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78 性理大全書-明-胡廣 (master)


[045-1a]
欽定四庫全書
 性理大全書卷四十五
 學三
  總論為學之方
朱子曰為學之道聖經賢傳所以告人者已竭盡而無
 餘不過欲人存此一心使自家身有主宰今人馳騖
 紛擾一箇心都不在軀殻裏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
 求其放心而已又曰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學
[045-1b]
 者須要識此 涵養工夫如一粒菜子中間含許多
 生意亦須是培㙲澆灌方得成不成説道有那種子
 在此只待他自然生根生苖去若只見道理如此便
 要受用去則一日止如一日一年止如一年不㑹長
 進正如菜子無糞去培㙲無水去澆灌也須是更将
 語孟中庸大學中道理來涵養 人之為學惟患不
 自知其所不足既知之則亦即此而加勉焉耳為人
 由已豈他人所能與惟讀書窮理之功不可不講也
[045-2a]
  涵養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養做頭致知次之
 力行次之不涵養則無主宰如做事須用人纔放下
 或困睡這事便無人做主都由别人不由自家既涵
 養又須致知既致知又須力行若致知而不力行與
 不知同亦須一時並了非謂今日涵養明日致知後
 日力行也要當皆以敬為本敬却不是将來做一箇
 事今人多先安一箇敬字在這裡如何做得敬只是
 提起這心莫敎放散恁地則心便自明這裏便窮理格
[045-2b]
 物見得當如此便是不當如此便不是既見了便行
 将去今且将大學來讀便見為學次第初無許多屈
 曲又曰某於大學中所以力言小學者以古人於小
 學中已自把捉成了故於大學之道無所不可今人
 既無小學之功却當以敬為本 問程子云看雞雛
 可以觀仁如何曰既通道理後這般箇久久自知之
 記曰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所以游
 先生問隂陽不測之謂神而程子問之曰公是揀難
[045-3a]
 底問是疑後問故昨曰與公説讀書須看一句後又
 看一句讀一章後又讀一章格物須格一物後又格
 一物見這箇物事道理既多則難者道理自然識得
 童蜚卿曰程子謂近思只是此類推去曰程子説得
 推字極好又曰此類莫是比這一箇意思推去否曰
 固是如為子則當止於孝為臣則當止於忠自此節
 節推去然只一愛字雖出於孝畢竟千頭萬緒皆當
 推去須得 人之為學五常百行豈能盡常常記得
[045-3b]
 人之性惟五常為大五常之中仁尤為大而人之所
 以為是仁者又但當守敬之一字只是常求放心晝
 夜相承只管提撕莫令廢惰則雖不能常常盡記衆
 理而義禮智信之用自然隨其事之當然而發見矣
 子細思之學者最是此一事為要所以孔門只是敎
 人求仁也 為學無許多事只是要持守身心研究
 道理分别得是非善惡直是如好好色如惡惡臭到
 這裏方是踏著實地自住不得 問持敬豈不欲純
[045-4a]
 一於敬然自有不敬之念固欲與已相反愈制則愈
 甚或謂只自持敬雖念慮妄發莫管他久将自定還
 如此得否曰要之邪正本不對立但恐自家胸中無
 箇主若有主邪自不能入又問不敬之念非出於本
 心如忿慾之萌學者固當自克雖聖賢亦無如之何
 至於思慮妄發欲制之而不能曰纔覺恁地自家便
 挈起了但莫先去防他然此只是自家見理不透做
 主不定所以如此大學者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
[045-4b]
 意誠纔意誠則自然無此病 為學大要只在求放
 心此心流濫無所收拾将甚處做管轄處其他用工
 總閑慢須先就自心上立得定决不雜則自然光明
 四逹照用有餘凡所謂是非美惡亦不難辨况天理
 人欲决不兩立須得全在天理上行方見人欲消盡
 義之與利不待分辨而明至若所謂利者凡有分毫
 求自利便處皆是便與克去不待顯著方謂之利此
 心須令純純只在一處不可令有外事參差遇事而
[045-5a]
 發合道理處便與果决行去勿顧慮若臨事見義方
 復遲疑則又非也仍須勤勤把将做事不可俄頃放
 寛日日時時如此便須見驗人之精神習久自成大
 凡人心若勤𦂳收拾莫令寛縱逐物安有不得其正
 者若真箇提得𦂳雖半月見驗可也 凡看文字非
 是要理㑹文字正要理㑹自家性分上事學者須要
 主一主一常要心存在這裏方可做工夫如人須尋
 箇屋子住至扵為農工商賈方惟其所之主者無箇
[045-5b]
 屋子如小人趂得百錢亦無歸宿孟子説求其放心
 已是兩截如常知得心存這裏則心自不放又云無
 事時須要知得此心不知此心恰似睡困都不濟事
 今看文字又理㑹理義不出亦只縁主一工夫欠闕
  學者若不為已看做甚事都只是為别人雖做得
 好亦不闗已自家去從師也不是要理㑹身已自家
 去取友也不是要理㑹身已只是漫恁地只是要人
 説道也曽如此要人説道好自家又識得甚麽人自
[045-6a]
 家又有幾個朋友這都是徒然説道看道理不曽著
 自家身已如何㑹曉得世上如此為學者多只看為
 已底是如何他直是苦切事事都是自家合做底事
 如此方可不如此定是不可今有人苦學者他因甚
 恁地苦只為見這物事是自家合做底事如人喫飯
 是自家肚饑定是要喫又如人做家主要錢使在外
 靣百方做計壹錢也要将歸這是為甚如此只為自
 家身上事若如此為學如何㑹無所得 學問之功
[045-6b]
 無内外身心之間無粗細隠顯之分初時且要大綱
 持守勿令放逸而常切提撕漸加嚴宻更讀聖賢之
 書逐句逐字一一理㑹從頭至尾不要揀擇如此久
 之自當見得分明守得純熟矣 學道做工夫須是
 奮厲警發悵然如有所失不尋得則不休如自家有
 一大光明寳藏被人偷将去此心還肯放捨否定是
 去追捕尋捉得了方休做工夫亦須如此 或問理
 㑹應變處曰今且當理㑹常未要理㑹變常底許多
[045-7a]
 道理未能理㑹得盡如何便要理㑹變聖賢説話許
 多道理平鋪在那裏且要闊著心胸平去看通透後
 自能應變不是硬捉定一物便要討常便要討變今
 也須如僧家行脚接四方之賢士察四方之事情覽
 山川之形勢觀古今興亡治亂得失之迹這道理方
 見得周徧士而懐居不足以為士矣不是塊然守定
 這物事在一室闗門獨坐便了便可以為聖賢自古
 無不曉事情底聖賢亦無不通變底聖賢亦無闗門
[045-7b]
 獨坐底聖賢聖賢無所不通無所不能那箇事理㑹
 不得如中庸天下國家有九經便要理㑹許多物事
 如武王訪箕子陳洪範自身之視聴言貎思極至於
 天人之際以人事則有八政以天時則有五紀稽之
 於卜筮驗之於庶徵無所不備如周禮一部書載周
 公許多經國制度那裏便有國家當自家做只是古
 聖賢許多規模大體也要識蓋這道理無所不該無
 所不在且如禮樂射御書數許多周旋升降文章品
[045-8a]
 節之繁豈有妙道精義在只是也要理㑹理㑹得熟
 時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歴刑法天文地理軍旅官
 職之類都要理㑹雖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識箇
 規模大槩道理方浹洽通透若只守箇些子捉定在
 這裡把許多都做閑事便都無事了如此只理㑹得
 門内事門外事便了不得所以聖人敎人要博學須
 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子曰我非
 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文武之道布在方
[045-8b]
 冊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夫子焉不
 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聖人雖是生知然也事事理㑹
 過無一之不講這道理不是只就一件事上理㑹見
 得便了學時無所不學理㑹時却是逐件上理㑹去
 凡事雖未理㑹得詳宻亦有箇大要處縱詳宻處未
 曉得而大要處已被自己見了今只就一線上窺見
 天理便説天理只恁地了便要去通那萬事不知如
 何得萃百物然後觀化工之神聚衆材然後知作室
[045-9a]
 之用於一事一義上欲窺聖人之用心非上智不能
 也須開心胸去理㑹天理大所包得亦大且如五常
 之敎自家而言只有箇父子夫婦兄弟纔出外便有
 朋友朋友之中事已煞多及身有一官君臣之分便
 定這裏面又煞多事事事都合講過他人未做工夫
 底亦不敢向他説如吾友於已分上已自見得若不
 説與公又可惜了他人於已分上不曽見得泛而觀
 萬事固是不得而今已有箇本領却只捉定這些子
[045-9b]
 便了也不得如今只道是持敬收拾身心日用要合
 道理無差失此固是好然出而應天下事應這事得
 時應那時又不得學之大本中庸大學已説盡了大
 學首便説格物致知為甚要格物致知便是要無所
 不格無所不知物格知至方能意誠心正身修推而
 至於家齊國治天下平自然滔滔去都無障礙 古
 人學問只是為已而已聖賢敎人具有倫理學問是
 人合理㑹底事學者須是切已方有所得今人知
[045-10a]
 為學者聴人説一席好話亦解開悟到切已工夫却
 全不曽做所以悠悠嵗月無可理㑹若使切已下工
 聖賢言語雖散在諸書自有箇通貫道理須實有見
 處自然休歇不得今人事無大小皆潦草過了只如
 讀書一事頭邊看得兩叚便揭過後面或看得一二
 叚或看得三五行殊不曽子細理㑹如何㑹有益
 為學大端在於求復性命之本然求聖賢之之極致
 須是便立志如此便做去始得若曰我之志只是要
[045-10b]
 做箇好人識些道理便休宜乎工夫不進日夕漸漸
 消靡今須思量天之所以與我者必須是光明正大
 必不應只如此而止就自家性分儘做得去不到聖
 賢地位不休如此立志自是歇不住自是儘有工夫
 可做如顔子之欲罷不能如小人之孳孳為利念念
 自不忘若不立志終不得力因舉程子云學者為氣
 所勝習所奪只可責志又舉云立志以定其本居敬
 以持其志此是五峯議論好處又舉士尚志何謂尚
[045-11a]
 志曰仁義而已矣又舉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
 我猶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
 已矣又舉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如孔門亦
 有不能立志者如冉求非不説子之道力不足也是
 也所以其後志於聚歛無足怪 問下學與上逹固
 相對是兩事然下學却當大叚多著工夫曰聖賢敎
 人多説下學事少説上逹事説下學工夫要多也好
 但只理㑹下學又局促了須事事理㑹過将來也要
[045-11b]
 知箇貫通處不去理㑹下學只理㑹上逹即都無事
 可做恐孤單枯燥程先生云但是自然更無玩索既
 是自然便都無可理㑹了譬如耕田須是種下種子
 便去耘鋤灌溉然後到那熟處而今只想像那熟處
 却不曽下得種子如何㑹熟如一以貫之是聖人論
 到極處了而今只去想像那一不去理㑹那貫譬如
 討一條錢索在此都無錢可穿又問為學工夫大槩
 在身則有箇心心之體為性心之用為情外則目視
[045-12a]
 耳聴手持足履在事則事親事長以至於待人接物
 洒掃應對飲食寝處件件都是合做工夫處聖賢千
 言萬語便只是其中細碎條目曰講論時是如此講
 論做工夫時須是著實去做道理聖人都説盡了論
 語中有許多詩書中有許多須是一一與理㑹過方
 得程先生謂或讀書講明道義或論古今人物而别
 其是非或應接事物而處其當否如何而為孝如何
 而為忠以至天地之所以髙厚一物之所以然都
[045-12b]
 逐一理㑹不只是箇一便都了又問下學莫只是就
 切近處求否曰也不須恁地揀事到面前便與他理
 㑹且如讀書讀第一章便與他理㑹第一章讀第二
 章便與他理㑹第二章今日撞著這事便與他理㑹
 這事明日撞著那事便理㑹那事萬事只是一理不
 成只揀大底要底理㑹其他都不管譬如海水一灣
 一曲一洲一渚無非海水不成道大底是海水小底
 不是程先生云窮理者非謂必盡窮天下之理又非
[045-13a]
 謂只窮得一理便到但積累多厚自當脱然有悟處
 又曰自一身之中以至萬物之理理㑹得多自當豁
 然有箇覺處今人務博者却要盡窮天下之理務約
 者又謂反身而誠則天下之物無不在我此皆不是
 且如一百件事理㑹得五六十件了這三四十件雖
 未理㑹也大槩可曉了 問為學道理日用間做工
 夫所以要歩歩縝宻者蓋縁天理流行乎日用之間
 千條萬緒無所不在故不容有所欠缺若工夫有所
[045-13b]
 欠缺便於天理不凑得著曰也是如此理只在事物
 之中做工夫須是宻然亦須是那疎處斂向宻又就
 那宻處展放開若只拘要那縝宻處又却局促了問
 放開底様子如何曰亦只是見得天理是如此人欲
 是如此便做将去或云無時不戒謹恐懼則天理無
 時而不流行有時而不戒謹恐懼則天理有時而不
 流行此語如何曰不如此也不得然也不須得將戒
 謹恐懼説得太重也不是恁地驚恐只是常常提撕
[045-14a]
 認得這物事常常存得不失今人只見他説得此四
 箇字重便作臨事驚恐看了如臨深淵如履薄氷曽
 子也只是順這道理常常恁地把捉去一云恁地兢/謹把捉去不
 成便恁地驚恐學問/只是要此心常存若不用戒謹恐懼而此理常流
 通者惟天地與聖人耳聖人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
 容中道亦只是此心常存理常明故能如此賢人所
 以異於聖人衆人所以異於賢人亦只争這些子境
 界存與不存而已嘗謂人無有極到處便是堯舜周
[045-14b]
 孔不成説我是從容中道不要去戒謹恐懼那工夫
 亦自未嘗得息子思説尊徳性又却説道問學致廣
 大又却説盡精微極髙明又却説道中庸温故又却
 説知新敦厚又却説崇禮這五句是為學用工精粗
 全體説盡了如今所説却只偏在尊徳性上去揀那
 便宜多底占了無道學問底許多工夫只恐是占便
 宜自了之學出門動歩便有礙做一事不得今人之
 患在於徒務末而不究其本然只去理㑹那本而不
[045-15a]
 理㑹那末亦不得時變日新而無窮安知他日之事
 非吾輩之責乎若是少間事勢之來當應也只得應
 若只是自了便待工夫做得二十分到終不足以應
 變到那時却怕人説道不能應變也牽强去應應得
 便只成杜撰便只是人欲又有誤認人欲作天理處
 若應變不合義理則平日許多工夫依舊都是錯了
 一日之間事變無窮小而一身有許多事一家又有
 許多事大而一國又大而天下事業恁地多都要人
[045-15b]
 與他做不是人做却敎誰做不成我只管得自家若
 将此様學問去應變如何通得許多事情做出許多
 事業學者須是立定此心汎觀天下之事精粗巨細
 無不周徧下梢打成一塊亦是一箇物事方可見於
 用不是揀那精底放在一邊粗底放在一邊所謂天
 理人欲只是一箇大綱如此下面煞有條目須是就
 事物上辯剖那箇是天理那箇是人欲不可恁地空
 説将大綱來罩却籠統無界分恐一向暗昧更動不
[045-16a]
 得如做器具固是敎人要做得好不成要做得不好
 好底是天理不好底是人欲然須是較量所以好處
 如何様做方好做得
南軒張氏曰人之性善然自非上智生知之資其氣禀
 不容無所偏學也者所以化其偏而若其善也氣禀
 之偏其始甚微惟夫習而不察日以滋長非用力之
 深末由返也 古人所以從事於學者其果何所為
 而然哉天之生斯人也則有常性人之立於天地之
[045-16b]
 間也則有常事在身有一身之事在家有一家之事
 在國有一國之事其事也非人之所能為也性之所
 有也弗勝其事則為弗有其性弗有其性則為弗克
 若天矣克保其性而不悖其事所以順乎天也然則
 捨講學其能之哉凡天下之事皆人之所當為君臣
 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際人事之大者也以至於視
 聴言動周旋食息至纎至悉何莫非事者一事之不
 貫則天性以之陷溺也然則講學其可不汲汲乎學
[045-17a]
 所以明萬事而奉天職也雖然事有其理而著於吾
 心心也者萬事之宗也惟人放其良心故事失其統
 紀學也者所以收其放而存其良也夏葛而冬裘饑
 食而渴飲理之所固有而事之所當然者凡吾於萬
 事皆見其若是也而後為當其可學者求乎此而已
 嘗竊怪今世之學者其所從事徃徃異乎是鼓篋入
 學抑亦思吾所謂學者果何事乎聖人之立敎者果
 何在乎而朝廷建學羣聚而敎養者又果何為乎嗟
[045-17b]
 夫此獨未之思而已矣使其知所思則必竦然動于
 中而其朝夕所接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際視
 聴言動之間必有不得而遁者庶乎可以知入徳之
 門矣 入徳有門户得其門而入然後有進也夫子
 之敎人循循善誘始學者聞之即有用力之地而至
 於成徳亦不外是今欲求所持循而施吾弗措之功
 其可不深考之於夫子之遺經乎試舉一端而論夫
 子之言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衆而親
[045-18a]
 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嗟乎是數言者視之若易而
 為之甚難驗之不逺而測之愈深聖人之言化工也
 學者如果有志盍亦於所謂入孝出弟所謂謹而信
 所謂汎愛親仁者學之而弗措乎學然後知不足其
 間精微曲折未易盡也其亦問之而弗措乎思之未
 至終不為己物盍亦思之而弗措乎思之而有疑盍
 亦辨之而弗措乎思而得辨而明又盍行之而弗措
 乎是五者蓋同體以相成相資而互相發也真積力
[045-18b]
 久所見益深所履益固而所以弗措者蓋有不可以
 己髙明博厚端可馴而識矣噫學不躐等也譬如燕
 人適越其道里之所從城郭之所經山川之阻修風
 雨之晦㝠必一一實履焉中道無畫然後越可幾也
 若坐環堵之室而望越之𣺌茫車不發軔而欲乗雲
 駕風以遂抵越有是理哉且夫為孝必自冬温夏凊
 昏定晨省始為弟必自徐行後長者始故善言學者
 必以洒掃應對進退為先焉惟夫弗措之為貴也
[045-19a]
 學必有序故自洒掃應對進退而徃皆序也由近以
 及逺自粗以至精學之方也如適千里者雖歩歩踏
 實亦須循次而進今欲濶歩一蹴而至有是理哉自
 欺自誤而已 講究義理須要看得如饑食渴飲只
 是平常事若談髙説妙便是懸空揣度去道逺矣
 近日學者論仁字多只是要見得仁字意思縱使逼
 真亦終非實得看論語中聖人所言只欲人下工夫
 升髙自下陟遐自邇循序積習自有所至存養省察
[045-19b]
 固當並進存養是本工夫固不越於敬敬固在主一
 此事惟用力者方知其難 講學不可以不精也毫
 釐之差則其弊有不可勝言者故夫専於考索則有
 遺本溺心之患而騖於髙逺則有躐等憑虚之憂二
 者皆其弊也考聖人之敎固不越乎致知力行之大
 端患在人不知所用力耳莫非致知也日用之間事
 之所遇物之所觸思之所起以至於讀書考古茍知
 所用力則莫非吾格物之妙也其為力行也豈但見
[045-20a]
 於孝悌忠信之所發形於事而後為行乎自息養瞬
 存以至於三千三百之間皆合内外之實也行之力
 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逺 如今一輩學者徃徃
 希慕髙逺畢竟終無所得要之仁之實事親是也義
 之實從兄是也當於事親從兄之際踐履中體察之
 此最親切若升髙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須是下學
 而上逹雖洒掃應對其中自有妙理至如禮經三百
 威儀三千在吾儒為之雖若遲緩然為之不已雖至
[045-20b]
 聖人可也更當博親伊洛議論涵泳於中使之自得
 且如聴人説他處市井如何山川如何比之親到氣
 象殊别 責己須要備人有片善皆當取之古人之學
 只是為己如晏平仲其事君臨政未必皆是然善與人
 交聖人便取之子産有君子之道四焉其不合道處
 想多只此四者便是吾之師責己而取人不惟養吾
 之徳亦與人為善也
象山陸氏曰學者大病在於師心自用師心自用則不
[045-21a]
 能克己不能聴言雖使羲皇唐虞以來羣聖人之言
 畢聞於耳畢熟於口畢記於心祗益其私増其病耳
 為過益大去道愈逺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為學但
 當孜孜進徳修業使此心於日用間戕賊日少光潤
 日著則聖賢垂訓向以為盤根錯節未可遽解者将
 渙然氷釋怡然理順有不加思而得之者矣 學者
 且當大綱思省平時雖號為士人雖讀聖賢書其實
 何曽篤志於聖賢事業徃徃從俗浮沉與時俯仰徇
[045-21b]
 情縱欲汩没而不能以自振日月逾邁而有冺然與
 草木俱腐之恥到此能有愧懼大决其志乃求涵養
 磨礪之方若有事役未得讀書未得親師亦可隨處
 自家用力檢㸃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所謂心誠求之
 不中不逺若事役有暇便可親書册無不有益者
東萊吕氏曰静多於動踐履多於發用涵養多於講説
 讀經多於讀史工夫至此然後可久可大 問人之
 格局卑者不知能進否曰中人以下固不可以語上
[045-22a]
 然如人坐暗室久必自明若人果有志積以嵗月之
 久亦自有見又問必有所見然後能立否曰人之初
 學豈能一一自有所見須去下工夫工夫既深其久
 乃有所見 為學須先識得大綱模様使志趣常在
 這裏到做工夫却隨節次做去漸漸行得一節又問
 一節方能見衆理所聚今學者病多在閑邊問人路
 頭尚不知大率問人須是就實做工夫處商量方是
  凡勤學須是出於本心不待父母先生督責造次
[045-22b]
 不忘寢食在念然後見功茍有人則作無人則輟此
 之謂為父母先生勤學非為己修終無所得 持養
 之久則氣漸和氣和則温裕婉順望之者意消忿解
 而無招咈取怒之患矣體察之久則理漸明理明則
 諷導詳欵聴之者心諭慮移而無起争見卻之患矣
 更須參觀物理深察人情體之以身揆之以時則無
 偏蔽之失也 持養察識之功要當並進更當於事
 事物物試驗學力若有窒礙齟齬處即深求病源所
[045-23a]
 在而鋤去之 士生於三代之後所見未必皆正人
 也所聞未必皆正言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其為善
 難矣哉處此者有道善者以為法不善者以為戒善
 者以為法是見其善而從其善也不善者以為戒是
 因其不善而知其善也在人者雖有善不善之殊在
 我者一歸於善而已矣如此則所遇之人無非碩師
 所聴之言無非法語何入而不自得哉 凡見人有
 一行之善則當學之勿以其同時同處貴耳賤目焉
[045-23b]
 ○為人立基址須是堅實既堅實須是就充擴所謂
 士不可以不𢎞毅 為學必須於平日氣禀資質上
 騐之如滯固者疎通顧慮者坦蕩智巧者易直茍未
 如此轉變要是未得力耳 須要公平觀理而撤户
 牖之小嚴敬持身而戒防範之踰周密而非發於避
 就精察而不安於小成此病痛皆所素共㸃檢者耳
 義理無窮才智有限非全放下終難凑泊然放下政
 自非易事也 培養克治殊不可緩私意之根若尚
[045-24a]
 有𦕈忽未去異日遇事接物助發滋養便張皇不可
 剪截其害非特一身也要須著實省察令毫髪不留
 乃善 羣居以和肅為上若為學之志専則自無暇
 及他事
勉齋黄氏曰静處下工誠為長䇿然居敬集義博文約
 禮皆不可廢朋友切磨固欲相觀而善然講習一事
 尤為至切須将聖賢言語逐一研究不可以為非切
 己若不自此用工則義理不明生出無限病痛 人
[045-24b]
 能於虚静處認得分曉又於閒静時存得純固此乃
 萬理之宅萬事之原看到惺惺處則於一二疑義合
 商量處肯細心磨講則洞然無疑矣 致知持敬兩
 事相發人心如火遇木即焚遇事即應惟於世間利
 害得䘮及一切好樂見得分明則此心亦自然不為
 之動而所謂持守者始易為力若利欲為此心之主
 則雖是强加控制此心隨所動而發恐亦不易遏也
 便使强制得下病根不除如以石壓草石去而草復
[045-25a]
 生矣此不可不察也 學問須是就險難窮困處試
 一過真能不動方是學者人生最難克是利欲利欲
 之大是富貴貧賤吾夫子只許顔淵子路兩箇若是
 處打不過便敎説得天花亂墜盡是閑話也 進道
 之要固多端且刋落世間利欲外慕見得榮辱是非
 得失利害皆不足道只有直截此心無愧無懼方且
 見之動静語黙皆是道理不然則浮湛出入渾殽膠
 擾無益於己見窺於人甚可畏也 為學須隨其氣
[045-25b]
 質察其所偏與其所未至擇其最切者而用吾力焉
 譬如用藥古人方書亦言其大法耳而病證多端則
 亦須對證而謹擇之也 古先聖賢言學無非就身
 心上用工人心道心直内方外都未説近講學處夫
 子恐其識見易差於是以博文約禮對言博文先而
 約禮後博文易而約禮難後來學者専務其所易而
 常憚其所難此道之所以無傳須是如中庸之㫖戒
 懼慎獨為終身事業不可須臾廢離而講學窮理所
[045-26a]
 以求其明且正耳若但務學而於身心不加意恐全
 不成學問也 人之為學但當操存涵養使心源純
 静探賾索隠使義理精熟力加克制使私意不生三
 者並行而日勉焉則學進矣 為學只要收拾身心
 勿令放逸如臨深淵如履薄氷如見大賔如承大祭
 蓋理義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此心放逸則固有之
 理先已昏惑紛擾而失其正矣便説得天花亂落亦
 於我何有干渉况亦未見心不純静而能理明義精
[045-26b]
 者理義無窮如登嵩華如渉溟渤且要根脚純實深
 厚然後可以承載初渉文義便跳踉有自喜之意又安
 能任重而致逺耶世間固有全不識學問而能質實
 厚重小心謹畏者不害為君子亦有親師取友講明
 道義而輕獧浮薄者未免為小人此等處皆後生所
 當别識先以戒謹厚重為心然後可以言學也 古
 人為學大抵先於身心上用工如危微精一之㫖制心
 制事之語敬勝怠義勝欲之戒無非欲人檢㸃身心
[045-27a]
 存天理去人欲而已然學問之方難以人人口授故
 必載之方䇿而義理精微亦難以意見揣度故必參
 之聖賢故初學之法且令格物窮理考古驗今者蓋
 欲知為學之方求義理之正使知所以居敬集義而
 無毫釐之差亦卒歸於檢㸃身心而已年來學者但
 見古人有格物窮理之説但馳心於辨析講論之間
 而不務持養省察之實所以辨析講論者又不原切
 問近思之意天之所以與我與吾之所以全乎天者
[045-27b]
 大本大原漫不加省而尋行數墨入耳出口以為即
 此便是學問退而察其胸中之所存與夫應事接物
 無一不相背馳聖人敎人决不若是 留意講習若
 是實體之於心見吾一身之中實具此理操而存之
 實有諸己則不至流於口耳之學 今世知學者少
 都以易説了學問但能斂束身心便道㑹持敬但曉
 文義便道㑹明理俯視世之不學者既有間仰觀昔
 者聖賢之言學條目又不過如此便道為學都了不
[045-28a]
 知後面都不是惟孔子全不如此逐日只見不足如
 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乃曰何有於我哉如曰徳之
 不修學之不講乃曰是吾憂也豈聖人不情之語哉
 此心直是歉然今之學者須當體得此心切實用功
 逐日察之念慮心術之微驗之出入起居之際體之
 應人接物之間真箇無歉益當加勉豈可一説便了
 著 問孟子才髙學之無所依據學者當學顔子入
 聖人為近有用力處如何曰如博文約禮克己復禮
[045-28b]
 不遷怒不貳過等皆用力處就務實切已下工所以
 入聖人為近 問濓溪曰聖希天聖希聖士希賢一
 條曰纔説為學便以伊尹顔子並言若非為己務實
 之論蓋人之心量自是有許多事不然則褊狹了然
 又不可不知輕重先後故伊尹曰志顔子曰學大學
 既言明徳便言新民聖賢無一偏之學
北溪陳氏曰道之浩浩何處下手聖門用工節目其大
 要亦不過曰致知力行而已致者推之而至其極之
[045-29a]
 謂致其知者所以明萬理於心而使之無所疑也力
 者勉焉而不敢怠之謂力其行者所以復萬善於己
 而使之無不偹也知不致則真是真非無以辨其行
 将何所適從必有錯認人欲作天理而不自覺者矣
 行不力則雖精義入神亦徒為空言而盛徳至善竟
 何有於我哉此大學明明徳之功必以格物致知為
 先而誠意正心修身繼其後中庸擇善固執之目必
 自夫博學審問慎思明辨而篤行之而顔子稱夫子
[045-29b]
 循循善誘亦惟在於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而已無他
 説也然二者亦非截然判先後為二事猶之行者目
 視足履動輒相應蓋亦交進而互相發也故知之明
 則行愈逺而行之力則所知又益精矣其所以為致
 知力行之地者必以敬為主敬者主一無適之謂所
 以提撕警省此心使之惺惺乃心之生道而聖學所
 以貫動静徹終始之功也能敬則中有涵養而大本
 清明由是而致知則心與理相涵而無頑㝠之患由
[045-30a]
 是而力行則身與事相安而不復有扞格之病矣雖
 然人性均善均可與適道而鮮有能從事於斯者由
 其二病一則病於安常習故而不能奮然立志以求
 自㧞二則病於偏執私主而不能豁然虚心以求實
 見蓋必如孟子以舜為法於天下而我猶未免為鄉
 人者為憂必期如舜而後已然後為能立志必如顔
 子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虚然後
 能為虚心既能立志而不肯自棄又能虚心而不敢
[045-30b]
 自是然後聖門用工節目循序而進日有維新之益
 升堂入室惟吾之所欲而無所阻矣此又學者所當
 深自警也
西山真氏曰學者觀聖人論人之得失皆當反而觀己
 之得失然後為有補云 程子云涵養須用敬進學
 則在致知蓋窮理以此心為主必須以敬自持使心
 有主宰無私意邪念之紛擾然後有以為窮理之基
 本心既有所主宰矣又須事事物物各窮其理然後
[045-31a]
 致盡心之功欲窮理而不知持敬以養心則私慮紛
 紜精神昏亂於義理必無所得知持敬以養心矣而
 不知窮理則此心雖清明虚静又只箇空蕩蕩底物
 事而無許多義理以為之主其於應事接物必不能
 皆當釋氏禪學正是如此故必以敬涵養而又講學
 審問慎思明辨以致其知則於清明虚静之中而衆
 理悉備其静則湛然寂然而為未發之中其動則泛
 應曲當而為中節之和天下義理學者工夫無以加
[045-31b]
 於此自伊川發出而文公又從而闡明之中庸尊徳
 性道問學章即此意也 學問之道有三曰省察也
 克治也存養也是三者不容以一闕也夫學者之治
 心猶其治疾然省察焉者視脉而知疾也克治焉者
 用藥以去疾也而存養者則又調虞愛䕶以杜未形
 之疾者也 聖賢大道為必當繇異端邪徑為不可
 蹈此明趨向之要也非義而富貴逺之如垢汚不幸
 而賤貧甘之如飴蜜志道而遺利重内而輕外此審
[045-32a]
 取舍之要也欲進此二者非學不能學必讀書然書
 不可以汎讀先大學次論孟而終之以中庸經既明
 然後可觀史此其序也沈潜乎訓義反覆乎句讀以
 身體之以心驗之循序而後進熟讀而精思此其法
 也然所以維持此心而為讀書之地者豈無要乎亦
 曰敬而已矣子程子所謂主一無適者敬之存乎中
 者也整齊嚴肅者敬之形於外者也平居齊慄如對
 神明言動酧酢不失尺寸則心有定主而理義入矣
[045-32b]
 蓋操存固則知識明知識明則操存愈固子朱子之
 所以敎人大略如此
潛室陳氏曰横渠云未知立心患思多之致疑蓋立心
 持敬之謂先立箇主人翁了方做得窮理格物工夫
  問伊川云盡性至命必本於孝弟窮神知化由通
 於禮樂不知孝弟何以能盡性至命不知禮樂何以
 能窮神知化曰盡性至命窮神至化皆聖人事欲學
 聖人皆從實地上做起升髙必自下陟遐必自邇此
[045-33a]
 聖門切實之學積累之久将自有融液貫通處非謂
 一蹴便能 問明道以記誦博識為玩物䘮志如何
 曰徒記誦該博而理學不明不造融㑹貫通處是逐
 其小者忘其大者反以無用之物累其空明之心是
 為玩物䘮志 問明道謂學不言而自得者乃自得
 也有安排布置者皆非自得也安排布置須是見於
 施設以安排布置為非自得如何曰安排布置非是
 見於設施謂此心此理未到純熟兩忘地位必有營
[045-33b]
 度計慮之勞逆施偷作之病纔到自得處則心便是
 口理便是心心與理忘口與心忘處處安行自在黙
 識心通不用安排布置也 記問之學雖博而有限
 中窒/故也義理之學至約而無窮中明/故也
鶴山魏氏曰氣質之禀自非生知上知寧能無偏學則
 所以矯其偏而復於正也然今之學者有二繇博以
 致約則歛華而就實故志為之主愈歛則愈實愈久
 則愈明或者唯博之趨若可以譁世取榮然氣為之
[045-34a]
 主氣衰則志索於是有始鋭而終惰始明而終闇者
 矣
雙峯饒氏曰為學之方其大略有四一曰立志二曰居
 敬三曰窮理四曰反身若夫趨向卑陋而此志之不
 立特養疎略而此心之不存講學之功不加而所知
 者昏蔽反身之誠不篤而所行者悖戾将見人欲愈
 熾天理愈微本心一亡亦将何所不至哉 人之為
 學莫先於立志立志之初當先於分别古今人品之
[045-34b]
 髙下孰為可尊可慕而可法孰為可賤可惡而可戒
 此入徳之先務也此志既立然後講學以明志力行
 以充之則徳之進也浩乎其不可禦矣 君子之學
 不守諸約則汎濫支離固無以為體道之本不知其
 其博則陿陋偏黨亦無以盡道體之全存養省察致
 知力行闕一不可 誠之為道無所不體自學者言之
 敬所以存心也敬立則内直義所以制事也義形則
 外方二者皆學者切己之事茍非有誠意以為之則
[045-35a]
 敬非真敬而其為敬也必疎畧義非實義而其為義
 也必駁雜所謂不誠無物也 今之學者所以不能
 學為聖賢者其大患在於無志其次在於無所守蓋
 人而無志則趨向卑陋不足與議髙明光大之事業
 勉之以道義則曰難知難行期之以聖賢則曰不可
 企及不過終身汩汩為鄉里之庸人而已何足與有
 為哉人而無守則見利必趨見害必避平居非不粗
 知義理至於臨事則為利欲所驅而有所不暇顧何
[045-35b]
 足與有所立哉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得之以
 為心義禮智信之理皆具於中而為心之全徳者也
 此雖人心之所固有然學者茍無存養體驗之功則
 氣質物欲有以蔽之而無以識其體之實有於已矣
 幸而有以識其體之實有於已矣然或不能博學於
 文講求義理以栽培之則如孤根獨立而無所㙲培
 非特無以助其生長而使之進於盛大亦恐風霜彫
 摧而其根将不能以自存也
[045-36a]
魯齋許氏曰凡為學之道必須一言一句自求已事如
 六經語孟中我所未能當勉而行之或我所行不合
 於六經語孟中便須改之先務躬行非止誦書作文
 而已
臨川吳氏曰學者之於道其立志當極乎逺大而用功
 必循夫近小逺大者何究其源也近小者何有其漸
 也漸者自流遡源而不遽以探原為務也道之有原
 如水之有原人之學道如禹之治水禹之治水也治
[045-36b]
 河必自下流始兖州之功為多而冀川次之河之外
 名川三百支川三千無所不理若畎若澮田間水道
 爾亦濬之以距于川其不遺近小也如是聖門敎人
 自庸言庸行之常至一事一物之微諄切平實未嘗
 輕以道之大原示人也仁道之大子所罕言聖人豈
 有隠哉三百三千之儀流分𣲖别殆猶三千三百之
 川雖𤨏細繁雜然無一而非道之用子貢之頴悟曽
 子之誠篤皆俟其毎事用力知之既徧行之既周而
[045-37a]
 後引之㑹歸于一以貫之之地無子貢曽子平日積
 累之功則一貫之㫖不可得而聞也近世程子受學
 於周子太極一圖道之大原也程子之所手授而終
 身秘藏一語曽莫之及寧非有深慮乎朱子演繹推
 明之後此圖家傳人誦宋末之儒髙談性命者比比
 誰是真知實行之人蓋有不勝其弊者矣夫小徳之
 川流道之𣲖也大徳之敦化道之原也未周徧乎小
 徳而欲窺覘乎大徳舍𣲖而尋原者也 所貴乎學
[045-37b]
 者以其能變化氣質也學而不足以變化氣質何以
 學為哉世固有率意而建功立業者矣亦有肆情而
 敗國殄民者矣彼其或剛或柔或善或惡任其氣質
 之何如而無復矯揉克治以成今學者則不如是昏
 可變而明也弱可變而强也貪可變而亷也忍可變
 而慈也學之為用大矣哉凡氣質之不美皆可變而
 美况其生而美者乎 為學而逐逐於欲役役於利
 汩没於卑汚茍賤以終其身與彼不學者曽不見其
[045-38a]
 少異是何也所學非吾所謂學也夫今之學者之學
 不過二端讀書與為文而已矣讀書所以求作聖人
 之路徑而或徒以資口耳為文所以述垂世之訓辭
 而或徒以眩華采如是而學欲以變化其氣質不亦
 難乎宜其愈學而無益雖皓首没世猶夫人也 勉
 生於不足不勉生於足不足則勉勉則進足則不勉不
 勉則止昔之聖賢兢兢業業孜孜汲汲不自足故也世
 之自以為有餘者反是 敏不敏天也學不學人也
[045-38b]
 天者不可恃而人者可勉也蟹不如螾駑可以及驥
 何也敏而不學猶不敏也不敏而學猶敏也夫子上
 聖也而好學顔子大賢也而好學古之人不恃其天
 資之敏也如此既敏且學則事半而功倍
 
 
 
 性理大全書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