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80 大學衍義補-明-丘濬 (master)


[069-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學衍義補卷六十九
             明 丘濬 撰
 治國平天下之要
  崇教化
   設學校以立教中/
禮記王制曰天子命之教然後為學小學在公宫南之
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頖宫
[069-1b]
 陳澔曰辟明也雍和也君則尊明雍和於此學中習
 道藝使天下之人皆明達諧和也頖之言班所以班
 政教也舊說辟雍水環如璧泮宫半之蓋東西門以
 南通水北無水也
  臣按學之名自五帝之時有之然始見於周禮大
  司樂所謂成均者說者謂此大學也而未聞有諸
  侯學諸侯有學始見於魯頌而此言天子命之教
  然後為學又言小學在公宫南之左大學在郊則
[069-2a]
  是諸侯非但有學而其學又有小大者焉小學所
  以處學之小者而教之以洒掃應對之類大學所
  以處學之大者而教之以格致誠正之類
學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教
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
 鄭𤣥曰樂正者樂官之長掌國子之教順此詩書禮
 樂四術以教成是士故云以造士
 陳澔曰術者道路之名言詩書禮樂四者之教乃入
[069-2b]
 徳之路故言術也古人之教雖曰四時各有所習其
 實未嘗截然棄彼而習此亦互言耳
王大子王子羣后謂諸/侯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國
之俊選皆造焉凡入學以齒
 方慤曰天子之子則適庶皆與諸侯而下則庶子不
 與學所以明人倫人倫之大莫先乎孝弟故入學者
 必以齒曰凡則無貴賤皆以齒矣
將出學小胥大胥小樂正簡不帥教者以告于大樂正
[069-3a]
大樂正以告于王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學不
變王親視學不變王三日不舉去食/樂屏之遠方西方曰
棘東方曰寄終身不齒
 鄭𤣥曰出學謂九年大成也大胥小胥皆樂官屬也
 大樂正告于王王命三公至於元士皆入學習禮以
 化之不變王親為之臨視重棄賢者子孫也
 周諝曰棘急也示其雖屏之欲棘於誨過寄者示其
 雖屏之特寓於此爾屏而必謂之棘與寄者恩也卒
[069-3b]
 不免於不齒者義也
 方慤曰以視學之禮化之而又不變則終不變矣故
 三日不舉將以棄之也將棄之而不舉則自貶損以
 責其教之不至也
  臣按先儒有言聖人以學校為朝廷之大政使太
  子齒於俊選使樂正磨其性情必順先王詩書禮
  樂以性其情然後已也不變者九年雖王子亦屏
  逺方公於教化而不私則凡在學者孰敢不性其
[069-4a]
  情以蹈於中和之域哉觀此可見先王之世其立
  教以化人也極其情文之備盡其恩義之詳其有
  教而不化也養之以久待之以寛親臨而觀感之
  責己以竦動之其不輕以絶人也如此非至於甚
  不得已而不不齒焉此先王之世所以無棄人而
  人亦不輕自棄也歟
文王世子凡學以下皆/音效世子及學士必時四時各/有所教春夏
學干盾/也句子/㦸也秋冬學羽翟雉/之羽笛之/屬皆於東序小樂
[069-4b]
正學干大胥贊相/助之籥師學戈籥師丞贊之胥鼓南春
誦夏弦大師詔之瞽宗秋學如/字禮執禮者詔之冬讀書
典書者詔之禮在瞽宗書在上庠
 陳澔曰干戈為武舞羽籥為文舞小樂正大胥籥師
 丞胥四人皆樂官之屬誦口誦歌樂之篇章也弦以
 琴瑟播被詩章之音節也皆大師詔教之瞽宗殷學
 名上庠虞學名周有天下兼立虞夏殷周之學也
 吳澂曰詩云以雅以南謂詩之二雅二南胥鼓南者
[069-5a]
 亦謂大胥以鼓而節二南之樂歌
  臣按王制主於教造士而王大子王子羣后之大
  子元士之適子亦與焉文王世子主於教世子而
  國之學士亦及焉蓋古者大學之設以教胄子而
  必及於俊選以其位雖有貴賤而他日竝皆將有
  輔世長民之責皆不可以不教也
明堂位曰米廩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瞽宗
殷學也頖宫周學也
[069-5b]
 孔穎達曰此明魯得立四代之學
 陳澔曰魯之米廩即虞氏之庠謂藏此米於學宫也
 亦教孝之義序者射也射以觀德有先後之次焉樂
 師瞽矇之所宗故謂之瞽宗頖半也諸侯曰頖宫以
 其半辟雍之制也
學記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又曰古之王
者建立/也國君長/也民教立/教立/學為先
 陳澔曰化民成俗必如唐虞之於變時雍乃為至耳
[069-6a]
 然則舍學何以哉此學乃大學之道明徳新民之事
 也
 吳澂曰古者建王國天子自君其畿内之民又建侯
 國命諸侯各君其封内之民其民飽煖逸居而無以
 教之則近於禽獸故天子諸侯之國皆必建學立師
 以教其民使之知有禮義也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鄭𤣥曰術當為遂五百家為黨萬二千五百家為遂
[069-6b]
 孔穎達曰古謂上代也百里之内二十五家為閭同
 一巷巷首有門門邊有塾民在家之時朝夕出入恒
 受教於塾里中之有道徳仕而年老退歸者為之師
 庠序皆學名於黨中立學教閭中所升也於遂中立
 學教黨學所升也國謂天子所都及諸侯國中
  臣按眞徳秀言古法其近民者教彌數故二十五
  家為閭閭有塾民朝夕處焉四閭為族則歳之讀
  法十有四士生斯時不待舍去桑梓而有學有師
[069-7a]
  敬敏任恤則閭胥書之孝弟睦婣則族師書之其
  所以教又皆因性牖民而納諸至善之域禮鎔樂
  冶以成其德達其材古者教人之功蓋如此今之
  世里於民最近而無學士嘗輕去土著而事逺遊
  行之修窳無所乎考至其設教以琢辭鎪句為巧
  詭聖僻說為能非惟無以淑其人抑且重斵喪之
  也眞氏此言切中秦漢以來教學之弊我聖祖慨
  然欲復古庠序之制未即大位之先即建國子學
[069-7b]
  洪武二年詔天下立序州縣學八年詔立社學上
  諭中書省臣曰昔成周之世家有塾黨有庠故民
  無不知學是以教化行而風俗美今京師及郡縣
  皆有學而鄉社之民樂覩教化宜令有司更置社
  學延師儒以教民間子弟庶可導民善俗也竊觀
  三代以後之君以武功定天下者往往緩於文事
  漢歴高惠文景至武帝五世始立大學宋歴太祖
  太宗眞宗至仁宗四世州郡始有學我聖祖立國
[069-8a]
  子學於未登極前之三年立郡縣學於登極後之
  二年至於八年即立社學其與古人家塾黨庠術
  序之名雖不同其以土著教人則一也
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離絶經/書句讀辨志别其趨/向邪正
三年視敬業於所習/無怠忽樂羣於朋徒/無睽五年視博習不以程/度為限
制/親師於訓誨/知嗜好七年視論學講求學/問蘊奥取友擇取/益者謂之小
成九年知類知其/類聚通達明通/義理强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
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
[069-8b]
道也
 陳澔曰每歳皆有入學之人中年間一年也每間一
 年而考校其藝之進否也七年是學之小成至於九
 年則理明義精觸類而長無所不通有卓然自立之
 行而外物不得以奪之矣是大成也
 吳澂曰自一年至七年之歳終察視之以上皆小學
 之事九年則十五入大學之次年自始入小學之年
 而通數之為九年也若比而教則可化其民使之為
[069-9a]
 賢能而移易其俗人人有士君子之行也故近而被
 其教者既皆心恱而服遠而聞其風者亦且懷而慕
 之也
  臣按此古者學校逐年比校之法
大學始教入學/之初皮弁祭菜有司衣皮弁之/服祭蘋藻之菜示敬道也示/之
以尊敬/道藝宵雅小/雅習/也釋菜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官其始也三詩/取居
官受任之美/誘其初志入學鼓篋入學時擊鼔/發篋出其書孫其業也以遜順/之心進
其徳/業夏楚二物夏榎也/楚荆也收其威也收斂/威儀未卜禘五年/大祭
[069-9b]
視學游其志也不五年不視學優/游學者之心志時觀而不語春秋視/學無有
言/說存其心也存其/心思幼者聽而弗問聽受師說/無有問難學不躐等
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
 吳澂曰禘者時祭之名非五年大禘之禘視學謂考
 試學者經業或君親往或有司為之非天子大視學
 之禮也待時祭後乃視學不欲急迫使學者得以優
 游其志而學也
  臣按此古者學校示教之法
[069-10a]
大學之教也時春夏/秋冬四時/之教必有正業退息退而/燕息必有
居學不學操縵操弄琴/瑟之絃不能安弦不學博依廣求物理/之所依附
不能安詩不學雜服冕弁衣/裳之類不能安禮不興其藝即三/者之
學/不能樂好/也學故君子之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
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
輔而不反也
 陳澔曰凡學之道貴於能安安則心與理融而成熟
 矣然未至於安則在乎為之不厭而不可有作輟也
[069-10b]
 君子之學也藏焉修焉之時必有正業則所習者專
 而志不分息焉游焉之際必有居學則所養者純而
 藝愈熟故其學易成也
 呉澂曰藏謂入學受業時藏其身於所學之宫若東
 序瞽宗等處也修謂治其正業息謂退息私居游者
 玩物適情之謂
  臣按學記此章可見古人教學者無一時一處而
  不用其功焉此其學之所以易成也而成之者本
[069-11a]
  末兼該精粗通貫無一而或遺焉者也雖然一弛
  一張文武之道是以君子之學固不可無藏修之
  處亦不可無游息之時蓋喜說生於時習自得由
  於深造成其功於進徳修業之際養其心於玩物
  適情之餘學者如此則未得之而不苦其難既得
  之而去之不速矣
今之教者呻吟諷/之聲其佔視/也簡/也多其訊問/也言及于數所/言
不止/一端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
[069-11b]
施之也悖其求猶責/也之也佛弗/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
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
不刑其此之由乎
 張載曰人未安之又進之未喻之又造之徒使人生
 此節目不盡其材不顧其安不由其誠皆施之妄也
 教人至難必盡人之材乃不誤人觀可及處乃告之
 故使人必由其誠教人必盡其材人之材足以有為
 但以其不由於誠則不盡其材若曰勉率而為之則
[069-12a]
 豈有由其誠哉
 呉澂曰今之師誦其所視之簡多其所告之辭學者
 未可以進而又進之不顧其所學已安與否也實知
 此一理而後使之别窮一理是謂由其誠能行此一
 事而後教之别為一事是謂盡其材否則使之不由
 其實教之不盡其能也不觀其已知己能而進之以
 未知未能是其施教於人也先後失宜故曰悖不俟
 其自知自能而强之以必知必能是其求責於人也
[069-12b]
 淺深莫辨故曰佛如是則莫能明其所受於師之學
 不願親其師而反疾其師矣已知已行者未能安則
 苦其難進之以其所未可雖欲益之而彼不能知其
 益也縱使强抑俾終受其業然所知非久必又昏忘
 所行非久必又遺失故曰其去之也必速刑猶成也
 謂教人不成者由此
  臣按此章論教之不成切中後世教人之弊祖宗
  以來設立學校惟立師儒以教導之命有司以提
[069-13a]
  調之未嘗有提督憲臣之設至正統中以學政多
  廢弛乃用建議者每道添設風憲官一員以專督
  學政設官之意止欲振作其頽墮者耳非使其人
  各自為一法以通教一方之學者夫聖人施教各
  因其材雖以孔門弟子猶分四科顧乃以中人以
  下之私見而欲盡律一方之人才使之如已多見
  其不知量也凡其所為所行盡墮在學記此章中
  記謂教之不成其此之由今日人才不及於前政
[069-13b]
  由於此非獨不能成其不成之才併與其可成者
  分其志而墮其業也且其所督地方多者三四千
  里一歲不能徧歴所至之處又不能浹旬即去固
  有九年而僅一至者彼豈聖人而能過化存神哉
  臣竊以為今兩京畿及十三藩所用者須十有四
  人其人未易得也莫若復祖宗之舊必欲設置乞
  敕内閣儒臣將洪武初侍御史雎稼建言朝命省
  臺部官會議定擬格式立碑在天下學校者及憲
[069-14a]
  綱等書一一斟酌詳議參以聖賢教學之法以中
  人以下為準立為學校教養法式命禮部頒行天
  下俾其遵依為師儒者必依此式為教為生徒者
  必依此式為學為守令者必依此式提調而提學
  憲臣所至一以此式考驗其所以教學提調者必
  合此式否則有罰大抵學校之教徳行為先然徳
  行難於考驗必先考其藝業所謂藝業有三讀書
  作文寫字凡此三者一以中人以下為則每日背
[069-14b]
  書不過二百字習字亦然作課則隨其學力所至
  以為數本經四書史鑑經義策論其正業也有志
  及於子集及作詩辭者聽不以是為正業而試之
  其出題不許裁截破碎經文及出偏僻之書課必
  文從理順不許奇怪尖新以是為準每月學校將
  所出題目申提學憲臣憲臣以其所出題目申禮
  部轉行翰林院國子監看詳如此則進人顧其安
  使人由其誠教人盡其才而施之不悖於正理而
[069-15a]
  求之不拂於常情矣此非獨有以成就人材是亦
  一道徳之大端也
大學之法禁于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踰犯/也
言分限/所在而施之謂孫順/也相觀而善之謂摩相厲/並進此四
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扞拒扞/也如地之堅/凍難入
不勝不能承/當其教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謂躐等/陵節
而不孫則壊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
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069-15b]
 陳澔曰豫者先事之謂時者不先不後之期也不陵
 節而施謂不教幼者以長者之業也相觀而善如稱
 甲之善則乙者觀而效之乙有善可稱甲亦如之燕
 私之朋必不責善或相與以慢其師燕遊邪僻必惑
 外誘得不廢其業乎此燕朋燕辟之害皆由於發然
 後禁以下四者之失皆與上文四者相反也
  臣按教之所由興者有四先儒謂三屬於師一屬
  於友臣則以為所由廢者有六其前三者屬於師
[069-16a]
  其後三者屬於友也由是觀之可見師之為教止
  於大綱若夫切磋琢磨薰陶漸染而朋友有講習
  之益觀感之化尤為多焉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才有/餘者
失則寡才不/足者或失則易俊快/者或失則止鈍滯/者此四者心
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
其失者也
 吕祖謙曰四者心之所由莫同病各有别知其心然
[069-16b]
 後能救其失譬如醫者要識他病處方始隨證用藥
 陳祥道曰古之教者觀性以知心因心以救失多者
 約之以禮寡者博之以文易者抑之以自反止者勉
 之以自强此長善救失之道也
  臣按人之生也性無不善故人人皆有是善然氣
  稟所拘物欲所蔽不能無失也故教者必因其本
  無而今有者拯救補塞之如是則師之教道立而
  天下無不成之才矣
[069-17a]
尚書大傳曰公卿之大子大夫元士之適子十有三年
始入小學見小節焉踐小義焉二十入大學見大節焉
踐大義焉故入小學知父子之道長幼之節入大學知
君臣之義上下之位故為君則君為臣則臣為父則父
為子則子
  臣按白虎通曰八歳入小學十五入大學此云十
  有三年始入小學二十入大學說者謂八歳十五
  歳天子世子之禮十三二十乃公卿大夫元士適
[069-17b]
  子入學之期臣竊以為八歳至十三皆可以入小
  學十五至二十皆可以入大學大約言之耳非截
  然立此以為期限也
孟子曰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
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
明人倫序/也也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
 朱熹曰庠以養老為義校以教民為義序以習射為
 義皆鄉學也學國學也共之無異名也父子有親君
[069-18a]
 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倫
 也庠序學校皆以明此而已
  臣按三代學校之制其鄉學之名雖有不同而國
  學之名則無或異然其所以教之者無間小大壹
  是皆以明倫為本焉所謂養老教民習射其義雖
  殊而同歸於闡明倫理以為教本養育人才以為
  治具而已蓋今日教之於學校俾其講明義理異
  日則將用之於政治使其推平日學校之所講明
[069-18b]
  者以施政行教而輔君善俗焉
    以上設學校以立教中/
 
 
 
 
 
 大學衍義補卷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