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80 大學衍義補-明-丘濬 (master)


[090-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學衍義補卷九十
             明 丘濬 撰
 治國平天下之要
  備規制
   冕服之章
易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張栻曰作衣裳以被之於身垂綃為衣其色𤣥而象
[090-1b]
 道襞幅為裳其色纁而象事法乾坤以示人使民知
 君臣父子尊卑貴賤莫不各安其分也
 謝枋得曰乾天在上衣象衣上闔而圓有陽奇象坤
 地在下裳象裳下兩股皆陰偶象上衣下裳不可顛
 倒使人知尊畢上下不可亂則民志定天下治矣
 丘富國曰十三卦制器而尚象皆通變宜民之事特
 於黃帝堯舜氏言之者羲農之時人害雖消而人文
 未著衣食雖足而禮義未興為之君者方且與民竝
[090-2a]
 耕而食饔飱而治蚩蚩蠢蠢蓋未識所謂上下尊卑
 之分於是三聖人者仰觀俯察體乾坤之象正衣裳
 之儀使君臣分義截然於天高地下之間天下其有
 不治者乎
  臣按先儒謂衣裳即舜所謂古人之象五色作服
  者是也蓋衣裳之制始於黃帝備於堯舜
書帝曰予欲觀古人之象像也日月/以下是也日月星辰山龍華
蟲作會宗彜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於五色
[090-2b]
作服汝明
 蔡沈曰日月星辰取其照臨也山取其鎮也龍取其
 變也華蟲雉取其文也會繪也宗彜虎蜼取其孝也
 藻水草取其潔也火取其明也粉米白米取其養也
 黼若斧形取其斷也黻為兩已相背取其辨也絺紩
 也紩以為繡也日也月也星辰也山也龍也華蟲也
 六者繪之於衣宗&KR0595也藻也火也粉米也黼也黻也
 六者繡之於裳所謂十二章也采者青黃赤白黒也
[090-3a]
 色者言施之於繪帛也繪於衣繡於裳皆雜施五采
 以為五色也汝明者汝當明其大小尊卑之差等也
  臣按舜欲觀古人之象則是章服在舜之前已有
  矣古者自天子以下至於士皆有服章多少之數
  以次而殺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今世冕服惟天
  子及親王有之自公侯以下皆無有也
周禮弁師掌五冕/之官掌王之五冕袞冕鷩冕毳/冕絺冕𤣥冕皆𤣥冕朱
𤣥表/朱裏即冕之覆/在上者小鼻也綴於延上/四旁以笄貫之五采繅十有
[090-3b]
二就以五采絲為繩如繅以貫玉/垂於延之前後各有十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以/五
采玉/相間玉筓以玉/為筓朱紘以朱為紘綴笄/兩端結於頷下王之皮弁眡朝/之服
五采結五/采玉玉璂即五采玉/十二也𧰼邸以象骨/為之玉笄王之弁絰
弔/服弁而加環絰纒而/不紏
 王安石曰五采備采也十有二備數也玉十有二備
 物也
  臣按先儒謂冕服有六而云五冕者祀昊天上帝
  服大裘則服袞可知矣大裘與袞同一冕也此所
[090-4a]
 謂五冕歟
司服掌王之吉㐫衣服吉祭服/凶䘮服辨其名物名以命之/物以色之
其用事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
亦如之享先王則袞冕享先公饗享食/賔客與諸/侯射則鷩冕
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絺冕祭羣小祀林/澤
墳衍四方/百物之屬則𤣥冕凡兵事韋謂革之/熟者冠/也服眡朝則皮
弁服凡甸冠弁服甸獵/冠服凡凶事服弁䘮/冠服凡弔事弁經
服大扎大荒大烖素服
[090-4b]
 吳澂曰用事謂祭祀視朝甸凶弔之事
  臣按虞書以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彜藻火粉米
  黼黻為天子十二章服而其祭祀兼用諸侯之五
  服者大章小章俱備十二之數也
司裘掌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中秋獻良裘王乃行
羽物季秋獻功裘以待頒賜
 吳澂曰大裘者黑羊裘服之祀天示質也良裘者王
 所服之善裘也功裘者謂人功治之者
[090-5a]
  臣按用裘以為祭天之服蓋反古始也天地生人
  之初未有織紝惟衣鳥獸之皮而已其後乃有絲
  枲之事
屨人掌王之服屨單履/曰屨為赤舄複屨/曰舄黑舄赤繶縫中/紃也
繶青句當作/絇素屨葛屨凡四時之祭祀以宜服之
 吳澂曰言屨必言服服各有屨也吉服有九舄三等
 赤舄為上冕服之舄也其下白舄黑舄絇為之拘著
 舄屨之頭以為行戒也
[090-5b]
  臣按所謂凡四時之祭祀以時服之者若吉祭則
  用赤舄黑舄䘮祭則用素屨葛屨皆隨時之宜
禮記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䆳深/也冕上/覆也龍卷與袞/同畫
龍於/衣以祭
 陳澔曰玉冕前後垂旒之玉也藻雜采絲繩之貫玉
 者也以藻穿玉以玉飾藻故曰玉藻
 馬睎孟曰冕之為物後方而前圓後仰而前俛有延
 在上有旒在下視之則延長察之則深䆳
[090-6a]
  臣按玉藻至䆳延言首服之冕龍卷言身服之衣
皮弁以日視朝遂以食
 孔穎達曰天子既著皮弁視朝遂以皮弁而朝食所
 以敬養身體
  臣按此天子服皮弁之禮
論語子曰服周之冕
 何晏曰黃帝作冕其制蓋以木為幹以布衣之上𤣥
 下朱取天地之色阮湛三禮圖云長尺六寸廣八寸
[090-6b]
 天子以下皆同前圓後方前垂四寸後垂三寸
 朱熹曰周冕有五祭服之冠也冠上有覆前後有旒
 黃帝以來蓋已有之而制度儀等至周始備然其為
 物小而加於衆體之上故雖華而不為靡雖費而不
 及奢夫子取之蓋以為文而得其中也或問周冕不
 為侈何也曰加之首則體嚴而用約詳其制則等辨
 而分明此周冕所以雖文不為過也夏商之制雖不
 可考然意必有未備者矣
[090-7a]
  臣按冕自黃帝以來已有之至周而其制始備先
  儒謂周尚文則有過於文者周之冕則得乎文之
  中者也
漢官儀曰天子冠通天冠後漢志通天冠高九寸正豎
頂少邪却迺直下為鐵卷梁前有山展筩為述駁犀/簮導
輿所常服
隋志平冕俗所謂平天冠也
  臣按晉志云通天冠本秦制前有展筩冠前加金
[090-7b]
  博山述郊祀天地明堂宗廟元會臨軒介幘通天
  冠平冕冕皁表朱緑裏加於通天冠上前圓後方
  垂十二旒又通典謂宋加黑介幘齊加玉簮導梁
  加冕於上為平天冕意所謂通天冠者先戴之於
  首然後加冕於其上歟至宋通天冠二十四梁加
  金博山附蟬十二戴此冠則服絳紗袍
隋文帝聽朝之服以赭黃文綾袍烏紗㡌折上巾六合
鞾與貴臣通服惟天子之帶十有三鐶至唐高祖以赭
[090-8a]
黃袍巾帶為常服
  臣按天子服黃始於隋後遂因之以為常
唐志太宗常以幞頭起於後周便武事者也方天下偃
兵採古制為翼善冠自服之
  臣按翼善冠天子始以為常服後尋廢不用至宋
  淳化二年詔檢討翼善冠制度及所用衣服自是
  遂常服之
南齊輿服志袞衣漢世出陳畱襄邑所織宋末用繡及
[090-8b]
織成齊建武中乃采畫為之加飾金銀薄時亦謂為天

  臣按此後世袞衣之制
宋志天子之服一曰大裘冕二曰袞冕三曰通天冠絳
紗袍四曰履袍五曰衫袍六曰窄袍天子祀享朝會親
耕及視事燕居之服也七曰御閲服天子之戎服也中
興之後則有之
  臣按此宋朝一代冕服之制其間所謂大裘冕者
[090-9a]
  用以郊祀當時有司及陸佃何洵直等議論不一
  其所製造或以黑羔皮或以黑繪代之或謂其冕
  無旒或謂以袞襲之或者又謂袞冕至大次質明
  改服大裘兩不相戾訖無定論夫祀天之器物一
  切以素質故其服亦以質焉今既不掃地用陶匏
  則其服獨欲尚質可乎先王制禮本乎誠惟專一
  其内心之誠在乎外者隨時制宜惟其稱而已矣
英宗治平二年李育上言冕以周官為本凡十二旒間
[090-9b]
以采玉加以紘綖笄瑱之飾袞以虞書為始凡十二章
首以辰象别以衣裳繪繡之采東漢至唐史官名儒記
述前制皆無珠翠犀寶之飾蓋明水大羮不可以衆味
和雲門咸池不可以新聲間衮冕之服不宜以珍怪累
也按開寶通禮及衣服令冕服皆有定法悉無寶錦之
飾夫太祖太宗富有四海豈乏寶玩顧不可施之郊廟
也臣願陛下肇祀天地躬饗祖禰服周之冕觀古之象
復先王之制祖宗之法詔禮官叅定奏曰國朝冕服雖
[090-10a]
倣古制然增以珍異巧縟前世所未嘗有國家大事莫
大於祀而祭服違經非所以肅祀容尊神明也宜如育
言叅酌通禮一切改造之
  臣按冕服之制雖曰華而不為靡費而不及奢然
  必有中制不可過也不可不及也若魏明之用珊
  瑚六朝之用翡翠宋人之繡龍錦七星紫雲白鶴
  皆非禮之禮也非禮之禮且不可以見師長況用
  以祀天地祖宗哉
[090-10b]
    以上冕服之章
  備規制
   璽節之制
周禮地官司市凡通貨賄以璽節出入之
掌節掌邦節貨賄用璽節
  臣按璽之名始見於此然專以出入貨賄蓋上下
  通用也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公自楚還及方城季武子取卞使
[090-11a]
公冶問璽書追而與之
 林堯叟曰璽印也印書追公冶而與之
  臣按用璽於文書謂之璽書璽書二字始見於此
  然此乃季武子書而用璽記之者是時上下印章
  皆名璽故也自秦以來惟天子印得稱璽故其制
  詔謂之璽書臣下不得用也
漢高祖元年高祖至覇上秦王子嬰封皇帝璽符節降
 顔師古曰符謂諸印合符以為契者也節以毛為之
[090-11b]
 上下相重取象竹節因以為名將命者持之以為信
 胡寅曰官府百司之印章一代所為而受之君者也
 不可以失失之則不敬天子之璽非一代所用而非
 受之於天者也必隨世而改不改則不新故漢有天
 下當刻漢璽而不必襲之秦所以正位凝命革去故
 而鼎取新也茍以為不然曷不於二帝三王監之後
 世之璽以亂亡䘮逸者固多矣必以相傳為貴又豈
 得初璽如是之久哉
[090-12a]
  臣按傳國璽圖說謂其方四寸秦始皇併六國命
  李斯篆其文孫夀刻之子嬰奉其璽降漢高祖即
  位服之世因謂之傳國璽厥後平帝崩孺子未立
  藏於長樂宮王莽篡位使王舜迫太后求之出璽
  投地刓螭角微玷其後璽歸光武至獻帝時董卓
  亂掌璽者投於井中孫堅於井中得之後徐璆得
  以送獻帝尋以禪魏魏以禪晉永寧之後為劉石
  所得後復歸之東晉是後宋齊梁陳以至於隋隋
[090-12b]
  滅陳蕭后攜之入突厥唐太宗求之不得乃自刻
  玉曰皇帝景命有德者昌貞觀四年蕭后始自突
  厥奉璽歸於唐朱溫篡唐璽入於梁梁亡入後唐
  廢帝自焚自是璽不知所在臣嘗考之其璽之文
  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自秦以後相傳以為受命
  璽得其璽也遂傳以為真有受命之符無是璽也
  乃至目之為白板天子一何愚且惑哉且命出於
  天必有德者然後足以受之受命者不於其德而
[090-13a]
  顧區區於一物之用命果在是乎三代有道之長
  享國皆至數百年初未聞有此璽也秦自作璽之
  後僅七八年遺臭聞於沙丘肉袒負於軹道烏在
  其為壽且昌哉繇是觀之是一亡國不祥之物耳
  有與無何足為國重輕哉
蔡邕獨斷云璽印也信也天子璽白玉螭虎紐
  臣按此漢天子璽之制也
漢舊儀曰璽皆白玉螭虎紐文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
[090-13b]
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凡六璽皇帝
行璽封賜諸侯王書信璽發兵徵大臣天子行璽䇿拜
外國事天地鬼神
  臣按此漢朝六璽之制後世率遵而用之
説文曰璽王者印也以守土故字從土籀文從玉
  臣按璽古上下通用至秦始專以為天子印章之
  稱
霍光傳召符璽郎取璽昌邑王受皇帝信璽行璽就次
[090-14a]
發璽不封
 孟康曰漢初有三璽天子之璽自佩行璽信璽在符
 節臺
  臣按漢之符節臺即今尚寶司此設官之始
漢制符節令一人六百石為符節臺率主符節事凡遣
使掌授節尚符璽郎中四人舊二人在中主璽及虎符
竹符之半者
  臣按霍光傳召符璽郎取璽則在前漢已有符璽
[090-14b]
  郎矣說者謂符璽令總符璽即又趙堯為符璽御
  史則符璽又不但有郎而已也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鄴城得玉璽其文曰受命於天既
壽永昌刻其旁曰魏所受傳國璽
  臣按此文疑乃魏文帝所受於漢獻帝以禪位者
  但其旁所刻文有少異然說者又謂璽至晉為劉
  石所得尋復歸東晉傳宋齊梁陳以至於隋不知
  孰為真物也
[090-15a]
唐制天子有傳國璽及八璽皆玉為之神璽以鎮中國
藏而不用受命壐以封禪禮神皇帝行璽以報王公書
皇帝之璽以勞王公皇帝信璽以召王公天子行璽以
報四夷書天子之璽以勞四夷天子信璽以召兵四

  臣按此唐朝璽制
唐制有符寳郎四人掌天子八寳及國之符節有事則
請於内既事則奉而藏之大朝㑹則奉寳進於御座行
[090-15b]
幸則奉以從焉大事出符則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
外之契兼以敇書小事則降符函封使合而行之凡命
將遣使皆請旌節旌以顓賞節以顓殺
  臣按此唐人設官掌寳及符節之制今制為尚寳
  司專司寳璽及金牌牙牌之屬
五代周始造二寳其一曰皇帝承天受命寳一曰皇帝
神寳宋太祖受禪傳二寳宋又製大宋受命之寳至太
宗又别製承天受命之寳是後諸帝嗣服皆自為一寳
[090-16a]
以皇帝恭膺天命之寶為文凡上尊號則以所上尊號
為文寶用玉填以金盤龍紐别有三印一曰天下合同
之印中書奏覆狀疏内銓歴任三代狀用之二曰御前
之印樞宻院宣命及諸司奏狀内用之三曰書詔之印
翰林詔勅用之皆鑄以金後竝改印為寶
高宗中興御府藏玉寶十有一一曰鎮國神寶文曰承/天福延
萬億永/無極二曰受命寶文曰受命於/天既夀永昌二寶封禪用之三曰
天子之寶答外夷書用之四曰天子信寶舉大兵用之
[090-16b]
五曰天子行寶封册用之六曰皇帝之寶答鄰國書用
之七曰皇帝信寶賜鄰國書及物用之八曰皇帝行寶
降御劄用之所謂八寶也九曰大宋受命之寶太祖/作
曰定命寶徽宗/作十一曰大宋受命中興之寶高宗/作又作
金寶三曰皇帝欽崇國祀之寶二曰天下合同之寶三
曰詔書之寶
  臣按此宋朝寶璽之制
哲宗元符元年咸陽縣民段義修舍得古玉印文曰受
[090-17a]
命於天既壽永昌上之詔蔡京等辨驗以為秦璽遂命
曰天授傳國受命寶改元元符
 劉定之曰秦始皇以藍田玉製璽子嬰以降漢漢以
 傳魏晉亂為劉石二虜所得冉閔篡石氏置璽於鄴
 閔死國亂其子求救於晉謝尚尚遣兵入鄴助守因
 紿得璽以歸晉方其未還也劉石二虜以璽不在晉
 謂晉為白板天子晉蓋恥之謂紿得璽意者以解此
 恥也惡足盡信哉不旋踵鄴為慕容燕所取璽或者
[090-17b]
 實在燕矣謂在燕則燕為苻堅所併而堅見虜於姚
 萇萇從堅求璽堅罵曰五胡次序無汝羌名璽已送
 晉不可得也卒拒之以死蓋堅未嘗以送晉而璽於
 是乎亡矣謂晉果紿得璽於鄴則傳宋齊梁而侯景
 取之景敗其侍中趙思賢棄之草間郭元建取送高
 齊齊亡歸宇文周周傳隋隋煬帝死宇文化及取之
 化及死竇建德取之建德妻奉以歸唐唐傳朱梁梁
 亡歸於後唐後唐廢帝從珂與璽俱焚繼之者石晉
[090-18a]
 晉出帝重貴降遼德光以其所獻璽非真詰之重貴
 對以昔璽既焚今璽先帝所為羣臣共知蓋自有秦
 璽以來其間得䘮存毁真偽之故難盡究詰而至於
 重貴降遼之日秦璽之燬於火也已灼然著於人人
 口耳自是以後有天下者不託以為言矣哲宗蔡京
 乃能復得之咸陽豈堅之所瘞藏至此而始出乎曰
 非也是又作天書之故智也天書號年為祥符秦璽
 號年為元符既紹述其乃考神宗之法又紹述其高
[090-18b]
 考真宗之符不亦異哉其後徽宗復製二璽其一曰
 承天福延萬億永無極謂之鎮國寶其一曰範圍天
 地幽贊神明保合太和萬壽無疆謂之定命寶二寶
 與受命寶為三已而悉為金人所俘以去前此金人
 以遼取石晉意其得秦璽責而徵之延禧訴以兵敗
 失於桑乾河及既得於宋自謂愜所欲而義宗守緒
 死於蔡州幽蘭軒又為煨燼然則哲宗之所得縱使
 真為秦璽元人亦不得而取之矣詭妄之臣乃猶以
[090-19a]
 之藉口欺世基禍黷武亦獨何哉
元至元三十二年御史中丞崔彧得實迪妻所售玉印
監察御史楊桓辨之以為秦璽進之
  臣按秦璽者始皇之所作也秦子嬰以降漢自高
  祖迄於獻帝所寶用者皆此璽也歴代皆用其名
  永嘉之亂没於劉石永和之世復歸江左其文曰
  受命於天皇帝壽昌者晉所自刻者也非秦璽也
  大元之末得自西燕更涉六朝至於隋代者謂之
[090-19b]
  神璽乃燕慕容氏所刻者也非秦璽也劉裕北伐
  得之關中歴晉暨陳復為隋有者其文雖與秦同
  乃姚秦所刻者也非秦璽也開運之末没於耶律
  後為女真所獲者則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為文
  乃石晉所刻者也非秦璽也蓋在當時皆誤以為
  秦璽而不知秦璽之亡則已久矣若夫元人所得
  之璽楊桓考証以為秦璽考璽在漢為元后所擲
  螭角有微玷魏文帝刻其旁曰魏受漢傳國之璽
[090-20a]
  今此印其螭角無玷其旁無魏所刻字非秦所製
  者明甚豈元人所得於實迪妻者即宋元符所得
  於咸陽民家之故物乎臣故詳具其始末如此皆
  明明有徵驗非虛言也萬一有以秦璽尚在為言
  者請以臣斯言折之以上/寶璽
說文曰印執政所持信也
  臣按秦以前民皆以金石為印惟其所好自秦以
  來惟天子之印獨稱璽又以玉羣臣莫敢用也
[090-20b]
漢制諸侯王金璽璽之言信也諸侯王黃金璽橐佗紐
文曰璽刻曰某王之璽列侯黃金龜紐文曰某侯之章
丞相太尉與三公前後左右將軍黃金龜紐文曰章中
二千石銀印龜紐文曰章千石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
石以上皆銅印鼻紐文曰印
印制兩漢以後人臣有金印銀印銅印唐制諸司皆用
銅印宋因之
  臣按此漢唐宋羣臣印章之制今制惟親王用金
[090-21a]
  二品以上用銀三品以下皆銅惟京尹以三品獨
  得用銀
   以上古今臣下印章之制以上/印章
周書康誥曰小臣諸節
 蔡沈曰小臣之有符節者
  臣按符節小臣皆有之蓋自周則已然矣
周禮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守邦國五等/諸侯
之/國者用玉節守都鄙公卿大/夫采地者用角節角當/作管凡邦國之
[090-21b]
使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也以
飾/也竹/也輔之門關用符節貨賄用璽節道路用旌節
皆有期以反節凡通達於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無
節者有幾察/也則不達
 鄭𤣥曰邦節者珍圭牙璋穀圭琬圭琰圭也王有命
 則别其節之用以授使者輔王命者執以行為信必
 有節者言遠行無有不得節而出者也輔之以傳者
 節為信爾傳謂所齎操及所適
[090-22a]
 吳澂曰辨其用者以玉角金竹為符契或用以守或
 用以使皆以牝牡相合為驗也使節者奉使之節諸
 侯講信修睦為虎龍人三節執之以為行道之信金
 為之鑄象則有堅而不變之義竹為之函而加以英
 飾則有儀文相接之禮門關則王畿之門關貨賄則
 門關出入之貨賄道路則王畿及侯國之道路符節
 以竹符合之者也璽節者加印璽其上者也旌節者
 用析羽之旌彰其所持也節所以輔王命傳所以輔
[090-22b]
 邦節無節則幾之幾之以防姦私而輕重為不等也
  臣按節者古人為符契牝牡二者以相合各持其
  一以相驗信者也凡乘傳者必有節如今世符驗
  之類
司關凡四方之賔客敂猶至/也關則為之告有外内之送
令則以節傳出内之
 鄭𤣥曰敂關猶謁關人也有送令謂奉貢獻及文書
 以常事往來至關則為之節與傳以通之
[090-23a]
  臣按有内外之送令則以節傳出内之謂有文書
  自外入者則以節傳納之於内有文書自内出者
  則以節傳出之於外後世設人以傳送公文者本
  此
小行人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
用龍節皆以金為之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鄙用
管節皆以竹為之
 鄭𤣥曰此謂邦國之節也達之者使之四方亦皆齎
[090-23b]
 法式以齊等之也
  臣按小行人之所達者即掌節之所掌也但掌節所
  掌者是主天子之節為言而小行人之所達謂諸
  侯使者之入聘者耳考漢世有所謂銅虎符以金
  為之是即虎節之屬竹使符以竹為之是即旌節
  之屬
禮記玉藻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在官不
俟屨在外不俟車
[090-24a]
 鄭𤣥曰節以玉為之所以明信輔於君命者也君使
 使召臣有二節時有一節時故合云三節也隨時緩
 急急則二節故走緩則一節故趨官謂治事處外謂
 其室及官府
  臣按三代以前人君召臣皆必有節非但在遠則
  雖在朝廷官府居室皆用焉
左傳文公十二年秦使西乞術來聘曰不腆先君之敝
器致諸執事以為瑞節要結好命
[090-24b]
  臣按此所謂節蓋用圭玉以為節爾非别有一物
  也註謂節信也用圭以表信故為之節焉
昭公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玉/名於齊侯
 孔頴達曰周禮澤國用龍節皆金也以英簜輔之杜
 子春謂以函器盛此節鑄金為龍以玉為函輔盛龍
 節謂之龍輔
  臣按以玉為節春秋之時皆用之
史記魏公子無忌用侯生計得虎符以解趙圍
[090-25a]
漢高后八年襄平侯紀通尚符節令持節矯納周勃北

  臣按此古人以符節發軍者其後武帝時又使光
  禄大夫范昆等衣繡衣持節發兵以興擊則是古
  人發兵不但有符又有節也
漢書南粤王傳漢十一年立尉佗為南越王剖符通使
  臣按說文符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其後唐
  人給蕃國符十二銘以國名雄者進内雌者付其
[090-25b]
  國其國朝貢使各齎至不合者劾奏其制葢
  始於漢也今世蕃國朝貢者皆給以勘合本
  此
文帝二年九月初與郡守為銅虎符竹使符
 應劭曰銅虎符第一至第五國家當發兵遣使者至
 郡合符符合乃聽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
 寸鐫刻篆書第一至第五
 張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從簡易也
[090-26a]
 呂祖謙曰漢制諸侯不得自發兵魏勃曰非有漢虎
 符驗則文帝以前蓋有虎符矣此謂初作者豈非用
 銅於此始乎
  臣按與郡守為符者各分其半右畱京師左以與
  之
武帝征和二年更節加黃旄
  臣按節之為制以竹為之柄長八尺以旄牛尾為
  其眊三重人臣出使必杖節自守不可失若袁盎
[090-26b]
  解節而懷其旄蘇武杖節而旄盡落皆所謂不失
  節也
昭帝元始元年遣王平等五人持節行郡國
  臣按自後宣帝遣使者持節詔郡國二千石謹牧
  養民而風德化則是漢世之節不但以發兵出使
  外夷則雖巡行郡國亦持節矣
唐初高祖入長安罷隨竹使符班銀菟符其後改為銅
魚符以起軍旅易守長京都畱守折衝府捉兵鎮守之
[090-27a]
所及左右金吾宮苑牧監皆給之畿内則左三右一畿
外則左五右一左者進内右者在外用始第一周而復始
宫殿門城門給交魚符巡魚符左右廂給開門符閉門符
  臣按此唐朝符節之制以上/符節
周禮司約小約劑書於丹圖
 鄭𤣥曰約劑約也丹圖者雕器簠簋之屬有圖象者
 歟春秋傳曰裴豹𨽻也著於丹書今俗語有鐵劵丹
 書豈此舊典之遺言歟
[090-27b]
漢高祖六年始剖符封功臣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
鐵劵金匱石室藏之宗廟
唐代宗廣德元年給功臣鐵劵藏名於太廟
  臣按自古封功臣必有鐵劵以紀其功我聖祖得
  國之初欲依前代作劵而不得其製作之制有言
  錢鏐之後居浙者家傳唐昭宗賜鏐之劵猶有存
  者乃遣使求之按其制造之用金填其字功臣初
  封者錫之以為一代之制以上/鐵劵
[090-28a]
    以上璽節之制
 
 
 
 
 
 
 
[090-28b]
 
 
 
 
 
 
 
 大學衍義補卷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