘
     一百七十九兩四錢爲三率求得四率
     二十三寸即銀之寸數與共積二十七
     寸相減餘四寸即金之寸數葢少七兩
[035-8b]
     八錢則銀有一寸今少一百七十九兩
     四錢則知銀有二十三寸也
設如金鑲玉爐一座共重四十六兩七錢問金玉各
 幾何
     法用盛水器皿一件置爐其中實之以
     水取出爐看水淺幾何設如盛水器皿
     係正方形每邊五寸取出爐水淺五分
     即以毎邊五寸自乘得二十五寸以水
     淺五分爲高再乘得一十二寸五百分
[035-8b]
     爲爐之體積即金玉之共積爰以共積
[035-9a]
     一十二寸五百分以玉寸方重二兩六
     錢乘之得三十二兩五錢與共重四十
     六兩七錢相減餘一十四兩二錢乃以
     玉寸方重二兩六錢與金重一十六兩
     八錢相減餘一十四兩二錢爲一率金
     一寸爲二率今相減所餘一十四兩二
     錢爲三率求得四率一寸爲金之寸數
     於共積一十二寸五百分内減去一寸
[035-9b]
     餘十一寸五百分爲玉之寸數金一寸
     重得十六兩八錢玉十一寸五百分與
     玉寸方重二兩六錢相乘得二十九兩
     九錢爲玉之重數兩數相併共得四十
     六兩七錢仍與原數相合也如欲先得
     玉數則仍以一十四兩二錢爲一率一
     寸爲二率將所得共積一十二寸五百
     分以金寸方重十六兩八錢乘之得二
     百一十兩内減共重四十六兩七錢餘
[035-9b]
     一百六十三兩三錢爲三率求得四率
[035-10a]
     一十一寸五百分爲玉之寸數與共積
     一十二寸五百分相減餘一寸即金之
     寸數也
設如空心金球一個外徑一尺二寸厚三分問重幾
 何
     法以金球外徑一尺二寸自乘再乘得
     一尺七百二十八寸乃用方邊球徑相
     等方積球積不同之定率比例以方積
[035-10b]
     一○○○○○○○○○爲一率球積
     五二三五九八七七五爲二率今球徑
     自乘再乘之正方體積一尺七百二十
     八寸爲三率求得四率九百零四寸七
     百七十八分六百八十三釐有餘爲球
     之全體積又以厚三分倍之得六分與
     外徑一尺二寸相減餘一尺一寸四分
     爲空心徑自乘再乘得一尺四百八十
     一寸五百四十四分仍以方積一○○
[035-10b]
     ○○○○○○○爲一率球積五二三
[035-11a]
     五九八七七五爲二率今空心徑自乘
     再乘之正方體積一尺四百八十一寸
     五百四十四分爲三率求得四率七百
     七十五寸七百三十四分六百二十三
     釐有餘爲球内空心虛積兩積相減餘
     一百二十九寸零四十四分零六十釐
     有餘爲空心球體積乃以一寸爲一率
     金寸方重十六兩八錢爲二率空心球
[035-11b]
     體積一百二十九寸零四十四分零六
     十釐有餘爲三率求得四率二千一百
     六十七兩九錢四分有餘即空心金球
     體之重數也
設如正方青石一塊紅石一塊紅石比青石毎邊多
 二寸體積多五十六寸問二石之邊數及重數各
 幾何
     法以紅石比青石每邊多二寸爲邊較
     體積多五十六寸爲積較用大小二立
[035-11b]
     方有邊較積較求邊法算之以邊較二
[035-12a]
     寸自乘再乘得八寸與積較五十六寸
     相減餘四十八寸三歸之得一十六寸
     以邊較二寸除之得八寸爲長方面積
     以邊較二寸爲長闊之較用帶縱較數
     開平方法算之得闊二寸即青石之邊
     數加紅石比青石每邊多二寸得四寸
     即紅石之邊數乃以一寸爲一率紅石
     寸方重二兩五錢六分爲二率紅石毎
[035-12b]
     邊四寸自乘再乘得六十四寸爲三率
     求得四率一百六十三兩八錢四分即
     紅石之重數也又以一寸爲一率青石
     寸方重二兩八錢八分爲二率青石每
     邊二寸自乘再乘得八寸爲三率求得
     四率二十三兩零四分即青石之重數
     也此法因二石皆爲正方體故用大小
     二立方有邊較積較求邊之法求得二
     石之邊自乘再乘即得二石之體積用
[035-12b]
     寸方重數定率以比例之即得二石之
[035-13a]
     重數也
設如有正方水桶三個第一桶每邊一尺第三桶比
 第二桶每邊多二寸第三桶體積與第一桶第二
 桶兩桶之共積相等問三桶水之重數各幾何
     法以一寸爲一率水寸方重九錢三分
     為二率第一桶正方每邊一尺自乘再
     乘得一千寸爲三率求得四率九百三
     十兩爲第一桶水之重數又以第三桶
[035-13b]
     比第二桶每邊多二寸爲邊較以第一
     桶體積一千寸爲第三桶比第二桶所
     多之積較用大小二立方有邊較積較
     求邊法算之以邊較二寸自乘再乘得
     八寸與積較一千寸相減餘九百九十
     二寸三歸之得三百三十寸六百六十
     六分六百六十六釐有餘以邊較二寸
     除之得一尺六十五寸三十三分三十
     三釐有餘爲長方面積以邊較二寸爲
[035-13b]
     長闊之較用帶縱較數開平方法算之
[035-14a]
     得闊一尺一寸八分九釐有餘爲第二
     桶之邊數加較二寸得一尺三寸八分
     九釐有餘爲第三桶之邊數乃以一寸
     爲一率水寸方重九錢三分爲二率第
     二桶每邊一尺一寸八分九釐有餘自
     乘再乘得一尺六百八十寸九百二十
     四分有餘爲三率求得四率一千五百
     七十兩九錢九分三釐有餘即第二桶
[035-14b]
     水之重數又以一寸爲一率水寸方重
     九錢三分爲二率第三桶每邊一尺三
     寸八分九釐有餘自乘再乘得二尺六
     百七十九寸八百二十六分有餘爲三
     率求得四率二千四百九十二兩二錢
     三分八釐有餘即第三桶水之重數也
     此法葢因第三桶之體積與第一第二
     兩桶之共積相等則第一桶體積一千
     寸即第三桶體積比第二桶體積所多
[035-14b]
     之較也而第三桶比第二桶每邊多二
[035-15a]
     寸故用大小二立方有邊較積較求邊
     法求得二桶之邊數自乘再乘即得二
     桶之體積用寸方重數定率以比例之
     即得二桶水之重數也
設如金球一個徑二寸二分六釐今欲作一銀球其
 重與金球等問徑幾何
     法以金方邊一寸爲一率銀方邊一寸
     二分三釐爲二率今所設之金球徑二
[035-15b]
     寸二分六釐爲三率求得四率二寸七
     分七釐有餘即銀球之徑數也此法葢
     因各色俱爲正方體其重數俱設爲十
     六兩八錢與金寸方等故金方邊爲一
     寸銀方邊爲一寸二分三釐水銀方邊
     爲一寸一分一釐鉛方邊爲一寸一分
     九釐銅方邊爲一寸三分一釐鐵方邊
     爲一寸三分六釐錫方邊爲一寸三分
     九釐石方邊爲一寸八分九釐水方邊
[035-15b]
     爲二寸六分四釐油方邊爲二寸七分
[035-16a]
     四釐皆係邊與邊之比例故球徑與球
     徑之比同於方邊與方邊之比而爲相
     當比例四率也
設如青石一塊正方一尺二寸重四千九百七十六
 兩六錢四分今欲作與青石一樣大熟鐵一塊問
 重幾何
     法以青石寸方重二兩八錢八分爲一
     率熟鐵寸方重六兩七錢三分爲二率
[035-16b]
     今所設之青石重四千九百七十六兩
     六錢四分爲三率求得四率一萬一千
     六百二十九兩四錢四分即與青石一
     樣大熟鐵之重數也
[035-17a]
  堆垜
堆垜之法雖爲體屬而一面平堆與方圓束形實與
面同方者即平方法其餘則用梯形法以其每層皆
遞加之數也束形亦與一面平堆同法葢圓者以六
包一方者以八包一三角者以九包一有邊求積有
周求積其理皆相通也若夫以方面層累者則爲四
角尖堆以三角面層累者則爲三角尖堆此二者每
層之邊皆同爲遞加一數每層之面積則三角爲按
[035-17b]
位相加之數四角爲按位自乘相加之數其傍皆崚
嶒不平故與體亦微異也至於以長方面層累者則
爲長方堆以全堆而減去上截者則爲半堆總以尖
堆之法御之分之以立其法合之以明其理一一按
法解之於後
設如一面直角尖堆底十二求積幾何
     法以底十二加尖上一得十三與層數
     十二相乘得一百五十六折半得七十
     八即一面直角尖堆之積也如圖甲乙
[035-17b]
     丙一面直角尖堆乙丙爲底十二其甲
[035-18a]
     乙高亦即爲十二層其每層皆加一爲
     挨次遞加之數成直角三角形試另作
     一丁戊己直角三角形合於原形之側
     則成甲乙丁戊長方形其高即層數其
     底即首數與末數相加之數其積即總
     數加一倍之數見算法原本二/卷第三十二節故以底
     十二與上尖一相加與層數十二相乘
     得長方積析半即得一面直角尖堆之
[035-18b]
     積也此法與勾股求積之法異者葢勾
     股之上尖爲一㸃無數可紀此上尖一
     即其上之闊成斜方形故用斜方求積
     之法以上闊與下闊相加以高數乘之
     折半而得積也
設如一面直角尖堆積二十八求底幾何
     法以一面直角尖堆積二十八倍之得
     五十六爲長方積以一爲長闊之較用
     帶縱較數開平方法算之得闊七即一
[035-18b]
     面直角尖堆之底數也如圖甲乙丙一
[035-19a]
     面直角尖堆積倍之則成甲乙丁戊長
     方形積其乙丁長比甲乙闊多一故用
     帶縱較數開平方法算之得甲乙與乙
     丙等爲一面直角尖堆之底闊也
設如一面三角尖堆底七求積幾何
     法以底七加上尖一得八與層數七相
     乘得五十六折半得二十八即一面三
     角尖堆之積也如圖甲乙丙一面三角
[035-19b]
     尖堆乙丙爲底七其甲乙高亦即爲七
     層其每層皆加一爲挨次遞加之數成
     等邊三角形試另作一丁戊巳等邊三
     角形合於原形之側則成甲乙丁戊斜
     方形其高即層數其底即首數與末數
     相加之數其積即總數加一倍之數故
     以底七與上尖一相加與層數七相乘
     得斜方積折半得一面三角尖堆之積
     也
[035-19b]
設如一面三角尖堆積三十六求每邊幾何
[035-20a]
     法以一面三角尖堆積三十六倍之得
     七十二爲長方積以一爲長闊之較用
     帶縱較數開平方法算之得闊八即一
     面三角尖堆每一邊之數也如圖甲乙
     丙一面三角尖堆積倍之則成甲乙丁
     戊斜長方積若直排之即與直角長方
     積等故其求邊之法亦與前直角尖堆
     求邊之法同也
[035-20b]
設如一面梯形堆上五下九求積幾何
     法以上五與下九相加得十四又視上
     五以上至一虛四位即以所虛之四與
     下九相減餘五爲層數與上下相加之
     十四相乘得七十折半得三十五即一
     面梯形堆之積也如圖甲乙丙丁一面
     梯形堆甲丁爲上五乙丙爲下九甲乙
     爲層數五凡自一遞加之數其末數即/位數今首數爲五計自一己
     截去四位故於末數内減去所少之位/即爲今之所有之位見算法原本二巻
[035-20b]
     第三十/二節試另作一戊己庚辛梯形合於
[035-21a]
     原形之側則成甲乙己庚斜方形其底
     即上數與下數相加之數其高即層數
     其積即總數加一倍之數故以上數與
     下數相加與層數相乘折半即得一面
     梯形堆之積也
     又法以底九用一面三角尖堆求積法
     求得總積四十五又以上五内減一餘
     四爲上虛小一面三角尖堆之底亦用
[035-21b]
     三角尖堆求積法求得上虛小一面三
     角尖堆積十兩積相減餘三十五即一
     面梯形堆之積也如圖甲乙丙丁一面
     梯形堆先求得戊乙丙三角尖堆總積
     又求得戊己庚上虛小三角尖堆積相
     減即得甲乙丙丁梯形堆之積也如有
     上闊或下闊與層數求積者則於層數
     内減一餘爲上下闊之較與上闊相加
     則得下闊與下闊相減則得上闊皆用
[035-21b]
     有上下闊之法算之而得積也
[035-22a]
設如一面梯形堆積三十五下九問上幾何
     法以下九用一面三角尖堆求積法求
     得總積四十五内減梯形積三十五餘
     十爲上虛小一面三角尖堆積用一面
     三角尖堆有積求邊法求得每邊四加
     一得五即一面梯形堆之上闊也如圖
     甲乙丙丁一面梯形堆先以乙丙下九
     求得戊乙丙三角尖堆總積内減甲乙
[035-22b]
     丙丁梯形堆積餘戊己庚上虛小一面
     三角尖堆積乃用有積求邊法求得己
     庚四因每層埃次遞加一故加一即得
     甲丁五爲上闊也如有上闊求下闊者
     則以上闊内減一爲上虛小三角尖堆
     之底求得上虛小三角尖堆積與梯形
     積相加爲三角尖堆總積亦用有積求
     邊法算之即得下闊也
設如一面梯形堆積三十五上闊比下闊少四問上
[035-22b]
 下闊各幾何
[035-23a]
     法以梯形堆積三十五倍之得七十又
     以上下闊之較四加一得五爲層數以
     除倍積七十得十四爲上下闊之和加
     較四得十八折半得九爲下闊内減較
     四餘五爲上闊也如圖甲乙丙丁一面
     梯形堆積每層挨次加一今甲丁上闊
     比乙丙下闊少四即知甲乙爲五層矣
     故以甲乙丙丁梯形積倍之則成甲乙
[035-23b]
     戊己斜方積以甲乙五層除之得乙戊
     爲上下闊之和加上下闊之較折半即
     得下闊於下闊内減上下闊之較即得
     上闊也如有積與上下闊之和求上下
     闊者則將積數加一倍以上下闊之和
     除之即得層數内減一即得上下闊之
     較或有積與層數求上下闊者則於層
     數内減一即得上下闊之較以層數除
     倍積即得上下闊之和既有較有和即
[035-23b]
     得上下闊矣
[035-24a]
設如一面六角堆每邊六求積幾何
     法以一面六角堆分作六三角尖堆算
     之以每邊六減一餘五爲每一面三角
     尖堆之底與毎邊六即底加/一也相乘得三
     十折半得十五爲每一面三角尖堆積
     六因之得九十加中心一得九十一即
     一面六角堆之積也如圖甲乙丙丁戊
     己一面六角堆六分之則成甲庚辛類
[035-24b]
     六三角尖堆而餘中心一其每一三角
     尖堆之甲庚一邊比六角堆之甲己一
     邊少一故以六角堆之每一邊内減一
     即得三角尖堆之每一邊而求得一面
     三角尖堆積六因之再加中心一即得
     一面六角堆之總積也
設如一面六角堆積九十一求每邊幾何
     法以一面六角堆積九十一減中心一
     餘九十六歸之得十五爲一面三角尖
[035-24b]
     堆積用一面三角尖堆有積求邊法算
[035-25a]
     之得每邊五加一得六即六角堆之每
     一邊也如圖甲乙丙丁戊己一面六角
     堆積先減去中心一以六歸之則得甲
     庚辛一三角尖堆積其三角尖堆之甲
     庚一邊比六角堆之甲己一邊少一故
     用一面三角尖堆有積求邊法求得一
     邊再加一爲一面六角堆之每一邊也
     此即算書所謂圓束也本以六包一不
[035-25b]
     能成圓凡云圓者皆六邊也
     周四十求積幾何
     法以外周四十加四得四十四四歸之
     得十一爲方束每一邊之數自乘得一
     百二十一即方束之積也如圖甲乙丙
     丁方束其四隅之四各爲兩邊所同用
     故必以外周加四以四歸之始得甲乙
     每一邊之數以一邊自乘即爲方束之
     積數也
[035-25b]
     又法以外周四十加八得四十八與外
[035-26a]
     周四十相乘得一千九百二十十六除
     之得一百二十加中心一得一百二十
     一爲方束之積也葢方束以八包一其
     外周所包之數亦必以八遞加爲超位
     平加之數如甲乙丙丁方束除却中心
     之一最内一層爲八第二層爲十六第
     三層爲二十四第四層爲三十二第五
     層爲四十毎層皆加八爲超位平加之
[035-26b]
     數引而長之成戊己庚辛梯形外周四
     十即梯形之底内周八即梯形之上闊
     如以首數八與末數四十相加得四十
     八用層數五乘之折半即得總數見算/法原
     本二卷第/三十二節然其層數之五乃係外周四
     十用八歸所得之數今以内周八與外
     周四十相加即與外周四十栒乘是未
     用八歸故將相乘所得之數必以八歸
     又以二歸即折/半始得總數夫先用八歸
[035-26b]
     後用二歸即與用十六歸除等二與八/相因得
[035-27a]
     一十六合兩次/除爲一次除故以十六歸除得總數
     再加中心一即得方束之積也又按第
     一法以外周四十加四以四歸之得方
     束之每一邊是外周加四則得每邊之
     四倍若以外周加四自乘必得方束積
     之十六倍而以十六歸除亦即得方束
     之積今以外周加八與外周相乘成長
     方形則其長比毎邊之四倍多四其闊
[035-27b]
     比每邊之四倍少四其積必爲方束積
     之十六倍而少十六以十六歸除則得
     方束積而少一故加一而得方束積也
     此方束毎邊十一係奇數故有中心之
     一若方束毎邊係偶數者則無中心之
     一詳見下法
設如方束外周三十六求積幾何
     法以外周三十六加四得四十四歸之
     得一十爲方束毎一邊之數自乘得一
[035-27b]
     百即方束之積也
[035-28a]
     又法以外周三十六加八得四十四與
     外周三十六相乘得一千五百八十四
     十六除之得九十九加一得一百爲方
     束之積也此方束每邊係偶數無中心
     一其最内一層爲四其外周三十六用
     八歸之則得四層半然其立法亦與前
     法同乘除得數仍加一者葢以外周加
     四則得每邊之四倍若以外周加四自
[035-28b]
     乘必得方束積之十六倍而以十六歸
     除亦即得方束之積今以外周加八與
     外周相乘成長方形則其長比每邊之
     四倍多四其闊比每邊之四倍少四其
     積必爲方束積之十六倍而少十六以
     十六歸除則得方束積而少一故加一
     而得方束積也
設如方束積一百求外周幾何
     法以方束積一百開平方得一十四因
[035-28b]
     之得四十内減四餘三十六即方束外
[035-29a]
     周之數也如圖甲乙丙丁方束開方則
     得甲乙一邊前法以外周加四四歸之
     而得一邊此法以一邊四因之減四而
     即得外周也
     又法以方束積一百内減一餘九十九
     以十六乘之得一千五百八十四爲長
     方積以八爲長闊之較用帶縱較數開
     平方法算之得闊三十六即方束之外
[035-29b]
     周數也此即方束有外周求積之法而
     轉用之前法以外周加八與外周相乘
     十六除之再加一而得積此法則以積
     數減一餘用十六乘之以八爲長闊之
     較用帶縱開方得闊而爲外周也
設如三稜束外周二十七求積幾何
     法以外周二十七加三得三十三歸之
     得一十爲三稜束每一邊之數用一面
     三角尖堆有邊求積法以每邊一十加
[035-29b]
     一得一十一與每邊一十相乘得一百
[035-30a]
     一十折半得五十五即三稜束之積也
     如圖甲乙丙三稜束其三角之三各爲
     兩邊所同用故必以外周加三以三歸
     之始得甲乙每一邊之數即如一面三
     角尖堆之每一邊故用一面三角尖堆
     有邊求積法算之即得三稜束之積也
     又法以外周二十七加九得三十六與
     外周二十七相乘得九百七十二以十
[035-30b]
     八歸除得五十四加中心一得五十五
     爲三稜束之積也葢三稜束以九包一
     其外周所包之數亦必以九遞加爲超
     位平加之數如甲乙丙三稜束除却中
     心之一最内一層爲九第二層爲十八
     第三層爲二十七每層皆加九爲超位
     平加之數引而長之成丁戊己庚梯形
     外周二十七即梯形之底内周九即梯
     形之上闊如以首數九與末數二十七
[035-30b]
     相加得三十六用層數三乘之折半即
[035-31a]
     得總數見算法原本二/卷第三十二節然其層數之三
     乃係外周二十七用九歸所得之數今
     以内周九與外周二十七相加即與外
     周二十七相乘是未用九歸故將相乘
     所得之數必以九歸又以二歸即折/半
     得總數夫先用九歸後用二歸即與十
     八歸除等二與九相乘得一十八/合兩次除爲一次除故以
     十八歸除得總數再加中心一即得三
[035-31b]
     稜束之積也又按第一法以外周二十
     七加三以三歸之得一面三角尖堆之
     每一邊是外周加三則得每邊之三倍
     若以毎邊之三倍再加三與每邊之三
     倍相乘必得一面三角尖堆積之十八
     倍葢以一面三角尖堆之毎一邊加一/與每邊之數相乘則得一面三角尖
     堆積之二倍今以毎邊之三倍加三與/每邊之三倍相乘是邊加三倍則積加
     九倍彼旣爲一面三角尖堆積/之二倍故此即爲十八倍也而以十
     八歸除亦即得三稜束之積今以外周
[035-31b]
     加九與外周相乘成長方形則其長比
[035-32a]
     每邊之三倍加三者尚多三其闊比每
     邊之三倍少三其積必爲一面三角尖
     堆積之十八倍而少十八以十八歸除
     則得一面三角尖堆積而少一故加一
     而得三稜束之積也此三稜束亦有無
     中心之一者葢緣三稜束包中心一爲
     一層者周圍九其底則四包中心一爲
     二層者周圍十八其底則七凡如此類
[035-32b]
     周遞加九邊遞加三者皆有中心之一
     其餘皆無中心之一詳見下法
設如三稜束外周三十求積幾何
     法以外周三十加三得三十三三歸之
     得十一爲三稜束每一邊之數用一面
     三角尖堆有邊求積法以每邊十一加
     一得十二與每邊十一相乘得一百三
     十二折半得六十六即三稜束之積也
     又法以外周三十加九得三十九與外
[035-32b]
     周三十相乘得一千一百七十十八除
[035-33a]
     之得六十五加一得六十六爲三稜束
     之積也此三稜束無中心其最内一層
     爲三其外周三十用九歸之則得三層
     又三分之一然其立法亦與前法同乘
     除得數仍加一者葢以外周加三則得
     每邊之三倍若以每邊之三倍再加三
     與每邊之三倍相乘必得一面三角尖
     堆積之十八倍而以十八歸除亦即得
[035-33b]
     三稜束之積今以外周加九與外周相
     乘成長方形則其長比每邊之三倍加
     三者尚多三其闊比每邊之三倍少三
     其積必爲一面三角尖堆積之十八倍
     而少十八以十八歸除則得一面三角
     尖堆積而少一故加一而得三稜束之
     積也
設如三稜束積六十六求外周幾何
     法以三稜束積六十六倍之得一百三
[035-33b]
     十二爲長方積以一爲長闊之較用帶
[035-34a]
     縱較數開平方法算之得闊十一爲三
     稜束之每一邊三因之得三十三内減
     三餘三十即三稜束之外周數也如圖
     甲乙丙三稜束用一面三角尖堆有積
     求邊法求得甲乙一邊前法以外周加
     三三歸之而得一邊此法以一邊三因
     之減三而即得外周也
     又法以三稜束積六十六内減一餘六
[035-34b]
     十五以十八乘之得一千一百七十爲
     長方積以九爲長闊之較用帶縱較數
     開平方法算之得闊三十即三稜束之
     外周數也此即三稜束有外周求積之
     法而轉用之前法以外周加九與外周
     相乘十八除之再加一而得積此法則
     以積數減一餘用十八乘之以九爲長
     闊之較用帶縱開方得闊而爲外周也
設如圓束外周三十求積幾何
[035-34b]
     法以外周三十六歸之得五爲一面三
[035-35a]
     角尖堆之每一邊用一面三角尖堆有
     邊求積法以每邊五加一得六與每邊
     五相乘得三十折半得十五爲每一三
     角尖堆積六因之得九十加中心一得
     九十一即圓束之積也如圖甲乙丙丁
     戊己圓束六分之則成甲庚辛類六三
     角尖堆形而餘中心一故以外周六分
     之而得甲庚每一邊之數即如一面三
[035-35b]
     角尖堆之每一邊而求得一三角尖堆
     積六因之得六三角尖堆積加中心一
     即爲圓束之積數也
     又法以外周三十加六得三十六與外
     周三十相乘得一千零八十十二除之
     得九十加中心一得九十一爲圓束之
     積也葢圓束以六包一其外周所包之
     數亦必以六遞加爲超位平加之數如
     甲乙丙丁戊己圓束除却中心之一最
[035-35b]
     内一層爲六第二層爲十二第三層爲
[035-36a]
     十八第四層爲二十四第五層爲三十
     每層皆加六爲超位平加之數引而長
     之成庚辛壬癸梯形外周三十即梯形
     之底内周六即梯形之上闊如以首數
     六與末數三十相加得三十六用層數
     五乘之折半即得總數見算法厚本二/卷第三十二節
     然其層數之五乃係外周三十用六歸
     所得之數今以内周六與外周三十相
[035-36b]
     加即與外周三十相乘是未用六歸故
     將相乘所得之數必以六歸又以二歸
     即析/半始得總數夫先用六歸後用二歸
     即與十二歸除等二與六相因得一十/二合兩次除爲一次
     除/故以十二歸除得總數再加中心一
     即得圓束之積也又按第一法以外周
     三十六歸之得一面三角尖堆之每一
     邊是圓束之外周爲一面三角尖堆每
     邊之六倍若以外周加六與外周相乘
[035-36b]
     則必得一面三角尖堆積之七十二倍
[035-37a]
     葢以一面三角尖堆之毎一邊加一與/每一邊之數相乘則得一面三角尖堆
     積之二倍今以每邊之六倍加六與毎/邊之六倍相乘是邊加六倍則積加三
     十六倍彼既爲一面三角尖堆積/之二倍故此即爲七十二倍也以一
     面三角尖堆積六倍之加中心一則得
     圓束積今將七十二倍積以十二除之
     亦得一面三角尖堆積之六倍故加中
     心一而得圓束之積也凡圓束皆有中
     心設此解與前法相通耳
[035-37b]
設如圓束積九十一求外周幾何
     法以圓束積九十一減中心一餘九十
     六歸之得一十五倍之得三十或即以/九十三
     歸之所得亦同葢六歸二/因與三歸所得之數同也爲長方積以
     一爲長闊之較用帶縱較數開平方法
     算之得闊五又以六因之得三十即圓
     束之外周數也如圖甲乙丙丁戊己圓
     束減去中心一以六歸之則得甲庚辛
     一面三角尖堆形故用一面三角尖堆
[035-37b]
     有積求邊法求得甲庚一邊以六因之
[035-38a]
     而得外周也
     又法以圓束積九十一減一餘九十以
     十二乘之得一千零八十爲長方積以
     六爲長闊之較用帶縱較數開平方法
     算之得闊三十即圓束之外周數也此
     即圓束有外周求積之法而轉用之前
     法以外周加六與外周相乘十二除之
     再加一而得積此法則將積數減一餘
[035-38b]
     用十二乘之以六爲長闊之較用帶縱
     開方得闊而爲外周也
設如塹堵堆底五求積幾何
     法以底五自乘得二十五爲底面積又
     以位數五加一得六與底面積二十五
     相乘得一百五十折半得七十五即塹
     堵堆之積也如圖甲乙丙丁戊塹堵堆
     即一面直角尖堆累積之體也兩直角
     面相合成長方面形比原位數多一行
[035-38b]
     而兩塹堵體相合成長方體形比原位
[035-39a]
     數亦必多一面故以位數加一與底面
     積相乘所以增其一面之數成長方體
     形爲塹堵堆之二倍折半而得塹堵堆
     之積也
設如三角尖堆每邊五求積幾何
     法以每邊五加一得六與每邊五相乘
     得三十折半得十五爲底面積再以每
     邊五加二得七與底面積十五相乘得
[035-39b]
     一百零五三歸之得三十五即三角尖
     堆之積也如圖甲乙丙丁三角尖堆每
     面皆一面三角尖堆累積成等邊三角
     體形其每邊之數即位數也試按位作
     㸃排之第一層爲一第二層爲三第三
     層爲六第四層爲十第五層爲十五爲
     每次按位相加之數如以位數加二與
     末數相乘取其三分之一即得總數見/算
     法原本二卷/第三十四節今以每邊加一與每邊之
[035-39b]
     數相乘折半即得底面積再以位數加
[035-40a]
     二爲高與底面積相乘成平行面之三
     稜體是爲三角尖體之三倍故以三除
     之而得也然必以位數加二爲高者葢
     以三三角尖體相湊乃成上下相等之
     平行面體其高必比原有之位數多二
     層兩相角面相合比原位數多一行今/三三角體相合故必比原位數多二
     面/也又以一平行面三稜體分爲三三角
     尖體其二面爲兩體所同用今以位數
[035-40b]
     加二爲高與底數相乘所以增其二面
     之分也
     又法以每邊五加一得六與每邊五相
     乘得三十爲倍底積再以位數加二得
     七與倍底積三十相乘得二百一十六
     歸之亦得三十五爲三角尖堆之積也
     此法與前法同葢以每邊加一與每邊
     之數相乘則得底面積之二倍前法以
     位數加二與底數相乘既爲三角尖堆
[035-40b]
     積之三倍此法以位數加二與倍底積
[035-41a]
     相乘即爲三角尖堆積之六倍矣故以
     六歸之得積也
     又法以每邊五自乘再乘得一百二十
     五爲第一數再以每邊五自乘得二十
     五爲第二數又以每邊五加一得六與
     每邊五相乘得三十倍之得六十爲第
     三數三數相加共得二百一十六歸之
     得三十五即三角尖堆之積也此法與
[035-41b]
     第二法同葢以每邊自乘再乘爲第一
     數是未以每邊加一相乘亦未以位數
     加二再乘也因未以每邊加一相乘則
     其所成之正方形必比前所得之長少
     一層之數故又以每邊自乘爲第二數
     也因未以位數加二再乘則其高必比
     前所得之高少二層之數故又以每邊
     加一與每邊相乘即如前之/倍底積又倍之爲
     第三數也三數相加始爲三角尖堆積
[035-41b]
     之六倍故以六歸之而得積也
[035-42a]
設如三角尖堆積一百二十求每邊幾何
     法以三角尖堆積一百二十六因之得
     七百二十爲長方體積以一爲長與闊
     之較以二爲高與闊之較用帶兩縱不
     同較數開立方法算之得闊八即三角
     尖堆之每一邊也此法即三角尖堆有
     邊求積之法而轉用之葢有邊求積則
     以每邊加一與每邊相乘又以每邊加
[035-42b]
     二再乘得長方體積爲三角尖堆積之
     六倍是長比闊多一高比闊多二今以
     三角尖堆積六因之得長方體積故用
     帶兩縱不同較數開立方法算之得闊
     爲每邊之數也
設如四角尖堆每邊五求積幾何
     法以每邊五加半得五個半與每邊五
     相乘得二十七個半又以每邊五加一
     得六與二十七個半相乘得一百六十
[035-42b]
     五三歸之得五十五即四角尖堆之積
[035-43a]
     數也如圖甲乙丙丁四角尖堆底面爲
     正方傍四面皆一面三角尖堆累積成
     方底四角尖體形其每邊之數即位數
     也試按位作㸃排之第一層爲一第二
     層爲四第三層爲九第四層爲十六第
     五層爲二十五爲每次按位自乘相加
     之數如以每邊加半與每邊相乘復以
     位數加一乘之取其三分之一即得總
[035-43b]
     數見算法原本二/卷第三十五節今以每邊加半與每
     邊相乘是得長方面積復以位數加一
     爲高乘之是得長方體積爲四角尖體
     之三倍故以三除之即得也然以邊數
     加半爲長以位數加一爲高者葢以三
     四角尖體相湊乃成上下相等之長方
     體其底必比正方面多半行其高必比
     原有之位數多一層三角體以邊數加/一與邊數相乘四
     角體以邊數加半與邊數相乘三角體/以位數加二爲高四角體以位數加一
[035-43b]
     爲高總以四角體比三角體底式大一/倍故三角體爲長方體六分之一四角
[035-44a]
     體爲長方體三分之一三角體加/數幾何而此四角體皆用其半也又以
     一長方體分爲三四角尖體其三面爲
     兩體所同用而少一行之數試以甲乙
     丙丁四角尖體作爲戊己庚辛陽馬尖
     體形爲長方體三分之一所餘爲三分
     之二其戊己庚戊庚辛兩面爲兩體所
     同用而戊庚一行又爲兩面所同用是
     此兩面爲兩體所同用而少一行之數
[035-44b]
     也又以其所餘三分之二平分之必有
     一面爲兩體所同用是以長方體分爲
     三四角尖體有三面爲兩體所同用而
     少一行之數也今以每邊加半與每邊
     之數相乘又以位數加一乘之所以增
     其三面少一行之分也葢其高既比原/位數多一則其
     傍面一層宜爲一面三角尖堆之倍數/而其傍面只比毎邊多半是傍面只爲
     一面三角尖堆之數也又其高旣比原/位多一則其上面一層爲毎邊自乘之
     數即爲一面三角尖堆之倍數而少/一行共之爲三面少一行之數也
[035-44b]
     又法以每邊五自乘再乘得一百二十
[035-45a]
     五爲第一數再以每邊五自乘得二十
     五爲第二數又以每邊五加一得六與
     每邊五相乘得三十折半得十五爲第
     三數三數相加共得一百六十五三歸
     之得五十五即四角尖堆之積也此法
     與第一法同葢以每邊自乘再乘爲第
     一數是未以每邊加半與每邊相乘亦
     未以位數加一再乘也因未以位數加
[035-45b]
     一再乘則其上層即少一每邊自乘之
     數故以每邊自乘爲第二數也因未以
     每邊加半相乘則其傍面即少一面三
     角尖堆之數故以每邊加一與每邊相
     乘折半爲第三數也三數相加始爲四
     角尖堆積之三倍故以三歸之而得積
     也
     又法以每邊五加一得六與每邊五相
     乘得三十又以每邊五加二得七乘之
[035-45b]
     得二百一十三歸之得七十爲三角尖
[035-46a]
     堆之倍積又以每邊五求得一面三角
     尖堆積十五與倍三角尖堆積七十相
     減亦得五十五爲四角尖堆之積也如
     圖甲乙丙丁四角尖堆爲戊己庚辛三
     角尖堆積之一倍而少一面之數葢四
     角尖堆底面積爲三角尖堆底面積之
     一倍而少一行故四角尖堆體積爲三
     角尖堆體積之一倍而少一面是以求
[035-46b]
     得倍三角尖堆積内減一面三角尖堆
     積即得四角尖堆積也
     又法以每邊五用塹堵堆求積法求得
     塹堵堆積七十五又以每邊五用三角
     尖堆求積法求得三角尖堆積三十五
     兩數相加得一百一十折半得五十五
     即四角尖堆之積也如圖甲乙丙丁四
     角尖堆先以乙丙一邊求得戊己庚辛
     壬塹堵堆積四角尖體爲塹堵體三分
[035-46b]
     之二三角尖體爲塹堵體三分之一故
[035-47a]
     又求得癸子丑寅三角尖堆積與塹堵
     堆積相加即與二方底四角尖堆之積
     等故折半而得四角尖堆之積也
設如四角尖堆積二百零四求每邊幾何
     法以四角尖堆積二百零四三因之得
     六百一十二爲長方體積以半爲長與
     闊之較以一爲高與闊之較用帶兩縱
     不同較數開立方法算之得闊八即四
[035-47b]
     角尖堆之每一邊也此法即四角尖堆
     有邊求積之法而轉用之葢四角尖堆
     有邊求積則以每邊加半與毎邊相乘
     又以毎邊加一再乘得長方體積爲四
     角尖堆積之三倍是長比闊多半高比
     闊多一今以四角尖堆積三因之得長
     方體積故用帶兩縱不同較數開立方
     法算之得闊爲每邊之數也
設如長方堆底長九闊七上一行收頂求積幾何
[035-47b]
     法以底闊七爲方堆之底用四角尖堆
[035-48a]
     有邊求積法求得四角尖堆積一百四
     十又以底闊七與長九相減餘二爲兩
     一面三角尖堆即以底闊七用一面三
     角尖堆有邊求積法求得一面三角尖
     堆積二十八二因之得五十六爲兩一
     面三角尖堆積與前所得四角尖堆積
     一百四十相加得一百九十六即長方
     堆之積也如圖甲乙丙丁戊長方堆丙
[035-48b]
     丁長比乙丙闊多庚丁二試自己至庚
     截去二面則成甲乙丙庚一四角尖堆
     形己庚丁戊兩一面三角尖堆形其乙
     丙闊與丙庚等即四角尖堆之毎一邊
     亦即一面三角尖堆之毎一邊故以一
     邊求得四角尖堆積又求得兩一面三
     角尖堆積相加即得長方堆之積也
     又法以闊七與長九相減餘二折半得
     一又加半得一個半與長九相加得十
[035-48b]
     個半與底闊七相乘得七十三個半又
[035-49a]
     以底闊七即層/數加一得八再乘得五百
     八十八三歸之得一百九十六即長方
     堆之積也此法與前法之理同如甲乙
     丙丁戊長方堆既分爲一四角尖堆兩
     一面三角尖堆其甲乙丙庚四角尖堆
     固當以丙庚加半與乙丙相乘以甲乙
     加一再乘得一長方體形爲一四角尖
     堆之三倍其己庚丁戊兩一面三角尖
[035-49b]
     堆當以庚丁與乙丙相乘以戊丁同甲/乙
     加一再乘得二長方面形爲兩一面三
     角尖堆之二倍因一爲三倍一爲二倍
     其倍數不同故又以庚丁折半與庚丁
     相加即增其一長方面之分得三長方
     面形亦爲兩一面三角尖堆之三倍故
     以三歸之得一四角尖堆兩一面三角
     尖堆合之與甲乙丙丁戊一長方堆之
     積相等也
[035-49b]
     又法以底闊七與長九相減餘二再加
[035-50a]
     一得三爲頂上之長乃以底長九倍之
     得十八加頂長三得二十一與底闊七
     相乘得一百四十七再以高數七加一
     得八再乘闊數即/高數也得一千一百七十六
     六歸之得一百九十六即長方堆之積
     也此法與第二法同葢前法以長闊相
     減折半加半與長相加此法以長闊相
     減不折半加一與倍長相加則其長比
[035-50b]
     前法多一倍闊與高皆與前數同而體
     積亦必比前數大一倍故前法用三歸
     此法用六歸也
設如長方堆積二百七十六長比闊多二求每邊幾
 何
     法以長方堆積二百七十六三因之得
     八百二十八爲長方體積以長比闊多
     二折半又加半得一個半與二相加得
     三個半爲長與闊之較以一爲高與闊
[035-50b]
     之較用帶兩縱不同較數開立方法算
[035-51a]
     之得闊八爲底闊加長比闊多二得十
     爲長也此法即長方堆有邊求積之法
     而轉用之葢長方堆有邊求積則以原
     長闊之較折半又加半與原長相加乃
     與闊相乘又以闊加一再乘得長方體
     積爲長方堆之三倍是長比闊多原長
     闊之較又多半較仍多半高比闊多一
     今以長方堆積三因之得長方體積故
[035-51b]
     用帶兩縱不同較數開立方法算之得
     闊爲底邊之闊加長闊之較得數爲長
     也
設如三角半堆底邊八上邊五求積幾何
     法以底邊八用三角尖堆有邊求積法
     求得三角尖堆全積一百二十又以上
     邊五減一得四爲上虚三角尖堆之每
     邊亦用三角尖堆有邊求積法求得上
     虛三角尖堆積二十與先所得三角尖
[035-51b]
     堆全積一百二十相減餘一百即三角
[035-52a]
     半堆之積也如圖甲乙丙丁戊己三角
     半堆若於其上加一小三角尖堆則成
     一大三角尖堆形其上所加之小三角
     尖堆之每邊比三角半堆之上邊少一
     故先求得大三角尖堆全積又求得上
     虚小三角尖堆積相減即得三角半堆
     之積也
     又法以底邊八加一得九與底邊八相
[035-52b]
     乘得七十二爲第一數又以上邊五與
     底邊八相併得十三以上邊五加一得
     六乘之得七十八爲第二數兩數相併
     得一百五十又以上邊五與下邊八相
     減餘三加一得四爲層數與兩數相加
     之一百五十相乘得六百六歸之得一
     百爲三角半堆之積也此法與等邊三
     角尖堆求積之法同葢等邊三角尖堆
     其上尖一即上邊其每邊之數即底邊
[035-52b]
     亦即層數其法以每邊加一與每邊相
[035-53a]
     乘又以每邊加二再乘得長方體積爲
     三角尖堆積之六倍分之則得長比高
     闊多一之一長方體形又得長比闊多
     一之二長方面形即上多/二層若依此法以
     底邊加一與底邊相乘即長比闊多一
     之長方體之一面數也以上邊一與下
     邊相加又以上邊一加一得二乘之則
     得長比闊多一之二長方面之兩行數
[035-53b]
     也此兩數相併以層數乘之則亦得長
     比高闊多一之一長方體形又得長比
     闊多一之二長方面形共成一長方體
     形爲三角尖堆之六倍矣
設如三角半堆積一百上邊五求底邊幾何
     法以上邊五減一餘四爲上虚小三角
     尖堆之底用三角尖堆有邊求積法求
     得上虛三角尖堆積二十與半堆積一
     百相加得一百二十爲等邊三角尖堆
[035-53b]
     全積用三角尖堆有積求邊法求得每
[035-54a]
     邊八即三角半堆之底邊也如有底邊
     求上邊者則以底邊求得三角尖堆全
     積與半堆積相減餘爲上虚三角尖堆
     積求得上虚小三角尖堆之毎邊加一
     即上邊也
設如四角半堆底邊十二上邊五求積幾何
     法以底邊十二用四角尖堆有邊求積
     法求得四角尖堆全積六百五十又以
[035-54b]
     上邊五減一得四爲上虚四角尖堆之
     每邊亦用四角尖堆有邊求積法求得
     上虚四角尖堆積三十與先所得四角
     尖堆全積六百五十相減餘六百二十
     即四角半堆之積也如圖甲乙丙丁戊
     己庚四角半堆若於其上加一小四角
     尖堆則成一大四角尖堆形其上所加
     之小四角尖堆之每邊比四角半堆之
     上邊少一故求得大四角尖堆全積又
[035-54b]
     求得上虚小四角尖堆積相減即得四
[035-55a]
     角半堆之積也
     又法以上邊五自乘得二十五爲第一
     數以底邊十二自乘得一百四十四爲
     第二數以上邊五與底邊十二相乘得
     六十爲第三數又以上邊五與底邊十
     二相減餘七折半得三個半爲第四數
     四數相併得二百三十二個半又以上
     下邊相減所餘之七加一得八爲層數
[035-55b]
     與四數相併之二百三十二個半相乘
     得一千八百六十三歸之得六百二十
     即四角半堆之積也此法與等邊四角
     尖堆求積之法同葢等邊四角尖堆其
     上尖一即上邊其每邊之數即底邊亦
     即層數其法以每邊加半與每邊相乘
     又以每邊加一再乘得長方體積爲四
     角尖堆積之三倍分之則得每邊自乘
     再乘之一正方體形每邊自乘之一正
[035-55b]
     方面形又得長比闊多一之半層長方
[035-56a]
     面形若以底邊自乘即正方體之一面
     數也以上邊一與底邊相乘則得每邊
     自乘正方面之一行數也以上邊一自
     乘又以上邊一與底邊相減折半此兩
     數相併即得長比闊多一之半層長方
     面之一行數也四數相併再以層數乘
     之則亦得一正方體形一正方面形又
     得長比闊多一之半層長方面形共成
[035-56b]
     一長方體形爲四角尖堆之六倍矣又
     此法與上下不等正方體之法異者在
     多上下邊相減折半之一數因堆垜之
     傍面有餘分故也
設如四角半堆積六百二十上邊五求底邊幾何
     法以上邊五減一餘四爲上虚小四角
     尖堆之底用四角尖堆有邊求積法求
     得上虛四角尖堆積三十與半堆積六
     百二十相加得六百五十爲等邊四角
[035-56b]
     尖堆全積用四角尖堆有積求邊法求
[035-57a]
     得每邊十二即四角半堆之底邊也如
     有底邊求上邊者則以底邊求得四角
     尖堆全積與半堆積相減餘爲上虚四
     角尖堆積求得上虛小四角尖堆之每
     邊加一即上邊也
設如長方半堆底長十二闊十上長八闊六求積幾
 何
     法以底長十二闊十用長方堆求積法
[035-57b]
     求得長方堆全積四百九十五又以上
     長八闊六各減一得長七闊五爲上虛
     長方堆之長闊亦用長方堆求積法求
     得上虛長方堆積八十五與先所得長
     方堆全積相減餘四百一十即長方半
     堆之積也如圖甲乙丙丁戊己庚長方
     半堆若於其上加一小長方堆則成上
     一行收頂之長方堆形其上所加之小
     長方堆之每邊比長方半堆之上邊少
[035-57b]
     一故先求得長方堆全積又求得上虛
[035-58a]
     小長方堆積相減即得長方半堆之積
     也
     又法以上長八與上闊六相乘得四十
     八爲第一數以底長十二與底闊十相
     乘得一百二十爲第二數以上長八與
     底闊十相乘得八十以上闊六與底長
     十二相乘得七十二兩數相併折半得
     七十六爲第三數又以上下長相減餘
[035-58b]
     四折半得二爲第四數以此四數相加
     得二百四十六又以上長與底長相減
     所餘之四加一得五爲層數與四數相
     加之二百四十六相乘得一千二百三
     十三歸之得四百一十即長方半堆之
     積也此法與四角半堆求積之法同葢
     四角半堆長闊皆相等此則有長闊之
     不同故四角半堆以上邊自乘爲第一
     數者此則以上長闊相乘爲第一數四
[035-58b]
     角半堆以下邊自乘爲第二數者此則
[035-59a]
     以下長闊相乘爲第二數四角半堆以
     上下相乘爲第三數者此則以上長與
     下闊相乘上闊與下長相乘相併折半
     爲第三數四角半堆以上下相減折半
     爲第四數者此則以上下長相減折半
     爲第四數如以上下闊相/減折半亦同其理皆相通
     也
     又法以上長八倍之得十六加下長十
[035-59b]
     二得二十八以上闊六乘之得一百六
     十八又以下長十二倍之得二十四加
     上長八得三十二以下闊十乘之得三
     百二十又以下長十二與上長八相減
     餘四三數相加得四百九十二又以上
     下長相減所餘之四加一得五爲層數
     與三數相加之四百九十二相乘得二
     千四百六十六歸之得四百一十即長
     方半堆之積也此法與第二法同葢此
[035-59b]
     法用數比前法大一倍故前法用三歸
[035-60a]
     此法用六歸也又此法與上下不等長
     方體之法異者在多上下長相減之一
     數因堆垜之傍面有餘分故也
     又法以底闊十與長十二相乘得一百
     二十又以長十二闊十各減一得長十
     一闊九相乘得九十九又以長十一闊
     九各減一得長十闊八相乘得八十又
     以長十闊八各減一得長九闊七相乘
[035-60b]
     得六十三再以長九闊七各減一得長
     八闊六即上/長闊相乘得四十八以此五數
     相加共得四百一十即長方半堆之積
     也此法將每層長闊相乘得每層之積
     故總加之即五層之共積也法雖層累
     相加實爲顯而易見凡堆垜諸法皆可
     以此法御之若層數太多者用本法爲
     簡易也
設如長方半堆積四百一十上長八闊六求底長闊
[035-60b]
 各㡬何
[035-61a]
      法以上長八闊六各減一得長七闊五
      爲上虚小長方堆之長闊用長方堆有
      邊求積法求得上虛小長方堆積八十
      五與半堆積四百一十相加得四百九
      十五爲長方堆全積用長方堆有積求
      邊法求得闊十長十二即長方半堆之
      底邊數也如有底邊長闊求上邊長闊
      者則以底邊求得長方堆全積與半堆
[035-61b]
      積相減餘爲上虛小長方堆積求得上
      虚小長方堆之長闊兩邊各加一即長
      方半堆上邊長闊之數也
 
 
 
 
 
 
[035-61b]
御製數理精藴下編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