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78 性理大全書-明-胡廣 (master)


[024-1a]
欽定四庫全書
 性理大全書卷二十四
 洪範皇極内篇一
  九峯蔡氏自序曰體天地之撰者易之象紀天地
  之撰者範之數數者始於一象者成於二一者奇
  二者偶也奇者數之所以行偶者象之所以立故
  二而四四而八八者八卦之象也一而三三而九
  九者九疇之數也由是重之八而六十四六十四
[024-1b]
  而四千九十六而象備矣九而八十一八十一而
  六千五百六十一而數周矣易更四聖而象已著
  範錫神禹而數不𫝊後之作者昩象數之原窒變
  通之妙或即象而為數或反數而擬象洞極用書
  潛虚用圖非無作也而牽合附㑹自然之數益晦
  蝕焉嗟夫天地之所以肇者數也人物之所以生
  者數也萬事之所以失得者亦數也數之體著於
  形數之用妙乎理非窮神知化獨立物表者曷足
[024-2a]
  以與此哉然數之與象若異用也而本則一若殊
  途也而歸則同不明乎數不足以語象不明乎象
  不足與語數二者可以相有不可以相無也先君
  子曰洛書者數之原也余讀洪範而有感焉上稽
  天文下察地理中參人物古今之變窮義理之精
  微究興亡之徴兆微顯闡幽彛倫所叙秩然有天
  地萬物各得其所之妙嵗月侵尋粗述所見辭雖
  未備而義則著矣其果有益於世教否乎皆所不
[024-2b]
  敢知也雖然余所樂而玩者理也余所言而𫝊者
  數也若其所以數之妙則在乎人之自得焉爾
   黄氏瑞節曰易更四聖而象已著範錫神禹而/數不𫝊九峯蔡氏撰皇極内篇數為一書於是
   有範數圖有八十一章六千五百六十一變西/山真氏云蔡氏範數與三聖之易同功者是也
[024-3a]


[024-4a]


[024-5a]
 
 
 
 
 
 
 
 
[024-5b]
  九九行數圖
一一冬至/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七
[024-6a]
一八
一九
二一
二二立春/
二三
二四
二五
二六
[024-6b]
二七
二八
二九
三一
三二
三三春分/
三四
三五
[024-7a]
三六
三七
三八
三九
四一
四二
四三
四四立夏/
[024-7b]
四五
四六
四七
四八
四九
五一
五二
五三
[024-8a]
五四
五五夏至/
五六
五七
五八
五九
六一
六二
[024-8b]
六三
六四
六五
六六立秋/
六七
六八
六九
七一
[024-9a]
七二
七三
七四
七五
七六
七七秋分/
七八
七九
[024-9b]
八一
八二
八三
八四
八五
八六
八七
八八立冬/
[024-10a]
八九
九一
九二
九三
九四
九五
九六
九七
[024-10b]
九八
九九冬至/
[024-11a]
  洪範皇極内篇上
造化之為造化者幽明屈信而已天者明而信者也地
者幽而屈者也暑者明而信者也寒者幽而屈者也晝
者明而信者也夜者幽而屈者也天地也寒暑也晝夜
也幽明屈信以成變化者也是故陽者吐氣隂者含氣
吐氣者施含氣者化陽施隂化而人道立矣萬物繁矣
陽薄隂則繞而為風隂囚陽則奮而為雷陽和隂則為
雨為露隂和陽則為霜為雪隂陽不和則為戻氣
[024-11b]
沖漠無眹萬象具矣動静無端後則先矣器根於道道
著器矣一實萬分萬復一矣混兮闢兮其無窮矣是故
數者計乎此者也疇者等乎此者也行者運乎此者也
微而顯費而幽神應不測所以妙乎此者也
有理斯有氣有氣斯有形形生氣化而生生之理無窮
焉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搆精萬物化生化生者塞
化醇者賾覆土之陵積水之澤草木魚蟲孰形孰色無
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化化生生莫測其神莫知
[024-12a]
其能
理之所始數之所起微乎微乎其小無形昭乎昭乎其
大無垠微者昭之原小者大之根有先有後孰離孰分
成性存存道義之門老氏為虚釋氏為無刑名失實隂
陽多拘異端曲學烏乎不渝哉
有理斯有氣氣著而理隠有氣斯有形形著而氣隠人
知形之數而不知氣之數人知氣之數而不知理之數
知理之數則㡬矣動静可求其端隂陽可求其始天地
[024-12b]
可求其初萬物可求其紀鬼神知其所幽禮樂知其所
著生知所来死知所去易曰窮神知化徳之盛也
智者君子所以成徳之終始也是故欲知道不可以不
知仁欲知仁不可以不知義欲知義不可以不知禮欲
知禮不可以不知數數者禮之序也分於至微等於至
著聖人之道知序則㡬矣
人非無知也而真知為難人非無見也而真見為難義
之質人所知也而犯義者多禮之文人所見也而越禮
[024-13a]
者衆以其知之非真知見之非真見爾真者精之極精
則明明則誠誠則為其所為不為其所不為如水之寒
火之熱亦性之而已矣
物窒而理虚暗窒而明虚萬物生於虚明而死於窒暗
也萬事善於虚明而惡於窒暗也虚明則神神則聖聖
者數之通也窒暗則惑惑則愚愚者數之塞也
隂陽五行其體而用用而體者耶渾渾淪淪而出入異
門繩繩井井而形色俱泯合之而知其異析之而知其
[024-13b]
同微之而知其顯充之而知其不可窮者其庶矣哉
隂陽相為首尾者耶是故陽順而隂逆陽長而隂消陽
進而隂退順者吉而逆者凶耶長者盛而消者衰耶進
者利而退者鈍耶周流不窮道之體失得相形事之紀

隂陽非可一言盡也以清濁言則清陽而濁隂以動静
言則動陽而静隂以升降言則升陽而降隂以奇偶言
則奇陽而偶隂小大髙卑左右後先向背進退逆順醜
[024-14a]
妍靡物不爾無時不然愈析愈微愈窮愈廵音/沿隂陽之
精互藏之營隂陽之氣循環迭至隂陽之質縱横曲直
莫或使之莫或禦之
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變化者隂陽之消長屈伸也
非二則不能久非一則不能神
昔者天錫禹洪範九疇也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
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
極次六曰乂用三徳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
[024-14b]
徴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極
無形者理也有形者物也隂陽五行其物也歟所以隂
陽五行其理也歟無形之中而具有形之實有形之實
而體無形之妙故君子語上而不墮於虚無語下而不
泥於形器中立而不倚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而不憂
形氣之元極實先焉極無不中也氣或偏矣形又偏矣
中無不善偏不善矣氣之善者十之五形之善者十之
三三五之中又有至焉有不至焉純乎極者一而已矣
[024-15a]
漸偏則漸駁氣使然也形使然也氣有方形有體故中
者少而偏者多也此天下善惡之所由出失得之所由
分吉凶禍福之所由著歟
理其至妙矣乎氣之未形物之未生理無不具焉氣之
既形物之既生理無不在焉渾然一體而不見其有餘
物各賦命而不見其不足無形影可度也無聲臭可聞
也主萬化妙萬物人知其神而不知其所以神
邵子曰性者道之形體也道妙而無形性則仁義禮智
[024-15b]
具而體著矣程子曰天運而不已日徃則月来寒往則
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窮皆與道為體者也非性
無以見道非不息亦無以見道是以君子盡性而自強
不息焉
朱子曰太極者本然之妙也動静者所乘之機也太極
形而上之道也隂陽形而下之器也自形而下者觀之
則動静不同時隂陽不同位而太極無不在焉自形而
上者觀之則沖漠無眹而動静隂陽之理已悉具於其
[024-16a]
中矣雖然推之於前而不見其始之合引之於後而不
見其終之離也程子曰動静無端隂陽無始非知道者
孰能識之
張子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神者氣之伸陽之動也
鬼者氣之屈隂之静也静不能以不動動則萬物之所
從生動不能以不静静則萬物之所由復一往一復其
機蓋有不能自己者焉
非一則不能成兩非兩則不能致一兩者可知而一者
[024-16b]
難知也兩者可見而一者難見也可知可見者體乎難
知難見者微乎
仁義禮智信者義理之公也人之所固有視聽言貌思
者形氣之私也我之所自生公者千萬人之所同私者
一人之所獨是以君子貴同而賤獨
極建則大本立極明則大用著以之齊家而家無不齊
以之治國而國無不治以之平天下而天下無不平若
是者天地其合鬼神其依龜筮其從立百世之下等百
[024-17a]
世之上而莫能違也立百世之上俟百世之下而亦莫
能違也
天地之位也四時之運也隂陽感而五行播矣五行隂
陽也隂陽五行也
數始㝠㝠妙於無形非體非用非静非動動實其幾用
因以隨動極而静清濁體正天施地生品彚咸亨各正
性命小大以定斯數之令既明而神是曰聖人
人心至靈也虚明之頃事物之来是是非非無不明也
[024-17b]
少則昏矣久則怠矣又久則棄之矣無他形氣之私溺
之也人能超乎形氣抜乎物欲逹其初心則天下之理
得矣
天下之理動者奇而静者偶行者奇而止者偶得友者
致一而生物者不二也
數者彛倫之叙也無叙則彜倫斁矣其如禮樂何哉
人心動静情性具焉性者理之形體情者性之發動善
其本然惡其過不及也存心莫善於敬進學莫善於知
[024-18a]
二者不可廢一也
人之一心實為身主其體則有仁義禮智之性其用則
有惻隠羞惡辭遜是非之情方其寂也渾然在中無所
偏倚與天地同體雖鬼神不能窺其幽及其感也隨觸
隨應範圍造化曲成萬物雖天地不得與其能天地之
大人猶有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
能破焉至小無内至大無外無内不可分也孰分之歟
無外不可窮也孰窮之歟斯之斯之式顯其微度之度
[024-18b]
之莫或其遺匪神之為而妙於斯
程子曰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
其情順萬事而無情常之時義大矣哉
禮義交際其萬化所入之門耶東北萬物之所出也出
則育神西南萬物之所入也入則復命其出也順而生
其入也拂而遂不觀其初無以知物之育不觀其入無
以知物之復火之克金水之生木出入循環生克嗣續
老彭得之以養身君子得之以養民聖人得之而天下
[024-19a]
和平
周子曰厥彰厥微匪靈弗瑩剛善剛惡柔亦如之中焉
止矣二氣五行化生萬物五殊二實二本則一一實萬
分萬一各正小大有定
明禮而後可與適道守禮而後可與治民逹禮而後可
與言數非禮之道老佛之道也非禮之治荒唐之説也
非禮之數京房郭璞之技也君子所不由不為不言也
至一而精至虚而靈有動有静動直静凝静已而動動
[024-19b]
已而静一静一動為屈為伸為鬼為神人心至妙萬物
之窌動静之徼
天地之化不翕聚則不能發散仁智交際萬化之機軸

氣之消息也以漸氣之息也形之生也氣之消也形之
毁也潤萬物者莫澤乎水化萬物者莫疾於火水火者未
離乎氣者也
數運無形而著有形智者一之愚者二焉數之方生化
[024-20a]
育流行數之已定物正性命圓行方止為物終始隨之
而無其端也迎之而無其原也渾之惟一析之無極惟
其無極是以惟一
二氣之初理妙於無無極而/太極也五運迭至理藏於智或為
之先大本其原或為之後復往之間大本太始復往無
已二者不同一而已矣二氣之神隂精陽明消息變化
有立有行立則形具行則氣著上下其儀先後其施一
行一立為闢為翕何千萬年無終窮焉
[024-20b]
  洪範皇極内篇中
河圖體圓而用方聖人以之而畫卦洛書體方而用圓
聖人以之而叙疇卦者隂陽之象也疇者五行之數也
象非耦不立數非奇不行奇耦之分象數之始也是故
以數為象則奇零而無用太𤣥/是也以象為數則多耦而難
經世書/是也隂陽五行固非二體八卦九疇亦非二致理
一用殊非深於造化者孰能識之
河圖非無奇也而用則存乎耦洛書非無耦也而用則
[024-21a]
存乎奇耦者隂陽之對待乎奇者五行之迭運乎對待
者不能孤迭運者不可窮天地之形四時之成人物之
生萬化之凝其妙矣乎
象以耦為用者也有應則吉數以奇為用者也有對則
凶上下相應之位也隂陽相求之理也中五特立而當
時者獨盛也是故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木盛而金衰水
寒而火囚理有相須而物不兩大也數者動而之乎静
者也象者静而之乎動者也動者用之所以行静者體
[024-21b]
之所以立清濁未判用實先焉天地巳位體斯立焉用
既為體體復為用體用相仍此天地萬物所以生化而
無窮也
流行者其陽乎成性者其隂乎陽者數之生也隂者象
之成也陽以三至隂以倍乘生生不窮各以序升自然
而然有不容已非智與仁曷究終始
言天下之静者存乎正言天下之動者存乎時正者道
之常也時者因之綱也是故君子立正以俟時
[024-22a]
數者所以順性命之理也一為水而腎其徳智也二為
火而心其徳禮也三為木而肝其徳仁也四為金而肺
其徳義也五為土而脾其徳信也
一者九之祖也九者八十一之宗也圓之而天方之而
地行之而四時天所以覆物也地所以載物也四時所
以成物也散之無外卷之無内體諸造化而不可遺者

一數之周一嵗之運也九數之重八節之分也一一陽
[024-22b]
之始也五五隂之萌也三三陽之中也七七隂之中也
二二者陽之長四四者陽之壯五則陽極矣六六者隂
之長八八者隂之壯九則隂極矣一九首尾為一者一
歲首尾於冬至也蓋冬至二而餘則一也
一者數之始也九者數之終也一者不變而九者盡變
也三五七者變而少者也二四六八者變而偶者也變
之偶者不能以及乎竒變之少者不能以該乎物奇偶
相參多寡相函其惟九數乎
[024-23a]
順數則知物之所始逆數則知物之所終數與物非二
體也始與終非二致也大而天地小而毫末明而禮樂
幽而鬼神知數即知物也知始即知終也數與物無窮
其誰始而誰終
數始于一參於三究於九成於八十一備於六千五百
六十一八十一者數之小成也六千五百六十一者數
之大成也天地之變化人事之始終古今之因革莫不
於是著焉是故一九而九九九而八十一八十一而七
[024-23b]
百二十九二九十八十八而百六十二百六十二而一
千四百五十八三九二十七二十七而二百四十三二
百四十三而二千一百八十七四九三十六三十六而
三百二十四三百二十四而二千九百一十六五九四
十五四十五而四百有五四百有五而三千六百四十
五六九五十四五十四而四百八十六四百八十六而
四千三百七十四七九六十三六十三而五百六十七
五百六十七而五千一百有三八九七十二七十二而
[024-24a]
六百四十八六百四十八而五千八百三十二九九八
十一八十一而七百二十九七百二十九而六千五百
六十一列而次之自一而九自九而一一逆一順一九
二八三七四六互相變通五則常中有吉無凶禍亡而
福隆君子之所為宫是故一變始之始二變始之中三
變始之終四變中之始五變中之中六變中之終七變
終之始八變終之中九變終之終數以事立亦以事終
酬酢無常與時偕通
[024-24b]
中者天下之大本乎自一而九自九而一雖厯萬變而
五常中焉
洛書數九而用十何也十者數之成也數成而五行備
也非九不生非十不成九以通之十以節之九以行之
十以止之九者變通之機十者五行之叙也方隅對待
中五含五而十數已具於九數之中矣以見其體用之
不相離而圖書所以相為經緯也
九者生數也十者成數也生者方發而未形成者已具
[024-25a]
而有體未形而有形者變化見也有體而無體者其用
藏也是故雨以潤之暘以熯之寒以歛之燠以散之風
以動之其生物也不測其成物也不忒生居物先成居
物後故能為奇故能為耦
天下之數九而究矣十者一之變也百者十之變也千
者百之變也萬者千之變也十百千萬皆一也
先子曰天數中於五地數中於六天有隂陽故二其五
為一十合三與七一與九亦十也地有柔剛故二其六
[024-25b]
為十二合四與八二與十亦十二也十為干十二為支
十干者五行有隂陽也十二支者六氣有柔剛也十干
實五行也十二支實六氣也五行六氣實一氣也清濁
未判乃天地之所以立上下定位又萬物之所以生故
自體言之則對待而不可缺自用言之則徃来而不可
窮盖造化之幾微聖人之能事也
物有其則數者盡天下之物則也事有其理數者盡天
下之事理也得乎數則物之則事之理無不在焉不明
[024-26a]
乎數不明乎善也不誠乎數不誠乎身也故静則察乎
數之常而天下之故無不通動則逹乎數之變而天下
之幾無不獲
正數者天地之正氣也其吉凶也確間數者天地之間
氣也其吉凶也雜其進退消長之道歟
數由人興數由人成萬物皆備於我咸自取之也中人
以上達於數者也中人以下囿於數者也聖人因理以
著數天下因數以明理然則數者聖人所以敎天下後
[024-26b]
世者也國家将興必有禎祥國家将亡必有妖孽善必
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因天下之疑定天下之志去惡
而就善舍凶而趨吉謁焉而無不告也求焉而無不獲
也利民而不費濟世而不窮神化而不測數之用其大
矣哉
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皆天道之流行也
箕子曰皇建其有極歛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惟時厥
庶民于汝極錫汝保極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
[024-27a]
徳惟皇作極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
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
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㑹其有極歸其有極
上焉者安於數者也其次守焉其下悖焉安焉者謂之
聖守焉者謂之賢悖之者愚而已矣是故厯數在躬不
思而得不勉而中聖人也體數之常不易其方順時而
行賢人也逆數越理亂天之紀小人之無忌憚也
義之所當為而不為者非數之所能知也義之所不當
[024-27b]
為而為者亦非數之所能知也非義不占非疑不占非
疑而占謂之侮非義而占謂之欺虚其心和其志平其
氣一其聽有不占也而事無不應有不謀也而用無不
成誠之至焉神亦至焉是謂動之以天
敬者聖學始終之要未知則敬以知之已知則敬以行
之不敬則心無管攝顛倒眩瞀安能有所知有所行乎
義利不可不明也不明則以利為義心雖公亦私耳天
下正理若大路然一而已旁蹊曲徑皆私意也故曰遵
[024-28a]
王之道無有黨偏偏陂反側云
命之流行而不已者道也道於天其陽乎道於地其隂
乎道於人其仁義乎人者兼天地而參之者也是故天
覆地承非聖人不形天施地生非聖人不成天神地靈
非聖人而誰為貞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
品遜而大和合皇極之世也堯舜父子之衰也湯武君
臣之缺也伏羲神農日之中乎堯舜三代時之中乎
[024-28b]
五行在天則為五氣雨𤾉燠寒風也在地則為五質水
火木金土也天之五氣雨𤾉質也地之五質水火氣也
天交於地而雨𤾉為質地交於天而水火為氣二變而
三不變者二得隂陽之正而三得隂陽之雜也故二能
變而三不能變也
五行二氣之分也二氣交感絪緼雜揉開闔動盪相生
則水木火土金相克則水火金木土出明入幽千變萬
化四時之運生克著焉自隂而陽也順自陽而隂也逆
[024-29a]
木之盛也水實生之金之成也火實制之水之潤下火/之炎上木之
曲直其徳以順而成金之從革/其徳因制而成自然之理也順而生者易知逆而克
者難見曰伏焉厯書曰/庚伏曰伐焉律書曰/罰伐土居其中因時
致旺四序成功而無名稱焉其至徳矣夫月令増置土/行雖曰中央
土然繫於夏月之後是以土生於火矣三季皆一行而/夏之三月獨二行也近代以一朞之日而五分之行各
七十有二日以辰戌丑未為上寄旺之月之方似/矣然猶未免刻舟之固是豈足語造化之微也哉
善養生者以氣而理形以理而理氣理順則氣和氣和
則形和形和則天地萬物無不和矣不善養生者反是
[024-29b]
理昏於氣氣梏於形耳目口鼻徇而私慾勝好惡哀樂
淫而天理亡其能茍生者禽歟而已矣
耳目口鼻手足之用皆五也或曰支指五矣耳目口鼻
何有焉曰耳聽五聲目辨五色口甞五味鼻别五臭不
具於此何有於彼手足以形用耳目口鼻以神用形用
者易知而神用者難識也
原者氣之始也冲者形之始也中者治之極也用者物
之窒也終者事之畢也原者仁之先也用者義之端也
[024-30a]
公者禮之閑也戎者智之刓也中者信之完也原者近
乎中也伏者逺乎中也近者進而逺者退也近者息而
逺者消也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説也
原元吉㡬君子有終數曰原誠之源也㡬繼而善也君
子見㡬有終吉也潛勿用有攸往正静吉數曰潛藏也
勿用有攸往陽微也正静吉正而静所以吉也君子藏
器於身待時而動故無不利也
原之一一曰君子見幾不俟終日數曰知至至之可與
[024-30b]
幾也中之五五曰㑹其有極歸其有極數曰各正性命
合太和也終之九九曰君子令終萬福攸降數曰知終
終之可與存義也
原之一一者繼之善也原之九九者逆而凶也當時者
盛夫時者窮也厥相休囚以類従也君子時之為貴時
止時行時晦時明萬夫之望
數終而復乎一其生生而不窮者也隂之終陽之始也
夜之終晝之始也嵗之終春之始也萬物之終萬物之
[024-31a]
始也是故入乎幽者所以出乎明極乎静者所以根乎
動前天地之終其後天地之始乎一者以乘數終而言/九九八十一也八十
一其八十一而六千五百六十一也六千五百六十一其/六千五百六十一而四千三百○○四萬六千七百二
二十一也/餘倣此
一者數之原也九者數之究也十者行之隂陽也十二
者氣之柔剛也原其所始究其所終隂陽柔剛分合錯
綜粲然於天地之間矣
  洪範皇極内篇下
[024-31b]
溟漠之間兆眹之先數之原也有儀有象判一而兩數
之分也日月星辰垂於上山嶽川澤奠于下數之著也
四時迭運而不窮五氣以序而流通風雷不測雨露之
澤萬物形色數之化也聖人繼世經天緯地立兹人極
稱物平施父子以親君臣以義夫婦以别長幼以序朋
友以信數之教也分天為九野中央曰鈞天其星曰北/極上規七十二度東方
曰蒼天其星亢氐房心尾東北曰旻天其星箕斗北方/曰𤣥天其星牛女虚危室西北曰幽天其星壁奎婁西
方曰昊天其星胃昴畢西南曰朱天其星觜參井南方/曰炎天其星鬼栁星張翼東南曰陽天其星翼軫角皆
[024-32a]
四十有五/度半彊别地為九州東南曰揚州其山鎮曰㑹稽其/澤藪曰具區其川三江其浸五
湖其利金錫竹箭其民二男五女其畜宜鳥獸其榖宜/稻正南曰荆州其山鎮曰衡山其澤藪曰雲夢其川江
漢其浸潁湛其利丹銀齒革其民一男二女其畜宜鳥/獸其榖宜稻河南曰豫州其山鎮曰嶽山其澤藪曰圃
田其川滎雒其浸波溠其利林漆絲枲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擾其榖宜五種正東曰青州其山鎮曰沂山
其澤藪曰望諸其川淮泗其浸沂沐其利蒲魚其民二/男二女其畜宜雞狗其穀宜稻麥河東曰兖州其山鎮
曰岱山其澤藪曰大野其川河泲其浸盧維其利蒲魚/其民二男三女其蓄宜六擾其穀宜四種正西曰雍州
其山鎮曰華山其澤藪曰弦蒲其川涇汭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其畜宜牛馬其榖宜黍稷東北方曰幽州
其山鎮曰醫無閭其澤藪曰貕飬其川河泲其浸菑時/其利魚鹽其民一男三女其畜宜四擾其穀宜三種河
[024-32b]
内曰冀州其山鎮曰霍山其澤藪曰楊紆其川漳其浸/汾潞其利松栢其民五男三女其畜宜牛羊其榖宜黍
稷正北曰并州其山鎮曰恒山其澤藪曰昭餘祁其川/滹沱嘔夷其浸淶易其利布帛其民三男二女其畜宜
五擾其榖/宜五種制人為九行臯陶謨曰亦行有九徳亦言其/人有徳寛而栗柔而立愿而恭
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温簡而㢘剛而塞強而義彰厥有/常吉哉日宣三徳夙夜浚明有家曰嚴祇敬六徳亮采
有邦翕受敷/施九徳咸事九品任官正一品從正二品從正三品從/正四品從正五品從正六品從
正七品從正八品從正九品從從並同外官各降一等/内外文武官自一品以下並給職田京官諸司及郡縣
又給公廨/田並有差九井均田經土地而并牧其田野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
甸為縣四縣為都以任地/事而令貢賦凡税歛之事九族睦俗九族髙祖至𤣥孫/之親舉近以該逺
[024-33a]
五服之外異姓之/親亦在其中也九禮辨分冠昏喪祭朝/宗軍賔學九變成樂凡/樂
圜鐘為宫黄鐘為角大簇為徴姑洗為羽靁鼔靁鼗孤/竹之管雲和之琴瑟雲門之舞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
奏之若樂八變天神皆䧏可得而禮矣凡樂函鐘為宫/大簇為角姑洗為徴南宫為羽靈鼓靈鼗絲竹之管空
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若樂/八變則地示皆出可得而禮矣凡樂黄鐘為宫大吕為
角大簇為徴應鐘為羽路鼔路鼗隂竹之管龍門之琴/瑟九徳之歌九磬之舞於宗廟之中奏之若樂九變則
人鬼可得/而禮矣八陣制兵八陣四為正四為竒餘奇為握竒/或總稱之先出遊軍定兩端天有
衡地有軸前後有衝風附於天雲附於地衡有重列各/四隊前後之衝各二隊風居四維故有圓軸有單列各
三隊前後之衝各三隊雲居四角故有方天居兩端地/居中間總為八陣陣訖逰軍從後躡敵或驚其左或驚
[024-33b]
其右聽音望麾以出四竒天地之前衝為虎翼風為蛇/蟠圍繞之義也虎居於中張翼以進蛇居兩端向敵而
蟠以應之天地之後衝為飛龍雲為鳥翔突擊之義也/龍居於中張翼以進鳥掖兩端向敵而翔以應之虚實
二壘皆逐天文氣候山川向背利害隨時而行以正合/以奇勝黄帝立井田之法因以制兵以八為法八八六
十四而軍制備矣用八而/不用九所以藏其用也九刑禁姦九刑曰大辟曰宫/曰剕曰劓曰墨曰
流曰鞭曰/扑曰贖九寸為律黄鐘長九寸空圍九分積八百一/十分子一丑三寅九卯二十七辰
八十一巳二百四十三午七百二十九未二千一百八/十七申六千五百六十一酉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戌
五萬九千○○四十九亥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蓋黄鐘九寸以三分為損益故以三厯十二辰得一十
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為鐘之實其十二辰所得之數/在子寅辰午申戌六陽辰為黄鐘寸分釐毫絲之數在
[024-34a]
亥酉未巳卯丑六隂辰為黄鐘寸分釐毫/絲之法其寸分釐毫絲之法皆用九數九分造厯以/律
起厯故統元日法八十一盖元始/黄初九自乘一龠之數得日法九筮稽疑一曰巫更/二曰巫咸
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參九曰巫環以辨吉凶九章命算一/曰
方田以御田疇界域二曰粟米以御交質變易三曰衰/分以御貴賤禀稅四曰少廣以御積羃方圓五曰商功
以御功程積實六曰均輸以御逺近勞費七曰盈朏以/御隠雜互見八曰方程以御錯□正負九曰勾股以御
髙深/廣逺九職任萬民一曰三農生九榖二曰園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澤之材四曰藪牧飬
蕃鳥獸五曰百工飭化八材六曰商賈阜通貨賄七曰/嬪婦化治絲枲八曰臣妾聚斂䟽材九曰間民無常職
轉移/執事九賦斂財賄一曰邦中之賦二曰四郊之賦三曰/邦甸之賦四曰家削之賦五曰邦縣
[024-34b]
之賦六曰邦都之賦七曰關市之/賦八曰山澤之賦九曰幣餘之賦九式節財用一曰祭/祀之式
二曰賔客之式三曰喪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幣帛之式七曰芻秣之式八曰匪頒之式
九曰好/用之式九府立圜法太府王府内府外府京府天府職/内職金職幣圜者謂均而通也
九服辨邦國王畿之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
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衛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
方五百里曰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九命位邦國一命受職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
受器五命賜則六命賜官七/命賜國八命作牧九命作伯九儀命邦國上公之禮執/桓圭九寸繅
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樊纓九就貳車九乘介九/人禮九牢其朝位賔主之間九十步立當車軹擯者五
[024-35a]
人廟中将幣三享王禮再祼而酢享禮九獻食禮九舉/出入五積三問三勞諸侯之禮執信圭七寸繅藉七寸
冕服七章建常七斿樊纓七就貳車七乘介七人禮七/牢朝位賔主之間七十歩立當前疾擯者四人廟中将
幣三享王禮一祼而酢享禮七獻食禮七舉出入四積/再問再勞諸伯執躬圭其他皆如諸侯之禮諸子執榖
璧五寸繅藉五寸冕服五章建常五斿樊纓五就貳車/五乘介五人禮五牢朝位賔主之間五十歩立當車衡
擯者三人廟中将幣三享王禮一祼不酢享禮五獻食/禮五舉出入二積一問一勞諸男執蒲璧其他皆如諸
子之/禮九法平邦國制畿封國以正邦國設儀辨位以等/邦國進賢興功以作邦國建牧立監
以維邦國制軍詰禁以糾邦國施貢分職以任邦國簡/稽鄉民以用邦國均守平則以安邦國比小事大以和
邦/國九伐正邦國馮弱犯寡則𤯝之賊賢害民則伐之暴/内陵外則壇之野荒民散則削之負固
[024-35b]
不服則侵之賊殺其親則正之放弑其君則殘/之犯令陵政則杜之外内亂禽獸行則滅之九貢致
邦國之用一曰祀貢二曰嬪貢三曰器貢四曰幣貢五/曰財貢六曰貨貢七曰服貢八曰斿貢九曰
物/貢九兩繫邦國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長以貴得/民三曰師以賢得民四曰儒以道
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六曰主以吏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九曰藪以富得民營國
九里制城九雉九階九室九經九緯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
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夏后氏/世室堂脩二七廣四脩一五室三四歩四三尺九階四
旁兩夾窻白盛門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人重屋堂脩/七尋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東西
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几/堂中度以筵宫中度以尋野度以歩涂度以軌廟門容
[024-36a]
火扄七个闈門容小扄三个路門不容乘車之五个應/門二徹三个内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九分其國以為九分九卿治之正宫門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經涂九軌環涂七軌野涂
五軌門阿之制以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為諸/侯之城制環涂以為諸侯經涂野涂以為都經涂數之
度也孔子曰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脩身也尊賢也親
親也敬大臣也體羣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逺人
也懷諸侯也脩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
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羣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
則百姓勸来百工財財用足柔逺人則四方歸之懐諸
[024-36b]
侯則天下畏之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脩身也去讒
逺色賤貨而貴徳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
惡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禄
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廪
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
逺人也繼絶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徃而薄
来所以懐諸侯也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
一也
[024-37a]
昔黄帝使伶倫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隂取竹之解谷生
其竅厚均者㫁兩節吹之以為黄鐘之宫制十二筩以
聽鳯之鳴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比黄鐘之宫而皆可
以生之是為律本度其長以子榖秬黍中者九十枚度
之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文十文為引
審其容以千二百黍實之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
斗十斗為斛權其重百黍為一銖千二百黍為十二銖
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書
[024-37b]
曰同律度量衡𫝊曰黄鐘為萬事根本也
昔者聖人之原數也以決天下之疑以成天下之務以
順性命之理析事辨物彰往察来是故天數五地數六
五六者天地之中和也五為五行六為六氣陽性隂質
五行之性曰木曰火曰土曰金曰水六氣之質曰胎曰
生曰壯曰老曰死曰化木之質也曰楊栁曰梅李曰松
栢曰竹葦曰禾麥曰蕈火之質也曰木火曰石火曰雷
火曰水火曰蟲火曰粼土之質也曰砂曰石曰玉曰土
[024-38a]
曰壤曰泥金之質也曰汞曰銀曰金曰銅曰鐵曰鉛水
之質也曰澗水曰井水曰雨水曰溝渠曰陂澤曰湖海
木之物也曰鯪鯉曰蛇曰龍曰鯉魴曰小魚曰鰍火之
物也曰雞曰雉曰鳳曰鷹隼曰燕雀曰蠛蠓土之物也
曰蟾蜍曰蠶曰人曰蜘蛛曰蚓曰鰻金之物也曰鹿曰
馬曰麟曰虎曰獺曰毛蟲水之物也曰蠏曰黌曰龜曰
蝦曰蚌曰蠣木之器也曰䟽器門窻曰琴瑟曰規曰筭
篩曰耒耜曰網罟火之器也曰登器梯棚曰文書曰繩
[024-38b]
曰冠冕曰臺棹曰履蹋土之器也曰腹器筐筥曰圭璧
曰量曰舟車曰盤盂曰棺槨金之器也曰方器斧鉞曰
印節曰矩曰弓矢曰簡冊曰械校水之器也曰平器權
衡曰輪磨曰準曰鏡匳曰研椎曰厠圂逆順者事之幾
也吉凶者事之著也順而吉者木為徴召為科名為赦
恩為婚姻為産孕為財帛火為燕集為朝覲為文書為
言語為歌舞為燈燭土為工役為循常為盟約為田宅
為福夀為墳墓金為賜予為按察為更革為軍旅為錢
[024-39a]
貨為刑法水為交易為遷移為征行為酒食為田獵為
祭祀逆而凶者木為&KR1150杌為驚憂為醜惡為壓墜為夭
折為産死火為公訟為顛狂為口舌為炙灸為災焚為
震燬土為反覆為欺詐為離散為貧窮為疾病為死亡
金為征役為罷免為責降為争闘為傷損為殺戮水為
盗賊為囚獄為徒流為淫亂為呪咀為浸溺
筮者神之所為乎其蓍五十虚一分二掛一以三揲之
左右手歸餘於扐兩竒為一初揲三一/再揲三三兩偶為二初揲/二二
[024-39b]
再揲/四二奇偶為三初揲四三/再揲二一初揲綱也再揲目也綱一函
三以虚待目目一為一以實從綱兩揲而九數具八操
而六千五百六十一之數備矣分合變化如環無端天
命人事由是較焉吉凶禍福由是彰焉大人得之而申
福小人得之而避禍君子曰筮者神之所為乎大事用
年其次用月其次用日其次用時十二木徑九分厚一/分陽刻一隂刻二者
四陽刻二隂刻三者四陽刻三陽刻一者四雜取其八/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縦二横四縦者九也横者一十百
千也餘四不用者不用之/用也前後相乘而數備矣
[024-40a]
數者理之時也辭者數之義也吉凶者辭之㫁也恵迪
從逆者吉凶之決也氣有醇漓故數有失得一成于數
天地不能易之能易之者人也
一吉而九凶三祥而七災八休而二咎四吝而六悔八
數周流推類而求五中則平四害不親厥或是攖雜而
不純承平之世視主廢置凶咎災吝有命不摯
 
 
[024-40b]
 
 
 
 
 
 
 
 性理大全書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