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f0048 御製數理精薀-清-聖祖玄燁 (master)


[030-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製數理精藴下編卷二十五
  體部三
   各體形總論
   直線體
[030-2a]
  各體形總論
體之為形成於面面之相合為厚角故凡體形皆自
厚角所合而生面之所合不能成厚角則體亦不能
成形惟渾圓則無角然求積之法亦合衆尖體而成
渾圓是雖無角而實賴於角也方體有正方斜方尖
方方環陽馬塹堵之異圓體則有渾圓長圓尖圓之
殊至於各等面體惟成於三角四角五角之面而兼
盡乎方圓之理函於圓者其角切於球之外面函圓
[030-2b]
者球之外面切於各面之中心而各體又有互相容
之妙因其各面皆等故其中心至每邊之線皆同就
其各形而分視之則成各等邊面形因其各形而細
剖之則成各同底尖體形然求積總以勾股為準則
葢體成於面面生於線理固然也有積求邊則必以
方圓為比例是以邊線等者體積不等如圓球徑與
各等面體之一邊俱設為一○○○則正方體積為
一○○○○○○○○○圓球體積為五二三五九
八七七五四面體積為一一七八五一一二九八面
[030-2b]
體積為四七一四○四五二一十二面體積為七六
[030-3a]
六三一一八九○三二十面體積為二一八一六九
四九六九此各形之體積皆以方積比例者也或以
圓球體積設為一○○○○○○○○○則圓球徑
得一二四○小餘七○○九八如圓球徑與各等面
體之一邊俱設為一二四○小餘七○○九八則圓
球體積為一○○○○○○○○○正方體積為一
九○九八五九三一七四面體積為二二五○七九
○七七八面體積為九○○三一六三一七十二面
[030-3b]
體積為一四六三五四七九○五一二十面體積為
四一六六七三○四六三此各形之體積皆以球積
比例者也葢因各形之邊線相等體積不同故皆定
為體與體之比例也體積等者邊線不等如圓球體
積與各等面體積俱設為一○○○○○○○○○
○○○○○○○○○○○○○○○則正方體之
每邊為一○○○○○○○○而圓球徑為一二四
○七○○九八四面體之每邊為二○三九六四八
九○八面體之每邊為一二八四八九八二九十二
[030-3b]
面體之每邊為五○七二二二○七二十面體之每
[030-4a]
邊為七七一○二五三四此各形之邊線皆以方邊
比例者也或以圓球徑設為一○○○○○○○○
則圓球體積為五二三五九八七七五五九八二九
八八七三○七一九二三如圓球體積與各等面體
積俱設為五二三五九八七七五五九八二九八八
七三○七一九二三則圓球徑為一○○○○○○
○○正方體之每邊為八○五九九五九七四面體
之每邊為一六四三九四八八一八面體之每邊為
[030-4b]
一○三五六二二八五十二面體之每邊為四○八
八一八九五二十面體之每邊為六二一四四三三
二此各形之邊線皆以球徑比例者也葢因各形之
體積相等邊線不同故皆定為線與線之比例也要
之邊求積者亦皆本於勾股而積求邊者一皆歸之
正方此方所以為立法之原入算之本也
[030-5a]
  直線體
設如正方體每邊二尺今將其積倍之問得方邊幾
 何
     法以每邊二尺自乘再乘得八尺倍之
     得一十六尺開立方得二尺五寸一分
     有餘即所求之方邊數也如圖甲乙丙
     丁正方體每邊二尺其體積八尺倍之
     得一十六尺即如戊己庚辛正方體積
[030-5b]
     每邊得二尺五寸一分有餘試於戊己
     庚辛正方體形内作甲乙丙丁正方體
     形則其外之戊己乙甲壬丁丙庚辛癸
     磬折體形即與甲乙丙丁正方體積相
     等也
設如正方體每邊二尺今將其積八倍之問得方邊
 幾何
     法以每邊二尺倍之得四尺即所求之
     方邊數也如圖甲乙丙丁正方體每邊
[030-5b]
     二尺其體積八尺八倍之得六十四尺
[030-6a]
     即如戊己庚辛正方體積其每邊得甲
     乙丙丁正方形每邊之二倍是故不用
     八倍其積開立方止以毎邊二尺倍之
     而即得也此法葢因兩體積之比例比
     之兩界之比例為連比例隔二位相加
     之比例見幾何原本/十巻第四節故戊己庚辛正方
     體積六十四尺與甲乙丙丁正方體積
     之八尺相比為八分之一而戊己庚辛
[030-6b]
     正方邊之四尺與甲乙丙丁正方邊之
     二尺之比為二分之一夫六十四與三
     十二三十二與十六十六與八八與四
     四與二皆為二分之一之連比例而六
     十四與八之比其間隔三十二與十六
     之兩位故為連比例隔二位相加之比
     例也
設如長方體長一尺二寸闊八寸高四寸今將其積
 倍之仍與原形為同式形問得長闊高各幾何
[030-6b]
     法以長一尺二寸自乘再乘得一尺七
[030-7a]
     百二十八寸倍之得三尺四百五十六
     寸開立方得一尺五寸一分一釐有餘
     即所求之長既得長乃以原長一尺二
     寸為一率原闊八寸為二率今所得之
     長一尺五寸一分一釐有餘為三率求
     得四率一尺零七釐有餘即所求之闊
     也又以原長一尺二寸為一率原高四
     寸為二率今所得之長一尺五寸一分
[030-7b]
     一釐有餘為三率求得四率五寸零三
     釐有餘即所求之高也或以闊八寸自
     乘再乘倍之開立方亦得一尺零七釐
     有餘為所求之闊以高四寸自乘再乘
     倍之開立方亦得五寸零三釐有餘為
     所求之高也如圖甲乙丙丁長方體甲
     乙高四寸丁戊闊八寸甲戊長一尺二
     寸將其積倍之即如己庚辛壬長方體
     此兩長方體積之比例即同於其相當
[030-7b]
     二界各作兩正方體積之比例見幾何/原本十
[030-8a]
     巻第/五節故依甲乙丙丁長方體之甲戊長
     界作甲戊丑子正方體將其積倍之即
     如己庚辛壬長方體之己癸長界所作
     之己癸卯寅正方體故開立方得己癸
     為所求之長也既得己癸之長則以甲
     戊與丁戊之比即同於己癸與壬癸之
     比得壬癸為所求之闊又甲戊與甲乙
     之比同於己癸與己庚之比得己庚為
[030-8b]
     所求之高也若以原闊自乘再乘倍之
     開立方亦得一尺零七釐有餘為今所
     求之闊原高自乘再乘倍之開立方亦
     得五寸零三釐有餘為今所求之高皆
     如以其相當二界各作正方體互相為
     比之理也
設如長方體長一尺二寸闊八寸高四寸今將其積
 八倍之仍與原形為同式形問得長闊高各幾何
     法以長一尺二寸倍之得二尺四寸即
[030-8b]
     所求之長又以原闊八寸倍之得一尺
[030-9a]
     六寸即所求之闊又以原高四寸倍之
     得八寸即所求之高也如圖甲乙丙丁
     長方體甲乙高四寸丁戊闊八寸甲戊
     長一尺二寸將其積八倍之即如巳庚
     辛壬長方體其每邊得甲乙丙丁長方
     體毎邊之二倍是故不用八倍其積開
     立方止以各邊之數倍之而即得也此
     法蓋因兩長方體之比例既同於其相
[030-9b]
     當二界各作正方體之比例而兩正方
     體之比例比之二界之比例為連比例
     隔二位相加之比例故兩長方體積之
     比例較之兩體各界之比例亦為連比
     例隔二位相加之比例也
設如塹堵體形闊五尺長十二尺高七尺問積幾何
     法以闊五尺與長十二尺相乘得六十
     尺又以高七尺再乘得四百二十尺折
     半得二百一十尺即塹堵體形之積也
[030-9b]
     葢塹堵體形即平行二勾股面之三稜
[030-10a]
     長體如甲乙丙丁戊己塹堵體形其兩
     端之二面皆為勾股形一為甲乙丙一
     為丁戊己俱平行以乙丙闊與丙丁長
     相乘成乙丙丁己長方面形又以甲乙
     高再乘成甲乙丙丁庚戊長方體形凡
     平行面之長方體自其一面之對角線
     平分為兩三稜體此兩三稜體之積相
     等見幾何原本五/卷第十七節夫一長方體所分兩
[030-10b]
     三稜體之積既相等則三稜體積必為
     長方體積之一半故將所得之甲乙丙
     丁庚戊長方體積折半即得甲乙丙丁
     戊己塹堵體形之積也
     又法以闊五尺與高七尺相乘得三十
     五尺折半得一十七尺五寸與長十二
     尺相乘得二百一十尺即塹堵體形之
     積也如甲乙丙丁戊己塹堵體形以甲
     乙高與乙丙闊相乘折半得甲乙丙一
[030-10b]
     勾股面積又與丙丁長相乘即得甲乙
[030-11a]
     丙丁戊己塹堵體形之積也
設如芻蕘體形闊四尺長十二尺高四尺問積幾何
     法以闊四尺與長十二尺相乘得四十
     八尺又與高四尺相乘得一百九十二
     尺折半得九十六尺即芻蕘體形之積
     也葢芻蕘體形即平行兩三角面之三
     稜長體有直角為塹堵體/無直角為芻蕘體如甲乙丙丁
     戊己芻蕘體形其兩端之二面皆為三
[030-11b]
     角形一為甲乙丙一為丁戊巳俱平行
     以乙丙闊與丙丁長相乘成乙丙丁已
     長方面形又以甲庚高再乘成辛乙丙
     丁壬癸長方體形凡平行面之三稜體
     積為平行面方體積之一半見幾何原/本五卷第
     二十/節故將所得之辛乙丙丁壬癸長方
     體積折半即得甲乙丙丁戊己芻蕘體
     形之積也
     又法以闊四尺與高四尺相乘得一十
[030-11b]
     六尺折半得八尺與長十二尺相乘得
[030-12a]
     九十六尺即芻蕘體形之積也如甲乙
     丙丁戊己芻蕘體形以乙丙闊與甲庚
     高相乘折半得甲乙丙三角形面積又
     與丙丁長相乘即得甲乙丙丁戊己芻
     蕘體形之積也
設如方底尖體形底方毎邊五尺自尖至四角之斜
 線皆六尺問自尖至底中立垂線之高幾何
     法以底方每邊五尺求對角斜線法求
[030-12b]
     得底方對角斜線七尺零七分一釐零
     六絲有餘折半得三尺五寸三分五釐
     五豪三絲有餘為勾以自尖至四角之
     斜線六尺為弦用勾弦求股法求得股
     四尺八寸四分七釐六豪八絲有餘即
     自尖至底中立垂線之高數也如圖甲
     乙丙丁戊方底尖體形先求得乙丙丁
     戊底方面之乙丁對角斜線折半於己
     得乙巳為勾以自尖至角之甲乙斜線
[030-12b]
     為弦求得甲己股即自尖至底中立垂
[030-13a]
     線之高也
     又法以底方每邊五尺為平面三角形
     之底以自尖至四角之斜線六尺為兩
     腰用平面三角形求中垂線法求得一
     面中垂線五尺四寸五分四釐三豪五
     絲為弦以底方每邊五尺折半得二尺
     五寸為勾求得股四尺八寸四分七釐
     六豪七絲有餘即自尖至底中立垂線
[030-13b]
     之高數也如圖甲乙丙丁戊尖方體其
     四面皆為平面三角形一為甲乙丙一
     為甲丙丁一為甲丁戊一為甲戊乙任
     以甲乙丙三角形之乙丙為底以甲乙
     甲丙為兩腰求得甲庚中垂線而以此
     甲庚為弦底邉折半得庚己為勾求得
     甲己股即自尖至底中立垂線之高也
設如方底尖體形底方每邊六尺高三尺問積幾何
     法以下方每邊六尺自乘得三十六尺
[030-13b]
     又以高三尺再乘得一百零八尺三歸
[030-14a]
     之得三十六尺即方底尖體形之積也
     如甲乙丙丁戊方底尖體形以乙丙一
     邊自乘得乙丙丁戊正方面形又以甲
     己高再乘得庚乙丁辛扁方體形此扁
     方體與尖方體之底面積等其高又等
     故庚乙丁辛一扁方體之積與甲乙丙
     丁戊尖方體三形之積等見幾何原本/五卷第二十
     三/節試將甲己高倍之得壬己與乙丙丁
[030-14b]
     戊底面積相乘得癸乙丁子正方體形
     此正方體之乙丙丁戊子寅癸丑癸乙
     丙丑戊丁子寅乙戊寅癸丙丁子丑六
     方面皆與尖方體之底面積等又自甲
     心依各稜至各角剖之則成甲乙丙丁
     戊甲子寅癸丑甲癸乙丙丑甲戊丁子
     寅甲乙戊寅癸甲丙丁子丑六尖方體
     此每一尖方體俱為倍高正方體之六
     分之一既為倍高正方體之六分之一
[030-14b]
     則必為同高扁方體之三分之一故將
[030-15a]
     所得庚乙丁辛之同高方體積三分之
     而得甲乙丙丁戊尖方體之積也
設如陽馬體形底方毎邊六尺高亦六尺問積幾何
     法以底方毎邊六尺自乘得三十六尺
     又以高六尺再乘得二百一十六尺三
     歸之得七十二尺即陽馬體形之積也
     如甲乙丙丁戊陽馬體形以乙丙一邊
     自乘得乙丙丁戊正方面形又以甲丁
[030-15b]
     高再乘得己乙丁甲正方體形此己乙
     丁甲一正方體之積與甲乙丙丁戊陽
     馬體三形之積等故三分之即得陽馬
     體之積也此陽馬體與尖方體形雖不
     同而法則一葢尖方體形尖在正中陽
     馬體形尖在一隅然大凡體形其底面
     積等高度又等則其體積亦必相等見/幾
     何原本二巻/第二十二節故今陽馬體之乙丙丁戊
     底面積即如尖方體之底其甲丁高度
[030-15b]
     即如尖方體之高度故形雖不同而積
[030-16a]
     則一也
設如鼈臑體形長與闊俱四尺高九尺問積幾何
     法以長與闊四尺自乘得十六尺以高
     九尺再乘得一百四十四尺六歸之得
     二十四尺即鼈臑體形之積也葢鼈臑
     體即勾股面之尖體如甲乙丙丁鼈臑
     體形以丁丙長與乙丙闊相乘成乙丙
     丁戊正方面形以甲丁高再乘成甲庚
[030-16b]
     戊乙丙己長方體形此一長方體之積
     與甲戊乙丙丁陽馬體三形之積等而
     甲乙丙丁鼈臑體之積又為甲戊乙丙
     丁陽馬體積之一半葢各類尖體其底
     面積等其高又等則其體積亦等見幾/何原
     本二卷第/二十二節今甲乙丙丁鼈臑體之乙丙
     丁底積為甲戊乙丙丁陽馬體之乙丙
     丁戊底面積之一半則甲乙丙丁鼈臑
     體積亦必為甲戊乙丙丁陽馬體積之
[030-16b]
     一半鼈臑體既為陽馬體之一半而陽
[030-17a]
     馬體又為長方體之三分之一則鼈臑
     體必為長方體之六分之一故將所得
     甲庚戊乙丙己長方體積六分之即得
     甲乙丙丁鼈臑體之積也又凡正方體
     或長方體按法剖之即成塹堵陽馬鼈
     臑各體而自得其相比之率也如圖甲
     乙丙丁戊己正方體自其庚乙一面對
     角線至對面戊辛對角斜線平分之即
[030-17b]
     得甲乙辛戊己與庚乙丙丁戊二塹堵
     體又將庚乙丙丁戊塹堵體自其上稜
     戊角至乙對角依乙丙下稜斜剖之則
     得戊乙丙丁辛一陽馬體乙丙戊庚一
     鼈臑體又將戊乙丙丁辛陽馬體自其
     戊乙相對斜稜平分之則得戊乙丁辛
     與戊乙丙丁二鼈臑體夫一正方體剖
     之得二塹堵體是塹堵體為正方體二
     分之一也一塹堵體剖之得一陽馬體
[030-17b]
     一鼈臑體而一陽馬體剖之又得二鼈
[030-18a]
     臑體是陽馬體為塹堵體之三分之二
     即為正方體之三分之一而鼈臑體為
     塹堵體之三分之一即為正方體之六
     分之一也
設如上下不等正方體形上方毎邊四尺下方毎邊
 六尺高八尺問積幾何
     法以上方每邊四尺自乘得一十六尺
     下方每邊六尺自乘得三十六尺又以
[030-18b]
     上方毎邊四尺與下方毎邊六尺相乘
     得二十四尺三數相併得七十六尺與
     高八尺相乘得六百零八尺三歸之得
     二百零二尺六百六十六寸有餘即上
     下不等正方體形之積也如甲乙丙丁
     上下不等正方體形戊丁上方邊自乘
     得甲戊丁己正方面形庚丙下方邊自
     乘得乙庚丙辛正方面形戊丁上方邊
     與庚丙下方邊相乘得壬癸子丑長方
[030-18b]
     面形將此三方面形相併與高八尺相
[030-19a]
     乘得三長方體形其一上下方面俱如
     甲戊丁己其一上下方面俱如乙庚丙
     辛其一上下方面俱如壬癸子丑葢乙
     庚丙辛長方體比甲戊丁己長方體多
     壬癸戊甲戊寅卯丁己丁子丑辰甲已
     巳四方廉體又多乙壬甲辰癸庚寅戊
     丁卯丙子已已丑辛四長廉體而壬癸
     子丑長方體比甲戊丁巳長方體多壬
[030-19b]
     癸戊甲巳丁子丑二方廉體若將共多
     之六方廉體四長廉體俱截去則此三
     長方體之上下方面必皆如甲戊丁己
     乃以每一方廉體變為二塹堵體每一
     長廉體變為三陽馬體共得十二塹堵
     體十二陽馬體將甲戊丁已類三長方
     體各加四塹堵體四陽馬體則皆成上
     下不等三正方體故三歸之而得甲乙
     丙丁上下不等一正方體形之積也
[030-19b]
     又法以上方邊四尺與下方邊六尺相
[030-20a]
     減餘二尺折半得一尺為一率高八尺
     為二率下方邊六尺折半得三尺為三
     率求得四率二十四尺為上下不等正
     方體形上補成一尖方體之共高乃以
     下方邊六尺自乘得三十六尺與所得
     共高二十四尺相乘得八百六十四尺
     三歸之得二百八十八尺為大尖方體
     之積又以高八尺與共高二十四尺相
[030-20b]
     減餘十六尺為上小尖方體之高以上
     方邊四尺自乘得十六尺與上高十六
     尺相乘得二百五十六尺三歸之得八
     十五尺三百三十三寸有餘為上小尖
     方體之積與大尖方體積二百八十八
     尺相減餘二百零二尺六百六十六寸
     有餘即上下不等正方體形之積也如
     甲乙丙丁上下不等正方體形加戊甲
     丁小尖方體形遂成戊乙丙大尖方體
[030-20b]
     形先以上方邊與丁方邊相減折半如
[030-21a]
     巳庚下方邊折半如己辛依勾股比例
     巳庚與壬庚之比即同於己辛與戊辛
     之比以戊辛與乙丙下方面相乘三歸
     之得戊乙丙大尖方體積以戊癸與甲
     丁上方面相乘三歸之得戊甲丁小尖
     方體積於戊乙丙大尖方體積内減去
     戊甲丁小尖方體積所餘必甲乙丙丁
     上下不等正方體形之積也
[030-21b]
設如上下不等長方體形上方長四尺闊三尺下方
 長八尺闊六尺高十尺問積幾何
     法以上長四尺與上闊三尺相乘得十
     二尺倍之得二十四尺下長八尺與下
     闊六尺相乘得四十八尺倍之得九十
     六尺又以上闊三尺與下長八尺相乘
     得二十四尺以下闊六尺與上長四尺
     相乘得二十四尺四數相併得一百六
     十八尺與高十尺相乘得一千六百八
[030-21b]
     十尺六歸之得二百八十尺即上下不
[030-22a]
     等長方體形之積也如甲乙丙丁上下
     不等長方體形戊丁上長與甲戊上闊
     相乘得一甲戊丁庚長方面形倍之得
     二甲戊丁庚長方面形已丙下長與乙
     己下闊相乘得一乙己丙辛長方面形
     倍之得二乙己丙辛長方面形甲戊上
     闊與已丙下長相乘得一壬癸子丑長
     方面形乙己下闊與戊丁上長相乘得
[030-22b]
     一寅卯辰巳長方面形將此六長方面
     形相併與高十尺相乘得六長方體形
     其二上下方面俱如甲戊丁庚其二上
     下方面俱如乙己丙辛其一上下方面
     俱如壬癸子丑其一上下方面俱如寅
     卯辰巳葢二乙己丙辛長方體比二甲
     戊丁庚長方體為多二壬癸戊甲二戊
     卯辰丁二庚丁子丑二寅甲庚己八方
     廉體又多二乙壬甲寅二癸巳卯戊二
[030-22b]
     丁辰丙子二巳庚丑辛八長廉體而一
[030-23a]
     壬癸子丑長方體比一甲戊丁庚長方
     體多一壬癸戊甲一庚丁子丑二方廉
     體而一寅卯辰巳長方體比一甲戊丁
     庚長方體多一寅甲庚巳一戊卯辰丁
     二方廉體若將共多之十二方廉體八
     長廉體俱截去則此六長方體之上下
     方面必皆如甲戊丁庚乃以每一方廉
     體變為二塹堵體每一長廉體變為三
[030-23b]
     陽馬體共得二十四塹堵體二十四陽
     馬體將六長方體各加四塹堵體四陽
     馬體則皆成上下不等六長方體故六
     歸之而得甲乙丙丁上下不等長方體
     形之積也
     又法以上長四尺倍之得八尺加下長
     八尺共十六尺與上闊三尺相乘得四
     十八尺又以下長八尺倍之得十六尺
     加上長四尺得二十尺與下闊六尺相
[030-23b]
     乘得一百二十尺兩數相併得一百六
[030-24a]
     十八尺與高十尺相乘得一千六百八
     十尺六歸之得二百八十尺即上下不
     等長方體形之積也此法與前法同此
     法之以上長倍之加下長與上闊相乘
     之數即前法之上長上闊相乘倍之又
     加上闊與下長相乘之數也又此法之
     以下長倍之加上長與下闊相乘之數
     即前法之下長下闊相乘倍之又加下
[030-24b]
     闊與上長相乘之數也圖解並同
     又法以上長四尺與上闊三尺相乘得
     十二尺下長八尺與下闊六尺相乘得
     四十八尺又以上長四尺與下闊六尺
     相乘下長八尺與上闊三尺相乘共得
     四十八尺折半得二十四尺三數相併
     得八十四尺與高十尺相乘得八百四
     十尺三歸之得二百八十尺亦即上下
     不等長方體形之積也葢此法與上下
[030-24b]
     不等正方體求積之法同但正方體上
[030-25a]
     下俱係正方面故止用上下方邊各自
     乘上方邊與下方邊相乘此則上下方
     面各有長闊既用上方長闊相乘下方
     長闊相乘又必以上長乘下闊下長乘
     上闊相加折半以取中數乃可相併而
     與高數相乘三歸之而得體積也
     又法以上長四尺與下長八尺相減餘
     四尺折半得二尺為一率高十尺為二
[030-25b]
     率下長八尺折半得四尺為三率求得
     四率二十尺為上下不等長方體形上
     補成一尖長方體之共高乃以下長八
     尺與下闊六尺相乘得四十八尺與所
     得共高二十尺相乘得九百六十尺三
     歸之得三百二十尺為大尖長方體之
     積又以高十尺與共高二十尺相減餘
     十尺為上小尖長方體之高以上長四
     尺與上闊三尺相乘得十二尺與上高
[030-25b]
     十尺相乘得一百二十尺三歸之得四
[030-26a]
     十尺為上小尖長方體之積與大尖長
     方體積三百二十尺相減餘二百八十
     尺即上下不等長方體形之積也如甲
     乙丙丁上下不等長方體形加戊甲丁
     小尖長方體形遂成戊乙丙大尖長方
     體形先以上長與下長相減折半如己
     庚以下長折半如己辛依勾股比例己
     庚與壬庚之比即同於己辛與戊辛之
[030-26b]
     比以戊辛與乙丙下長方面相乘三歸
     之得戊乙丙大尖長方體積以戊癸與
     甲丁上長方面相乘三歸之得戊甲丁
     小尖長方體積於戊乙丙大尖體積内
     減去戊甲丁小尖體積所餘必甲乙丙
     丁上下不等長方體形之積也
設如上下不等芻蕘體形上長十尺下長十四尺下
 闊五尺高十二尺問積幾何
     法以上長十尺與下闊五尺相乘得五
[030-26b]
     十尺以高十二尺再乘得六百尺折半
[030-27a]
     得三百尺為上下相等芻蕘體積又以
     上長十尺與下長十四尺相減餘四尺
     與下闊五尺相乘得二十尺以高十二
     尺再乘得二百四十尺三歸之得八十
     尺與先所得上下相等芻蕘體積三百
     尺相併得三百八十尺即上下不等芻
     蕘體之積也如甲乙丙丁戊上下不等
     芻蕘體形自其上稜之甲戊兩端直剖
[030-27b]
     之則分為甲己辛壬戊一芻蕘體甲乙
     丙辛與戊庚壬丁二尖方體故以與上
     長相等之己庚與己辛闊與乙/丙等相乘即
     得己辛壬庚芻蕘體之底面積與甲癸
     高相乘折半得甲己辛壬戊芻蕘體積
     又以甲戊上長與丙丁下長相減所餘
     丙辛壬丁二叚即二尖方體之共長與
     乙丙闊相乘得乙辛與庚丁二尖方體
     之底面積與高相乘三歸之即得甲乙
[030-27b]
     丙辛與戊庚壬丁二尖方體積與甲己
[030-28a]
     辛壬戊一芻蕘積相加即得甲乙丙丁
     戊一上下不等芻蕘體之總積也
設如兩兩平行邊斜長方體形長二尺四寸闊八寸
 高三尺七寸問積幾何
     法以長二尺四寸與闊八寸相乘得一
     尺九十二寸又以高三尺七寸再乘得
     七尺一百零四寸即兩兩平行邊斜長
     方體形之積也如圖甲乙丙丁戊己斜
[030-28b]
     長方體形以乙丙闊與丙丁長相乘得
     乙丙丁庚長方面積以戊丙高再乘成
     己乙丙丁辛壬長方體凡平行平面之
     間所有立於等積底之各平行體其積
     必俱相等見幾何原本五/巻第十九節故甲乙丙丁
     戊己斜倚之長方體必與己乙丙丁辛
     壬正立之長方體為相等也
設如空心正方體積一千二百一十六寸厚二寸問
 内外方邊各幾何
[030-28b]
     法以厚二寸自乘再乘得八寸八因之
[030-29a]
     得六十四寸與共積一千二百一十六
     寸相減餘一千一百五十二寸六歸之
     得一百九十二寸用厚二寸除之得九
     十六寸為内方邊與外方邊相乘長方
     面積乃以厚二寸倍之得四寸為長闊
     之較用帶縱較數開平方法算之得闊
     八寸即内方邊得長一尺二寸即外方
     邊也如圖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空心正
[030-29b]
     方體其甲丑即空心正方體之厚以之
     自乘再乘八因之得壬辛子癸類八小
     隅體與空心正方體相減則餘空心正
     方體之六面丑寅巳子類六長方扁體
     六歸之得丑寅巳子一長方扁體用厚
     二寸除之得丑寅卯辰一長方面積其
     丑寅闊與戊己等即内方邊其丑辰長
     與甲乙等即外方邊其丑戊辛辰皆與
     甲丑厚度等丑戊辛辰並之即長闊之
[030-29b]
     較故以厚二寸倍之為帶縱求得闊為
[030-30a]
     内方邊長為外方邊也
     又法以厚二寸倍之得四寸為内方邊
     與外方邊之較自乘再乘得六十四寸
     與空心正方體積一千二百一十六寸
     相減餘一千一百五十二寸三歸之得
     三百八十四寸以内外方邊之較四寸
     除之得九十六寸為長方面積以内外
     方邊之較四寸為長闊之較用帶縱較
[030-30b]
     數開平方法算之得闊八寸即内方邊
     加較四寸得一尺二寸即外方邊也如
     圖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空心正方體以
     戊己庚辛空心小正方形移置乙角之
     一隅則空心正方體變為甲戊辛庚丙
     丁壬磬折體形其甲戊即磬折體之厚
     為甲乙外方邊與戊己内方邊之較依
     開立方次商法分之得癸子丑三方廉
     體寅卯辰三長廉體巳一小隅體以甲
[030-30b]
     戊厚度自乘再乘得巳一小隅體與共
[030-31a]
     積相減餘三方廉體三長廉體三歸之
     則餘癸一方廉體寅一長廉體共成午
     甲乙庚未申一扁方體其午甲厚與甲
     戊等以午甲厚除午甲乙庚未申扁方
     體則得甲乙庚未之長方面形甲戊即
     長闊之較故用帶縱較數開平方法算
     之得乙庚闊與戊乙等即空心方體之
     内方邊以甲戊與戊乙相加得甲乙即
[030-31b]
     空心方體之外方邊也
設如大小兩正方體大正方體比小正方體每邊多
 四寸積多二千三百六十八寸問大小兩正方邊
 各幾何
     法以大正方邊比小正方邊所多之較
     四寸自乘再乘得六十四寸與大正方
     體比小正方體所多之積二千三百六
     十八寸相減餘二千三百零四寸三歸
     之得七百六十八寸以邊較四寸除之
[030-31b]
     得一百九十二寸為長方面積乃以邊
[030-32a]
     較四尺為長闊之較用帶縱較數開平
     方法算之得闊十二尺即小正方之邊
     數加較四尺得十六尺即大正方之邊
     數也如圖甲乙丙丁一大正方體戊己
     庚辛一小正方體試於甲乙丙丁大正
     方體減去戊己庚辛小正方體餘壬甲
     戊辛庚丙丁三面磬折體形即大正方
     積比小正方積所多之較甲戊為磬折
[030-32b]
     體之厚即大正方邊比小正方邊所多
     之較此三面磬折體形依開立方次商
     法分之則得癸子丑三方廉體寅卯辰
     三長廉體巳一小隅體以甲戊邊較自
     乘再乘得巳一小隅體與磬折體積相
     減餘三方廉體三長廉體三歸之則得
     癸一方廉體寅一長廉體共成午甲乙
     庚未申一扁方體其午甲厚與甲戊等
     以午甲厚除之則得甲乙庚未之長方
[030-32b]
     面形甲戊即長闊之較故用帶縱開平
[030-33a]
     方法算之得乙庚闊與戊乙等即小正
     方之邊數以甲戊與戊乙相加得甲乙
     即大正方之邊數也
設如大小二正方體共邊二十四尺共積四千六百
 零八尺問兩體之每邊及體積各幾何
     法以共邊二十四尺自乘再乘得一萬
     三千八百二十四尺内減共積四千六
     百零八尺餘九千二百一十六尺三歸
[030-33b]
     之得三千零七十二尺以共邊二十四
     尺除之得一百二十八尺為長方面積
     乃以共邊二十四尺為長闊和用帶縱
     和數開平方法算之得闊八尺即小正
     方之邊數與共邊二十四尺相減餘十
     六尺即大正方之邊數也如圖甲乙丙
     丁一大正方體戊己庚辛一小正方體
     以共邊二十四尺自乘再乘則成壬乙
     癸子一總正方體内減甲乙丙丁與戊
[030-33b]
     己庚辛大小兩正方體之共積餘丑寅
[030-34a]
      卯三方廉體辰巳午三長廉體三歸之
      則得丑一方廉體辰一長廉體共成未
      壬乙丙戊申一扁方體用壬乙共邊除
      之則得未壬戊申之長方面形其未壬
      闊與壬甲等其壬戊長與甲乙等故以
      壬乙共邊為長闊和用帶縱和數開平
      方法算之得未壬闊即小正方之邊數
      與長闊和相減餘壬戊長即大正方之
[030-34b]
      邊數也
 
 
 
 
 
 
 
 
[030-34b]
御製數理精蘊下編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