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90 張子抄釋-明-呂柟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張子抄釋卷二
             明 吕柟 撰
   正蒙中正第十
中正然後貫天下之道此君子之所以大居正也葢得
正則得所止得所止則可以𢎞而致於大樂正子顔淵
知欲仁矣樂正子不致其學足以為善人信人志於仁
無惡而已顔淵好學不倦合仁與智具體聖人獨未至
[002-1b]
聖人之止爾釋學能換/胎移骨
大中至正之極文必能致其用約必能感而通未至於
此其視聖人恍惚前後不可為之像此顔子之嘆乎釋/博
文約禮聖/學無餘事
高明不可窮博厚不可極則中道不可識葢顔子之嘆
也君子之道成身成性以為功者也未至於聖皆行而
未成之地爾釋成性/即成身
大而未化未能有其大化而後能有其大釋化能/兼大
[002-2a]
知徳以大中為極可謂知至矣擇中庸而固執之乃至
之之漸也惟知學然後能勉能勉然後日進而不息可
期矣釋惟知學難知/學自會不息
極其大而後中可求止其中而後大可有釋大有中/中兼大
大亦聖之任雖非清和一體之偏猶未忘於勉而大爾
若聖人則性與天道無所勉焉釋無所勉/者化也
不得已當為而為之雖殺人皆義也有心為之雖善皆
意也正已而物正大人也正已而正物猶不免有意之
[002-2b]
累也有意為善利之也假之也無意為善性之也由之
也有意在善且為未盡况有意於未善耶仲尼絶四自
始學至成徳竭兩端之敎也釋但仲尼無四者之/盡耳所以與天同運
天理一貫則無意必固我之鑿意必固我一物存焉非
誠也四者盡去則直養而無害矣釋誠無事誠之/者必有事焉
妄去然後得所止得所止然後得所養而進於大矣無
所感而起妄也感而通誠也計度而知昏也不思而得
素也事豫則立必有教以先之盡教之善必精義以研
[002-3a]
之精義入神然後立斯立動斯和矣釋只/是熟
博文以集義集義以正經正經然後一以貫天下之道
釋道不外乎經經者義之/所成也義者文之所具也
将窮理而不順理将精義而不徙義欲資深且習察吾
不知其智也釋是謂不/知而作
君子於天下達善達不善無物我之私循理者共悦之
不循理者共改之改之者過雖在人如在已不忘自訟
共悦者善雖在已葢取諸人而為必以與人焉善以天
[002-3b]
下不善以天下是謂達善達不善釋只是/仁耳
責己者當知天下國家無皆非之理故學至於不尤人
學之至也釋如此方得道故/夫子謂知我其天
學者四失為人則失多好高則失寡不察則易苦難則
止學者捨禮義則飽食終日無所猷為與下民一致所
事不踰衣食之間燕㳺之樂爾釋人能自省過/其學便正且勇
知至學之難易知徳也知其美惡知人也知其人且知
德故能教人使入德仲尼所以問同而答異以此釋知/徳者
[002-4a]
能自得也故/能隨感而應
洪鐘未嘗有聲由扣乃有聲聖人未嘗有知由問乃有
知有如時雨之化者當其可乗其間而施之不待彼有
求有為而後教之也釋亦有待/求待為者
道以徳者運於物外使自化也故諭人者先其意而遜
其志可也葢志意兩言則志公而意私爾釋謂發初/心便易
有受教之心雖蠻貊可教為道既異雖黨類難相為謀
釋只是要/人信得真
[002-4b]
大人所存葢必以天下為度故孟子教人雖貨色之欲
親長之私達諸天下而後已釋只是有/仁心故
   正蒙至當第十一
至當之謂徳百順之謂福徳者福之基福者徳之致無
入而非百順故君子樂得其道釋得道者/非以徼福
浩然無害則天地合徳照無偏繫則日月合明天地同
流則四時合序酬酢不倚則鬼神合吉凶天地合徳日
月合明然後能無方體能無方體然後能無我釋無我/亦當在
[002-5a]
先與無我/語其成也
禮器則藏諸身用無不利禮運云者語其達也禮器云
者語其成也達與成體與用之道合體與用大人之事
備矣禮器不泥於小者則無非禮之禮非義之義葢大
者器則出入小者莫非時中也子夏謂大徳不踰閑小
徳出入可也斯之謂爾釋大者不器也大徳也禮運也/小者小人儒也小徳也禮器也
未能如玉不足以成徳未能成徳不足以孚天下修己
以安人修已而不安人不行乎妻子况可愾於天下釋/只
[002-5b]
看如何成與修若解得成/與修即天下可孚愾矣
制行以已非所以同乎人必物之同者已則異矣必物
之是者已則非矣釋只當/責已
能通天下之志者為能感人心聖人同乎人而無我故
和平天下莫盛於感人心釋感人心易通/天下之志難
易簡理得則知幾知幾然後經可正天下達道五其生
民之大經乎經正則道前定事豫立不疑其所行利用
安身之要莫先焉釋至易簡理得/處豈止知幾
[002-6a]
仁通極其性故能致養而靜以安義致行其知故能盡
文而動以變釋仁能成性便渾然/義則有斟酌條理耳
義仁之動也流於義者於仁或傷仁體之常也過於仁
者於義或害釋仁義並/行而不悖
大海無潤因暍者有潤至仁無恩因不足者有恩樂天
安土所居而安不累於物也釋無恩者不/自以為恩也
愛人然後能保其身能保其身則不擇地而安不擇地
而安葢所達者大矣大達於天則成性成身矣
[002-6b]
上達則樂天樂天則不怨下學則治已治已則無尤釋/治
已即/樂天
不知來物不足以利用不通晝夜未足以樂天聖人成
其徳不私其身故乾乾自强所以成之於天爾釋只是/求合於
天/
君子之道達諸天故聖人有所不能夫婦之智淆諸物
故大人有所不與釋却恐分/析太過
匹夫匹婦非天之聰明不成其為人聖人天聰明之盡
[002-7a]
者爾釋人聰明/皆天也
大人者有容物無去物有愛物無狥物天之道然天以
直養萬物代天而理物者曲成而不害其直斯盡道矣
釋天道雖直養然中間洪纎高下亦/自有曲析故聖人能盡其道似之
志大則才大事業大故曰可大又曰富有志久則氣乆
徳性久故曰可乆又曰日新釋大便/能乆
金和而玉節之則不過知運而貞一之則不流道所以
可乆可大以其肖天地而不離也與天地不相似其違
[002-7b]
道也逺矣釋即一隂一/陽為道之意
無不容然後盡屈伸之道至虚則無所不伸矣君子無
所爭知幾於屈伸之感而已精義入神交伸不爭之地
順莫甚焉利莫大焉釋容虚非/求順利
天下何思何慮明屈伸之變斯盡之矣釋既明屈伸之/變思慮自免
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仁之至也愛道之極也釋以明/禮為仁
道可知/其心矣
將致用者幾不可緩思進徳者徙義必精此君子所以
[002-8a]
立多凶多懼之地乾乾徳業不少懈於趨時也釋幾一/失必繆
義一違必非故/常自凶懼斯免
知徳之難言知之至也孟子謂我於辭命則不能又謂
浩然之氣難言易謂不言而信存乎徳行又以尚辭為
聖人之道非知徳達乎是哉釋只難言/便可尋究
   正䝉作者第十二
作者七人伏羲神農黄帝堯舜禹湯制法興王之道非
有述於人者也釋七人亦有述而斟酌/益損則在已故曰作
[002-8b]
以知人為難故不輕去未彰之罪以安民為難故不輕
變未厭之君及舜而去之堯君徳故得以厚吾終舜臣
徳故不敢不䖍其始釋四凶之誅不/誅堯舜皆是
舜之孝湯武之武雖順逆不同其為不幸均矣明庶物
察人倫然後能精義致用性其仁而行湯放桀有慚徳
而不敢赦執中之難也如是天下有道而已在人在已
不見其間也立賢無方也如是立賢無方此湯所以公
天下而不疑周公所以于其身望道而必吾見也釋此/皆可
[002-9a]
以明舜湯/武之心
可願可欲雖聖人之知不越盡其才以勉焉而已故君
子之道四雖孔子自謂未能博施濟衆修己安百姓堯
舜病諸是知人能有願有欲不能窮其願欲釋君子小/人皆有願
欲其所不能/窮者皆命也
   正蒙三十第十三
三十器於禮非强立之謂也四十精義致用時措而不
疑五十窮理盡性至天之命然不可自謂之至故曰知
[002-9b]
六十盡人物之性聲入心通七十與天同徳不思不勉
從容中道釋此非自孔子口氣/説葢舉其聖而言也
常人之學日益而不自知也仲尼學行習察異於他人
故自十五至於七十化而知裁其徳進之盛者與釋惟/心常
在學常進故能自知/非常人之孟浪過也
從心莫如夣夣見周公志也不夣欲不踰矩也不願乎
外也順之至也老而安死也故曰吾衰也久矣釋此雖/非孔子
口義却是/孔子實事
[002-10a]
困而不知變民斯為下矣不待困而喻賢者之常也困
之進人也為徳辨為感速孟子謂人有徳慧術知者存
乎疢疾以此自古困於内無如舜困於外無如孔子以
孔子之聖而下學於困則其蒙難正志聖徳日躋必有
人所不及知而天獨知之者矣故曰莫我知也夫知我
者其天乎釋君子困則愈進/小人困則退矣
冉子請粟與原思為宰見聖人之用財也釋亦可/觀一貫
聖人於物無畔援雖佛肸南子茍以是心至教之在我
[002-10b]
爾不為己甚也如是釋此便見聖人不可/及常人見此等亂矣
仲尼應問雖叩兩端而竭然言必因人為變化所貴乎
聖人之詞者以其知變化釋兩端只是一貫/一貫只是變化
放鄭聲逺佞人顔回為邦禮樂法度不必教之惟損益
三代葢所以告之也法立而能守則徳可乆業可大鄭
聲佞人能使為邦者䘮所守故放逺之釋自古無弊法/有弊人以孔子
之聖斟酌三代禮樂而猶懼鄭聲佞人况其他乎又無/鄭聲佞人雖時之禮樂不害為治有鄭聲佞人雖先王
禮樂亦無/如之何
[002-11a]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葢士
而懷居不可以為士必也去無道就有道遇有道而貧
且賤君子恥之舉天下無道然後窮居獨善不見知而
不悔中庸所謂惟聖者能之仲尼所以獨許顔回惟我
與爾為有是也釋君子須求其實然後方可/論世之有道無道而見隠
仲由樂善故車馬衣裘喜與賢者共敝顔子樂進故願
無伐善施勞聖人樂天故合内外而成其仁釋志立於/此其後所
就大小/皆因之
[002-11b]
顔淵從師進徳於孔子之門孟子命世修業於戰國之
際此所以潜見之不同釋徳業只/是一事
   正蒙有徳第十四
有徳者必有言能為有也志於仁而無惡能為無也釋/有
無不/並行
君子寧言之不顧不規規於非義之信寧身被困辱不
狥人以非禮之恭寧孤立無助不失親於可賤之人三
者知和而能以禮節之也與上有子之言文相屬而不
[002-12a]
相䝉者釋此發有/子之未發
徳主天下之善善原天下之一善同歸治故王心一言
必主徳故王言大釋一徳善便/不雜不小
言有教動有法書一有為宵有得息有養瞬有存釋六冇/盡乎一
身之學可謂造/次必於仁矣
君子於民導使為徳而禁其為非不大望於愚者之道
與禮謂道民以言禁民以行斯之謂爾釋此不可使/知之之意
聚百順以事君親故曰孝者畜也又曰畜君者好君也
[002-12b]
釋此以/畜為聚
事父母先意承志故能辨志意之異然後能教人釋志/公而
意私/故也
藝者日為之分義涉而不有過而不存故曰游釋游在/外者也
聊以適/其内耳
不穿窬義也謂非其有而取之曰盜亦義也惻隠仁也
如天亦仁也故擴而充之不可勝用釋仁義皆/有大小
自養薄於人私也厚於人私也稱其才隨其等無驕吝
[002-13a]
之弊斯得之矣釋自養與其過於/厚無寧過於薄
困辱非憂取困辱為憂榮利非樂忘榮利為樂釋不當/得者不
可致已當得/者不可有
克己行法為賢樂已可法為聖聖與賢迹相近而心之
所至有差焉辟世者依乎中庸沒世不遇而無嫌辟地
者不懷居以害仁辟色者逺耻於将形辟言者免害於
禍辱此為士清濁淹速之殊也辟世辟地雖聖人亦同
然憂樂於中與賢者其次者為異故曰迹相近而心之
[002-13b]
所至者不同釋王仲淹亦/言心跡判
弓調而後求勁焉馬服而後求良焉士必慤而後知能
者不慤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近釋不慤而能無徳/之材貽害甚大
谷神能象其聲而應之非謂能報以律吕之變也猶卜
筮叩以是言則報以是物而已易所謂同聲相應是也
王弼謂命吕者律語聲之變非此之謂也釋聲皆氣為/無處無氣觸
之即/應
   正蒙有司第十五
[002-14a]
有司政之綱紀也始為政者未暇論其賢否必先正之
求得賢才而後舉之釋得賢又有/司之綱紀
野九一而助郊之外助也國中什一使自賦郊門之内
通謂之國中田不井授故使什而自賦其一也釋張子/欲行井
田之意雖於/有司不忘
道千乗之國不及禮樂刑政而云節用而愛人使民以
時言能如是則法行不能如是則法不徒行禮樂刑政
亦制數而已爾釋禮樂刑政/皆在其事内
[002-14b]
富而不治不若貧而治大而不察不若小而察釋凡事/只貴專
精/
報者天下之利率徳而致善有勸不善有阻皆天下之
利也小人私己利於不治君子公物利於治釋勸阻/皆是報
   正蒙大易第十六
大易不言有無言有無諸子之陋也釋易言有者必慶/吉易言無者必咎
惡/
易語天地隂陽情僞至隠賾而不可惡也諸子馳騁説
[002-15a]
辭窮高極幽而知徳者厭其言故言為非難使君子樂
取之為貴釋易雖隱賾多為人事/諸子則舍人事而閒談
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故撰徳於卦雖爻有小大及
繋辭其爻必諭之以君子之義釋易有為小人謀小/人能變則君子矣
一物而兩體其太極之謂與隂陽天道象之成也剛柔
地道法之效也仁義人道性之立也三才兩之莫不有
乾坤之道釋乾坤/作太極
開物於幾先故曰知來明患而弭其故故曰藏往極數
[002-15b]
知來前知也前知其變有道術以通之君子所以措於
民者遠矣釋前知只是至誠/在人情物理上求
乾之四徳終始萬物迎之隨之不見其首尾然後推本
而言當父母萬物釋亦統天/首出之義
六爻擬議各正性命故乾徳旁通不失太和而利且貞
也顔氏求龍徳正中而未見其止故擇中庸得一善則
拳拳服膺嘆夫子之忽焉前後也釋顔子嘆夫子之/前後即是嘆天
聖人用中之極不勉而中有大之極不為其大大人望
[002-16a]
之所謂絶塵而奔峻極于天不可階而升者也釋只是/造於高
明/
庸言庸行葢天下經徳達道大人之德施於是者溥矣
天下之文明於是者著矣然非窮變化之神以時措之
宜則或陷於非禮之禮非義之義此顔子所以求龍徳
正中乾乾進徳思處其極未敢以方體之常安吾止也
釋只是常/存信謹
惟君子為能與時消息順性命躬天徳而誠行之也精
[002-16b]
義時措故能保合太和健利且貞孟子所謂始終條理
集大成於聖智者與易曰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乗六
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其此
之謂乎釋只是/仁熟
成性則躋聖而位天徳乾九二正位於内卦之中有君
徳矣而非上治也九五言上治者言乎天之徳聖人之
性故捨曰君而謂之天見大人徳與位之皆造也釋君/即天
耳言天以/見其極也
[002-17a]
造化之功發乎動畢達乎順形諸明養諸容載遂乎説
潤勝乎健不匱乎勞終始乎止釋此亦八卦之/序而錯言之
辭各指其所之聖人之情也指之以趨時盡利順性命
之理臻三極之道也能從之則不陷於凶悔矣所謂變
動以利言者也然爻有攻取愛惡本情素動因生吉凶
悔吝而不可變者乃所謂吉凶以情遷者也能深存繋
辭所命則二者之動見矣又有義命當吉當凶當否當
亨者聖人不使避凶趨吉一以貞勝而不顧如大人否
[002-17b]
亨有隕自天過涉滅頂凶无咎損益龜不克違及其命
亂也之類三者情異不可察釋聖人不使避凶豈有此/理若至此則凶不可避矣
聖人能慎/未然耳
富有者大無外也日新者久無窮也顯其聚也隠其散
也顯且隠幽明所以存乎象聚且散推盪所以妙乎神
釋象又比/神著耳
   正䝉樂器第十七
樂器有相周召之治與其有雅太公之志乎雅者正也
[002-18a]
直已而行正也故訊疾蹈厲者太公之事耶詩亦有雅
亦正言而直歌之無隱諷譎諫之巧也釋人主孤立於/上非相則何以
聰明然必得周召者方可不然/反害治故正譎皆為相之道
象武武王初有天下象文王武功之舞歌維清以奏之
成童/學之大武武王沒嗣王象武王之功之舞歌武以奏之
冠者/舞之酌周公沒嗣王以武功之成由周公告其成於宗
廟之歌也十三舞焉其釋此亦詩序/之義可知 他篇亦有據
幽贊天地之道非聖人而能哉詩人謂后稷稼穡有相
[002-18b]
之道贊化育之一端也釋豈止贊其/一端而已
采枲耳議酒食女子所以奉賓祭享君親者足矣又思
酌使臣之勞推及求賢審官王季文王之心豈是過歟
釋此亦序義可知王/季文王之化其家也
甘棠初能使民不忍去中能使民不忍傷卒能使民知
心敬而不瀆之以拜非善教寖明能取是於民哉釋拜/從詩
傳恐/是
九罭言王見周公當大其禮命則大人可致也釋此大/夫諷王
[002-19a]
之意/乎
狼跋美周公不失其聖卒能感人心於和平也釋此説/周公之
忠聖亦盡葢於/赤舄上見之
九疇次敘民資以生莫先天材故首曰五行君天下必
先正已故次五事已正然後邦得而治故次八政政不
時舉必昏故次五紀五紀明然後時措得中故次建皇
極求大中不可不知權故次三徳權必有疑故次稽疑
可徵然後疑决故次庶徵福極徵然後可不勞而治故
[002-19b]
九以嚮勸終焉五為數中故皇極處之權過中而合義
者也故三德處六釋張序疇猶/孔子序卦乎
   正蒙王禘第十八
禮不王不禘則知諸侯歳闕一祭為不禘明矣至周以
祠為春以禴為夏宗廟歲六享則二享四祭為六矣諸
候不禘其四享與夏商諸候夏特一祫王制謂礿則不
禘禘則不嘗假其名以見時祀之數爾作記者不知文
之害意過矣釋立文巧過則義失記/中多有之如廟數亦然
[002-20a]
禘於夏周為春秋嘗於夏商為秋冬作記者交舉以二
氣對互而言爾釋禘當在四時祭數之外/或舉在四時遂并論耳
庶子不祭祖不止言王/考而已明其宗也明宗子/當祭之不祭禰以父/為親
之極甚者故/又發此文明其宗也庶子不為長子斬不繼祖與禰
故也此以服言不以祭/言故又明此條
庶子不祭殤與無後者註不祭殤者父之庶葢以殤未
足語世數特以已不祭禰故不祭之不祭無後者祖之
庶也雖無後以其成人備世數當祔祖以祭之已不祭
[002-20b]
祖故不得而祭之也祖庶之殤則自祭之也言庶孫則
得祭其子之殤者以已為其祖矣無所附之也凡所祭
殤者唯適子此據禮天子下祭殤五皆適子適孫之類
故知凡殤非適皆不當特祭惟當從祖祔食無後者謂
昆弟諸父殤與無後者如祖廟在小宗之家祭之如在
大宗釋此言喪祭皆以宗/子為重可知其生矣
殷而上七廟自祖考而下五并逺廟為祧者二無不遷
之太祖廟至周有百世不毁之祖則三昭三穆四為親
[002-21a]
廟二為文武二世室并始祖而七諸侯無二祧故五大
夫無不遷之祖則一昭一穆與祖考而三故以祖考通
謂為太祖若祫則請於其君并高祖干祫之干祫之不/當祫而時
祫之/也孔註王制謂周制亦粗及之而不詳爾釋觀干祫/之文則雖
庶人亦得祭其祖/但廟數不同耳
祭社稷五祀百神者以百神之功報天之徳爾故以天
事鬼神事之至也理之盡也釋此仁/孝之義
祖廟未毁敎於公宫則知諸候於有服族人亦引而親
[002-21b]
之如家人焉釋公宫所/以合族也
   正蒙乾稱第十九
凡可狀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氣之性本虚
而神則神與性乃氣所固有此鬼神所以體物而不可
遺也至誠天性也不息天命也人能至誠則盡性而神
可窮矣不息則命行而化可知矣學未至知化非真得
釋性神皆在氣中只一物耳/故養成浩然之氣性命皆得
有無虚實通為一物者性也不能為一非盡性也飲食
[002-22a]
男女皆性也是烏可滅然則有無皆性也是豈無對莊
老浮屠為説乆矣果暢真理乎釋但舉氣則天地人物/皆在其中安得言無亦
安得又説有若説無/除是私欲可無耳
有無一内外合庸聖/同此人心之所自來也若聖人則不
專以聞見為心故能不專以聞見為用無所不感者虚
也感即合也咸也以萬物本一故一能合異以其能合
異故謂之感若非有異則無合天性乾坤陰陽也二端
故有感本一故能合天地生萬物所受雖不同皆無須
[002-22b]
㬰之不感所謂性即天道也釋雖他萬物出不過隂陽/只隂陽便會感受其性然
也/
感者性之神性者感之體在天在人/其究一也惟屈伸動靜終始
之能一也故所以妙萬物而謂之神通萬物而謂之道
體萬物而謂之性釋神道/性一也
至虚之實實而不固至靜之動動而不窮實而不固則
一而散動而不窮則往且來釋此便/是性命
性通極於無氣其一物爾命禀同於性遇乃適然焉人
[002-23a]
一已百人十已千然有不至猶難語性可以言氣行同
報異猶難語命可以言遇釋言性通極於無即是無聲/臭之意然亦不能離乎氣也
命自我立故/以報異言遇
釋氏語實際乃知道者所謂誠也天徳也其語到實際
則以人生為幻妄有為為疣贅以世界為䕃濁遂厭而
不有遣而弗存就使得之乃誠而惡明者也儒者則因
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學而可以成聖得天
而未始遺人易所謂不遺不流不過者也彼語雖似是
[002-23b]
觀其發本要歸與吾儒二本殊歸矣道一而已此是則
彼非此非則彼是固不當同日而語其言流遁失守窮
大則淫推行則詖致曲則邪求之一卷之中此弊數數
有之大率知晝夜隂陽則能知性命能知性命則能知
聖人知鬼神彼欲直語太虚不以晝夜隂陽累其心則
是未始見易則雖欲免隂陽晝夜之累末由也已易且
不見又烏能更語真際捨真際而談鬼神妄也所謂實
際彼徒能語之而已未始心解也釋釋氏原不識/誠又安能論明
[002-24a]
浮屠明鬼謂有識之死受生循環遂厭苦求免可謂知
鬼乎以人生為妄可謂知人乎天人一物輙生取舍可
謂知天乎孔孟所謂天彼所謂道或者指游魂為變為
輪廻未之思也大學當先知天德知天徳則知聖人知
鬼神今浮屠極論要歸必謂死生轉流非得道不免謂
之悟道可乎自其説熾傳中國儒者未容窺聖學門墻
已為引取淪胥其間指為大道其俗達之天下致善惡
知愚男女臧獲人人著信使英才間氣生則溺耳目恬
[002-24b]
習之事長則師世儒宗尚之言遂㝠然被驅因謂聖人
可不修而至大道可不學而知故未識聖人心已謂不
必求其迹未見君子志已謂不必事其文此人倫所以
不察庶物所以不明治所以忽徳所以亂異言滿耳上
無禮以防其僞下無學以稽其弊自古詖淫邪遁之詞
翕然並興一出於佛氏之門者千五百年自非獨立不
懼精一自信有大過人之才何以正立其間與之較是
非計得失釋説佛極盡其病/矣人可以不感也
[002-25a]
將修已必先厚重以自持厚重知學徳乃進而不固矣
忠信進徳惟尚友而急賢欲勝已者親無如改過之不
釋此解於學/有次序矣
 
 
 
 
 
[002-25b]
 
 
 
 
 
 
 
 張子抄釋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