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80 大學衍義補-明-丘濬 (master)


[028-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學衍義補卷二十八
             明 丘濬 撰
 治國平天下之要
  制國用
   山澤之利上/
禹貢海岱惟青州厥貢鹽絺
  臣按鹽之名著於經始此然是時以下貢上以資
[028-1b]
  食用而已未以為利也
洪範初一曰五行一曰水水曰潤下作鹹
 吕祖謙曰此鹽之根源五行之氣無所不在水周流
 於天地之間潤下之性亦無所不在其味作鹹凝結
 為鹽亦無所不在種類品目甚多世所共知者有三
 如出於海出於井出於池三種之外又有出於地者
 出於山者出於木石者大抵鹽生民之日用不可一
 日闕者所以天地之間無處不有也
[028-2a]
  臣按鹽之在天地間無處無有故生民之食用亦
  無日可無也惟其無處無有故其為利也博惟其
  無日可無故其為用也廣利博而用廣故有國者
  於常賦之外首以此為富國之術焉
周禮鹽人主共/鹽者掌鹽之政令以共百事之鹽祭祀共其
苦鹽謂不湅/治者散鹽煮水為/之者賔客共其形鹽形象如/虎者散鹽
王之膳羞共飴鹽鹽之飴者/今戎鹽后及世子亦如之
 劉彛曰鹽之所産不同有刮於地而得者有風其水而
[028-2b]
 成者有熬其波而出者有汲於井而為者有積於鹵
 而結者故刮地之鹽苦而以共祭祀者取其成於自
 然與夫𤣥酒明水不異也熬波之鹽散取其治洽四
 海能致逺物故以奉先焉賔客共形鹽鹽為虎形以
 共食啗示服猛也又副之散鹽者致逺物以懐諸侯
 也飴鹽風其水而成者産於土中其味甘焉
  臣按周時設官以掌鹽之政令惟以共祭祀賔客
  及王后世子膳羞之用而已其土之所生産民之
[028-3a]
  所采用商賈之所貿易上之人固未嘗立官以禁
  之設法以斂之也
齊桓公問管仲何以為國管仲曰海王之國海王者言/其負海之
利而王/其業謹正音/征鹽筴筞/也十口之家十人食鹽百口之家
百人食鹽計其鍾釡而給之於是説桓公伐菹枯草/也
煑海水為鹽令北海之衆無得聚庸功/也而煑鹽
 吕祖謙曰三代之時鹽雖入貢與民共之未嘗有禁
 法自管仲相桓公當時始興鹽筴以奪民利自此後
[028-3b]
 鹽禁始開
 馬端臨曰周禮所建山澤之官雖多然大槩不過掌
 其政令之厲禁不在於征榷取財也至管夷吾相齊
 負山海之利始有鹽鐵之征觀其論鹽則雖少男少
 女所食皆欲計之苛碎甚矣其言曰先王塞人之養
 利/也隘其利途故予之在君奪之在君貧之在君富之
 在君又曰夫人予則喜奪則怒先王見去/聲予之形而
 不見奪之理故民可愛而洽於上也其意不過巧為
[028-4a]
 之法隂奪民利而盡取之桑孔之為有自來矣
  臣按此萬世禁鹽利國之始嗚呼天生物以養人
  人君為之厲禁使彼此適均而無欺陵攘奪之患
  人人皆富而不貧不奪彼而予此也而管夷吾之
  為法乃欲塞人之利而隘其所繇之途其實奪之
  示之以予之之形而隂為奪之之計是乃伯者功
  利之習見利而不見義知有人欲而不知有天理
  乃先王之罪人也凡其所以巧為之法皆歸之先
[028-4b]
  王而曰先王知其然豈非厚誣也哉後世言利之
  徒祖其説以聚斂遂貽千萬世生靈無窮之禍
董仲舒曰漢承秦法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
 馬端臨曰史既言髙祖省賦而復言鹽鐵之賦仍秦
 者蓋當時封國至多山澤之利在諸侯王國者皆循
 秦法取之以自豐非縣官經費所榷也
  臣按三代之取民者貢賦而已而山海之利方其
  盛時未有焉至末世乃或有之然亦不過一二而
[028-5a]
  已秦人乃至二十倍於古嗚呼天生物以利民而
  君奪之以為己利加一二且不可況二十倍之乎
  漢人雖不用此以為經費然縱諸侯王國取之而
  不禁制其與已之自取無以異也
漢武帝時孔僅東郭咸陽言願募民因官器作鬻鹽官
予牢廪食/也煑鹽/之器敢私鬻鹽者釱足鉗/也左趾
孝昭時令郡國舉賢良文學之士問以民所疾苦皆對
曰願罷鹽鐵官無與天下爭利桑𢎞羊難詰/也以為此國
[028-5b]
家大業所以制四夷安邊足用之本鹽鐵之利佐百姓
之急奉軍旅之費不可廢也
孝元時嘗罷鹽鐵官三年而復之
 吕祖謙曰漢興除山澤之禁到武帝時孔僅桑𢎞羊
 祖管仲之法鹽始禁榷至昭帝之世召賢良文學論
 民疾苦請罷鹽鐵又桑𢎞羊反覆論難所以鹽榷不
 能廢元帝雖暫罷之卒以用度不足復建自此之後
 雖鹽法有寛有急然禁榷與古今相為終始以此知
[028-6a]
 天下利源不可開一開不可復塞其作俑於管仲計
 近功淺效奪民利以開鹽禁自此天下之鹽皆入禁
 榷矣
  臣按鹽筴雖始於齊然未設官也置鹽官始於此
  嗚呼天地生物以養人君為之禁使人不得擅其私
  而公共之可也乃立官以專之嚴法以禁之盡利
  以取之固非天地生物之意亦豈上天立君之意
  哉彼齊之為國壤地狹而用度廣因其地負山海
[028-6b]
  而税其近利昔人固己議其巧為之法隂奪民利
  況有四海之大者租賦遍天下其所以資國用者
  利亦多端豈顓顓在於一鹽哉昭帝時賢良文學
  之士謂文帝無鹽鐵之利而民富當今有之而民
  困乏可見國之富貧在乎上之奢儉而不繫於鹽
  之有無也
明帝時尚書張林言鹽食之急雖貴人不得不須官可
自鬻詔諸尚書通議朱暉等言鹽利歸官則人貧怨非
[028-7a]
明主所宜行
 韓愈曰所在百姓貧多富少除城郭之外少有見錢
 糴鹽多用雜物博易鹽商利歸於己無物不取或從
 賖貸約以時熟填還用此取濟兩得利便若令吏坐
 鋪自糶利不闗己罪則加身不得見錢恐失官利必
 不敢糶變法之後百姓貧者無從得鹽而食矣求利
 未得斂怨已多自然坐失鹽利常數
  臣按官不可與民為市非但賣鹽一事也大抵立
[028-7b]
  法以便民為本茍民自便何必官為韓愈所謂求
  利未得斂怨已多主國計者宜以斯言為戒
北魏時於河東鹽池立官司以収税利孝明即位罷其
禁與百姓共之
 甄琛曰周禮山林川澤有虞衡之官為之厲禁蓋取
 之以時不使戕賊雖置有司實為民守之也夫一家
 之長必惠養子孫天下之君必惠養兆民未有為民
 父母而吝其醯鹽富有羣生而榷其一物者也立官
[028-8a]
 鄣䕶鹽池而取其利是專奉口腹而不及四體也天
 子富有四海何患於貧宜弛禁與民共之
 元勰曰聖人斂山澤之貨以寛田疇之賦収闗市之
 税以助什一之儲取此與彼皆非為身所謂資天地
 之産惠天地之民鹽池之禁積而散之以濟國用非
 專為供大官之用
  臣按宋儒胡寅折衷琛勰之言而斷之曰鹽之為
  物天地自然之利所以養人也盡捐之民則縱末
[028-8b]
  作資游惰盡屬之官則奪民日用而公室有近寳
  之害琛勰之言皆未得中道也官為厲禁俾民取
  之而裁入其稅則政平而害息矣繇是觀之鹽之
  為利禁之不可也不禁之亦不可也要必於可禁
  不可禁之間隨地立法因時制宜必使下不至於
  傷民上不至於損官民用足而國用不虧斯得之
  矣
唐劉晏為鹽鐵使晏以為因民所急而稅之則國用足
[028-9a]
於是上鹽法輕重之宜其始至也鹽利歳纔四十萬緡
其後乃至六百餘萬緡天下之賦鹽居其半宫闈服御
軍饟百官禄俸皆仰給焉
  臣按天生一世之物以供一世之用人用一世之
  物必成一世之事物各異用而用之各有所宜漢
  以大司農掌天下之錢榖以給百官禄俸軍國饋
  餉而山澤之利則掌之少府而以私奉養焉唐至
  中葉兵起流庸未復税賦不足凡天下所謂軍饟
[028-9b]
  禄俸皆仰給於鹽天下之賦鹽居其半嗚呼天地
  生物止於此數人力有限而用度無窮自非剝削
  竈戸折閲商賈何以得鹽利如此之多哉當是之
  時所征於民税賦不知何在而專仰給於一鹽如
  此若以為兵起民貧然農民皆貧而竈戸獨富乎
  劉晏雖曰善於理財然知利國之為利而不知利
  民之為大利知專於取利而可以得利而不知薄
  於取利而可以大得利也
[028-10a]
宋雍熙以後以用兵乏饋餉令商人輸芻粟塞下增其
直令江淮荆湖給以顆末鹽
端拱二年置折中倉聽商人輸粟京師優其直給江淮

  臣按此後世召商中鹽之始蓋以折中糧草以贍
  邊兵中納金銀以實官庫無起倩丁夫之擾無冒
  涉水陸之虞官得用而民不告勞商得利而民不
  淡食是誠實邊足用之良法也我朝於天下産鹽
[028-10b]
  之地設轉運司者六提舉司者七每歳鹽課各有
  定額行鹽各有地方不許越界每引以二百斤為
  袋帶耗五斤凡遇開中鹽糧量所在米價貴賤及
  道路遠近險易定立則例出榜召商中納祖宗以
  來鹽司每歳収貯歳課存積在官客商執引照支
  各有次第謂之常股鹽近因邊儲急用增直召商
  中納不依資次人到即與支給謂之存積鹽存積
  既興常股遂尠支者日多而積者日少遂使今日
[028-11a]
  之存積亦無以異於前日之常股商賈待日久而
  支出難其利微矣幸而邊方無事儲峙有餘萬一
  有警未必全得其濟臣請於將弊之際未事之先
  因時制宜補偏救弊不識可乎臣惟今日之鹽最
  得利多而濟國用者莫如兩淮蓋兩淮居兩京之
  間行鹽地方比他運司為多而皆民物繁庻之地
  劉晏掌國計天下之賦鹽居其半蓋全資此地也
  書生過慮以為鹽之利固大而鹽之害亦不小利
[028-11b]
  在於承平之時而害生於中微之後以前日之利
  較之後日之害害尤甚於利焉何者天子以天下
  為家兼水陸以為富陸地所生之物蓋居水澤什
  之七八而生民所資以生者米榖布帛之類不止
  一物而鹽特其中食味之一耳其為利蓋亦無幾
  而歴代以來咸仰之以為國計邊儲不可一日闕
  焉嗚呼天下之事有利必有害吾有天下之大尚
  資鹽以為利則彼無寸尺之土隔宿之儲者見利
[028-12a]
  所在豈能禁遏之使其不趣赴哉禁遏之不止則
  為之嚴刑刑愈嚴而害愈甚唐之黄巢王仙芝元
  之張士誠輩皆販鹽之徒也臣有一見可以弭異
  日之害救前日之弊而足今日之用敢具以聞竊
  惟召商中鹽之法惟可行於邊方無粟之地蓋其
  地素無儲蓄而所産之榖粟不多不能不資他方
  輸運以給者故須待商賈以中納焉若夫其地之
  粟自足以供其地之用不假輦運於他方者官府
[028-12b]
  可行臣向所陳邊地設立常平司市糴之筞見市/糴之
  令/修蓋客商以數斗之榖而易吾一引之鹽是本一
  而息七八也今吾預於未用之先自行市糴所得
  之粟比所中納者豈不倍蓰哉雖然此其流耳若
  推厥本源莫若行漢人官給牢盆之法任民自煑
  而不征其入豫令竈戸將欲煎湅先於該管官司
  告知官給以券然後舉火其所煑之盆定為尺寸每
  盆煑鹽以一引為則或以二/引三引皆為一定之數不許
[028-13a]
  多寡其盆皆官為之鑄欵識以監造官吏工作姓
  名非官給者不許用也給券之時每引先取舉火
  錢若干量天時之晴潦菹薪之貴賤市價之多寡
  以定其數聽其自煑自賣煑而不聞官者有罪若
  夫商賈赴塲買鹽之後令其具數以告官司官給
  鈔引付之執照俾於各該行鹽地方發賣過界者
  沒入之給鈔之際每引取工墨錢百文或三十/五十
  為公費所得鹽錢貯於運司每歳具數申戸部以
[028-13b]
  待分派各邊轉運常平司収糴米粟以實邊儲此
  法既行不必追徴於竈戸也不必中納於商賈也
  不必官自賣也不必官自煑也非惟國家得今日
  自然之利亦可以銷他日未然之害矣儻以臣言
  為可采乞先行於兩淮俟其果有徴驗以漸推行
  於兩浙山東河間焉若夫河東之池鹽川滇之井
  鹽福建之曬鹽或仍其舊或别為處置又在隨時
  斟酌云或曰此法果行則前日之中納聽支之客
[028-14a]
  商焉得鹽而給之臣請借運糧囘船轉般滄鹽至
  揚州償之既足之後然後行臣此法無不可者滄
  淮轉般通融之法臣别具其筞於後
宋初鹽鈔未行是時於建安軍置鹽倉在真/州乃令真州
發運是時李沆為發運使運米轉入其倉空船囘皆載
鹽散於江浙湖廣諸路各得鹽資船運而民力寛
 林駉曰宋朝淮鈔未行置倉建安江浙湖廣以船運
 米而入真州真州因船囘鹽而散江浙湖廣此之發
[028-14b]
 鹽得船為便彼之囘船得鹽為利
  臣按此宋朝轉般之法似於今日亦可行者今兩
  京之間運道所經凡三運司淮鹽在南滄鹽在北
  山東之鹽居其中往時㑹通之河未開水陸分隔
  各自通商給民今則一水可通惟今三處之鹽價
  直各有低昻中納各有等則而惟淮鹽之價最髙
  殆居其倍山東之鹽抵河頗遠而滄鹽近河而價
  最亷臣請行宋人轉般之法遇有官軍運糧空船
[028-15a]
  南囘道經滄州每船量給與官鹽每引量給脚價
  俾其運至揚州河下官為建倉於兩岸委官照數
  収貯原數不虧然後給與脚錢少有虧損即與折
  筭如此則官得倍稱之息軍得順囘之利積鹽既
  多乃令通筭累年客商所中常股存積等鹽共該
  若干依次給與見鹽不出一二年間支給完足然
  後行臣向所陳官給牢盆民自煎煮之筞此後又
  乞於河間沿海一帶出鹽去處不分民丁竈戸皆
[028-15b]
  許其私煮既已成鹽具數赴官告賣量為定價給
  與見錢隂雨之時則或加或倍有私賣及買者皆
  抵以私鹽之罪其錢乞於内帑豫借待成效之後
  筭還年年存積歳歳轉股積之既多遇有急用即
  出榜定直召商於所用之地或上糧芻或輸金帛
  付以執照定以倉分俾其親詣其所即給以見鹽
  於行鹽地方發賣如此比之舊法當得倍利非惟
  得以足今日之用亦可以銷他日之患草茅偏見
[028-16a]
  未必可行姑述之以俟
陜西河東顆鹽舊法官自般運置務拘賣兵部員外郎
范祥始為鈔法令商人就邊郡入錢售鈔請鹽任其私
賣得錢以實塞下省數十郡般運之費
  臣按鹽鈔之名始此大抵今日禁榷之利其大者
  在於鹽鹽非一種其最資國用者惟是末鹽與顆
  鹽耳末鹽出於海海非一處顆鹽出於池池惟解
  州有之蓋海鹽出於人必煎熬烹湅而後成解鹽
[028-16b]
  出於天畦壠既成決水以灌必俟南風起然後結
  成焉出於人者歳額不足可以增補出於天者歳
  額或有不足則將取之何所哉是以開中解鹽與
  海鹽異海鹽非一所此不足則取之彼可以通融
  輳補解鹽惟一池不幸而歳多霖雨風不自南則
  歳顆不及額矣竊聞近年以來商賈中納解鹽之
  數已踰十年歳額守支待次至十數年一遇兵荒
  官府有所措置召商中納患其折閱多不肯應為
[028-17a]
  今之計莫若行下有司通行查筭鹽課見存者若
  干商賈待支者若干計其所有之數果不足以給
  其所支即令商人據時估價每引若干官通計之
  總該若干限以三年之内於海鹽或井/鹽存積多餘
  之處估以時價以見鹽償之如解鹽一引三錢海
  鹽一引六錢即以一引當二引他皆倣此如此不
  出數年解鹽有餘積而商賈通利矣不然則是朝
  廷開官府設官吏專為商賈聚利以償債舊欠多
[028-17b]
  而新入少終無已時況且解池切近西北二邊於
  用為急異時國用有闕邊儲不足當於何所取給
  哉以上/言鹽
    以上山澤之利上/
 
 
 
 大學衍義補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