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84 因知記-明-羅欽訓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困知記附錄      明 羅欽順 撰
  與王陽明書庚辰夏/
昨拜書後一日始獲奉領所惠大學古本朱子晚年定
論二編珍感珍感某無似徃在南都嘗䝉誨益第苦多
病怯於話言未克傾吐所懐以求歸於一是恒用為歉
去年夏士友有以傳習録見示者亟讀一過則凡向日
所聞徃徃具在而他所未聞者尚多乃今又獲并讀二
[007-1b]
書何其幸也顧惟不敏再三尋繹終未能得其指歸而
向日有疑嘗以面請而未决者復叢集而不可解深惟
執事所以惠教之意將不徒然輙敢一二條陳仰煩開
示率爾之罪度𢎞度之能容也切詳大學古本之復盖
以人之為學但當求之於内而程朱格物之說不免求
之於外聖人之意殆不其然於是遂去朱子之分章而
削其所補之傳直以支離目之曽無所用夫當仁之讓
可謂勇矣竊惟聖門設教文行兼資博學於文厥有明
[007-2a]
訓顔淵稱夫子之善誘亦曰博我以文文果内邪外邪
是固無難辨者凡程朱之所為說有戾於此者乎如必
以學不資於外求但當反觀内省以為務則正心誠意
四字亦何不盡之有何必於入門之際便困以格物一
叚工夫也顧經旣有此文理當尊信又不容不有以處
之則從而為之訓曰物者意之用也格者正也正其不
正以歸於正也其為訓如此要使之内而不外以㑹歸
一處亦嘗就以此訓推之如曰意用扵事親即事親之
[007-2b]
事而格之正其事親之事之不正者以歸於正而必盡
夫天理盖猶未及知字已見其繳繞迂曲而難明矣審
如所訓兹惟大學之始茍能即事即物正其不正以歸
於正而皆盡夫天理則心亦既正矣意亦既誠矣繼此
誠意正心之目無乃重複堆疊而無用乎大哉乾元萬
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凡吾之有此身與夫萬物
之為萬物孰非出於乾坤其理固皆乾坤之理也自我
而觀物固物也以理觀之我亦物也渾然一致而已夫
[007-3a]
何分於内外乎所貴乎格物者正欲即其分之殊而有
見乎理之一無彼無此無欠無餘而實有所統㑹夫然
後謂之知至亦即所謂知止而大本於是乎可立達道
於是乎可行自誠正以至於治平庶乎可以一以貫之
而無遺矣然學者之資稟不齊工夫不等其能格與否
或淺或深或遲或速詎容以一言盡哉惟是聖門大學
之教其道則無以易此學者所當由之以入不可誣也
外此或誇多而鬬靡則溺於外而遺其内或厭繁而喜
[007-3b]
徑則局於内而遺其外溺於外而遺其内俗學是已局
於内而遺其外禪學是已凡為禪學之至者必自以為
明心見性然於天人物我未有不二之者是可謂之有
真見乎使其見之果真則極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一
毛一髪皆吾體也又安肯叛君父捐妻子以自䧟於禽
獸之域哉今欲援俗學之溺而未有以深杜禪學之萌
使夫有志於學聖賢者將或昧於所從恐不可不過為
之慮也又詳朱子定論之編盖以其中嵗以前所見未
[007-4a]
真爰及晚年始克有悟乃於其論學書尺三數十卷之
内摘此三十餘條其意皆主於向裏者以為得於既悟
之餘而斷其為定論斯其所擇宜亦精矣第不知所謂
晚年者斷以何年為定羸軀病暑未暇詳考偶考得何
叔京氏卒於淳熈乙未時朱子年方四十有六爾後二
年丁酉而論孟集註或問始成今有取於答何書者四
通以為晚年定論至於集註或問則以為中年未定之
說竊恐考之欠詳而立論之太果也又所取答黄直卿
[007-4b]
一書監本止云此是向來差誤别無定本二字今所編
刻増此二字當别有據而序中又變定字為舊字却未
詳本字同所指否朱子有答吕東萊一書嘗及定本之
說然非指集註或問也凡此愚皆不能無疑顧猶未足
深論竊以執事天資絶出而日新不已向來恍若有悟
之後自以為證諸五經四子沛然若决江河而放諸海
又以為精明的確洞然無復可疑某固信其非虚語也
然又以為獨於朱子之說有相牴牾揆之於理容有是
[007-5a]
邪他說姑未敢請嘗讀朱子文集其第三十二卷皆與
張南軒答問書内第四書亦自以為其於實體似益精
明因復取凡聖賢之書以及近世諸老先生之遺語讀
而騐之則又無一不合盖平日所疑而未白者今皆不
待安排徃徃自見灑落處與執事之所以自序者無一
語不相似也書中發其所見不為不明而卷末一書提
綱振領尤為詳盡竊以為千聖相傳之心學殆無以出
此矣不知何故獨不為執事所取無亦偶然也邪若以
[007-5b]
此二書為然則論孟集註學庸章句或問不容别有一
般道理雖或其間小有出入自不妨隨處明辨也如其
以為未合則是執事精明之見决與朱子異矣凡此三
十餘條者不過姑取之以證成髙論而所謂先得我心
之所同然者安知不有毫釐之不同者為祟於其間以
成牴牾之大隙哉恐不可不詳推其所以然也又執事
於朱子之後特推草廬呉氏以為見之尤真而取其一
說以附於三十餘條之後竊以草廬晚年所見端的與
[007-6a]
否良未易知盖吾儒昭昭之云釋氏亦毎言之毫釐之
差正在於此即草廬所見果有合於吾之所謂昭昭者
安知非其四十年間鑚研文義之效殆所謂真積力久
而豁然貫通者也盖雖以明道先生之髙明純粹又早
獲親炙於濓溪以發其吟風弄月之趣亦必反求諸六
經而後得之但其所稟隣於生知聞一以知十與他人
極力於鑚研者不同耳又安得以前日之鑚研文義為
非而以墮此科臼為悔夫得魚忘筌得兎忘蹄可也矜
[007-6b]
魚兎之獲而反追咎筌蹄以為多事其可乎哉然世之
徒事鑚研而不知反說約者則不可不深有儆於斯言
也抑草廬既有見夫所謂昭昭者又以不使有須臾之
間斷為庶㡬乎尊之之道其亦然矣而下文乃云於此
有未能則問於人學於已而必欲其至夫其須臾之間
間斷與否豈他人之所能與且既知所以尊之之道在
此一有間斷則繼續之而已又安得以為未能而别有
所謂學哉是則見道固難而體道尤難道誠未易明而
[007-7a]
學誠不可不講恐未可安於所見而遂以為極則也某
非知道者然黽勉以求之亦有年矣駸尋衰晚茫無所
得乃欲與一代之英論學多見其不知量也雖然執事
平日相與之意良不薄矣雖則駑鈍心誠感慕而樂求
教焉一得之愚用悉陳之而不敢隱其他節目所欲言
者頗多筆硯久踈收拾不上然其大要亦畧可覩矣伏
惟經畧之暇試一觀焉還賜一言以决其可否幸甚
  又戊子冬/
[007-7b]
側聞旌麾伊邇計不日當臨弊邑甚欲一瞻徳範以慰
多年渇仰之懐柰病骨支離艱於逺出咫尺千里悵惘
曷勝伏惟亮察去年嘗辱手書預訂文㑹殆有意乎左
提右挈相與偕之大道為愛良厚感戢無已但無若區
區之固滯何夫固滯者未免於循常而髙明者恒妙於
獨得竊恐異同之論有非一㑹晤間之所能决也然病
既有妨盛意何可虚辱輙以近來鄙說數叚奉呈尊覽
及嘗反覆髙論有不能無疑者亦條為一叚具如别幅
[007-8a]
固知未能仰契尊㫖將不免為覆瓿之具亦姑效其愚
而已雖然愚者千慮容有一得先暌後合尚不能無望
於髙明伏希裁擇幸甚
 物者意之用也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歸於正也此
 執事格物之訓也向䝉惠教有云格物者格其心之
 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正心者正其物
 之心也誠意者誠其物之意也致知者致其物之知
 也自有大學以來無此議論此髙明獨得之妙夫豈
[007-8b]
 淺陋之所能窺也邪然誨諭之勤兩端既竭固嘗反
 覆推尋不敢忽也夫謂格其心之物格其意之物格
 其知之物凡其為物也三謂正其物之心誠其物之
 意致其物之知其為物也一而已矣就三物而論以
 程子格物之訓推之猶可通也以執事格物之訓推
 之不可通也就一物而論則所謂物者果何物邪如
 必以為意之用雖極安排之巧終無可通之日此愚
 之所不能無疑者一也又執事嘗謂意在於事親即
[007-9a]
 事親是一物意在於事君即事君是一物諸如此類
 不妨說得行矣有如論語川上之嘆中庸鳶飛魚躍
 之㫖皆聖賢喫𦂳為人處學者如未能深達其義未
 可謂之知學也試以吾意著於川之流鳶之飛魚之
 躍若之何正其不正以歸於正邪此愚之所不能無
 疑者二也又執事答人論學書有云吾心之良知即
 所謂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則事
 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
[007-9b]
 物物各得其理者格物也審如所言則大學當云格
 物在致知不當云致知在格物當云知至而后物格
 不當云物格而后知至矣且既言精察此心之天理
 以致其本然之良知又言正惟致其良知以精察此
 心之天理然則天理也良知也果一乎果非一乎察
 也致也果孰先乎孰後乎此愚之所不能無疑者三
 也
  初作此書將以復陽明徃年講學之約書未及寄
[007-10a]
  而陽明下世矣惜哉鄙說數叚皆記中語也念非
  一家私議因録之
  答允恕弟己丑夏/
昨得手簡知嘗細讀拙記心性理氣諸說凡記中大節
目吾弟所見皆合何慰如之然心性之辨既明則象山
之學術居然可見顧乃疑吾言為已甚何也象山之學
吾見得分明是禪弟則以為似襌似之為言彷佛之謂
也以余觀之佛氏有見於心無見於性象山亦然其所
[007-10b]
謂至道皆不出乎靈覺之妙初不見其有少異也豈直
彷彿云乎據象山所見自不合攻禪縁當時多以禪學
目之不容不自解爾釋氏之自私自利固與吾儒不同
然此只是就形迹上斷他病根所在不曽說得盖以靈
覺為至道乃其病根所以異於吾儒者實在於此而此
二字正是象山受用處如何自肯拈出余所謂陽避其
名而隂用其實誠有見乎此也格物之義程朱之訓明
且盡矣當為萬物無疑人之有心固然亦是一物然專
[007-11a]
以格物為格此心則不可說卦傳曰觀變於隂陽而立
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徳而理於義窮理盡
性以至於命後兩句皆主卦爻而言窮理云者即卦爻
而窮之也盖一卦有一卦之理一爻有一爻之理皆所
當窮窮到極處却止是一理此理在人則謂之性在天
則謂之命心也者人之神明而理之存主處也豈可謂
心即理而以窮理為窮此心哉良心發見乃感應自然
之機所謂天下之至神者固無待於思也然欲其一一
[007-11b]
中節非思不可研㡬工夫正在此處故大學之教雖已
知止有定必慮而後能得之其工夫之詳宻可知矣若
此心粗立猶未及於知止感應之際乃一切任其自然
遂以為即此是道其不至於猖狂妄行者㡬希凡象山
之為此言誤人多矣其流禍迄今益甚士之好髙欲速
者更倡迭和駸駸乎有丕變於夷之勢世道升降將必
由之余惟恐攻之之不力而無以塞其源殊不覺其言
之已甚也來簡有云若陽避隂用則象山乃反覆作偽
[007-12a]
之人此固君子之言而亦可謂善辨矣余敢忽哉夫以
象山之髙明固宜不肯作偽但其見性不的而主張所
學太過未免頗有飾辭如辨無極書中一隂一陽已是
形而上者况太極乎兩語明是疎脫却湏要遮飾又如
答李敏求心性材情之問始終不見分曉只是支吾恐
非所謂修辭立其誠也弟嘗徧讀其書試尋得㡬句言
性分明處來安有不服陽避隂用之說當不俟終日而
改之矣趙東山之賛要在超然獨契本心一語意欲為
[007-12b]
象山出脫禪學余固謂象山有見於心但無見於性爾
賛詞得無尚費分說邪湛元明議論多持兩端余嘗儗
之楊子雲矣况渠乃象山𣲖下真法嗣乎容有囘䕶言
及於此弟將又以為甚顧不直則道不見爾倘猶未合
不妨更熟講之余固嘗言辨之弗明而弗措焉必有時
而明矣
  附允恕原簡
 承示劄記反覆數過詞意俱到心性理氣諸說鄙見
[007-13a]
 皆同獨象山條下終未盡合心性雖㣲有分原只一
 理象山想是合下心地清明故所見過髙不再細究
 遂謂心即理也又云格此物窮此理此字皆指心言
 人誠能窮得此心之理亦何性不了記云聖經格物
 窮理果指心乎然則物理果皆非心乎當惻隱處自
 惻隱等語此良心發見處恐亦無待乎思又與王順
 伯書言儒者以人生與天理並而為三極不盡人道
 不足與天地並釋氏止見生死事大此即其道之有
[007-13b]
 異爾後一書尤懇切若謂陽避其名而隂用其實則
 象山乃反覆作偽之小人非惟朱子得以攻之順伯
 老兄亦將攘臂而敺之矣隂實祖用其說而陽諱其
 所自來此亦朱之攻陸未知能得其服辨否與順百
 書朱子亦議其不是今不及撿閱嘗愛趙東山之賛
 及近日湛元明之語云謂之禪吾不敢也謂流而非
 禪吾不信也可謂平正之論兄再思之記得無已甚
 乎無令後人之議今也今專此申請便中示正病暑
[007-14a]
 不能詳悉
  答黄筠谿亞卿
道心性也性者道之體人心情也情者道之用其體一
而已矣用則有千變萬化之殊然而莫非道也此理甚
明此說從來不易來書乃有用非道乎之難殊莫詳所
以反覆思之得非人心道心之辨有未合乎夫危㣲精
一四語乃心學之源僕於此煞曾下工夫體究來直窮
到無可窮處方敢立論萬一未合願相與熟講之此處
[007-14b]
合則無徃而不合矣寂然不動感而遂通髙見謂非聖
人不能是以不能無疑於鄙說愚則以謂常人之心亦
有時而寂但茫無主宰而大本有所不立常人之心亦
無時不感但應物多謬而達道有所不行此其所以善
惡雜出而常危也此亦不須執紙上言語騐之於心便
自可見既是人心動静如此即不容獨歸之聖人矣請
更詳之 静無形而動有象只是就已發未發上立論
非謂人倫庶物皆不必留意也盖格物窮理工夫記中
[007-15a]
第六第七章嘗推明程子之意其說亦既詳矣試求其
下手處惟性情最為切近故此章粗舉其端至第二十
一章方能盡其說也果於性情上有見則天下之理皆
不外此然亦須於事物上一一騐過或先於事物有見
亦須就性情上騐過盖内外只是一理但有纎毫不合
便成窒礙所見終未為的也且吾心之理與人倫庶物
之理皆所謂無聲無臭者也既曰窮理孰非明其所難
明者乎 知行嘗並進而知常在先先儒有定論矣南
[007-15b]
軒之說未見全文所謂知有淺深理固如此陽明學術
大本已自不同其餘要不足深辨知萬物同出一理為
知至此言未為不是但不知吕氏於格物處若何用工
乃自為四說之異據其所說與同出一理之言自不相
應朱子以牽合二字㫁之可謂切中其病矣余所云物
格則無物者誠以工深力到而豁然貫通則凡屈伸消
長之變始終聚散之狀哀樂好惡之情雖千緒萬端而
卓然心目間者無非此理一切形噐之粗迹舉不能礙
[007-16a]
吾廓然之本體夫是之謂無物孟子所謂盡心知性而
知天即斯義也天人物我其理本一不容私意安排若
有意於合物我而一之即是牽合之私非自然之謂矣
勉强牽合此處或通他處復礙何由得到盡心地位邪
來書所舉無物之句格字在物字上恐一時筆誤也
六十五章重添註脚之煩誠如來諭但於理一分殊之
義似乎稍有發明不知觀者縁何反惑繼之者善即所
謂感於物而動直縁程子之意而申明之耳非以化育
[007-16b]
形容人心也盖程子繼善之云是就人性發用處說感
物而動正是人性發用處也以感動釋繼善程子本意
較似分明似亦無可疑者惟濁其感動之物欲以下三
語原本倒却正意後嘗改正所以致惑或恐在此更希
指示也 指擿之諭盛徳之言也感佩感佩初間遇有
所見即記之於册似此類多矣及冩净本亦頗自覺傷
直多已削之所未果盡削者誠慮道之不見也然直有
餘而禮不足僕誠過矣將何以補之乎
[007-17a]
  答歐陽少司成甲午秋/
得六月望日書披閱再四承不以老朽見棄為之欣然
傾倒多至累幅厚意何可當夫道之不明久矣所幸聖
賢之遺書尚存有志於學者誦其言而咀其味探其歸
趣反而騐之吾心庶或窺見其一二以為持循之地顧
有道之君子世不多得是非得失莫或正之其所取證
終亦不出乎聖賢之書而已僕之從事於此盖亦有年
齒髪既凋自度無能復進乃筆其區區之見以與朋友
[007-17b]
講之然視為老生常談一覽而遂置之者多矣異同之
論邈乎其未有聞頃辱貽書見需拙稿夙欽髙誼因輙
以奉寄意者將有合焉誨札遄來則枘方鑿圓殊不相
入髙見已定殆亦無復可言者矣而書詞丁寧不容自
己勉罄所聞以復請更詳之來書凡三叚第一叚申明
良知即天理之說甚悉首云知覺與良知名同而實異
末云考之孔曾思孟濓溪明道之言質之楞伽楞嚴圓
覺涅槃諸經其宗㫖異同頗覺判别足知賢契不肯以
[007-18a]
襌學自居也然人之知識不容有二孟子本意但以不
慮而知者名之曰良非謂别有一知也今以知惻隱知
羞惡知恭敬知是非為良知知視知聽知言知動為知
覺是果有二知乎夫人之視聽言動不待思慮而知者
亦多矣感通之妙捷於桴鼔何以異於惻隱羞惡恭敬
是非之發乎且四端之發未有不闗於視聽言動者是
非必自其口出恭敬必形於容貌惡惡臭輙掩其鼻見
孺子將入於井輒匍匐而徃救之果何從而見其異乎
[007-18b]
知惟一爾而强生分别吾聖賢之書未嘗有也惟楞伽
有所謂真識現識及分别事識三種之别必如髙論則
良知乃真識而知覺當為分别事識無疑矣夫不以襌
學自居志之正也而所以自解者終不免墮於其說無
乃未之思乎天性之真明覺自然隨感而通自有條理
是以謂之良知亦謂之天理僕雖耄固知賢契所得在
此數語然其誤處亦在此數語此正是講學切要處不
得無言第恐定力難移言之苦無益爾雖然吾心其可
[007-19a]
以不盡乎夫謂良知即天理則天性明覺只是一事區
區之見要不免於二之盖天性之真乃其本體明覺自
然乃其妙用天性正於受生之初明覺發於既生之後
有體必有用而用不可以為體也此非僕之臆說其在
樂記則所謂人生而静天之性即天性之真也感物而
動性之欲即明覺之自然也在易大傳則所謂天下之
至精即天性之真也天下之至神即明覺之自然也在
詩大雅則所謂有物有則即天性之真也好是懿徳即
[007-19b]
明覺之自然也諸如此類其證甚明曾有一言謂良知
為天理者乎然孔曾思孟濓溪明道之言賢契嘗考之
矣或恐别有可證髙論者惜乎畧未舉及僕請再以所
聞於數子者證之孔子嘗言知道知徳矣曾子嘗言知
止矣子思嘗言知天知人矣孟子嘗言知性知天矣凡
知字皆虚下一字皆實虚實既判體用自明以用為體
未之前聞也况明道先生嘗釋知覺二字之義云知是
知此事覺是覺此理尤為明白易見上下千數百年其
[007-20a]
言如出一口吾輩但當䔍信而固守之豈容立異若前
無所受而欲自我作古徒滋後學之惑而已非惟不足
以明道且將獲罪於聖門可不慎乎且僕又嘗聞之伊
川之道與明道無異晦菴之學以二程為宗來書所舉
竟不及二先生何也得無以其格物之訓於良知之說
有礙乎夫天人物我其理無二來書格物工夫惟是隨
其位分修其日履雖云與佛氏異然於天地萬物之理
一切置之度外更不復講則無以達夫一貫之妙又安
[007-20b]
能盡已之性以盡人物之性賛化育而叅天地哉此無
他只縁誤認良知為天理於天地萬物上良知二字自
是安著不得不容不置之度外爾聖人本天釋氏本心
天地萬物之理既皆置之度外其所本從可知矣若非
隨其位分修其日履則自頂至踵寜復少有分别乎二
先生所見之理洞徹無間凡其格物之訓誠有所謂百
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其孰能易之世儒妄加詆訾以
自䧟於浮薄諒賢契之所不取然於二先生之學似宜
[007-21a]
更加之意不以所見偶未之合而遂置之斯文之幸也
第二叚所論學問思辨工夫與僕所聞亦無甚異但本
領既别則雖同此進為之方先後緩急自有不可得而
同者盖以良知為天理則易簡在先工夫居後後則可
緩陳白沙所謂得此欛柄入手更有何事自兹以徃但
有分殊處合要理㑹是也謂天理非良知則易簡居後
工夫在先先則當急中庸所謂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
雖柔必强是也此說頗長姑舉其槩以賢契之明悟宜
[007-21b]
亦不待余詞之畢也聖賢經書人心善惡是非之迹固
無不紀然其大要無非發明天理以垂訓萬世世之學
者既不得聖賢以為之師始之開發聰明終之磨礲入
細所賴者經書而已舍是則貿貿焉莫知所之若師心
自用有能免於千里之謬者鮮矣善讀書者莫非切已
工深力到内外自然合一易簡之妙於是乎存岐而二
之不善讀書者也夫天下之士亦多矣豈可謂凡讀書
者皆逺人以為道惟尊奉其良知以從事於易簡者乃
[007-22a]
為不逺人以為道乎第三叚所論教學本原與夫後世
學術之弊亦可謂句句合矣但㣲意所在乃專以尊奉
良知從事於易簡者為是窮究物理博通於典訓者為
非只縁本領不同故其去取若是夫孔孟之絶學至二
程兄弟始明二程未嘗認良知為天理也以謂有物必
有則故學必先於格物今以良知為天理乃欲致吾心
之良知於事事物物此語見傳習録來書亦云致其/良知於日履之間以達之天下
是道理全在人安排出事物無復本然之則矣無乃不
[007-22b]
得於言乎雍語亦云天理只是吾心本體/豈可於事物上尋討總是此見不得於言而
勿求諸心此是告子大病凡為孔孟之學者或偶霑斯
疾不早進暝眩之藥以除其根是無勇也古者大學之
教非秀民不預農賈罝兎誠有所不能及者故曰民可
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公侯腹心天資之忠厚者亦云可
矣豈真見而知之與太公望散宜生等乎古人自㓜而
學至四十始仕三十年間無非為學之日既專且久道
明而徳立及為公卿大夫直行其所學而已不暇為學
[007-23a]
又奚病焉來書不能及不暇為之說殆以廣招徠之路
使人競趨於易簡爾豈通論乎格致與博物洽聞不同
先儒已自說破彼徒博而不知反諸約者望其入道誠
亦難矣若夫講之精辯之悉知之明而學之果不差焉
斯固吾夫子之所謂好學者豈易得哉學既不差安有
源逺本披之患本披源逺皆差之毫釐而不自覺者也
嗟乎安得先覺之君子特起於今之世以盡覺夫未覺
者哉累幅之書中間儘有合商量處第年老精神短照
[007-23b]
管不及又恐亂却正意是以但即其切要者論之然體
用兩字果明則凡未經商量者雖欲不歸於一不可得
也未審髙見畢竟以為何如言有盡而意無窮千萬詳

  又
二月十一日得去年十月晦日所惠書徃復間不覺遂
半年矣披覽之既欣慰可知僕獨學無朋見聞甚少向
來奉復誠欲資麗澤之益故詞繁而不殺兹承逐條開
[007-24a]
剥俾得聞所未聞幸甚幸甚夫良知之說賢契講之久
矣其義皆先儒所未及僕之所守不過先儒成說其不
合也固宜詳味來書詞雖若謙而所執彌固固以凝道
謙以全交可謂兩得之矣老拙於此尚何言哉然而瓊
玖之投木𤓰之報又禮之所不容廢者敬就來書再舉
一二以見枘鑿之不相入處刓方為圓老拙固所不能
斵圓就方賢契亦或未肯姑以奉酬雅意焉爾來書謂
立言各有所當此語固然樂記亦云物至知知不妨自
[007-24b]
為體用也但以理言即恐良知難作實體㸔果認為實
體即與道徳性天字無異若曰知此良知是成何等說
話邪明道學者須先識仁一章首尾甚是分明未嘗指
良知為實體也首云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智信皆
仁也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中間又云訂頑意思
乃備言此體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初未嘗語及良知
已自分明指出實體了不然則所謂存之者果何物邪
且訂頑之書具存並無一言與良知畧相似者此理殆
[007-25a]
不難見也其良知良能以下數語乃申言存得便合有
得之意盖雖識得此理若欠却存飬工夫則猶是二物
有對以已合彼終未有之惟是存養深厚自然良知日
明良能日充舊習日消此理與心漸次打成一片便為
已有夫是之謂有得其語脉一一可尋也此章之言陳
白沙嘗喫𦂳拈出近時有志於學者率喜談之然非虚
心潛玩毫釐之差或未能免無乃上累先賢已乎又來
書力辨置之度外一言僕固知此言之逆耳然竊有所
[007-25b]
見非敢厚誣君子也嘗讀文言有云大哉乾乎剛徤中
正純粹精也此天理之本然也象傳/有云乾道變化各正性
命此天理之在萬物者也吾夫子賛易明言天地萬物
之理以示人故有志於學者須就天地萬物上講求其
理若何謂之純粹精若何謂之各正人固萬物中之一
物爾須灼然見得此理之在天地者與其在人心者無
二在人心者與其在鳥獸草木金石者無二在鳥獸草
木金石者與其在天地者無二方可謂之物格知至方
[007-26a]
可謂之知性知天不然只是揣摩臆度而已盖此理在
天地則宰天地在萬物則宰萬物在吾心則宰吾身其
分固森然萬殊然止是一理皆所謂純粹精也以其分
之殊故天之所為有非人所能為者人之所為有非物
所能為者以其理之一故能致中和則天地以位萬物
以育中即純粹精之隱於人心者也和即純粹精之顯
於人事者也自源徂流明如指掌故曰聖人本天僕之
所聞盖如此今以良知為天理即不知天地萬物皆有
[007-26b]
此良知否乎天之髙也未易驟窺山河大地吾未見其
有良知也萬物衆多未易徧舉草木金石吾未見其有
良知也求其良知而不得安得不置之度外邪殊不知
萬物之所得以為性者無非純粹精之理雖頑然無知
之物而此理無一不具不然即不得謂之各正即是天
地間有無性之物矣以此觀之良知之非天理豈不明
甚矣乎來書所云視聽思慮必交於天地萬物無有一
處安着不得而置之度外者只是認取此心之靈感通
[007-27a]
之妙原不曾透到萬物各正處未免昏却理字終無以
自别於弄精魂者爾頗記佛書有云佛身充滿於法界
普見一切羣生前隨縁赴感靡不周而恒處此菩提座
非所謂視聽思慮必交於天地萬物者邪此之暌而彼
之合無他良由純粹精之未易識不肯虚心易氣以求
之爾率意盡言似乎傷直然非以求勝也盖講論道理
自不容於不盡是非取舍則在明者擇焉倘猶未亮姑
置之可也因風時寄數字以慰岑寂足見久要之義鄉
[007-27b]
書已祇受珍感珍感不宣
 
 
 
 
 
 
 困知記附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