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80 大學衍義補-明-丘濬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學衍義補卷一
             明 丘濬 撰
 治國平天下之要
  正朝廷
   總論朝廷之政
    臣按宋儒真徳秀大學衍義格物致知之要
    既有所謂審治體者矣而此治國平天下之
[001-1b]
    要又有正朝廷而總論朝廷之政何也葢前
    之所審者治平之體言其理也此之所論者
    治平之政言其事也一主於知一主於行葢
    必知於前而後能行於後後之行者即所以
    實其前之知者也理與事知與行其實互相
    資焉
易曰天地之大徳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
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爲非曰義
[001-2a]
 朱熹曰天地以生物爲心葢天地之間品物萬形各
 有所事唯天則確然於上地則隤然於下一無所爲
 只以生物為事故易曰天地之大徳曰生
 郭雍曰天地以生物爲徳故人以大徳歸之聖人得
 崇髙之位然後成位乎中而贊化育故以位爲大寶
 也大寶者亦非聖人自以為寶也天下有生幸聖人
 之得位以䝉其澤故天下以爲寶也
 蘇轍曰人之所同好者生也所同貴者位也所同欲
[001-2b]
 者財也天下之大情盡於此矣此三者常相爲用生
 者人之本也無財則無以生無位則無以養生而理
 財作易者葢知此矣既言三者而參之以仁義其㫖
 葢有在矣
 吳澂曰生生不已者天地之大徳然天地生物生人
 又生與天地合徳之聖人命之居君師之位爲人物
 之主而後能使天地之所生得以各遂其生也茍或
 但有其徳而無其位則亦不能相天地而遂人物之
[001-3a]
 生故位爲聖人之大寶大寶謂大可貴重守謂保有
 之
  臣按人君所居之位極崇髙而至貴重天下臣民
  莫不尊戴譬則至大之寶也人君居聖人大寶之
  位當體天地生生之大徳以育天地所生之人民
  使之得所生聚然後有以保守其莫大之位焉然
  人之所以生必有所以養而後可以聚之又在乎
  生天下之財使百物足以給其用有以爲聚居衣
[001-3b]
  食之資而無離𣪚失所之患則吾大寶之位可以
  長保而有之矣然有財而不能理則民亦不得而
  有之所謂理財者制其田里教之樹畜各有其有
  而不相侵奪各用其用而無有虧欠則財得其理
  而聚矣所謂正辭者辨其名實明其等級是是非
  非而有所分别上上下下而無有混殽則辭得其
  順而正矣既理財正辭而民有趨於利而背於義
  者又必憲法令致刑罰以禁之使其于財也彼此
[001-4a]
  有無之間不得以非義相侵奪其於辭也名號稱
  謂之際不得以非義相紊亂與凡貴賤長幼多寡
  取予之類莫不各得其宜焉是則所謂義也吁聖
  人體天地生生之仁盡教養斯民之義孰有加於
  此哉先儒謂易之事業盡於此三言者臣愚以為
  人君受天地之命居君師之位所以體天地而施
  仁立義以守其位者誠不外乎此三者而已謹載
  大易此言於總論朝廷之政之首以爲大寶之獻
[001-4b]
書舜典詢謀/也于四岳四岳官名一人而/總四方諸矦之事開/也四門明四
目達四聰
 朱熹曰書傳雖蔡沈作然二典禹謨皆其師朱/熹是正今倣真氏讀書記摽其師名舜既
 告廟即位乃謀治於四岳之官開四方之門以來天
 下之賢俊廣四方之視聽以決天下之壅蔽
  臣按人君以一人之身居四方之中東西南北咸
  於此焉取正者也一身之精神有限耳目之見聞
  不周人不能盡識也事不能盡知也故必擇大臣
[001-5a]
  而信任之俾其蒐訪人才疏通壅蔽時加詢謀以
  求治焉夫朝廷之政其弊端之最大者莫大乎壅
  蔽所謂壅蔽者賢才無路以自達下情不能以上
  通是也賢才無路以自達則國家政事無與共理
  天下人民無與共治下情不能以上通則民間利
  病無由而知官吏臧否無由而聞天下日趨於亂
  矣昔唐𤣥宗用李林甫爲相天下舉人至京師者
  林甫恐其攻己短請試之一無所取乃以野無遺
[001-5b]
  賢爲賀楊國忠爲相南詔用兵敗死者數萬人更
  以㨗聞此後世人主用非其人不能闢四門明四
  目達四聰之明效也遂致天寶之亂唐室自此不
  振以至於亡臣愚竊以謂治亂之原固在乎壅蔽
  而所以致壅蔽者尤以委任之非其人也諺有之
  曰一指在前泰山不見姦臣在天子之左右其所
  以蒙蔽之者豈但一指若哉有一於此則凡布列
  之在近見聞之可及者且不能以自通矣况夫疏
[001-6a]
  逺之側㣲遐僻之幽隠而欲自通於九重之上難
  矣噫帝舜此四言真萬世帝王治天下之藥石也
  循之則治違之則亂惟明主留神省察
舜曰咨四岳有能奮起/也事功/也廣/也堯/也之載事/也使宅
居/也百揆如宰相/之職明/也庶/事順/成庶/類衆/也曰伯禹作司
僉言伯禹作司/空可宅百揆帝曰俞然/也咨禹汝平水土行司空/之事
時懋勉/也勉以宅百/揆之事
帝曰棄姓姬/氏黎民阻厄/也飢汝后稷田正/官布/也時百榖
[001-6b]
帝曰契姓子/氏百姓不親不相/親睦五品父子君臣夫婦長㓜/朋友五者之名位等
級/不遜順/也汝作司徒敬敬其/事也敷五教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
㓜有序朋友有信以五者/當然之理而為教令也在寛謂寛裕/以待之
帝曰臯陶亦臣/名蠻夷猾亂/也華/夏刼人/曰寇殺人/曰賊在外/曰姦
在内/曰宄汝作士理官/也
帝曰疇誰/也順/也予工僉曰垂臣名有/巧思哉帝曰俞咨垂汝
共工
帝曰疇若予上下上下山林/澤藪也艸木鳥獸僉曰益亦臣/名
[001-7a]
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虞掌山/澤之官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祀天神享人/鬼祭地祗僉曰伯夷姜/姓
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主叙次百/神之官
帝曰䕫臣/名命汝典樂敎胄長/子
帝曰龍臣/名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四岳九官十二/牧共二十二人欽哉惟時亮天

 曽鞏曰舜命九官新命者六人命伯禹命伯夷咨四
[001-7b]
 岳而命者也命垂命益泛咨而命者也命䕫命龍因
 人之讓不咨而命者也夫知道而後可宅百揆知禮
 而後可典三禮知道知禮非人人所能也故必咨於
 四岳若予工若上下草木鳥獸則非此之比故泛咨
 而已禮樂命令其體雖不若百揆之大若其事理精
 㣲亦非百工庻物之可比伯夷既以四岳之舉而當
 秩宗之任則其所讓之人必其中於典樂納言之選
 可知故不咨而命之也若稷契臯陶之不咨者申命
[001-8a]
 其舊職而已
 陳雅言曰二十有二人之職皆天之職也典天叙禮
 天秩服天命刑天討無一事之不本於天天有是事
 則人有是官天不自為而人代之帝舜於此語以欽
 哉亮天功者欲使知所敬也
  臣按朝廷之上有百揆以統内之庻官有四岳以
  統外之州牧既分命之又總命之人必稱其官官
  必盡其職此帝世之治所以後世不能及也誠以
[001-8b]
  帝世之用人也或帝心之簡在或公庭之僉舉或
  詢之大臣或得之推讓非若後世有由旁蹊奥援
  阿私而倖進者也不問其人之能與否不論其職
  之稱與否是以用各違其才人不稱其官官既不
  稱則朝廷之政何由而舉政既不舉則天下之民
  何由得安此後世所以不古若也臣嘗因是而論
  之帝舜初咨四岳以求宅百揆也不曰熈舜之載
  而曰熈堯之載葢以我今日所治之事非我之事
[001-9a]
  堯之事也總咨二十二人以各敬其職也不曰亮
  舜之功而曰亮天之功葢以我今日所治之功非
  我之功天之功也爲人君者誠知人臣所熈之事
  皆祖宗之事所亮之功皆上天之功則決不肯狥
  私意以用人用匪人以廢事則朝廷之政得人修
  舉天下之民由是乂安矣噫彼其以祖宗之官爵為
  己之私物以上天之事功行人之私意豈不有以
  負祖宗之付託上天之建立哉識治體者尚鍳於兹
[001-9b]
大禹謨虞/書善/也言㒺攸所/也伏野無遺賢萬邦咸寧
 朱熹曰舜然禹之言以為信能如此則必有以廣延
 衆論悉致羣賢而天下之民咸被其澤無不得其所
 矣
  臣按朝廷為治之道固非一端而其要在取人之
  善用人之能而己夫人莫不各有所知亦莫不各
  有所能心有所知也發以爲言已有所能也用以
  爲才言有善否人君則惟其善而取之不使有所
[001-10a]
  伏藏於下才有大小人君則隨其才而用之不使
  有所遺漏於外則凡朝廷之上見於施行者無非
  嘉善之言列於庻位者無非賢俊之士天下其有
  不安也哉茍或不然所聞者皆卑冗順㫖之言言
  之善者以為不善不善者反以為善所用者皆庸
  下諂諛之人人之賢者以為不賢不賢者反以為
  賢如是則善言不聞賢才逺遁欲事之理民之安
  難矣是以古之聖帝明王必廣開言路包容以納
[001-10b]
  之大闢賢門多方以來之雖以帝舜之為君大禹
  之爲臣猶必以此爲君臣克艱之效後世君臣可
  不以之爲法則乎
徳惟善政政在養民
 朱熹曰徳非徒善而已惟當有以善其政政非徒法
 而已在乎有以養其民下文六府水火金/木土榖三事正徳/利用
 厚/生即養民之政也
  臣按朝廷之上人君脩徳以善其政不過為養民
[001-11a]
  而己誠以民之爲民也有血氣之軀不可以無所
  養有心知之性不可以無所養有血屬之親不可
  以無所養有衣食之資不可以無所養有用度之
  費不可以無所養一失其養則無以為生矣是以
  自古聖帝明王知天爲民以立君也必奉天以養
  民凡其所以修徳以為政立政以為治孜孜焉一
  以養民為務誠以一物不脩則民失一物之用一
  物失其用則民所以養生之具缺其一矣是故脩
[001-11b]
  水之政以疏鑿脩火之政以鑽灼脩金木之政以
  鍛鑄刻削脩土穀之政以耕墾播種使民於日用
  之間得以爲生養之具然猶未也又必設學校明
  倫理以正其徳作什器通貨財以利其用足衣食
  備葢藏以厚其生何者而非養民之政乎吁自古
  帝王莫不以養民為先務秦漢以來世主但知厲
  民以養己而不知立政以養民此其所以治不古
  若也歟
[001-12a]
洪範箕子所陳以/告武王者次三此洪範九疇/之次三疇曰農用八政
三八政一曰食務農重/穀之政二曰貨阜通貨/財之政三曰祀報本反/始之政
四曰司空掌度土居/民之政五曰司徒掌敬敷五/教之政六曰司寇掌/立
法懲姦/之政七曰賓懷柔賓/客之政八曰師除殘禁/暴之政
 蔡沈曰八政曰農所以厚生也
 史漸曰政莫大於是舜總之九官周分之六卿箕子
 裂而爲八名雖異實無殊也
  臣按洪範九疇次三曰農用八政其目凡八所謂
[001-12b]
  食所謂貨謂之農可也而祀以行禮賓以待客師
  以用兵與夫三官所掌之事皆謂之農何哉葢天
  之立君凡以為民而已而民之中農以業稼穡乃
  人所以生生之本尤爲重焉故凡朝廷之上政之
  所行建官以涖事行禮以報本懷柔以通逺人興
  師以禁暴亂何者而非為民使之得以安其居盡
  其力足其食而厚其所以生哉是則上天所以立
  君而俾之立政之本意而為治者不可不知者也
[001-13a]
  後世朝廷之所施行宫闈之事則有之國都之事
  則有之官府之事則有之邊鄙之事則有之而顓
  顓及於農民之事者葢鮮矣間雖有之而不知其
  本意之出於爲農泛然而施之漫然而處之往往
  反因之以戕民生廢農業是皆昧於洪範農用八
  政之本㫖也
周禮惟王建國周王建/立國都辨方辨别/四方正位正祖社朝/市之位體國
營國家如/身有體經野盡郊野如/織有緯設官如冡宰司/徒之類分職如掌治/掌教之
[001-13b]
類/以爲民極以爲斯民至/極之標凖
 葉時曰聖人以中道立標凖於天下而使天下之人
 取中焉武王訪洪範於箕子以叙彛倫而五以皇極
 居中古今未有舎皇極而能立國者今以周禮考之
 土圭測景以求地中建國也靣朝後市左祖右社辨
 方也朝分内外位别東西正位也公五百里至男百
 里體國也九夫為井至四縣爲都經野也一曰天官
 至六曰冬官設官也一曰治職至六曰事職分職也
[001-14a]
 而周公則總之以為民極焉極也者不識不知順帝
 之則如堯之立民是也是彛是訓于帝其訓如周之
 敷言是也今周公所以為民立極者惟在王畿方位
 國野官職之中葢王畿立而後根本定方位設而後
 等級明國野分而後疆理正官職舉而後綱目張民
 極之立孰有大於此者故周公不惟於天官言之而
 五官各引之以冠其篇首丁寧訓告若是諄複則是
 三百六十餘官事事物物皆有極何往而非斯民之
[001-14b]
 標凖歟葢極之所在所以習民於尊卑等級之中而
 導民於禮樂敎化之内銷其亡等冒上之念而斂其
 安分知足之心斯民入則㑹其有極出則歸其有極
 經制烏乎而不定風俗烏乎而不淳
太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一曰治典以
經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國以教
官府以擾萬民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
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五曰刑典
[001-15a]
以詰邦國以刑百官以紏萬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
任百官以生萬民
 吳澂曰治典者理之使不易其常然治必先官府而
 推以紀萬民則錯綜不遺于經爲詳教典者導之使
 不拂其常然教必先官府而推以擾萬民則馴習不
 違於安為詳禮典者交好常有以相親統百官而推
 以諧萬民則相信不乖而和政典者分守常有以相
 制正百官而推以均萬民則至公無私而平刑典者
[001-15b]
 辭命常有以相戒儆百官而推以糾萬民則纖悉不
 差而詰矣事典者財利常有以相資任百官而推以
 生萬民則恵養不窮而富矣
  臣按上天立君使之統邦國建官府以安民庻所
  以綱維于上而頒布於下者有六典焉治也敎也
  禮也政也刑也事也分之雖有六名合之則歸一
  治故曰太宰掌建六典以佐王治邦國吁散之有
  統操之有要朝廷之政無不舉矣
[001-16a]
乃立天官冢宰使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
乃立地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敎以佐王擾邦國
乃立春官宗伯使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王和邦國
乃立夏官司馬使帥其屬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
乃立秋官司寇使帥其屬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國
乃立冬官司空使帥其屬而掌邦事以佐王富邦國
冬官亡以元/吳澂説補之
 鄭𤣥曰六官司徒司馬司空皆云司以其各能一官
[001-16b]
 不兼羣職太宰不言司者以其總御衆官不主一官
 之事宗伯亦不言司者以其祭祀鬼神鬼神非人所
 主故也
  臣按此即周官六卿所分之職也唐虞之世有九
  官至周始分職爲六卿周公作周禮以此為太宰
  建邦之六典至成王訓迪百官又復申明焉葢天
  下之事統於朝廷朝廷之政統於六典所謂治所
  謂教與夫禮政刑工天下事盡於此矣洪惟我太
[001-17a]
  祖髙皇帝革前代中書省而設六部罷丞相而設
  尚書侍郎以分掌朝廷之政葢得周公之心於千
  載之上舉明王之典於三代之前可謂卓冠百王
  而足以垂法於萬世矣臣故舉此以為總論朝廷
  之政葢以遵聖祖之制以見今日朝廷爲政之大
  要其綱領在此也伏願皇上重六部之職簡卿佐
  之任以為朝廷出政之本其未用也慎於選擇不
  勝任也亟罷之其既任也專於委注能舉職也久
[001-17b]
  任之則治古之治不難復矣臣不勝惓惓
禮記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禮以道其志樂以和
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姦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
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又曰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
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
  臣按禮樂者刑政之本刑政者禮樂之輔古之帝
  王所以同民心出治道使天下如一家中國如一
[001-18a]
  人者不過舉此四者措之而已是則所謂脩道之
  教王者之道治天下之大經大法者也夫有大中
  之制以節民之心志有至和之節以和民之聲音
  行此禮樂之道則有法制禁令防此禮樂之失則
  有刑罰憲度始也治道由此而出終也王道因此
  而備禮也樂也政與刑也其用在天下其本在朝
  廷後之有天下國家者其尚端出治之本備王道
  之制而又為維持防範之具使之四達於當時通
[001-18b]
  行於天下其為治也孰加焉
論語子曰道猶引導謂/先之也之以政謂法制/禁令所以一/之也之以
刑民免而無恥謂茍免刑罰/無所羞愧道之以徳齊之以禮謂制/度品
節/有耻且格格致也謂民耻於不/善而又有以至於善
 朱熹曰政者為治之具刑者輔治之法徳禮則所以
 出治之本而徳又禮之本也此其相為終始雖不可
 以偏廢然政刑能使民逺罪而已徳禮之效則有以
 使民日遷善而不自知故治民者不可徒恃其末謂/政
[001-19a]
 刑/又當深探其本謂徳/禮
  臣按徳禮政刑四者凡經書所論為治之道皆不
  外乎此孔子分政刑徳禮以為二而言其效有淺
  深朱熹則合徳禮政刑為一而言其事相為終始
  要之聖賢之言互相發也夫人君為治固在脩徳
  以為化民之本然人非一人地非一地人所禀有偏
  全地所至有逺近既化以徳而有不一者須必有
  禮以一之然後吾之徳化可行焉茍導之而不從
[001-19b]
  化之而不齊非有法制禁令又不可也法制以示
  之於前禁令以約之於後彼猶悖禮而梗化則刑
  罰之加烏可少哉孟子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
  不能以自行有政刑而無徳禮是謂徒法有徳禮
  而無政刑是謂徒善為政之道於斯四者誠不可
  以缺一者也孔子論治之言散見於經籍者多矣
  總論為治之要皆莫出於斯
宋朱熹告其君曰四海之利病繫斯民之休戚斯民之
[001-20a]
休戚繫守令今之知府/知州知縣之賢否然而監司者今之布政/按察司官
守令之綱也朝廷者監司之本也欲斯民之皆得其所
本原之地亦在乎朝廷而己人君欲監司之皆得其人
事之利病所以為民之休戚者皆得上聞惟以正朝廷
為先務而正朝廷之具豈有大於用賢才也然其才之
所長者不同則任之所宜者亦異願陛下於其大者使
之贊元經體以亮天工於其細者使之居官任職以熈
庻績能外事者使任典戎幹方之責明治體者使備拾
[001-20b]
遺補過之官又使之各舉所知布之列位以共圖天下
之事使疎而賢者雖逺不遺親而否者雖邇必棄毋主
先入以致偏聽獨任之譏毋篤私恩以犯示人不廣之
戒進退取舍惟公論之所在是稽則朝廷正而内外逺
近莫敢不一於正矣監司得其人而後列郡之得失可
得而知郡守得其人而後屬縣之治否可得而察重其
任以責其成舉其善而懲其惡夫如是則事之所謂利
民之所謂休將無所不舉事之所謂病民之所謂戚將
[001-21a]
無所不除
  臣按朱熹此言雖為當時時君而發然其所謂欲
  斯民之得所本原之地在乎朝廷而以用賢才為
  正朝廷之具必使内外大小之職進退取舎惟公
  論之所在是稽則朝廷正而内外逺近莫敢不一
  於正其言詳悉周備其間所謂稽公論一語尤為
  切要伏願聖明留意
    以上總論朝廷之政臣聞宋儒朱熹有言天
[001-21b]
    子至尊無上其居處則内有六寢六宫外有
    三朝五門其嬪御侍衛飲食衣服貨賄之官
    皆領於冢宰其冕弁車旗宗祝巫史卜筮瞽
    侑之官皆領於宗伯有師以道之教訓有傅
    以傅其徳義有保以保其身體有師氏以&KR0839
    詔之有保氏以諫其惡前有疑後有丞左有
    輔右有弼其侍御僕從㒺非正人以旦夕承
    弼厥辟出入起居㒺有不欽發號施令㒺有
[001-22a]
    不臧在輿有旅賁之規旅賁勇士掌執/戈盾夾車而趨位宁
    有官師之典門屏之間/謂之宁倚几有訓誦之諫工/師
    所誦之詞書/之於几也居寢有暬御之規暬近/也臨事有
    瞽史之道宴居有工師之誦史為書太史君/舉則書
    瞽為詩工誦箴諫大夫規誨士傳言庻人謗
    商旅於市旅陳/也百工獻藝獻其技藝/以喻政事動則左
    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御瞽㡬聲之上下㡬/察
    也謂察/樂聲不幸而至於有過則又有爭臣七人
[001-22b]
    靣折廷爭以正救之葢所以養之之備至於
    如此是以恭己南靣中心無為以守至正而
    貌之恭足以作肅言之從足以作乂視之明
    足以作哲聽之聰足以作謀思之睿足以作
    聖然後能以八柄馭羣臣一曰爵二曰禄三/曰予四曰置五曰
    生六曰奪七/曰廢八曰誅以八統馭萬民一曰親親二曰/敬故三曰進賢
    四曰使能五曰保庸六曰/尊貴七曰達吏八曰禮賓而賞無不慶刑無
    不威逺無不至邇無不服傅説所謂奉若天
[001-23a]
    道建邦設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不
    惟逸豫惟以亂民武王所謂亶聰明作元后
    元后作民父母所謂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
    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箕子所謂皇建
    其有極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庻民惟時厥庶
    民于汝極錫汝保極董子所謂正心以正朝
    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
    民以正四方者正謂此也熹之兹言所以論
[001-23b]
    人君爲治之道無復餘藴凡夫愚臣所輯正
    朝廷六條之事皆備其中謹備載於篇以獻
    伏惟聖明留神觀省先正朝廷以為治平之
    根本然後推類以盡其餘臣不勝大願
 
 
 
 大學衍義補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