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08 御纂朱子全書-宋-朱熹 (master)


[064-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纂朱子全書卷六十四
  治道二
   財賦
 今欲行古制欲法三代煞隔霄壌今説為民減放㡬時
  放得到他元肌膚處且如轉運使毎年發十萬貫若
  大段輕減減至五萬貫可謂大恩然未減放那五萬
  貫尚是無名額外錢須一切從民正賦凡所増名色
[064-1b]
  一齊除盡民方始得脫浄這裏方可以議行古制如
  今民生日困頭只管重更起不得為人君為人臣又
  不以為急又不相知如何得好這須是上之人一切
  掃除妄費卧薪嘗膽合天下之智力日夜圖求一起
  而更新之方始得某在行在不久若在彼稍久須更
  見得事體可畏處不知名園麗圃其費㡬何日費㡬
  何下面頭㑹箕斂以供上之求又有上不在天子下
  不在民只在中閒白乾消没者何限
[064-2a]
今上下匱乏勢須先正經界賦入既正總見數目量入
 為出罷去冗費而悉除無名之賦方能救百姓扵湯
 火中若不認百姓是自家百姓便不恤
荀悦云田制湏是大亂之後方可定
楊通老相見論納米事先生曰今日有一件事最不好
 州縣多取扵民監司知之當禁止却要分一分此是
 何義理又論廣西鹽曰其法亦不宻如立定格六斤
 不得過百錢不知去海逺處搬擔所費重此乃許子
[064-2b]
 之道但當任其所之随其所嚮則其價自平天下之
 事所以可權衡者正謂輕重不同乃今一定其價安
 得不弊
問差役雇役孰便曰互有得失而今所謂雇役便者即
 謂不擾税人然聚浮浪無根著之人在那裏又多害
 事所謂差役便者即謂稅人自顧藉愛惜然其為之
 者多有破家蕩産之患盖縁既教他作衙前少閒庫
 厨都敎他管便自備這物事以供應官員大有不便
[064-3a]
 祖宗時却有坊場河渡以補之謂之優重也
李文問保正可罷否曰這箇如何罷得但處之無擾可
 矣曰此自王荆公始否曰保正自古有但所管人户
 數有限今只論都則人數不等然亦不干人數多寡
 若無擾雖所管千百家亦不為勞苦若重困之雖二
 十家亦不勝矣以上語/類六條
漢文帝十三年六月除田租荀氏論曰古者什一而稅
 以為天下之中正也今漢民或百一而税可謂鮮矣
[064-3b]
 然豪强富人占田逾侈此處疑/有闕字輸其賦太半官收百
 一之税民收太半之賦官家之恵優扵三代豪强之
 暴酷扵亡秦是上恵不通威福分扵豪强也今不正
 其本而務除租稅適足以資富强夫土地者天下之
 大本也春秋之義諸侯不得専封大夫不得専地今
 豪民占田或至數百千頃富過王侯是自専封也買
 賣由已是自専其地也孝武時董仲舒嘗言宜限民
 占田至哀帝時乃限民占田不得過三十頃雖有其
[064-4a]
 制卒不得施然三十頃有不平矣且夫井田之制宜
 扵民衆之時地廣民稀勿為可也然欲廢之扵寡立
 之扵衆土地既富列在豪强卒而規之並起怨心則
 生紛亂制度難行由是觀之若髙帝初定天下及光
 武中興之後民人稀少立之易矣就未悉備井田之
 法宜以口數占田為立科限民得耕種不得買賣以
 贍貧弱以防兼并且為制度張本不亦宜乎雖古今
 異制損益随時然綱紀大略其致一也本志曰古者
[064-4b]
 建歩立畆六尺為歩歩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
 屋三為井井方一里是為九夫八家共之一夫一婦
 受私田百畆公田十畝是為八百八十畝餘二十畝
 以為廬舍出入相交佇班志/作守望相接疾病相救民受
 田上田夫百畝中田夫二百畝下田夫三百畝嵗更
 耕之換易其處何休曰司空謹别田之髙下善惡分/為三品上田一嵗一墾中田二嵗一
 墾下田三嵗一墾肥饒不得獨樂墝/埆不得獨苦而三年一換土易居其家衆男為餘
 夫亦以口受田如此比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當農
[064-5a]
 夫一人有賦有稅賦謂計口發財六字係班/志顔注稅謂公
 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賦供車馬兵甲士徒之
 役充實府庫賜予之費稅給郊宗廟百神之祀天子
 奉養百官禄食庶事之費充實以下/並班志文民年二十受田
 六十歸田種榖必雜五種以備災害中弗得有樹以
 妨五榖力耕數耘收穫如寇盜之至環廬種桑菜茹
 有畦瓜瓠果蓏殖扵疆畔雞豚狗豕無失其時女脩
 蠶織五十則可以衣帛七十則可以食肉五家為比
[064-5b]
 五比為閭四閭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
 鄉萬二千五百户比長位下士自此以上稍登一級
 至鄉為大夫矣扵是閭有序而鄉有庠序以明敎庠
 以行禮而視化焉春令民畢出扵野其詩云同我婦
 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冬則畢入扵邑其詩云同我
 婦子曰為改嵗入此室處春則出民閭胥平旦坐扵
 左塾比長坐扵右塾畢出而後歸夕亦如之入者必
 薪樵輕重相分班白不提挈何休曰晏出後時者不/得出暮不持樵者不得
[064-6a]
 入/冬則民既入婦人同巷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
 日功必相從者所以省費燭火同工拙而合習俗也
 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與歌詠以言其情是月
 餘子亦在序室未征役/為餘子八嵗入小學學六甲四方五
 行書計之事始知室家長幼之節始知以下/班志文十五入
 大學學先王禮樂而知朝廷二字/班志君臣之禮其有秀
 異者移扵鄉學鄉學之秀移扵國學學扵小學諸侯
 嵗貢小學之秀者扵天子學扵大學其有秀者命曰
[064-6b]
 造士行同而能偶别之以射扵鄉學以下以何/休説増損脩定然後
 爵命焉孟春之月羣居將散行人振木鐸以徇扵路
 以採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扵天子何休曰男/年六十女
 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鄉移扵邑邑移扵國國以聞扵天子三年耕則餘
 一年之畜故三年有成成此功也故王者三載考績
 九年耕餘三年之食進業曰登故三考黜陟再登曰
 平餘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嵗餘九年食然後
 至徳流洽禮樂成焉故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繇
[064-7a]
 此道也九年以下並/以班志脩定書曰天秩有禮天罰有罪故聖
 人因天秩而制五禮因天罰而制五刑建司馬之官
 設六軍之衆因井田而制軍賦地方一里為井井十
 為通通十為成成方十里成十為衆衆班志並/作終字十為
 同同方百里同十為封封十為畿畿方千里地四井
 為邑四邑為丘丘十六井有戎馬一匹牛三頭四丘
 為甸六十四井有戎馬四匹兵車一乗牛十二頭甲
 士三人歩卒七十二人干戈備具是謂司馬之法一
[064-7b]
 同百里提封萬井除山川坑塹城池邑居園囿街路
 三千六百井定出賦六千四百井戎馬四百匹兵車
 百乗此卿大夫采地之大者是謂百乗之家一封三
 百一十六里提封十萬井定出賦六萬四千井戎馬
 四千匹兵車千乗此諸侯之大者謂之千乗之國天
 子畿方千里提封百萬井定出賦六十四萬井戎馬
 四萬匹兵車萬乗戎馬車徒干戈素具春振旅以蒐
 夏拔舍以苗秋治兵以獮冬大閲以狩扵農隙以講
[064-8a]
 事焉五國為屬屬有長十國為連連有帥三十國有
 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為州州有牧連帥比年簡車
 卒正三年簡徒羣牧五年大簡輿徒此先王為國立
 武足兵之大略也連帥以下並依班/志○井田類説
孟子論王道以制民産為先今井田之制未能遽講而
 財利之柄制扵聚斂掊克之臣朝廷不恤諸道之虚
 實監司不恤州縣之有無而為州縣者又不復知民
 閒之苦樂盖不惟學道不明仕者無愛民之心亦縁
[064-8b]
 上下相逼只求事辦雖或有此心而亦不能施也此
 由不量入以為出而反計費以取民是以末流之弊
 不可勝救愚意莫若因制國用之名而遂脩其實明
 降詔㫖哀憫民力之凋悴而思所以膏澤之者令逐
 州逐縣各具民田一畝嵗入㡬何輸稅㡬何非汎科
 率又㡬何一縣内逐鄉里不/同者亦依實開州縣一嵗所收金榖總
 計㡬何諸色支費總計㡬何逐項/開有餘者歸之何許
 不足者何所取之俟其畢集然後選忠厚通練之士
[064-9a]
 數人類㑹考究而大均節之有餘者取不足者與務
 使州縣貧富不至甚相懸則民力之慘舒亦不至大
 相絶矣陸宣公論兩稅利害敷條事/理極扵詳備似可采用也是則雖未能遽
 復古人井地之法而扵制民之産之意亦彷彿其萬
 一如此然後先王不忍人之政庶乎其可施也又屯
 田之議久廢不講比来朝廷似稍經意然四方未覩
 其效而任事者日被進擢不知果能無欺誕否今日
 財賦嵗出以千百巨萬計而養兵之費十居八九然
[064-9b]
 則屯田實邉最為寛民力之大者但恐疆理不定因
 陋就簡則欺誕者易以為姦而隐覈者難扵得實此
 却須就今日邉郡官田略以古法畫為丘井溝洫之
 制亦不必盡如周禮古制但以孟子所言為準畫為
 一法使通行之邉郡之地已有民田在其閒者以内
 地見耕官田易之使彼此無疆場之争軍民無雜耕
 之擾此則非惟利扵一時又可漸為復古之緒今日
 養民之政恐無出扵兩者荅張敬夫○以/上文集二條
[064-10a]
  賑恤
成周之制縣都皆有委積以待凶荒而隋唐所謂社倉
 者亦近古之良法也今皆廢矣獨常平義倉尚有古
 法之遺意然皆蔵扵州縣所恩不過市井惰㳺軰至
 扵深山長谷力穡逺輸之民則雖飢餓瀕死而不能
 及也又其為法太宻使吏之避事畏法者視民之殍
 而不肯𤼵往往全其封鐍遞相付授至或累數十年
 不一訾省一旦甚不獲已然後發之則已化為浮埃
[064-10b]
 聚壌而不可食矣夫以國家愛民之深其慮豈不及
 此然而未之有改者豈不以里社不能皆有可任之
 人欲一聴其所為則懼其計私以害公欲謹其出入
 同扵官府則鉤校靡宻上下相遁其害又必有甚扵
 前所云者是以難之而有弗暇耳建寜府崇安縣/五夫社倉記
臣所居建寜府崇安縣開耀鄉有社倉一所係昨乾道
 四年鄉民艱食本府給到常平米六百石委臣與本
 鄉土居朝奉郎劉如愚同共賑貸至冬收到元米次
[064-11a]
 年夏間本府復令依舊貸與人户冬閒納還臣等申
 府措置毎石量收息米二斗自後逐年依此斂散或
 遇小歉即蠲其息之半大飢即盡蠲之至今十有四
 年量支息米造成倉厫三閒收貯已将元米六百石
 納還本府其見管三千一百石並是累年人户納到
 息米己申本府照㑹將来依前斂散更不收息毎石
 只收耗米三升係臣與本鄉土居官及士人數人同
 共掌管遇斂散時即申府差縣官一員監視出納以
[064-11b]
 此之故一鄉四五十里之閒雖遇凶年人不闕食竊
 謂其法可以推廣行之他處而法令無文人情難强
 妄意欲乞聖慈特依義役體例行下諸路州軍暁諭
 人户有願依此置立社倉者州縣量支常平米斛責
 與本鄉出等人户主執斂散毎石收息二斗仍差本
 鄉土居官員士人有行義者與本縣官同共出納收
 到息米十倍本米之數即送元米還官却將息米斂
 散毎石只收耗米三升其有富家情願出米作本者
[064-12a]
 亦從其便息米及數亦與撥還如有鄉土風俗不同
 者更許随宜立約申官遵守實為久逺之利其不願
 置立去處官司不得抑勒則亦不至騷擾此皆今日
 之言雖無所濟扵目前之急然實公私儲蓄預備久
 逺之計及今歉嵗施行人必願從者衆社倉/勅命
有生之類莫非同體惟君子為無有我之私以害之故
 其愛人利物之心為無窮特窮而在下則禹稷之事
 有非其分之所得為者然茍其家之有餘而推之以
[064-12b]
 予鄰里鄉黨則固吾聖人之所許而未有害扵不出
 其位之戒也抑凡世俗之所以病乎此者不過以王
 氏之青苗為説耳以予觀扵前賢之論而以今日之
 事驗之則青苗者其立法之本意固未為不善也但
 其給之也以金而不以榖其處之也以縣而不以鄉
 其職之也以官吏而不以鄉人士君子其行之也以
 聚斂亟疾之意而不以慘怛忠利之心是以王氏能
 以行扵一邑而不能以行扵天下子程子嘗極論之
[064-13a]
 而卒不免扵悔其已甚而有激也婺州金華縣社倉/記○以上文集三
 條/
  學校貢舉
古人學校教養徳行道藝選舉爵禄宿衞征伐師旅田
 獵皆只是一項事皆一理也
吕與叔欲奏立四科取士曰徳行曰明經曰政事曰文
 學徳行則待州縣舉薦下三科却許人投牒自試明
 經裏面分許多項目如春秋則兼通三傳禮則通三
[064-13b]
 禮樂則盡通諸經所説樂處某看来樂處説也未盡
 政事則如試法律等及行移決判事又定為試辟未
 試則以事授之一年看其如何辟則令所屬長官舉
 辟逺器云這也只是法曰固是法也待人而行然這
 却法意詳盡如今科舉直是法先不是了今来欲教
 吏部與二三郎官盡識得天下官之賢否定是了不
 得這事
今科舉之弊極矣鄉舉里選之法是第一義今不能行
[064-14a]
 只是就科舉法中與之區處且變著如今經義格子
 使天下士子各通五經大義一舉試春秋一舉試三
 禮一舉試易詩書禁懐挾出題目使寫出注疏與諸
 家之説而㫁以已意䇿論則試以時務如禮樂兵刑
 之屬如此亦不為無益欲革奔競之弊則均諸州觧
 額稍損太學之額太學則罷月書季考之法皆限之
 以省試獨取經明行脩之人如此亦庶㡬矣
科舉是法弊大抵立法只是立箇得人之法若有奉行
[064-14b]
 非其人却不干法事若只得人便可今却是法弊雖
 有良有司亦無如之何王嘉叟云朝廷只有兩般法
 一是排連法今銓部是也一是信采法今科舉是也
因説科舉所取文字多是輕浮不明白著實因歎息云
 最可憂者不是説秀才做文字不好這事大闗世變
 東晉之末其文一切含胡是非都没理㑹
坐中有説赴賢良科曰向来作時文應舉雖是角虚無
 實然猶是白直却不甚害事今来所作䇿論更讀不
[064-15a]
 得縁世上只有許多時事已前一齊話了自無可得
 説既無可得話又只管要新最切害處是輕徳行毁
 名節崇智術尚變詐讀之使人痛心疾首隆興以来
 不恁地自隆興以後有恢復之説都要来説功名初
 不曾濟得些事今看来反把許多元氣都耗却管子
 孔門所不道而其言猶曰禮義亷恥是謂四維如今
 將禮義亷恥一切掃除了却来説事功
因説子張學干禄曰如今時文取者不問其能應者亦
[064-15b]
 不必其能只是盈紙便可得推而上之如除擢皆然
 禮官不識禮樂官不識樂皆是吏人做上去學官只
 是備員考試而已初不是有徳行道藝可為表率仁
 義禮智從頭不識到尾國家元初取人如此為之奈
 何
因論學校曰凡事須有規模且如太學亦當用一好人
 使之自立繩墨遲之十年日與之磨煉方可今日學
 官只是計資考遷用又學識短淺學者亦不尊尚可
[064-16a]
 學曰神宗未立三舍前太學亦盛曰吕氏家塾記云
 未立三舍前太學只是一大書㑹當時有孫明復胡
 安定之流人如何不趨慕
有少年試教官先生曰公如何須要去試教官如今最
 没道理是教人懐牒来試討教官某嘗經歴諸州教
 官都是許多小兒子未生髭鬚入學底多是老大底
 人如何服得他某思量須是立箇定制非四十以上
 不得任教官又云須是罷了堂除及注授教官却請
[064-16b]
 本州鄉先生為之如福州便教林少穎這般人做士
 子也歸心他教也必不茍以上語/類九條
古者聖王設為學校以教其民由家及國大小有序使
 其民無不入乎其中而受學焉而其所以敎之之具
 則皆因其天賦之秉彞而為之品節以開導而勸勉
 之使其明諸心脩諸身行扵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
 閒而推之以逹乎君臣上下人民事物之際必無不
 盡其分焉者及其學之既成則又興其賢且能者寘
[064-17a]
 之列位是以當是之時理義休明風俗淳厚而公卿
 大夫列士之選無不得其人焉此先王學校之官所
 以為政事之本道徳之歸而不可以一日廢焉者也
 至扵後世學校之設雖或不異乎先王之時然其師
 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學則皆忘本逐末懐利去義
 而無復先王之意以故學校之名雖在而其實不舉
 其效至扵風俗日敝人材日衰雖以漢唐之盛隆而
 無以彷彿乎三代之叔季然猶莫有察其所以然者
[064-17b]
 顧遂以學校為虛文而無所與扵道徳政理之實扵
 是為士者求道扵老子釋氏之門為吏者責治乎簿
 書期㑹之最盖學校之僅存而不至扵遂廢者亦無
 㡬耳静江府/學記
國家建立學校之官遍扵郡國盖所以幸敎天下之士
 使之知所以脩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
 之用也此其徳意可謂厚矣然學不素明法不素備
 選用乎上者以科目詞藝為足以得人受任乎下者
[064-18a]
 以規繩課試為足以盡職盖在上者不知所以為人
 師之徳而在下者不知所以為人師之道是以學校
 之官雖遍天下而逰其間者不過以追時好取世資
 為事至扵所謂脩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則寂乎
 其未有聞也是豈國家所為立學敎人之本意哉送/李
 伯諌序○以/上文集二條
  論兵
人言仁不可主兵義不可主財某謂惟仁可以主兵義
[064-18b]
 可以主財
本强則精神折衝不强則招殃致凶
或言古人之兵當如子弟之衞父兄而孫吴之徒必曰
 與士卒同甘苦而後可是子弟必待父兄施恩而後
 報也先生曰廵而拊之三軍之士皆如挾纊此意也
 少不得
問今日之軍政只有君相上下一心揀之又揀如太祖
 時方好曰只有揀練便用太祖時即用如揀而養數
[064-19a]
 十年又老了依舊無用
兵甲詭名不可免善兵者亦不扵此理㑹纔有一人可
 用便令其兼數人之料軍中若無此便不足以使人
 故朝廷只是擇將以其全數錢米與之只責其成功
 不来此屑屑計較近来刮刷得都盡朝廷方以為覈
 實得好
今日民困正縁沿江屯兵費重只有屯田可減民力見
 説襄漢閒儘有荒地某云當用甚人耕墾曰兵民兼
[064-19b]
 用各自為屯彼地沃衍收榖必多若做得成敵人亦
 不敢窺伺兵民得利既多且耕且戰便是金城湯池
 兵食既足可省漕運民力自蘇然後盡驅州郡所養
 歸明北軍往彼就食則州郡自寛遲之十年其效必
 著湏是擇帥既得其人専一委任許令辟召寮屬同
 心措置勿數更易庶㡬有濟
問後世雖養長征兵然有緩急依舊徴發扵民終是離
 民兵不得兼長征兵終不足靠如杜子美石壕吏詩
[064-20a]
 可見曰自秦漢以下至六朝皆未有長征兵都是徴
 發扵民及唐府衞法壊然後方有長征兵因論荆襄
 義勇州縣官吏反擾之當時朝廷免徴科官吏不得
 役使今徴科既不得免民反倍有所費又官吏役使
 如故曰某當初見劉共父説他制得義勇極好且是
 不屬官吏官不得擾之某應之曰無縁有不屬州縣
 之理固疑其末流如此
因論保伍法或曰此誠急務曰固是先王比閭什伍之
[064-20b]
 法便是此法都是從這裏做起所謂分數是也兵書
 云御衆有多寡分數是也看是統馭㡬人只是分數
 明所以不亂王介甫鋭意欲行保伍法以去天下坐
 食之兵不曽做得成范仲逹名如璋太/史之弟為袁州萬載
 令行得保伍極好自来言保伍法無及之者此人有
 心力行得極整肅雖有姦細更無所容毎有疑似無
 行止人保伍不敢著互相傳送至縣縣驗其無他方
 令傳送出境訖任滿無一寇盜頃張定叟知袁州託
[064-21a]
 其訊問則其法已亡偶有一縣吏略記大槩
今州郡無兵無權先王之制内有六鄉六遂都鄙之兵
 外有方伯連帥之兵内外相維緩急相制
言今兵政之弊曰唐制節度兵/觀察財/處置等使即節
 鎮也使持節某州諸軍事兵/某州刺史民/即支郡也
 支郡𨽻扵節鎮而節鎮支郡各有衙前左右押衙管
 軍都頭並掌兵事又皆是士人為之其久則根勢深
 固反視節度有客主之勢至有誅逐其上而更代為
[064-21b]
 之凡陸梁跋扈之事因兹而有惟是節度得人方能
 率服人心歸命朝廷若論唐初兵力最盛斥地最廣
 乃在扵統兵者簡約而無牽制之患然自唐末大抵
 節鎮之患深如人之病外强中乾其勢必有以通其
 變而後可故太祖皇帝知其病而疏理之扵是削其
 支郡以㫁其臂指之勢當時至有某州某縣直/𨽻京師而不屬節度者置通
 判以奪其政命都監監押以奪其兵立倉場庫務之
 官以奪其財向之所患今皆無憂矣其後又有路分
[064-22a]
 鈐轄總管等員神宗時又増置三十七將亂離之後
 又有都統統領統制之名大抵今日之患又却在扵
 主兵之員多朝廷雖知其無用姑存其名目費國家
 之財不可勝計又刻剥士卒使士卒困怨扵下若更
 不變而通之則其害未艾也要之此事但可責之郡
 守他分明謂之郡將若使之練習士卒脩治器甲築
 固城壘以為一方之守豈不隐然有備而可畏
今諸道帥臣只曽作一二任監司即以除之有警則又
[064-22b]
 欲其親督戰士此最不便萬一為賊所虜為之奈何
 彼固不足恤然失一帥其勢豈不張大前軰謂祖宗
 用帥取以二路一是曽歴邉郡一是帥臣子弟曽諳
 兵事者此最有理或謂戎幕宜用文臣三四員此意
 亦好盖經歴知得此等利害向後皆可為帥然必須
 精選而任不可泛濫也
趙昌父相見因論兵事先生曰兵以用而見其强弱將
 以用而見其能否且如本朝諸公㳺陜西者多知邉
[064-23a]
 事此亦是用兵之故今日諸將坐扵屋下何以知其
 能縱有韓白復生亦何由辨之
金人初起時初未立將臨發兵召集庭下問之有能言
 其䇿之善者即授以將使往及成功而歸又集庭下
 問衆人而賞之金㡬多衆人言未得又加之賞罰如
 此分明安得不成事
邵宏取泗州胡昉取海州唐鄧汝三州皆官軍取之王
 師駸駸到南京矣而諸將虜掠婦女之類不可言吴
[064-23b]
 玠更要人錢敵騎来走歸矣
方臘起向薌林時為小官言今無䇿只有起劉元城陳
 了翁作相則必不戰而自平
李楫寇廣西出榜約不收民税十年故從畔者如雲稱
 之為李王反謂官兵為賊以此知今日取民太重深
 是不便
伊川嘗説今人都柔了盖自祖宗以来多向寛仁不曽
 用大刑之屬由此人皆柔軟四方無盜賊後来靖康
[064-24a]
 時多盜盖金難方急朝廷無暇治之耳且如紹聖之
 後山東河北連年大饑而盜作也皆随即仆滅但見
 長上云若更遲四五年金人不来盜亦難禁止盖是
 饑荒極了
先生喟然歎曰某要見復中原今老矣不及見矣或者
 説葛王在位専行仁政中原之人呼他為小堯舜曰
 他能尊行堯舜之道要做大堯舜也由他以上語類/十八條
某生長閩中又嘗試吏泉漳之閒其地宻邇江西頃嵗
[064-24b]
 山寇出没之處紹興十八九年閒朝廷屢遣重兵卒
 不得志甚者至扵敗衂狼狽不還及後専委陳太尉
 敏/招募土兵而後克之所謂左翼軍者是也盖此軰
 初無行陳部伍憑恃險阻跳踉山谷之閒正得用其
 長技而官軍乃以堂堂之陳當之地形兵勢凡彼之
 所長者皆我之所短是以毎戰而毎不勝也近年茶
 寇形勢正亦如此所以江西官兵屢為所敗而卒以
 摧鋒敢死之兵困之此往事之明驗也竊計今日湖
[064-25a]
 廣之寇正亦類此某願太尉養威持重擇形勝之地
 堅壁以待之而廣募土人鄉兵厚其金帛結以恩意
 使之出入山林上下溪谷以與此獠從事則彼之長
 技正與賊同又倚太尉之威聲以順討逆彼假息逰
 䰟之衆亦將何所逃其命哉竊恐太尉不勝忠義奮
 發之心直欲以輕兵鋭進深窮巢穴草薙而禽獮之
 則非計之得也與皇/甫帥
聞汀寇甚熾近例帥須親到地頭督戰此甚非䇿然既
[064-25b]
 有此指揮恐不得不一出但未可遽深入且到延平
 徐議進退可也此賊已敗官兵殺將吏決不可招只
 有盡力樸討然其所以致此必是官司前後非理侵
 擾有以致之却須詢究其由將元来官吏奏劾重作
 施行以謝其人仍計盜起縣分合起𤼵支遣錢物並
 令一切倚閣以慰人心不令别致響應即支遣不可
 闕者令漕司撥錢應副此兩項是第一義若能行之
 即一面多出印牓簡約其詞令人扵地頭散貼暁諭
[064-26a]
 其次即須非時接見賔客僚吏務通下情以資計䇿
 其次須有將有兵乃可責效若只用見今兵官統見
 今兵卒此則決然敗事無疑聞辛幼安只是得所募
 敢死之力是馮湛説亦招得賊中徒黨作鄉𨗳方能
 入山破賊巢穴本路左翼軍向来便是此等人所以
 陳敏用之有功今已無復舊人只與諸州禁軍土軍
 無異却恐歸正官及牢城中有可募者但得有心膽
 事藝者勿問其所從来可也向見帥喚得商榮者在
[064-26b]
 彼後来看得如何沙世堅者本亦只是此流欽夫㧞
 之徒隸之中使捕小賊輙有功至李接之亂遂收其
 用耳起𤼵諸州禁軍決是無用然今卒未有人其勢
 不可以不起但亦止可遥為聲勢切不可使入山與
 賊交鋒適所以長賊威而沮官軍之勢亦防賊人乗
 虚衝突旁近州郡或本處有嘯亂應賊之人須稍分
 留令足彈壓必不得已寜可申朝廷撥廣東摧鋒軍
 與左翼相掎角亦是一事今日向前進討勝負之外
[064-27a]
 更有衝突響應二事甚可慮西南慮衝突東北慮/響應○與林擇之
近聞有㫖招填諸州禁軍寄募沿江戍卒兩事並行似
 難辦集且今日州郡禁軍緩急何足恃頼正當别作
 措置以漸消除而悉收江上諸軍子弟刺填本軍以
 時練習却令分下諸州就糧以省餽運防緩急嵗時
 更代却還本軍則其事勢自然不敢退墮而州兵之
 未消者亦得以激厲増進乃為長久之計今不慮此
 反令州郡汛行招刺若守將不得其人則適足以資
[064-27b]
 其賣鬻之姦而空耗衣糧重傷民力又未論也至扵
 寄招之令則棄子弟素習之技而取浮浪無能之人
 尤為非計似聞軍中向来以不堪用嘗奏罷之數年
 之閒州郡得以少息勞費不知今日有何急切而忽
 取此已棄之繆䇿而復行也往在南康日見隆興所
 發之人全船遁去并與部轄掌事者皆不復還移文
 鄰郡捜捕甚急此等之人設使到得軍中亦豈復堪
 倚仗也竊謂此二事者在帥司亦合申請更以書暁
[064-28a]
 諸公必不得已且罷寄招而稍遞増禁軍本等及大
 等第斗力必使及格方許收刺仍扵逐年奏帳本名
 之下各注斗力不測㸃名抽喚令赴帥司桉拍則猶
 庶㡬其或可用也此閒子弟投募者衆因限以必及
 次髙强斗力乃收而来者亦不少此亦已試之驗也
 與趙帥○以/上文集三條
  論刑
天下事最大而不可輕者無過扵兵刑臨陳時是胡亂
[064-28b]
 錯殺了㡬人所以老子云夫佳兵者不祥之器聖人
 不得已而用之獄訟面前分暁事易看其情偽難通
 或旁無佐證各執兩説繫人性命處須喫緊思量猶
 恐有誤也
今人説輕刑者只見所犯之人為可憫而不知被傷之
 人尤可念也如劫盜殺人者人多為之求生殊不念
 死者之為無辜是知為盜賊計而不為良民地也若
 如酒稅偽㑹子及饑荒竊盜之類猶可以情原其輕
[064-29a]
 重大小而處之
今之法家惑扵罪福報應之説多喜出人罪以求福報
 夫使無罪者不得直而有罪者得倖免是乃所以為
 惡爾何福報之有書曰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所謂
 欽恤者欲其詳審曲直令有罪者不得免而無罪者
 不得濫刑也今之法官惑扵欽恤之説以為當寛人
 之罪而出其死故凡罪之當殺者必多為可出之途
 以俟奏裁則率多減等當斬者配當配者徒當徒者
[064-29b]
 杖當杖者笞是乃賣弄條貫舞法而受賕者耳何欽
 恤之有罪之疑者從輕功之疑者從重所謂疑者非
 法令之所能決則罪從輕而功從重惟此一條為然耳
 非謂凡罪皆可以從輕而凡功皆可以從重也今之
 律令亦有此條謂法所不能決者則俟奏裁今乃明
 知其罪之當死亦莫不為可生之塗以上之惟夀皇
 不然其情理重者皆殺之以上語/類三條
昔者帝舜以百姓不親五品不遜而使契為司徒之官
[064-30a]
 敎以人倫又慮其敎之或不從也則命臯陶作士明
 刑以弼五敎而期扵無刑焉故聖人之治為之教以
 明之為之刑以弼之雖其所施或先或後或緩或急
 而其丁寜深切之意未嘗不在乎此也乃若三代王
 者之制則亦有之曰凡聽五刑之訟必原父子之親
 立君臣之義以權之盖必如此然後輕重之序可得
 而論淺深之量可得而測而所以悉其聰明致其忠
 愛者亦始得其所施而不悖此先王之義刑義殺所
[064-30b]
 以雖或傷民之肌膚殘民之軀命然刑一人而天下
 之人聳然不敢肆意扵為惡則是乃所以正直輔翼
 而若其有常之性也後世之論刑者不知出此其䧟
 扵申商之刻薄者既無足論矣至扵鄙儒姑息之論
 異端報應之説俗吏便文自營之計則又一以輕刑
 為事然刑愈輕而愈不足以厚民之俗往往反以長
 其悖逆作亂之心而使獄訟之愈繁則不講乎先王
 之法之過也戊申延和/奏劄一
[064-31a]
臣聞獄者民命之所係而君子之所盡心也今天下之
 獄死刑當決者皆自縣而逹之州自州而逹之使者
 其有疑者又自州而上之朝廷自朝廷而下之棘寺
 棘寺讞議而後致辟焉其維持防閑可謂周且審矣
 然而憲臺之所詳覆棘寺之所讞議者不過受成扵
 州縣之具獄使其文案粗備情節稍圓則雖顛倒是
 非出入生死盖不得而察也是故欲清庶獄之源者
 莫若遴選州縣治獄之官盖昏繆疾病之人茍且㣲
[064-31b]
 禄惟知自營其扵獄事䝉成吏手漫不加省而胥史
 之入官者又或狃扵故習與吏為徒販鬻走弄無所
 不至故州郡小大之獄往往多失其平怨讟咨嗟感
 傷和氣上為聖政之累莫此為甚延和奏/劄二
聞之易曰君子明謹用刑而不留獄此聖人觀象立教
 萬世不易之法也今州縣之獄勘結圓備情法相當
 者並皆即随時決遣惟其刑名疑慮情理可閔者法
 當具案聞奏下之刑寺審閱輕重取自聖裁而州縣
[064-32a]
 不敢以意決也此深得古人明謹用刑之意矣然奏
 案一上動渉年嵗且如本軍昨扵淳熙四年十一月
 内申樞宻院乞奏劫賊倪敏忠罪案其罪狀明白初
 無可疑而凡經二年有半至今年三月内方準勅斷
 行下其他似此亦且非一竊計他州繁劇去處此類
 尤多若使皆是行劫殺人之賊偶有疑慮使之久幽
 囹圄亦何足恤其聞盖有法重情輕之人本為有足
 憫憐冀得䝉被恩貸而反淹延禁繫不得早遂觧釋
[064-32b]
 則恐非聖人所謂不留獄之意也臣愚欲望聖慈特
 詔大臣一員専督理官嚴立程限令將諸州奏案依
 先後資次排日結絶其合貸命從輕之人須當日便
 與行下其情理深重不該減降者即更寛與一限責
 令審覈然後行下庶㡬輕者早得決遣釋放重者不
 至倉卒枉濫是亦𨗳和弭災之一術惟聖明留意奏/推
 廣御筆指揮二事狀/○以上文集三條
  諫諍 禎異
[064-33a]
程正思言當今守令取民之弊渠能言其弊畢竟無䇿
 就使臺官果用其言而陳扵上前雖戒敕州縣不過
 虚文而已先生云今天下事只礙箇失人情便都做
 不得盖事理只有一箇是非今朝廷之上不敢辨别
 是非如宰相固不欲逆上意上亦不欲忤宰相意今
 聚天下之不敢言是非者在朝廷又擇其不敢言之
 甚者為臺諌習以成風如何做得事以下論/諌諍
今日言事官欲論一事一人皆先探上意如何方進文
[064-33b]
 字
先生閱報狀見臺中有論列章疏歎曰射人須射馬擒
 賊須擒王如何却倒了以上語/類三條
近年一種議論専務宛轉回互欲以潛回主意隂轉事
 機此在古人固有以此而濟事者然皆居亂世事昏
 主不得已而然者竊謂今日主相樂聞忠言非不切
 至特蔽扵隂邪不能決然信用而或者乃欲以彼術
 施之計慮益巧誠意益衰以上聰明亦豈不悟其為
[064-34a]
 此此所以屢進而卒不效也不審髙明以為何如荅/吕
 伯/恭
今日之事第一且是勸得人主收拾身心保惜精神常
 以天下事為念然後可以講磨治道漸次更張如其
 不然便欲破去因循茍且之弊而奮然有為決無此
 理既無此理則莫若且静以俟之時進陳善閉邪之
 説以冀其一悟此外庶事則唯其甚害扵君心政體
 而立致患害者不得不因事捄正若其他閒慢非安
[064-34b]
 危存亡所繫者皆可置而不論然又在反之扵身以
 其所欲陳扵上者先責扵我使我之身心安静精神
 専一然後博延天下之賢人智士日夕相與切磋琢
 磨使扵天下之事皆有以洞見其是非得失之正而
 深得其所以區處更革之宜又有以識其先後緩急
 之序皆無豪髪之弊然後并心一力潛伺黙聴俟其
 閒隙有可為者然後徐起而圖之乃庶乎其有益耳
 與趙/尚書
[064-35a]
奏對得以伸吐所學甚慰士友之望正學以言而不失
 淺深緩急之宜在賢者必已講之熟矣黄子又説頗
 欲多所論白此恐徒取草野倨侮之譏而匆匆晷刻
 之閒勢必不容詳細反復則是無故徧觸衆事之機
 紛冗錯雜而終無感寤之理不若略舉大體切扵上
 心者専指而極言之幸而開納固為莫大之幸萬一
 未即聴從亦足以為之兆異日猶可尋繹其端緒而
 終其説也他則非閒人逺書可以一二指陳者在明
[064-35b]
 者熟慮而徐應之毋為匆匆以致後日之悔也荅劉/子澄
臣竊惟皇帝陛下臨御以来夙興夜寐畏天恤民誠敬
 寛仁格扵上下宜其天心克享民物阜安而二十年
 之閒水旱盜賊略無寜嵗邇者垂象差忒識者寒心
 饑饉連年民多流殍陛下側席興歎進賢退姦分命
 朝臣振廪出粟凡所以奉承天意慰悦人心者無所
 不至又宜若可以少回災沴召致和平矣而閒者冬
 氣太温雷電震激嗣嵗之計尚有可憂臣誠愚昧有
[064-36a]
 不識其所以然者嘗竊推迹前事以深求之意者徳
 之崇者有未至扵天與業之廣者有未及扵地與政
 之大者有未舉而其小者無所繫與刑之逺者或不
 當而其近者或幸免與君子或有未用而小人或有
 未去與大臣或失其職而賤者或竊其柄與直諒之
 言罕聞而諂諛者衆與徳義之風未著而汚賤者騁
 與貨賂或上流而恩澤不下究與責人或已詳而反
 躬有未至與夫必有是數者然後足以召災而致異
[064-36b]
 伏願陛下聴斷之餘虚心静慮試以前數條者反之
 扵身驗之扵事而深自省焉則淵然之中無㣲不照
 而凡此得失之端孰有孰無孰存孰改皆無所遁其
 情矣若猶以為未也則願濬發徳音布告中外反躬
 引咎以圖自新内自臣工外及甿庶有能開悟聖心
 指陳闕政者無閒疎賤使咸得以自通然後差擇近
 臣之通明正直者一二人使各引其所知有識敢言
 之士三數人寓直殿門凡四方之言有来上者悉令
[064-37a]
  省閱舉其盡忠不隐者日以聞扵聰聴則夫天人之
  際譴告所由將有粲然畢陳扵前者然後兼總條貫
  稱制臨決畫為科品以次施行使一日之閒雲消霧
  散堯天舜日廓然清明則上帝鬼神收還威怒羣黎
  百姓無不䝉休矣論禎異○辛丑延和奏/劄一○以上文集四條
 
 
 
[064-37b]
 
 
 
 
 
 
 
御纂朱子全書卷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