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80 大學衍義補-明-丘濬 (master)


[128-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學衍義補卷一百二十八
             明 丘濬 撰
 治國平天下之要
  嚴武備
   將帥之任上之/上
易師之辭曰師貞丈人吉无咎
 程頤曰師之道以正為本興師動衆以毒天下而不
[128-1b]
 以正民弗從也强驅之耳故師以貞為主其動雖正
 也帥之者必丈人則吉而无咎也丈人者尊嚴之稱
 帥師總衆非衆所尊信畏服則安能得人心之從故
 司馬穰苴擢自微賤授之以衆乃以衆心未服請莊
 賈為將也所謂丈人不必素居崇貴但其才謀徳業
 衆所畏服則是也如穰苴既誅莊賈則衆心畏服乃
 丈人矣又如淮隂侯起於微賤遂為大將蓋其謀為
 有以使人尊畏也
[128-2a]
 朱熹曰師卦惟九二一陽居下卦之中為將之象上
 下五隂順而從之為衆之象九二以剛居下而用事
 六五以柔居上而任之為人君命將出師之象故其
 卦之名曰師丈人長老之稱用師之道利於得正而
 任老成之人乃得吉而无咎
 吕祖謙曰丈人者老成持重諳練之人如趙充國之
 比是也二以一陽為卦之主猶將帥也二雖剛中必
 待五之應猶將帥雖賢必待君為之應然後能成功
[128-2b]
 也茍五不應師變為坎矣將帥臨敵而上無君之應
 豈非天下之至險乎
  臣按先儒謂用師之道利於得正則不正不利可
  知矣丈人則吉而不任老成之人則凶可知矣然
  師既以正動而又任夫老成之人然非在上之人
  為之主宰則亦不能以成功也
師九二在師中吉无咎王三錫命象曰在師中吉承天
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128-3a]
 程頤曰師卦惟九二一陽為衆隂所歸五居君位是
 其正應二乃師之主專制其事者也居下而專制其
 事惟在師則可自古命將閫外之事得專制之在師
 專制而得中道故吉而无咎蓋恃專則失為下之道
 不專則无成功之理故得中為吉凡師之道威和竝
 至則吉也既處之盡其善則能成功而安天下故王
 錫寵命至於三也六五在上既專倚任復厚其寵數
 蓋禮不稱則威不重而下不信也人臣之道於事无
[128-3b]
 所敢專惟閫外之事則專制之雖制之在已然因師
 之力而能致者皆君所與而職當為也在師中吉者
 以其承天之寵任也天謂王也人臣非君寵任之則
 安得專征之權而有成功之吉象以二專主其事故
 發此義王三錫以恩命褒其成功所以懷萬邦也
 郭忠孝曰威克厥愛允濟愛克厥威允罔功九二剛
 勝之將能用中焉是以有功而宜膺寵錫者也
 丘富國曰上承天子之寵任而以兵權屬之錫命至
[128-4a]
 三使之得專閫外之事王者用兵非得已嗜殺豈其
 本心故三錫之命惟在於懷綏萬邦而已
  臣按人臣無專制之義故受閫外之寄者有剛中
  之徳而又適時中之宜然後可也然必有王者之
  錫命至於再至於三焉承天寵之優布懷綏之徳
  如後世所謂便宜行事者然後專之也不然非吉
  善之道也故為臣受命必協乎中道為君命將必
  錫以寵命則臣無專擅之過而君無中制之失而
[128-4b]
  師無有不利功無有不成者矣
六三師或輿尸凶象曰師或輿尸大无功也
 程頤曰師旅之事任當專一二既以剛中之才為上
 信倚必專其事乃有成功若或更使衆人主之凶之
 道也輿尸衆主也軍旅之事任不專一覆敗必矣倚
 付二三安能成功豈惟無功所以致凶也
 楊時曰師之或以衆尸之也衆尸之稟命不一而無
 功矣凶之道也六三上乘衆隂輿尸也故凶唐九節
[128-5a]
 度之師不立統帥雖李郭之善兵猶不免敗衂則輿
 尸之凶可知
 楊萬里曰河曲之師趙盾為將而令出趙穿邲之師
 荀林父為將而令出先縠後世復有中人監軍者師
 焉往而不敗
  臣按朱氏本義解輿尸為師徒撓敗輿尸而歸足
  以為犯非其分者之戒今從程氏傳以尸輿為衆
  主者以為人君倚任將帥之法
[128-5b]
六五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凶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
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程頤曰任將授師之道當以長子帥師二在下而為
 師之主長子也若以弟子衆主之則所為雖正亦凶
 也弟子凡非長者也自古任將不專而致覆敗者如
 荀林父邲之戰唐郭子儀相州之敗是也長子以中
 正之徳合於上而受任以行若復使其餘者衆尸其
 事是任使之不當也其凶宜矣
[128-6a]
 朱熹曰長子九二也弟子三四也人君專於委任若
 使君子任事而又使小人參之則是使之輿尸而歸
 故雖貞而亦不免於凶也
  臣按人君使其臣以統師馭衆固不可以不審尤
  不可以不專不審則使非其人或至於喪師而辱
  國得其人而任之不專則事無統攝或彼或此而
  不歸於一是亦覆敗之所由也使一人焉以為三
  軍之司命人命之生死疆場之得喪國家之安危
[128-6b]
  皆繫於斯茍使之而不當使之當矣而又使人參
  之皆足以致凶而取禍人君之使人固不可以不
  謹而况於任將授師乎
詩大明之八章曰牧野洋洋廣大/貌檀車檀木/為車煌煌鮮明/貌
駟騵駵馬/白腹彭彭强盛/貌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作亮佐/助也
武王肆縱兵/也伐大商會朝㑹戰/之旦清明
 朱熹曰師尚父太公望為太師而號尚父也鷹揚如
 鷹之飛揚而將擊言其猛也此章言武王師衆之盛
[128-7a]
 將帥之賢伐商以除穢濁不崇朝而天下清明
  臣按六經言將帥之勇者始見於此夫出征之事
  有虞氏固已命禹矣但其誓師之辭特數所征者
  之惡及其不可不正之意未有指言其將帥之勇
  者也有之始見此詩是以古今言將帥者必以太
  公為首稱然其所以勇而猛者鷹揚一言之外無
  他美焉蓋王者之師天下無敵譬如鷙禽之擊羣
  小雛然所至披靡夫豈有當之者哉此其所以為
[128-7b]
  王者之師有征而無戰也
江漢詩曰江漢浮浮水盛/貌武夫滔滔順流/貌匪安匪遊淮
夷來求既出我車既設我旟匪安匪舒淮夷來鋪陳/也
二章曰江漢湯湯武夫洸洸武/貌經營四方告成于王四
方既平王國庶幸/也定時靡有爭王心載寧
 朱熹曰淮夷夷之在淮上者也宣王命召穆公平淮
 南之夷詩人美之
 輔廣曰其志專其氣銳有不戰戰必勝矣
[128-8a]
  臣按先儒謂讀此詩見宣王能以天下之心為心
  而召公受命以出征又能以宣王之心為心也宣
  王之心何心也心乎寧天下也何則天下之所以
  不寧者以爭心之未息也爭心未息則見利則奪
  見便則乘此王國所以靡定也王國靡定則强之
  攫而弱之食王之心曷由而寧乎必欲王心寧必
  須王國之定必欲王國之定必得滔滔洸洸之武
  夫而經營四方以告成于王則四方平而王國庶
[128-8b]
  幾乎其定矣宣王之用召穆公穆公能體其欲寧
  天下之心而為之經營此王之心所以載寧也歟
常武之詩曰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即皇父/之官南仲此時/大將
始/祖大師皇父之/兼官皇父整我為宣王/之自我六師以修我戎兵/器
既敬既戒惠此南國其二章曰王謂尹氏吉/甫命程伯休
周大/夫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
不處三事三農/之事就緒
 朱熹曰宣王自將以伐淮北之夷而命卿士之謂南
[128-9a]
 仲為大祖兼太師而字皇父者整治其從行之六軍
 修其戎事以除淮夷之亂而惠此南方之國詩人作
 此以美之必言南仲大祖者稱其世功以美大之也
 既命皇父而又命程伯休父者蓋王親命太師以三
 公治其軍事而使内史命司馬以六卿副之耳
 楊時曰聖主得賢臣而𢎞功業古人皆然也昔宣王
 中興有吉甫召虎仲山甫之徒以之伐玁狁平淮夷
 卒致再造之業諸臣之力居多易未濟六五之光亦
[128-9b]
 九四震用伐鬼方之力也
  臣按古者六軍之制軍將皆命卿無事則將歸卿
  列有事則諸卿皆將入則典司政本出則經營四
  方宣王之時命召虎以平淮夷而王心載寧又命
  皇父及程伯休父以省徐土徐方為之震驚然三
  臣者皆世臣虎則康公之子皇父則南仲之世程
  伯休父則重黎氏之後也世臣之於國非獨有世
  功且有世業詩書禮樂夙講於家庭功勲閥閲允
[128-10a]
  孚於内外耳目之見聞有素技藝之傳習有常一
  旦用之必安詳閒雅老成持重不失於倉皇失律
  輕易誤國矣
春秋閔公二年鄭棄其師
 胡安國曰按鄭詩清人刺文公也髙克好利而不顧
 其君文公惡之而不能逺使克將兵禦狄於境陳其
 師旅翺翔河上久而不召衆散而歸髙克奔陳公子
 素惡髙克進之不以禮文公退之不以道危國亡師
[128-10b]
 之本故作是詩觀此則鄭棄其師可知矣人君擅一
 國之名寵殺生予奪惟我所制爾使克不臣之罪已
 著按而誅之可也情狀未明黜而逺之可也愛惜其
 才以禮馭之可也烏有假以兵權委諸境上坐視其
 失伍離散而莫之恤乎二三執政股肱心膂休戚之
 所同也不能進謀於君協志同力黜逐小人而國事
 至此是謂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晉
 出帝時景延廣專權諸藩擅命及桑維翰為相出延
[128-11a]
 廣於外一制書所敕者十有五鎮無敢不從者
 髙閌曰人君之使臣也知其賢而使之則功必成不
 知其不賢而使之則事必敗夫不知其不賢而過使
 之至於敗事君子猶曰君不知之當自罪耳况已知
 其不賢而强使之不獨陷其身又棄其民乎
 呉澂曰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古人視民如赤
 子故平日教之習戰一旦不得已而用之於軍旅欲
 其完師而歸一無所損也今鄭無戰鬬之事乃使其
[128-11b]
 臣將兵於外久而弗得歸致其衆潰散非棄其民而
 何哉
  臣按髙氏之言用將之道呉氏之言用兵之道胡
  氏所謂三䇿則馭將之道也人主惟不知其臣之
  不賢而以為賢故使之知其不賢而使之者蓋鮮
  矣知其不賢而使之者必其久掌兵權不可猝去
  故不得已而使之往往置嫌疑於心而假以兵權
  一旦事機彰露而馴致於不可駕馭亦有之矣非
[128-12a]
  但棄其師而已也春秋書鄭棄其師不但責其君
  兼責其臣後世有國家與夫輔人之國家者其尚
  以春秋為法而謹其微
左傳僖公二十有七年楚子成/公將圍宋使子文治兵於
楚/邑終朝而畢不戮一人子玉復治兵於蒍楚/邑終日而
畢鞭七人貫三人耳國老謂卿大夫/之致仕者皆賀子文子文飲
之酒蒍賈尚幼後至不賀子文問之對曰不知所賀子
之傳政於子玉曰以靖國也靖諸内而敗諸外所獲幾
[128-12b]
言所得不/補所失子玉之敗子之舉也舉以敗國將何賀焉
子玉剛而無禮不可以治民過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茍入而賀何後之有
 蘇軾曰蒍賈論子玉過三百乘必敗而郤克自謂不
 如先大夫請八百乘將以用寡為勝抑以將多為賢
 也如淮隂侯言多多益辦是用衆亦不易古人以兵
 多敗者不可勝數如王尋苻堅哥舒翰者多矣子玉
 剛而無禮少與之兵或能戒懼而不敗耶
[128-13a]
  臣按用兵之道不可以無剛剛而有禮則其所以
  為剛者得其中矣徒有其剛而無禮則是强愎自
  用而已豈所謂剛者乎子玉之為人剛而無禮不
  可以治民以之一乘且不可况三百乘之多哉是
  知禮也者治三軍之本也子玉為人以一少年之
  蒍賈知之而子文不之知楚子不之知是則知人
  誠難也而知將為尤難然則終無可知之理乎曰
  有觀其持身以禮治家以禮而治兵也又能以禮
[128-13b]
  以一禮為三軍之約束譬則束茅葦焉數以億萬
  計而束之以一繩整然齊矣
楚子及諸侯圍宋五國/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狐偃曰楚
始得曹而新昏於衛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
於是乎蒐治/兵于被廬晉/地作三軍謀元帥趙衰曰郤縠可
臣亟聞其言矣說禮樂而敦詩書詩書義之府也禮樂
德之則也徳義利之本也夏書曰賦納以言明試以功
車服以庸君其試之乃使郤縠將中軍二十/七年
[128-14a]
  臣按文武非二道也為將者徒知戰陳而不知徳
  義則其所謂武者非聖人之武也臯陶贊堯稱其
  乃武乃文是武乃戡定禍亂之具所以濟文者也
  為將者必講明禮樂詩書於平時而以徳義為之
  本然後可以本兵柄而司三軍之命所以然者詩
  書禮樂文徳之教也必有文徳以為武事之本則
  其武乃止戈之武也茍專以能戰鬬曉方略以為
  武則武乃不仁之器殺人之具矣
[128-14b]
月令孟秋之月天子乃命將帥選士言其/人厲兵言其/器
練傑俊專任有功以征不義詰誅暴殘/下慢/上以明好惡
順彼逺方
 方慤曰才足以將物而勝之謂之將智足以帥人而
 先之謂之帥選士則人無不能於事厲兵則器無不
 利於用傑俊簡之則無所不擇練之則無所不熟既
 選厲簡練之矣茍非已試之效則勝負猶未可知故
 所任必在乎有功之人也任有功矣茍置疑貳於其
[128-15a]
 間則知者必不盡其謀能者必不竭其力故任之又
 欲其專也凡此皆欲以征不義而已無以覆下之謂
 暴不能敬上之謂慢詰以問其罪誅以戮其人所詰
 誅者暴慢則好惡公而明矣好惡得其明則合天下
 之所願而無逆矣
  臣按月令者記一年十二月所行之政令也是以
  孟秋之月盛徳在金天子乃命將帥選士厲兵又
  於所選士之中簡擇其傑俊者以練習之以待不
[128-15b]
  時之用然既練習之矣若夫有事之時則又於傑
  俊之中而任其有功者蓋兵凶戰危人之性命繫
  焉國之安危闗焉必須甞經戰陳而屢著功勩者
  然後用之而用之又必專焉謂之專者付之以閫
  外之寄權必歸於一人事不從於中制也然月令
  以此為孟秋之令豈每嵗至此而皆出師逺征哉
  蓋著為此令無事之時豫於此月而詔命將帥選
  士厲兵簡練傑俊有事之時必待此月而專任有
[128-16a]
  功以征不義誅詰暴慢所以然者明好惡之所在
  使四方萬國咸知天子之所好者仁以恤下暴而
  肆虐者則惡之所好者忠以敬上慢而無禮者則
  惡之好惡既明人心順服無敢暴下慢上而為不
  義者也有不義者天子必命將帥征之每嵗於是
  月而一申明焉孰敢違王好惡而干天之誅哉
荀子孝成王趙/君臨武君楚/將請問為將孫卿即荀/子曰知莫
大乎棄疑不用/疑謀行莫大乎無過事莫大乎無悔至無悔
[128-16b]
而止矣不可必也故制號政令欲嚴以威此一/術慶賞刑
罰欲必以信二/術處舎收藏欲周以固三/術徙舉進退欲安
以重欲疾以速四/術窺敵觀變欲潛以深欲伍以參伍參/猶錯
雜也/五術遇敵決戰必道言也又/行也吾所明無道吾所疑六/術
是之謂六術無欲將而惡廢此一/權無怠勝而忘敗二/權
威内而輕外三/權無見其利而不顧其害四/權凡慮事欲熟
而用財欲泰謂不恡/賞五權夫是之謂五權所以不受命於主
有三可殺而不可使處不完一/至可殺而不可使擊不勝
[128-17a]
二/至可殺而不可使欺百姓三/至夫是之謂三至凡受命於
主而行三軍三軍既定百官得序羣物皆正則主不能
喜敵不能怒夫是之謂至臣謂為臣之/至當也慮必先事而申
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夫是之謂大吉言無覆/敗之禍
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故敬勝怠則
吉怠勝敬則滅計勝欲則從欲勝計則凶戰如守行如
戰有功如幸敬謀無壙與曠/同敬事無壙敬吏無壙敬衆
無壙敬敵無壙夫是之謂五無壙無壙言無須/臾不敬也慎行此
[128-17b]
六術五權三至而處之以恭敬無壙夫是之謂天下之
將則通於神明矣
  臣按荀卿論為將之道至矣盡矣所謂可殺而不
  可欺百姓敬謀敬事敬吏敬衆敬敵而總以一言
  曰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卿
  之此言蓋有得於洙泗之餘論而與孫呉所著之
  書專以權謀詐力者不可同年語矣至若所謂戰
  如守行如戰有功如幸斯三如者為將行兵而能
[128-18a]
  恒以此一敬存於心念念在兹事事在兹而又以
  是三如者凡戰凡行凡有功皆如斯言則永逺無
  覆敗之患而可以方行於天下矣
    以上論將帥之任上之/上
 
 
 
 
[128-18b]
 
 
 
 
 
 
 
 大學衍義補卷一百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