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18 讀書偶記-清-雷鈜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偶記卷三
            副都御史雷鋐撰
克己即所以變化氣質復禮即復性功夫葢天命之性
本純粹至善落到氣質則目之於色耳之於聲之類凡
物欲之累皆己之氣質引之是謂身之私欲也克己者
克去其身之私欲也此身之私欲雖克未能事事恰好便
是性分虧欠處禮者天則也不言理而言禮朱子所謂
[003-1b]
先王制禮原是畫出個天理與人規矩可慿據故復性
功夫即在日用動靜合乎禮而已
克己之己字即人心之私也復禮則道心為主人心聽
命矣但曰己曰禮皆就身上説故下以視聽言動為目
皆靠身上實地的功夫然非心作主宰如何非禮處能
克之故學者必提醒此以治其身朱子注云非至明不
能察其幾非至健不能致其決即惟精惟一之謂也
克己之至便到無我地位人只為拘於形骸之私要討
[003-2a]
便宜受用遂至徇人欲而滅天理然只言克己又恐人
外形骸而不知所以踐其形故又曰復禮克己復禮一
串説猶曰克己以復禮下文言非禮勿視聽言動克己
也而復禮即在其中克己復禮到盡頭處所謂聖人形
骸雖是人其實只一團天理矣孔子從心所欲不踰矩
孟子言動容周旋中禮是也
仲弟問敬義與知行何所屬曰敬者所以立知行之本
也義兼精義集義知行皆統是矣又問程子云敬以直
[003-2b]
内義以方外仁也曰聖人教仲弓出門如見大賓使民
如承大祭敬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恕也己所不欲不
可施於人之裁制處即義也又問敬義二字於克己復
禮何如曰克己不是空空克得敬勝怠義勝欲此克己
之實功也敬以直内而無斯須之不敬義以方外而無
纖毫之不義則復禮不外是矣問涵養吾一曰一者不
貳之名也雜則貳欲則雜故周子曰一者無欲也葢純
乎天理而已矣純乎天理則誠矣故朱子又曰一者誠
[003-3a]
也其涵養功夫亦不外敬義得之敬者主一無適所以
涵養本原固不待言義則錯綜變化裁制合宜事有萬
殊而無不協於一矣曾子明明為夫子之一貫下注脚
曰忠恕今人或乃舍却忠恕别覔一貫何也朱注聖人
之心一理渾然即忠也汎應曲當用各不同即恕也體
之一即千萬箇恕總是一箇忠也曾子説出忠恕二字
是信得夫子之道便是平日明明白白教學者的但夫
子是大本大原自然流貫出來學者須就強恕功夫造
[003-3b]
上去其實所以能強恕者即忠也是謂徹上徹下程朱
恐人淺看忠恕二字不見是夫子之一貫故推上天地
之至誠無息萬物各得其所令人融會此理白文曾子
口中却正就學者功夫上指㸃不如此認真便易支離
一字以誠言以仁言俱只是此一誠以心之實理言仁
以心之生理言實理即生理豈有二乎一貫二字以忠
恕言以敬義言以中和言以誠明言俱見得體用一原
處其源頭是從天命之性率性之道來聖人非有加於
[003-4a]
本分之外也
中庸三達德説所以行之者一也九經又説所以行之
者一也即一以貫之之道大德敦化小德川流溥博淵
泉而時出之更分明畫出箇一以貫之來
大學明明德功夫精一二字盡之中庸致中和功夫敬
義二字盡之
陳對初先生為少司成時一日詢及亦足以發亦字何
著落或舉唐荆川文愚則疑其不足以發句曰非也亦
[003-4b]
字對違字不對愚字大凡有問難則有發明囘之不違
疑其不足以發矣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是他人之發
也以口囘之發也以身夫豈真愚也哉語氣是如此
顧小厓前輩云陰陽氣也一陰一陽乃道也若陰陽即
道非不貳矣象山與朱子辨無極辨陰陽滔滔汨汨動
以千言俱是強辨信通書而不信太極圖説可謂鈍矣
按此言令象山亦當心折
梁邨師嘗言儉與吝霄壤懸隔儉者薄於自奉吝者薄
[003-5a]
於待人
望溪師言人子居喪三年不内寢不飲酒食肉名為士
大夫有未能行者今既知之追悔不及却有補行之法
每値親忌辰之月執行一月此心隱痛如居喪時則其
性行必不浮薄此躬行最切要處
高淳張彝嘆名自超窮經篤行望溪師之執友也彝嘆
死師三月不入内寢或疑為過禮師曰若不如此平日
之交皆偽情矣
[003-5b]
朱子嘗謂吾輩於貨色兩關打不透便更無話可説此
須痛加深省而克治之危哉
凢講學之功固為切要然言語太纏繞亦徒擔擱行之
不力歸咎於知之未真夫知之未真容有毫釐千里之
謬然理欲義利之大端如黑白冰炭之判然無難知者
却難立得脚定其勝負消長只在一念之間朱子曰養
其全於未發之前察其幾於將發之際善則擴而充之
惡則克而去之其亦如是而已矣
[003-6a]
理之在心與在物直是徹内徹外故曰顯微無間程子
纔明彼即曉此之語亦不得已下彼此二字耳其實絶
無彼此之隔思至此不覺手舞足蹈姚江詆朱子論格
物為求理於外物者真面牆之見也
李中孚先生篤學力行近世罕比其書多汨於姚江之
説其畫一○下分善惡兩門分明是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然其自作功夫與教人入門必從改
過自新始豈不切實可師法乎
[003-6b]
李穆堂先生論配義與道云道與義必用氣配者當就
人之身心言之心之裁制為義身所踐履為道未嘗集
義養氣之人自反不縮嘗有心知其事之是非而不敢
斷者氣不足以配義也亦有心能斷其是非而身不敢
行者氣不足以配道也如此分配道義于氣之為用極
為親切
憶余同年友任宗丞翼聖云予私淑諸人也孟子未
親受業於子思私淑諸人不止一人故不著其姓名葢
[003-7a]
即本夫子焉不學之意當時如子思所傳及所聞於公
明儀公明高之類皆是也
汪堯峯魏和公皆引郫人簡氏之説辨揚雄未嘗仕莽
大畧謂傳言雄作符命投閣年七十一天鳳五年卒考
雄至西京年四十餘自成帝建始改元至天鳳五年計
五十年以五十合四十餘不將百年乎則傳言七十一
者恐誤據桓譚新論雄作甘泉賦夢腸出收而納之明
日遂卒成帝祀甘泉在永始四年謂雄卒是時恐亦未
[003-7b]
然就法言考之莽之號安漢公也在平帝元始間法言
稱漢公且云漢興二百一十載自高帝至平帝正値其
數則雄年七十一卒當在平帝末雄仕厯成哀平故稱
三世不徙官若復仕莽詎止三世哉以是知雄決無為
莽大夫及投閣美新之事云 余友蔡次明駁之云按
漢書孝成帝時客有薦雄文似相如者上方祀甘泉召
雄待詔承明之庭正月從上甘泉還奏甘泉賦班固贊
曰雄自序年四十餘自蜀來京師大司馬王音薦雄待
[003-8a]
詔歲餘奏羽獵賦幸甘泉為永始四年事長楊校獵為
元延二年事則雄之待詔承明當在永始三四年也雄
年四十餘官京師亦烏知其為四十九與四十一耶若
以四十一當永始四年事則天鳳五年卒適當七十一
歲安得從建始改元算至天鳳五年疑近百歲乎雄仕
厯成哀平三世不徙官非謂雄厯官止三世也且當莽
時雄已為大夫豈得云不徙官乎孟堅作史去雄歿纔
四十餘年不應錯謬如是紫陽千秋直筆特書莽大夫
[003-8b]
豈其以訛傳訛漫不詳考誣千古之是非哉桓譚新論
則無稽之言不足辨也
乙丑中秋前一日同年友陳可齋寄到方望溪師病中
與之札云知老生志事者莫如貫一與賢天幸兩賢並

聖主所特知望重自砥朂為國家擔當世教為天地保
䕶生民各竭力所能致以歸潔其身並告同學諸君子
平昔不病老生為迂闊者此札閲過即確寄貫一鋐捧
[003-9a]
讀之下寸衷傍徨唯深自愧奮誓不作一虧心之事以
負期望至於力小任重則當自揣分量以為進退也
易中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先庚三日後庚三日諸説紛
紜今得之少宗伯秦味經云甲者數之首造事之端也
當蠱之時事已壞亂治蠱之道在於造始故取於甲先
三日者辛壬癸也終而將始也後三日者乙丙丁也始
而方新也天道循環否極復泰傳云終則有始是也中
爻撰震位東有甲象庚者數之過中事之更變也巽以
[003-9b]
申命行事九五位居中正事當中而當變故稱庚先三
日者丁戊己也數之過中而將更也後三日者辛壬癸
也數之已更而將極也故曰无初有終吉中爻撰兑位
西有庚象
荀子言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子思言妄與不若棄物
於溝壑伋雖貧不忍以身為溝壑我輩學問不為禽犢
辭受取與不以身為溝壑否正好細自推敲
近於同年友傅謹齋處得張楊園先生集讀之其言平
[003-10a]
正切實直接薛胡之脈先生諱履祥字考夫浙西桐鄉
人曾受業於劉公念臺之門生明季學術龎雜時粹然
一出於正陸平湖之學與之若合符節先生之言曰人
只為貨色名勢四字敗盡一生秉彝之良人孰無之但
是四者之中有一纏縛此身便不得直上須是斬截得
盡方得身心浩然此語尢切中學者隱微深錮之病故
特錄以自警
庸庸碌碌作公卿不如山中作村學究心中浩浩無愧
[003-10b]
怍也憶李君卜京曾貽書云窮則抗談經濟達反空言
性命按其事實毫無補於人世此雖以道學自命亦第
矯於世俗之學而己似非聖人隱居求志行義達道之
所為也此語真可作座右箴銘錄此以見良友規勸之
李君名鎬歸化人癸卯/鄉試同榜丁巳進士
陶淵明人第知其澹然忘世沮溺一流人進之則為不
事二姓魯仲連一流人其曰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
雖遥孰敢不至又曰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其汲汲
[003-11a]
不敢自逸者何也及讀詠貧士詩曰茍得非所欽曰所
懼非飢寒曰朝與仁義生夕死復何求嗟乎此可以得
淵明之真矣
高忠憲公貶揭陽尉交蕭自麓先生潮陽/人先生與公書
云工夫不密内有游思則主不一外有惰行則儀不飭
非敬也必須内外夾持積養深厚使此心無少閒雜斯
謂能一斯謂真敬先儒曰此心有些罅隙便走又曰學
貴含蓄深固最忌洩漏某嘗自思只用功不密洩露太
[003-11b]
蚤敬為執事論之毋若某之徒老而自悔也公嘆其語
語破的奉以書紳
戊辰五月偶讀昌黎雜著行難篇末子之言孟軻不如
七字刪之則立言有體文法亦悠揚不盡
易井改邑不改井道隨地而在也无喪无得不因人為
加損也往來井井任人取之而不盡也汔至亦未繘井
羸其瓶凶半塗而廢者是也
程子之言簡而該其論天地曰天地安有内外言天地
[003-12a]
之外便是不識天地也曰凡有氣莫非天凡有形莫非
地曰日月陰陽發見最盛處論仁曰仁者以天地萬物
為一體曰觀天地生物氣象曰心如穀種生之性則仁
也滿腔子皆惻隱之心論為學功夫曰心要在腔子裏
曰敬勝百邪曰主一之謂敬無適之謂一曰整齊嚴肅
則心自一一則自無非僻之干曰涵養須用敬進學在
致知曰人能克己則仰不愧俯不怍其樂可知曰無妄
之謂誠不欺其次也曰誠則無不敬未至於誠敬而後
[003-12b]
能誠曰有天德便可語王道其要只在謹獨論治道曰
人主一日之間接賢士大夫之時多親宦官宮妾之時
少則可以涵養氣質薰陶德性曰有關雎麟趾之意然
後可行周官之法度曰天地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
但恨不能盡用天下之才此其不能大治曰韓信將兵
多多益善只是分數明論異端曰聖賢以生死為本分
事佛之學怕生死故説不休此等精言後世豈能出其
範圍哉戊辰五月十九日訪河間王仲退名之鋭時/為助教
[003-13a]
國學偶論及此因識之
人養心之所存則與天地相通徇身之所適則與禽獸
為類
艮其背不獲其身為忘我非忘我也廓然大公無徇己
之念也行其庭不見其人為忘物非忘物也物來順應
無徇人之念也内不徇己外不徇人私欲淨盡天理流
行靜亦定動亦定何咎之有
咸感也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動而無靜也艮止也艮其
[003-13b]
限列其夤厲熏心靜而無動也動而無靜靜而無動物
也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神也物則不通神妙萬物周子
之言至矣哉
己巳三月十九日病起至月餘始漸愈病中看破生死
關人之死如土委地何所留滯何所貪戀自病愈思之
此禪學也吾儒存順沒寧得正而斃必平日仰不愧天
俯不怍人本分倫常毫無虧欠始克全天之所以予我
故曾子啟手足猶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也
[003-14a]
朱子曰今日學者所謂格物却無一個端緒只似尋物
去格如齊王因見牛而發不忍之心此皆端緒也便就
此擴充直到無一物不被其澤方是凡人各有箇見識
不可謂他全不知如愛親敬兄以至善惡是非之際亦
甚分曉但不推致充廣故其見識終只如此須是因此
端緒從而窮格之未見端倪發見之時且得恭敬涵養
有箇端倪發見直是窮格去亦不是鑿空尋物去格按
朱子格致補傳渾言格致功效昧者遂疑舍身心而格
[003-14b]
天下之物為支離又疑必窮盡天下之物而後知至而
意誠將終身無誠意之日殊不思或問中格物之本末
先後緩急言之鑿鑿今得此條即就善端發見處窮格
推究則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一路通透尤為分明無人
不可用力無時不可用力若尚疑格物為繁難其亦自
諉而自棄焉已矣
近見朱止泉先生答友云當應事時須靜定其心不得
擾亂一有煩躁意便是主心不定此最切余之病余每
[003-15a]
作札答人多草率即是煩躁因錄以自警 止泉先生
諱澤澐寶應人用力朱子之學歿於雍正壬子余公車
數過寶應而不知有先生其人也陋哉
子游譏子夏之門人小子有末而無本子夏答之似教
小子當先末而後本者其失均也天下事有本而後有
末教小子灑掃應對進退所以收其放心養其德性即
本也故朱子小學題辭曰以培其根以達其枝此安溪
李先生之意可謂妙矣今由朱止泉答王豐川之言思
[003-15b]
之子夏未嘗與子游辨駁本末二字只説教人有先後
有始卒因材造就不可躐等云爾初不粘着本末説然
則子夏固未嘗先末而後本也
小學之灑掃應對末也收其放心養其德性即本也大
學之誠意正心本也見之威儀文辭即末也本末原分
不得先後然樹必由根而幹而枝葉以小學大學分本
末自當以小學為本大學即由小學而擴充以極其量

[003-16a]
孟子以仁義禮智為體惻隱羞惡辭讓是非為用朱子
注太極圖説又以仁與中為用義與正為體南軒累相
辨難今思之天之元亨利貞體也著之為春夏秋冬用
也就元亨利貞分之則貞下起元貞又為元之體也就
春夏秋冬分之冬氣斂藏而後春氣發舒冬又為春之
體也朱子以仁與中為用義與正為體正如春夏發舒
為用秋冬斂藏為體耳以靜為體以動為用程子所謂
不專一則不能直遂不翕聚則不能發散也
[003-16b]
必隨事隨物處置得宜而後此心安焉事物之理與心
之理豈有内外之分乎然必心有定主而後隨事隨物
處置得宜則不可不明體用之説也 朱止泉先生云
事物之理即至善之所在至善之所在即天命人心之
本然朱子生平用力格致者惟此此與安溪文貞公所
謂大學之格物中庸之明善孟子之知性一也皆可謂
破的之論
成得一人品未有不從刻勵中來仲退王君述安溪文
[003-17a]
貞公自言某少年時言行有大覺錯誤處深自憤恨至
不能解輙自取手板痛自擊撾方覺心中稍安文貞公
理解精融人只嘆其穎悟性成孰知其内自刻勵如此
然則茍且自安未有不墮落下流者矣
仲退又述文貞公語云不誠無物人作事纔有私欲參
雜作得事便減分數朱子曰人心有絲毫私欲未盡皆
足以敗事正為此也
高忠憲公疏云人心至活倐忽之間起滅萬狀未有無
[003-17b]
所事事而能懸空守之者故必觀經書以求聖賢存心
養性之道觀史鑑以求古今治亂興亡之原君子小人
立心行事之别又必時召侍臣相與講説討論以求治
國平天下之要如是則一日之間此心常止於義理人
欲不得而乘之心有所止則靜心靜則氣和氣和則喜
怒皆中節而刑罰不過其則此公為君上言之儒生之
學豈有異乎所謂觀經書以求聖賢存心養性之道觀
史鑑以求古今治亂興亡之原君子小人立心行事之
[003-18a]
别一也在儒生則親師取友以求修己治人之要其講
習討論亦一也凡此皆致知之事然非心有定主志有
定向能然乎用心於此而不外馳則所存自熟是涵養
致知分不得兩截也知之真則行之果守之固知水火
之不可蹈則必不蹈矣知穿窬之不可為則必不為矣
人固有揺奪於利害禍福之界者知之未真也知舍生
取義則不為利害禍福所揺奪矣是致知力行亦分不
得兩截也公謂人心至活倐忽之間起滅萬狀未有無
[003-18b]
所事事而能懸空守之者此尤切要之言然則公每焚
香靜坐坐必七日者固可不必如此懸空守之矣公疏
又云陛下常提此心保而勿失擴而充之每事皆然今
日如此即今日之堯舜也明日如此即明日之堯舜也
堯舜之道至易至簡言之似迂闊行之實無難我輩即
以責難於君者返而自責常提此心保而勿失擴而充
之每事皆然今日如此即今日之程朱也明日如此即
明日之程朱也程朱之道至切至近言之似迂闊行之
[003-19a]
實無難我輩不敢希孔子并不敢言顔孟豈不當學程
朱乎
此心之理即天地健順之理此身之氣即天地陰陽之
氣此形骸軀殻亦即天地之渣滓耳渣滓有盡而理氣
無盡是故生而必死死而必化者渣滓也理氣則與天
地泯然無間矣
後世不講學者愚不肖之不及講學者多賢智之過乃
知夫子言道之不明不行己舉萬世之流弊而括之矣
[003-19b]
講學不必言心言性即如弟子入則孝一章切實力行
下學而上達在其中矣
論語中罕說心字無處非心即如弟子入則孝一章非
心念專注能身體而力行乎後儒陸王之流弊終日説
心心却空了盍思以顔子之穎悟夫子只教以非禮勿
視聽言動此踐形也踐形所以盡性也徹上徹下徹内
徹外不待他求矣
易乾卦足包全易故文言中更互演繹不厭其詳即此
[003-20a]
見夫子韋編三絶之意
地以天為主妻以夫為主臣以君為主地必承天之施
妻必順夫之意臣必聽君之命故曰先迷後得主彖傳
曰後順得常文言更申之曰後得主而有常得主所以
順也以一身言之心君也百體必從心之令若心為形
役則肆欲妄行所謂先迷失道也
屯卦以人事言之初九如郭子儀也九五如唐肅宗也
肅宗必建侯如郭子儀始足以濟險其自處之時地固
[003-20b]
小貞吉大貞凶也若一旦大易明皇之人與政豈不傷
父之心而為大貞凶乎肅宗若有大本領必為之以漸
轉移於不覺使明皇心中釋然而後可
初九之磐桓六二之屯如邅如六三之君子幾不如舍
皆勿用有攸往意葢濟險不可以輕動也
䝉九二之包䝉納婦以尊統卑也䝉有在上者六五之
童䝉在臣子則不可以䝉視之故變其文曰子克家
六三獨不言䝉言勿用取女因九二納婦為言也若䝉
[003-21a]
則敗度敗禮不可教訓矣曰發䝉曰包䝉教者之事也
上九曰擊䝉古之教者所以移之郊遂也
凡客之自我速者我先有敬之之心不速之客出於意
外况三人紛至尤易生慢敬之終吉敬心無往而或失
以此濟險其庶㡬乎
世人挾好勝之心以不克訟為耻唯九二九四以剛居
柔乃能内斷於心甘讓於人用兵而不好勝此其義也
雖然既用兵矣而不好勝毋乃晚乎所以君子貴作事
[003-21b]
謀始内地之撫綏外國之控制得其人得其道則兵端
不作 輿尸當從程傳如晉邲之戰荀林父將中軍先
縠不用命以致敗績又如唐九節度之師權不歸一是
也若謂師徒撓敗輿尸而歸則凶而無功不待言矣
凡兵端必自小人開之故上六功成之日以小人勿用
為戒非必謂有功之小人葢古者將兵即卿大夫非如
後世文武分途市井勇力之夫皆得充行伍任將帥也
 比卦九五一爻想見王者皥皥氣象全無智取術馭
[003-22a]
之意李文貞公觀彖中言之可謂純粹精矣 比人之
道判在公私公則誠心相與唯賢是親斷不至於自失
縱或知人之難偶受人欺然吾所以交之者初無曖昧
之私無不可共白於天下若名利之間稍有沾滯始之
不慎後悔難追匪人之傷其能免乎
凡言復者返其本位也小畜初九之復自道九二之牽
復皆不輕進之意九三鋭意輕進故有説輻反目之傷
仕宦功名之際退步便安穩躁進之人必不足以立事
[003-22b]
六四積誠以孚於上九五推誠以孚於下故皆曰有孚
君臣之際離間易生故血去惕出上乃合志九五有孚
攣如富以其鄰則上下合德衆正一心庶不為小人所
間然而臣罔以寵利居成功故上九既雨既處即有征
凶之戒矣 履九五一爻所謂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
者也爻辭則曰夬履貞厲傳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位
正當而有貞厲之戒此所謂懼以終始其要无咎也
凡人行事必視其所終故至上九而後曰視履考祥其旋
[003-23a]
元吉
泰上三爻主下交之義至上六以治極而亂為戒否上
三爻則不主不交之義而惓惓於撥亂反治焉此聖人
轉移造化之心也且泰之九三即有戒辭而否之九四
乃言有命從治而亂易從亂而治難此二卦精義文貞
公觀彖通論二書中剖洩盡矣 泰之功歸於上故曰
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否之時
上無可言故曰君子以儉德避難不可榮以祿
[003-23b]
同人曰君子以類族辨物此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只是
分數明也
大有之六五所謂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者也猶
恐其易而无備至上九而後曰吉无不利此與履卦同

謙卦皆吉辭豫卦多戒辭聖人之情見矣
隨卦甚難明白竊意卦以相隨取義陰隨陽正也陽隨
陰變也彖傳剛來下柔初九與六二相隨則變其常而
[003-24a]
陽隨陰也正剛來下柔之義故曰官有渝貞吉出門交
有功六二與初九可相隨者也若隨六三而失初九則
為係小子失丈夫小子指陰丈夫指陽六三隨九四不
隨六二則為係丈夫失小子故曰志舍下也九四之隨
九五九五與上六固結而不解皆以相隨取義也九五
又合剛來下柔之義
君父兩倫並重蠱言幹父之蠱則幹君之蠱可知雖然
子無不與家事臣則有不與國事故上九變其文曰不
[003-24b]
事王侯夫潔身亂倫君子所不取而樂行憂違義自各
有當葢不貶道以徇人故曰志可則也
臨十二月之卦也而即危及八月有凶八月四陰之月
過此則為剝矣 九二象傳未順命即君子不謂命意
觀九五之觀我生觀民即本諸身徵諸庶民也上九事
外之賢觀其生觀九五也如伊尹之於湯傅説之於高
宗是也志未平者未敢安然無事也
噬嗑九四得金矢金斷也矢直也斷而直恐失之過故
[003-25a]
必利艱貞六五得黄金黄中色斷合於中則直不待言
矣必曰貞厲无咎用刑之道不敢以易心處之也
賁卦取文飾之義而實懼文勝故六五束帛戔戔吝終
吉上九白賁則无咎雜卦曰賁无色也
剝復二卦正人心道心勝負之機也 剝至六四為切
近災則六五之災不待言矣而變其文曰貫魚以宮人
寵无不利葢即後得主之義小體從大體則變凶而吉
矣 禍莫大於迷復故復於上六切言之
[003-25b]
无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内即道心為主人心聽命也
凡人學問經濟忌發露太早故大畜六四六五皆以畜
陽為義畜極必通畜之正所以通之也
頥下三爻在下位為自養以求人所以皆凶上三爻在
上位為養人以求人所以皆吉
大過棟橈之時巽而説可利有攸往而亨然大象則曰
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无悶其危行言孫之謂歟
坎卦六爻無一吉辭何也曰處險中得无咎焉足矣水
[003-26a]
小則不足以濟過大則有潰決之虞九五坎不盈祗既
平得中道也象傳曰中未大者中不自大正處險之道

離九三言日昃之離則六二為日中之象九四其昏夜
之象矣六五其復明乎而上九正重明之義 易以妄
動為戒故咸卦主於感而六爻仍以靜為吉戒妄動也
 恒卦僅九二得悔亡其餘皆不合恒義甚哉恒不易
言也然不恒則凶恒而以順為正如婦人亦凶則恒之
[003-26b]
為義可得矣
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奚可言遯曰此所謂不以寵利
居成功九五嘉遯貞吉者也小利貞則不可大事當見
幾而作矣
恒九二悔亡能乆中也大壯九二貞吉以中也剛而得
中無往不吉 大壯九三小人用壯君子則以過剛為
戒罔有恃壯之心故曰君子罔也
晉卦柔爻皆吉仕宦而萌欲速躁進之心者當思此義
[003-27a]
 初六摧如貞吉有摧之者而自守以正也罔孚裕无
咎如濓溪初不見信於趙清獻是也六二愁如貞吉謂
心以進為愁恐任大責重而不能勝也六三衆允悔亡
如韓魏公初不令蘇子瞻知制誥是也
明夷六四一爻本義中推闡殆盡而猶曰此爻之義未
詳慎之至也 竊意六二爻夷於左股其傷尚淺馬壯
則避之速也六四謂入於左腹傷已深矣然於明夷之
心尚未害也惟有於出門庭逺去而已六五則義不可
[003-27b]
去如箕子之明夷所謂利艱貞也葢依本義獨上一爻
為闇君則其義可推而通
家人九五王假有家自是感格一家故曰交相愛也一
家皆感格有不交相愛者乎
睽九二則尊六五為主六五則倚九二為宗睽而不睽
矣六三之見上九之見皆積疑所致虚象也疑釋則睽
合故六三无初有終上九遇雨則吉雨者陰陽和所致
謂六三與上九合也故曰羣疑亡也 處睽之時无咎
[003-28a]
為幸故至上九羣疑皆亡而後曰吉蹇至上六乃有吉
辭義同
蹇卦本義甚分明觀彖中來連異解不可從 六二之
王臣蹇蹇與遯之六二皆身在局中者也唯有鞠躬盡
瘁成敗利鈍非所論也故二爻不言吉凶 解卦六五
有孚於小人小人亦信其不可干以私也 天下最當
損者在心則忿也欲也在身則疾也在家則貨殖也在
人則泛泛無益之友也損卦備言之矣見善則遷益也
[003-28b]
有過則改損也損正所以為益也 六二王用享于帝
吉帝之於王自上下下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動心忍
性是也凡遇此者内積孚誠行合中道庶幾有益 損
下益上不必損下而自益上上九與九二同上九得臣
无家但得臣不以肥身保家為事所益於上大矣 損
上益下上九莫益之不以益下為事則悖入必悖出或
且擊之矣豈無愛民之心哉立心勿恒故凶
夬居德則忌葢施祿及下理當然耳自居為德深可忌
[003-29a]
也 夬上六无號與九二惕號反對惕號則有戎勿恤
无號則終有凶以一小人為不足畏如趙汝愚之於韓
侂胄是也
姤九四包无魚逺而不能制之也象傳曰无魚之凶逺
民也自我逺之惡得不凶
萃用大牲吉承王假有廟假有廟而可用大牲也利有
攸往承利見大人見大人而所行自利有攸往也六三
象傳上巽也本義無解疑此是互象六三承九四九五
[003-29b]
二爻為巽六三與上六陰柔不相應故嗟如无攸利惟
上巽而萃於四有相比之義往旡咎也然以下求上亦
小吝矣
升卦之義觀彖中最當詳玩與晉卦互相發明
處困之時唯有積誠以自靖九二之利用亨祀九五之
利用祭祀皆積誠之謂也困於酒食困於赤紱祿位在
身進退不得自如為困也九二朱紱方來在下位也九
五劓刖見傷於小人困於赤紱則已在尊位也
[003-30a]
井卦九五爻不言吉上六有孚元吉即終九五爻義
天下更變之事必人皆信服而後可行革卦盡之矣
大有元亨尚賢也鼎元亨養賢也觀彖之義精矣大有
曰順天休命鼎曰正位凝命賢為帝心所簡在能尊賢
則合乎天心故足以順命而凝命也
咸以動言艮以靜言若動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
人豈得无咎唯寂然不動未與物接此心退藏於密不
動念於一身不動念於應物是為止其所也彖傳中是
[003-30b]
以二字極分明上下敵應不相與正未與物接也 又
按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合動靜言艮其止以下乃就艮
卦説此卦今熟讀彖傳覺當如是 行其庭行者人也
我未與之接是以不見也即不憧憧往來意
漸止而巽進以禮也歸妹説以動動以欲也
豐明以動可謂盛矣而君子以為憂故戒以勿憂而
勉以宜日中此與泰九三參看
旅以過剛為戒而過柔亦瑣瑣可耻故二五得中為貴
[003-31a]
卦莫善於既濟然彖與六爻皆有戒辭聖人之意深矣
 玩一既字可不思患而豫防乎與泰九三參㸔
未濟有可濟之道故亨然如小狐汔濟濡其尾則无攸利小
狐多疑不斷人而如是何足以濟乎 初六陰柔居下
不足以濟九二可濟而不輕濟如諸葛公必待三顧而
後出也六三陰柔不中正何足以濟必以剛克之故曰
利涉大川九四剛而不過乆必有功故曰三年有賞於
大國六五虚中如劉先主於孔明可謂君子之光有孚
[003-31b]
吉矣 上六濡其首為既濟而不出者戒也上九濡其
首為圖濟而過涉者戒也乾坤之用在水火坎離乾坤
之交故以既濟未濟終焉
 以上論易皆己巳假歸舟中讀本義心有所疑無他
 書參考隨筆記之中多前人説過者非敢襲為己有
 也易道無窮原難執一古人學與年進余年已逾艾
 惜哉晚矣自記/
 讀書偶記卷三
[003-32a]
卦莫善於既濟然彖與六爻皆有戒辭聖人之意深矣
 玩一既字可不思患而豫防乎與泰九三參㸔
未濟有可濟之道故亨然如小狐汔濟濡其尾則无攸利小
狐多疑不斷人而如是何足以濟乎 初六陰柔居下
不足以濟九二可濟而不輕濟如諸葛公必待三顧而
後出也六三陰柔不中正何足以濟必以剛克之故曰
利涉大川九四剛而不過乆必有功故曰三年有賞於
大國六五虚中如劉先主於孔明可謂君子之光有孚
[003-32b]
吉矣 上六濡其首為既濟而不出者戒也上九濡其
首為圖濟而過涉者戒也乾坤之用在水火坎離乾坤
之交故以既濟未濟終焉
 以上論易皆己巳假歸舟中讀本義心有所疑無他
 書參考隨筆記之中多前人説過者非敢襲為己有
 也易道無窮原難執一古人學與年進余年已逾艾
 惜哉晚矣自記/
 讀書偶記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