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80 大學衍義補-明-丘濬 (master)


[068-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學衍義補卷六十八
             明 丘濬 撰
 治國平天下之要
  崇敎化
   設學校以立敎上/
易頤之彖曰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
 程頤曰聖人極言頤之道天地之道則養育萬物養
[068-1b]
 育萬物之道正而已矣聖人則養賢才與之共天位
 使之食天祿俾施澤于天下養賢以及萬民也
  臣按頤之義養也天地養萬物而人乃萬物中之
  一物聖人則萬人中之一人也天地養萬物而人
  與聖人皆在天地所養之中聖人于人之中乃其
  首出者也體天地養物之仁以養乎人然天下之
  大億兆之衆必欲人人養育之非獨力之不能給
  而亦勢之所不能及也是以于衆人之中擇其賢
[068-2a]
  者而養之使其推吾所以體天地養物之心以養
  乎人人釐之以其職散之以其民裂之以其地付
  之以吾一視之仁注之于其心而寄之于其目而
  使之代吾之視一以仁之也然非養之以廩食則
  彼不暇而為非養之以義理則彼不知所為故必
  豫有養之而後用之也然養之之義以貞正為道
  茍養之不以正如戰國之田文養士至三千餘人
  東都之延熹大學諸生至三萬餘人適足以起亂
[068-2b]
  果何益哉蓋頤之道養正則吉養而不正其凶必
  矣
舜典帝曰夔命汝典樂敎胄子直而温寛而栗莊敬/也
而無與毋/同虐簡而無與毋/同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
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
 朱熹曰胄長也自天子至卿大夫之適子也凡人直
 者必不足于温故欲其温寛者必不足于栗故欲其
 栗所以慮其偏而輔翼之也剛者必至于虐故欲其
[068-3a]
 無虐簡者必至于傲故欲其無傲所以防其過而戒
 禁之也敎胄子者欲其如此而其所以敎之之具則
 又專在于樂如周禮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敎國子
 弟而孔子亦曰興于詩成于樂蓋所以蕩滌邪穢斟
 酌飽滿動盪血脉流通精神養其中和之徳而救其
 氣質之偏者也
  臣按舜既命契為司徒敷五敎而又于命伯夷典
  禮之後命夔典樂敎胄子蓋司徒之所敷者布其
[068-3b]
  敎于天下典樂之所敎者專其敎于國學也胄子
  者天子之元子衆子與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皆
  將有天下國家之責者不可無豫敎之法然所以
  敎之者在因其資質而輔翼防範之使皆適其中
  而無或偏焉然化之以其形不若化之以其聲于
  是專命典樂之官以司敎導之任蓋興起之于比
  興賦詠之間調和之于聲音節奏之外血脉于是
  乎動盪精神于是乎流通邪穢于是乎滌蕩查滓
[068-4a]
  于是乎消融真積力久自然和順于道徳有莫知
  其所以然者矣向也氣質之美者于是而益美偏
  者于是而不偏他日承天而踐祚君國而子民脩
  政而立事皆得成徳全才之人而用之矣帝世以
  樂敎人之意如此後世不復知此意學校之設其
  知以禮為敎也固鮮矣况樂乎方其受敎之初也
  不知禮樂為何物及其臨用之際一視禮樂為虚
  文而欲人才之復古治道之隆盛難矣
[068-4b]
大雅棫樸詩曰倬大/也彼雲漢天/河為章文/章于天周王壽考
與何/同不作人
 朱熹曰雲漢天河也在箕斗二星之間其長竟天文
 王九十七乃終故言壽考作人謂變化鼓舞之也
 曹居貞曰作者鼓舞振動之意商之末世士氣卑弱
 甚矣非鼓舞奮動之烏能自奮而有成哉
旱麓詩曰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豈弟君子遐不作人
 朱熹曰鳶之飛則戾于天矣魚之躍則出于淵矣豈
[068-5a]
 弟君子而何不作人乎言其必作人也
思齊詩曰肆成人冠以上/為成人有徳小子童/子有造為/也古之人
無斁譽名/也俊/也斯士
 朱熹曰古之人指文王也言文王之徳見于事者如
 此故一時人材皆得其所成就蓋由其徳純而不已
 故令此士皆有譽于天下而成其俊乂之美也
 吕祖謙曰聖人流澤萬世者無有大于作人所以續
 天地生生之大徳也故此詩以是終焉文王之無斁
[068-5b]
 夫子之誨人不倦其心一也
  臣按學校之設所以明倫兼育養也蓋倫理之在
  人人人有之而不能人人盡其道聖人于是選其
  少俊者聚之學宫而敎之俾講明其道而真知其
  所以然與其所當然而決然不疑焉則異日用之
  以理天下之務治天下之人為臣則忠為子則孝
  臨事則不茍避見義則必勇為平居則犯顔敢諫
  臨難則仗義死節而思以其身當天下之重任世
[068-6a]
  道之責其基本于是乎積累其機括由是乎轉移
  也理固貴乎講明而氣尤在乎振作要必上之人
  久于其道凱以强敎之而張之當其機弟以說安
  之而弛之適其㑹鼔而舞之振而作之使之有感
  發興起之心歡欣交通之志則其得之于天浩然
  剛大者塞乎天地之間而不餒矣然非有以作其
  氣于平日安能得其用于異日哉詩稱文王之世
  濟濟多士而國家以寧者蓋有以獲乎作人之效
[068-6b]
  也
靈臺詩曰於論倫/也鼓鍾於樂辟璧/通澤/也
 朱熹曰辟廱天子之學大射行禮之處也水旋丘如
 璧以節觀者故曰辟廱
  臣按先儒謂靈臺一詩辟廱之敎寓焉臺池鳥獸
  鍾鼓之樂樂之形也其樂也外辟廱敎化道義之
  樂樂之本也其樂也内可見先王盛時本樂以為
  敎所以鼓舞作興乎賢才者隨所在而有也
[068-7a]
文王有聲曰鎬京辟廱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皇王烝烝君/也
 張載曰靈臺辟廱文王之學也鎬京辟廱武王之學
 也至此始為天子之學矣
 朱熹曰鎬京武王所營也此言武王徙居鎬京講學
 行禮而天下自服也
  臣按辟廱之學自文王已有之至武王有天下始
  專以為天子之學焉
[068-7b]
詩序子矜刺學校廢也亂世則學校不脩焉
  臣按治世未有不脩學校者學校之廢必見于末
  季之世
小雅菁菁者莪樂育材也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下喜
樂之矣
  臣按此二詩朱熹集傳皆以其序說為非及觀所
  作白鹿洞賦有曰廣青矜之疑問又曰樂菁莪之
  長育則又用序說蓋以此二詩為學校而作自漢
[068-8a]
  以來則然矣雖其詩中所言與序說若不類者然
  序謂亂世則學校廢治世則樂育賢才可見世道
  之治亂係乎人材之有無人材之有無由乎學校
  之興廢也然則脩學宫育賢才使青青子衿有喜
  樂之心無佻達之失豈非王政之大務歟
魯頌泮水頌僖公能脩泮宫也頌凡八章首章曰思發/語
辭/樂泮水泮宫/之水薄采其芹水/菜魯侯戾至/也止言觀其旂其
旂笩笩飛揚/也鸞聲噦噦和/也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068-8b]
 朱熹曰諸侯之學鄉射之宫謂之泮宫其東西南方
 有水形如半璧以其半于辟廱故曰泮水而宫亦以
 名也此飲泮宫而頌禱之詞
 項安世曰古之為泮宫者其條理不見于經而有詩
 在焉首三章則言其君相之相與樂此而已自四章
 以下乃其學法自敬其徳而至于明其徳明其徳而
 至于廣其心廣其心而至于固其謀終焉此則學之
 本也自威儀孝弟之自脩而達于師旅獄訟之講習
[068-9a]
 自師旅獄訟之講習而極于車馬器械之精能此則
 學之事也自烈祖之鑒其誠而至于多士之化其徳
 自多士之化其徳而至于遠夷之服其道此則學之
 功也
  臣按泮宫之作不書于春秋說者多以為疑而朱
  熹以為頌禱之辭蓋春秋常事不書學校之脩乃
  有國之常事故也然因此詩以考見古人學校之
  條理雖曰頌禱之辭然亦可見三代盛時學校之
[068-9b]
  事其闗係有如項氏所推究者後世設學乃顓顓
  以為敎讀學生之所其于讀書作課之外一無所
  事雖謂之名存實亡不為過矣
周禮大宰以九兩繫邦國之民三曰師以賢得民四曰
儒以道得民八曰友以任相任/以事得民
大司徒以本俗六安萬民四曰聨師儒五曰聨朋友
 葉時曰以大宰繫邦國之九兩參之以司徒安萬民
 之六俗而皆以師儒行乎其中誠以九兩無師儒之
[068-10a]
 繫則無以淑人心六俗無師儒之聨則無以厚民俗
 師者所以宗主名敎者也儒者所以扶持名敎者也
 師道不立則天下無善人儒道不立則天下無正學
 雖有土地富貴治利族任何所恃以相繫雖有宫室
 墳墓兄弟朋友何所恃以相聨甚矣天下一日不可
 無師儒之功也
  臣按天下不可一日無師儒之功國家不可一日
  弛學校之敎本儒以設敎立師以明道㑹友以講
[068-10b]
  學所以繫邦國者在是所以安萬民者在是母徒
  視以為虚文茍應故事以為不急之務
師氏以三徳敎國子一曰至徳以為道本二曰敏徳以
為行本三曰孝徳以知逆惡敎三行一曰孝行以親父
母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行以事師長居虎門之
左以敎國子弟凡國之貴遊子弟學焉貴謂有職守在/學者遊謂無職
守不在/學者
 朱熹曰三徳以敎國子一曰至徳二曰敏徳三曰孝
[068-11a]
 徳至徳云者誠意正心端本清源之事而道則天人
 性命之理事物當然之則脩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
 術也敏徳云者彊志力行畜徳廣業之事而行則理
 之所當為日可見之迹也孝徳云者尊祖愛親不忘
 其所由生之事而知逆惡則以得於己者篤實深固
 有以真知彼之逆惡而自不忍為者也凡此三者雖
 曰各以其材器之高下資質之所宜而敎之然亦未
 有專務其一而可以為成人者也是以列而言之以
[068-11b]
 見其相須為用而不可偏廢之意先王之敎所以本
 末相資精粗兩盡而不可倚于一偏也既曰三徳矣
 而又敎以三行者一曰孝行二曰友行三曰順行蓋
 徳也者得于心而無所勉者也行則其所行之法而
 已不本之以其徳則無所自得而行不能以自脩不
 實之以其行則無所持循而徳不能以自進是以既
 敎之以三徳而必以三行繼之則雖其至末至粗亦
 無不盡而徳之脩也不自覺矣
[068-12a]
  臣按成周盛時設為師氏以敎國子所以敎之之
  法曰徳曰行而已非但以敎公卿大夫元士之適
  子凡國之貴遊子弟無不與焉徳者行之本原行
  者徳之實跡有徳以為之本隨事而著其行在父
  母則親之在賢良則尊之在師長則事之凡若此
  者無非以充其孝徳而已既有孝徳則知順善之
  可為而逆惡之不可為彊志力行以求至乎至極
  之地也敎國子而使之竭力親親以盡其孝而又
[068-12b]
  尊賢良事師長以友以順焉則徳之得于心者極
  其至而道之原于天者于是乎生矣此成周學校
  所養之譽髦所以成人有徳而得全才之用也歟
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敎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
曰五射四曰五馭御/同五曰六書六曰九數乃敎之六儀
一曰祭祀之容二曰賔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喪
紀之容五曰軍旅之容六曰車馬之容
 朱申曰古之為敎徳行道藝而已師氏敎國子以徳
[068-13a]
 行故保氏養以道而敎以六藝焉五禮吉凶軍賔嘉
 也六樂雲門大韶大咸大夏大濩大武也五射白矢
 參連剡注襄尺井儀也五馭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
 舞交衢逐禽左也六書象形㑹意轉注處事假借諧
 聲也九數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嬴朒方程
 勾股
 吳澂曰師道之敎訓保保其身體養國子以道者以
 師氏之徳行審喻之而後敎之以六藝六儀也祭祀
[068-13b]
 之容穆穆皇皇賔客之容嚴恪矜莊朝廷之容濟濟
 翔翔喪紀之容纍纍顛顛軍旅之容暨暨詻詻車馬
 之容匪匪翼翼徳行裏也藝儀表也養之以道而表
 裏俱善而保氏之敎成矣
  臣按保氏以六藝敎國子而朱熹大學序謂人生
  八嵗則敎之以禮樂射御書數之文何也蓋六藝
  之事非八嵗之童所能者特使之知其名物耳故
  謂之文必至十有五嵗入大學然後敎之以其事
[068-14a]
  焉
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
焉以樂徳敎國子中和祗庸孝友以樂語敎國子興道
諷誦言語以樂舞敎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㲈大夏
大濩大武
 鄭𤣥曰成均五帝學也周人立此學之宫
 賈公彦曰建立也周人以成均之法式以立國之學
 政而合聚國之子弟將以此敎之
[068-14b]
 吕祖謙曰成均五帝之學以五帝之學政建國之學
 政合國之子弟而敎之自舜命夔典樂敎胄子以此
 知五帝之敎政無不自樂始所以舜命以典樂必兼
 敎胄子之事成周之樂皆以掌樂之官司之古人惟
 陶冶之功最深動盪鼓舞優游浹洽使自得之自舜
 與周皆以典樂之官兼敎導之事五帝成均之法雖
 不可見觀舜命夔典樂敎胄子一章大略可見漢太
 常典樂而兼敎育之任亦此意
[068-15a]
 吳澂曰敎之切要者樂也而徳者樂之本語者樂之
 則舞者樂之效樂徳而曰中和祗庸孝友者中者徳
 之理和者徳之容祗為徳之敬庸為徳之常孝與友
 者徳之施樂語而曰興道諷誦言語者興者因物而
 發也道者道達人情也諷謂諷諫微言以寓意也誦
 謂誦書舉古訓以告之也言者自言心之所藴也語
 者因問而答之也樂舞而備六代者樂莫盛于六代
 言其舞之善則其聲音之善可知也蓋樂所以節夫
[068-15b]
 舞也雲門大卷黄帝樂也言其徳如雲之出又能聚
 也大咸堯樂咸言其徳之徧及池言其潤澤也大㲈
 舜樂也言其徳能紹堯也大夏禹樂也言其徳能大
 中國也大濩湯樂也言其能以寛治民而救䕶之也
 武武王樂也言其能成武功也
  臣按成均者五帝之樂周人備前代之樂而大司
  樂所掌之法即五帝之法也五帝者顓頊高辛帝
  嚳堯舜也彼三帝者其敎法無可考舜紹堯治而
[068-16a]
  命后夔典樂以敎胄子所謂直而温以至八音克
  諧者即其法也二帝之法如此安知其非承三帝
  之餘烈哉先儒謂古人敎人惟陶冶之功最深是
  以五帝三王之世學校之中士之所得于心者無
  非樂之徳出于口者無非樂之語動其容者無非
  樂之舞自㓜以至于長由中以達于外皆此物也
  非僻之心無自而入中和之徳所以易成自成周
  之學政不傳後世所以敎人者不過章句訓詁而
[068-16b]
  已作無益之文習非禮之禮人才日卑風俗日下
  其以此歟
大胥掌學士之版籍/也以待致諸子春入學舎采菜/同合舞
秋頒學合聲
 吳澂曰胥有才智之稱學士謂卿大夫學舞者致謂
 按此版籍以致其來也古者士見于師以菜為贄菜
 蘋蘩之屬也合舞謂等其進退使應節奏也頒學者
 頒其才藝之所稱合聲亦謂等其曲折使應節奏也
[068-17a]
小胥掌學士之徵令而比之觵罰/爵其不敬者巡舞列而
扑/罰其怠慢者
 吳澂曰學士即大胥在版之國子也蓋學士之未至
 者徵之使來學至者令之使有為比則較其能否觵
 者罰爵也撻者扑罰也
  臣按學校之政有不帥敎者輕則觵之罰之以酒
  也重則撻之罰之以扑也蓋人之資稟不同性情
  亦異中人以上固有不待敎而自循于理者若夫
[068-17b]
  中人以下之資化之而不從示之而不聴故先王
  制為敎刑以愧恥之雖帝世以徳化民有不免焉
  虞書所謂扑作敎刑是已而學記亦曰夏楚二物
  收其威也是則敎之有刑其來尚矣
     上論設學校以立敎上/
 
 
 大學衍義補卷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