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63 先聖大訓-宋-楊簡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先聖大訓巻三
             宋 楊簡 撰
主言第十七
孔子閒居曾子侍孔子曰參今之君子惟士與大夫之
言之聞也其至於君子之言者甚希矣於乎吾主言其
不出而死乎哀哉
 此取諸大戴記家語曰吾以王言之其不出户牖而
[003-1b]
 化天下家語多改作翦截就文記者不知道多失聖
 人本㫖記者唯見孔子多言王罕言主故改曰王然
 孔子之時周室衰微諸侯盛強孔子豈不欲興周知
 其難輔多游侯國覬其一遇主者王侯之通稱故曰主
 言歟此孔子與門人私言其中心故云孔子言此之
 時衰老道終不行深憫斯民之無以安全之敎養之
 故嘆而哀之自是曾子屢請問主言孔子再不應是
 主言未發不應先遽告以不出户牖而化天下之道
[003-2a]
曾子起曰敢問何謂主言孔子不應曾子懼肅然摳衣
下席曰弟子知其不遜也得夫子之閒也難是以敢問
也孔子不應曾子懼退負序而立孔子曰參女可語明
主之道歟曾子曰不敢以為足也得夫子之閒也難是
以敢問孔子曰居吾語女道者所以明徳也徳者所以
尊道也是故非徳不尊非道不明
 道徳非二道者通達之謂至妙不可名姑假道路以
 明其無所不通天地人物通此一道人心之善謂之
[003-2b]
 徳此徳即道也茍不通達則已雖有徳而不自知故
 曰道所以明徳非徳外復有道道外復有徳也然人
 亦有雖明乎道而已徳猶有不善則衆志終未服故
 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又曰不
 在乎善而皆在於凶徳雖得之君子所不貴君子行
 思可樂徳義可尊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原
 壤孔子之故人母死而歌蓋方外之士未必無道而
 徳之不脩故人咸賤之
[003-3a]
雖有國馬不教不服不可以取千里雖有博地衆民不
以其道治之不可以霸主
 言霸則知孔子亦有志於輔諸侯以霸尊王
是故昔者明主内脩七教外行三至七教脩可以守三
至行可以征七教不脩雖守不固三至不行雖征不服
是故明主之守也必折衝乎千里之外其征也袵席之
上還師是故内脩七教而上不勞外行三至而財不費
此之謂明主之道也曾子曰敢問不費不勞可以為明
[003-3b]
乎孔子愀然揚麋曰麋一/作眉參女以明主為勞乎昔者舜
左禹而右臯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政之不中君之過
也政之既中令之不行職事者之罪也
 唐虞之時猶有黜幽
明主奚為其勞也昔者明主關譏而不征市鄽而不稅
稅十取一使民之力歳不過三日入山澤以時有禁而
無征
 一作入山澤以時而不禁夫圭田無征
[003-4a]
此六者取財之路也明主捨其四者而節其二者明主
焉取其費也曾子曰敢問何謂七教孔子曰上敬老則
下益孝上順齒則下益悌
 下民本有孝弟上有以導之則益興起
上樂施則下益諒
 人性本善本直諒上樂施實心愛民故下實心感服
 無敢飾偽
上親賢則下擇友上好徳則下隠慝
[003-4b]
 惡慝隠伏皆上感之
上惡貪則下恥爭上強果則下亷恥民皆有别則貞則

 上強立果實則下亷恥有别貞正皆強果之類也家
 語作上亷讓則下恥節雖與上文相似齊整而非孔
 子當日實語之詳
亦不勞矣
 總言上脩徳而下自應是不勞
[003-5a]
此謂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教定是正矣上者民之
表也表正則何物不正是故君先立於仁則大夫忠而
士信民敦工璞商慤女憧婦空空七者教之至也七者
布諸天下而不窕内諸尋常之室而不塞
 孔子於此明七者之即道學者只知七者之為教不
 知即道道無精粗無大小無廣狹不可以思不可以
 執道心常明曰仁仁即忠信之心無二心也孔子於
 此破惑者之固蔽窕逺也
[003-5b]
是故聖人等之以禮立之以義行之以順而民棄惡也
如灌曾子曰弟子則不足道則至矣
 前言仁為教本此言等之以禮則及施教之詳矣孔
 子曰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為禮而不本於義猶
 耕而弗種禮本於義禮義人心之所自有上之人舉
 而導之則人心之所有者自明而況又行之以順而
 不拂乎人性有善而無惡此心本清明無滓因物有
 遷而動乎意故流入於惡惡非清明性中本有之物
[003-6a]
 也今善心興起則其非本有之惡自然消止矣
孔子曰參姑止又有焉昔者明主之治民有法必别地
以州之分屬以治之然後賢民無所隠㬥民無所伏使
有司日省如時考之如而/通音歳誘賢焉
 賢者靜重無求唯以禮禮之乃就是謂誘
則賢者親不肖者懼使之哀矜寡養孤獨恤貧窮誘孝
悌選賢舉能此七者脩則四海之内無刑民矣上之親
下也如腹心則下之親上也如保子之見慈母也上下
[003-6b]
之相親如此然後令則從施則行民懐其徳邇者服悦
逺者來附然後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尋十尋而
索百步而堵三百步而里千步而井三井而句烈三句
烈而距
 家語三井而埒埒三矩
五十里而封百里而有都邑乃為畜積衣裘焉處者恤
行者有與亡
 自布指知寸以往言由己以達人即近而知逺雖積
[003-7a]
 至於甚逺皆由是以達之我欲飲食則使人必有飲
 食我欲衣裘則使人必有衣裘我欲畜積則使人亦
 有畜積以至於恤行者之有亡則使處者恤之舉此
 一事而餘可以咸通矣而其幾自我分屬而治之由
 近而達之前言其略此及其詳周官職方氏周知邦
 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人民與其財
 用九榖六畜之數要與其利害者即孔子之意也小
 行人以邦國及萬民利害逆順禮喪凶荒康樂和親
[003-7b]
 安平類而為五書者亦此意也又遺人有郊里之委
 積以待賔客有野鄙之委積以待羈旅有縣都之委
 積以待凶荒者亦此意也凡六官之屬其詳曲不可
 具述皆所以養之教之古明主之治天下也如此
是以蠻夷諸夏雖衣冠不同言語不合莫不來至朝覲
於王故曰無市而民不乏無刑而民不違畢弋田獵之
得不以盈宫室也徵斂於百姓非以充府庫也懮怛以
補不足禮節以損有餘故多信而寡貌其禮可守
[003-8a]
 為禮不出於誠則具文而已終於廢
其信可復其跡可履其於信也如四時春秋冬夏其博
有萬民也如飢而食渴而飲下土之人信之若夫暑熱
凍寒逺若邇非道邇也及其明徳也
 人信其上如飢必食渴必飲其不疑如此又如暑則
 逺邇皆熱凍則逺邇皆寒明民信之無逺邇之異逺
 方非道邇也而民咸信之者明徳之所及也
是以兵革不動而威用利不施而親此之謂明主之守
[003-8b]
也折衝乎千里之外此之謂也
 世謂敵之來衝我能折之曰折衝此則不動而威其
 折衝也逺矣
曾子曰敢問何謂三至孔子曰至禮不讓而天下治至
賞不費而天下之士說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明主
篤行三至故天下之君可得而知也天下之士可得而
臣也天下之民可得而用也曾子曰敢問何謂也孔子
曰昔者明主必盡知天下良士之名旣知其名又知其
[003-9a]

 數謂詳也謂知其徳行才藝之詳
旣知其數又知其所在明主因天下之爵以尊天下之
士此之謂至禮不讓而天下治
 風由道而行皆謂之禮此禮之大不在乎揖讓之間
 而天下治矣
因天下之祿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謂至賞不費而天下
之士說天下之士說則天下之名譽興此之謂至樂無
[003-9b]
聲而天下之民和故曰所謂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
之至親者也所謂天下之至知者能用天下之至和者
也所謂天下之至明者能選天下之至良者也此三者
咸通然後可以征是故仁者莫大於愛人知者莫大於
知賢政者莫大於官賢有土之君脩此三者則四海之
内拱而俟
 言有土之君者通稱王侯
然後可以征明主之所征必道之所廢者也彼廢道而
[003-10a]
不行然後誅其君致其征弔其民而不奪其財也故曰
明主之征也猶時雨也至則民說矣是故行施彌博得
親彌衆此之謂袵席之上乎還師
 行施並如字所行所施彌博則徳之感人也彌深故
 得民之親愛彌衆故師行周還乎天下如在袵席之
 上言雖彼被征之國其民亦仰我如父母簞食壺漿
 以迎我師敢有敵我害我者哉茍非明主則人心未
 咸服師行他境多罹此害用師者深以為慮孔子知
[003-10b]
 其情狀故於是有袵席之上還師之言
君子第十八
孔子曰君子之道譬則防與
 大戴記作譬小戴記作辟
夫禮之塞亂之所從生也猶防之塞水之所從來也故
以舊防為無用而壊之者必有水敗以舊禮為無所用
而去之者必有亂患故婚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
淫辟之罪多矣鄉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爭鬬
[003-11a]
之獄繁矣聘射之禮廢則諸侯之行惡而盈溢之敗起
矣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倍死亡生者衆矣子
云貧而樂富而好禮衆而以寧者天下其幾矣
 鄭云大族衆家多為亂
子云夫禮者所以章疑别微以為民防者也子云天無
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子云君不與同姓
同車與異姓同車不同服子云君子辭貴不辭賤辭富
不辭貧則亂益亡子云小人貧斯約富斯驕約斯盜驕
[003-11b]
斯亂禮者因人之情而為之節文以為民坊者也故聖
人之制富貴也使民富不足以驕貧不至於約貴不慊
於上故亂益亡
 鄭云慊恨不滿之貌
子云觴酒豆肉讓而受惡民猶犯齒袵席之上讓而坐
下民猶犯貴朝廷之位讓而就賤民猶犯君子云君子
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則民作讓子云利禄先死者
而後生者則民不偝先亡者後存者則民可以託子云
[003-12a]
有國家者貴人而賤禄則民興讓尚技而賤車則民興
藝子云上酌民言則下天上施子云善則稱人過則稱
已則民不爭善則稱人過則稱已則怨益亡子云善則
稱人過則稱已則民讓善子云善則稱君過則稱已則
民作忠子云善則稱親過則稱己則民作孝子云君子
弛其親之過而敬其美子云睦於父母之黨可謂孝矣
子云於父之執可以乘其車不可以衣其衣子云父子
不同位子云父母在不稱老言孝不言慈閨門之内戲
[003-12b]
而不嘆子云長民者朝廷敬老則民作孝子云七日戒
三日齊承一人焉以為尸過之者趨走子云禮之先幣
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後禄也子云君子不盡利以遺民
子云夫禮坊民所淫章民之别使民無嫌以為民紀者
也子云取妻不取同姓故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子云
禮非祭男女不交爵子云寡婦之子不有見焉則弗友
也子云好徳如好色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逺色以為
民紀子云㛰禮壻親迎見於舅姑
[003-13a]
 爾雅云妻之父為外舅妻之母為外姑
舅姑承子以授壻恐事之違也
中庸第十九
孔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
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子曰中庸其至
矣乎民鮮久矣
 至矣乎聖人之為中庸之名也中庸者道之異名人
 之求道率求諸高逺聖人名之以中則謂不必求諸
[003-13b]
 過高也又名之以庸庸常也平常也易繫辭又曰易
 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孔子又曰誰能出不由戸何莫
 由斯道也舜曰道心知夫心之即道也此心無體質
 無鄉域忽焉思天至于九霄之上則即至于九霄之
 上忽焉思地至于九地之下則即至于九地之下其
 無思也則無畔無際無始無終非内非外旣無體質
 則千萬載之已往猶是也千萬載之未來亦猶是也
 思非動無思非靜以此事親以此事長上以此事君
[003-14a]
 以此與妻子以此交朋友以此涖官臨民應酬萬務
 何逺之有捨其内已之靈而乞靈於彼鉤深於外者
 㝠㝠之徒也捨其平常而求竒於高上者甚卑者也
 時中者無時而不中也亦猶論語時習無時而不習
 也無時不習即無時不中是心平平何思何慮起而
 私意始流於邪是心平平何偏何倚起而私意始倚
 而著小人不可大受或略窺其無所不通之妙知喜
 怒哀樂之皆妙遂流而至於無忌憚故孔子曰小人
[003-14b]
 不可大受知其有是患也不思孔子十五而學三十
 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
 之所欲不踰矩嗚呼百姓日用此道而知者寡也雖
 知而行者又寡也
孔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
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子曰道其不行也夫
 至哉聖言其善於明徳如此於行當言賢不肖於明
[003-15a]
 當言知愚今也反之茍非洞達大通奚以至此所以
 洗人心之固礙也曰道曰中庸姑假以啟人心皆所
 以去人之礙破人之意意破礙去而吾本有清明無
 思無為無意無我之妙昭昭矣愚不肖罔然不自明
 固為不及賢知又加之意故又過之聖人歴觀自古
 及今人心不失之不及即失之過故為之屢言再嘆
 而深念之也愚不肖之不及不足多論賢知之過是
 當辨明賢知之過皆於清明無體無思無為之中而
[003-15b]
 加之意或有此意或有彼意或有内意或有外意或
 有難意或有易意或有異意或有同意或有虚意或
 有實意或有動意或有靜意或有博意或有約意或
 有繁意或有簡意或有精意或有粗意或有古意或
 有今意或有可之意或有不可之意或有知之意或
 有行之意意態萬狀不可勝窮故孔子每每止絶羣
 弟子之意亦不一而足他日記者欲記則不勝其記
 故總而記之曰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必如此必
[003-16a]
 不如此固滯而不通行我行坐我坐衣我衣食我食
 塊然有我者存凡此皆意中之變態不省中虛牢執
 血氣堅持意態守焉而不知其非固焉而不省其妄
 雖賢雖知難以逃此顔子自知其受命之所曰仰之
 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雖欲從之末由
 也已蓋自知欲從之意去道猶逺至於三月不違仁
 則脫此患矣黙覺寂然不動之妙何思何慮自清自
 明何高何堅無勞鑽仰何今何曩無體無移夫如是
[003-16b]
 故三月而如一日莫究厥始莫窮厥終變化云為如
 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渾渾融融又如萬象畢
 見于水鑑之中夫是之謂仁又謂之道謂之中庸此
 道可以黙識而不可思可以略言而不可指議自覺
 自信則終日思為而實無所動未覺未信則雖終日
 靜黙而未嘗少閒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孔子於此
 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視聴言動聖人與他
 人同一明一不明聖人與他人異孔子雖諄誨如此
[003-17a]
 知心通者大難其人終非告語之所及故良久而復
 歎曰道其不行矣夫或者終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是明者不如行者簡將
 應之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孔子則云孔子所謂知
 者好者皆非言其至者至於此之所謂明則直言其
 明道非未至者大明非思至行非為無為即無思無
 思即無為曰明曰行皆明也非道之實也道尚不可
 以言而況於明行之間乎於是大通則通三才貫萬
[003-17b]
 古舉形氣名言事交錯之紛紛非同非異非一非二
 而尚可以置明行之意乎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隠惡而揚善
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世俗以下問於人為無能無知而舜則好問孔子乃
 稱其大知舜中心虛無我是以好問世俗率好高而
 忽近而舜則好察平近之言知道不必求諸幽逺惟
 至近者實甚逺事理一貫而事不可以不戒謹而忽
[003-18a]
 易故有問有察人心本善而無惡起而為意斯流於
 惡舜之治每隠人之惡臨以簡御以寛而惟揚人之
 善者知其本有之善心興起則外起之惡自不留矣
 愚不肖之不及為邪為惡固舜之所不與其讒說殄
 行雖高恠足以驚衆而舜亦堅執不容其縱而遏絶
 之堯之治民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其以道
 治天下與舜同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内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
[003-18b]
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朞月守也子曰回
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日用逐逐縱好肆惡皆足以召禍敗取死亡是謂罟
 擭陷阱擇乎中庸而不能朞月守此語為日至者設
 也日至者已至乎道衆人心放意逸頃刻無定而日
 至者終日未嘗轉移亦可謂萬中無一萬萬中無一
 矣惟繼以怠惰故不能朞月孔子於此痛誨之顔子
 好學故三月不違仁此心清明不動三月而不違夫
[003-19a]
 中庸大矣而曰得一善何也嗚呼惟深入其中者知
 之等曰知道而知有淺深有偏全徳有大小有備不
 備故顔子之中庸猶為一善而已宗廟之美百官之
 富惟聖人有之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燾如四
 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
 行而不相悖惟孔子備之中庸之善不可能也人之
 為道而逺而此曰拳拳服膺而弗失者何也孔子大
 聖而曰我學不厭惟知道惟知學之不可已舊習尚
[003-19b]
 深應物易昏孔子曰用力於仁舜命禹曰惟精惟一
 允執厥中學道每難於精一故戒之勉之拳拳者所
 以用非思非為之力惟學道者自知之而未知所以
 用力者不知也孟子謂勿忘勿助長者此也易所謂
 黙而成之者此也孔子告子張以言忠信行篤敬立
 則見其參於前在輿則見其倚於衡者此也忠信無
 意說之可言篤敬亦無意說之可言孔子所以誨學
 者至詳明易曉矣而學者肯用其力者寡也故孔子
[003-20a]
 謂顔子死後未聞好學者朱云罟網也擭機檻也陷
 阱坑坎也
孔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禄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
庸不可能也
 論語載孔子之言曰中庸之為徳也其至矣乎民鮮
 久矣及子思所記則曰民鮮能久矣加一能字殊為
 失真已為起意有意則必有所倚非中庸夫事親從
 兄事君事長上莅官從政日用萬務心思力行無非
[003-20b]
 中庸而曰不可能者何也是心即道故曰道心心無
 體質無限量神用無方如日月之無所不照而非為
 也如四時寒暑錯行而非為也如水鑑萬象具有而
 非為也曰我能則意起矣孔子曰君子之道四丘未
 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
 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
 之未能也孔子非偽實心以為未能謙不敢伐人之
 同心而況於聖人乎故謙為有道務伐無道謙則不
[003-21a]
 立我伐則生於我意我消盡本心常虛曰我能則失
 之微起意則失之不起意亦失之道心如日神用獨
 妙道心如火蚊蚋不可泊止孔子曰吾有知乎哉無
 知也孔子猶無所知而況於能乎
子路問强子曰南方之强與北方之强與抑而强與而/爾
也/寛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袵金革
死而不厭北方之强也而強者居之
 南方陽和之氣北方肅殺之氣先教後刑彼以無道
[003-21b]
 加我我不報之此道也世所罕儷是謂南方之强周
 禮犀甲兕甲至孔子時有以金為甲袵衣也左右袵
 勇於殺人雖已死猶未厭足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矯中立而不倚强哉矯國有道
不變塞焉强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强哉矯
 子路北方之強也而能事孔子有志乎君子之道故
 誘而進之曰抑而強與旣以寛柔以教不報無道啟
 之此又詳明其道子路往往以和則有隨流之失故
[003-22a]
 自以強為是和則多流今不流豈不甚强矯者勉子
 路矯而歸此道也有意則必有所倚著惟無意無思
 無為斯無倚豈不甚強夫矯非無思無為用力以矯
 去倚著之意虛明博照乃矯乃道心之變化易曰變
 化云為此非大通者不達此妙子路以窮通為二故
 雖徳行多虧而出仕國雖無道而亦仕道心虛明本
 無窮通之異雖國有道可仕而已徳未脩徳雖脩而
 上之人不我用雖義當仕而仕皆不動其心與窮塞
[003-22b]
 之時無變改豈不甚強孔子以季氏無道而不仕於
 季氏仲弓徳行微虧故為季氏宰而況於子路其不
 能不動心也固然而況於至死其心略不變改豈不
 甚强孔子所言每每導子路矯而歸諸道道心子路
 所自有一日覺之動靜一致有不學而能之妙
子曰素隠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
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
而不悔惟聖者能之
[003-23a]
 履卦之初曰素履謂窮在下孔子謂之素王亦以道
 不行無文明之業然孔子之出處無意無必此素隠
 之意則必於隠處而不出非道也行怪非常舜謂之
 殄行為絶異之行足以震驚師衆皆作意為之非道
 也高怪驚衆故後世容有述焉而孔子弗為聖王所
 禁此謂過之至於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則又不及孔
 子亦弗為進進而弗敢已是故中庸民鮮久矣君子
 依乎中庸亦猶論語依於仁依猶由也此心自中非
[003-23b]
 外依中言不盡意當通其道舉世不見知惟聖者則
 不悔此無它聖則中虛無我固自有無窮之至樂知
 不一常一本文於此有君子之道費而隠夫婦之愚
 可以與知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云云詩云
 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言其上下察云云簡深疑皆子
 思之辭孔子曰心之精神是謂聖初無至不至之分
 費即隠上即下何必加察此惟覺者心通非告語所
 可及子思分喜怒哀樂之未發為中為大本發而皆
[003-24a]
 中節為和為達道夫子未嘗如此分裂曾子謂夫子
 之道忠恕而子思曰忠恕違道不逺末又特指無聲
 無臭為至不知孔子言哀樂相生明目不可見傾耳
 不可聞即喜怒哀樂未嘗不至何必特指無聲臭為
 至故此疑皆子思之言豈子思以意會而誤記歟或
 自為之歟疑故闕亦深恐誤後學
子曰道不逺人人之為道而逺人不可以為道詩云伐
柯伐柯其則不逺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逺故
[003-24b]
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至哉聖言破萬世學者心術之蔽可謂切中矣人心
 即道學者自以為逺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惟其不
 知故以道為逺反求道於心外求則為此心即道而
 求諸彼道不俟於為而求諸為夫是以愈求愈逺愈
 為愈逺此萬世學者之通患也孔子曰心之精神是
 謂聖易又曰百姓日用奚俟復為棄心而他求棄道
 而生意意慮紛然作為雜然而益昏益妄矣是謂日
[003-25a]
 用而不知是終日懐玉而告人以窶終日飲食而自
 謂飢渴也至近而自以為逺自有而自不認其有吾
 心清明無體廣大無際神用無方加之意則如雲氣
 之翳太虛矣如塵之積鑑矣意生為為生逺為之害
 道也如此為道如執柯伐柯終於與道為二然而有
 過不可不改過改即止無庸他求如有病斯用藥病
 去則藥可止然而為過失者此人也治其過失而改
 者亦此人也人則一改過乃變化亦無二茍過已改
[003-25b]
 而猶不止則反亂其心孟子亦謂必有事焉而勿正
 心縱有揠苗耘苗之喻有事耘苗勿正心不可揠苗
 助長孟子又曰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
 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
 益而又害之
子曰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
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
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003-26a]
 事父事君事兄先施朋友人皆以為己能而聖人自
 謂未能非真不能也謙徳由中而發實不敢自以為
 能也中庸不可能而曰我能者皆己私也非道也孔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知尚不可有而況於能乎
 能生於意意生如霧之興矣
庸徳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
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道不外乎庸常特百姓日用而不知孔子自謂為之
[003-26b]
 不厭為行也南容三復白圭孔子取焉又曰君子謹
 言學者多不知中庸即道而求之空虛寂滅故去道
 愈逺而自道心已明者觀之即日用庸常其行其謹
 皆變化云為乃道心之神用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此
 惟洞達大道者自知自信有餘不敢盡亦慮不可以
 傳於後言之必可行可行必可言言行相顧人自謂
 有思有為實非思非為皆大道之變化君子胡不即
 此庸常慥慥而行
[003-27a]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
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
無入而不自得焉
 素質也本也位者我所居之處也願乎外則為動心
 放逸違天言及夷狄則天下事理盡包括矣道一而
 已無入而不自得者虚明變化其樂不可言也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已而不求於人則無
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
[003-27b]
以徼幸
 陵下援上求人怨尤皆動乎意意不動則平易小人
 設術徼幸至於行險傾危君子反之惟平易安於天
 命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君子之道
譬如行逺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詩曰妻子好合如
鼔瑟琴兄弟旣翕和樂且湛宜爾室家樂爾妻孥子曰
父母其順矣乎
[003-28a]
 射而不中反求諸己已盡射之道則發無不中矣君
 子行而不中節亦反求諸己已盡其道則行無不中
 節矣道不必求諸逺求諸身足矣求諸閨門之内足
 矣蓋邇者逺之始孔子引妻子好合兄弟和樂曰父
 母其順矣乎明其道一也
子曰鬼神之為徳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
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
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
[003-28b]
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生則為人死則為鬼神孔子言鬼神之徳如此其盛
 所以明人心之神其盛徳亦若是初無死生之殊初
 無幽明之間人心出入無時莫知其鄉心無體質則
 亦不可見不可聞無體無方之神萬物以此發育四
 時以此運行非體物而不可遺乎洋洋乎如在其上
 如在其左右以明有無莫測之妙而人心出入應用
 之神其有無莫測之妙一致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
[003-29a]
 思矧可射思人之心神亦然忽焉而視忽焉而聽又
 忽焉而言忽焉而動莫究厥始莫窮厥終莫執厥中
 非不可度不可射乎思語助此言鬼神而曰誠者誠
 即鬼神誠亦視不見聽不聞體物即誠之顯一以貫
 之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徳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
内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言福禄之盛大以驗其徳之大
[003-29b]
故大徳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夀故天
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詩曰
嘉樂君子顯顯令徳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
天申之故大徳者必受命
 材質也其質善固培之保佑命之宜民宜人即大徳
 故舜得位得禄得名得夀周公位冢宰名垂萬世孔
 子稱王萬世祀之名垂無窮
子曰無憂者其唯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
[003-30a]
作之子述之
 舜禹則不能無憂矣舜父瞽母嚚弟象傲禹之父鯀
 孔子無他意
武王纘太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
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廟享之子孫
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徳追王太王王季上
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
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
[003-30b]
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
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因言祭之達禮遂及喪之達禮期之喪達乎大夫此
 據周禮而言未必孔子深以為然古者不降上下各
 以其親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
 文王事殷武王伐之周公誅管蔡達孝之道故通變
 如此天下後世皆以武王周公為聖人信其大公無
[003-31a]
 私之誠也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脩其祖廟
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

 三昭三穆父為昭則子為穆子為昭則父為穆面南
 曰昭面北曰穆以太祖居奥面東而坐左昭右穆
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
 以其賢可任以職事
[003-31b]
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
 旅酬於下下亦得獻於上
燕毛所以序齒也
 旣祭而燕乃序齒尊老毛髪白位于上
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
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備盡衆義皆大道之妙用不可度思惟達之者寡
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
[003-32a]
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郊社之禮禘嘗之義即治國之道一也至易至簡如
 示諸掌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
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
 生乎亂世雖善猶恐不免況反古道乎
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
行同倫
[003-32b]
 言上下無别
雖有其位茍無其徳不敢作禮樂焉
 孔子曰古之治天下者必聖人後世無其徳則必求
 盛徳之士而作禮樂
雖有其徳茍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子曰吾說夏禮
杞不足徵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
 語云宋不足徴恐傳之差孔子殷人當隠
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
[003-33a]

 謂三王
上焉者雖善無徴無徴不信不信民弗從
 謂五帝文籍罕存無徴驗
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
 謂五霸
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徴諸庶民
 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民言可徴
[003-33b]
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
 凡所建立不悖天地
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質諸鬼神而
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
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逺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詩曰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庶
幾夙夜以永終譽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譽於天下
者也詩云予懐明徳不大聲以色子曰聲色之於以化
[003-34a]
民末也
 子曰為政以徳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又曰
 徳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又曰君子之徳風小人
 之徳草草上之風必偃其繫易曰聖人以神道設教而
 天下服此心之神無所不通其應也如響蓋三才同
 此一道舉天下之人同此一心此心即道故曰道心
 君由道心以行而下民之道心靡不畢應矣斯道之
 神自然若此禮樂刑政所以行君心之徳使禮樂刑
[003-34b]
 政具備而君失其道民亦不化故聲色之可聞見皆
 末也道徳為本
隠而第二十
孔子曰君子隠而顯不矜而莊不厲而威不言而信
 矜與厲道心所無動乎意則有之吾心虚明意慮不
 作唯有自然之莊敬自然之徳威雖無所思為至隠
 矣而有自然之光自然之文顯著于外故不言而人
 自信彼中心之放逸者雖諄諄告人曰我善我誠人
[003-35a]
 終不信
子曰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君子至於此則純矣以曾子之戰戰兢兢終其身而
 猶失口於出祖失口於裼裘而弔而況不逮於曾子
 者乎必進於舜之精一文王之純而後能每每無所
 失此心神明如日月自無所不照自無所失其有失
 者皆因乎舊習未之消意欲之或起故本明之或虧
 必也又進乎顔子之三月不違仁至於百年如一日
[003-35b]
 融融純純神光四達靡不照矣
孔子曰事君不下達不尚辭非其人弗自子曰事君欲
諫不欲陳
 鄭云陳其過於外
詩云心乎愛矣瑕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子曰事
君難進而易退則位有序
 自可循序而進不至無位
易進而難退則亂也故君子三揖而進一辭而退以逺
[003-36a]
亂也子曰事君三違而不出竟則利禄也子曰事君可
貴可賤可富可貧而不可使為亂子曰事君軍旅不辟
難朝廷不辭賤處其位而不履其事則亂也故君使其
臣得志則慎慮而從之否則孰慮而從之終事而退臣
之厚也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子曰君子不以辭盡

 彼辭有所隠不可窮盡其言
故天下有道則行有枝葉天下無道則辭有枝葉
[003-36b]
 言致曲不敢太直而隠
是故君子於有喪者之側不能賻焉則不問其所費於
有病者之側不能饋焉則不問其所欲有客不能館則
不問其所舍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
以成小人甘以壞小雅曰盜言孔甘亂是用餤
 鄭註餤進也
子曰君子不以口譽人則民作忠子曰口惠而實不至
怨菑及其身是故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己怨
[003-37a]
 鄭註己不許也
子曰君子不以色親人情疏而貌親在小人則穿窬之
盜也與子曰情欲信辭欲巧子言之昔三代明王皆事
天地之神明無非卜筮之用不敢以其私褻事上帝是
故不犯日月不違卜筮卜筮不相襲也
 鄭註襲因也大事則卜小事則筮
大事有時日小事無時日有筮外事用剛日内事用柔
日子曰君子敬則用祭器上不瀆於民下不褻於上
[003-37b]
 已上皆出表記皆稱子所言其可疑者多今録如前
 其害道之甚著人皆可曉知斷非孔子之言者如曰
 仁天下之表夫仁不可得而言也仁覺也醫書謂四
 體不仁不知覺也孔子欲言仁者之所樂不可得而
 言姑取象於山使人黙覺而可以表言乎覺非思慮
 之所及故門弟子問仁者不一而孔子答之每不同
 以仁即人心人心自仁唯動意生過故昏今隨羣弟
 子動意生過而啟之使過消則心自明實無可言者
[003-38a]
 不可生微意奚可言表又曰畏罪者強仁仁豈可強
 為也又曰仁者右也道者左也仁言覺道言通名殊
 而實一豈可分仁有用道無為裂而為二又曰以徳
 報怨寛身之仁也夫仁不可思不可言不可知而可
 以寛身言哉以徳報怨孔子不取而謂子言之乎誣
 聖人太甚又曰以怨報怨則民有所懲孔子曰以直
 報怨聖言奚可改以怨報怨小人之亂也而以誣聖
 人乎餘不甚明著姑置不備論
[003-38b]
入官第二十一
子張問入官於孔子
 論語曰子張學干禄蓋鄙之之辭此言入官子張自
 言故其辭婉孔子答以政從矣其情可睹
孔子曰安身取譽為難也
 子張所以未能入官者譽之不善也安身明其未免
 於獄
子張曰安身取譽如何孔子曰有善勿專
[003-39a]
 子張有專善於己之失聖人設教因人而啟之
教不能勿搢
 搢進也搢亦進之使入也故通用家語搢作怠者家
 語多以疑而輙改勿搢勿強進也
己過勿發
 人旣已有過勿復發之
失言勿踦
 王肅云有人失言勿掎角之
[003-39b]
不善辭勿遂
 人有言辭不善勿遂之遂謂成之也彼辭不善猶未
 十分明著不可又從而發明之使無隠此意成人之
 惡也
行事勿留
 子張有怠惰稽留之失已上六者皆子張之過故致
 毁而無譽衆多不樂之則身亦將不得安矣而況於
 政乎
[003-40a]
君子入官自行此六路者則身安譽至而政從矣
 六者亦人之通患故泛言君子入官之道特亦黙中
 子張之心過
且夫忿數者獄之所由生也距諫者慮之所以塞也慢
易者禮之所以失也怠惰者時之所以後也奢侈者財
之所以不足也專者事之所以不成也歴者獄之所由
生也君子入官除七路者則身安譽至而政從矣
 此篇始畧指六路今切指七路皆使子張求諸己季
[003-40b]
 康子問從政唯及子路子貢冉求得非子張有前所
 陳之過失譽故與孔子言不虚施皆有所啟門人問
 同所答輙異因隨其蔽而啟之故異與子張忿厲繁
 數故縲絏於獄距諫不受故知慮蔽塞逺想子張堂
 堂之容則慢易距諫往往有之怠惰人之通患堂堂
 者多專不肯諮謀自任故多失事多不成歴者獄事
 之經歴戒其凡百於事宜務省約子張以多事致獄
 辭所經歴故戒之若夫公冶長則無俟乎致戒矣
[003-41a]
故君子南面臨官
 因問入官故此始言臨官之道
大城而公治之
 家語作臨官大城之中家語多以疑而改作殊未安
 城者殆誠字之訛與孔子誨子張多曰忠信蓋其所
 少焉
精知而略行之
 孔子知子張以太察失民譽故教之以知察精詳無
[003-41b]
 害唯當略行之行之不可詳
合是忠信考是大倫存是美惡進是利而除是害而無
求其報焉而民情可得也
 脩己主於忠信臨民亦當由忠信行之凡萬事悉當
 由忠信以行之總合盡由忠信其考察唯當及其大
 倫類不亂辨其美惡大槩而興利除害足矣不必責
 其詳不必責其報寛裕而民情斯得矣
故臨之無抗民之志勝之無犯民之言
[003-42a]
 民吾之赤子不可有抗拒之意今以忠信寛裕行之
 則無抗民之志矣蓋官與民交貢賦征役爭辨鬬訟
 之間不能一一皆順聴故或有抗民之志卒於民理
 屈而服是謂勝之勝之而又自矜而有犯民之言則
 失民情矣今以忠信寛裕行之則無是失矣是皆求
 子張之過也
量之無狡民之辭
 民未從服唯大體量度之不復以狡譎之辭取其服
[003-42b]
 大抵好察者或未得民之情往往或施狡之術此亦
 中子張之隠與
養之無擾於時
 忿數者急躁往往使民多非其時
愛之勿寛於刑
 子張雖忿數至於當刑又或寛縱大抵人欲用事不
 失之猛則失之寛
言此則身安譽至而民自得也
[003-43a]
 言其如此則身安譽至而民心自得矣
故君子南面臨官所見邇故明不可蔽也
 家語作蔽大戴作弊邇者逺之始書曰邇可逺在兹
 孔子所告子張之言皆使子張求諸己是謂邇所見
 邇則明白易見求諸逺則𣺌茫難明矣
所求邇故不勞而得也所以治者約故不用衆而譽至

 約亦邇之意求諸己唯治己之過豈不甚約故行不
[003-43b]
 用多端而譽自至矣
法象在内故不逺
 周禮曰乃縣治象之法昧者求治於外唯明者知法
 象在内而不在外民唯從上之心上心不善雖有法
 象民弗從也
源泉不竭故天下積也
 源泉亦在内之意謂吾之道心也心動乎意則為人
 欲則有竭則不常唯不動乎意無諸過失是為道心
[003-44a]
 故常故不竭亦猶源泉不竭則天下積水甚廣且深
 道心不動乎意故應用不竭此心常一布諸事業無
 不咸善
而木不寡短長人得其量
 而繼辭也又為之喻也亦猶木材不寡則或短或長
 人皆得而用之滿足其意量有大小隨其量之所容
 而滿足之曰得其量不寡猶不竭稱物而施大小多
 寡輕重人心咸得而悦矣
[003-44b]
故治而不亂故六者貫乎心藏乎志
 六者六言云爾亦猶孔子閒居五至三無五起其實
 一也志猶心也貫通也旣曰貫乎心又曰藏乎志非
 有二也暢而明之故重複也今人之常言亦多此類
形乎色發乎聲
 言自心志而發誠而非偽
若此則身安而譽至而民自得也故君子南面臨官不
治則亂至亂至則爭爭之至又反於亂
[003-45a]
 前言故治而不亂謂如孔子之言則有道則治而不
 亂若臨官不治則亂至矣亂至則爭者以行事不合
 乎民情民不從故辨而爭前言勝之無犯民之言者
 謂與民辨而勝之也後言民不辨法謂民聴而不爭
 也爭之至甚將以辨其理直而治之也而民愈不從
 反亂
是故寛裕以容其民慈愛以優柔之而民自得也己故
躬行者政之始也
[003-45b]
 前所言皆教子張躬行也政本於躬行不必求諸後
調說者情之道也
 和調說豫者人情之道也不可忿數爭辨
善政行易則民不怨
 易者平易和樂
言調說則民不辨法
 爭辨多因於激言辭調說則民自順聴不復辨矣
仁在身則民顯以佚之也
[003-46a]
 仁者躬行調說之道顯者民咸譽之尊之故榮顯也
 佚者政簡民說不爭辨故佚也
財利之生微矣貪以不得善政必簡矣茍以亂之善言
必不聴矣詳以納之
 財利之生微矣憫民之貧也子張奢侈則財不足將
 貪而取於民曰不得者戒之也善政必簡知子張茍
 然亂之矣善言民必聴子張必徒詳言而民不聴以
 子張未明在我之道心而動於人欲求諸外求諸詳
[003-46b]
 也前言奢侈者財之所以不足又言略行之于以知
 子張奢侈又失之太詳大抵本心未明多有此患家
 語多好改作乃供已而不節財則財利之生者微矣
 貪以不得則善政必簡矣茍以亂之則善言必不聴
 也詳以納之則規諫日至屢見家語於辭旨稍疑輙
 以意改作此類甚多
規諫日至煩以不聴矣
 規諫日至顧煩躁不聴而遂已矣者遂己之辭言其
[003-47a]
 不復諮問
言之善者在所日聞行之善者在所能為
 勉子張以聴善言行善行以改過
故上者民之儀也有司執政者民之表也邇臣便辟者
羣臣僕之倫也
 便者近便也辟者側也謂近便辟側左右之臣也
故儀不正則民失誓表弊則百姓亂邇臣便辟不正亷
而羣臣服汚矣
[003-47b]
 誓戒勑之也上不正則不能誓民雖誓之民亦不從
 是謂失誓服事也邇臣不正亷則羣臣咸從事乎汙
 下矣蓋邇治則逺治源清則流清
故不可不慎乎三倫矣故君子脩身反道察說而邇道
之服存焉
 脩身也反道也察說也是謂三倫脩身言其大略反
 道言其精至脩身而未反乎道雖善而未至亦未能
 以感化下民雖脩身雖反道而不能察言說知人則
[003-48a]
 雖有善道為小人所障蔽不得下達矣道者人心之
 所自有此心即道故曰反言其非外也三倫皆在我
 者為邇近之道服事也三倫備而邇道之事存矣存
 謂不失也
是故夫工女必自擇絲麻良士必自擇齎財
 齎謂資也
賢君良上必自擇左右始故佚諸取人勞於治事勞於
取人佚於治事故君子欲譽則謹其所便
[003-48b]
 順便適意之處易於迷惑而失
欲名則謹於左右故上者辟如縁木者務高而畏下者
滋甚六馬之離必於四面之衢民之離道必於上之佚
政也故上者尊嚴而絶百姓者卑賤而神民而愛之則
存惡之則亡也亡謂/逃去故君子南面臨官貴而不驕富而
能恭有本能圖
 不驕不侈富恭敬一道也記者不善為辭而不明白
 歟抑有闕文歟不驕不侈富恭敬唯有本者能圖之
[003-49a]
 本者道也
脩業居久而譚
 譚者覃字之訛歟日用云為皆事也業也不驕不侈
 富恭敬皆業也脩業居久則誠純浸深廣而及逺矣
情邇暢而及乎逺察一而關乎多一物治而萬物不亂
者以身為本者也
 脩身邇道也本乎心故曰情一者本也即身也即所
 謂一物治者也
[003-49b]
故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達諸民之情旣知其
以生有習然後民特從命也
 民生有血氣目視耳聴口之於味鼻之於臭四肢之
 於安佚有喜有怒有哀有懼有愛有惡有欲有習於
 善習於惡習於俗習於學有習於正有習於怪有習
 於富貴有習於貧賤紛紜萬狀不可殫述必咸知其
 性情順以導之故民從命也特有甚義
故世舉則民親之
[003-50a]
 謂舉世之民親之言辭有如此者
政均則民無怨故君子莅民不臨以高不道以逺不責
民之所不能今臨之明王之成功則民嚴而不迎也
 子張堂堂故孔子告之以恭敬以不驕戒其尊嚴而
 絶此又曰不臨以高逺者邇之反前屢言邇此又曰
 不道以逺子張不寛周衰世亂俗壞遽欲責民如明
 王已成功之時不以漸圖之故民嚴憚而不迎承也
 迎順也
[003-50b]
道以數年之業則民疾
 數年而後可成之業今遽導之使即成則民疾怨
疾則辟矣
 疾其上則亂其心邪辟矣
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紘紞塞耳所以弇聰也
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故枉而直之使自得
之優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
 民枉矣固當直之然未可遽絶其枉唯當隨其所枉
[003-51a]
 而直之使民自得之優而柔之優裕也寛也柔者不
 加之以嚴也臨官者固當揆度人情事理必使民自
 索之索猶求也書曰御衆以寛
民有小罪必以其善以赦其過
 旣有罪雖小亦不可徒赦也必以其有善補其過而
 赦之
如死使之生其善也
 如殺人罪當死然其情有出於誤殺偶然而非其本
[003-51b]
 情者則不可置之死是謂宥過是亦小罪其有如此
 類則甚善也善猶美也
是以上下親而不離故惠者政之始也政不正則不可
教也不習則民不可使也
 子張嚴而不惠故孔子告以惠子張於修身反道有
 未至焉其於政則有不正不正則民不服不可教矣
 民情不相親不相習則難使
故君子欲言之見信也者莫若先虚其内也欲政之速
[003-52a]
行也者莫若以身先之也欲民之速服也者莫若以道
御之也
 言之不見信於民由立己私而不虚也虛其内而後
 能脩身以先民是謂道
故不先以身雖行必僯矣
 說文僯行難也引易曰以往遴僯音吝
不以道御之雖服必強矣故非忠信則無可以取親於
百姓矣外内不相應則無可以取信者矣四者治民之
[003-52b]
統也
 此言四者亦猶前言六者言雖有四其道實一欲暢
 而明之故重復而言之子張堂堂用志多外故外内
 不相應故多過尤故未得道故民多不信服
定公問郊第二十二
定公問於孔子曰古之帝王必郊祀其祖以配天何也
孔子對曰萬物本於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報本反
始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003-53a]
公曰寡人聞郊而莫同何也孔子曰郊之祭也迎長日
之至也
 冬至而日漸長
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
 祭義亦云郊之祭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郊特牲唯
 言郊之祭大報天而主日不言配以月
故周之始郊其月以日至其日用上辛至於啟蟄之月
則又祈榖于上帝此二者天子之禮也魯無冬至大郊
[003-53b]
之事降殺於天子是以不同也公曰其言郊何也孔子
曰兆丘於南所以就陽位也於郊故謂之郊焉曰其牲
器何如孔子曰上帝之牛角繭栗必在滌三月
 在者觀察也滌者洗濯之
后稷之牛唯具
 有牛足以具禮斯已矣不必繭栗也具猶備也今人
 有曰備禮足矣亦有降殺之意
所以别事天神與人鬼也牲用騂尚赤也
[003-54a]
 周禮牧人職云凡陽祀用騂牲毛之隂祀用黝牲毛
 之望祀各以其方之色牲毛之郊陽祀尚赤故用騂
用犢貴誠也掃地而祭於其質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
之性也萬物無可稱之者故因其自然之體也
 誠者如斯而已一無所知犢似之質猶誠也不文之
 謂也古者質而已矣陶亦質以匏𤓰為器亦質而又
 因其自然而非人為之器於掃地而祭已明其質故
 於此不復再言而發其自然之旨自然猶質也天地
[003-54b]
 之性道之異名也此郊天而并言地者因以明天地
 無二性也曰誠曰質曰自然一也皆所以明道也夫
 道一而已矣人之所以違道者以失其本然誠實之
 性而起意也起意則支則離則變詐則浮外趨文而
 失其質君子之文質彬彬者由質而生文非逐外也
 起乎意則作則為非自然也不起乎意雖視聴言動
 如日月之照臨如四時之錯行如水鑑中之萬象交
 錯而非思也非為也是謂自然又謂之誠謂之質天
[003-55a]
 以此健行地以此發生日月以此明四時以此行故
 亦謂之天地之性三才同此一道君以此尊臣以此
 卑父以此慈子以此孝夫婦以此别朋友以此信一
 也今將以祭天而不以天道行之安能格天陽位尚
 赤蓋因古始
公曰天子之郊其禮儀可得聞乎孔子對曰臣聞天子
卜郊則受命于祖廟而作龜於禰宫尊祖親考之義也
卜之日王親立于澤宫以聴誓命受教諫之義也
[003-55b]
 射義云天子將祭必先習射於澤澤者所以擇士也
 已射於澤而后射於射宫射中者得與於祭不中者
 不得與於祭
旣卜獻命庫門之内所以誠百官也
 小戴記郊特牲不言定公孔子問答無此旣卜之文
 誠作戒戒百官也之下又曰太廟之命戒百姓也孔
 疏云有司獻王所以命百官之事百姓王之親屬孔
 子不言射以擇士豈略之耶抑孔不欲以中不中擇
[003-56a]
 士耶孔子嘗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孔
 子於禮亦有所變有所略孔子之時周衰王政不行
 故孔子得以申其本志以明道與
將郊則天子皮弁以聴報示民嚴上也
 郊特牲將郊作祭之日
郊之日喪者不敢哭凶服者不入國門汜掃清路行者
畢止弗命而民聴敬之至也
 郊特牲無郊之日三字掃作埽清作反無行者畢止
[003-56b]
 四字而有鄉為田燭四字鄭云田首為燭聴下有上
 字無敬之至也四字
天子大裘以黼之被裘象天乘素車貴其質也旂十有
二旈龍章而設以日月所以法天也旣至泰壇王脫裘
矣服衮以臨燔柴戴冕藻十有二旒則天數也
 郊特牲作王被衮以象天無天子大裘以黼之七字
 而繼曰戴冕璪十有二旒則天數也乘素車貴其質
 也旂十有二旒龍章而設日月以象天也天埀象聖
[003-57a]
 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無旣至泰壇王脫裘矣服
 衮以臨燔柴之文按周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
 帝則服大裘而冕祭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則衮冕夫
 周官周公所作之書道明義詳非他人所能為而與
 此所記孔子之言不合何耶燔柴正所以祀上帝而
 不以大裘至泰壇而脫裘服衮竊有疑焉詳考家語
 諸書所記至疑阻則輒以意改作以大戴記參驗則
 家語多人改為今唯存疑以俟聖哲王肅注云大裘
[003-57b]
 為黼文也簡觀以黼之之文知大裘本無黼然則黼
 之者謂裳黼者白與黑之文西白北黑西北乾之次
 其明天道歟大裘無文正合天道而王肅曰大裘其
 有象天之文殊未安
臣聞之誦詩三百不足以一獻一獻之禮不足以大饗
大饗之禮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饗帝是以君
子無敢輕議於禮也
 自誦詩以下亦見於禮器首孔子曰夫道一而已矣
[003-58a]
 而等級有若是不同者何也道則一而人自不一人
 心即道故曰道心因物有遷起而為意始蔽其本心
 所蔽寡者則於道所失亦寡所蔽多者則於道所失
 亦多故衆人不如賢人小賢不如大賢大賢不如聖
 人鬼神若是不同唯道同而後可祭人君之道未與
 上帝同則亦安能饗上帝祭義曰惟聖人為能饗帝
 孝子為能饗親是亦孔子之旨孔子自言我祭則受
 福蓋自知其道大無所不通故知必受福
[003-58b]
喪禮第二十三
孔子曰禮之所以象五行也其義四時也故喪禮有舉
焉有恩有理有節有權取之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義
也節者禮也權者知也仁義禮知人道具矣其恩厚者
其服重故為父母斬衰三年以恩制者也門内之治恩
掩義門外之治義掩恩
 小戴記載諸喪服四制無孔子曰作義斷恩
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貴貴尊尊義之大也故為君
[003-59a]
亦斬衰三年以義制者也三日而食三月而沐期而練
毁不滅性不以死傷生也喪不過三年苴衰不補墳墓
不脩除服之日鼔素琴示民有終也凡此以節制者也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家無二
尊以一治之故父在為母齊衰朞者見無二尊也百官
備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後事行者杖而
起身自執事而後行者面垢而已此以權制者也親始
死三日不怠三月不懈朞悲哀哀或/作號三年憂哀之殺也
[003-59b]
聖人因殺以制節也
 喪服四制於百官備之上有曰杖者何也爵也三日
 授子杖五日授大夫杖七日授士杖或曰擔主或曰
 喪服篇而喪大記曰君之喪三日子夫人杖五日旣
 殯授大夫世婦杖大夫之喪三日之朝旣殯主人主
 婦老皆杖士之喪二日而殯三日之朝主人杖婦人
 皆杖由是觀之則與四制及喪服異禮四制及喪服
 其衰世之禮歟二篇皆無孔子曰非孔子言歟孔子
[003-60a]
 曰杖而起者輔病也而曰爵者非人子之情也
顔淵死魯定公弔焉使人訪於孔子孔子對曰凡在封
内皆臣子也禮君弔其臣升自東階向尸而哭其恩賜
之施不有筭也公西華問曰大夫以罪免其葬也如之
何孔子曰大夫廢其事終身不仕死則葬之以士禮老
而致仕者死則從其列子罕問曰始死之設重也何為
孔子曰重主道也殷主綴重焉周人徹重焉
 祔而作主殷練而祔神之依重也久矣故雖作主而
[003-60b]
 綴重周卒哭而祔神之依重也未久故作主而遂徹
 重神即依主不患其猶戀重也
問喪朝子曰喪之朝也順死者之孝心故至於祖考廟
而後行殷朝而殯於祖周朝而遂葬子路問曰魯大夫
練而杖禮與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謂子貢曰吾以
為夫子無所不知夫子亦有所不知也子貢曰子所問
何哉子路言之子貢曰止吾將為子問之止子路/以待遂趨
而庭曰練而杖禮與孔子曰非禮也子貢出謂子路曰
[003-61a]
子謂夫子而弗知之乎子問非也禮居是邦則不非其
大夫叔孫武叔之母死旣小斂舉尸者出户武叔從之
出户乃袒投其冠而括髪子路嘆之而問孔子孔子曰
是禮也子路曰將小斂則變服今乃出户而夫子以為
知禮何也子曰由女問非也君子不舉人以質事齊晏
桓子卒平仲麤衰斬苴絰帶杖菅屨食粥居倚廬寢苫
枕草其老曰非大夫喪父之禮也
 當時大夫廢禮者多老習見以為常故謂平仲非大
[003-61b]
 夫喪父之禮
晏子曰唯卿大夫
 其意謂唯卿大夫故當如此盡禮無禮何以為卿大
 夫而其言婉而隠
曽子以問孔子子曰晏平仲可謂能逺害矣不以己之
是較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季平子卒將以君之
璵璠斂贈以珠玉孔子初為中都宰聞之歴級而救焉
曰送死而以寳玉是猶㬥尸於中原也其示民以姦利
[003-62a]
之端而有害於死者安用之且孝子不順情以危親忠
臣不兆姦以陷君乃止孔子之弟子琴張與宗魯友衛
齊豹見宗魯於公子孟縶孟縶以為參乘焉及齊豹將
殺孟縶告宗魯使行宗魯曰吾由子而事之今聞難而
逃是僭子也
 僭差也使子言差失
子行事乎吾將死之以周事子而歸死於公孟其可也
齊氏用戈擊公孟宗魯以背蔽之斷肱中公孟皆死琴
[003-62b]
張聞宗魯死將往弔之孔子曰齊豹之盜而孟縶之賊

 於齊豹之盜宗魯實為孟縶之賊罪其不忠告公孟
 雖以背蔽而死之實通謀共殺之故曰賊公孟即縶
女何弔焉君子不食姦
 宗魯自言公孟雖不善以利故不能去是吾過也
不受亂不為利疚於回
 家語疚作病夫齊豹之殺公孟是回邪也宗魯聞其
[003-63a]
 謀而不忠告公孟是又回邪也大體在回邪之中尚
 何謀利謀害為哉疚病害也
不以回待人
 知公孟不善而不諫知齊豹之不善而以事周之皆
 待人以回邪不救
不蓋不義
 齊豹怨孟縶奪司寇與鄄有役則反之無則取之不
 能去而為亂是不義宗魯蓋之不諫豹又不告公孟
[003-63b]
 如公孟不善不諫而蓋之旣已事公孟而與齊豹通
 謀而共殺之是大不義又盖覆之不明告
不犯非禮女何弔焉琴張乃止魯昭公夫人吴孟子卒
不赴于諸侯孔子旣致仕而往弔焉適于季氏不絰孔
子投絰而不拜子游問禮與孔子曰主人未成服則弔
者不絰焉禮也孔子在衛司徒敬子卒夫子弔焉主人
不哀夫子哭不盡聲而退蘧伯玉請曰衛鄙俗不習喪
禮煩吾子辱相焉孔子許之掘中霤而浴毁竈而綴足
[003-64a]
襲於牀及葬毁宗而&KR0008行出于大門及墓男子西面婦
人東面旣封而歸
 本於是有殷道也孔子行之簡謂非孔子之志故不
 敢書孔子不私於殷
子游問曰君子行禮不求變俗夫子變之矣孔子曰非
此之謂也喪事則從其質而已矣
 禮非自外至人心之所自有也喪事從其質者生乎
 人之哀也綴足欲今不僻戾也毁宗&KR0008行者已飾柩
[003-64b]
 設披屬引毁宗則寛便專於死者祭猶廢之則宗可
 毁也所毁其宗廟之墻垣歟周衰有婦人從男子皆
 西向之俗時禮四十待盈坎則主人不待封之旣而
 歸孔子葬母雖曰先反然已旣封矣以旣封故謂門
 人曰女來何遲也
季桓子之喪康子練而無衰子㳺問於孔子曰既練服
可以除衰乎孔子曰無衰衣者不以見賔何以除焉邾
人以同母異父之昆弟死將為之服因顔克而問禮於
[003-65a]
孔子曰繼父同居者則異父昆弟從為之服不同居繼
父且猶不服況其子乎子路問曰臧武仲率師與邾人
戰于狐鮐遇敗焉師人多喪而無罰古之道然與孔子
曰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謀人之邦邑危則亡之古之
正也其君在焉者有詔則無討
問康子疾第二十四
孔子適季氏康子晝居内寢孔子問其所疾康子出見
之言終孔子退子貢問曰季孫不疾而問其疾禮與孔
[003-65b]
子曰禮君子不有大故則不宿於外非致齊也非疾也
則不晝處於内是故夜居外雖弔之可也晝居於内雖
問其疾可也衛公使其大夫求婚於季氏桓子問禮於
孔子子曰同姓為宗有合族之義故繫之以姓而弗别
綴之以食而弗殊雖百世婚姻不得通周道然也桓子
曰魯衛之先雖寡兄弟
 寡者謙辭也王侯自稱孤寡不榖
今已絶逺矣可乎孔子曰固非禮也夫上治祖禰以尊
[003-66a]
尊之下治子孫以親親之旁治昆弟所以敦睦也此先
王不易之教也有若問曰國君之於同姓如之何孔子
曰皆有宗道焉故雖國君之尊猶百世不廢其親所以
崇愛也雖族人之親而不敢戚君所以謙也
 戚親也不敢親者君自卑謙而尊君不敢盡如其親
 也
公父文伯之母季康子之從祖母康子往焉側身而與
之言曰皆不踰閾
[003-66b]
 婦人不可專故立門之側國語則作䦱闢也音蒍慮
 康子不知禮或踰門限故曰皆不踰閾庸情於此往
 往不敢如此言恐忤康子然皆者彼此之辭矧敬言
 之宜無怨
文伯祭其祖悼子康子與焉進爼而不授
 王肅云進爼康子而不親授
徹俎而不與燕宗老不具則不繹
 王肅云不具不在也繹又祭也
[003-67a]
繹不盡飫而退
 國語韋昭解曰立曰飫坐曰宴繹畢而飲不盡飫而
 退王肅曰飫厭神其義未安
孔子聞之曰男女之别禮之大經公父氏之婦動中徳
趣度於禮矣季康子朝服以縞曾子問於孔子曰禮乎
子曰諸侯皮弁以告朔然後服之以視朝若此禮者也
 皮弁色素其服亦素孔子隠之恐傷康子諸侯服以
 視朝則卿大夫朝服不可以縞明矣云若此禮者為
[003-67b]
 辭甚婉矣
孔子為大司寇國廏焚子退朝而之火所鄉人有自為
火來者則拜之士一大夫再子貢曰敢問何也子曰其
來者亦相弔之道也吾為有司故拜之孔子在宋見桓
魋自為石椁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夫子愀然曰若是
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冉子僕曰禮凶事不豫此何
謂也乎夫子曰旣死而議諡諡定而卜葬旣葬而立廟
皆臣子之事非所豫屬也況自為之哉南宫敬叔以富
[003-68a]
得罪於定公奔衛衛侯請復之載其寳以朝夫子聞之
曰若是其貨也喪不如速貧之愈子游侍曰敢問何謂
如此孔子曰富而不好禮殃也敬叔以富喪矣而又弗
改吾懼其將有後患也敬叔聞之驟如孔氏而後循禮
施散焉孔子適季孫季孫之宰謁曰君使求假於田將
與之乎季孫未言孔子曰吾聞之君取於臣謂之取與
於臣謂之賜臣取於君謂之假與於君謂之獻季孫色
然悟曰吾誠未達此義遂命其宰曰自今以往君有取
[003-68b]
一切不得復言假也
子産第二十五
子游問曰夫子極言子産之惠也可得聞乎孔子曰惠
在愛民而已矣子游曰愛民謂之徳教何翅施惠哉
 子游在孔門猶未知愛與徳教之異
子曰夫子産猶衆人之母也能食之弗能教也子游曰
其事可言乎子曰子産以所乘之車濟冬涉是愛而無
教也
[003-69a]
 遵道而行則無非徳教子産愛民如此知其未得道
 故知其無徳教況使庶人而用大夫之車非正是教
 之為不正也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文伯曰以歜之家而
主猶績懼干季孫之怒也其以歜為不能事主乎其母
嘆曰魯其亡乎使童子備官而未之聞邪而爾也/見洪範居吾
語女昔聖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
故長王天下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佚則淫淫則忘
[003-69b]
善忘善則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
嚮義勞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
 周禮典瑞王搢大圭執鎮圭繅藉五采五就以朝日
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徳
 陽為徳隂為刑故日食脩徳從其氣類也此宜曰天
 徳而曰地徳何也天地之徳一也知天而不知地則
 不特不知地亦不知天矣故此特曰地徳祖者本也
 徇末者不足以識地徳孔子曰古之治天下者必聖
[003-70a]
 人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隂陽其朝日也所以行順天
 之禮使民之敬也茍不知天地日月一貫之妙徒日
 朝其至陽之精則實不知朝日之道亦不識天地之
 徳也
日中考政與百官之政事師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
 旅衆也師尹則甚衆矣謂考政亦有下關師尹之事
 牧州牧也相凡輔相之官也其職亦大凡卿大夫任
 其職者為相歟以其大故復異其辭
[003-70b]
少采夕月
 韋昭曰少采其三采也
與太史司載糾䖍天刑
 月食脩刑刑隂類太史掌六典掌法掌則凡辨法者
 攷焉不信者刑之凡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有約劑者
 藏焉以貳六官之所登若約劑亂則辟法不信者刑
 之司載謂司盟載之官周官司盟掌盟載之法邦國
 有疑會同則掌其盟約之載凡民之有約劑者其貳
[003-71a]
 在司盟有獄訟者則使之盟詛司約掌邦國及萬民
 之約劑治神之約為上治民之約次之治地之約次
 之治功之約次之治器之約次之治摯之約次之凡
 大約劑書於宗彜小約劑書於丹圖若有訟者則珥
 而辟藏其不信者服墨刑若大亂則六官辟藏其不
 信者殺鄭康成註云珥讀曰衅謂殺雞取血釁其户
 司約司盟總謂之司載
日入監九御使潔奉禘郊之粢盛
[003-71b]
 九御即九嬪周禮九嬪凡祭祀贊玉齍世婦帥女官
 而濯摡為齍盛然則九嬪使世婦以下為之歟摡許
 旣反取也一曰拭也
而後即安諸侯朝脩天子之業命晝考其國職夕省其
典刑夜儆百工使無慆淫而後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職
晝講其庶政夕序其業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士朝而
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復夜而計過無憾而後即安自
庶人以下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王后親織𤣥紞
[003-72a]
 說云紞冠之垂前後者韋昭謂紞所以縣瑱當耳者
 王肅云紞冠垂者
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紘綖
 韋昭曰冕曰紘紘纓之無緌者也從下而上綖冕上
 之覆也
卿之内子為大帶
 韋云卿之適妻曰内子大帶緇帶也
命婦成祭服
[003-72b]
 韋云命婦大夫之妻也祭服𤣥衣纁裳
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
 韋云列士元士也朝服天子之士皮弁素積諸侯之
 士𤣥端委貌司服士之服自皮弁而下
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賦事烝而獻功男女效績
愆則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訓也
自上以下誰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
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
[003-73a]
朝夕脩我曰必無廢先人爾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
之官余懼穆伯之絶祀也孔子聞之曰弟子志之季氏
之婦不淫矣國語作/仲尼郯子朝魯昭公與之宴昭子問焉
曰少皥氏以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
者黄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
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太皥
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皥摯之立也鳳
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厯正也杜預/云鳯
[003-73b]
鳥知/天時𤣥鳥氏司分者也杜云𤣥鳥燕也以/春分來秋分去伯趙氏司至
者也杜云伯趙伯勞也/以夏至鳴冬至止青鳥氏司啟者也青鳥倉庚也/以立春鳴立
夏/止丹鳥氏司閉者也杜云丹鳥鷩雉也以立秋來/立冬去上皆厯正之屬官祝鳩
氏司徒也
 爾雅釋某氏引此鳲鳩氏司徒鳲鳩即鵻其夫不者
 故為司徒也郭璞云今䳕鳩詩曰翩翩者鵻毛傳云
 鵻夫不也一宿之鳥陸璣云今小鳩也幽州人或謂
 之瞗䳨梁宋之間謂之佳揚州亦然杜云祝鳩鷦鳩
[003-74a]
 也鷦鳩孝故為司徒主教民
雎鳩氏司馬也
 鷙而有别故為司馬主兵兵法嚴而有别詩雎鳩在
 河洲
鳲鳩氏司空也
 爾雅鳲鳩鴶鵴郭璞謂布榖非也杜云鳲鳩平均司
 空平水土
爽鳩氏司寇也
[003-74b]
 杜云爽鳩鷹也鷙故為司寇謂鷹能逺視取小物甚
 精故曰爽歟用刑宜明
鶻鳩氏司事也
 杜云鶻鳩鶻鵰也春來冬去故為司事爾雅鶌鳩鶻
 鵃郭云多聲似山鵲而小短尾青黑色簡謂鶌音始
 長而緩終急音似鶻鵰事必緩審無失卒不可不敏
 爾雅邢疏謂舊說及廣雅皆云班鳩也非某見班鳩
 色褐頸班非青黑又不為小
[003-75a]
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為五工正
 爾雅雉南方曰&KR1319東方曰鶅北方曰鵗西方曰鷷杜
 預并取爾雅伊洛而南素質五采皆備成章曰翬為
 五雉
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為九農正
 爾雅春鳸鳻鶞夏鳸竊𤣥秋鳸竊藍冬鳸竊黄桑鳸
 竊脂棘鳸竊丹行鳸唶唶宵鳸嘖嘖郭云諸鳸皆因
 其毛聲色以為名竊藍青色杜預以此八鳸并上鳸
[003-75b]
 鷃為九鳸鳸作扈郭謂諸鳸皆因其毛色聲音以為
 名謂竊藍青色而注竊脂又謂之青雀邢疏云諸儒
 說竊脂皆謂盜人脂膏下云竊𤣥竊黄者豈復盜竊
 𤣥黄乎案下篇釋獸云虎竊毛謂之虦猫魋如小熊
 竊毛而黄竊毛皆謂淺毛竊即古之淺字但此鳥其
 色不純竊𤣥淺黑也竊藍淺青也竊黄淺黄也四色
 皆具則竊脂淺白也爾雅鶨䳢老鳸鷃也舍人李巡
 孫炎郭氏皆斷老上屬鳸下屬唯樊光斷鶨䳢為句
[003-76a]
 以老下屬賈逵云春鳸分五相五土之宜趣民耕種
 者也夏鳸竊𤣥趣民耘苗者也秋鳸竊藍趣民收斂
 者也冬鳸竊黄趣民蓋藏者也棘鳸竊丹為果驅鳥
 者也行鳸唶唶晝為民驅鳥者也宵鳸嘖嘖夜為農
 驅獸者也桑鳸竊脂為蠶驅雀者也老鳸鷃鷃趣民
 收麥令不得晏起者也舍人樊光注爾雅其言亦與
 賈同夫農官相五土之宜非每春為之者賈此言未
 安邢疏以郭杜皆不用賈說故盡謂賈說為非又太
[003-76b]
 過亦不詳觀賈旨郭杜以疑故不載其說未必全非
 之簡謂竊者淺音之輕急者爾亦猶忌者居音之重
 輕音之重者止又截音節則音曾
扈民無淫者也自顓頊以來不能紀逺乃紀於近為民
師而命以民事則不能故也孔子聞之見於郯子而學

 攷史記及左傳是年孔子年二十七蓋以世家言孔
 子七十三而終年表魯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推之
[003-77a]
 世攷孔子家語終記則謂孔子終而言七十二矣審
 如終記則孔子於是年二十六而杜預謂年二十八
旣而告人曰吾聞之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猶信晉治兵
于邾南甲車四十乘遂合諸侯于平丘及盟子産爭承
曰昔天子班貢輕重以列列尊貢重周之制也卑而貢
重者甸服也鄭伯男也而使從公侯之貢杜云言鄭/在甸服外
弗給也敢以為請諸侯靖兵好以為事行理之命杜云/行理
使人通聘/問者也無月不至貢之無藝小國有闕所以得罪也
[003-77b]
諸侯脩盟存小國也貢獻無極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將
在今矣自日中爭至于昏晉人許之旣盟子太叔咎之
曰諸侯若討其可瀆乎子産曰晉政多門貳偷之不暇
何暇討國不競亦陵何國之為
 詩云無競維人競強意也以強者好爭競故世以競
 為強此亦強立無懦云爾
孔子謂子産於是行也足以為國基矣詩曰樂只君子
邦家之基子産君子之求樂者也且曰合諸侯藝貢事
[003-78a]
禮也
 子産不茍於承貢而爭懼國不給而亡不亡則樂矣
 子産求是樂也孔子因是言晉合諸侯制貢事於王
 禮也時晉奉王人劉子為㑹
齊景公第二十六
齊景公田于沛杜預云/沛澤名招虞人以弓不進公使執之辭
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
虞人臣不見皮冠故不敢進乃舍之
[003-78b]
 孟子及孔子家語皆作招虞人以旌不至唯左氏傳
 旌作弓簡思齊景公雖未為賢然能用晏子能釋虞
 人則亦未為甚昏何至以大夫之招招虞人左氏傳
 春秋乃據諸國史而孟子家語或得之世傳而失實
 邪嘗詳驗家語所記多失實而孟子言禹排淮泗而
 注之江與禹貢不同亦非實
孔子聞之曰善哉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
 觀書當觀其旨夫道一而已矣守官即守道而夫子
[003-79a]
 别而言之何也道有善其大體者有隨事而言者此
 隨事而言君命召即往此道也然齊景公先失其道
 使虞人遂從其失道之招是上下相與為亂故孔子
 取虞人之不往
晉魏獻子為政魏/舒分祁氏之田以為七縣鄥祁平陵梗/陽塗水馬首
盂/分羊舌氏之田以為三縣銅鞮平/陽楊氏司馬彌牟為鄔大
太原/鄔縣賈辛為祁大夫太原/祁縣司馬烏為平陵大夫魏戊
為梗陽大夫戊魏舒庶子梗陽/在太原晉陽縣南知徐吾為塗水大夫塗/水
[003-79b]
太原榆/次縣韓固為馬首大夫孟丙為盂大夫太原/盂縣樂霄為
銅鞮大夫上黨銅/鞮縣趙朝為平陽大夫僚安為楊氏大夫
平陽楊/氏縣謂賈辛司馬烏為有力於王室辛烏帥師/納敬王故舉
之謂知徐吾趙朝韓固魏戊餘子之不失職能守業者
非適子/曰餘子其四人者皆受縣而後見於魏子以賢舉也
賈辛將適其縣見於魏子魏子曰辛來昔叔向適鄭鬷
鬷子/紅反惡貌/醜欲觀叔向從使之收器者而往立於堂
下一言而善叔向將飲酒聞之曰必鬷明也下執其手
[003-80a]
以上曰昔賈大夫惡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
臯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賈大夫曰才之不可以已
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夫今子少不颺子若無言吾
幾失子矣言之不可以已也如是遂如故知今女有力
於王室吾是以舉女行乎敬之哉毋墮乃力孔子聞魏
子之舉也以為義曰近不失親逺不失舉可謂義矣又
聞其命賈辛也以為忠詩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忠也
魏子之舉也義其命也忠其長有後於晉國乎晉趙鞅
[003-80b]
荀寅帥師城汝濵遂賦晉國一鼓鐵以鑄刑鼎著范宣
子所為刑書焉孔子曰晉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晉國將
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經緯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
是以能尊其貴貴是以能守其業貴賤不愆所謂度也
文公是以作執秩之官為被廬之法以為盟主今棄是
度也而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貴貴何業之守貴賤
無序何以為國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蒐也晉國之亂制
也若之何以為法
[003-81a]
 被廬之法旣正矣而又易之非正則亂矣趙盾雖有
 善而未盡正道故終亂
中都宰第二十七
孔子初仕為中都宰制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強
弱異任男女别塗路無拾遺器不雕偽為四寸之棺五
寸之槨因丘陵為墳不封不樹行之一年而四方之諸
侯則焉定公謂孔子曰學子此法以治魯國何如孔子
對曰雖天下可乎何但魯國而已哉於是二年定公以
[003-81b]
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
 周官大司徒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二曰川澤三
 曰丘陵四曰墳衍五曰原隰
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先時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
至是孔子溝而合諸墓焉謂季桓子曰貶君以彰己罪
非禮也今合之所以掩夫子之不臣
 貶君者季平子至是已卒六年矣季氏益衰政在陽
 虎
[003-82a]
由司空為司寇設法而不用無姦民定公與齊景公會
于夾谷地/名孔子攝相事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
武事者必有文備古者諸侯出疆必具官以從請具左
右司馬定公從之至會所為壇位土階三等以遇禮相
見犂彌言於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
刼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使萊人以兵鼔謲刼定公
孔子歴階而進以公退曰士兵之
 王肅曰雷鼓曰謲史記孔子歴階而進不盡一等舉
[003-82b]
 袂而言無以公退士以兵之之文此據家語所謂以
 兵之者以兵禦之歟
吾兩君為好裔夷之俘敢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
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偪好於神為
不祥於徳為愆義於人為失禮君必不然齊侯心怍麾
而辟之家語辟/作避將盟齊人加於載書曰齊師出境而不
以甲車三百乘從我者有如此盟孔子使兹無還揖對
曰而不反我汶陽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齊侯將設
[003-83a]
享禮孔子謂梁丘據曰齊魯之故吾子何不聞焉事旣
成矣而又享之是勤執事也且犧象不出門嘉樂不野
合享而旣具是棄禮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
辱棄禮名惡子盍圖之夫享所以昭徳也不昭不如其
己乃不果享齊侯歸責其羣臣曰魯以君子之道輔其
君而子獨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於魯為之奈何
有司進曰君子有過則謝以質小人有過則謝以文君
若憚之則謝以質於是齊侯乃歸鄆讙龜隂之田孔子
[003-83b]
言於定公曰家不藏甲大夫無百雉之城
 王肅曰高丈長丈曰堵三堵曰雉杜預同又云雉長
 三丈
古之制也今三家過制請皆損之乃使季氏宰仲由墮
三都於是叔孫州仇帥師墮郈
 侯犯以郈叛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再圍郈左傳云武
 叔懿子圍郈弗克秋二子反齊師復圍郈弗克至是
 墮郈孔子蓋因其情
[003-84a]
季孫斯仲孫何忌帥師墮費
 史記及家語皆云公山弗擾或作不狃叔孫輙率費
 人襲魯孔子以公與季孫叔孫孟孫入于季氏宫登
 武子之臺費人及臺側孔子命申句須樂頎勒士衆
 下伐之費人北遂墮費而論語公山弗擾以費畔召
 子欲往與此事情矛盾史記載公山不狃以費畔召
 子時夫子未為中都宰
將墮成公斂處父謂孟孫墮成齊人必至於北門且成
[003-84b]
孟氏之保障也無成是無孟氏也子偽不知我將不墮
公圍成弗克初魯有沈猶氐者常朝飲其羊以詐市人
有公慎氏者妻淫不制有慎潰氏者奢侈踰法鬻六畜
者飾之以儲價及孔子之為政也則沈猶氏不敢朝飲
其羊公慎氏出其淫妻慎潰氏越境而徙三月則鬻牛
馬者不儲價賣羔豚者不加飾男女行者别於塗塗不
拾遺男忠信女貞順四方客至於邑者不求有司皆如
歸焉
[003-85a]
 
 
 
 
 
 
 
 
[003-85b]
 
 
 
 
 
 
 
 先聖大訓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