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80 大學衍義補-明-丘濬 (master)


[092-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學衍義補卷九十二
             明 丘濬 撰
 治國平天下之要
  備規制
   厯象之法上/
易賁之彖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程頤曰天文謂日月星辰之錯列寒暑隂陽之代變
[092-1b]
 觀其運行以察四時之遷改也
  臣按日月星辰象之懸於天者也寒暑隂陽氣之
  運於天者也日月星辰寒暑隂陽雖若有常也然
  亦有時而不常雖若齊一也然亦有時而不一故
  聖人既運其心目之力以察其隨時之變又創為
  厯象之器以定其變動之時
革之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厯明時
 程頤曰水火相息為革革變也君子觀變革之象推
[092-2a]
 日月星辰之遷易以治厯數明四時之序也夫變易
 之道事之至大理之至明跡之至著莫如四時觀四時
 而順變革則天地合其序矣
 朱熹曰四時之變革之大者又曰澤中有火水能滅
 火此只是隂盛陽衰火盛則克水水盛則克火此是
 澤中有火之象便有那四時改革的意思君子觀這
 象便去治厯明時
 歐陽脩曰革之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厯明時
[092-2b]
 天下之事可革者多矣而聖人必以厯言者蓋事在
 天下其最易差者莫如厯而不可不脩者亦莫如厯
  臣按治厯明時為治之要務自昔聖帝明王莫不
  以此為先焉蓋時行於天而有自然之運厯為於
  人而有已然之法然天之運惟其有常也故一日
  之間則有晝夜一月之間則有朔望一年之間則
  有分至然晝不常晝晝革而為夜夜不常夜夜革
  而為晝以至於朔望分至莫不皆然治厯者隨其
[092-3a]
  常而順其變即厯數以推之順時氣以察之則千
  歳之曰至可坐而致者皆可以明之矣
大傳曰天垂象見吉㐫聖人象之
 胡一桂曰象謂日月星辰循度失度
  臣按天之道不言而信其於人也有一氣感通之
  理故其於人君也恒仁愛之而有告戒之道焉然
  其所以告之者豈諄諄命之哉垂象以示之而已
  象之循度則有吉之兆象之失度則有凶之形聖
[092-3b]
  人者心與天通目覩乎天所見之象心悟夫天所
  示之意因天之象而象之非特以之脩於身敏德
  而遷善繇是而形之天下國家使之趨吉而避凶
  去惡而從善無非因天之象以神道而設教者也
書乃命羲和欽若順/也廣大/之意天厯象日月星辰敬授人

 朱熹曰羲氏和氏主厯象授時之官厯所以紀數之
 書象所以觀天之器日陽精一日而繞地一周月隂
[092-4a]
 精一月而與日一㑹星二十八宿衆星為經金木水
 火土五星為緯辰以日月所㑹分周天之度為十二
 次也人時謂耕穫之候凡民事早晩之所關也
  臣按先儒謂事之最大最先在推測天道治厯明
  時萬事莫不本於此蓋為治之道在歲周於上而
  天道以明統正於下而人紀以立茍天道不明則
  時序錯亂歲月無紀官府脩為失其先後之序田
  里耕作悖其次第之宜所以帝世之命官必先於
[092-4b]
  羲和而羲和之職掌必先於厯數有厯以紀其數
  有象以觀其運則日月之運行星辰之次舍運於
  天者有常行驗於人者有常法則官政民庸無不
  循其序而得其理天下豈有不治者乎
帝曰咨汝羲暨和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
時成歲
 朱熹曰朞猶周也歲有十二月月有三十日三百六
 十者一歲之常數也故日與天會而多五日九百四
[092-5a]
 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者為氣盈月與日會而少五
 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五百九十二者為朔虚合氣盈
 朔虚而閏生焉故三歲一閏五歲再閏十有九歲七
 閏則氣朔分齊是為一章也
  臣按先儒謂歲無定日閏有定法朞閏歲三字為
  此一節之大要朞者一歲之足日也歲者一歲之
  省日也閏者補三歲之省日凑為三歲之足日也
  蓋無閏則時不定時不定則歲不成三年不閏則
[092-5b]
  差一月而以正月為二月九年不閏則差三月而
  以春時為夏時寒暑反易歲序不成矣此治厯之
  法所以以定閏為先也
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專省德政故/厯政修明
 朱熹曰在察也美珠謂之璿璣機也以璿飾機所以
 象天體之轉運也衡横也謂横簫也以玉為管横而
 設之所以窺璣而齊七政之運行猶今之渾天儀也
 七政日月五星也七者運行於天有遲有速有順有
[092-6a]
 逆猶人君之有政事也舜初攝位首察璣衡以齊七
 政蓋厯象授時所當先也
  臣按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日月星辰運行於
  天所謂天文也然其行也有遲有速有順有逆豈
  非其變乎然其變之不齊非有器以察之不可得
  而知也不可得而知則亦不可得而齊也是以帝
  世有璣衡之設焉以璿為機而用以運轉是之謂
  璣以玉為管而横置其中是之謂衡運其機軸而
[092-6b]
  使之轉動窺其簫管而用以測度則天文之齊不
  齊者可得而知矣是故曰月皆循其軌五星不失
  其次則吾德政之脩於此可見矣日月之或有薄
  蝕五星之或有變動則吾德政之闕於此可見矣
  因在器之天而觀在天之天因在天之天而循在
  人之天則天人合一七政不在天而在人矣
洪範四曰恊用五紀
四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厯數
[092-7a]
 孔頴逹曰五者為天之經紀也
 蔡沈曰五紀曰恊所以合天也歲者序四時也月者
 定晦朔也日者正纒度也星經星緯星也辰者日月
 所會十二次也厯數者占歩之法所以紀歲月日星
 辰也
 唐仲友曰恊用五紀所以欽天道而治人事者也人
 不天不成歲月日時星辰天之所為而人所不能違
 也天不人不因厯數人之所推而天所不能違也天
[092-7b]
 與人合而五紀可得而用矣故曰恊用五紀一寒一
 暑以為歲春夏秋冬之四時綂乎歲者也一盈一虧
 以為月二十四氣七十二候統乎月者也一晝一夜
 以為日朝夕晝夜之四時統乎日者也一經一緯以
 為星辰寒暑之所繇推遷日月之所繇交會也合是
 四者而推歩其數以為厯則聖人之所以治人事也
 蓋聖人之恊用五紀有三義焉歩其數以授時觀其
 文以察變法其序以分職三者備則恊用五紀之道
[092-8a]
 盡矣堯典之厯象授時之事也周官之馮相實掌之
 舜典之璣衡察變之事也周官之保章實掌之洪範
 之庶徵分職之事也周官之司會實掌之故曰聖人
 作則以天地為本以隂陽為端以四時為柄以日星
 為紀五紀之謂也乾坤之筞所當卦氣之所直五紀
 之數該於易矣賁觀天文以察時變革以治厯明時
 五紀之義易備之矣夫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
 時惟大人能之則恊用五紀豈可忽哉
[092-8b]
 呉澂曰歲自冬至至來歲冬至凡三百六十五日四
 分日之一日行天一周也以分至啟閉定歲之四時
 是為一歲之紀月自合朔至來月合朔凡二十九日
 六辰有竒月與日一會也以晦朔弦望定月之大小
 是為一月之紀日自日出至來日日出歴十二辰日
 繞地一帀也以晨昏出没定晝夜長短是為一日之
 紀星謂二十八宿衆經星辰謂天之壤因日月所會
 分經星之度為十二次觀象測候以驗天之體也是
[092-9a]
 為星辰之紀厯謂日月五緯所歴之度數謂一二三
 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七政行度各有盈縮疾徐
 立數推筭以歩天之用也是為厯數之紀
  臣按先儒謂五紀即堯典羲和所掌者紀者如綱
  之有紀天時所以相維者也五者之紀其中四者
  皆係於天最後一者乃成乎人蓋所謂厯者歲月
  日星辰所歴者皆於此乎稽所謂數者歲月日星
  辰所行者皆於此乎筭使四時以定而歲無不成
[092-9b]
  晦朔以辯而月無或虧甲乙以審而日無不正經
  緯以彰而星辰無或紊是厯與數又所以紀歲月
  日星辰以人而合于天者也謂之曰恊用五紀者
  則天運於上人為於下皆有以合而一之矣
詩小雅十月之交其首章曰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
食之亦孔之醜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

 朱熹曰十月以夏正言之建亥之月也交月日交會
[092-10a]
 謂晦朔之間也厯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
 一左旋於地一晝一夜則其行一周而又過一度日
 月皆右行於天一晝一夜則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
 十九分度之七故日一歲而一周天月二十九日有
 竒而一周天又逐及於日而與之會一歲凡十二會
 方會則月光都盡而為晦已會則月光復蘇而為朔
 朔後晦前各十五日日月相對則月光正滿而為望
 晦朔而日月之合東西同度南北同道則月揜日而
[092-10b]
 日為之食望而日月之對同度同道則月亢日而月
 為之食是皆有常度矣然王者脩德行政用賢去姦
 能使陽盛足以勝隂隂衰不能侵陽則日月之行雖
 或當食而月常避日故其遲速高下必有參差而不
 正相合不正相對者所以當食而不食也若國無政
 不用善使臣子背君父妾婦乘其夫小人陵君子夷
 狄侵中國則隂盛陽微當食必食雖曰行有常度而
 實為非常之變矣
[092-11a]
  臣按厯數之作所以紀日月星辰之行也然行有
  常度其間有差忒無繇知之惟於日月之食驗焉
  星官紀日月之食分秒不差時刻不忒則知其厯
  數之紀無不當矣茍書之於厯者如此及仰於天
  而驗其象則有不如此者則可以知其失職矣今
  觀朱熹解詩謂王者脩德行政用賢去姦能使陽
  盛足以勝隂隂衰不能侵陽則日月之食雖或當
  食而月常避日故其遲速高下必有參差而不正
[092-11b]
  相合不正相對者所以當食而不食焉若國無政
  不用善使臣子背君父妾婦乘其夫小人陵君子
  夷狄侵中國則隂盛陽微當食必食雖曰行有常
  度而實為非常之變矣其為說深切著明後世人
  主所當服膺儆省者也然臣於此竊有見焉自古
  明睿之君正身脩德雖無變異而所以兢惕者固
  未甞敢有所怠忽也惟中才之主適已自文遇有
  變異一切委之天數而於日月薄蝕尤慢忽焉諉
[092-12a]
  曰此天數一定之常數於我何預焉未食之前星
  官固已預奏其期時刻秒忽必具既而頒之天下
  俾至其日行禮救䕶一有不應則御史劾之坐以
  曠職之罪何以見其當食不食哉當食不食安知
  非推筭者之差哉世主所以不信而生其慢忽之
  心者徃徃以此臣甞竊觀日者之推禄命而有取
  焉推禄命者謂災眚之來人能脩德即可變災為
  祥有國者遇日月之薄蝕亦猶有身者遇禄命之
[092-12b]
  弗順也因天運必然之數盡人道當然之理一遇
  日食之變則預思所以脩德而正事任賢而去姦
  使臣子不至背君父妾婦不至乘其夫小人不至
  陵君子夷狄不至侵中國則吾之陽盛而天之陽
  亦從而盛矣尚何隂盛陽微之足慮乎是則先儒
  之論欲銷變於未然而臣為此說欲應變於將然
  銷未然之變非上知不能應將然之變雖中才可
  勉也程子曰日食有定數聖人於春秋必書者欲
[092-13a]
  人君因此恐懼脩省者其此意歟
周禮大司徒以土圭之灋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
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日東則景夕多風日
西則景朝多隂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
 鄭𤣥曰土圭所以致四時日月之景也凡日景於地
 十里而差一寸
 賈公彦曰案土人職云土圭尺有五寸周公欲求土
 中以營王城故以土圭度日景之法測土之深謂日
[092-13b]
 景長短之深也正日景者夏曰至晝漏半表北得尺
 五寸景正與土圭等即地中故云正日景以求地中
 也昔者周公度日景之時置五表五表者於潁川陽
 城置一表為中表中表南千里又置一表中表北千
 里又置一表中表東千里又置一表中表西千里又
 置一表
  臣按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以正日景專以
  求地中也而馮相氏致日以辨四時之叙始專以
[092-14a]
  考天象焉大抵天道運行如環無端治厯者茍不
  即其隂消陽息之際以為立法之始則何從而見
  其消息之機乎惟於其日晷進退之際而候之則
  其機將有不可遁者矣候之之法在植表測景以
  究其氣之始至而用以合其所布之筭兩無差異
  則厯之本立矣夫自周立表於陽城漢人造厯必
  先定東西立晷儀唐詔太史測天下之晷凡十三
  處宋測景則於浚儀之岳臺元人測景之所二十
[092-14b]
  有七舊說表八尺長夏至之景尺有五寸千里而
  差一寸唐一行已甞駮議八尺之表表痺景促古
  今承用未之或革元郭守敬所謂表五倍其舊懸
  施横梁每至日中以符竅夾測横梁之景折取中
  數又隨所至之處而立表測景考北極出地高下
  夏至晷景長短晝夜刻數多寡然後用之以推驗
  其法可謂精密矣
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
[092-15a]
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會天位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
辨四時之序
 鄭𤣥曰馮乘也相視也言登高臺以視天文之次序
 也
 呉澂曰歲謂歲星所在寅曰攝提格卯曰單閼辰曰
 執徐巳曰大荒落午曰敦牂未曰恊洽申曰涒灘酉
 曰作噩戌曰掩茂亥曰大淵獻子曰困敦丑曰赤奮
 若歲星左行於地凡歴十二舍而為一紀則有十二
[092-15b]
 歲之位月謂斗柄所建自正月建寅至十二月建丑
 凡歴十二朔而為一歲則有十二月之位辰謂日月
 所會子曰𤣥枵亥曰娵訾戌曰降婁酉曰大梁申曰
 實沈未曰鶉首午曰鶉火巳曰鶉尾辰曰壽星卯曰
 大火寅曰析木丑曰星紀為十二辰之位自甲乙丙
 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日之位東方角亢氐房心尾
 箕南方井鬼柳星張翼軫西方奎婁胃卯畢觜參北
 方斗牛女虚危室壁為二十八宿之位蓋天象有定
[092-16a]
 位則人事有定序辨其叙事而㑹之者如仲春之月
 平秩東作厥民析則知月之建卯日月㑹於降婁而
 為奎婁之次仲夏之月平秩南訛厥民因則知其月
 之建午日月㑹於鶉首而為井鬼之次仲秋之月平
 秩西成厥民夷則知其月之建酉日月㑹於壽星而
 為角亢之次仲冬之月平在朔易厥民隩則知其月
 之建子日月㑹於星紀而為斗牛之次以至十有二
 歲十有二月所㑹天位皆倣乎此冬夏致日春秋致
[092-16b]
 月者蓋冬至日在牽牛景長丈有三尺夏至日在東
 井景長尺有五寸此長短之極極則氣至冬無愆陽
 夏無伏隂所以致日春分日在婁月上弦於東井下
 弦於牽牛秋分日在角月上弦於牽牛下弦於東井
 此長短之中所以致月然致日必於冬夏致月必於
 春秋何也天度一月易一位一時易一方推之日月
 所經正在分至為天度之中分至之氣正則四時之
 序亦正矣
[092-17a]
  臣按呉氏謂分至之氣正則四時之序亦正時序
  正於上則人事定於下此為治必先治厯明時也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記/也謂五/星謂二十八宿/為十二次也日月之
變動以觀天下之遷謂變/動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
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祥以十有二歲之相觀
天下之妖祥以五雲之物色/也辨吉凶水旱降豐荒之祲
象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凡此五物
事/也者以詔救政訪序事
[092-17b]
 鄭𤣥曰保守也世守天文之變
 呉澂曰天星天文星度也歩占之法以星為主故曰
 天星十有二辰經天左旋常度不移不足以見吉凶
 惟日月五星行乎十二辰之次緯天右轉而日有薄
 蝕不/朔望蝕在/朔望日旁/氣形㸃/黒也之變月有虧盈朓晦而/月見
 西/方朔而月/見東方之變五星有贏早出/為贏晩出/為縮有圍/繞者
 生芒/角之變故總言日月星辰之變動變動即所謂遷
 也順則為吉逆則為凶以天象言則為變動以人事
[092-18a]
 言則為遷二者相參辨之矣以上解天星以志日月/星辰變動至辨其吉凶
 星土十二土也合而言之曰九州九州星土之書雖
 亡所考者十二國之分載諸傳記烖祥所應亦皆可
 證昭十年有星出於嫠女鄭禆竈曰今兹歲在顓頊
 之墟姜氏任氏實守其地此𤣥枵為齊之分星而青
 州之星土也昭三十二年呉伐越晉史墨曰越得歳
 而呉伐之必受其凶釋者曰歲在星紀此星紀為越
 之分星而揚州之星土也昭元年鄭子産曰成王滅
[092-18b]
 唐而封弟叔焉故參為晉星實沈為參神此實沈為
 晉之分星而并州之星土也襄九年晉士弱曰陶唐
 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此大
 火為宋之分星而豫州之星土也昭十七年星孛及
 漢申須曰漢水祥也衛顓頊之墟故為帝丘其星為
 大水此娵訾為衛之分星而冀州之星土也鄭語周
 史曰楚重黎之後也黎為高辛氏火正此鶉尾為楚
 之分星而荆州之星土也爾雅曰析木為之津釋者
[092-19a]
 謂天漢之津梁為燕此析木為燕之分星而幽州之
 星土也以至周之鶉火秦之鶉首趙之大梁魯之降
 婁無非以其州之星土而為其國之分星以星土而
 占烖祥其應有可徴矣以上解以星土辨九/州之地至以觀妖祥歲星在
 木則水為相之類五星順度為祥流逆失度為妖襄
 二十八年歲在星紀而淫於𤣥枵是謂蛇乘龍梓慎
 以為宋鄭必饑則言其所屬禆竈以為周楚所惡則
 言其所衝其歲星乖次之應乎昭三十二年歲在星
[092-19b]
 紀而呉伐越史墨謂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呉乎以歲
 星十二年一周存亡之數不過三紀非歲星順次之
 應乎以類求之則歲星太歲皆可參決妖祥之事以/上
 解十有二歲之相/觀天下之妖祥物色也視日旁雲氣之色與眡祲
 十煇同義左氏所謂凡至分啟閉必書雲物占法青
 為蟲赤為兵荒白為䘮黄為豐黒為水既言辨吉凶
 水旱又言降豐荒之祲象則亦眡祲叙降之意蓋水
 旱之降為荒年荒年之降為豐年其叙如此以上解/以五雲
[092-20a]
 至豐荒/之祲象十二風者艮為條風從大呂太蔟之律震為
 明庶風從夾鍾之律巽為清明風從姑洗仲呂之律
 離為景風從㽔賔之律坤為凉風從林鍾夷則之律
 兌為閶闔風從南呂之律乾為不周風從無射應鍾
 之律坎為廣莫風從黄鍾之律傳所謂八風從律是
 也又法於緹室之中因逐月律管入地之淺深月氣
 至則葭灰飛以此察天地之和氣然左氏載師曠歌
 北風又歌南風而知晉楚之勝負妖祥之應可決於
[092-20b]
 此乖則異别則離此天地之不和而為妖祥也故命
 之使知所趨避以上解以十二風/至乖别之妖祥上文五事即救政
 叙事之所從出也政者國之本詔救政於上則人君
 知脩省之道事者有司之常職訪叙事於下則人臣
 知戒警之意君臣交脩厥德政事舉而天降祥矣以/上
 解凡此五物者以/詔救政訪叙事
  臣按所謂五物者日月星辰之變動也星土辨九
  州也十有二歲也五雲之物也十有二風也保章
[092-21a]
  氏之職用此五物以測隂陽之和否察天地之逆
  順上以詔之人君使其因災咎而救其政事之乖
  别下以訪之臣下使其叙宜事而知其緩急之次
  第呉氏論之詳矣凡世之星官所推歩占驗者皆
  具于是焉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
辰之行宿離不貸忒/母失經紀以初為常
 鄭𤣥曰經紀謂天文進退度數
[092-21b]
 方慤曰在人之六典八法在天之日月星辰莫不存
 乎書故以命太史日循星以進退者也月應日以死
 生者也星者日所舍辰者星所次宿言宿於此離言
 離於彼日月星辰之宿離有定數不可忒忒則司天
 者之過矣
 呉澂曰宿謂所居離謂所麗日月所居所麗在何辰
 何星之第幾度推筭不可差忒毋令失其所躔次之
 經紀初謂初始常謂不變當依初始以求筭厯之法
[092-22a]
 而不改變也
  臣按太史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即堯典所謂厯象
  日月星辰也厯象有一定之法當夫國家創業之
  初已為之定制常法然每歲日月星辰之行則不
  能無變動焉然其變動也或宿或離其躔次亦不
  甚相逺而不能出始初常法之外是以先王之世
  每遇歲事更端之初即申命太史考其行之宿離
  或進或退皆不可失其常而必合於初焉後世惟
[092-22b]
  聽司厯者之所自為而孟春乃命之制不復講矣
  此亦一闕典也
春秋隱公三年春王正月己巳日有食之
 胡安國曰經書日食三十六去之千有餘歲而精厯
 筭者所能考也其行有常度矣然每食必書示後世
 治厯明時之法也有常度則災而非異矣每食必書
 示後世遇災而懼之意也日者衆陽之宗人君之表
 而有食之災咎象也克謹天戒則雖有其象而無其
[092-23a]
 應弗克畏天災咎之來必矣凡經所書者或妾婦乘
 其夫或臣子背君父或政權在臣下或夷狄侵中國
 皆陽微隂盛之證也是故十月之交詩人以刺日有
 食之春秋必書戒人君不可忽天象也
  臣按先儒謂日有食之有食之者也太陽君也而
  被侵食君道所忌也噫天上之日月有以食之則
  天下之君亦將有以災之者矣是故人君遇此變
  也則反諸已乃自咎曰吾德毋乃有失歟吾行毋
[092-23b]
  乃有虧歟吾之左右毋乃有竊威柄者歟吾之臣
  子毋乃有背君父者歟或者盜賊無乃將於此而
  竊發歟夷狄無乃將於此而侵陵歟有一于此皆
  思所以反其事而順於道㝷其緒而折其萌究其
  歸而閉其途使之必不至於如此也夫然則其過
  也人皆仰之如日月之復明矣
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胡安國曰榖梁曰既盡也言日言朔日正朔也言朔
[092-24a]
 不言日食既朔也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不言日不
 言朔夜食也日者衆陽之宗人君之象而有食之既
 則其為變大矣
左傳文公元年曰於是閏三月非禮也先王之正時也
履端於始舉正於中歸餘於終履端於始序則不愆舉
正於中民則不惑歸餘於終事則不悖
 杜預曰於厯法閏當在僖公末年誤於今年三月置
 閏故曰非禮也歩厯之始以為術之端首朞之日三
[092-24b]
 百六十有六日日月之行又有遲速而必分為十二
 月舉中氣以正月有餘日則歸之於終積而為閏故
 言歸餘於終斗建不失其次寒暑不失其常故無疑
 惑四時得所則事無悖禮
 孔頴逹曰閏後之月中氣在朔則斗柄月初已指所
 建之辰閏前之月中氣在晦則斗柄月末方指所建
 之辰故月之正在於中氣則斗柄常不失其所指之
 次如是乃得寒暑不失其常
[092-25a]
  臣按古今論置閏之法不出乎此履端於始舉正
  於中歸餘於終三言
六年閏月不告朔非禮也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
生民之道於是乎在矣不告閏朔棄時政也何以為民
 杜預曰四時漸差則置閏以正之順時命事事不失
 時則年豐
  臣按四時漸差則置閏以正之斯言也治厯明時
  之要閏正則寒暑不失而民知耕藝之候而有有
[092-25b]
  秋之望矣食者民之天民得其食則生養遂而禍
  亂不作矣生民之道豈外是哉
昭公七年晉平公曰何謂六物伯瑕對曰歲時日月星
辰是謂也公曰多語寡人辰而莫同何謂辰對曰日月
之會是謂辰故以配日
 孔頴逹曰爾雅釋天云載歲也夏曰歲周曰年李廵
 曰載一歲莫不覆載也孫琰曰四時一終曰歲取歲
 星行一次也年取年榖一熟是年歲即年也時謂四
[092-26a]
 時春夏秋冬也日謂十日從甲至癸也月從正月至
 十二月也星二十八宿也辰謂日月所㑹一歲十二
 㑹從子至亥也配日言辰無常所分在十二以十幹
 配之明非一所也
  臣按厯象所推歩者不過此六物而已
   以上厯象之法上/
 
 
[092-26b]
 
 
 
 
 
 
 
 大學衍義補卷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