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78 性理大全書-明-胡廣 (master)


[036-1a]
欽定四庫全書
 性理大全書卷三十
 性理八
  仁義
程子曰仲尼言仁未甞兼義獨於易曰立人之道曰仁
 與義孟子言仁必以義配蓋仁者體也義者用也知
 義之為用而不外焉者可與論道矣世之論仁義者
 多外之不然則混而無别非知仁義之説也 昔者
[036-1b]
 聖人立人之道曰仁曰義孔子曰仁者人也親親為
 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唯能親親故老吾老以及吾
 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唯能尊賢故賢者在位能
 者在職唯仁與義盡人之道則謂之聖人 人必有
 仁義之心然後仁義之氣睟然達於外
朱子曰仁義如隂陽只是一氣陽是正長底氣隂是方
 消底氣仁便是方生底義義便是収回頭底仁要之
 仁未能盡得道體道則平有地散在裏仁固未能盡
[036-2a]
 得然仁却是足以該道之體若識得陽便識得隂識
 得仁便識得義識得一箇便曉得其餘箇 問於仁
 也柔於義也剛曰仁體柔而用剛義體剛而用柔又
 問此豈所謂陽根陽隂根陽邪曰然 問自太極之
 動言之則仁為剛而義為柔自一物中隂陽言之則
 仁之用柔義之用剛曰是如此仁便有箇流動發越
 之意然其用則慈柔義便有箇商量從宜之義然其
 用則決裂 問仁義體用動靜何如曰仁固為體義
[036-2b]
 固為用然仁義各有體用各有動靜 仁義互為體
 用動靜仁之體本靜而其用則流行不窮義之用本
 動而其體則各止其所 義之嚴肅即是仁底収斂
  尋常人施恩惠底心便發得易當刑殺時此心便
 疑可見仁屬陽屬剛義屬隂屬柔黄直卿云只將舒
 斂二字看便見喜則舒怒則斂 問義者仁之質曰
 義有裁制割斷意是把定處便發出許多仁來如非
 禮勿視聴言動便是把定處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
[036-3a]
 仁便是流行處 問孟子以惻隱為仁之端羞惡為
 義之端周子云愛曰仁宜曰義然以其存於心者而
 言則惻隱與愛固為仁心之發然羞惡乃就恥不義
 上反説而非直指義之端也宜字只是就事物上説
 不知義在心上其體段如何曰義之在心乃是決裂
 果斷者也 或曰存得此心即便是仁曰此句甚好
 但下面説合於心者為之不合於心者勿為却又從
 義上去了不干仁事今且只以孟子仁人心也義人
[036-3b]
 路也便見得仁義之别蓋仁是此心之徳才存得此
 心即無不仁如説克己復禮亦只是要得私欲去後
 此心常存耳未説到行處也纔説合於心行之便侵
 過義人路底界分矣然義之所以能行却是仁之用
 處學者須是此心常存方能審度事理而行其所當
 行也此孔門之學所以必以求仁為先蓋此是萬理
 之原萬事之本且要先識認得先存養得方有下手
 立脚處耳 克己復禮為仁善善惡惡為義 仁只
[036-4a]
 是那流行底義是那合當做處仁只是發出來底及
 至發出來有截然不可亂處便是義 仁存諸心性
 之所以為體也義制夫事性之所以為用也 天命
 之性流行發用見於日用之間無一息之不然無一
 物之不體其大端全體即所謂仁而於其間事事物
 物莫不各有自然之分如方維上下定位不易毫釐
 之間不可差謬即所謂義立人之道不過二者而二
 者則初未甞相離也 問龜山説知其理一所以為
[036-4b]
 仁知其分殊所以為義仁便是體義便是用否曰仁
 只是流出來底義是合當做底如水流動處是仁流
 為江河匯為池沼便是義如惻隱之心便是仁愛父
 母愛兄弟愛鄉黨愛朋友故舊有許多等差便是義
問心無内外心而有内外是私心也非天理也故愛吾
 親而人之親亦所當愛敬吾長而人之長亦所當敬
 今吾有親則愛焉而人有親不愛有長則敬焉而人
 之長不敬是心有兩也是二本也且天之生物使之
[036-5a]
 一本而二本可乎南軒張氏曰此𦂳要處不可毫釐
 差蓋愛敬之心由一本而施有差等此仁義之道所
 以未甞相離也易所謂稱物平施稱物之輕重而吾
 施無不平焉此吾儒所謂理一而分殊也
勉齋黄氏曰論語一書未甞以仁義對言而孟子言仁
 義者不一而足聖賢之教宜無異指而若是不同何
 也仁義性所有也夫子言性不可得聞而孟子道性
 善也夫子教人無非仁義之道使人油然入於仁義
[036-5b]
 而不自知也孟子憫斯世之迷惑故開闗啓鑰直指
 人心而明告之五常百行皆性所有而獨言仁義又
 何也仁義蓋總其名而五常百行其支派也孟子提
 綱挈領使人由是而推之無往而非仁義也孟子之
 言仁義也其强為是名耶抑亦有自來也且何以知
 其為性所有而五常百行之總名也夫子固甞言之
 矣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
 道曰仁與義三才之道一而已隂陽以氣言剛柔以
[036-6a]
 質言仁義以理言也人受氣於天賦形於地禀隂陽
 剛柔氣質以為體則具仁義之理以為性此豈人之
 所能强名而五常百行孰有出於仁義之外哉 仁
 義之道不在他求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
 之心義之端也又曰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
 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仁義
 之道根於吾心之固有初非有甚髙難能之事也存
 之於虚靜純一之中推之於動作應酬之際則仁義
[036-6b]
 之道在我矣試以吾平日設心者思之果能事親而
 孝乎果能處宗族而睦乎果能交於鄉黨朋友而兼
 所愛乎果能視人如己乎果能視民如傷乎即是心
 而充之以至於無一念之不公則仁之道盡矣果能
 從兄而順乎果能事上而敬乎果能應事接物而求
 其是乎果能見利不趨乎果能見害不避乎即是心
 而充之以至於無一事之不宜則義之道盡矣盡仁
 義之道則仰不愧俯不怍而上下與天地同流矣
[036-7a]
北溪陳氏曰仁義起發是惻隱羞惡及到那人物上方
 見得愛與宜故曰愛之理宜之理
  仁義禮智
問仁義禮智立名還有意義否朱子曰説仁便有慈愛
 底意思説義便有剛果底意思聲音氣象自然如此
 黄直卿云六經中専言仁者包四端也言仁義而不
 言禮智者仁包禮義包智 生底意思是仁殺底意
 思是義發見㑹通是禮収一作/深藏不測是智 仁與
[036-7b]
 義是柔軟底禮智是堅實底仁義是頭禮智是尾一
 似説春秋夏冬相似仁義一作/仁禮是陽底一截禮智一/作
 義/智是隂底一截 問仁義禮智體用之别曰自隂陽
 上看下來仁禮屬陽義智屬隂春夏是陽秋冬是隂
 只將仁義説則春作夏長仁也秋斂冬藏義也若將
 仁義禮智説則春仁也夏禮也秋義也冬智也仁禮
 是敷施出來底義便是肅殺果斷底智便是収藏底
 如人肚臟有許多事如何見得其智愈大其臟愈深
[036-8a]
 正如易中道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
 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觧者多以仁為柔以義為剛
 非也却是以仁為剛以義為柔蓋仁是箇發出來了
 便硬而强義便是収斂向裏底外面見之便是柔
 仁禮屬陽義智屬隂袁機仲却説義是剛底物合屬
 陽仁是柔底物合屬隂殊不知舒暢發達便是那剛
 底意思収斂藏縮便是那柔底意思他只念得於仁
 也柔於義也剛兩句便如此説殊不知正不如此又
[036-8b]
 云以氣之呼吸言之則呼為陽吸為隂吸便是収斂
 底意鄉飲酒義云温厚之氣盛於東南此天地之仁
 氣也嚴凝之氣盛於西北此天地之義氣也 仁禮
 屬陽屬健義智屬隂屬順問義則截然有定分有収
 斂底意思自是屬隂順不知智如何解曰智更是截
 然更是収斂如知得是知得非知得便了更無作用
 不似仁義禮三者有作用知只是知得了便交付惻
 隱羞惡辭遜三者他那箇更収斂得快 人只是此
[036-9a]
 仁義禮智四種心如春夏秋冬千頭萬緒只是此四
 種心發出來 仁義禮智便是元亨利貞若春間不
 曽發心得到夏無緣得長秋冬亦無可収藏 問仁
 是天地之生氣義理智又於其中分别然其初只是
 生氣故為全體曰然問肅殺之氣亦只是生氣曰不
 是二物只是斂些春夏秋冬亦只是一氣 問仁包
 義禮智惻隱包羞惡辭讓是非元包亨利貞春包夏
 秋冬以五行言之亦如木是包得火金水曰木是生
[036-9b]
 氣有生氣然後物可得而生若無生氣則火金水皆
 無自而能生矣故木能包此三者仁義禮智性也性
 無形影可以摸索只是有這理耳惟情乃可得而見
 惻隱羞惡辭遜是非是也故孟子言性曰乃若其情
 則可以為善矣蓋性無形影惟情可見觀其發處既
 善則知其性之本善必矣 或問論語言仁處曰理
 難見氣易見但就氣上看便見如看元亨利貞是也
 元亨利貞也難看且看春夏秋冬春時盡是温厚之
[036-10a]
 氣仁便是這般氣象夏秋冬雖不同皆是陽春生育
 之氣行乎其中故偏言則一事専言則包四者明道
 謂義禮智皆仁也若見得此理則聖人言虚處或就
 仁上説或就事上説皆是這一箇道理程正叔云滿
 腔子是惻隱之心曰仁便是惻隱之母又曰若曉得
 此理便見得克己復禮私欲盡去便純是温和沖粹
 之氣乃天地生物之心其餘人所以未仁者只是心
 中未有此氣象論語但云求仁之方者是其門人必
[036-10b]
 甞理㑹得此一箇道理今但問其求仁之方故夫子
 隨其人而告之趙致道云李先生云仁是天理之體
 統曰是 仁有兩般有作為底有自然底看來人之
 生便自然如此不待作為如説父子欲其親君臣欲
 其義是他自㑹如此不待欲也父子自㑹親君臣自
 㑹義既自㑹恁地便活潑潑地便是仁孟子説乍見
 孺子入井時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最親切人心自是
 㑹如此不是内交要譽方如此大凡人心中皆有仁
[036-11a]
 義禮智然元只是一物發用出來自然成四派如破
 梨相似破開成四片如東對著西便有南北相對仁
 對著義便有禮智相對以一嵗言之便有寒暑以氣
 言之便有春夏秋冬以五行言之便有金木水火土
 且如隂陽之間儘有次第大寒後不成便熱須是且
 做箇春温漸次到熱田地大熱後不成便寒須是且
 做箇秋涼漸次到寒田地所以仁義禮智自成四派
 各有界限仁流行到義處便成義禮智處便成禮智
[036-11b]
 且如萬物収藏何甞休了都有生意在四面如穀種
 桃仁杏仁之類種著便生不是死物所以名之曰仁
 見得都是生意如春之生物夏是生物之盛秋是生
 意漸漸収斂冬是生意収藏又曰春夏是行進去秋
 冬是退後去正如人呵氣呵出時便熱吸入時便冷
 ○問仁是生底意義禮智則如何曰只是一元之氣
 春生時全見是生到夏時長也只是這底到秋天
 來成遂也只是這底到冬天藏斂也只是這底仁義
[036-12a]
 禮智割做四段一箇便是一箇渾淪看只是一箇
 問先生以為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又細分
 將去程子説性中只有仁義禮智四者而已只分到
 四便住何也曰周先生亦只分到五行住若要細分
 則如易様分 若説仁義便如隂陽若説四端便如
 四時若分四端八字便如八節蓋甞言仁義禮智只
 是一箇道理分為兩箇兩箇分為四箇一箇是仁一
 箇是義一箇是禮一箇是智這四箇便是箇種子惻
[036-12b]
 隱羞惡恭敬是非便是種子所生底苗 問以愛名
 仁是仁之迹以覺言仁是仁之端程子云仁道難名
 惟公近之不可便以公為仁畢竟仁之全體如何識
 認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孟子所謂萬物皆備於我是
 仁之體否曰覺決不可以言仁雖足以知仁自屬智
 了愛分明是仁之迹曰惻隱是仁情之動處要識仁
 須是兼義禮智看有箇宜底意思是義有箇讓底意
 思是禮有箇别白底意思是智有箇愛底意思是仁
[036-13a]
 仁是天理公是天理故伊川謂惟公近之又恐人滯
 著隨即曰不可便以公為仁萬物皆備固是仁然仁
 之得名却不然 問元亨利貞有次第仁義禮智因
 發而感則無次第曰發時無次第生時有次第○仁
 義禮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豈可分也 問仁
 得之最先蓋言仁具義禮智曰先有是生理三者由
 此推之 仁渾淪言則渾淪都是一箇生意義禮智
 都是仁對言則仁與義禮智一般 仁與智包得義
[036-13b]
 與禮包不得 仁所以包三者蓋義禮智皆是流動
 底物所以皆從仁上漸漸推出仁智元貞是始終之
 事這兩頭却重如坎與震是始萬物終萬物處艮則
 是中間接續處 問孟子説仁義禮智義在第二太
 極圖以義配利則在第三曰禮是陽故曰亨仁義禮
 智猶言東西南北元貞利貞猶言東南西北一箇是
 對説一箇是從一邊説起 四端猶四徳逐一言之
 則各自為界限分而言之則仁義又是一大界限故
[036-14a]
 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如乾文言既曰四徳又曰乾
 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 或言性之四端
 迭為賓主然仁智其總統也恭而無禮則勞是以禮
 為主也君子義以為質是以義為主也蓋四徳未甞
 相離遇事則迭見層出要在人黙而識之曰説得是
  仁義禮智才去尋討他時便動了便不是本來底
 又曰心之所以㑹做許多蓋具得許多道理又曰何以
 見得有此四者因其惻隱知其有仁因其羞惡知其
[036-14b]
 有義又曰伊川穀種之説最好又曰冬飲湯是宜飲
 湯夏飲水是宜飲水冬飲水夏飲湯便不宜 童蜚
 卿問仁恐是生生不已之意人惟為私意所汩故生
 意不得流行克去己私則全體大用無時不流行矣
 曰此是衆人公共説底畢竟緊要處不知如何今要
 見仁字意思須將仁義禮智四者共看便見仁字分
 明如何是義如何是禮如何是智如何是仁便仁字
 自分明若只㸔仁字越看越不出曰仁字恐只是生
[036-15a]
 意故其發而為惻隱為羞惡為辭遜為是非曰且只
 得就惻隱字上看楊道夫問先生甞説仁字就初處
 看只是乍見孺子入井而怵惕惻隠之心蓋有不期
 然而然便是初處否曰恁地靠著也不得大抵人之
 徳性上自有此四者意思仁便是箇温和底意思義
 便是箇慘烈剛斷底意思禮便是箇宣著發揮底意
 思智便是箇収斂無痕迹底意思性中有此四者聖
 門却只以求仁為急者緣仁却是四者之先若常存
[036-15b]
 得温厚底意思在這裏到宣著發揮時便自然㑹宣
 著發揮到剛斷時便自然㑹剛斷到収斂時便自然
 㑹収斂若將别箇做主便都對副不著了此仁之所
 以包四者也直卿問此恐如五行之木若不是先有
 箇木便亦自生下面四箇不得曰若無木便無火無
 火便無土無土便無金無金便無水又曰仁字如人
 釀酒酒方㣲發時帶些温氣便是仁到發得極熱時
 便是禮到得熟時便是義到得成酒後却只與水一
[036-16a]
 般便是智又如一日之間早間天氣清明便是仁午
 間極熱時便是禮晚下漸涼便是義到夜半全然収
 斂無些形迹時便是智只如此看甚分明 當來得
 於天者只是箇仁所以為心之全體却自仁中分四
 界子一界子上是仁之仁一界子上是仁之義一界
 子是仁之禮一界子是仁之智一箇物事四脚撑在
 裏面唯仁兼統之心裏只有此四物萬物萬事皆由
 此出 問如温和之氣固是見得仁若就包四者意
[036-16b]
 思㸔便自然有節文自然得宜自然明辨曰然 禮
 者仁之發智者義之藏且以人之資質言之温厚者
 多謙遜通曉者多刻剝 仁字専言之則混然而難
 名必以仁義禮智四者兼舉而並觀則其意味情狀
 互相形比乃為易見仁義禮智同具於性而其體渾
 然莫得而見至於感物而動然後見其惻隱羞惡辭
 遜是非之用而仁義禮智之端於此形焉乃所謂情
 而程子以謂陽氣發處者此也但此四者同在一處
[036-17a]
 之中而仁乃生物之主故雖居四者之一而四者不
 能外焉此易傳所以有偏言則一事専言則包四者
 之説固非獨以仁為性之統體而謂三者必已發而
 後見也大抵仁義禮智性也惻隱羞惡辭遜是非情
 也心則統乎性情者也以此觀之則區域分辯而不
 害其同脈絡貫通而不害其别庶乎其得之矣 人
 之為人孰不具是性若非是四端則亦非人之道矣
 然分而論之其别有四猶四體然其位各置不容相
[036-17b]
 奪而其體用互為相須合而言之則仁蓋可兼包也
 故言其未發則仁之體立而義禮智即是而存焉循
 其既發則惻隱之心形而其羞惡辭讓是非亦由是
 而著焉故孟子首舉不忍人之心而後復詳於四端
 也人有之而自謂不能是自賊其良心者也 性是
 太極渾然之體本不可以名字言但其中含具萬理
 而綱領之大者有四故命之曰仁義禮智孔門未甞
 備言至孟子而始備言之者蓋孔子時性善之理素
[036-18a]
 明雖不詳著其條而説自具至孟子時異端蠭起往
 往以性為不善孟子思有以明之於是别而言之蓋
 四端之未發也雖寂然不動而其中自有條理自有
 間架不是儱侗都無一物所以外邊纔感中間便應
 如赤子入井之事感則仁之理便應而惻隱之心於
 是乎形如過廟過朝之事感則禮之理便應而恭敬
 之心於是乎形蓋由其中間衆理渾具各各分明故
 外邊所遇隨感而應所以四端之發各有面貌之不
[036-18b]
 同是以孟子析而為四以示學者使知渾然全體之
 中而粲然有條若此則性之善可知矣然四端之未
 發也所謂渾然全體無聲臭之可言無形象之可見
 何以知其粲然有條如此蓋是理之可驗乃依然就
 他發處驗得凡物必有本根性之理雖無形而端的
 之發最可驗故由其惻隱所以必知其有仁由其羞
 惡所以必知其有義由其恭敬所以必知其有禮由
 其是非所以必知其有智使其本無是理於内則何
[036-19a]
 以有是端於外由其有是端於外所以必知有是理
 於内而不可誣也故孟子言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
 矣乃所謂善也是則孟子之言性善蓋亦遡其情而
 逆知之耳 問仁兼四端意思理會不透曰謝上蔡
 見明道先生舉史文成誦明道謂其玩物喪志上蔡
 汗流浹背面發赤色明道云此便見得惻隱之心且
 道上蔡聞得過失恁地慙惶自是羞惡之心如何却
 説道見得惻隱之心公試思久之先生曰惟是有惻
[036-19b]
 隱之心方㑹動若無惻隱之心却不㑹動惟是先動
 了方始有羞惡方始有恭敬方始有是非動處便是
 惻隱若不㑹動却不成人若不從動處發出所謂羞
 惡者非羞惡所謂恭敬者非恭敬所謂是非者非是
 非天地生生之理這些動意未甞止息看如何梏亡
 亦未甞盡消滅自是有時而動學者只怕間㫁了
南軒張氏曰四者具於性而根於心猶木之著本水之
 發源由是而生生不息也仁義禮智根於心而生色
[036-20a]
 於外充盛著現自不可揜故其睟然之和見於面盎
 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涵養擴充積久而熟
 天理融㑹動用周旋無非此理 人之性仁義禮智
 四徳具焉其愛之理則仁也宜之理則義也讓之理
 則禮也知之理則智也是四者雖未形見而其理固
 根於此則體實具於此矣性之中只有是四者萬善
 皆管乎是焉而所謂愛之理者是乃天地生物之心
 而其所由生者也故仁為四徳之長而又可以兼包
[036-20b]
 焉惟性之中有是四者故其發見於情則為惻隱羞
 惡是非辭讓之端而所謂惻隱者亦未甞不貫通焉
 此性情之所以為體用而心之道則主乎性情者也
 人惟己私蔽之以失其性之理而為不仁甚至於為忮
 為忍豈人之情也哉其陷溺者深矣是以為仁莫要
 乎克己己私既克則廓然大公而其愛之理素具於
 性者無所蔽矣愛之理無所蔽則與天地萬物血脈
 貫通而其用亦無不周矣故指愛以名仁則迷其體
[036-21a]
 程子所謂愛是/情仁是性謂此而愛之理則仁也指公以為仁則失
 其真程子所謂仁道難名惟公近/之不可便指公為仁謂此而公者人之所以
 能仁也夫静而仁義禮智之體具動而惻隱羞惡辭
 讓是非之端達其名義位置固不容相奪倫然而惟
 仁者為能推之而得其宜是義之所存者也惟仁者
 為能恭讓而有節文是禮之所存者也惟仁者為能
 知覺而不昧是智之所存者也此可見其兼能而貫
 通者矣是以孟子於仁統言之曰仁人心也亦猶在
[036-21b]
 易乾坤四徳而統言乾元坤元也
勉齋黄氏曰道固莫大於仁義而孟子又曰惻隱之心
 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
 向之二者分而為四又何也天固不外乎隂陽矣隂
 陽互分而為老少則為四矣隂陽互分而為老少金
 木水火之所以流行也木神則仁金神則義火神則
 禮水神則智五行既不外乎隂陽則五性亦不外乎
 仁義也嗟夫人禀五行隂陽之秀氣以生而具有仁
[036-22a]
 義禮智之性所以與天地並立而為三也自其氣禀
 所昏物慾所汩則惻隱者變而為殘忍矣羞惡者變
 而為鄙賤矣恭敬者變而為傲慢矣是非者變而為
 昏愚矣如是則雖具人之形而亦何異於禽獸哉
北溪陳氏曰人性之有仁義禮智只是天地元亨利貞
 之理仁在天為元於時為春乃生物之始萬物於此
 方萌芽發露如仁之生生所以為衆善之長也禮在
 天為亨於時為夏萬物到此時一齊盛長衆美所㑹
[036-22b]
 聚如經禮三百曲禮三千燦然文物之盛亦衆美所
 㑹聚也義在天為利於時為秋萬物到此時皆成遂
 各得其所如義斷制萬事亦各得其宜秋有肅殺氣
 義亦有嚴肅底意智在天為貞於時為冬萬物到此
 時皆歸根復命収斂都定了如智見得萬事是非都
 一定確然不可易便是貞固道理貞後又生元元又
 生亨亨又生利利又生貞只管如此去循環無端總
 而言之又只是一箇元蓋元是箇生意亨只是此生
[036-23a]
 意之通利只是此生意之遂貞也只是此生意之藏
 此元所以兼通四徳故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
 天謂統乎天則終始周流都是一箇元如仁兼統四
 者義禮智都是仁至其為四端則所謂惻隱一端亦
 貫通乎羞惡辭讓是非之端而為之統焉今即就四
 端不覺發動之初真情懇切時便自見惻隱貫通處
 故程子曰四徳之元猶五常之仁偏言則一事専言
 則包四者可謂示人親切萬世不易之論矣 問何
[036-23b]
 謂義禮智都是仁曰仁者此心渾是天理流行到那
 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亦都渾是這天理流行到那義
 之裁斷千條萬緒各得其宜亦都渾是這天理流行
 到那智之分别萬事是非各定亦都渾是這天理流
 行 仁義禮智四者判作兩邊只是仁義兩箇如春
 夏秋冬四時分來只是隂陽兩箇春夏為陽秋冬為
 隂夏之通暢只是春之發生盛大處冬之斂藏只是
 秋之肅殺歸根處
[036-24a]
潛室陳氏曰性是太極渾然之全體本不可以名字言
 但其中含具萬理而綱領之大者有四故命之曰仁
 義禮智孔門未甞備言至孟子始備言之茍但曰渾
 然本體則恐為無星之秤無寸之尺而終不足以曉
 天下於是别而言之界為四破而四端之説於是乎
 立孟子之言亦遡其情而逆知之耳仁義禮智既見
 得他界分分明又須知四者之中仁義是一箇對立
 底闗鍵蓋仁仁也而禮者則仁之著義義也而智者
[036-24b]
 則義之藏猶春夏秋冬雖為四時然春夏皆陽之屬
 也秋冬皆隂之屬也故曰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人
 之道曰仁與義是知天地之道不兩則不能以立故
 端有四而立之兩耳仁義雖對立而成兩然仁實通
 乎四者之中蓋偏言則一事専言則包四者故仁者
 仁之本禮者仁之節文義者仁之節制智者仁之分
 别猶春夏秋冬雖不同而同出於春春則春之生夏
 則春之長秋則春之収冬則春之藏也自四而兩自
[036-25a]
 兩而一則統之有宗㑹之有元矣故曰五行一隂陽
 一太極是天地之理固然也仁包四端而智居四端
 之末者蓋冬者藏也所以終萬物而始萬物者也智
 有藏之義焉有終始之義焉是惻隱羞惡恭敬三者
 皆有可為之事而智則無事可為但分别其為是為
 非耳是以謂之藏也又惻隱羞惡恭敬皆是一面底
 道理而是非則有兩面既别其所是又别其所非終
 始萬物之象也故仁為四端之首而智則或終而或
[036-25b]
 始猶元為四徳之長然元不生於元而生於貞蓋天
 地之化不翕聚則不能發散理固然也仁智交際之
 間乃萬化之機軸循環不窮脗合無間程子所謂隂
 陽無端動靜無始者此也
西山真氏曰人之為人所以與天地並立而為三者蓋
 形有大小之殊而理無大小之間故也理者何仁義
 禮智是也人之有是理者天與之也自天道而言則
 曰元亨利貞自人道而言則曰仁義禮智其實一而
[036-26a]
 已人與天地本一無二而其所以異者天地無心而
 人有欲天地惟無心也是以於穆之命終古常新元
 而亨亨而利利而貞貞而又元一通一復循環而無
 間人之生也初皆全具此理惟其有形體之累則不
 能無物欲之私故當其惻隱之發而有以撓之則仁
 不能充矣當其羞惡之發而有以奪之則義不能充
 矣恭敬是非之發亦然此孟子所以惓惓扵充之
 一言也盖善端之發其始甚㣲亦猶隂陽之
[036-26b]
 氣兆於二至初皆眇然而未著也迨陽浸而長至于
 正月則天地之氣和而物皆發達矣隂浸而長至于
 七月則天地之氣肅而物皆収斂矣天地無心其生
 成萬物之理皆自㣲至著無一嵗不然者人能體天
 地之心以為心因其善端之發保養扶持去其所以
 害之者若火之然因而嘘之若泉之達因而導之則
 一念之惻隱可以澤百世一念之羞惡可以正萬民
 堯舜之仁湯武之義所以與天地同其大者以其能
[036-27a]
 充之也
 
 
 
 
 
 
 
[036-27b]
 
 
 
 
 
 
 
 性理大全書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