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80 大學衍義補-明-丘濬 (master)


[136-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學衍義補卷一百三十六
             明 丘濬 撰
 治國平天下之要
  嚴武備
   遏盜之機上/
周禮士師之職掌鄉合州黨族閭比之聨與其民人之
什伍使之相安相受以比追追/㓂摶盜/賊之事以施刑罰
[136-1b]
慶賞
 鄭𤣥曰鄉合者鄉所合也
 賈公彦曰合其人民之什伍者此即因内政寄軍令
 之類五家為比比即一伍也二伍為什以此什伍比
 追胥焉
  臣按先儒謂聨比其居什伍其人鄉官之事也而
  士師掌之比追逐偦伺盜賊之事可見成周盛時
  雖稱極治而聖人為民防患之心無所不及故鄉
[136-2a]
  各有所司而士師又合而治之以比合比以閭合
  閭以聨其居以伍合伍以什合什以聨其人所以
  然者使之相安有不安者必其人非聨比閭者矣
  使其相受有不受者必其人非比什伍者矣於是
  即其相安相受之同什伍者比而合之以摶盜賊
  晝則追逐之夜則偦伺之廢事者則士師施之以
  刑罰有功者則士師施之以慶賞後世於里巷設
  為火鋪更夫使之互相覺察以防盜賊其原葢兆
[136-2b]
  於此
士師掌士之八成一曰邦汋二曰邦賊三曰邦諜四曰
犯邦令五曰撟邦令六曰為邦盜七曰為邦朋八曰為
邦誣
 鄭𤣥曰邦汋者斟酌盜取國家宻事邦賊為逆亂邦
 諜為異國反間者犯邦令干冒王敎令者撟邦令稱
 詐以有為者為邦盜竊取國之寳藏者
 王昭禹曰為邦朋為私黨以亂民也為邦誣造訛言
[136-3a]
 以惑衆也
  臣按八者而謂之成成者國法之成事品式也朝
  廷為此八者之成事品式以禁制夫臣民其事皆
  謂之邦者以見此乃國家之大事所以係安危治
  亂者非但鄉黨州閭之事也八者之中邦汋邦諜
  是交通外國之事犯令撟令是干犯王法之事邦
  盜不過竊取國貨而已其間最是為邦朋者聚黨
  以亂民為邦誣者訛言以惑衆為邦賊者搆逆以
[136-3b]
  稱亂三者乃國家之大惡生靈之禍本有天下國
  家者所當預懲宿戒者也先王立八成之法使士
  師掌之而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所以杜其幾
  微遏其萌蘖者豈不豫哉
司厲掌盜賊之任器貨賄辨其物皆有數量賈而揭之
入于司兵
 鄭𤣥曰任器貨賄謂盜賊所用傷人兵器及所盜財
 物也入于司兵若今時殺傷人所用兵器盜賊贓加
[136-4a]
 責没入也
 吳澂曰賈而揭之定其所直之價而識之也
  臣按司厲一官専主追徴賊贓
野廬氏掌達國道路至于四畿比猶校/也國郊及野之道
路宿息廬之/属井樹若有賔客則令守涂地之人聚柝與/柝
同/之有相翔者誅之
 鄭𤣥曰廬客行道所舍達謂廵行通之使不陷絶也
 宿息廬之属賔客所宿及晝止者也井共飲食樹為
[136-4b]
 蕃蔽相翔猶昌翔觀伺者也聚柝之聚擊柝以宿衛
 之也有姦人相翔於賔客之側則誅之不得令冦盜
 賓客
  臣按周禮遺人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
  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候館
  候館有積所以待賓客師役使命之往來既已掌
  於地官矣而秋官之野廬氏又職往來按比而肅
  其守衛焉由是觀之可見古昔盛時所以防盜者
[136-5a]
  無所不至非但以安行旅之往來實所以示國威
  之嚴肅也昔周定王使單襄公聘于宋假道于陳
  以聘楚道茀不可行而知陳之不能守其國矧惟
  堂堂乎大朝威名逺讋於萬里之外九夷八蠻無
  不歸仰顧於畿甸之間國門之外盜賊時時竊發
  公行以刼掠行旅斯聲也豈可聞於遐外乎當道
  者以此為小事故不以聞葢不知周官設野廬氏
  之意單襄公譏陳人之語也臣請嚴勅捕盜之官/都城之外五百里内
[136-5b]
  有盜賊刼掠者其應捕及統督者不獲盜皆革其/冠服俾以必獲為期三月之外除其名然京師地
  大而人衆俗雜五方難於辨識與其督責於其後/孰若豫備於其先請於都城之外分為數路每路
  約量逺近立一望樓毎樓於常操軍撥馬軍十名/歩軍十五名五日一番輪守樓上置鼓一白旗一
  烽火一遇有盜賊樓上軍即擂鼔舉煙以白旗指/其所往之方樓下軍具器械逐之必抵其所至如
  此不必嚴刑督責而盜自無矣若夫冬月河氷之/後於都城外設東西二營委軍官一員督領馬軍
  各一二百名有大車運載者許其豫投辭告知會/集衆軍必五車然後偕行每車差馬軍三名䕶送
  其軍人芻料之具就俾僦車者給之仍先行合經/由軍衛如自良鄉至涿州涿州至河間河間至徳
  州臨清濟寜以至於徐州此數處該班官軍十月/以後暫免赴操俾委官督領馬軍以次遞送至交
[136-6a]
  換處遇有回車仍令順䕶以回如此則道途無壅/塞之患商宦無畏途之憂四方之人經歴艱險至
  於近郊舉首仰望九重宫殿於紅/雲紫霧之中即有登仙之樂矣
司寤氏掌夜時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禦晨行者禁
宵行者夜遊者
 鄭𤣥曰夜士主行夜徼候者
 王安石曰禦晨行者禦使須明而行禁宵行者禁之
 使止也
  臣按此所謂夜禁也今制一更三㸃禁人行五更
[136-6b]
  三㸃放人行即此意
脩閭氏掌比國中城/内宿謂宿/衛互柝者與其國粥養也謂/羡卒
而比其追逐/冦讀為/偦者而賞罰之禁徑踰者與以兵革
趨行者與馳騁於國中者邦有故則令守其閭互唯執
節者不幾察/也
 鄭𤣥曰禁徑踰者兵革趨行者馳騁於國中者皆為
 其惑衆也
 賈公彦曰邦有故謂有冦戎大喪札皆恐有姦非則
[136-7a]
 令各守閭巷門有執節公使者不幾察也
 劉彞曰掌比國中宿互柝者謂檢國中夜士之守宿
 也互謂行馬以斷夜行者也柝謂擊柝以守門閭而
 傳更者也國之羡卒使之什伍以追偦擒捕冦賊獲
 多者賞之否則罰之
  臣按成周之世所以防姦盜者畿内則有野廬氏
  城内則有脩閭氏是以都城内外姦無所容閭里
  之問斬然以齊門巷之列肅然以寜雖有不逞之
[136-7b]
  姦無由而起猝遇非常之變有以制服之而不至
  於猖肆也脩閭氏掌比國中宿互柝者國中王城
  之中也比合什伍宿衛於王城之中以為追逐偦
  伺之備各於閭巷之間設為互以斷行即今鹿角
  之類設為柝以傳更即今木柝之属夜行有禁則
  入息者不趨於晦㝠之時更漏分明則向晦者皆
  知夫早晩之候葢冦盜之興皆於夜静人息之時
  而官府特於閭巷之間存此數輩俾其不寐以為
[136-8a]
  姦盜之防此古昔盛時非獨海宇之内無有大姦
  大冦而於閭里門巷之中雖胠篋穴墉之小盜亦
  無有也嗚呼天下之事何者而不起於微小哉惟其
  絶之於微小所以不使其延蔓滋長而至於大且
  著也國初於南京設為四十八衛每衛各有營營/兩際各為門本衛官軍就居其中遇有警急
  起集為易又於五城各設兵馬司設立弓手専以/廵徼京城内外即周官脩閭氏之職也又於各坊
  里巷立為火鋪支更守夜其與脩閭氏所謂互柝/追偦者無以異焉葢衛有所定居則呼召之軍易
  集廵徼有攸司則追偦之責有歸祖宗思患豫防/之意深矣惟今京師葢襲勝國之舊街坊里巷叅
[136-8b]
  錯不齊而衛所散處而士卒之名𨽻尺籍者聚散/無常甚者野處在數十里之外幸而承平無事一
  旦不幸而有意外之變出於倉猝之間急欲有所/召集豈不難哉臣愚欲於無事之先而豫為有事
  之備請復祖宗南京舊制雖然時異勢殊當守成/之後而為創始之謀誠未易也無已請用祖宗之
  意以為今日之備可乎夫南京之衛四十八今京/衛七十有餘其衛署随處散置中亦有未置署者
  且其軍士雖係籍衛中食糧至其操練以待調發/則分在各營必欲使每衛各為一處聨比其居決
  有不能者今名籍在衛所隊伍在將領而其所居/之地方則各属兵馬司也今京城地大人衆聚四
  海之人雜五方之俗承平日久人煙衆盛姦宄實/繁一城之大僅設五司官僚十數員兵卒百十輩
  而京城内外不下百十萬人家力有所不周勢有/所不及臣請毎城量地廣狹逺近添設行兵馬司
[136-9a]
  數處每處添設副指揮一員居守其司署相去以/鼔相聞為限司前用四木建鼔樓一所添兵置鼔
  以支更每更擊鼔而火鋪則擊析以相應由近及/逺不許雜亂又於該轄地方除官民及匠外凡係
  見操官軍在地方住者不分賃寄及上班者皆俾/報名附冊就於本坊見居軍官中推舉其管操者
  一員官最高者或侯伯或都督都指揮無則把總/指揮為衆信服者奏聞以為地方總領每季一造
  冊冊成各為三一留本司一送兵部一送總領官/每季行兵馬司率領本坊見居官軍起赴總領官
  私居叅見每年四見此外不許擅自起倩舊例每/兵馬司嵗委御史一員督察今既多立分司宜随
  地方廣狹添差分管遇有儆急兵部下兵馬司行/御史督該司起集該方官軍赴總領處聽用如此
  則倉卒事起有備無患雖非祖宗設立軍營初制/然於其間處置得宜運用有方則亦其遺意之彷
[136-9b]
  彿也又京城内外自來街坊因襲前代舊名俚俗/不雅混亂無别宜令各該御史督同兵馬司官分
  界畫圖别立新名每處立一大鋪分統小鋪每小/鋪設更夫六名每夜自二更一㸃起守至四更三
  㸃止其初更及五更不禁人行每更二人一守一/廵其大鋪更夫倍之大鋪之立必在本巷内出大
  街口邊對立木橦二四尺以下懸鐵索三以截斷/行路二更一㸃以後即横絙以絶往來至四更三
  㸃方開其他小巷口可通大街處俱為柵門一更/三㸃即鎻斷五更一㸃方開各行司為印烙牌數
  十面遇有公事及人家水火昏喪𦂳急等事許先/赴行司告領牌面遇夜照放無牌而闌出及擅開
  者坐以罪每大鋪置大銅鑼一面小鋪各置其小/者一面遇有盜竊即聲鑼相應其城中大街及城
  下皆不必立鋪其大街中及城下居者俱分守各/巷口大鋪大約京城直南北大街不過數處假如
[136-10a]
  崇文門自門至四樓為一節又自此抵城下為一/節每節夜撥馬軍十五名每夜止廵二更三更四
  更更輪五騎往來廵邏其餘倣此其九門城垣之/下以城為限每城撥軍之數亦如之其廵邏之軍
  五軍大營每日於見操官軍内輪差如此則人家/有盜賊之警而更鋪得以闌拒而賊不得以出入
  國家有倉猝之變而軍士易於召集而賊不得以/縱横此雖𤨏末之事而所闗係實大為國逺慮者
  可不加之意乎臣因是而又有一見焉昔者周幽/王舉火以戯諸侯則是三代之時不獨邊境置立
  烽火而宫禁之中亦有之也今國家運氣隆盛徳/澤深厚所謂億萬年盤石之宗泰山而四維之者
  也萬無意外之事然杞人憂天天豈有墜理而杞/人憂之憂之誠愚也然不失為愛天之深臣愚請
  於皇城中豫蓄二高竿猝有不測之事即於瓊島/上立之懸紅燈為號其事緩急以燈多少為符預
[136-10b]
  以遍告諸總戎大臣俾知其故又於九門上各立/高竿以懸紅燈定多少之數以示緩急之别徧告
  諸軍以為進止分散之令如此則不煩三令五申/而六軍萬姓可不言而諭不召而至矣此亦愚者
  之一/慮
論語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茍子之不欲雖
賞之不竊
 朱熹曰言子不貪欲則雖賞民使之為盜民亦知恥
 而不竊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
[136-11a]
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徳風小
人之徳草
 朱熹曰為政者民所視效何以殺為欲善則民善矣
 尹焞曰殺之為言豈為人上之語哉以身敎者從以
 言敎者訟而况於殺乎
  臣按宋范祖禹上疏於其君首引魯論此二章孔
  子答季康子之問之語而繼之曰臣始讀此二章
  書葢嘗疑之以為聖人之言主於敎化而已行之
[136-11b]
  未必有近效也及觀唐太宗初即位與羣臣論止
  盜或請重法以禁之太宗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
  者由賦役繁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亷吏使民
  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
  後海内升平路不拾遺外户不閉商旅野宿焉觀
  太宗之政如此乃始知聖人之言不欺後世行之
  必有效也夫以區區之魯國季康子為相孔子猶
  勸之以不欲所以止盜况天子之為天下乎伏見
[136-12a]
  熈寜臣僚有奏請别立盜賊重法者自行法以來
  二十餘年不聞盜賊衰止但聞其愈多耳古者開
  衣食之源立敎化之官先之以節儉示之以純朴
  有邪僻之民然後齊之以刑豈有不治其本専禁
  其末哉祖禹所謂本者開衣食之源立敎化之官
  先之以節儉示之以純朴是已然先以節儉示以
  純朴非無欲而欲善者不能也人君本節儉純朴
  以為治則民之衣食足矣而又得人以敎化之則
[136-12b]
  民皆化於善而仰事俯育之皆足放僻邪侈自不
  為矣
子曰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蘇轍曰古之聖人止亂以義止盜以義使天下之人
 皆知父子君臣之義而誰與為亂哉昔者唐室之衰
 燕趙之人八十年之間百戰以奉賊臣竭力致死不
 顧敗亡以抗天子之兵而以為忠臣義士之所當然
 當此之時燕趙士唯無義也故舉其忠誠専一之心
[136-13a]
 而用之天下之至逆以拒天下之至順而不知其非
 也孟子曰無恒産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
 恒産因無恒心放僻邪侈無不為己故夫燕趙之地
 常苦夫士大夫之寡也
  臣按蘇轍謂止亂以義止盜以義使天下之人皆
  知父子君臣之義誰與為亂哉臣竊以為亂與盜
  皆起於血氣之勇心志之欲也夫盜之起始於里
  閭積而至於為大盜則亂天下矣是以古之聖王
[136-13b]
  必制民恒産使其仰事俯育之有餘敎以禮義使
  其知尊君親上之當務則其心志有所養而不敢
  肆其欲血氣有所制而不敢逆乎理則里社之間
  偷竊之盜且不作矣雖欲為亂何所資而起乎
秦二世時發閭左戍漁陽者九百人屯大澤鄉陽城人
陳勝陽夏人吳廣為屯長㑹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法皆斬勝廣因天下愁怨乃殺將尉令徒属曰公等皆
失期當斬假令母斬而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壯士不死
[136-14a]
則已死則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寜有種乎衆皆從之乃
為壇而盟稱大楚攻大澤鄉㧞之比至陳卒數萬人入
據之遂自立為王郡縣苦秦法爭殺長吏以應之使從
東方來以反者聞二世怒下之吏後至者曰羣盜鼠竊
狗偷郡守尉方逐捕今盡得不足憂也乃悦
  臣按盜賊之起葢有所因也秦自始皇以來所以
  勞民力苦民心費民財戕民命者非一日矣民無
  以為生舉手動足何者非殺身之地使有一隙生
[136-14b]
  路民亦不尋死矣不得已而死中求生此廣勝之
  徒所以造亂也二世承始皇酷虐之後天下愁怨
  之時雖施之以仁恩惠政猶恐不能補救況又自
  蔽其耳目哉盜已衆矣而猶稱無盜臣下有言盜
  者反怒之不當怒而怒當憂而不憂天下安得不
  亂哉
漢武帝天漢中東方盜賊滋起攻城邑取庫兵釋死罪
殺二千石掠鹵鄉里道路不通上始使御史中丞丞相
[136-15a]
長史督之弗能禁乃使光禄大夫范琨等衣繡衣持節
虎符發兵以興擊所至得擅斬二千石以下誅殺甚衆
一郡多至萬餘人數嵗乃頗得其渠率散卒失亡復聚
黨阻山川者往往而羣居無可奈何於是作沈命法曰
盜起不發覺發覺而捕弗滿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
主者皆死其後小吏畏誅雖有盜不敢發府亦使其不
言故盜賊寖多上下相為匿以文辭避法焉
  臣按立法以除盜賊不可以不嚴亦不可以過於
[136-15b]
  嚴不嚴則有司不肯用心除賊遂至養成大禍過
  於嚴則有司恐罪及己上下相䝉蔽以避文法因
  而馴致大亂二者皆非中道也盜賊之起必推求
  其致盜之由既得其由必研窮所以至於此者何
  故也既得其故必反其所為以民待民而不以盜
  待民如是而民為盜猶自若也然後以盜待之大
  抵民之所以為盜之故不在朝廷則在官吏又不
  然則是姦民之乗間生事也國家不幸而有盜賊
[136-16a]
  之起則必反而思其所以致之者其禍起於朝廷
  則反已自責去其弊政起於官吏則根究所自而
  誅逐其人若但出於姦民則必急𠞰絶之痛懲以
  警衆使毋至於滋蔓也如此處之庶㡬得中道乎
宣帝時渤海嵗飢盜賊並起上選能治者丞相御史舉
龔遂拜渤海太守召見問何以治盜賊對曰海瀕遐逺
不霑聖化其民困於飢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
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今欲使臣勝之邪將安之也
[136-16b]
上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聞治亂民猶治亂
繩不可急也惟緩之然後可治臣願丞相御史且無拘
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上許焉加賜黄金贈遣乗
傳至渤海界郡發兵以迎遂皆遣還移書勅属縣罷逐
捕吏諸持田器者皆為良民吏毋得問持兵者乃為賊
遂單車至府盜賊聞遂敎令即時解散棄其兵弩而持
䥥/也鉏於是悉平民安土樂業遂乃開倉廪假貧民選
用良吏慰安牧養焉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遂躬率
[136-17a]
以儉約勸民務農桑各以口率種樹蓄養民有帶持刀
劒者使賣劒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勞來循
行郡中皆有畜積獄訟止息至是入為水衡都尉
  臣按宣帝以渤海盜起選能治者丞相以龔遂應
  詔可謂得人矣以今觀之雖曰遂之才能然非相
  臣之舉則帝無由得以用之宣帝召至殿庭親行
  詰問假之以文法寵之以厚賜此遂所以盡心效
  力使郡之盜賊悉平而皆為良民也於此一事可
[136-17b]
  見宣帝留心民瘼雖以一遐逺之郡二千石之吏
  猶拳拳如此葢欲無負乎上天之付托祖宗之傳
  序而亦不虚受臣民之供奉愛戴也
甘露元年免京兆尹張敞官數月京師吏民懈弛枹鼓
數起而冀州部中有大賊天子使使者即家召敞拜冀
州刺史到部盜賊屏息
  臣按朝廷不可無名望之臣名望之臣一足以當
  才能之臣十夫才能有無固在乎其人而其名望
[136-18a]
  則係人君優假以養成之也朝廷有此名望之臣
  天下之人聞之有素一旦有繁劇難處之事委以
  任之則事半而功倍矣盜賊雖曰小人然非有智
  術者亦不能以聚衆也所以敢於犯天誅而為滅
  族之舉者非不知王法之嚴也自恃其能而謂人
  皆不已若也而一聞有智術出其右者其氣自餒
  而從之者亦泮然解散矣宣帝起張敞而用之葢
  此意也
[136-18b]
    以上論遏盜之機上/
 
 
 
 
 
 
 大學衍義補卷一百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