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45 雜學辨-宋-朱熹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雜學辨附錄
             宋 朱子 撰
  記疑
 偶得雜書一編不知何人所記意其或出於吾黨而
 於鄙意不能無所疑也懼其流傳乆遠上累師門因
 竊識之以俟君子考焉淳熙丙申三月乙卯
先生言於上曰先聖後聖若合符節非傳聖人之道傳
[002-1b]
聖人之心也非傳聖人之心也傳己之心也己之心無
異聖人之心廣大無垠萬善皆備欲傳聖人之道擴充
此心焉耳
 愚謂此言務為高遠而實無用力之地聖賢所以告
 其君者似不如是也夫學聖人之道乃能知聖人之
 心知聖人之心以治其心而至於與聖人之心無以
 異焉是乃所謂傳心者也豈曰不傳其道而傳其心
 不傳其心而傳己之心哉且既曰己之心矣則又何
[002-2a]
 傳之有况不本於講明存養之漸而直以擴充為言
 則亦將以何者為心之正而擴充之耶夫進言於君
 而其虚夸不實如此是不惟不能有所禆補而適所
 以啓其談空自聖之弊後之學者尤不可以不戒也
某初見先生即誨之曰人之所以靈於萬物者何也謂
之心如何是心謂之性如何是性宜思之
 愚謂此固窮理之事然非所以語初學者
某問楊文靖公云聞之伊川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
[002-2b]
如何先生曰是非先生之言不然則初年之説也昔伊
川親批吕與叔中庸説曰不倚之謂中其言未瑩吾親
問伊川伊川曰中無倚著某未達先生曰若説不倚須
是有四旁方言不倚得不倚者中立不倚也
 愚謂不偏者明道體之自然即無所倚著之意也不
 倚則以人而言乃見其不倚於物耳故程子以不偏
 名中而謂不倚者為未瑩今以不倚者之未瑩乃欲
 舉不偏者而廢之其亦誤矣
[002-3a]
問要看喜怒哀樂未發才看便是已發如何見得中曰
且只靜觀
 愚謂此問甚切惜乎答之不善也蓋曰靜觀則固為
 已發而且與之為二矣程子使人涵養於未發之前
 而不使人求中於其間其㫖深矣
問伊川先生答鮮于侁之問曰若顔子而樂道則不足
為顔子如何曰心上一毫不畱若有心樂道即有著矣
 愚按程子之言但謂聖賢之心與道為一故無適而
[002-3b]
 不樂若以道為一物而樂之則心與道二而非所以
 為顔子耳某子之云乃老佛緒餘非程子之本意也
自得處豈得分毫進若見則便見明道云才説明日便
是悠悠學者拈起一處思量須是要便見若悠悠即玩
矣若未有見又且放過
 愚謂學固欲其自得而自得誠不可以分毫論然欲
 其自得則必其積累漸漬然後有以浹洽而貫通焉
 爾孟子所謂深造之以道者此也今欲自得而責其
[002-4a]
 便見則無乃狂躁急迫之甚且未知其所見者又果
 何事也耶程子之言乃因學如不及而言初不為見
 處發也又曰若未有見又且放過則其進退遲速無
 所據矣其誤後學亦甚矣哉
到恍然神悟處不是智力求底道理學者安能免得不
用力
 恍然神悟乃異學之語儒者則惟有窮理之功積習
 之乆觸類貫通而黙有以自信耳
[002-4b]
問未見天下歸仁且非禮勿視聽言動當自有見否曰
固是然要便見天下歸仁進學在致知涵養在敬不可
偏廢
 愚按天下歸仁程子述孔顔之意亦曰天下皆稱其
 仁而已乃謂躬行實履之效非語其見處也必若以
 見處言則如問者之言猶為未遠而所謂須要便見
 者則其狂躁而迫切也甚矣進學涵養乃程子語然
 程子所謂致知正欲其即事窮理而積累貫通非欲
[002-5a]
 其恍然神悟而便見天下歸仁也
問思慮紛擾如何曰人心本無思慮多是憶既往與未
來事
 愚謂心之有思乃體之有用所以知來藏往周流貫
 徹而無一物之不該也但能敬以操之則常得其正
 而無紛擾之患今患其紛擾而告以本無則固不盡
 乎心之體用且夫本無之説又惡能止其紛擾之已
 然哉
[002-5b]
問浩然之氣塞乎天地之間曰孟子且如此説耳論其
洞達無間又豈止塞乎天地而已哉
 愚嘗深患近世學者躐等之弊發言立論不問其理
 之當否而惟恐其説之不高今讀此書乃知前輩之
 言既有以啓之者矣養氣之説學者且當熟講其方
 而實用力焉至於事皆合義而無不慊於心則是氣
 浩然充塞天地蓋不待言而自喻矣今不論此而遽
 為浩蕩無涯之説以求出乎孟子之上其欺已而誣
[002-6a]
 人亦甚矣哉
知性即明死生之説性猶水也
 愚謂性即理也其目則仁義禮智是已今不察此而
 曰知性即明死生之説是以性為一物而往來出没
 乎生死之間也非釋氏之意而何哉
某問如何是萬物皆備於我先生正容曰萬物皆備於
我某言下有省
 愚觀古今聖賢問答之詞未有如此之例其學者亦
[002-6b]
 未有如此遽有得者此皆習聞近世禪學之風而慕
 效之不自知其相率而陷於自欺也
學者須是下學而上達云云/
 愚謂此理固然然未嘗告以下學之方而遽為此説
 便有使人躐等欲速而不安於下學之意
某人自言初疑逝者如斯夫每見先達必問人皆有説
以相告及問先生則曰若説與公只説得我底公却自
無所得某遂心服一二年間才見即問先生但曰理是
[002-7a]
如此其後某人有詩云云至此方有所得
 愚謂川上之歎聖人有感於道體之無窮而語之以
 勉人使汲汲於進學耳然先儒不明其所感之意故
 程子特發明之而不暇及乎其他傳者不深考遂以
 聖人此言專為指示道體而發則已誤矣今若以其
 正而言之則問者本無可疑而告者但當告以汲汲
 進學之意若循其誤而言之則學者每見必問才見
 即問其躐等甚矣告者乃不之抑而反引之於恍惚
[002-7b]
 不可測知之境其凌節亦甚矣且某人者自謂有得
 而所為詩語乃老佛陳腐之常談而已惡在其有得
 耶
或問儒佛同異先生曰公本來處還有儒佛否
 愚謂天命之性固未嘗有儒佛也然儒佛是非之理
 則已具矣必以未嘗有者為言則奚獨儒佛也固亦
 未嘗有堯桀也然堯之所以為堯桀之所以為桀則
 豈可以莫之辨哉今某子之言乃如此是欲以夫本
[002-8a]
 來無有者混儒佛而一之也此禪學末流淫遁之常
 談俗學之士從風而靡有不足怪獨某子自謂親承
 有道而立言如此則為不可解耳
或問立則見其參於前在輿則見其倚於衡先生曰參
前倚衡非有物也謂之無則不可某人亦有詩云參倚
前衡豈易陳只今便了乃相親昔人求劒尋舟跡大似
子張書在紳
 愚謂孔子答子張以忠信篤敬而有參前倚衡之説
[002-8b]
 蓋欲其力行二語造次不忘若曰坐見於牆食見於
 羮云耳而近世説者展轉&KR0988妄至於如此亦可歎巳
 且其所謂只今便了乃相親者竊取異學鄙俚之常
 談可羞甚矣乃敢下視前賢肆其譏侮不亦無忌憚
 之甚哉
或云天下歸仁只是物物皆歸吾仁先生指窻問曰此
還歸仁否或人黙然某人有詩云大海因風起萬漚形
軀雖異暗周流風漚未狀端何若此處應須要徹頭
[002-9a]
 愚按天下歸仁説已見前今且以所謂物物皆歸吾
 仁者論之則指窻之問亦應之曰此若不歸吾仁則
 必無故而戕敗之矣大凡義理莫不如此皆有體驗
 之實若但如此詩之説則近世禪學之下者類能言
 之豈孔顔所以相傳之實學哉
顔子聞天下歸仁又問克己之目請事斯語所以游泳
此理也
 愚謂天下歸仁者克己之效問目請事乃其用功之
[002-9b]
 實也某子之言失其序矣
問盡心知性知天是知之存心養性事天是養之先生
曰不然昔嘗問伊川造得到後還要涵養否伊川曰造
得到後更説甚涵養盡心知性知之至也知之至則心
即性性即天天即性性即心所以生天生地此言天/之形體
育萬物其次則欲存心養性以事天
 愚按問者之言於孟子之文義得之矣某子所引程
 子之言乃聖人之事非為衆人設也程子所謂造得
[002-10a]
 到者正謂足目俱到無所不盡耳而某子乃獨以知
 之為説而又通之衆人豈其本發問之時所謂造得
 到者已如今之所謂而程子不之察耶若使程子於
 此如孔子於子張之問達也則所以告之者必不然
 矣又云心即性性即天天即性性即心此語亦無倫
 理且天地乃本有之物非心所能生也若曰心能生
 天之形體是乃釋氏想澄成國土之餘論張子嘗力
 排之矣
[002-10b]
先生之門人甲有詩云誰道堅高不易知生來頃刻未
嘗離乙答之云若道堅高不易知須知此語已成非饒
君向知此端的未免猶為我與伊先生以乙之言為是
 愚按堅高云者顔子形容夫子之道不易窺測之辭
 爾非有一物頑然而堅嶢然而高也今甲已失之而
 乙又甚焉且皆儇淺無稽絶不類儒者氣象某子乃
 不以甲為非而又以乙為是亦不可曉也已
 雜學辨附録