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52 麗澤論說集錄-宋-呂祖謙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麗澤論說集録卷四
            宋 吕喬年 編
  門人集録周禮說
令五家爲比使之相保五比爲閭使之相受四閭爲族
 使之相𦵏五族爲黨使之相救五黨爲州使之相賙
 五州爲鄉使之相賔成周疆理天下之法有隨逺近
 而差别者有通逺近而一法者如疆以周索疆以戎
[004-1b]
 索此隨逺近而差别者也如比閭族黨之法自都鄙
 以至於邦國莫不皆然觀上文可見此通逺近而一
 法者也其言相保相受相救相賙相賔所以不同者
 成周之法計其地之逺近量其力之厚薄校其人之
 多寡五家爲比其居甚近非但同其休戚亦可察其
 竒衺故使之相保保有二義有保民而王之保有不
 保其徃之保此盖兼二義而言五比爲閭二十五家
 其居亦近此始之彼終之此倡之彼和之故使之相
[004-2a]
 受此所謂計其地之逺近也四閭爲族使之相𦵏百
 家之中或不幸而有死者百家相與以辦其𦵏事然
 不使五家與二十五家供之盖力有所不給故也至
 五族爲黨方使之相救五百家之中或有大利害大
 患難非百家之所可禦必五百家然後足以相拯救
 至五黨爲州方使之相賙二千五百家之中或有水
 旱凶年饑歲欲以相賙又非五百家之所能辦惟二
 千五百家則井地必闊此或旱他處未必旱此或水
[004-2b]
 他處未必水庶幾可以有無相通此所謂量其力之
 厚薄也至五州爲鄉方使之相賔閭胥已書其敬敏
 任恤族師已書其孝悌睦婣有學者黨正已書其徳
 行道藝州長已考其徳行道藝何待鄉老賔興之盖
 閭胥所書不過賢於五比而已黨正所書則又五百
 家之賢而已州長所書則又二千五百家之賢而已
 鄉者萬二千五百家其人衆所謂賢者必灼然可用
 故登於天府此所謂校其人之衆寡也比閭族黨散
[004-3a]
 在周官固不可徧舉且舉比長一官言之便見得當
 時之民無一人無係屬者徙之於此又授之於彼所
 謂閒民但不耕稼而已有身即有家既有家則必有
 所係雖有游手之民其間日漸月化亦不自知使成
 周之君長守此法何縁有不測之變雖有姦雄豪傑
 亦俯首而不敢倡後世失此法遂使民無所附著游
 手機巧遍天下成周之興衰縁此法之有興衰
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謂之聚萬民者札瘥凶
[004-3b]
 荒民皆轉徙而之四方故以政聚之政之十有二其
 條目須當詳講一曰散利二曰薄征此二者荒政之
 始散利是發公財之已藏者薄征是减民租之未輸
 者已藏者既散之未輸者又薄之荒政之大綱既舉
 矣三曰緩刑四曰弛力緩刑謂民迫於飢寒不幸而
 有過失緩其刑辟以示哀矜之意弛力者平時用民
 之力嵗不過三日今則常用者亦弛之不用所以休
 息百姓五曰舍禁平時所謂山虞林衡皆有所掌至
[004-4a]
 荒歲則徹去藩籬恣民取之六曰去幾平時闗防皆
 有幾察荒歲必要百貨流通使天下商旅出於其市
 此救荒之要術七曰𤯝禮此則專理會荒政凡禮文
 之可省者省之如有幣無牲之類八曰殺哀凡是䘮
 紀之節一皆减損所謂不以死傷生專理會荒政九
 曰蕃樂時和歲豐所以與民共樂樂民之樂亦當憂
 民之憂所以荒歲不樂十曰多昏凶荒之年多是匹
 夫匹婦不能自保所以殺禮而多昏使男女自相保
[004-4b]
 之義十有一曰索鬼神靡神不舉並走羣望之類是
 也十有二曰除盗賊前面説緩刑此説除盗賊此便
 是經權皆舉處既與民共憂不幸民有過固可哀矜
 至於姦人亦有伺變竊發者凶荒之歲民心易動一
 夫呌呼萬夫皆集所以必以除盗賊終之此止亂之
 萌大抵聖人之經盖通萬世而可行者其條目固止
 於此然周禮之書六官分職合之則有總散之則有
 所司其闗節脈理皆自相應只去大司徒上看未盡
[004-5a]
 若徧考六官則荒政秩序可見且如散利須考太府
 天府内府凡掌財賦之官如薄征須考九職九賦九
 貢如緩刑須考司冦士師所掌之刑他莫不然叅觀
 遍考然後可知
土均止/掌其禁令古之設官有總大法操體統者又有
 斟酌損益彌縫其間者两者交相濟然後大綱舉而
 萬目不遺所謂地土之政載在大司徒小司徒如以
 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施十二教井牧其田野此是
[004-5b]
 總大法操體統者乃是大爲之防然一鄉之間其土
 又有肥瘠厚薄無緣事爲之制曲爲之防須設官斟
 酌彌縫於其間此土均之法所以設也土均所均之
 土地非在大司徒小司徒之外即是大司徒所掌之
 土而斟酌損益之若論大綱土地司徒已自平之正
 緣其間有曲折厚薄肥瘠不同土均之職其位下可
 以出入阡陌周旋井里隨鄉土均之盖雖說山林然
 山林之中又有高下雖說川澤川澤之中又有高下
[004-6a]
 唯是土均周旋阡陌然後能均所謂以均地守者是
 分民授土各守其地以均地事者是各任其事以均
 地貢者隨土而出貢以和邦國都鄙之政令刑禁和
 者是斟酌調和言不改大法而就中斟酌也所謂禮
 俗䘮紀大法已有大司徒掌之此又就中觀其媺惡
 其中又有重中之輕輕中之重雖有正者所頒之禮
 然隨鄉各自有俗君子行禮不求變俗刑不上大夫
 禮不下庶人若冠昏䘮祭大者固不出先王所頒其
[004-6b]
 他㣲細又從其俗䘮紀厚薄之等祭祀多寡之數皆
 相其&KR0839惡而爲輕重厚薄地美俗厚法從重地惡俗
 薄法從輕此所謂輕重之法也且如大司徒施十有
 二教以祀禮教敬又須土均就祀禮中斟酌得宜凡
 事莫不如此
師氏掌以&KR0839詔王伊川先生曰後世知求治而不知正
 君知規過而不知養徳盖後世諫諍之官其所以匡
 君之惡者未嘗不至若夫從容和緩以養君之徳者
[004-7a]
 則缺焉師氏之官掌以媺詔王者專以從容和緩養
 君之徳也夫惟其與君朝夕相處無一言之不入而
 後可以涵養君徳故職是官者專以從容和緩爲事
 而無一毫矯拂之意不幸而君有過則有保氏之官
 在師保二官盖朝夕與王處者如師氏說凡祭祀賔
 客㑹同喪紀軍旅王舉則從聽治亦如之保氏亦曰王舉
 則從聽治亦如之師氏說使其屬守王之門外且蹕保氏
 亦曰使其屬守王闈以此知二官盖朝夕與王處者
[004-7b]
 古人立此二官一則優游容與以養君之善不使有
 一毫矯拂一則秉義守正以止君之邪不肯有一事
 放過故人君既有所養又有所畏所謂禮樂不可斯
 須去身一於從容和緩則是有樂而無禮一於矯拂
 正救則是有禮而無樂此二官所以不可偏廢學者
 須知此二官實不相闗而實相資又須看得二官不
 相參雜則古人之意可見矣以三徳教國子其在春
 官則以大司樂掌成均而教國子此則又以從容和
[004-8a]
 緩以媺詔王之師氏以教之古人教國子之意盖如
 此一曰至徳以爲道本至徳者精粹而不可名言之
 謂道者溥博淵深無聲無臭無下手處惟至徳以爲
 道本則有所據依識得體叚二曰敏德以爲行本既
 有至徳以爲道本須是見之於行敏者不可息之謂
 也三曰孝徳以知逆惡以至徳則言以爲道本敏德
 則言以爲行本孝德則止言以知逆惡者何故此理
 最難自非實有孝德於已則犯上陵節之事必有習
[004-8b]
 而不察者矣惟實有是孝德方能免此譬如血氣流
 通無病之人方識痛癢教三行一曰孝行以親父母
 前既說孝徳此又說孝行今人不識德字徃徃見一
 事之善則謂之德殊不知此乃行也實有諸已謂之
 德見諸行事謂之行既實有孝悌於已矣須見於行
 事之間然後吾之孝德愈進親意愈洽此之謂孝行
 以親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賢良盖必盡子弟之職供
 掃洒應對之事而後先生長者方肯開發我此之謂
[004-9a]
 友行以尊賢良又說順行以事師長者盖彼之所謂
 賢良國中之先生長者也此之所謂師長者朝夕與
 吾處者也朝夕與吾處者其歲月爲最久其條目爲
 甚繁才有一毫不順便失事師長之道須是十分遜
 悌方可故曰順行以事師長居虎門之左司王朝此
 見師氏之官近於王掌國中失之事以教國子弟凡
 國之貴遊子弟學焉前既教以三德三行以立其根
 本根本既立固是綱舉而目張然又須教以國政使
[004-9b]
 之通達治體古之公卿皆是從幼時便教養之以爲
 異日之用今日之子弟即他日之公卿故國政之有
 中者則教之以爲法不幸而國政之或失則教之以
 爲戒又教之以如何整救如何措畫使之洞曉國家
 之本末源委然後用之他日皆良公卿也後世自科
 舉之說興學者視國家之事如越人視秦人之肥瘠
 漠然不知至有不識前輩姓名者異時一旦立朝廷
 之上委之以天下之事便都是杜撰豈知古人所以
[004-10a]
 教國子之意然又須知上之人所以教子弟雖將以
 爲他日之用而子弟之學則非以希用也盖人生天
 地間豈可不盡知天地間事子弟之所以學却是如
 此
大司樂掌成均之法止/大濩大武成均五帝之學以五
 帝之學法建國之學政合國之子弟而教之自舜命
 䕫典樂教胄子以此知五帝三王之學政無不由樂
 始盖陶冶之功入人最深動蕩鼓舞優游浹洽使自
[004-10b]
 得之成均之法雖不可見觀舜命䕫一章大畧可見
 凡有道者有徳者使教焉是延請有道德者使之教
 國子弟以後世私心觀之既設掌樂之官却不專教
 國之子弟反資之於他人若此不近事情以此見古
 人立心之至公義理之無窮規模之廣大大抵設教
 受教當知無窮意思死則爲樂祖祭於瞽宗惟待之
 甚重則責之不輕所謂君子教思無窮死則爲樂祖
 祭於瞽宗不特是明尊師敬長之義使之慎終追逺
[004-11a]
 民徳歸厚亦是當時有道徳者教之入人也深當時
 設教有如時雨化之者人自不能忘先王使之祭於
 瞽宗亦是因人心之不忌與身沒教已盡者不同故
 知古之擇人非特一時賴之沒世亦賴之其審擇之
 精不言可知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祇庸孝友此所謂
 教之條目金石絲竹匏土草木是樂之物而已非樂
 之徳樂之徳非有道有徳者不能知之亦如言蓍之
 徳卦之徳中和祇庸孝友所謂樂徳也禮以教中樂
[004-11b]
 以教和樂則導和可也何故兼中言之所謂隂陽剛
 柔仁義靡不相備樂雖主在乎和無相奪倫豈不是
 中且如乾剛坤柔乾固是剛坤固是柔然坤至柔而
 動也剛乾坤何嘗做两叚須於樂上見得中和不可
 相離然又不可渾然無别正如乾坤固是坤至柔而
 動也剛又須當知乾主乎剛坤主乎柔舊說以中爲
 忠信之忠改此一字緣是不識中字祇者肅然祇敬
 之謂庸者日用常行之謂孝友者見於事親從兄之
[004-12a]
 間皆樂之徳也中和是樂之本所謂祇庸孝友就樂
 上說其端亦自可見節奏嚴整使人肅然祇敬祇之
 端也條暢流通庸之端也易直子諒之心使人事親
 從兄之際油然而生孝弟之端也以樂語教國子興
 道諷誦言語樂語非特樂音樂章也後世成周之學
 政不傳所謂讀誦不過尋行數墨能舉章句而已意
 思促迫都無生意惟是以樂之理見於言語之間便
 有感發人處謂之興者託物引類感發興起謂之道
[004-12b]
 者從容和緩引之於道謂之諷者倍文曰諷聲與文
 皆增一倍謂之頌者先儒謂以聲節之曰頌抑揚高
 下使自得之言語者論語所謂食不語寢不言與學
 者相酧酢謂之語獨自說而無問答謂之言所謂樂
 舞雲門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古人自幼成
 童舞象非獨善於口耳必教之以動容周旋屈伸俯
 仰無非至理所在而可爲入德之門先王之舞皆不
 徒然屈伸綴兆不言之教自在其中所謂四體不言
[004-13a]
 而喻其理至精㣲三代之衰此事都廢散在末技流
 於鄭衛鼓動波蕩猶使人生起淫心因此想象先王
 之舞安得不生起人之善心如道家所謂熊經鳥伸
 養其小體尚能延年豈如先王之舞足以養其德體
 乎
 
 
 
[004-13b]
 
 
 
 
 
 
 
 麗澤論說集録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