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80 大學衍義補-明-丘濬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學衍義補卷十
             明 丘濬 撰
 治國平天下之要
  正百官
   公銓選之法
虞書禹曰敷納以言明庶以功車服以庸
 蔡沈曰敷納以言而觀其藴明庶以功而考其成旌
[010-1b]
 能命徳以厚其報
  臣按試人之法有二曰言曰功而已所謂言者禮
  記所謂或以言揚是也所謂功者禮記所謂或以
  事舉是也進人不以言則無以知其所有之藴試
  人不以功則無以驗其所行之實蘇軾曰堯舜以
  來進人何甞不以言試人何甞不以功是則以言
  功為用人之法其來尚矣
臯陶曰翕合/也受敷布/也施九徳即上文寛而栗/以下九事也咸事俊乂
[010-2a]
在官百僚師師相師/法也百工惟時及時/趨事
 蔡沈曰德之多寡不同人君惟能合而受之布而用
 之如此則九徳之人咸事其事大而千人之俊小而
 百人之乂皆在官使以天下之才任天下之治唐虞
 之朝下無遺才而上無廢事者良以此也
  臣按徳之在人其總有九而人之所得者則或得
  其一二或得其三四或得其五六七八之不同所
  以有多有寡也人君則隨其多寡合而受之旣受
[010-2b]
  之矣由是隨其大小長短施而用之因才授任或
  以為大夫或以為諸侯如是則一徳有一徳之用
  有其三者為大夫有其六者為諸侯而九者之徳
  各用所長而咸事其事矣九徳咸事則在官者無
  非俊乂之士是以寮寀相聫更相師法職任竝列
  争相趨赴蔡氏所謂唐虞之朝下無遺才上無廢
  事夫豈虛言哉
周禮天官太宰以八法治官府二曰官職謂所治/之事以辨
[010-3a]
邦治八曰官計以弊斷/也邦治
以八則治都鄙三曰廢置有罪則廢/有行則置以馭其吏四曰禄
俸/也爵/也以馭其士
以八綂詔王馭萬民三曰進賢有徳者/進用之四曰使能有才/者役
使/之七曰達吏吏謂在下位者/達謂進之于上
夏官司士掌羣臣之版羣臣之名/皆書之版以治其政令歲登下
其損益之數損益謂黜陟也其數有/多寡每歲登之下之辨其年歲與其貴
賤周知邦國都家縣鄙之數卿大夫士庶子之數以詔
[010-3b]
王治以徳詔爵以功詔禄以能詔事以久奠食
  臣按王制曰司馬論進士之賢以告于王而定其
  論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
  司士司馬之屬官也故凡士之進於司馬者皆司
  士掌其名數之版版猶今之文冊也每歲之間其
  人或損或益其數有多有寡益而多則登之損而
  寡則下之辨其年齒之壯老著其歴任之久近大
  夫以上所謂貴也士以下所謂賤也咸於是乎辨
[010-4a]
  焉與夫天下之邦國都家縣邑設官之數幾何内
  外之卿大夫士庶子其任用之數幾何皆司士之
  所掌以告于王而治之者也今制則屬之吏部文
  選所掌者即其事焉古今之制不同而其事則一
  也
漢制郡縣守相之高第者然後為二千石二千石之有
治行者然後為九卿九卿之稱職者然後為御史大夫
然張釋之十年不得調楊雄三世不徙官葢未有資格
[010-4b]
之拘也至成帝建始四年始置常侍曹尚書一人主公
卿二千石曹尚書一人掌郡國而選曹之制遂始於此
東漢之制選舉於郡國屬功曹於公府屬東西曹於天
臺屬吏曹尚書亦曰選部
  臣按兩漢銓選之法大要如此是時猶未有資格
  也
北朝魏崔亮為吏部侍郎乃奏為格制不問賢愚専以
停解日月為斷薛淑上言黎元之命繫於長吏若取年
[010-5a]
勞不簡賢否義均行鴈次若貫魚執簿呼名一吏足矣
何謂銓衡書奏不報魏之失人自亮始
 胡寅曰聖帝明王代天理物莫急於求賢才而任使
 之今夫抱關者啓閉必以時擊柝者晨夕必有節為
 委吏而會計不當則蓄積缺矣為乘田而牛羊不息
 則芻牧缺矣是皆小役細務猶不可任非其才若夫
 環數里而為縣縣有令環數百里而為州州有守所
 綂凡幾民所治凡幾事乃不選擇勝其任者畀之而
[010-5b]
 付諸年格夫天下之善人少不善人多才者無幾不
 才者皆是也不問其才專以停解日月為斷是賢能
 庸繆姦㓙之人相為升降以率會之賢能不能十一
 其九皆民之蠧也自崔亮制年格後世襲以為常更
 明君碩輔亦衆矣而終莫之改何也其意以謂任人
 則易以私任法則易以公人不常得不若一付之法
 猶為善也審如是而善則吏部一司不必置尚書小
 宰及諸郎吏第如薛淑之言委之胥吏按籍呼名魚
[010-6a]
 貫而進何不可之有故善為天下者建官惟賢位事
 惟能而從以信賞必罰則太平可坐而致也
  臣按資格之説始於崔亮史謂魏之失才自亮始
  嗚呼亮為此格豈但魏之失人哉自有此格以來
  世世用之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以展其有用之
  才其小人不幸而不得以蒙夫至治之澤是皆亮
  作俑之尤也胡寅之言明白詳盡有志于求才致
  治者尚鍳兹哉
[010-6b]
唐文選則吏部主之武選則兵部主之皆為三銓之法
在尚書則典其一為尚書銓在侍郎則分其二為中銓
東銓其擇人之法有四一曰身取其體貌豐偉二曰言
取其言辭辯正三曰書取其楷法遒美四曰判取其文
理優長四者皆可取則先徳行徳均以才才均以勞五
品以上不試六品以下始集而試觀其書判已試而銓
察其身言
  臣按唐銓選以身言書判擇人四者之中惟判為
[010-7a]
  切用蓋非通曉事情諳練法律明辨是非發擿隠
  伏不能為也但其用駢儷語為拘耳若其於身必
  取其豐偉於言必取其辯正則晏嬰之貌不揚裴
  度之形短小周昌之期期鄧艾之口吃皆在所棄
  矣雖以孔子之聖猶謂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
  取人失之子羽况掌銓衡者皆中人之才哉
唐制庶官五品以上制勑命之六品以下則並㫖授
  臣按制勅所命者葢宰相商議奏可而除拜之也
[010-7b]
  㫖授者葢吏部銓材授職然後上言詔㫖但畫聞
  以從之而不可否者也今制四品以上及在京堂
  上五品官在外方面官皆具職名取自上裁五品
  以下及在外四品非方面者則先定其職任然後
  奏聞亦唐制也
張九齡言於𤣥宗曰古者刺史入為三公郎官出宰百
里今朝廷士入而不出其於私計甚自得也臣愚謂欲
治之本莫若重守令宐逐科定其資凡不歴都督刺史
[010-8a]
不得任侍郎列卿不歴縣令雖有善政不得任臺郎給
舍都督守令雖逺者使無十年任外
  臣按天下之勢有内外要必上之人均其内外之
  勢而中持衡焉使不至於偏重外有治效擢之内
  職内有實績擢之外任如是則内外均矣
𤣥宗疑吏部銓試不公御史中丞宇文融宻請分吏部
為十銓以禮部尚書崔頲等十人掌之試判將畢召入
禁中決定吏部尚書侍郎皆不得預呉兢表以為陛下
[010-8b]
曲受䜛言不信有司非居上臨人推誠感物之道昔陳
平丙吉漢之宰相尚不對錢榖之數不問鬬死之人况
大唐萬乘之君豈得下行銓選之事乎
  臣按君有君之職臣有臣之職君之職在乎任人
  臣之職在乎任事君不任人而自任則是君行臣
  職矣君行臣職則是以一身而代百工之事力有
  所不及慮有所不周日力有所不給本欲以防一
  人之姦而適足以長百姦本欲以虞一事之廢而
[010-9a]
  適足以致百廢是故人君為治有一事則設一官
  用一官則司一事分曹而異局委任以責成葢以
  任之也專則其志不分於他務責之也切則其心
  不敢以茍且人君清心於上以照之而又持之以
  公守之以信是以事無不治而功無不成凡事莫
  不皆然而况夫求賢審官尤出治之要務烏可信
  人言任己私而不責成於有司哉唐𤣥宗乃以銓
  法散任於十人專任乎一己而不信用有司呉兢
[010-9b]
  謂非推誠感物之道臣亦謂非為君任人之法也
開元十八年裴光庭為吏部尚書始作循資格而賢愚
一槩必與格合乃得銓授限年躡級不得踰越於是久
淹不收者皆便之謂之聖書宋璟争之不能得及光庭
卒蕭嵩以為非求才之方奏罷之詔曰人年三十而出
身四十乃得從事更造格以方正為差若循新格則六
十未離一尉自今有異才高行聽擢不次然有其制而
無其事有司守文奉式循資例如故
[010-10a]
  臣按漢董仲舒對䇿已謂古之所謂功者以任官
  稱職為差非謂積日累久也則年勞之説漢已有
  之而未以為用人之法至後魏崔亮唐裴光庭始
  專以此立法其為法也一付之無心惟文移簿籍
  是稽歲月先後是據所謂銓量人物者徒建空名
  而已宋人有言賢才伏于下者資格礙之也職業
  廢於上者資格率之也士之寡廉鮮恥者争於資
  格也民之困於暴政虐令者資格之人衆也萬事
[010-10b]
  之所以刓弊百吏之所以廢弛法制之所以頽壞
  而不救者皆資格之失也
徳宗時協律郎沈旣濟言於其君曰近世爵禄其失有
四太入仕之門太多世胄之家太優禄利之資太厚督
責之令太薄臣以為當輕其禄利重其督責夫古今選
用之法其科有三曰徳也才也勞也今吏部甲令雖曰
度徳居任量才受職計勞升叙然考校之法皆在書判
簿歴言辭俯仰之間侍郎非通神不可得而知則安行
[010-11a]
徐言非徳也空文善書非才也累資積考非勞也茍執
不失猶乖得人况衆流茫茫耳目有不足者乎葢非鑒
之不明擇之不精法使然也王者觀變以制法察時而
立政前代選用皆州府察舉至於齊隋署置多由請託
故當時議者以為與其率私不若自舉與其外濫不若
内收是以罷州府之權而歸於吏部此矯時懲弊之權
法非經國不刋之常典臣請五品以上及羣司長官宰
臣進叙吏部兵部得㕘議焉六品以下或僚佐之屬聽
[010-11b]
州府辟用則銓擇之任委於四方結奏之成歸於二部
必先擇牧守然後授其權高者先署而後聞卑者聽版
而不命其牧守將帥或選用非公則吏部兵部得察而
舉之聖主明目達聰逖聽遐視罪其私冒不慎舉者小
加譴黜大正刑典責成授任誰敢不勉
 胡寅曰銓選年格之弊有志於治天下者莫不以為
 當革而莫有行之者豈皆智之不及歟葢以自不能
 無私而度人之不能公也自以不能知人而度人之
[010-12a]
 亦不能知人也故寧付之成法猶意乎㧞十得五而
 己縱未可盡革如沈旣濟之論亦可救其甚弊俾吏
 部守按籍成法人才之賢否一不預焉大則委宰臣
 叙進下則聽州府辟舉其徇私不稱則吏部覺察御
 史按劾豈有不得人之患哉雖然世無不可革之弊
 以周漢良法崔亮裴光庭一朝而廢之則崔亮裴光
 庭所建何難改之有為政在人人存則政舉矣其本
 則係乎人君有愛民之意與否耳
[010-12b]
陸贄言於其君徳/宗曰理道之急在於得人而知人之難
聖哲所病聽其言則未保其行求其行則或遺其才校
勞考則巧偽繁興而端方之人罕進徇聲華則趨競彌
長而沈退之士莫勝自非素與交親傋詳本末探其志
行閱其器能然後守道藏用者可得而知沽名飾貌者
不容其偽是以前代有鄉里舉選之法長吏辟舉之制
所以明歴試廣㫄求證行能息馳騖也昔周以伯冏為
太僕命之曰慎簡乃僚罔以巧言令色便僻側媚其惟
[010-13a]
吉士是則古之王朝命其大官而大官得自簡僚屬之
明驗也後世捨僉議而重已權廢公舉而行私惠是使
周行庶品茍不出時宰之意者則莫致焉任重之道益
㣲進善之途漸隘每須任使常苦乏人居常則求精太
過有急則傋位不充臣待罪宰相即以上陳求賢審官
粗立綱制凡是百司之長兼副貳等官及兩省供奉之
職并因察舉勞效須加奬任者竝宰臣叙擬以聞其餘
臺省屬僚請委長官選擇指陳才實以狀上聞一經薦揚
[010-13b]
終身保任各於除書之内具開舉授之由得賢則進考
増秩失實則奪俸贖金亟得則褒升亟失則黜免非止
搜揚下位亦可閱試大官前志所謂達則觀其所舉即
此義也又曰宰輔常制不過數人人之所知固有限極
必不能徧諳多士傋閱羣才若令悉命羣官理須展轉
詢訪若訪於親朋則是悔其覆車不易前轍之失也若
訪於朝列則是求其私薦必不如公舉之愈也二者利
害惟陛下詳擇恐不如委任長官謹柬僚屬所柬旣少
[010-14a]
所求亦精得賢有鑒識之名失實當闇繆之責况今之
宰輔則往日臺省長官也今之臺省長官乃將來之宰
臣也但是職名暫異固非行業頓殊豈有為長官之時
則不能舉一二屬吏居宰臣之位則可擇千百具僚聖
人制事必度物宜無求備於一人無責人於不逮尊者
領其要卑者任其詳是以人主擇輔臣輔臣擇庶長庶
長擇佐僚所任愈崇故所擇愈少所試漸下故所舉漸
輕進不失倫選不失類以類則詳知實行有倫則杜絶
[010-14b]
儌求將務得人無易於此是故選自卑逺始升於朝者
各委長吏任舉之則下無遺賢矣寘于周行既任於事
者於是宰臣序進之則朝無曠職矣才徳兼茂歴試不
踰者然後人主倚任之則海内無遺士矣
 胡寅曰陸相所請簡而易用要而易守
  臣按陸贄此言葢欲長官各舉其屬然後付宰臣
  叙進之也夫長官得其人則誠足以得人矣茍非
  其人恐不免有偏溺請屬之私是故其要尤在於
[010-15a]
  叙進者之得其人也必其舉而不必其用寓賞罰
  之柄於其間斯善矣
宋制凡入試有貢舉奏廕攝署流外從軍五等吏部銓
惟注擬州縣官幕職文臣少卿監以上中書主之京朝
官則審官院主之武臣刺史副率以上内職樞宻院主
之使臣則三班院主之其後典選之職分為四文選曰
審官東院曰流内銓武選曰審官西院曰三班院元豐
定制而後銓注之法悉歸選部以審官東院為尚書左
[010-15b]
選流内銓為侍郎左選審官西院為尚書右選三班院
為侍郎右選
  臣按宋銓選之法大畧如此然散主不一更革不
  常我朝文選則王於吏部武選則主於兵部自立
  國以來至於今日未甞有所更易可謂一代之定
  法也
太祖詔吏部南曹以人才可付升擢者送中書門下引
驗以聞上慮銓衡止慿資歴或英才沈於下僚故也
[010-16a]
  臣按宋太祖此舉可謂得操縱之法人君誠能於
  常選之中不時㧞擢非獨人才無所淹沈而銓司
  亦知所憚而不敢不盡心也
自真宗朝試身言書判者第推恩迺特詔曰國家覈吏
治而以四事程其能爰命從臣精加詳考以成資闕為
差擬率以為常後議者以身言書判為無益廼罷神宗
熈寧四年遂定銓試之制凡守選者歲以二月八月試
斷案二或律令大義五或議三道後増試經義法官同
[010-16b]
銓曹撰式考試第為三等上等免選注官優等升資如
判超格無出身者賜之出身自是不復試判仍去免選
恩格若歴任有舉者五人自與免試注官
  臣按宋初承唐制銓試亦用身言書判至熈寧四
  年始定銓試之制守選者試斷案即今試行移之
  比試律義即今試招擬之比試經義即今試論䇿
  之比然是時既試矣而又用人保舉歲試止於二
  月八月今制則循資序以進用歲凡六選至臨選
[010-17a]
  時乃試焉臣竊以為國家用人敎養之於先而任
  用之於後茍當進用之初而無銓試之法則何以
  知其中之所藴才之所宜而校量以任用之哉我
  朝銓試之法大畧似宋往者專考文移設為假如
  以試之以觀其判斷處置其後或試䇿或試論又
  以觀其學問才識之所至也夫人才有能有不能
  或優於文學或長於政事取其所長皆可任用臣
  請兼夫三者而竝試之論䇿文移三者俱通為上
[010-17b]
  通二者為中通一者為次中俱不通者為下既試
  之矣然所試者其人品高下才識能否未必皆稱
  其所缺之員故凡遇内外官有缺銓曹必須依次
  排比申達卿佐預為校量總會其當銓之官必所
  試之人其才與官相稱然後銓注宜於一歲之間
  每季之首循其資次豫集應選之人或一百或二
  三百每月一集而試之不待臨選始試恐取其一
  日之長其中有僥倖假代者也其所試之題或論
[010-18a]
  或䇿或文移文移如判斷詞訟處置事宜問擬罪/名催徵錢糧禁革姦弊之類俱依行
  移體式立為案卷或申呈或關牒/或具本或出榜或作招擬彈章不拘定時遇本
  部有暇隙即署僚屬為監試等名目集監生而試
  之彌封巡監一如科試既試將所試卷批號等第
  附卷凡入選監生必須五試然後入選臨選之日
  又必竝試三題通以前累試者較之上等為京朝
  府貳州守之職中等為縣正府倅之職次中善於
  論䇿者為閒散之職善於行移者為煩劇之職下
[010-18b]
  者為流外冗雜之職如此則用人不枉其才而庶
  官皆得人矣
蘇軾言於其君曰所貴乎人君者予奪自我而不牽於
衆人之論也天下之學者莫不欲仕仕者莫不欲貴如
從其欲則舉天下皆貴而後可惟其不可從也是故仕
不可以輕得而貴不可以易致此非有所吝也爵禄出
乎我者也我以為可予而予之我以為可奪而奪之彼
雖有言者不足畏也天下可畏者賦斂不可以不均刑
[010-19a]
罰不可以不平守令不可以不擇此誠足以致天下之
安危而可畏者也我欲慎爵賞愛名器而囂囂者以為
不可是烏足䘏哉近歲以來吏多而闕少率一官而二
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
而有二人者無事而食也且其涖官之日淺而閒居之
日長以其涖官之所得而為閒居仰給之資是以貪吏
常多而不可禁此用人之大弊也
  臣按吏多而闕少在宋時猶一官而三人共之今
[010-19b]
  待一官之闕不止三人也將因其故而不問歟則
  人才日積愈多及其資次而用之已衰老矣衰老
  之人志氣消沮筋力不逮用如是之人以理務治
  民而欲事妥民安難矣如一切汰而擇之則彼奔
  走仕途多歴年歲歸無生計以度餘生往往至於
  顛連失所况彼之所以衰老皆限於吾之資級使
  然仁人君子固有所不忍也蘇軾所謂彼雖有言
  亦不足畏嗚呼文王發政施仁必先無告伊尹一
[010-20a]
  夫不獲以為己辜况士乃天民之秀者吾之立法
  不善使之至於衰老而又棄之是豈盛世之事乎
  為今之計必須調停之而使其入仕者有效用之
  實汰退者無失所之嘆斯善矣本朝入仕之途其
  大者有二曰歲貢曰科舉歲貢之法每歲學校貢
  生員赴禮部試中補國子監生府學歲貢一人州
  學三年二人縣學二年一人以食廪先後為次則
  在學校者己有資格也科舉則每三年一開科中
[010-20b]
  鄕試者赴禮部中試則授以官不中者送監肄業
  以俟下舉屢不第者亦以監生資次入仕科舉有
  定額歲貢有常數學校貢舉與吏部選調其人才
  適足以相當而無甚有餘不足之數洪武永樂以
  來選用者未聞乏人而需選者未聞淹滯葢以祖
  宗法制一定而有司奉行不敢有所更革也近世
  言者憫士子之在學校者多衰老乃開四十五歲
  入監之例其後又因國計不足立納粟上馬入監
[010-21a]
  等名目是於科貢之外别開岐徑選用之調止於
  此數而入仕之路比舊加多其人才日積月累遂
  致數倍於前舊制各司歴事監生三閱月考過勤
  謹附名選簿仍留所司辦事臨選方行取用其實
  歴日期有多至二三年者後以坐監者數多減歴
  半年或一年即送吏部附選給假家居今有需次
  十年不得選者積累既久員數愈多迨將及萬是
  以一時人才在監肄業之數少在部聽選之日多
[010-21b]
  臣恐積愈久而愈多不止此數也國家養才而不
  得用及其用之皆衰老昏眊不能事事之人此非
  獨人才之病其為國家之累也大矣嗟夫誾誾啾
  啾黌舍至不能容是乃國家人才之盛若夫充積
  於選調老死而不得一官夫豈盛時所宜有哉此
  非但士子之不幸也夫國家之於人才亦猶人家
  之於子弟子弟白首而無室家為父兄者則必為
  之憂慮國家儲飬人才白首乃不得沾一命為君
[010-22a]
  相者寧能不為之憂慮乎所以憂而慮之者非豫
  有以消息調停之不可也消息調停必使入仕者
  有及時效用之實汰退者無後時失所之歎斯可
  矣然非在上者權其輕重知其緩急决然以必行
  而不以人怨為解則雖有可以消息調停之䇿亦
  不可行矣古人有言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而臣亦
  云一人怨何如千萬人怨怨之於一時者比之怨
  之無窮己者孰為多乎盍思曰我國家所恃以為
[010-22b]
  治者人才也今日用人必循資格而人才需選者
  往往老於選調而不得及時以進用及用之太半
  衰老矣衰老之人志氣消沮筋力廢弛其不為身
  家子孫計者無幾失今不為之所猶七年之病而
  不求三年之艾也則夫異日所用者皆衰老之人
  衰老之人布滿天下而欲事理民安難矣事不理
  民不安亂亡之兆也且國家養士將何為乎為乎
  民而已天下之民多乎士多乎説者乃獨畏士之
[010-23a]
  怨而不䘏民之怨何哉然則為今之計奈何請勅
  吏部通算本部需選監生自某年起至某年止總
  數若干人見到部者若干給假者若干本部以一
  年為率大約計用監生若干通計其數至某年方
  纔盡絶而又通行天下布政司府州縣查算聽選
  家居監生若干僃細開具年甲日期造册申部然
  後請㫖選差卿佐有文學風力者齎敕詣各布政
  司會同巡按二司聚集聽選監生於總會處開塲
[010-23b]
  考試略如科試初日於經書中出論一道試之次
  日試時務䇿及行移各一道三題全通者為上通
  二者為中通一者為下全不通者為不中其中者
  造冊送部依次選用不中者為民中者之中有不
  願仕者上等者遙授以京秩致仕有文學者授以
  助敎學録之類有政事者授以監事序班之類免
  其户丁三名差役中等者授以在外八品職名優
  免二丁下等者賜以冠帯免其一丁無丁者以本
[010-24a]
  里内閒丁給之其有未試之前告願免試者如下
  等之例如此則仕者得以效用而不仕者不致失
  所矣雖然此特一時不得已權宜救弊之䇿耳是
  豈祖宗所以敎養人才之初意哉夫聖朝設立學
  校選擇師儒以敎生徒優以廩餼免其差役優游
  之以歲月欲其成才以為國家之用士子立志務
  學底於成立以圖補報是為不負作飬之恩顧乃
  茍延歲月虚廢廩給至於衰邁尚不能措一辭如
[010-24b]
  此之徒上孤聖恩下辱學校雖加以成周簡不肖
  之法屏之逺方終身不齒亦不為過但彼之所以
  衰老者固由其不能奮發勉勵之罪然亦以我之
  昧於事體者妄開倖門擠塞仕路有以扼之故也
  彼既自知其愆不願就試姑為此一時不得已救
  弊之䇿要之不可為訓也自此以後凡科舉歴事
  一遵祖宗成法於此二途之外不得别開入監門
  路以復洪武永樂之盛則人才不至於淹滯賢否
[010-25a]
  不至於混殽矣今日求賢為治之務誠莫有急於
  此者或曰如此則選途固清矣其郡邑學校之中
  有生員年已近艾而未得出身者何以處之曰學
  校之中生員年已長大不通文理者充吏為民朝
  廷已有定例惟夫學問有成年歲長大欲進之則
  資次未應欲退之則學行可取往往老死學校中
  可惜也竊見今吏部歲貢生員初試中未到監者
  往往試選為敎職各有假手於人以圖僥倖不若
[010-25b]
  就學校生員中稽考年四十五以上食廪將及十
  年及曽歴鄉試六次入塲者命提學憲臣會同巡
  按及藩臬二司每五年一次考驗其中有通三塲
  者試中録其所試文字連人送部考試仍令坐監
  一年循次待闕專用以為敎職如此則學校之生
  徒亦無有老死不用者矣
軾又曰方今之便莫若使吏六考以上皆得以名聞於
吏部吏部以其資考逺近舉官之衆寡而次第其名然
[010-26a]
後使一二大臣雜治之參之以其才器之優劣而定其
等歲終而奏之以詔天子廢置度天下之吏每歲以物
故罪免者幾人而増損其數以所奏之等補之及數而
止使其予奪亦雜出於賢不肖之間而無有一定之制
則天下之吏不敢有必得之心將自奮厲磨淬以求聞
於時然而議者必曰法不一定而以才之優劣為差則
是好惡之私有以啟之也臣以為不然夫法者存其大
綱而其出入變化固將付之於人必如曰任法而不任
[010-26b]
人天下之人必不可信則夫一定之制臣未知其果不
可以為姦也
  臣按蘇軾既言用人不可有一定之制又言不可
  開驟進之門使天下常調舉生妄心誠如其言則
  任法既不可任人又不可然則如之何而可也軾
  固言法者存其大綱而其出入變化固將付之於
  人要必任用得其人使之於常法之中隨其資格
  之所當得者寓夫抑揚進退之權於截然可必之
[010-27a]
  中而有隠然不可必之機則人法兼行資望竝用
  而士無淹滯驟進之弊而國家皆得人以為用矣
胡寅曰夫人各有才而其用不同故自古取才必有數
路猶患其狹今徒以進士任子而欲盡天下之才多見
其有遺矣必欲賢能皆為吾用當舉古人取士之制或
以鄉舉或以進士或以恩任或設科目或許辟召或聽
自薦或令引類合四海之内三年之中以五百人為率
而均其數於衆流為宰相者因任原省是非賞罰各不
[010-27b]
失當焉率是以行雖起衰亂之俗而躋三王之制可也
何停年格之足用乎
  臣按資格用人幾千年於兹一旦欲革而去之誠
  難矣非上有剛明之君下有公正之臣不可以議
  此也然繼世之君未必皆賢任事之臣未必皆稱
  與其用能鑒别之明以顯吾智力有餘於一時孰
  若立可持循之法以輔吾子孫不足於久逺哉必
  也立為一定之法而於定法之中隨時補弊而不
[010-28a]
  出於法之外斯善矣請即今日選法言之祖宗以
  來文武竝用文選主於吏部武選主於兵部兵部
  之選武臣其始也以功次而用其後也純用任子
  之法父死子繼無子者兄若弟繼之有定格也若
  夫都指揮以至都督則以才能擢用焉又不專於
  資格矣文臣入仕之途非一端其大者有三進士
  也監生也吏員也吏員資格其崇者止於七品用
  之為佐貳幕職監當筦庫之職非有保薦者不得
[010-28b]
  為州郡正員監生則出自學校之貢選及舉人試
  進士不第者其肄業太學也循資以出先歴事於
  府部諸司然後次其名于選曹循資而考之以定
  其高下而授以職焉監生吏員二者雖各有資格
  進士初任亦循其甲第及其不次擢用往往越常
  調焉是又不專在於資格也此我聖祖立法用人
  之深意誠有前代所不及者然而用之既久不能
  無弊武臣之弊則天下衛所有定數設官有定員
[010-29a]
 世襲之官恒滿其位繼繼繩繩銷減無幾新立功
 次之人則又日增月益無有限極不知其後將何
 以處之也所謂文臣之弊近年以來吏員需選者
 人多缺少計其資次乃有老死不能得一官者而
 監生尤甚嗚呼我朝立國以來百餘年矣前此未
 聞人才有如此淹滯者而今乃有之是豈無其故
 哉盍求所以致此之由特命用事之臣博論深究
 以求善處之術必使仕路澄澈選法疏通所進者
[010-29b]
 皆及時有用之才所退者免失職無聊之歎如此
 則可以復祖宗之舊而制治保邦于萬年矣
   以上公銓選之法臣按天下之事其利害得
   失恒相半而朝廷所立之法亦然且如資格
   以用人說者謂此法既立之後庸碌者便於
   歴級而升不致沈廢挺特者脱頴而出遂至
   邅廻則是資格不可有也然未有此法之前
   選司注官有老於下位三十年出身不得禄
[010-30a]
    者則又是資格不可無也然則資格用人其
    利害得失如何嗟夫天生斯民賢智者恒少
    而愚不肖者恒多天下之事鉅而重者又常
    不若細而輕者之為衆也是故人君為治用
    天下之人以理天下之事寧不欲人人皆用
    其賢且智也然人品有高下事體有大小官
    職有崇卑量其事而設其官隨其官而用其
    人必使官與事稱人與官稱則事無不理而
[010-30b]
    政務舉治道成矣然人品高下之中又有高
    下事體大小之中又有大小官職崇卑之中
    又有崇卑不可以一律齊也於其不可一律
    齊之中而設官以總持之使之各得其劑量
    焉如權衡之稱物尺度之度物輕重短長各
    適其可而不倚於一偏非得其人不可也然
    人不常得於是不得已而任之以法焉使朝
    廷常得人而任之則雖無法亦可也如其人
[010-31a]
    之不常有何此古人用人貴於人法兼用也
    夫羣千百人之才品而决於一二人之耳目
    茍無簿籍之稽考法制之禁限資次之循歴
    而欲一一記憶之人人掄選之吾恐其智有
    所不周力有所不逮日有所不給矣而况夫
    偽妄詐冒請託干求那移䝉蔽姦計百出者
    哉由是觀之人固不可以不任而法亦不可
    以不定守一定之法而任通變之人使其因
[010-31b]
    資歴之所宜隨才器之所能而量加任使非
    不用資格亦不純用資格不用資格所以待
    非常之才任要重之職釐煩劇之務用資格
    所以待才器之小者任資歴之淺者釐職務
    之冗雜者其立為法一定如此而又得公明
    之人以掌銓衡隨才授任因時制宜而調停
    消息之於常調之中而有不常之調調雖若
    不常而實不出乎常調範圍之外人以漸而
[010-32a]
    用而出類之才則不以漸官以次而升而切
    要之職則不以次非有大功徳大才能及國
    家猝有非常之變决不㧞卒為將徒步而至
    卿相也我祖宗立法之善超越前代未甞不
    用資格而有不用者焉雖若不分流品而實
    未甞不分焉何則今制文職四品及在京堂
    上官在外方面五品以上官有缺員皆具名
    以聞自五品以下吏部始得銓注此所謂用
[010-32b]
    資格而有不用者也自尚書侍郎以下惟才
    是用雖若不分流品然翰林院國子監非通
    經能文者不授之其於流品又未甞不分焉
    臣寮之在任也則得推舉不次用之既滿秩
    到部則必考其功蹟按常調以用焉祖宗良
    法美意有如此者此又萬世所當遵守而不
    可更革者也
 大學衍義補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