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93 中庸衍義-明-夏良勝 (master)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中庸衍義卷十三    明 夏良勝 撰
  誠明之義 治己之誠/自知之明 應物之誠/知人之明
无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程頥曰无妄者至誠也至誠者天之道也天之化育
 萬物生生不窮各正其性命乃无妄也人能盡无妄
 之道則所謂與天地合其德也无妄乃大亨之理君
 子行无妄之道則可以致大亨矣无妄天之道卦言
[013-1b]
 人由无妄之道利在貞正失貞正則妄也雖無邪心
 茍不合正理則妄也乃邪心也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程頥曰陽實在中為中有孚維心亨惟其心誠故能
 亨通至誠可以通金石蹈水火何險難之不可亨也
 行有尚謂以誠一而行則能出險有可嘉尚謂有功
 也不行則常在險中矣
 臣良勝曰无妄之誠居常之道也習坎之誠處變之
[013-2a]
 道也
抑詩曰視爾友君子輯柔爾顔不遐有愆相在爾室尚
不愧于屋漏無曰不顯莫予云覯神之格思不可度思
矧可射思
 朱熹曰言視爾友於君子之時和柔爾之顔色其戒
 懼之意常若自省曰豈不至於有過乎蓋常人之情
 其脩於顯者無不如此然視爾獨居於室之時亦當
 庶幾乎不愧于屋漏然後可爾無曰此非明顯之處
[013-2b]
 而莫予見也當知鬼神之妙無物不體其至於是有
 不可得而測者不顯亦臨猶懼有失况可厭射而不
 敬乎此言不但脩之於外又當戒謹恐懼乎其所不
 覩不聞也子思子曰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又曰
 夫㣲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此正心誠意之極功
 而武公及之則亦聖賢之徒矣
 臣良勝曰武公愼獨之功若此可謂誠意以正心矣
 至其箴儆於國曰自卿以下至於大夫師長士茍在
[013-3a]
 朝者無謂我老耄而舎我必共恪於朝夕以交戒我
 在輿旅賁之歌位宁官師之典倚几訓誦之諫居處
 &KR0591御之箴臨事瞽史之道宴居工師之頌史不失書
 矇不失誦所謂交脩之道無不至矣本末兼該内外
 交養至老不倦無非自治誠切所以稱睿聖武公不
 在斯乎孟僖子曰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
 有達人武公之賢若此其康叔之遺教也夫
大學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
[013-3b]
之謂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朱熹曰言欲自脩者知為善以去其惡則當實用其
 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惡惡則如惡惡臭好善則如
 好好色皆務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於已不可
 徒茍且以徇外而為人也然其實與不實蓋有他人
 所不及知而已獨知之者故必謹之於此以審其幾
 焉
 臣良勝曰天下之理實理而已聖賢之學實學而已
[013-4a]
 故大學條目雖有人事而實際用功惟在誠意意既
 誠則是非善惡有如黒白誠則明也一决其幾則去
 惡為善而正心脩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惟意所適而
 無不善矣故君子謂誠意為大學人鬼之闗過此則
 人否則為鬼人鬼之名善惡之大辨也此孔子傳授
 心法曽子獨得其宗子思得之而有誠明之辨孟子
 得之而有天人之分其極只實理實學也老子生當
 孔子之時其說曰虛莊周宗之辨及孟子之時而萬
[013-4b]
 世之下言實學者必宗孔孟以其學皆實理也實則
 有有則無弊老莊之虛則無虛則妄妄則弊之源也
 故神仙方藥則𤣥牝之門為天下根之弊也申韓刑
 名則將欲取之必固與之之弊也放達至於伶籍則
 禮為亂首之弊也𤣥談至於王何則事物粗迹之弊
 也臣每比而觀之一實一虛一有一無而善惡利害
 相懸若此是以大學誠意義理最難理㑹朱熹作大
 學中庸或問曰平生精力盡在此書而捐館之際尚
[013-5a]
 改誠意章未定則其致力尤難於此可知也已
孟子曰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朱熹曰言反諸身而所備之理皆如惡惡臭好好色
 之實然則其行之不待勉强而無不實矣其為樂孰
 大於是
 臣良勝曰道而至於樂其道大備矣學而至於樂其
 學大成矣然而反之於身不過曰誠而已蓋天地之
 所以為天地者誠也人之所以為人者誠也人之所
[013-5b]
 以參天地而為三者誠也吾身而誠無一毫私意雜
 於其間則獨行不愧於影獨寢不愧於衾晝無愧嚮
 明夜無愧處晦矣無愧怍則吾之一身與天地相似
 發㣲而不可見充周而不可窮其為樂也所謂不知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矣書曰作德心逸日休作偽
 心勞日拙人君而求所以為逸樂盍於此焉求之彼
 以宴安盤遊聲色為樂者祗見其勞而拙爾
周惇頥曰聖誠而已矣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013-6a]
 朱熹曰聖人之所以聖不過全此實理而已所謂太
 極者也五常仁義禮智信吾之性也百行孝弟忠順
 之屬萬物之象也實理全則五常不虧而百行脩矣
禹為人敏給克勤其德不違其仁可親其言可信聲為
律身為度
 臣良勝曰凡人敏給者多不好學故其勤者為難矣
 禹之敏而克勤故曰大禹聖人也猶惜寸陰所謂終
 日乾乾而夕惕若至誠而不息也是以其言可信而
[013-6b]
 聲為律其德不違其仁可親而身為度誠為之本也
成王與其弟叔虞削桐葉為圭戲曰吾以此封若史佚
請擇日王曰與之戲爾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
禮成之樂歌之遂封叔虞於堯之故墟曰唐侯
 柳宗元辨曰古之傳者有言成王以桐葉與小弱弟
 戲曰以封汝周公入賀王曰戲也周公曰天子不可
 戲乃封小弱弟於唐吾意不然王之弟當封邪周公
 宜以時言於王不待其戲而賀以成之也不當封邪
[013-7a]
 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戲以地以人與小弱者為之主
 其得為聖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茍焉而已必從
 而成之耶設有不幸王以桐葉封婦寺亦將舉而從
 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設未得其當雖十易
 之不為病要於其當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戲乎若
 戲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過也吾意周公輔成王
 宜以道從容優樂要歸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
 為之詞又不當束縳之馳驟之使若牛馬然急則敗
[013-7b]
 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號為君臣者邪
 是直小丈夫鞅鞅者之為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臣良勝曰宗元之辨必非周公所為然今史所載皆
 史佚之言也君子曰有桐葉之戲則隨事箴規人臣
 諫君當於其微人君至誠自治至於言無敢戲則幾
 於大禹聲之為律者於君德大有補也
宋太祖仁孝豁達質任自然不事矯飾宫中簾緣用青
[013-8a]
衣常服之澣濯至再
劉安世嘗與馬永卿言仁廟恭儉安世曰仁廟恭儉出
於天性故四十二年如一日也易所謂有始有卒者常
記得先生司馬光言明皇即位之初焚錦繡珠玉於前
殿為非永卿曰何以言之安世曰夫錦繡珠玉世之所
有也己不好之則不用何至焚之焚之必於前殿是欲
人知之此好名之弊也夫恭儉不出於天性而出於好
名好名之心衰則其奢侈必甚必至之理也故當時識
[013-8b]
者見其焚珠玉知其必有末年之敝若仁廟則不然若
非大臣問疾則無由見其黄絁被漆唾壺
 臣良勝曰宋太祖仁宗不近名者自治之誠也明皇
 則偽而已豈惟明皇晉武帝焚雉頭裘亦有末年奢
 侈之敝皆以不誠故也
荀况曰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聖人為知矣
不誠則不能化萬物
 臣良勝曰誠者無妄之謂也易之無妄取象於天與
[013-9a]
 雷之行天天下無不知者無不聞者是不容以偽也
 雷既動而天下之物勾萌甲拆則物物與之無妄是
 天以誠化萬物也聖人取象於此以茂對時育萬物
 則聖人之誠以化萬物也况之論誠亦本乎此而程
 伯淳謂荀子原不識誠蓋其以性為偽是不識性是
 以不識誠也以偽為性則必以誠為非性誠有不由
 於性者是皆非所謂誠也
司馬光曰為國家者必先實而後文也安國家利百姓
[013-9b]
仁之實也保基緒傳子孫孝之實也辨貴賤立紀綱和
上下親遠近樂之實也清奸邪禁暴亂刑之實也察言
行試政事求賢之實也量材能課功狀審官之實也詢
安益訪治亂納諫之實也選勇果習戰鬭治兵之實也
實之不存雖文之盛美無益也
 臣良勝曰實之云者誠之謂也光之學本於誠而其
 入自不妄語始故其言於君者孚之以實也人臣以
 實而獻納於君人君以實而聽納於臣施之天下國
[013-10a]
 家之政亦皆以實而不以虛則天下之治也何有雖
 然文之勝實也久矣在孔子時已不從先進蓋亦以
 文勝為病矣至光之時文之勝又必甚矣至於今日
 又必甚矣按光之言以考之則所謂實與文者當自
 辨矣
聖祖視事東門時天熱坐久汗濕衣左右更衣以進皆
經澣濯者宋思顔曰主公躬身節儉舊衣澣濯更進禹
之惡衣服誠無以加矣真可示法子孫也臣恐主公今
[013-10b]
日如此而後或不然願始終如此聖祖喜曰思顔之言
甚善賜之幣以張其直文皇坐右順門所服衷衣袖敝
垢納而復出侍臣有贊聖德者上慨然嘆曰朕雖日十
易新衣未嘗無但自念當惜福故每澣濯更進昔皇妣
躬緝故衣皇考見而喜曰皇后勤儉如此正可為子孫
法故朕嘗守先訓不敢忘
  右衍治已之誠
兌九五孚于剝有厲
[013-11a]
 程頥曰九五得尊位而處中正盡說道之美矣而聖
 人復設有厲之戒蓋堯舜之盛未嘗無戒也戒所當
 戒而已雖聖賢在上天下未嘗無小人然不敢肆其
 惡也聖人亦說其能勉而革面也彼小人者未嘗不
 知聖賢之可說也如四凶處堯朝隱惡而順命是也
 聖人非不知其終惡也取其畏罪而强仁耳五若誠
 心信小人之假善為實善而不知其包藏則危道也
 小人者備之不至則害於善聖人為戒之意深矣
[013-11b]
 臣良勝曰說至善也而未免猶有小人之親誠至道
 也而不能泯於小人之詐此聖人所以善用其誠而
 不易於說也
有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程頥曰豚躁魚㝠物之難感者也孚信能感於豚魚
 則無不至矣所以吉也忠信可以蹈水火况涉川乎
 守信之道在乎堅正故利於貞也
 朱熹曰至信可感豚魚涉險難而不可以失其貞故
[013-12a]
 占者能致豚魚之應則吉而利涉大川又必利於貞
 也
 臣良勝曰小人雖有未格于誠而君子所以惇信者
 益至將至於豚魚可感而險可濟狡偽者無不獻其
 誠矣
襄公㑹晉侯宋公衞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
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㑹於蕭魚
 程頥曰㑹於蕭魚鄭又服而請㑹也不書鄭㑹謂其
[013-12b]
 不可信也而晉悼公推至誠以待人信鄭不疑禮其
 囚而歸焉納斥堠禁侵掠遣叔肸告于諸侯而鄭自
 是不復叛晉者二十四年至哉誠之能感人也
 臣良勝曰五伯假之也假則詐之尤也在桓文而已
 然晉悼獨得至誠待之之譽此於春秋絶無而僅有
 者雖然誠亦難言也悼非真能推誠者也桓公之興
 當楚僭王猾夏之始故必有以服其心文公之時適
 楚報宋圍宋之際故必有以挫其氣悼公繼景厲之
[013-13a]
 衰而不足以復桓文之盛但致勤於鄭故伐鄭則楚
 爭楚來而晉退此即巫臣所為通吳制楚之術使之
 敝於奔命爾鄭之久服於晉者子展完守老楚仗信
 待晉其䇿固有定也二境待盟畏楚故爾楚敝而服
 晉之心固矣况繼以子皮子彦子太叔之良大夫豈
 甘心於楚者哉鄭成之後受其兵車之獻金石之樂
 是亦桓文而已而專美至誠之譽亦不虞矣
禮器曰君子之於禮也有所竭情盡慎致其敬而誠若
[013-13b]
有美而文而誠若
 陳澔曰謂以少者小者下者素者為貴是内心之敬
 無不實者以多者大者文者高者為貴美而有文是
 外心之實者
緇衣曰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則爵不凟而民作愿
刑不試而民咸服大雅曰儀刑文王萬國作孚
 吕大臨曰好賢必如緇衣之篤則人知上之誠好賢
 矣故曰爵不凟而民作愿惡惡必如巷伯之深則人
[013-14a]
 知上之誠惡惡不必刑罰之施而民自畏服故曰刑
 不試而民咸服文王好惡得其正而一出乎誠心故
 為天下之所儀刑德之所以孚于下也
齊桓公與魯莊公㑹于柯曹劌手劍從之管子曰君何
求曹子曰願請汶陽之田管子顧桓公曰君許諾公曰
諾曹子請盟桓公下與之盟已盟曹子摽劍而去要盟
可犯而桓公不欺曹子可讐而桓公不怨桓公之信著
乎天下自柯之盟始焉
[013-14b]
晉文公伐原與大夫期五日五日而原不降文公令去
之吏曰原不過三日將降矣君不如待之公曰得原失
信吾不為也原人聞之曰君有義若此不可不降也遂
降温人聞之亦請降
魏文侯與羣臣飲酒樂而天雨命駕將適野左右曰今
日飲酒樂天又雨君將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
樂豈可無一㑹期哉乃往
秦孝公以衞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民為什伍而
[013-15a]
相收司連坐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
罰有軍功者各以律受上爵為私鬭者各以輕重被刑
大小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
而貧者舉以為收拏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
華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
布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五十金民怪之莫敢
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輙予五十金以
明不欺卒下令
[013-15b]
 司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
 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
 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隣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
 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欺其隣國欺其百姓甚者
 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
 以至於敗所利不能藥其所傷所獲不能補其所亡
 豈不哀哉昔齊桓公不背曹沬之盟晉文公不貪伐
 原之利魏文侯不棄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廢徙木之
[013-16a]
 信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稱刻薄又處戰攻
 之世天下趨於詐力猶且不㤀信以畜其民况為四
 海治平之政者哉
 吳養心曰秦之所以亡其原蓋出於此其後吕不韋
 為相自作令書布咸陽城門懸千金於其上延諸侯
 游士賔客有能増减一字者予千金莫有易者也以
 今觀之豈誠無一字可増减哉誠以秦之人為鞅積
 威之所刼雖欲議之而有所不敢自不韋制令之書
[013-16b]
 無敢議遂至於趙高指鹿為馬相異如此而人臣猶
 不敢言則知秦人為鞅積威之所刼也甚矣
韓信謝武涉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㦸言
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
數萬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
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
光武事更始時諸賊銅馬鐡脛尤來大槍上江青犢富
平獲索等各領部曲衆合數百萬人所在㓂掠光武擊
[013-17a]
銅馬於鄡吳漢將突騎來㑹清陽士馬甚盛銅馬食盡
夜遁追擊於館陶悉破降之封其渠帥為列侯諸將未
能信賊降者亦不自安光武知其意勅令降者各歸營
勒兵自乗輕騎按行部陳降者更相語曰蕭王推赤心
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由是皆服悉以降人分配諸
將衆遂數十萬故闗西號銅馬帝
唐太宗時有上書請去佞臣者曰願陽怒以試之執理
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順從者佞臣也上曰朕自為詐何
[013-17b]
以責臣下之直邪朕方以至誠治天下豈可為此哉
宋太祖封劉鋹為恩赦侯鋹在國時多置酖以毒臣下
一日太祖幸講武池鋹先至賜以巵酒鋹疑有毒捧盃
泣曰臣承祖父基業拒違朝廷勞王師致討罪固當誅
陛下既待臣以不死願為大梁布衣觀太平之盛乞全
旦夕之命以全陛下生成之恩太祖笑曰朕推心置人
腹安有此事耶命取鋹酒自飲之而别酌以賜鋹
 臣良勝曰四君皆英雄豪傑主也雖其智數多任而
[013-18a]
 馭豪傑安反側待臣下服降虜率能推誠以運其䇿
 此其所以帝業有成也昔人論武侯事業奇偉而開
 誠布公乃為事業之本彼輔佐之功爾矧帝王之業
 而非以推誠為之本乎但高祖之待信不終偽遊擒
 制太宗以絹遺吏幾誤之死非真能用誠者光武太
 祖其庶幾哉
永樂元年錦衣衞奏福建送至海宼若干人法當棄市
文皇曰朕嘗許以不殺今殺之不信則後來者之路塞
[013-18b]
矣俱宥之令戍邊
永樂六年武臣有言黄福不宜復授重任者先時福以
刑部尚書坐事謫辦事官未幾復其官命隨成國公理
公務故武臣以為言文皇曰福才不逮爾耶對曰此建
文舊臣且近有過文皇諭之曰君臣相與在於推誠不
可畜疑唐太宗為君王珪魏徴初皆讐怨一體委任之
不疑兩人終能盡心輔政知無不言尉遲敬德亦讐敵
也既獲而臣之便得其死力皆太宗有至公之量故能
[013-19a]
如此今朕用人無間新舊惟賢才是任何嘗存一毫私
意有過者必體情容之有才者必推誠任之上能推誠
則人樂盡力若或畜疑則人茍圖免責誰肻盡心自今
慎之勿復妄言
又召廣西祿州判官陽宗至陞大理寺右寺丞或言宗
在建文時為北平按察司僉事嘗奏按察使陳瑛受潛
邸賞賜者文皇曰帝王惟才是使豈當屑屑記憶舊嫌
齊桓公用管仲唐太宗用王魏何嘗不得其力竟推用
[013-19b]

 臣良勝曰天下者天下之天下聖祖之天下也人才
 者天生之聖祖成之以致天下之治者也繄我文皇
 以天與聖祖之心為心於凡人才無新舊之間所以
 成天下之治也末世滋偽隆怨薄恩雖在屬籍疑問
 猜忌至網羅誅殺若為自安計尋亦傾覆如六朝者
 亦衆矣我文皇謂學士楊榮曰使練子寧在吾當用
 之嗚呼有是心斯有是言則凡所以任福宗者豈聲
[013-20a]
 音笑貌之為哉是足以張聖人之度也亦足以表聖
 人之誠也
  右衍應物之誠
離彖曰重明以麗乎正而化成天下
 程頥曰上下皆離重明也二五皆處中正麗乎正也
 君臣上下皆有明德而處中正可以化成天下成文
 明之俗也
 臣良勝曰天地之明懸象乎日月五行之明取象於
[013-20b]
 火火虛而明故離之卦火其中虛也虛則明明有並
 于日月者日之過午而昃月之既望而弦皆非中正
 之明也人君嚮明而治以麗乎中正者也故闇弱則
 不及於明也作聰明則太過於明也惟君不自用而
 用臣之明臣必盡用而不蔽主之明庶幾於重明麗
 正而化成於天下也
說命曰惟天聰明惟聖時憲惟臣欽若惟民從乂
 蔡沉曰天之聰明無所不聞無所不見無他公而已
[013-21a]
 矣人君法天之聰明一出於公則臣敬順而民亦從
 治矣
皇矣詩曰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
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比于文王其德
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孫子
 朱熹曰言上帝制王季之心使有尺寸能度義又清
 靜其德音使無非間之言是以王季之德能此六者
 至於文王而其德無有遺恨是以既受上帝之福而
[013-21b]
 延及于子孫也
 臣良勝曰王季之德雖曰有六其實一明而已葢其
 心有尺寸而審度於義理是非是以非間之言無自
 而入善惡之辨則克類矣舉善而教不能則克長矣
 教之不率而賞罰行焉則克君矣賞罰既明不僭不
 忒順比之治章矣故易於同人以天火為象而曰君
 子以類族辨物惟其能辨是以能同使是非相雜而
 無所别則非君長之道欲望順比之治難矣故曰知
[013-22a]
 臨大君之宜吉君之道莫大於明也
蒸民詩曰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
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朱熹曰肅肅嚴也將奉行也若順也順否猶臧否也
 明謂明於理哲謂察於事保身蓋順理以守身非趨
 利避害而偷生以全軀之謂也
 臣良勝曰甚哉用明之難豈獨君哉在臣亦有難之
 者以山甫之德舉山甫之職又遇宣王之君至將命
[013-22b]
 以明邦國之順否必明而且哲然後可以保其身其
 難也何如哉蓋利害之際人所難言也惟視人則明
 爾若持利害之柄以加人人將恕己之昏而反利害
 之明以歸我故曰察見淵魚者不祥也山甫克明邦
 國之順否者一惟匪懈以事天子是非利害蓋有所
 不計也曰保身云者有吾身以舉吾職以事吾君是
 謂不失其身非私其身也不然則隱黙茍全而完軀
 保妻子之人將有以藉口矣
[013-23a]
相國蕭何以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願令民得入
田毋收藁為禽獸食上大怒曰相國多受賈人財物為
請吾苑乃下廷尉獄械繫之數日王衞尉侍言曰相國
胡大罪陛下繫之暴也上曰受賈竪金請吾苑以自媚
於民故繫治之王衞尉曰有便於民而請之真宰相事
是日使使持節赦出何何入謝帝曰相國為民請苑吾
不許我不過為桀紂主而相國為賢相吾故繫相國欲
百姓聞吾過
[013-23b]
 臣良勝曰自知之難自屈之尤難也君而名之桀紂
 惡莫加矣誰其任之故自比赧獻自方桓靈在衰弱
 已不堪受高祖創業之主知過而改至自屈於桀紂
 而不辭若其狎逼周昌曰我何如主曰桀紂之主也
 亦不怒焉此其宏度偉識真有不可及者無論他美
 只其肻以桀紂自居人加之而不怒斯其不為桀紂
 也審矣
漢武帝謂大將軍衞青曰漢家庶事草創加以外裔凌
[013-24a]
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
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
迹也
 臣良勝曰知其不善是可為善知其將亡是以不亡
 武帝材畧自古寡倫其征伐四裔蓋振古所無之功
 而虛耗四海亦振古所無之禍所以立功者武帝自
 知之明也所以致禍者武帝自知之明也然而不亡
 者亦武帝自知之明也蓋天下壅蔽之患惟自知之
[013-24b]
 為難責人明而恕己昏也自知既明則無不明矣司
 馬光於賜書閣讀書一日大喜謂其兄曰光昨夕讀
 輪臺詔方知漢武帝用兵之久而中國不亡蓋每遣
 將之出而成敗勝負輙以實聞無毫髮不知者故天
 下之柄皆歸人主而不為左右欺罔此所以行兵三
 十年而中國不亡夫以武帝惟自知而左右不敢欺
 是以不亡則南詔䘮師數十萬襄陽之圍數年不解
 而卒以捷聞者夫安得不亡合而觀之勸戒著矣
[013-25a]
唐太宗時秘書少監虞世南上聖德論賜手詔稱卿論
太高朕何敢擬上古但比近世差勝爾然卿適觀其始
未知其終若朕能慎終如始則此論可傳如或不然恐
徒使後世笑卿也
 臣良勝曰太宗英明深於自知也其詔世南曰適覩
 其始未知其終再逾年而魏徴已陳漸不克終者十
 事矣且太宗嘗語褚遂良曰人心惟有一心而輻輳
 攻之各求自售以寵取祿若世南此論殆近於諂諛
[013-25b]
 而求售者耶至宋時石介緣此亦作慶厯聖德詩篇
 目雖同而用意則異陰刺奸邪激成險禍當時老成
 謀國如韓琦者固有憂矣二事雖為一律而世南近
 於諂介傷於直君子曰與其失之諂也寧直
唐宣宗召翰林學士韋澳以論詩屏左右與之語曰近
日外間謂内侍權勢何如對曰陛下威斷非前朝之比
上閉目揺手曰全未全未尚畏之在
 司馬光曰宦者用權為國家患其來久矣蓋以出入
[013-26a]
 宫禁人主自幼及長與之親狎非如三公六卿進見
 有時可嚴憚也其間復有性識儇利語言辨給善伺
 候顔言承迎志趣受命則無違忤之患使令則有稱
 愜之效自非上知之主燭知物情慮患深遠侍奉之
 外不任以事則近者日親遠者日疎甘言卑詞之請
 有時而從浸潤膚受之愬有時而聽於是黜陟刑賞
 之政潛移於近習而不自知如飲醇酒嗜其味而忘
 其醉也黜陟刑賞之柄移而國家不危亂者未之有
[013-26b]
 也東漢之衰宦者最名驕横然皆假人主之權依憑
 城社以濁亂天下未有能刼脅天子如制嬰兒廢置
 在手東西出其意使天子畏之若乗虎狼而挾虺蛇
 如唐世者也所以然者漢不握兵唐握兵故也太宗
 監前世之弊深抑宦官無得過四品明皇始墮舊章
 是崇是長晩節令高力士省决章奏乃至進退將相
 時與之議自太子王公皆畏事之宦官自此熾矣及
 中原板蕩肅宗收兵靈武李輔國以東宫舊𨽻㕘預
[013-27a]
 軍謀寵過而驕不復能制遂至愛子慈父皆不能庇
 以憂悸終代宗踐阼仍遵覆轍程元振魚朝恩相繼
 用事竊弄刑賞壅蔽聰明視天子如委裘凌宰相如
 犬馬是以來瑱入朝遇讒賜死吐蕃深侵郊甸匿不
 以聞至狼狽幸陜李光弼危疑憤鬱以隕其生郭子
 儀擯廢家居不保丘壟僕固懷恩寃抑無訴遂棄勲
 庸更為叛亂德宗初立頗振綱紀宦官稍黜而返自
 興元猜忌諸將以李晟渾瑊為不可信悉奪其兵而
[013-27b]
 以竇文瑒霍仙鳴為中尉使典宿衞自是太阿之柄
 落其掌握矣憲宗末年吐突承瓘欲廢嫡立庶以成
 陳宏志之變寶歴狎䁥羣小劉克明蘓明為逆其
 後降及文武宣懿僖昭六帝皆為宦官所立勢益驕
 横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楊復恭劉季述韓全誨為
 之魁傑自稱定䇿國老目天子為門生根深蒂固疾
 成膏肓不可救藥矣文宗深憤其然志欲除之以宋
 申錫之賢猶不能有所為反受其殃况李訓鄭注反
[013-28a]
 覆小人欲以一朝譎詐之謀翦累世膠固之黨遂至
 湔血禁庭積尸省户公卿大臣連頸就誅闔門屠戮
 天子陽瘖縱酒飲泣吞氣自比赧獻不亦悲乎以宣
 宗之嚴毅明察猶閉目揺手自謂畏之况僖懿之驕
 侈茍聲色毬獵足充其欲則政事一以付之呼之以
 父固無怪矣賊汙宫闕兩幸梁益皆令孜所為也昭
 宗不勝其恥力欲清滌而所任不得其人所行不由
 其道始則張濬覆軍於平陽増李克用䟦扈之勢復
[013-28b]
 恭亡命於山南啟宋文通不臣之心終則兵交闕庭
 矢及御衣漂泊莎城流寓華陰幽辱東内刼遷岐陽
 崔昌遐無如之何更召朱全忠以討之連兵圍城再
 罹寒暑御膳不足於糧糒王侯弊踣於饑寒然後全
 誨受誅乗輿東出翦滅其黨靡有孑遺而唐之廟社
 因以丘墟矣然則宦者之禍始於明皇盛於肅代成
 於德宗極於昭宗易曰履霜堅氷至為國家者防㣲
 杜漸可不慎其始哉此其為患章章尤著者也自餘
[013-29a]
 傷賢害能召亂致禍賣官鬻獄沮敗師徒蠧害烝民
 不可徧舉夫寺人之官自三王之世載於詩禮所以
 謹閨閫之禁通内外之言安可無也如巷伯之疾惡
 寺人披之事君鄭衆之辭賞吕疆之直諌曹日升之
 救患馬存亮之弭亂楊復光之討賊嚴遵美之避權
 張承業之竭忠其中豈無賢才乎顧人主不當與之
 謀議政事進退士大夫使有威福足以動人耳果或
 有罪小則刑之大則誅之無所寛赦如此雖使之專
[013-29b]
 横孰敢哉豈可不察臧否不擇是非欲草薙而禽獮
 之能無亂乎是以袁紹行之於前而董卓弱漢崔昌
 遐襲之於後而朱氏簒唐雖快一時之憤而國隨以
 亡是猶惡衣之垢而焚之惡木之蠧而伐之其為害
 不益多哉孔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斯之謂
 矣
聖祖謂徐達等曰人之行事固欲盡善然一時志慮有
未周及既行之思之有未盡善亟欲更之已無及矣與
[013-30a]
其追悔於既往曷若致謹於其初大抵更涉世故則知
明久歴患難則慮周近日紀綱法度初若有緒其間有
未盡善者諸公宜執正論亟為更張庶幾上下之間各
得其便茍有不善豈徒予之過亦爾等之責也
文皇宴間顧問侍臣曰今一歲又終外間軍民安否何
如對曰陛下臨御以來所施無非仁政今軍民皆安正
太平無事之時上曰太平豈易言朕惟遵皇考成憲以
為治如得雨暘時若年榖豐登兵革不興兆民安樂朝
[013-30b]
無奸邪然後可為太平無事
 臣良勝曰聖祖不肻自安於盡善而責望於臣文皇
 不肻自任於太平而歸美於親皆不自滿假即檢身
 不及望道未見之心也三代而下可並言矣
  右衍自知之明
大有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朱熹曰火在天上所照者廣為大有之象所有既大
 無以治之則釁蘖萌於其間矣天命有善而無惡故
[013-31a]
 遏惡揚善所以順天反之於身亦若是而已矣
 臣良勝曰火在天上明之象也遏惡揚善明之用也
 天子之有天下富有之大業也禮樂刑政於是焉正
 萬方四海於是焉安則是非善惡於是焉萃非藉賞
 罰以振之則雜揉妄施并其所有而失之矣故人君
 當大有之世而行大有之權必用大有之明而後享
 大有之業五服之章則謂之天命非有所私而章也
 章而非私以其明之無所蔽於命也五刑之用則謂
[013-31b]
 之天討非有所私而用也用而非私以其明之無所
 蔽於討也故曰順天以休命也
立政曰亦曰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灼見三有俊心
以敬事上帝立民長伯
 蔡沉曰三宅三俊文武克知灼見皆曰心者即所謂
 廸知忱恂而非謀面也三宅已授之位故曰克知三
 俊未任以事故曰灼見以是敬事上帝則天職脩而
 上有所承以是立民長伯則體綂立而下有所寄人
[013-32a]
 君位天人之兩間而俯仰無怍者以是也
吕刑曰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㒺不惟德之勤
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彜
 蔡沉曰穆穆者和敬之容也明明者精白之容也灼
 于四方者穆穆明明輝光發越而四達也君臣之德
 昭明如是故民皆觀感動盪為善而不能自已也如
 是而猶有未化者故士師明于刑之中使無過不及
 之差率乂于民輔其常性所謂刑罰之精華也
[013-32b]
 臣良勝曰治獄之道固亦多端然要其極發之以明
 而歸之以慎也故上之穆穆所謂和敬慎之謂也下
 之明明所謂精白明之謂也上而能慎則輕重適中
 無有淫刑而濫者矣下而能明則曲直自辨無有枉
 刑而寛者矣然而上之道㒺兼庶獄而下之道明以
 折獄固其常也舜命臯陶作士曰惟明克允易象治
 獄之卦曰噬嗑曰賁曰豐曰旅雖有用於震之威艮
 之止而必離明以主之惟議獄緩死則取象於風澤
[013-33a]
 之中孚死獄非他刑比也和說以訊之巽順以道之
 亦敬慎之道也然則君臣用刑之中必用其明而不
 盡用其明者乃所以為慎也
晉公子出亡在楚楚子享之子玉請殺之楚子曰晉公
子廣而儉文而有禮其從者肅而寛忠而能力晉侯無
親外内惡之吾聞姬姓唐叔之後其後衰者也其必由
晉公子乎天將與之誰能廢之違天必有大咎乃送諸

[013-33b]
 臣良勝曰楚成王明知人也不在知重耳之必霸乃
 在於知其必伯而不忍傷之也何者其言曰天將興
 之誰能廢之是之謂知天而况於人乎哉昔楚文過
 鄧鄧之甥欲殺之而鄧侯不許曰人將不食吾餘楚
 卒滅鄧鄧焉取餘成王夫豈不知將有鄧之悔也虐
 賢傷善是絶天地之紀天之咎又安逃乎故嘗謂楚
 成知晉必伯而不殺重耳齊桓知田氏有齊而不殺
 敬仲漢高知東南必亂而不殺吳王濞晉武聞齊王
[013-34a]
 攸之言而不殺劉元海符堅信王猛而不殺慕容垂
 唐𤣥宗咈張九齡而不殺安祿山其後卒罹其禍君
 子不以為非者存亡者天也得失者人也不可逆者
 理也以猜忌疑貳欲有其富貴而殺無罪之人不亦
 逆天理乎君子謂齊不繁刑重賦田氏不能取齊楚
 不用子玉晉文不能勝楚漢景不用晁錯吳未必反
 晉武不立晉惠劉元海不能亂符堅不貪江左慕容
 不能興𤣥宗不用林甫祿山不敢叛此達於天人之
[013-34b]
 理者也不然景帝以鞅鞅殺亞夫曹操以論建殺孔
 融晉以時名殺嵇康夏侯𤣥宋明帝以族大殺王彧
 齊後主以謠言殺斛律光唐太宗以䜟殺李君羡武
 后殺裴炎豈盡能免患於當時而逃責於後世哉
表記曰君子不以詞盡人天下有道則行有枝葉天下
無道則詞有枝葉
 陳澔曰不以言盡人不以言詞而盡見其人之實蓋
 有言不必有德也行有枝葉根本盛而條達者也詞
[013-35a]
 有枝葉則蕪辭蔓說而已皆世教盛衰所致故以有
 道無道言之
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
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朱熹曰毁人者漸漬而不驟則聽者不覺其入而信
 之深矣愬寃者急迫而切身則聽者不及致詳而發
 之暴矣二者難察而能察之可見其心之明而不蔽
 於近矣
[013-35b]
 臣良勝曰古之時譖人以漸而入者難於察矣後世
 乃有以脩詞而譖者其難察為何如也古之時愬寃
 以迫而信者為難察矣後世有緩詞而愬者其難察
 為何如也盧杞忌張鎰忠直欲出之議伐朱泚而請
 自行德宗難之則薦鎰曰才兼文武望重中外無以
 易卿鎰出卒為李楚琳所殺太真以忤意出居外剪
 髪一縷以謝𤣥宗曰沿身所有皆上賜也惟髪得之
 吾父母者遂召入不移時嗚呼若此譖愬視之浸潤
[013-36a]
 膚受者不亦難察己乎情偽日滋而人主之用明也
 益難矣
漢文帝戒太子曰即有緩急用亞夫真可任將兵景帝
即位吳楚七國反乃拜亞夫為太尉將三十六將軍七
國皆平
 臣良勝曰仲尼稱孟莊子之孝曰其不改父之臣是
 難能也文帝知亞夫於勞軍細柳時故擇任而命之
 景帝果建大功於文帝無負所知景帝明知父母所
[013-36b]
 愛亦愛之亞夫之尊寵無極矣乃故設大胾顧取匕
 箸竟加以不足君所之罪而曰鞅鞅非少主臣下之
 獄而亞夫死君子有云捐殯而奔其父之使者是亦
 奔父也亞夫誤為文帝所知而見殺文帝亦誤知亞
 夫而致之死則謂景帝為殺父可也且張釋之以劾
 奏之恨死鄧通以吮癰之怨死皆文帝之所愛也至
 於梁孝王武文帝子也驕而縱之亦樂於死臨江王
 榮己之子也以母失愛遂使酷吏殺之是於父子君
[013-37a]
 臣夫婦兄弟之間背理傷道無一可言議者止以刻
 薄任數歸之亦過恕之耶
漢昭帝即位霍光受遺詔上官桀詐使人為燕王旦上
書言光專權自恣疑有非常光聞之不入帝曰大將軍
安在桀對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詔召光光入免
冠頓首謝帝曰將軍冠朕知是書詐也光曰陛下何以
知之帝曰將軍之廣明都郎屬爾調校尉以來未能十日
燕王何以知之且將軍為非不須校尉時帝年十四左
[013-37b]
右皆驚而上書者果亡
 李德裕曰人君之德莫大於至明明以照奸則百奸
 不能蔽矣漢昭帝是也周成王有慚德矣成王聞管
 叔流言使周公狼䟦而東所謂執狐疑之心來讒賊
 之口撓不斷之論開羣枉之門使昭帝得伊吕之佐
 則成康不足侔矣
 臣良勝曰霍光之所以獲全者固昭帝之明乃武帝
 之明也武帝太子既廢時有燕王旦廣陵王胥皆不
[013-38a]
 知立而獨有意於鈎弋宫之子命黄門畫周公負成
 王圖特以賜光而上官桀桑𢎞羊之徒不與聞也故
 光受遺而請所立曰君未喻前畫意邪是武帝之明
 蓋知昭帝足以付國惟光足以輔少主也觀識書之
 詐而光所以輔昭十餘年臣故以為武帝之明也雖
 然昭帝之明若過成王而光之不學何足以語周公
 周公輔成王為師而召公為保畢公為傅左右前後
 罔非正人是以卒成令德昭帝時與光共事者惟張
[013-38b]
 安世田延年而士之通經術識義理者無聞焉因論
 久陰不雨廼知貴夏侯勝引蒯聵事折獄而賢雋不
 疑終不任也故昭帝居深宫近嬖寵年及冠而志業
 未有所就不及成王遠甚則昭帝不充其明者光之
 不明有以誤之也或者又曰使光於此萬不見白一
 去位足矣何有赤族之慘是亦光之不明又所以自
 誤也豈特誤昭帝哉
漢昭烈臨崩謂諸葛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
[013-39a]
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㕘軍又違衆議以謖綂大
衆與魏將張郃戰于街亭謖果違亮節制為郃所破亮
流涕斬之
 臣良勝曰昭烈可謂明矣亮不可謂不公也亦有馬
 謖之誤知人惟帝難之况其他乎獨念三代而下君
 臣相信如昭烈於亮亦不多有顧命之言亦或相違
 有如此者昔管仲之没桓公問之極言竪刁易牙開
 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桓公卒用三子致亂䝉袂而
[013-39b]
 死曰何面目見仲父嗚呼桓公有違於臣亮亦有違
 於君皆兩賢相遇者猶然君臣保終難矣哉
唐太宗謂長孫無忌曰人苦不自知其過卿可為朕明
言之對曰陛下武功文德臣等將順之不暇又何過之
可言上曰朕問公以己過公等皆曲相諛說朕欲面語
公等得失以相戒而改之何如皆拜謝上曰長孫無忌
善避嫌疑應物敏速决斷事理古人不過而總兵攻戰
非其所長高士亷涉獵古今心稍明達臨難不改節當
[013-40a]
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諌爾唐儉言辭便捷善和解
人事朕三十年遂無言及於獻替楊師道性行純和自
無愆違而情實怯懦緩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質敦厚
文章華贍而持論恒處經常劉洎性最堅貞有利益然
其意尚然諾私於朋友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論量
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稱意褚遂良學問稍長
性亦堅正每寫忠誠親附於朕如飛鳥依人人自憐之
 范祖禹曰君臣以道相與以義相正有朋友之義非
[013-40b]
 徒以分相使而已太宗欲聞過而無忌納諂以悦之
 其罪大矣然太宗論羣臣之得失亦豈皆中於理哉
 遂良直道犯顔盡忠無隱王魏之比也而譬之飛鳥
 輕侮其臣不恭孰甚焉
唐德宗從容與李泌論即位以來宰相曰盧杞忠清彊
介人言杞奸邪朕殊不覺其然泌曰人言盧杞奸邪而
陛下獨不覺其然此乃杞之所以為奸邪也倘陛下覺
之豈有建中之亂乎
[013-41a]
 臣艮勝曰天下之人難知也天下之奸尤難知也其
 為心也甚深其為迹也甚㣲將營其東而刑之於西
 將取其有而擊之於無嗚呼豈特如是已乎蓋有厚
 之以利而不納强之以爵而不受委之以權而不居
 聽君所為竊弄威福而不知納人於禍聚人於爭使
 不及圖已以固其位而不厭是於其君之庸者而欺
 之也若君之好善亦目之為邪而不覺天下之善亦
 有可以謂之惡天下之惡亦有可以謂之善或先之
[013-41b]
 以善而終之以惡或掩之以惡而可强名之以善試
 之以所不能刼之以所不從中之以所必欲示之以
 所必信其所以為情者萬出而一有所售皆足以行
 其奸此盧杞奸邪而德宗獨不知也若𤣥宗知林甫
 妬賢疾賢莫之比者而任之十有九年此豈獨異於
 人心哉當其任之亦德宗之不覺也流離播遷而慧
 知益長其對士淹之言蓋亦悔之晩矣
聖祖御㦸門與給事中吳去疾論政務因謂之曰吾以
[013-42a]
布衣起兵與今李相國徐相國湯平章皆鄉里所居相
遠者不過百里君臣相遇遂成大功甚非偶然今掃除
羣雄撫有江南人免亂離之若每終夜思之不能安枕
人心難安而易動事機難成而易壞茍撫之失宜施之
不當亂由是生今中原未平正焦勞之日豈能坐守一
方而忘遠慮乎正當練兵選將平定中原諸將小心忠
謹者惟徐達聽受吾言可任斯寄常遇春果敢有為可
以佐之其餘或以偏禆或以守城皆有可用之才天若
[013-42b]
輔吾諸將足以了之去疾對曰主上知人善任使平定
之功不難矣
聖祖謂侍臣曰人主能清心寡欲常不忘博施濟衆之
意庶幾民被其澤侍臣對曰陛下此心即天地之心也
惟人主之心無欲故能明斷萬事萬事理則天下之生
民受其福聖祖曰人之不能明斷者誠以欲害之也然
明斷亦不以急遽苛察為能茍見有未至反損人君之
明求之太過則虧人君之量
[013-43a]
 臣良勝曰聖人重明以麗乎天下蓋有取於離離之
 卦其中虛也虛所以能明也洪惟聖祖明燭無疆而
 知周萬變知人善斷克顯丕基明之用亦廣矣然其
 所以能用其明者以清心寡欲為之本也人心如明
 鏡止水而無物欲以害之是所謂離之虛而明也是
 故以無欲為本而大欲所以成也彼内多欲而欲效
 唐虞之治閨門骨肉之間且有所蔽匪苛則闇斷失
 其平廢后思子卒不可悔所謂一指蔽目泰山在前
[013-43b]
 而弗之見已嗚呼日月無私而能久照聖人之明並
 於日月者無欲之謂也是以不及於明則謂之闇過
 用其明則謂之苛二者皆欲之為累也懿哉聖訓無
 餘藴矣
永樂九年通政司言有指揮首天城衞千户犯罪繫刑
部獄其母致貨托己為賂部官求免己不敢從并以其
貨來首命法司問千户與指揮有舊乎對曰無曰非故
舊而輙以違法干之獨不慮事敗哉此非人情命法司
[013-44a]
訊之至法司奏指揮所居近刑部而千户之母寓其隣
家朝夕饋子食指揮察其有賫槖紿言已與部官厚可
以賂免母遂致貨旁有欲發其奸者指揮懼遂首而隱
其實情論法千户之母當准與賍律指揮罷職謫屯種
諭之曰愛其子而以賂求免人之常情且婦人焉知法
律其宥之指揮始則欺人取貨終則隱情罔上又汙朝
臣此不可恕但罷職屯種何以示懲即械送交趾充軍
錦衣衞奏民與外國使人交通者宜執付法司罪之文
[013-44b]
皇問其實對曰以氊衫市之而與之交語甚久特命釋
之錦衣衞官復言氊衫於物甚㣲交通於法難宥上曰
立法以禁奸過輕則民悞用法在體情過重則民急彼
小人治生富則以錢易物貧則以物易錢交議價值豈
一語可决彼何知國法其釋之既而謂侍臣曰茲事若
忽於聽察則愚民以氊衫獲罪矣
 臣良勝曰聽察之明仁愛之公不待言矣而淵㣲之
 意臣又仰窺於萬一也彼外國使人亦人也是非之
[013-45a]
 心亦有也若以㣲物而罪人於曖昧不明之議獨無
 腹誹之乎歸言本國寧無生輕視之心乎昔吕夷簡
 以私怨黜范仲淹軰時有四賢一不肖詩契丹張于
 幽州館王安石行青苖法而交趾露布問民困苦則
 我文皇之治斯獄有足以讋服遠人之心者
永樂四年錦衣衞校尉有訐朝臣謗毁時政之失者文
皇曰此必誣之蓋朝廷未嘗行此政彼安得有此言命
錦衣衞詰之果挾私忿誣之文皇曰人主聽言之際豈
[013-45b]
可不審向若不察付之法司則死誹謗必矣小人致誣
君子此風不可長命以校尉付法司論如律
 臣良勝曰冕旒蔽目貴不用明而察見淵魚或以為
 不祥也祖宗設内廵㣲訪察惟大奸盜機密有人不
 敢言者既而乃有及人臣語言陰事非文皇明見則
 誹謗妖言之禁有不可己以此為法至英廟時尚有
 及宗室敗倫亦涉虛妄者召學士李賢曰宗室中豈
 願有此醜事彼初既以為實今却云無此事以此觀
[013-46a]
 之其餘所行所枉多矣賢曰誠如聖諭因言法司明
 知其枉畏避此軰不敢辨理噫法之弊豈無端使然
 哉是亦司法非其人爾然當二聖之明自當無法之
 弊矣
  右衍知人之明
 
 
 
[013-46b]
 
 
 
 
 
 
 
 中庸衍義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