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08 御纂朱子全書-宋-朱熹 (master)


[037-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纂朱子全書卷三十七
  禮一
   儀禮
    總論
 今儀禮多是士禮天子諸侯喪祭之禮皆不存其中不
  過有些小朝聘燕饗之禮自漢以来凡天子之禮皆
  是將士禮来增加為之河間獻王所得禮五十六篇
[037-1b]
  却有天子諸侯之禮故班固謂愈於推士禮以為天
  子諸侯之禮者班固作漢書時此禮猶在不知何代
  何年失了可惜
 魯共王壊孔子宅得古文儀禮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
  與髙堂生所傳十七篇同鄭康成注此十七篇多舉
  古文作某則是他當時亦見此壁中之書不知如何
  只解此十七篇而三十九篇不解竟無傳焉
 儀禮是經禮記是解儀禮如儀禮有冠禮禮記便有冠
[037-2a]
 義儀禮有昏禮禮記便有昏義以至燕射之類莫不
 皆然只是儀禮有士相見禮禮記却無士相見義後
 来劉原父補成一篇
陳振叔亦儘得其説儀禮云此乃是儀更湏有禮書儀
 禮只載行禮之威儀所謂威儀三千是也禮書如云
 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之類是説大經處這
 是禮湏自有箇文字以上語/類四條
知㸔儀禮有緒甚善此書雖難讀然却多是重複倫類
[037-2b]
 若通則其先後彼此展轉參照足以互相發明乆之
 自通貫也荅陳/才卿
儀禮人所罕讀難得善本而鄭注賈疏之外先儒舊説
 多不復見陸氏釋文亦甚疏略近世永嘉張淳忠甫
 校定印本又為一書以識其誤號為精密然亦不能
 無舛謬若其經首冠以鄭氏目録而其開卷第一板
 士冠禮篇中第三行即云主人𤣥冠朝服則是於天
 子諸侯之士朝服皮弁素積此諸侯二字桉賈疏所
[037-3a]
 載本在天子字上而為絶句自釋文所引誤倒其文
 而此本因之遂無文理盖日視朝之服天子皮弁而
 諸侯朝服君臣同之故鄭氏之意以為此主人𤣥冠
 朝服則是諸侯之士若天子之士則當服皮弁素積
 與此不同耳又少牢饋食禮日用丁巳乃戊巳之巳
 故注云取其令名自丁寧自變改而下條之注又云
 不得丁亥則巳亥亦可用其理甚明而諸本或寫已
 為辰巳之巳釋文遂以祀音張氏亦不能覺其誤也
[037-3b]
 其尤甚者則如鄉射篇横而奉之奉或誤寫作拳而
 釋文遂以權音張亦不能正而曲從之推此而言則
 其他舛謬計必尚多姑記此三條以告觀者記永嘉/儀禮誤
 字○以上/文集二條
   士冠
古朝服用布祭則用絲詩絲衣繹賔尸也皮弁素積皮
 弁以白鹿皮為之素積白布為裙
問士冠禮有所謂始加再加三加如何曰所謂三加彌
[037-4a]
 尊只是三次加初是緇布冠以粗布為之次皮弁次
 爵弁諸家皆作畫爵㸔来亦只是皮弁模樣皆以白
 皮為之緇布冠古来有之初是布冠齊則緇之次皮
 弁者只是朝服爵弁士之祭服周禮爵弁居五冕之
 下又問致美乎黻冕注言皆祭服也黻冕恐不全是
 祭服否曰祭服謂之黻冕朝服謂之鞞如詩鞞琫有
 珌内則端鞞紳皆是問士冠禮一加再加言吉月令
 月至三加言以歲之正不知是同時否曰只是一時
[037-4b]
 節行加緇布冠少頃又更加皮弁少頃又更加爵弁
 然後成禮如溫公冠禮亦倣此初裹巾次帽次幞頭
陳仲蔚問冠儀曰凡婦人見男子每先一拜男拜則又
 荅拜再拜亦然若子冠則見母亦如之重成人也尋
 常則不如此但古人無受拜禮雖兄亦荅拜君亦然
 但諸侯見君則兩拜還一拜以上語/類三條
   士昏
問士冠禮筮於廟門其禮甚詳而昏禮止云將加諸卜
[037-5a]
 占曰吉既無筮而卜禮略何也曰恐卜筮通言之又
 問禮家之意莫是冠禮既詳其筮則於昏禮不必更
 詳且從省文之義曰亦恐如此
問昏禮用鴈壻執鴈或謂取其不再偶或謂取其順隂
 陽往来之義曰士昏禮謂之攝盛盖以士而服大夫
 之服爵/弁乗大夫之車墨/車則當執大夫之贄前説恐傅
 會又曰重其禮而盛其服以上語/類二條
   聘禮
[037-5b]
問聘禮所言君行一臣行二之義曰君行歩闊而遲臣
 行歩狹而疾故君行一歩而臣行兩歩盖不敢同君
 之行而踐其跡也國語齊君晏子行子貢怪之問孔
 子君臣交際之禮一叚説得甚分曉語/類
   公食大夫禮
公食大夫禮乃是專饗大夫為主人者時出勸賔賔辭
 而獨饗語/類
   覲禮
[037-6a]
天子常服皮弁惟諸侯来朝見於廟中服冕服用鬱鬯
 之酒灌神
覲是正君臣之禮較嚴天子當依而立不下堂而見諸
 侯朝是講賔主之儀天子當宁而立在路寝門之外
 相與揖遜而入以上語/類二條
   喪服經傳
堯卿問絰帶之制曰首絰大一搤只是拇指與第二指
 一圍腰絰較小絞帶又小於腰絰總如今之髻巾括
[037-6b]
 髪是束髪為髻安卿問鄭氏儀禮注及疏以男子括
 髪與免及婦人髽皆云如著幓頭然所謂幓頭何也
 曰幓頭只如今之掠頭編子自項而前交於額上却
 繞髻也免或讀如字謂去冠又問婦人首絰之制曰
 亦只是大麻索作一環耳
沈存中説喪服中曾祖齊衰服曾祖以上皆謂之曾祖
 恐是如此如此則皆合有齊衰三月服㸔来髙祖死
 豈有不為服之理湏合行齊衰三月也伊川頃言祖
[037-7a]
 父母喪湏是不赴舉後来不曾行法令雖無明文㸔
 来為士者為祖父母朞服内不當赴舉
問某人不肯丁所生母憂曰禮為所生父母齊衰杖期
 律文許申心喪若所生父再娶亦當從律某人是也
 又問若所生父與所繼父俱再娶當持六喪乎曰固
 是又問先儒爭濮議事曰此只是理㑹稱親當時盖
 有引戾園事欲稱皇考者又問稱皇考是否曰不是
 然近世儒者亦有多言合稱皇考者
[037-7b]
儀禮期喪條内注説國君有疾不能為祖父母曾祖父
 母服則世子斬又曰君喪皆斬説巳分明天子無期
 喪凡有服則必斬三年
因言孫為人君為祖承重頃在朝檢此條不見後歸家
 檢儀禮疏説得甚詳正與今日之事一般乃知書非
 多看不辦
無大功尊父母本是期加成三年祖父母世父母叔父
 母本是大功加成期其曾祖父母小功及從祖伯父
[037-8a]
 母叔父母小功者乃正服之不加者耳
禮妻之父曰舅謂我舅者吾謂之甥古禮甥字用處極
 多如壻謂之甥姑之子亦曰甥或問姪字本非兄弟
 之子所當稱曰然伊川嘗言之胡文定家子弟稱猶
 子禮兄弟之子猶子也亦不成稱呼嘗見文定家将
 伊川語錄凡家書説姪䖏皆作猶子私嘗怪之後見
 他本只作姪字乃知猶子字文定所改以伊川嘗非
 之故也殊不知伊川雖非之然未有一字替得亦且
[037-8b]
 只得從俗若改為猶子豈不駭俗據禮兄弟之子當
 稱從子為是自曾祖而下三代稱從子自髙祖四世
 而上稱族子
始封之君不臣其兄弟封君之子不臣其諸父不忘其
 舊也
喪服五服皆用麻朋友麻是加麻於弔服之上麻謂絰
 也
問改葬緦鄭元以為終緦之月數而除服王肅以為葬
[037-9a]
 畢便除如何曰如今不可考禮宜從厚當如鄭氏問
 王肅以為既虞而除之若是改葬神已在廟乆矣何
 得虞乎曰便是如此而今都不可考㸔来也湏當反
 哭於廟問鄭氏以為只是有三年服者改葬服緦三
 月非三年服者弔服加麻葬畢除之否曰然子思曰
 禮父母改葬緦而除則非父母不服緦也以上語/類十條
問大夫之妾章曰此叚自鄭注時已疑傳文之誤今攷
 女子適人者為父及兄弟之為父後者已見於齊衰
[037-9b]
 期章為衆兄弟又見於此大功章惟伯叔父母姑姊
 妹之服無文而獨見於此則當從鄭注之説無疑矣
 荅余正甫/○文集
   士喪
問南首曰桉士喪禮飯章鄭注云尸南首至遷柩於祖
 乃注云此時柩北首及祖又注云還柩鄉外則是古
 人尸柩皆南首惟朝祖之時為北首耳非溫公創為
 此説也若君臨之則升自阼階西鄉撫尸當心是尸
[037-10a]
 之南首亦不為君南面弔而設也又史記背殯棺之
 説桉索隠謂主人不在殯東将背其殯棺立西階上
 北面哭是背也天子乃於階上南面而弔也正義又
 云殯宫在西階也天子弔主人背殯棺於西階南立
 北面哭天子於阼階北立南面弔也桉此二説則是
 設北面者子北面耳非尸北面也荅余/正甫
又問南首曰必謂尸當北首亦無正經可考只喪大記
 大歛陳衣君北領大夫士西領儀禮士南領以此推
[037-10b]
 之恐國君以上當北首耳然不敢必以為然若無他
 證論而闕之可也荅余正甫○以/上文集二條
  周禮
   總論
大抵説制度之書惟周禮儀禮可信禮記便不可深信
 周禮畢竟出於一家
周禮胡氏父子以為是王莽令劉歆撰此恐不然周禮
 是周公遺典也
[037-11a]
周禮一書好㸔廣大精密周家法度在裏
今人不信周官若據某言却不恁地盖古人立法無所
 不有天下有是事他便立此一官但只是要不失正
 耳且如女巫之職掌宫中巫祝之事凡宫中所祝皆
 在此人如此則便無後世巫蠱之事矣
五峯以周禮為非周公致太平之書謂如天官冢宰却
 管甚宫閫之事其意只是見後世宰相請託宫闈交
 結近習以為不可殊不知此正人君治國平天下之
[037-11b]
 本豈可以後世之弊而併廢聖人之良法美意哉又
 如王后不當交通外朝之説他亦是懲後世之弊要
 之儀禮中亦分明自載此禮
子升問周禮如何㸔曰也且循注疏㸔去第一要見得
 聖人是箇公平底意思如陳君舉説天官之職如膳
 羞衣服之官皆屬之此是治人主之身此説自是到
 得中間有官屬相錯綜處皆謂聖人有使之相防察
 之意這便不是天官是正人主之身兼統百官地官
[037-12a]
 主敎民之事大綱已具矣春夏秋冬之官各有所掌
 如太史等官屬之宗伯盖以祝史之事用之祭祀之
 故職方氏等屬之司馬盖司馬掌封疆之政最是大
 行人等官屬之司冦難曉盖儀禮覲禮諸侯行禮既
 畢出乃右肉袒於廟門之東王曰伯父無事歸寧乃
 邦然後再拜稽首出自屛此所謂懐諸侯則天下畏
 之是也所以屬之司冦如此等處皆是合著如此初
 非聖人私意大綱要得如此㸔其間節目有不可曉
[037-12b]
 處如官職之多與子由所疑三處之類只得且缺之
 所謂其詳不可得而聞也或謂周公作此書有未及
 盡行之者恐亦有此理只如今時法令其間頗有不
 曾行者
陳徐周禮制度講三公宰相處甚詳然皆是自秦漢以
 下説起云漢承秦舊置三公之官若仍秦舊何不只
 倣秦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却置司馬司徒司空者
 何故盖他不知前漢諸儒未見孔壁古文尚書有周
[037-13a]
 官一篇説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爾孔安國古文尚
 書藏之秘府諸儒專門伏生二十五篇一向不取孔
 氏所藏古文者及至魏晉間古文者始出而行於世
 漢初亦只仍秦舊置丞相御史太尉為三公及武帝
 始改太尉為大司馬然武帝亦非是有意於復古但
 以衞霍功髙官大上面去不得故於驃騎大将軍之
 上加大司馬以寵異之如加階官冠軍之號爾其職
 無以異於大将軍也及何武欲改三公他見是時大
[037-13b]
 司馬已典兵兼名號已正故但去大字而以丞相為
 司徒御史大夫為司空後漢仍舊改司馬為太尉而
 司徒司空之官如故然政事歸於臺閣三公備員後
 来三公之職遂廢而侍中中書尚書之權獨重以至
 今日
周禮有井田之制有溝洫之制井田是四數溝洫是十
 數今永嘉諸儒論田制乃欲混井田溝洫為一則不
 可行鄭氏注觧分作兩項却是
[037-14a]
先生以禮鑰授直卿令誦一遍畢先生曰他論封國将
 孟子説在前而後又引周禮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
 里説非是直卿問孟子所論五等之地是如何與周
 禮不合曰先儒説孟子所論乃夏商以前之制周禮
 是成王之制此説是了但又説是周斥大封域而封
 之其説又不是若是恁地每一國添了許多地便著
 移了許多人家社稷恐無此理這只是夏商以来漸
 漸相吞併至周自恁地大了周公也是不奈他何就
[037-14b]
 見在封他且如當初許多國也不是先王要恁地封
 便如栁子厚説樣他是各人占得這些子地先王從
 而命之以爵不意到後来相吞併得恁大了且如孟
 子説周公之封於魯也地非不足而儉於百里太公
 之封於齊也地非不足而儉於百里這也不是當時
 封許多功臣親戚也是要他因而藩衞王室他那舊
 時國都恁大了却封得恁地小敎他與那大國雜居
 也於理勢不順據左傳所説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
[037-15a]
 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齊是恁地濶詩復周公之宇
 魯是恁地濶這箇也是勢著恁地陳君舉却説只是
 封疆方五百里四維每一面只百二十五里以徑言
 則只百二十五里某説若恁地則男國不過似一耆
 長如何建國職方氏説一千里封四公一千里封六
 侯之類極分明這一千里縱横是四箇五百里便是
 破開可以封四箇公他那算得國數極定更無可疑
 君舉又却云一千里地封四公外餘地只存留在那
[037-15b]
 裏某説不知存留作甚麽直卿曰武王分土惟三則
 百里七十里五十里似是周制曰武王是初得天下
 事勢未定且大槩恁地義剛問孟子想不見周禮曰
 孟子是不見周禮以上語/類九條
   天官
天官之職是總五官者若其心不大如何包得許多事
 且冢宰内自王之飲食衣服外至五官庶事自大至
 小自本至末千頭萬緒若不是大其心者區處應副
[037-16a]
 事到面前便且區處不下况於先事措置思患豫防
 是著多少精神所以記得此復忘彼佛氏只合下将
 那心頓在無用處纔動歩便疏脱所以吾儒貴窮理
 致知便湏事事物物理會過舜明於庶物物即是物
 只是明便見皆有其則今文字在面前尚且㸔不得
 况許多事到面前如何奈得他須襟懐大底人始得
周禮天官兼嬪御宦官飲食之人皆總之則其於飲食
 男女之欲所以制其君而成其徳者至矣豈復有後
[037-16b]
 世宦官之弊古者宰相之任如此
問宮伯宮正所率之屬五百人皆入宮中似不便否曰
 此只是宿衞在外不是入宮皆公卿王族之子弟為
 之不是兵卒宮伯宮正○以/上語類三條
   地官
問司徒職在敬敷五敎而地官言敎者甚略而言山林
 陵麓之事却甚詳曰也湏是敎他有飯喫有衣著五
 方之民各得其所方可去教他若不恁地敎如何施
[037-17a]
 但是其中言敎也不略如閭胥書其孝弟婣䘏屬民
 讀法之類皆是
五家為比五比為閭四閭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
 州為鄉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酇五酇為鄙五
 鄙為縣五縣為遂制田里之法也五人為伍五伍為
 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此鄉遂
 出兵之法也故曰凡起徒役無過家一人既一家出
 一人則兵數宜甚多然只是擁衞王室如今禁衞相
[037-17b]
 似不令征行也都鄙之法則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
 邑為邱四邱為甸然後出長轂一乗甲士三人歩卒
 七十二人以五百一十二家而共只出七十五人則
 可謂甚少然有征行則發此都鄙之兵悉調者不用
 而用者不悉調此二法所以不同而貢助之法亦異
 大率鄉遂以十為數是長連排去井田以九為數是
 一箇方底物事自是不同而永嘉必欲合之如何合
 得以下小/司徒
[037-18a]
問都鄙四邱為甸甸六十四井出車一乗甲士三人歩
 卒七十二人不審鄉遂車賦則如何曰鄉遂亦有車
 但不可見其制六鄉一家出一人排門是兵都鄙七
 家而出一兵在内者役重而賦輕在外者役輕而賦
 重六軍只是六鄉之衆六遂不與六遂亦有軍但不
 可見其數侯國三軍亦只是三郊之衆三遂不與大
 國三郊次國二郊小國一郊蔡季通説車一乗不止
 甲士三人歩卒七十二人此是輕車用馬馳者更有
[037-18b]
 二十五人将重車在後用牛載糗糧戈甲衣装見七
 書如魯頌公徒三萬亦具其説矣
問鄭氏旁加一里之説是否曰如此方得數相合亦不
 見所憑據處今且大槩依他如此㸔以下小/司徒注
直卿問古以百歩為畝今如何曰今以二百四十歩為
 畝百畝當今四十一畝
豐鎬去洛邑三百里長安所管六百里王畿千里亦有
 横長處非若今世之為圖畫方也恐井田之制亦是
[037-19a]
 類此不可執畫方之圖以定之
周家每年一推排十六歲受田六十者歸田其後想亦
 不能無弊故蔡澤言商君決裂井田廢壊阡陌以靜
 百姓之業而一其志唐制每歲十月一日應受田者
 皆集於縣令廷中而升降之若縣令非才則是日乃
 胥吏之利耳
鄉大夫既獻賢能之書王拜受登於天府其副本則内
 史掌之以内史掌䇿命諸侯及羣臣故也鄉大/夫
[037-19b]
問周禮徳行道藝徳行藝三者猶有可指名者道字當
 如何觧曰舊嘗思之未甚曉㸔来道字只是曉得那
 道理而已大而天地事物之理以至古今治亂興亡
 事變聖賢之典䇿一事一物之理皆曉得所以然謂
 之道且如禮樂射御書數禮樂之文却是祝史所掌
 至於禮樂之理則湏是知道者方知得注云徳行是
 賢者道藝是能者盖曉得許多事物之理所以屬能
 以上語/類九條
[037-20a]
親親長長貴貴尊賢皆天下之大經固當各有所尚然
 亦不可以此而廢彼故鄉黨雖上齒而有爵者則俟
 賔主獻酬禮畢然後入又席於尊東使自為一列不
 為衆人所壓亦不壓却他人即所謂遵也遵亦/作僎如此
 則長長貴貴各不相妨固不以齒先於爵亦不以爵
 加於齒也荅嚴時亨/○文集
問商賈是官司令民為之抑民自為之耶曰民自為之
 亦受田但少耳如載師所謂賈田者是也以下/載師
[037-20b]
近郊十一遠郊二十而三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此即
 是田税然逺近輕重不等者盖近處如六鄉排門皆
 兵其役多故税輕逺處如都鄙井法七家而賦一兵
 其役少故税重所謂十二者是并雜税皆無過此數
 也都鄙税亦只納在采邑
載師云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田不耕者出屋粟凡民
 無職事者出夫家之征閭師又云凡民無職者出夫
 布前重後輕者前以待士大夫之有土者後方是待
[037-21a]
 庶民宅不毛為其為亭臺也田不耕為其為池沼也
 凡民無職事者此是大夫家所養浮汎之人也
師氏居虎門司王朝虎門路寝門也正義謂路寝庭朝
 庫門外朝非常朝此是常朝故知在路門外文蔚問
 路寝庭朝庫門外朝如何不是常朝曰路寝庭在門
 之裏議政事則在此朝庫門外是國有大事詢及衆
 庶則在此處非每日常朝之所若每日常朝王但立
 於寝門外與羣臣相揖而已然王却先揖揖羣臣就
[037-21b]
 位王便入胡明仲嘗云近世朝禮每日拜跪乃是秦
 法周人之制元不如此師氏○以上/語類四條
或問師氏之官以三徳敎國子一曰至徳以為道本二
 曰敏徳以為行本三曰孝徳以知逆惡何也曰至徳
 云者誠意正心端本清源之事道則天人性命之理
 事物當然之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術也敏徳
 云者彊志力行畜徳廣業之事行則理之所當為日
 可見之跡也孝徳云者尊祖愛親不忘其所由生之
[037-22a]
 事知逆惡則以得於巳者篤實深固有以眞知彼之
 逆惡而自不忍為者也至徳以為道本明道先生以/之敏徳以為行本司馬溫公
 以之孝徳以知逆惡則趙/無愧徐仲車之徒是也凡此三者雖曰各以其材
 品之髙下資質之所宜而敎之然亦未有專務其一
 而可以為成人者也是以列而言之以見其相湏為
 用而不可偏廢之意盖不知至徳則敏徳者散漫無
 統固不免乎篤學力行而不知道之譏然不務敏徳
 而一於至則又無以廣業而有空虚之弊不知敏徳
[037-22b]
 則孝徳者僅為匹夫之行而不足以通於神明然不
 務孝徳而一於敏則又無以立本而有悖徳之累是
 以兼陳備舉而無所遺此先王之教所以本末相資
 精粗兩盡而不倚於一偏也其又曰敎三行一曰孝
 行以親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行以事師
 長何也曰徳也者得於心而無所勉者也行則其所
 行之法而已盖不本之以其徳則無所自得而行不
 能以自脩不實之以其行則無所持循而徳不能以
[037-23a]
 自進是以既教之以三徳而必以三行繼之則雖其
 至末至粗亦無不盡而徳之修也不自覺矣然是三
 者似皆孝徳之行而已至於至徳敏徳則無與焉盖
 二者之行本無常師必恊於一然後有以獨見而自
 得之固非教者所得而豫言也惟孝徳則其事為可
 指故又推其類而兼為友順之目以詳教之以為學
 者雖或未得於心而事亦可得而勉使其行之不已
 而得於心焉則進乎徳而無待於勉矣况其又能即
[037-23b]
 是而充之以周於事而泝其原則孰謂至徳敏徳之
 不可至哉或曰三徳之教大學之學也三行之教小
 學之學也鄉三物之為教也亦然而已詳三徳説/○文集
古者敎法禮樂射御書數不可闕一就中樂之教尤親
 切夔教胄子只用樂大司徒之職也是用樂盖是教
 人朝夕從事於此拘束得心長在這上面盖為樂有
 節奏學他底急也不得慢也不得乆之都換了他一
 副當情性保/氏
[037-24a]
問鄉遂為溝洫用貢法都鄙為井田行助法何以如此
 分别曰古制不明亦不曉古人是如何遂人溝洫之
 法田不井授而以夫數制之歲時登其夫家之衆寡
 以令貢賦便是用貢法以下/遂人
子約疑井田之法一鄉一遂為一萬有餘夫多溝洫川
 澮而匠人一同為九萬夫川澮溝洫反少者此以地
 有逺近故治有詳略也鄉遂近王都人衆稠宻家家
 勝兵不如此則不足以盡地利而養民且又縱横為
[037-24b]
 溝洫川澮所以寓設險之意而限車馬之衝突也故
 治近為甚詳若鄉遂之外則民少而地多欲盡開治
 則民力不足故其治甚略晉郤克帥諸國伐齊齊来
 盟晉人曰必以蕭同叔子為質而盡東其畝齊人曰
 惟吾子戎車是利無顧土宜云云晉謀遂塞盖鄉遂
 之畝如中間是田兩邊是溝向東直去而前復有横
 畝向南溝復南流一東一南十字相交在此所以險
 阻多而非車馬之利也
[037-25a]
鄉遂雖用貢法然巡野觀稼以年之上中下出歛法則
 亦未嘗拘也司稼○以上/語類四條
   春官
周禮載用赤璋白璧等歛此豈長䇿要是周公未思量
 耳觀季孫斯死用玉而孔子歴階言其不可則是孔
 子方思量到而周公思量未到也典瑞○/語類
問司服卿大夫加以大功小功則自卿大夫而上皆無
 此者何也曰此義周禮疏中其説已備中庸所謂期
[037-25b]
 之喪逹乎大夫是也乃古人貴賤之義呂氏之説詳
 矣精義君子反/經處亦有説然亦是周公制禮而後方如此故檀
 弓又云古者不降上下各以其親荅余彛孫/○文集
黄問周禮祀天神地示人鬼之樂何以無商音曰五音
 無一則不成樂非是無商音只是無商調先儒謂商
 調是殺聲鬼神畏商調大司/樂
因説及夢曰聖人無所不用其敬雖至小沒緊要底物
 事也用其敬到得後世儒者方説得如此闊大沒收
[037-26a]
 殺如周禮夢亦有官掌之此有甚緊要然聖人亦将
 做一件事某平生每夢見故舊親戚次日若不接其
 書信及見之則必有人説及㸔来惟此等是正夢其
 他皆非正占夢○以上/語類二條
疏云此九拜之中四種是正拜五者逐事主名還依四
 種正拜而為之也又云稽首頓首空首此三者正拜
 也肅拜者婦人之正拜也其餘五者附此四種振動吉
 拜凶拜襃拜附稽首竒拜附空首又云空一拜其餘皆
[037-26b]
 再拜肅拜或再三故郤至三肅使者○一曰稽首注曰
 拜頭至地也疏曰先以兩手拱至地及頭至手又引頭
 至地多時也稽首稽留之字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
 之拜哀十七年公㑹齊侯盟於䝉孟武伯相齊侯稽首
 公則拜齊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無所稽首襄三年
 公如晉孟獻子相公稽首知武子曰天子在君辱稽首
 寡君懼矣郊特牲曰大夫之臣不稽首非尊家臣以避
 君也是諸侯於天子大夫於諸侯皆當稽首○二曰頓
[037-27a]
 首注曰拜頭叩地也疏曰先以兩手拱至地乃頭至
 手而又引頭即舉也頭叩地謂若以首叩物然此平
 敵自相拜家臣於大夫及凡自敵者皆當從頓首之
 拜也記疏曰頭叩地不停留地也又曰諸侯相拜則
 然○三曰空首注曰拜頭至手所謂拜手也疏曰先
 以兩手拱至地乃頭至手也以其頭不至地故名空
 首君荅臣下拜也其有敬事亦稽首洛誥曰拜手稽
 首是也又曰稽首頓首空首此三者相因而為之空
[037-27b]
 首而引頭頓地即舉故名頓首頓首而引頭至地稽
 留多時故名稽首此三者之正拜也○四曰振動注
 曰戰栗變動之拜書曰王動色變記疏曰謂有敬懼
 故為振動疏曰案中候膺云季秋七月甲子赤雀銜
 丹入酆王再拜稽首受案今文太誓得火烏之瑞使
 以周公書報於王王動色變雖不見拜文與文王受
 赤雀之命為稽首拜也○五曰吉&KR0596六曰凶&KR0596注曰
 吉拜拜而後稽顙謂齊衰不杖以下者言吉者此殷
[037-28a]
 之凶拜周以其拜與頓首相近故謂之吉拜云凶拜
 稽顙而後拜謂三年服者疏曰拜而後稽顙謂先作
 頓首後作稽顙稽顙還是頓首但觸地無容則謂之
 稽顙記曰拜而後稽顙頽乎其順也稽顙而後拜頎
 乎其至也疏曰拜是為親痛深貌惻隐之至也記又
 曰晉獻公薨秦穆公使人弔公子重耳勸其反國重
 耳稽顙而不拜哭而起穆公曰稽顙而不拜則未為
 後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則愛父也疏曰若為後則當
[037-28b]
 拜謝其恩今不受其勸故不拜謝所以稽顙者自為
 父喪哀號也凡喪禮先稽顙而後拜乃成直稽顙而
 不拜故云不成拜也今既聞父死勸其反國之義哀
 慟而起若欲攀轅然故云則愛父也○七曰奇&KR0596
 曰襃&KR0596注曰杜子春云奇讀為奇偶之奇鄭大夫云
 奇拜謂一拜荅臣下拜襃拜再拜神與尸杜子春書
 又曰奇拜先屈一膝今雅拜是疏云後鄭不從此説
 ○九曰肅&KR0596注曰肅拜但俯下手今時撎是也介者
[037-29a]
 不拜故曰為事故敢肅使者疏曰肅拜者拜中最輕
 惟軍中有此肅拜婦人亦以肅拜為正又曰儀禮賔
 撎入門推手曰揖引手曰撎記疏曰少儀婦人吉事
 雖有君賜肅拜太祝○九&KR0596/辨○文集
   秋官
問周禮五服之貢限以定名不問其地之有無與禹貢
 不合何故曰一代自有一代之制他大槩是近處貢
 重底物事逺處貢輕底物事恰如禹貢所謂納銍納
[037-29b]
 秸之類大行人/○語類
   冬官
車所以揉木又以圍計者盖是用生成圓木揉而為之
 故堅耐堪馳騁輪/人
問侯國亦倣鄉遂都鄙之制否曰鄭氏説侯國用都鄙
 法然觀魯人三郊三遂及孟子請野九一而助國中
 什一使自賦則亦是如此匠人注○以/上語類二條
  小戴禮
[037-30a]
   總論
問讀禮記曰禮記要兼儀禮讀如冠禮喪禮鄉飲酒禮
 之類儀禮皆載其事禮記只發明其理讀禮記而不
 讀儀禮許多理皆無安著處
許順之説人謂禮記是漢儒説恐不然漢儒最純者莫
 如董仲舒仲舒之文最純者莫如三䇿何嘗有禮記
 中説話来如樂記所謂天髙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
 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樂興焉仲舒如何説得
[037-30b]
 到這裏想必是古来流傳得此箇文字如此
問禮記古注外無以加否曰鄭注自好㸔注㸔疏自可
 了
鄭康成是箇好人考禮名數大有功事事都理㑹得如
 漢律令亦皆有注儘有許多精力東漢諸儒煞好盧
 植也好義剛錄云康成/也可謂大儒
禮記荀荘有韻處多龔實之云嘗官於泉一日問陳宜
 中云古詩有平仄否陳云無平仄龔云有辨之乆不
[037-31a]
 決遂共徃決之於李漢老陳問古詩有平仄否李云
 無平仄只是有音韻龔大然之謂之無有皆不是謂
 之音韻乃是以上語/類五條
某聞之學者博學乎先王六藝之文誦焉以識其辭講
 焉以通其意而無以約之則非學也故曰博學而詳
 説之将以反説約也何謂約禮是也禮者履也謂昔
 之誦而説者至是可踐而履也故夫子曰君子博學
 於文約之以禮顔子稱夫子亦曰博我以文約我以
[037-31b]
 禮禮之為義不其大哉然古禮非必有經盖先王之
 世上自朝廷下逹閭巷其儀品有章動作有節所謂
 禮之實者皆踐而履之矣故曰禮儀三百威儀三千
 待其人而後行則豈必簡䇿而後傳哉其後禮廢儒
 者惜之乃始論著為書以傳於世今禮記四十九篇
 則其遺説巳學而求所以約之者不可以莫之習也
 今柯君直學将為諸君誦其説而講明之諸君其聽
 之毋忽易曰智崇禮卑禮以極卑為事故自飲食居
[037-32a]
 處灑掃欬唾之間皆有儀節聞之若可厭行之若瑣
 碎而不綱然惟愈卑故愈約與所謂極崇之智殊未
 可以差殊觀也夫如是故成性存存而道義出焉此
 造約之極功也諸君其聽之毋忽講禮記序/説○文集
   曲禮
曲禮必須别有一書協韻如弟子職之類如今篇首若
 思定辭民哉茲/及上堂聲必揚入户視必下皆是韻
 今上下二篇却是後人補湊而成不是全篇作底若
[037-32b]
 夫等處文意都不接内則却是全篇作底
問曲禮首三句是從源頭説来此三句固是一篇綱領
 要之儼若思安定辭又以毋不敬為本曰然又曰只
 是下面兩句便是毋不敬今人身上大節目只是一
 箇容貌言語便如君子所貴乎道者三這裏只是不
 曾説正顔色要之顔色容貌亦不爭多只是顔色有
 箇誠與偽簡錄云箕子九疇/其要只在五事
問禮聞取於人不聞取人禮聞来學不聞往教呂與叔
[037-33a]
 謂上二句學者之道下二句敎者之道取猶致也取
 於人者我為人所取而教之在教者言之則来學者
 也取人者我致人以教巳在教者言之則徃教者也
 此説如何曰道理亦大綱是如此只是説得不甚分
 曉據某所見都是就教者身上説取於人者是人来
 求我我因而教之取人者是我求人以教今欲下一
 轉語取於人者便是有朋自逺方来童蒙求我取人
 者便是好為人師我求童蒙
[037-33b]
為人子者居不主奥古人室在東南隅開門東北隅為
 宧西北隅為屋漏西南為奥人纔進便先見東北隅
 却到西北隅然後始到西南隅此是至深密之地
尸用無父母者為之故曰食饗不為槩祭祀不為尸
問禮云父不祭子夫不祭妻何也曰便是此一説被人
 觧得都無理㑹了據某所見此二句承上面餕餘不
 祭説葢謂餕餘之物雖父不可将去祭子夫不可将
 去祭妻且如孔子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
[037-34a]
 熟而薦之君賜腥則非餕餘矣雖熟之以薦先祖可
 也賜食則或為餕餘但可正席先嘗而已固是不可
 祭先祖雖妻子至卑亦不可祭也
凡御車皆御者居中乗者居左惟大将軍之車将自居
 中所謂鼓下大将自擊此鼓為三軍聽他節制雖王
 親征亦自擊鼔以上語/類七條
有禮則安説立意甚善但詳本文之意只説施報徃来
 之禮人能有此則不忤於物而身安耳未遽及夫心
[037-34b]
 安也况古人之所以必由於禮但為禮當如此不得
 不由豈為欲安吾心而後由之也哉若必為欲安吾
 心然後由禮以接於人則是皆出於計度利害之私
 而非循理之公心矣荅江/徳功
疑事勿質直而勿有兩句連説為是疑事勿質即少儀
 所謂毋身質言語是也直而勿有謂陳所見聽彼決
 擇不可據而有之專務强辨不能如此則是以身質
 言語矣○此篇雜取諸書精要之語集以成編雖大
[037-35a]
 意相似而文不連屬如首章四句乃曲禮古經之言
 敖不可長以下四句不知是何書語又自為一節皆
 禁戒之辭也賢者以下六句又當别是一書臨財毋
 茍得以下六句又是一書亦禁戒之辭若夫坐如尸
 立如齊劉原父以為此乃大戴記曾子事父母篇之
 辭曰孝子惟巧變故父母安之若夫坐如尸立如齊
 弗訊不言言必齊色此成人之善者也未得為人子
 之道也此篇盖取彼文而若夫二字失於刪去鄭氏
[037-35b]
 不知其然乃謂此二句為丈夫之事其説誤矣此説
 得之荅潘㳟叔○以/上文集二條
   檀弓
子思不使子上喪其出母以儀禮考之出妻之子為父
 後者自是為出母無服或人之問子思自可引此正
 條荅之何故却自費辭恐是古者出母本自無服逮
 徳下衰時俗方制此服故曰伋之先君子無所失道
 即謂禮也道隆則從而隆道汙則從而汙是聖人固
[037-36a]
 用古禮亦有隨時之義時如伯魚之喪出母是也子
 思自謂不能如此故但守古之禮而已
問稽顙而后拜拜而后稽顙曰兩手下地曰拜拜而后
 稽顙先以兩手伏地如常然後引首向前叩地稽顙
 而後拜開兩手先以首叩地却交手如常以上語/類二條
子晦所謂使無童子之言則曾子亦泊然委順未足以
 病其死唯童子之言一入其聽而士死於大夫之簀
 則有所不安故必舉扶而易之然後無一豪愧心而
[037-36b]
 安其死此數句甚善但謂大夫有賜於士之禮則未
 知所據似未安也荅王子合/○文集
曾子襲裘而弔子游裼裘而弔裘似今之襖子裼衣似
 今背子襲衣似今凉衫公服襲裘者冐之不使外見
 裼裘者袒其半而以襌衣襯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麑
 裘黄衣狐裘緇衣素衣黄衣即裼衣欲其相稱也
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諡周道也所謂以伯仲者蓋
 古者初冠而字便有伯某父仲某父三字了及到得
[037-37a]
 五十即除了下面兩字猶今人不敢斥尊者呼為幾
 丈之類今日偶㸔儀禮疏中却云既冠之時即是權
 以此三字加之實未嘗稱也到五十方才稱此三字
 某初疑其不然却去取禮記㸔見其疏中正是如前
 説盖當時疏是兩人作孔穎逹/賈公彦故不相照管
死諡周道也史云夏商以上無諡以其號為諡如堯舜
 禹之類㸔来堯舜禹為諡也無意義堯字從三土如
 土之堯然而髙舜只是花名所謂顔如舜華禹者獸
[037-37b]
 跡今篆文禹字如獸之跡若死而以此為諡號也無
 意義况虞舜側微時已云有鰥在下曰虞舜則不得
 為死而後加之諡號矣㸔来堯舜禹只是名非號也
黄文問從母之夫舅之妻皆無服何也曰先王制禮父
 族四故由父而上為從曾祖服緦麻姑之子姊妹之
 子女子之子皆有服皆由父而推之故也母族三母
 之父母之母母之兄弟恩止於舅故從母之夫舅之
 妻皆不為服推不去故也妻族二妻之父妻之母乍
[037-38a]
 㸔時似乎雜亂無紀仔細㸔則皆有義存焉
問嫂叔無服而程先生云後聖有作湏為制服曰守禮
 經舊法此固是好纔説起定是那箇不稳然有禮之
 權處父道母道亦是無一節安排㸔推而逺之便是
 合有服但安排不得故推而逺之若果是鞠養於嫂
 恩義不可已是他心自住不得又如何無服得直卿
 云當如所謂同㸑緦可也今法從小功以上語/類五條
問銘旌曰古者旌既有等故銘亦有等今既無旌則如
[037-38b]
 溫公之制亦適時宜不必以為疑也又問重曰三禮
 圖有畫象可考然且如溫公之説亦自合時之宜不
 必過泥古禮也又問卒哭曰以百日為卒哭是開元
 禮之權制非正禮也又問明器曰禮既有之自不可
 去然亦更在斟酌今人或全不用也荅郭子從/○文集
反哭升堂反諸其所作也主婦入於室反諸其所養也
 湏知得這意思則所謂踐其位行其禮等事行之自
 安方見得繼志述事之事
[037-39a]
問延陵季子之於禮也其合矣乎不知聖人何以取之
 曰旅中之禮只得如此變禮也只得如此以上語/類二條
   王制
王制説王畿采地只是内諸侯之祿後来如祭公單父
 劉子尹氏亦皆是世嗣然其沾王敎細密人物皆好
 劉康公所謂民受天地之中以生都是識這道理想
 當時識這道理者亦多所以孔子亦要行一遭問禮
 於老聃
[037-39b]
王制祭法廟制不同以周制言之恐王制為是
王制特禴祫禘祫嘗祫烝之説此沒理㑹不知漢儒何
 處得此説来禮家之説大抵自相矛盾如禘之義恐
 只趙伯循之説為是
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却有暗合處盖是風氣之中有自
 然之理便有自然之字非人力所能安排以上語/類四條
   月令
論明堂之制者非一某竊意當有九室如井田之制東
[037-40a]
 之中為青陽太廟東之南為青陽右箇東之北為青
 陽左箇南之中為明堂太廟南之東即東/之南為明堂左
 箇南之西即西/之南為明堂右箇西之中為總章太廟西
 之南即南/之西為總章左箇西之北即北/之西為總章右箇北
 之中為𤣥堂太廟北之東即東/之北為𤣥堂右箇北之西
 即西/之北為𤣥堂左箇中央為太廟太室凡四方之太廟
 異方所其左箇右箇則青陽之右箇乃明堂之左箇
 明堂之右箇乃總章之左箇也總章之右箇乃𤣥堂
[037-40b]
 之左箇𤣥堂之右箇乃青陽之左箇也但隨其時之
 方位開門耳太廟太室則每季十八日天子居焉古
 人制事多用井田遺意此恐也是語/類
   曾子問
問竝有父母之喪葬先輕而後重其奠也先重而後輕
 其虞也先重而後輕同葬同奠亦何害焉其所先後
 者其意為如何也曰此雖未詳其義然其法具在不
 可以己意輙增損也荅郭/子從
[037-41a]
問曾子問親迎女在塗而壻之父母死如之何孔子曰
 女改服布深衣縞總以趨喪恐亦有礙開元禮除喪
 之後束帶相見不行初昏之禮趨喪後事皆不言之
 何也曰趨喪之後男居外次女居内次自不相見除
 喪而後束帶相見於是而始入御開元之制必有所
 据矣荅郭/子從
問曾子問取女有吉日而女死如之何孔子曰壻齊衰
 而弔既葬而除之夫死亦如之服用斬衰恐今亦難
[037-41b]
 行也曰未見難行䖏但人自不肯行耳荅郭/子從
問親迎男女遭喪之禮曾子問之詳矣今有男就成於
 女家乆而未歸若壻之父母死女之奔喪如之何若
 女之父母死其女之制服如之何曰此乃原頭不是
 且放在塗之禮行之可也然既嫁則服自當降既除
 而歸夫家耳荅葉/味道
問曾子問曰昏禮既納幣有吉日女之父母死則如之
 何孔子曰壻使人弔如壻父母死則女之家亦使人
[037-42a]
 弔云云/如未有吉日獨不當弔乎曰恐無不弔之理
 荅葉味道○以/上文集五條
   文王世子
公與公族燕則異姓為賔注曰同宗無相賔客之道
公族有罪無宮刑不翦其類也纖剸於甸人特不以示
 衆耳刑固不可免今之法乃殺人不死祖宗時宗室
 至少又聚於京師犯法絶寡故立此法今散於四方
 萬里與常人無異乃縱之殺人是何法令不可不革
[037-42b]
天子視學以齒嘗為臣者弗臣或疑此句未純恐其終
 使人不臣如蔡卞之扶植王安石也曰天子自有尊
 師重道之意亦豈可遏只為蔡卞是小人王安石未
 為大賢蔡卞只是扶他以證其邪説故喫人議論如
 了翁論他也是若眞有伊周之徳雖是故臣稍加尊
 敬亦何害天子入學父事三老兄事五更便是以齒
 不臣之也如或人之論則廢此禮可也以上語/類三條
   禮運
[037-43a]
禮運言三王不及上古事人皆謂其説似荘老先生曰
 禮運之説有理三王自是不及上古胡明仲言恐是
 子游撰
智與詐相近勇與怒相似然仁却與貪不相干盖南方
 好也好行貪狼北方惡也惡行廉貞盖好便有貪底
 意思故仁屬愛愛便有箇貪底意思又云大率慈善
 底人多於財上不分曉能亷者多是峻刻悍悻聒噪
 人底人
[037-43b]
問喜愛欲發於陽怒哀懼惡發於隂否曰也是如此問
 怒如何屬隂曰怒畢竟屬義義屬隂怒與惡皆羞惡
 之發所以屬隂愛與欲相似欲又較深愛是説這物
 事好可愛而已欲又是欲得之於己他這物事又自
 分屬五行
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隂竅於山川播五行於四時和而
 後月生也隂陽變化一時撒出非今日生此明日生
 彼但論其先後之序則當如此耳
[037-44a]
問人者天地之心曰謂如天道福善禍滛乃人所欲也
 善者人皆欲福之淫者人皆欲禍之又曰教化皆是
 人做此所謂人者天地之心也以上語/類五條
   禮器
經禮三百便是儀禮中士冠諸侯冠天子冠禮之類此
 是大節有三百條如始加再加三加又如坐如尸立
 如齊之類皆是其中之小目便有三千條或有變禮
 亦是小目呂與叔云經便是常行底緯便是變底恐
[037-44b]
 不然經中自有常有變緯中亦自有常有變
天道至教聖人至徳動靜語黙之間無非教人處孔子
 於鄉黨便恂恂朝廷便便便到處皆是人樣更無精
 粗本末何嘗有隐以上語/類二條
   郊特牲
諸侯不得祖天子然魯有文王廟左氏亦云鄭祖厲王
 何也此必周衰諸侯僣肆做此違條礙法事故公廟
 設於私家
[037-45a]
問昏禮不賀人之序也曰婦既歸姑與之為禮喜於家
 事之有承替也姑反置酒一分以勸飲婦姑坐客位
 而婦坐主位姑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
安卿問禮記魂氣歸於天與横渠反原之説何以别曰
 魂氣歸於天是消散了正如火煙騰上去處何歸只
 是消散了論理大槩固如此然亦有死而未遽散者
 亦有寃恨而未散者然亦不皆如此叔器問聖人死
 如何曰聖人安於死即消散以上語/類三條
[037-45b]
   内則
偪屨著綦綦鞋口帶也古人皆旋繫今人只從簡易綴
 之於上如假帶然
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渉不撅㸔来此三句文義一樣
 古注誤作兩叚觧言尊長之前有敬事方敢袒裼敬
 事如習射之類射而袒裼乃為敬若非敬事而以勞
 倦袒裼則是不敬惟渉水而後撅若不渉而撅則為
 不敬如云勞毋袒暑毋褰裳若非敬事雖勞亦不敢
[037-46a]
 袒惟渉水乃可褰裳若非渉水雖盛暑亦不敢褰裳
 也以上語/類二條
   玉藻
問禮記九容與論語九思一同本原之地固欲存養於
 容貌之間又欲隨事省察曰即此便是涵養本原這
 裏不是存養更於甚處存養語/類
   喪服小記
問周制有大宗之禮乃有立適之義立適以為後故父
[037-46b]
 為長子權其重者若然今大宗之禮廢無立適之法
 而子各得以為後則長子少子當為不異庶子不得
 為長子三年者不必然也父為長子三年者亦不可
 以適庶論也曰宗子雖未能立然服制自當從古是
 亦愛禮存羊之意不可妄有改易也如漢時宗子法
 已廢然其詔令猶云賜民當為父後者爵一級是此
 禮意猶在也豈可謂宗法廢而諸子皆得為父後乎
 荅郭子從/○文集
[037-47a]
問妾母之稱曰恐也只得稱母他無可稱在經只得云
 妾母不然無以别於他母也又問弔人妾母之死合
 稱云何曰恐也只得隨其子平日所稱而稱之或曰
 五峯稱妾母為少母南軒亦然據爾雅亦有少姑之
 文五峯想是本此先生又曰為人後者為其父母服
 本朝濮王之議欲加皇考字引此為證當時雖是衆
 人爭得住然至今士大夫猶以為未然盖不知禮經
 中若不稱作為其父母别無箇稱呼只得如此説也
[037-47b]
凡文字有一兩本參對則義理自明如禮記中喪服小
 記喪服大傳都是觧注儀禮喪服小記云庶子不祭
 禰明其宗也又曰庶子不祭祖明有宗也注謂不祭
 禰者父之庶子不祭祖者其父為庶子説得繁碎大
 傳只説庶子不祭則祖禰皆在其中矣某所以於禮
 書中只載大傳説以上語/類二條
   大傳
諸侯奪宗大夫不可奪宗
[037-48a]
别子為祖繼别為宗是諸侯之庶子與他國之人在此
 邦居者皆為别子則其子孫各自以為太祖如魯之
 三家季友季氏之太祖也慶父孟氏之太祖也公子
 牙叔孫氏之太祖也
問有小宗而無大宗者有大宗而無小宗者有無宗亦
 莫之宗者曰此説公子之宗也謂如人君有三子一
 嫡而二庶則庶宗其嫡是謂有大宗而無小宗皆庶
 則宗其庶長是謂有小宗而無大宗止有一人則無
[037-48b]
 人宗之已亦無所宗焉是謂無宗亦莫之宗也下云
 公子之公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嫡者
 此正觧有大宗而無小宗一句之公之公猶君也以/上
 語類/三條
問禮曰别子為祖繼别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
 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竊謂君嫡長為世子繼先
 君正統自母弟以下皆不得宗其次適為别子不得
 禰其父則不可宗嗣君又不可無統屬故立為先君
[037-49a]
 之族大宗之祖所謂别子為祖也其適子繼之則為
 大宗凡先君所出之子孫皆宗之百世不遷故曰大
 宗者繼别子之所自出也呂氏言别子所自出者謂/别子所出之先君也如魯
 季友乃桓公别子所自出故為/桓公一族之大宗不知是否百世不遷者以其統
 先君之子孫而非統别之子孫也别子之庶長義不
 禰别子而自為五世小宗之祖其適子繼之則為小
 宗小宗者繼别子庶子之所自出也故惟及五世五
 世之外則無服盖以其統别之子孫而非統先君之
[037-49b]
 子孫也不知是否伏乞垂誨曰宗子有公子之宗有
 大宗有小宗國家之衆子不繼世者若其間有適子
 則衆兄弟宗之為大宗若皆庶子則兄弟宗其長者
 為小宗此所謂公子之宗者也别子即是此宗子既
 沒之後其適長者各自繼此别子即是大宗直下相
 傳百世不遷别子之衆子既沒之後其適長子又宗
 之即為繼禰之小宗每一易世髙祖廟毁則同此廟
 者是為袒免之親不復相宗矣所謂五世而遷也荅/董
[037-50a]
 叔重○/文集
   少儀
毋跋来毋報徃報音/赴跋是急走倒從這邊来赴是又急
 再還倒向那邊去来徃只是向背之意此二句文義
 猶云其就義若熱則其去義若渴言人見有箇好事
 火急喜歡去做這樣人不耐乆少閒心懶意闌則速
 去之矣所謂其進鋭者其退速也
不窺密止/無測未至曰許多事都是一箇心若見得此
[037-50b]
 心誠實無欺偽方始能如此心茍渙散無主則心皆
 逐他去了更無一箇主觀此則求放心處全在許多
 事上将許多事去攔截此心教定無測未至未至之
 事自家不知不當先測今日未可便説道明日如何
  以上語/類二條
   學記
九年知類通逹横渠説得好學者至於能立則教者無
 遺恨矣此處方謂大成盖學者既到立處則教者亦
[037-51a]
 不消管得他自住不得故横渠又云學者能立則自
 强不反而至於聖人之大成矣而今學者不能扶持
 到立處嘗謂此叚是箇致知之要如云一年視離經
 辨志古注云離經斷絶句也此且是讀得成句辨志
 是知得這箇是為己那箇是為人這箇是義那箇是
 利三年敬業樂羣敬業是知得此是合當如此做樂
 羣是知得滋味好與朋友切磋五年博習親師博習
 是無所不習親師是所見與其師相近了七年論學
[037-51b]
 取友論學是他論得有頭緒了取友是知賢者而取
 之此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逹此謂之大成横渠説
 得推類兩字最好如荀子倫類不通不足謂之善學
 而今學者只是不能推類到得知類通逹是無所不
 曉便是自强不反這幾句都是上兩字説學下兩字
 説所得處如離經便是學辨志便是所得處他皆倣
 此
子武問宵雅肄三官其始也曰聖人教人合下便是要
[037-52a]
 他用便要用賢以治不賢舉能以教不能所以公卿
 大夫在下也思各舉其職不似而今上下都恁地了
 使窮困之民無所告訴聖賢生斯世若是見似而今
 都無理㑹他豈不為之惻然思有以救之孔子三月
 無君則皇皇如也但不可枉尺直尋以利言之天生
 一人便湏管得天地閒事如人家有四五子父母養
 他豈不要他使但其閒有不㑹底則㑹底豈可不出
 来為他擔當一家事韓退之云蓋畏天命而悲人窮
[037-52b]
 也這也説得好説得聖賢心出
問不學雜服不能安禮鄭注謂服是皮弁冕服横渠謂
 服事也如洒掃應對沃盥之類曰恐只如鄭説古人
 服各有等降若理㑹得雜服則於禮亦思過半矣如
 冕服是天子祭服皮弁是天子朝服諸侯助祭於天
 子則服冕服自祭於其廟則服弁冕大夫助祭於諸
 侯則服𤣥冕自祭於其廟則服皮弁又如天子常朝
 則服皮弁朔旦則服𤣥冕無旒之/冕也諸侯常朝則用𤣥
[037-53a]
 端朔旦則服皮弁大夫私朝亦用𤣥端夕深衣士則
 𤣥端以祭上士𤣥裳中士黄裳下士雜裳前𤣥後/黄也
 人深衣
問使人不由其誠莫只是教他記誦而中心未嘗自得
 否曰若是偪得他𦂳他便来厮瞞便是不由誠嘗見
 横渠作簡與某人謂其子日来誦書不熟且教他熟
 誦盡其誠與材文蔚曰便是他解此兩句只作一意
 解其言曰人之材足以有為但以其不由於誠則不
[037-53b]
 盡其材若曰勉率以為之豈有由其誠也哉曰固是
 既是他不由誠自是材不盡
問善問者如攻堅木一叚曰此説最好若先其難者理
 㑹不得便進歩不去湏先其易者難處且放下少間
 見多了自然相證而解説字人以為悦恐只是説字
 説證之義也解物為解自解釋為解恐是相證而曉
 解以上語/類五條
   樂記
[037-54a]
古者禮樂之書具在人皆識其器數却怕他不曉其義
 故教之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又曰失其義陳其
 數者祝史之徒也今則禮樂之書皆亡學者却但言
 其義至於器數則不復曉盖失其本矣
一倡而三歎謂一人唱而三人和也今之解者猶以為
 三歎息非也
人生而靜天之性未嘗不善感物而動性之欲此亦未
 是不善至於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
[037-54b]
 内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方是惡故聖賢説
 得惡字煞遲
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此説得工夫極密兩
 邊都有些罪過物之誘人固無窮然亦是自家好惡
 無節所以被物誘去若自有箇主宰如何被他誘去
 此處極好翫味且是語意渾粹以上語/類四條
樂記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何
 也曰此言性情之妙人之所生而有者也盖人受天
[037-55a]
 地之中以生其未感也純粹至善萬理具焉所謂性
 也然人有是性則即有是形有是形則即有是心而
 不能無感於物感於物而動則性之欲者出焉而善
 惡於是乎分矣性之欲即所謂情也又曰物至而知
 知而後好惡形焉何也曰上言性情之别此指情之
 動處為言而性在其中也物至而知知之者心之感
 也好之惡之者情也形焉者其動也所以好惡而有
 自然之節者性也好惡無節於内知誘於外不能反
[037-55b]
 躬天理滅矣何也曰此言情之所以流而性之所以
 失也情之好惡本有自然之節惟其不自覺知無所
 涵養而大本不立是以天則不明於内外物又從而
 誘之此所以流濫放逸而不自知也茍能於此覺其
 所以然者而反躬以求之則其流也庶乎其可制矣
 不能如是而惟情是徇則人欲熾盛而天理滅息尚
 何難之有哉此一節正天理人欲之機閒不容息處
 惟其反躬自省念念不忘則天理益明存養自固而
[037-56a]
 外誘不能奪矣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
 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
 欲何也曰上言情之所以流此以其流之甚而不反
 者言之也好惡之節天之所以與我也而至於無節
 宰制萬物人之所以為貴也而反化於物焉天理惟
 恐其存之不至也而反滅之人欲惟恐其制之不力
 也而反窮之則人之所以為人者至是盡矣然天理
 秉彞終非可殄滅者雖化物窮欲至於此極茍能反
[037-56b]
 躬以求天理之本然者則初未嘗滅也但染習之深
 難覺而易昧難反而易流非厲知耻之勇而鼓百倍
 之功則不足以復其初爾樂記動静/説○文集
問禮勝則離樂勝則流才是勝時不惟至於流與離即
 禮樂便不在了曰這正在勝字緊要只才有些子差
 處則禮失其節樂失其和盖這些子正是交加生死
 岸頭又云禮樂者皆天理之自然節文也是天理自
 然有底和樂也是天理自然有底然這天理本是儱
[037-57a]
 侗一直下来聖人就其中立箇界限分成叚子其本
 如此其末亦如此其外如此其裏亦如此但不可差
 其界限耳才差其界限則便是不合天理所謂禮樂
 只要合得天理之自然則無不可行也又云無禮之
 節則無樂之和惟有節而後有和也
問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曰此是一箇道理在聖人
 制作處便是禮樂在造化處便是鬼神或云明道云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是也
[037-57b]
 不知天地尊卑是禮鼓之潤之是樂否先生乃引樂
 記天尊地卑至樂者天地之和也一叚云此意思極
 好再三歎息又云鬼神只是/禮樂底骨子
樂由天作屬陽故有運動底意禮以地制如由地出不
 可移易
讀書自有可得參考處如易直子諒之心一句子諒從
 来説得無理㑹却因見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字則
 無可疑以上語/類四條
[037-58a]
  祭義
問程先生齊不容有思之説燔嘗以為齊其不齊求與鬼
 神接一意所祭之親乃所以致齊也祭義之言似未為
 失不知其果如何曰祭義之言大槩然爾伊川先生之
 言乃極至之論湏就事上驗之乃見其實荅李敬子/○文集
問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豈非以氣魄未足
 為鬼神氣魄之盛者乃為鬼神否曰非也大凡説鬼神
 皆是通生死而言此言盛者則是指生人身上而言所
[037-58b]
 以後面説骨肉斃於下隂為野土但説體不説魄也
 問頃聞先生言耳目之精明者為魄口鼻之嘘吸者
 為魂以此語是而未盡耳目之所以能精明者為魄
 口鼻之所以能嘘吸者為魂是否曰然㸔来魄是箇
 物事形象在裡面恐如水晶相似所以發出来為耳
 目之精明且如月其黒暈是魄也其光是魂也想見
 人身魂魄也是如此人生時魂魄相交死則離而各
 散去魂為陽而散上魄為隂而降下又曰隂主藏受
[037-59a]
 陽主運用凡能記憶皆魄之所藏受也至於運用發
 出来是魂這兩箇物事本不相離他能記憶底是魄
 然發出来底便是魂能知覺底是魄然知覺發出来
 底又是魂雖各自分屬隂陽然隂陽中又各自有隂
 陽也或曰大率魄屬形體魂屬精神曰精又是魄神
 又是魂
問陽魂為神隂魄為鬼祭義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
 者鬼之盛也而鄭氏曰氣嘘吸出入者也耳目之聰
[037-59b]
 明為魄然則隂陽未可言鬼神隂陽之靈乃鬼神也
 如何曰魄者形之神魂者氣之神魂魄是形氣之精
 英謂之靈故張子曰二氣之良能二氣即隂陽也/良能是其靈處
 眼體也眼之光為魄耳體也何以為耳之魄曰能聽
 者便是如鼻之知臭舌之知味皆是但不可以知字
 為魄纔説知便是主於心也心但能知若甘苦鹹淡
 要從舌上過如老人耳重目昏便是魄漸要散潘問
 魄附於體魂附於氣可作如此㸔否曰也不是附魂
[037-60a]
 魄是形氣之精英以上語/類二條
   孔子閒居
禮記耆欲将至有開必先家語作有物将至其兆必先
 却是疑有物訛為耆欲其兆訛為有開故耆下日亦
 似有開上門亦似兆若説耆欲則又成不好底意語/類
   表記
問君子荘敬日强是志强否曰志也强體力也强今人
 放肆則日怠惰一日那得强伊川云人荘敬則日就
[037-60b]
 規矩荘敬自是耐得辛苦自不覺其日就規矩也
問鄉道而行中道而廢其意安在曰古人只恁地學将
 去有時到了也不定今人便算時度日去計功效以/上
 語類/二條
   深衣
裁用細白布度用指尺中指中/節為寸衣二幅不裁其長過脇
 下屬於裳用布二幅中屈而下垂之如今之直領/衫但不裁破掖下每幅之下屬裳三幅
 交解十二幅上屬於衣其長及踝用布六幅每幅裁/為二幅一頭廣一
[037-61a]
 頭狹狹頭當廣頭之半以狹頭向上而/聨其縫以屬於衣每三幅屬衣一幅圓袂用布二/幅各中
 屈之如衣之長屬於衣之左右而縫合其下以為袂/其本之廣如衣之長而漸圓殺之以至袂口則其徑
 一尺/二寸方領兩襟相掩衽在掖下/則兩領之㑹自方曲裾用布一幅如裳/之長交觧裁之
 疊兩廣頭並令向上布邊不動但稍裁其内旁大半/之下令漸如魚腹末如鳥喙内向而緝之相㳫綴於
 裳上之右旁以掩裳際右幅在下/左幅在上布邊在外裁處在内衣裳皆緣綠用黒/繒具父
 母以青大父母以繢領表裡各二寸裳下及邉表裏/各一寸半皆就布緣袂口表裡亦一寸半布外接出
 大帶帶用白繒廣四寸夾縫之其長圍要而結於前/再繚之為兩耳及垂其餘為紳下與裳齊以繒
 緣其紳之兩旁及下表裏各半寸如緣之色/復以五綵絛廣二分約其相結處長與紳齊緇冠糊/紙
[037-61b]
 為之武髙寸許前後三寸左右四寸上為五梁辟積/左縫廣四寸長八寸跨頂前後著於武外反屈其兩
 端各半寸内向黑漆之武之兩旁半/寸之上竅以受笄笄用齒骨凡白物幅巾用黒繒六/尺許刺一
 邊作巾額當中作㡇兩旁三寸許各綴一帶廣一寸/許長二尺許循㡇中上反屈之當幅之中斜縫向後
 去其一角而復反之使巾頂正圓乃以額㡇當/頭前向後圍裹而繫其帶於緇後餘者垂之黒履
 白絇繶純綦○深/衣制度○文集
   投壺
今詳經文不言壺之圍徑而但言其髙之度容之量以
 為相求互見之功且經言其所容止於斗有五升而
[037-62a]
 注乃以二斗釋之則經之所言者圓壺之實數而注
 之所言乃借以方體言之而算法所謂虚加之數也
 盖壺為圓形斗五升為奇數皆繁曲而難計故筭家
 之術必先借方形虛加整數以定其法然後四分去
 一以得圓形之實此鄭氏所以舍斗五升之經文而
 直以二斗為説也然其言知借而不知還知加而不
 知減乃於下文遂并方體之所虚加以為實數又皆
 必取全寸不計分釐定為圓壺腹徑九寸而圍二尺
[037-62b]
 七寸則為失之疏家雖知其失而不知其所以失顧
 乃依違其間訖無定説是以讀者不能無疑今以筭
 法求之凡此定二斗之量者計其積實當為三百二
 十四寸而以其髙五寸者分之則每髙一寸為廣六
 十四寸八分此六十四寸者自為正方又取其八分
 者割裂而加於正方之外則四面各得二釐五豪之
 數乃復合此六十四寸八分者五為一方壺則其髙
 五寸其廣八寸五釐而外方三尺二寸二分中受二
[037-63a]
 斗如注之初説矣然此方形者筭術所借以為虚加
 之數爾若欲得圓壺之實數則當就此方形規而圓
 之去其四角虚加之數四分之一使六十四寸八分
 者但為四十八寸六分三百二十四寸者但為二百
 四十三寸則壺腹之髙雖不減於五寸其廣雖不減
 於八寸五釐而其外圍則僅為二尺四寸一分五釐
 其中所受僅為斗有五升如經之云無不諧㑹矣壺/説
 ○文/集
[037-63b]
   鄉飲酒
問鄉飲酒義謹桉此篇自鄉飲酒之義而下先儒以為
 記鄉大夫飲賔於庠序之禮自鄉飲酒之禮而下先
 儒以為記黨正飲酒於庠序以正齒序之位今詳考
 其文由前之説則有所謂古之學術道者将以得身
 也云云/固足以見賔興之意由後之説則有所謂六
 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聽正役之類亦足以證序齒
 之事但某竊疑儀禮所載鄉飲只是鄉大夫興其賢
[037-64a]
 能而以禮賔之不知説禮者何取於黨飲而記為是
 義據鄭注云漢郡國以十月行此飲酒盖取黨正之
 説然則自鄉飲酒之禮而下豈自成一章之文乃世
 儒述其所以有取於黨正之義而因以傅益之耶淺
 陋未得其説曰此無他義只是作記者并舉之耳荅/趙
 恭父○/文集
   鄉射
射觀德擇人是凡與射者皆賢者可以助祭之類但更
[037-64b]
 以射擇之如卜筮決事然其人賢不肖不是全用射
 擇之也小人更是㑹射今俗射有許多法與古法多
 少别小人儘㑹學後之説者説得太過了謂全用此
 射以擇諸侯并助祭之人非也大率禮家説話多過
 了無殺合語/類
   喪服四制
問諒闇以他經考之皆以諒闇為信黙惟鄭氏獨以為
 凶廬天子居凶廬豈合禮制曰所引翦屏柱楣是兩
[037-65a]
 事柱音知主反似是從手不從木也盖始者户北向
 用草為屏不翦其餘至是改而西向乃翦其餘草始
 者無柱與楣簷著於地至是乃施短柱及楣以拄其
 楣架起其簷令稍髙而下可作户也来諭乃於柱楣
 之下便云既虞乃翦而除之似謂翦其屏而并及柱
 楣則誤矣諒隂梁闇未詳古制定如何不敢輙為之
 説但假使不如鄭氏説亦未見天子不可居廬之法
 来諭所云不知何據恐欠子細也滕文公五月居廬/是諸侯居廬之騐
[037-65b]
 恐天子亦湏如此/荅郭子從○文集
   大戴禮
大戴禮其篇目闕處皆是元無非小戴所去取其間多
 雜偽亦有最好處然多誤難讀
大戴禮冗雜其好處已被小戴採摘来做禮記了然尚
 有零碎好處在
大戴禮本文多錯注又舛誤武王諸銘有直做得巧了
 切題者如鑑銘是也亦有絶不可曉者想古人只是
[037-66a]
  述戒懼之意而隨所在寫記以自警省爾不似今人
  為此銘便要就此物上説得親切然其間亦有切題
  者如湯盤銘之類至於武王盥盤銘則又似箇船銘
  想只是因水起意然恐亦有錯雜處
 安卿問大戴保傅篇多與賈誼策同如何曰保傅中説
  秦無道之暴此等語必非古書乃後人采賈誼策為
  之亦有孝昭冠辭
 明堂篇説其制度有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鄭注云法
[037-66b]
  龜文也此又九數為洛書之一驗也以上語/類五條
 
 
 
 
 
 
御纂朱子全書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