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79 讀書錄-明-薛瑄 (master)


[022-1a]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續録卷十一     明 薛瑄 撰
天地以生物為心而所生之物因各得夫天地生物之
心以為心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茍為物欲所蔽失
其不忍人之心所謂戕滅天理自絶本根者賊殺其親
大逆無道也故謂之賊
以氣中有太極則可以氣即太極則不可
程子曰無妄之謂誠朱子曰真實無妄之謂誠誠非
[022-1b]
虚字皆指實理而言
程子不言太極其論性天道即太極也
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故程子不以太極圖説語學

知之至信之篤則實有得於已矣
伊川曰學者於道不知所向則孰知斯人之為功不知
所至則孰知斯名之稱情此言當深翫
讀聖賢書於凡切要之言皆體貼到自己身心上必
[022-2a]
欲實得而力踐之乃有益不然書自書我自我雖盡讀
聖賢書終無益也
孟子言見而知之聞而知之尹氏曰知謂知其道也盖道
即仁義禮智之道也程子明道者明是道也伊川言學
者於道不知所向所至亦此道也道即朱子闕/
其理於象言之表矣
養氣則人之氣與天地之氣同其大盡心則人之性與天
地之性同其大
[022-2b]
一息之運與古今之運同一塵之土與大地之土同一
夫之心與億兆之心同
陽氣成形之大者為天隂氣成形之大者為地乾元天
之徳也坤元地之徳也
克勤小物為學之&KR0704
物格知至則異端邪誕妖妄之説不辨而自明矣
孔子言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其知之字皆指知性而言
故為學之本求知其性之所有全之而已
[022-3a]
學而知之之功夫條目如格物致知擇善明善博學審
問慎思明辨學聚問辨博文知性知天之類皆是也
天道之全體大用元亨利貞四時而已人道之全體大
用仁義禮智四端而已
外物無窮不能以禮制心則逐外物亦無窮
聖賢道尊徳貴舉天下之物豈能尚乎
自得之為難自得之則實有諸已矣
雖能建立大事功而不知道猶為淺故君子貴乎知
[022-3b]

朱子論子産管仲於道槩乎未有聞也
魏伯陽參同契假易論長生之術若指諸掌然伯陽
今竟能踐其言而度世常存邪
程子曰仙者天地間一賊若非竊造化之機安能延年
邪愚謂仙者雖竊造化之機以延年亦未有乆而不
散者不然自古以仙得名者多矣何千百年不見一
人在世邪
[022-4a]
神仙既自謂能度世常在人間以化人可也何必作為
言語邪以作為言語而不常在人間則其誕妄不可
信也明矣
萬物始終乃隂陽造化自然之理神仙者必欲超出隂
陽造化之理以常存必無此理
老莊亦無神仙之説自秦漢來乃有之秦皇漢武求
之之效可見矣
屈原逺遊篇神仙度世之言皆假設耳人將謂神仙
[022-4b]
真可學誤矣
羲周之易專主動察變占至孔子之易乃有居省象

堯曰允執其中故言中自堯始聖賢相傳之道中而
已矣
尚書言中最多中者天命之性書多言無過不及之
中乃性之已發者至子思作中庸乃兼言未發已發
之中程子朱子論之詳矣
[022-5a]
讀書不於身心有得懵然而已
本朝祀典極正以不雜於佛老
天地以生物為心元亨利貞也人得天地之心為心仁
義禮智也是即天命之性與
人物從天地大化之本原來故天人一理
程子曰氣清則才善氣濁則才惡禀得至清之氣為
聖人禀得至濁之氣為愚人如韓愈所言公都子所
問之人是也愚謂韓子所言即性有三品之説公都
[022-5b]
子所問即有性善有性不善云云者此皆言氣質之
性也
韓子言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氏之傳又曰軻
之死不得其傳焉又曰孟氏醇乎醇者也又曰惟孟
軻師子思而子思之學出於曽子自孔子殁獨孟軻
氏之傳獨得其宗愚謂自秦漢以來諸儒未有論
道統相傳之詳且正如韓子者至程朱論道統之
傳亦主其説若韓子所見誠所謂豪傑之士矣
[022-6a]
一故神或在隂中或在陽中皆此一也故曰兩在
故不測兩故化陽化為隂神在其中隂化為陽神
在其中故曰推行乎一
程子曰動静有無始終之理聚散而已盖聚則為動
為有為始散則為静為無為終
議擬二字出易大傳今法家用之雖細事亦可見易
無不包之一端
人皆知求鬼神於茫昩不測之間殊不知天地四時日
[022-6b]
月星辰雨露風霆雪霜山川草木人物鳥獸皆鬼神之
著者
舉天地萬物皆至理民鮮知之
孟子七篇雖論有不同皆本於此心之義理學者忘
之時多所以於義理不熟
聖人只以仁義禮智之心應天下之事
中庸書天命之謂性盡之
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于天此性天
[022-7a]
道合一也
致知格物者欲推極知識以知性也故朱子曰知性則
物格之謂盡心則知至之謂也
明道曰道之不明也異端害之也一段辯盡異端之失
觀大學經致知格物連誠意説則格物先欲格身心之
理而後誠意之功可施故程子曰格物莫若察之於身
其得之尤切
論天地隂陽造化莫備於易外易而論造化者即程
[022-7b]
子所謂邪誕妖妄之説也
天之明命即天之所以與我而我之所以為徳天命之
性是也
孟子言浩然之氣至大至剛及言知性知天是其論理
氣處
致知格物於讀書得之者多
各正性命各得性命之正
孔子之道得孟子而愈尊程子之道至朱子而始明
[022-8a]
理萬古只依舊氣則日新
理大無窮氣亦大無窮
天所賦之性無時不然物所受之性無物不有
舍己從人最為難事所以舜稱堯孟子稱舜公都子
所問三者之性前二説朱子以告子蘇氏胡氏之言證
之固非矣後一説以韓子性有三品之説明之程子曰
氣清則才清氣濁則才惡禀得至清之氣生者為
聖人禀得至濁之氣為愚人如韓愈所言是也然則
[022-8b]
此一説正論氣質之性未為非也但孟子專論性不及
氣耳
易書一字一義皆自先天圖出通書一字一義皆自
太極圖出
以静言性則可以静形容性則不可
宋言官有以䇿題作詩為謗訕者皆非也觀周公無
逸之書曰小人怨汝詈汝則皇自敬徳厥愆曰朕之
愆允若時不啻不敢含怒則古之聖臣曷嘗道其君
[022-9a]
以言語罪人哉
感中有寂寂中有感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皆以心之用言
聖人之教皆自近以漸及髙逺循循有序
不忍人之心即天地生物之心所謂元也
仁道至大以即天地生物之心也
健而無息之謂乾即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之意
邵子論天地始終之數乃前聖所未言者
[022-9b]
先儒謂邵子以一萬八百年為一㑹初間一萬八百
年而天始開竊疑天未開時只是氣塞既未有日
月星辰厯數四時不知如何計其年數
 
 
 
 
 讀書續録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